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環保部排污許可證管理條例

環保部排污許可證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3-03-16 23:57:41

1. 環保普法 _《排污許可管理條例》重點條款解讀

《排污許可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
將於3月1日起施行
汪叢《條例》明確規定了
排污許可管理的范圍和類別
加強排污管理、嚴格監督檢查
以及強化法律責任等方面內容
為完善和強化固定污染源監管奠定了堅實基礎
相關排污單位應當嚴格按照《條例》規定
做到持證排污、按證排污!
《排污許可管理條例》相比《排污許可管理辦法(試行)》有哪些重大變動?又規定了哪些法律責任?帶您一起來了解一下!
01 / 明確「無證排污」法律責任
《條例》規定:
第二條 依照法律規定實行排污許可管理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以下稱排污單位),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申請取得排污許可證;未取得排污許可證的,不得排放污染物。
困御櫻第三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排污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或者限制生產、停產整治,處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停業、關閉:
(一)未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放污染物;
解讀:
相較於《排污許可管理辦法(試行)》,《條例》明確規定了實行排污許可管理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申請取得排污許可證,且規定了排污單位無證排污的相應法律責任,包括限制生產、停產整頓、20至100萬元罰款以及責令停業、關閉等。《條例》對無證排污行為採取嚴懲重罰的態度,對於推進排污單位持證排污、守法排污具有重大意義。
02 / 實施分類管理制度
《條例》規定:
第二條 根據污染物產生量、排放量、對環境的影響程度等因素,對排污單位實行排污許可分類管理:
(一)污染物產生量、排放量或者對環境的影響程度較大的排污單位,實行排污許可重點管理;
(二)污染物產生量、排放量和對環境的影響程度都較小的排污單位,實行排污許可簡化管理。
解讀:
相較於《排污許可管理辦法(試行)》,《條例》在明確了重點管理定義的基礎上,對簡化管理的內涵進行了細化界定,對於生態環境保護主管部門開展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工作、制定管理類別名錄具有指導作用。
03 / 明確許可證有效期及延續、變更事項
《條例》規定:
第十四條 排污許可證有效期為5年。
排污許可證有效期屆滿,排污單位需要繼續排放污染物的,應當於排污許可證有效期屆滿60日前向審批部門提出申請。審批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20日內完成審查;對符合條件的予以延續,對不符合條件的不予延續並書面說明理由。
排污單位變更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應當自變更之日起30日拆帆內,向審批部門申請辦理排污許可證變更手續。
解讀:
《條例》對排污許可證有效期、延續及變更事項進行了明確,統一規定了排污許可證的有效期為5年,不再區分《排污許可管理辦法(試行)》中首次發放3年和延續換發5年的有效期的規定,此外,《條例》對延續排污許可證的申請時限要求提前至了許可證屆滿前六十日。
04 / 明確排污口規范化管理要求
《條例》規定:
第十八條 排污單位應當按照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規定建設規范化污染物排放口,並設置標志牌。
污染物排放口位置和數量、污染物排放方式和排放去向應當與排污許可證規定相符。
解讀:
《條例》將排污口規范化建設作為排污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明確了污染物排放口管理要求,即建設規范化污染物排放口,並設置標志牌,強調了排污單位實際情況與排污許可證的一致性。《排污許可管理辦法(試行)》中未對此項作出規定。
05 / 明確排污單位配合監察執法義務
《條例》規定:
第二十六條 排污單位應當配合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監督檢查,如實反映情況,並按照要求提供排污許可證、環境管理台賬記錄、排污許可證執行報告、自行監測數據等相關材料。
第三十九條 排污單位拒不配合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監督檢查,或者在接受監督檢查時弄虛作假的,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解讀:
相較於《排污許可管理辦法(試行)》,《條例》明確了排污單位配合生態環境主管部門開展監察執法工作的相關內容及法律責任,其中,要求排污單位提供環境管理台賬記錄是查清排污情況的一個重要途徑,此舉可以破除排污單位封閉經營情況下環境監察執法取證難的壁壘,對排污許可單位監管工作有積極促進作用。
06 / 擴大按日連續處罰范圍
《條例》規定:
第三十八條 排污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排放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的,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復查,發現其繼續實施該違法行為或者拒絕、阻撓復查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按日連續處罰。
解讀:
相較於《排污許可管理辦法(試行)》,《條例》新增了對排污單位相應違法行為按日連續計罰的法律責任,此項規定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規定的按日計罰進行了有效銜接,對於加大證後監管力度、提升證後監管效率提供了法規基礎。
07 / 明確納入信用管理法律責任
《條例》規定:
第二十五條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排污許可的事中事後監管,將排污許可執法檢查納入生態環境執法年度計劃,根據排污許可管理類別、排污單位信用記錄和生態環境管理需要等因素,合理確定檢查頻次和檢查方式。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在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台上記錄執法檢查時間、內容、結果以及處罰決定,同時將處罰決定納入國家有關信用信息系統向社會公布。
解讀:
《條例》新增了將違法排污處罰決定納入國家有關信用信息系統的規定,以此起到懲戒排污單位的效果,倒逼違法排污單位切實履行持證排污、按證排污主體責任。《排污許可管理辦法(試行)》中未對此項作出規定。

2. 排污許可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排污許可管理,規范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排污行為,控制污染物排放,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有關法律,制定本條例。第二條依照法律規定實行排污許可管理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以下稱排污單位),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申請取得排污許可證;未取得排污許可證的,不得排放污染物。

根據污染物產生量、排放量、對環境的影響程度等因素,對排污單位實行排污許可分類管理:

(一)污染物產生量、排放量或者對環境的影響程度較大的排污單位,實行排污許可重點管理;

(二)污染物產生量、排放量和對環境的影響程度都較小的排污單位,實行排污許可簡化管理。

實行排污許可管理的排污單位范圍、實施步驟和管理類別名錄,由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擬訂並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實施。制定實行排污許可管理的排污單位范圍、實施步驟和管理類別名錄,應當徵求有關部門、行業協會、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公眾等方面的意見。第三條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排污許可的統一監督管理。

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排污許可的監督管理。第四條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台建設和管理,提高排污許可在線辦理水平。

排污許可證審查與決定、信息公開等應當通過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台辦理。第五條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排污許可管理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本級預算。第二章申請與審批第六條排污單位應當向其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以下稱審批部門)申請取得排污許可證。

排污單位有兩個以上生產經營場所排放污染物的,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場所分別申請取得排污許可證。第七條申請取得排污許可證,可以通過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台提交排污許可證申請表,也可以通過信函等方式提交。

排污許可證申請表應當包括下列事項:

(一)排污單位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等信息;

(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批准文件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材料;

(三)按照污染物排放口、主要生產設施或者車間、廠界申請的污染物排放種類、排放濃度和排放量,執行的污染物排放標准和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

(四)污染防治設施、污染物排放口位置和數量,污染物排放方式、排放去向、自行監測方案等信息;

(五)主要生產設施、主要產品及產能、主要原輔材料、產生和排放污染物環節等信息,及其是否涉及商業秘密等不宜公開情形的情況說明。第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請取得排污許可證還應當提交相應材料:

(一)屬於實行排污許可重點管理的,排污單位在提出申請前已通過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台公開單位基本信息、擬申請許可事項的說明材料;

(二)屬於城鎮和工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排污單位的納污范圍、管網布置、最終排放去向等說明材料;

(三)屬於排放重點污染物的新建、改建、擴建項目以及實施技術改造項目的,排污單位通過污染物排放量削減替代獲得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說明材料。第九條審批部門對收到的排污許可證申請,應當根據下列情況分別作出處理:

(一)依法不需要申請取得排污許可證的,應當即時告知不需要申請取得排污許可證;

(二)不屬於本審批部門職權范圍的,應當即時作出不予受理的決定,並告知排污單位向有審批權的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申請;

(三)申請材料存在可以當場更正的錯誤的,應當允許排污單位當場更正;

(四)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當場或者在3日內出具告知單,一次性告知排污單位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即視為受理;

(五)屬於本審批部門職權范圍,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排污單位按照要求補正全部申請材料的,應當受理。

審批部門應當在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台上公開受理或者不予受理排污許可證申請的決定,同時向排污單位出具加蓋本審批部門專用印章和註明日期的書面憑證。

3. 2019年排污許可證管理暫行辦法全文

《排污許可證管理暫行辦法》全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污染物總量控制,規范排污管理,改善環境質量,保障人體健康,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和《湖南省環境保護條例》,制定本暫行辦法。

本辦法隨著國務院《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條例》的頒布和國家、地方有關法規的完善適時進行修訂。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一切單位和個體工商戶(以下簡稱排污者)。

第三條本辦法由省環境保護局統一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

第四條排污許可證是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國家和地方的污染物排放標准、環境容量核定並頒發給排污者的、允許排污者合法排污的唯一證明。

第五條本省排污許可證管理按省、市和縣三級實施。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裝機容量300MW以上的電力企業排污許可證的發放和管理;市(州)、縣(市、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屬地原則負責本轄區內的排污者排污許可證的發放和管理。

其它需由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發放排污許可證的,由排污者提出申請,其所在地市(州)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簽署意見,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頒發排污許可證。

第六條實施污染物排放許可證管理的基本程序是:排污申報登記;排污審核;核發排污許可證;證後監督管理;年度復審。

第二章排污申報登記

第七條排污者應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在規定期限內依法向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登記,填寫《全國排放污染物申報登記表》,提出削減污染物排總量的保證措施、並提供有關資料。

第八條新建、擴建、改建項目,應當在項目試生產前3個月內辦理排污申報手續。在城市市區范圍內,建築施工過程中使用機械設備,可能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施工單位必須在工程開工15日前辦理排污申報手續。

第九條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濃度、數量需作重大改變或者排放方式、排放去向發生改變的,排污者必須在變更前15日內向原辦理申報登記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辦理變更登記手續,填報《排污變更申報登記表》。發生緊急重大改變的,應在改變後3日向原辦理申報登記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辦理變更登記手續,填報《排污變更申報登記表》。需拆除或閑置污染防治設施的,應提前30天申報。

第三章排污審核與排污許可證發放

第十條省、市(州)、縣(市、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按管理許可權對排污者填報的《全國排放污染物申報登記表》、《排污變更申報登記表》進行審核,確定其實際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濃度、數量以及排放方式、排放去向。

第十一條省、市(州)、縣(市、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國家和地方的污染物排放標准、環境容量和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核定排污者的允許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濃度、數量以及排放方式、排放去向。

第十二條排污者在完成排污申報登記後應向辦理申報登記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領取排污許可證,並填寫《排污許可證申請表》。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收到《排污許可證申請表》後15個工作日內依據審核結果,給申請排污者核發排污許可證或者臨時排污許可證。

第十三條對污染物實際排放量不超過國家和地方排放標准和允許排污總量的排污者,核發排污許可證,排污許可證有效期為三年。

對污染物實際排放量超出國家和地方排放標准或允許排污總量的排污者,核發臨時排污許可證,並規定達到允許排污總量的期限。臨時排污許可證的有效期為一年。

對新建、擴建、改建項目的單位在試生產時,核發臨時排污許可證。在項目竣工驗收合格後,如符合總量控制要求,由排污者提出申請換發排污許可證。

第四章監督管理

第十四條排污者必須按排污許可證規定的排放污染物種類、濃度、數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放污染物。

第十五條排污者應按照排污口規范化整治技術要求對排污口進行規范化整治,在各類污染物排放口及固廢貯存場所設置標志。

裝機容量300MW以上的電力企業應安裝大氣污染源在線自動監測系統。其他排污者應視條件安裝污染源在線自動監測系統或其它計量裝置和采樣裝置,具體由發證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確定。

第十六條排污者應對其排放的污染物種類、濃度和數量進行自行監測。屬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監管的排污單位應每月向省和所在地市(州)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上報「污染物排放月報表」;屬市(州)、縣(市、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監管的重點排污單位應每季度向所在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上報「污染物排放季報表」。省、市(州)、縣(市、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監管的重點排污單位無監測機構的,必須委託有環境監測資格證書的單位進行監測。

第十七條持排污許可證的排污者應在有效期滿前3個月內向原發證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換證;環境保行政主管部門接受申請後,應在30個工作日內審核完畢,並決定是否換發新證。

第十八條持臨時排污許可證的排污者必須在規定的限期內完成污染物削減任務,達到規定後,向原發證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換發排污許可證。持臨時排污許可證的排污者超過限期仍達不到規定的,依法責令其停產治理。

第十九條省、市(州)、縣(市、區)環境監察部門應對排污者加強監督檢查。對重點污染單位的監督檢查每月不少於一次。監督檢查的重點是排污者是否合法排污,污染源治理情況,治理設施完好率、運轉率、污染物排放達標率以及排放口標志、計量裝置和采樣裝置等監控設施是否完好、規范等,作好監察記錄,每季向同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交環境監察報告。

第二十條省、市(州)、縣(市、區)環境監測部門按規定對排污單位進行監督監測,及時向同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供污染源監督監測報告。

第二十一條排污許可證實行年審制度。排污者在當年10月底前必須向發證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送交自檢報告。自檢報告內容包括上年度11月至當年10月企業生產基本情況,污染治理計劃完成情況,企業各項環保規章制度執行情況、污染物排放的達標情況及總量控制情況。

發證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排污者的自檢報告,結合環境監察部門的監察報告和環境監測部門的監測報告等資料進行審核。對污染物達標排放且符合排污總量控制要求的排污者,在11月底前簽發年審合格意見,對年審不合格者,注銷許可證,改發臨時證,責令限期治理。

第二十二條省、市(州)、縣(市、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強對排污者的管理,按「一廠一檔」的要求,建立統一的計算機網路系統和污染源監理動態檔案。

第二十三條未依法取得排污許可證的排污者不得向環境排放污染物,不再審批建設項目,不出具產品出口、企業上市等一切所需的環境保護合格證明材料。

第二十四條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不按照排污許可證或者臨時排污許可證的規定排放污染物的,由頒發許可證的環境保護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可以吊銷排污許可證或者臨時排污許可證。

第五章附則

第二十五條排污許可證及其副本由省環境保護局統一印製。

第二十六條本規定由省環境保護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七條本規定自2004年1月1日起實施。

;

4. 最新排污許可證管理辦法是什麼

法律分析:《排污許可管理條例》已經2020年12月9日國務院第117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排污許可證,是指排污單位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經審查發放的允許排污單位排放一定數量污染物的憑證。排污許可證屬於環境保護許可證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被廣泛使用。排污許可證制度,是指有關排污許可證的申請、審核、頒發、中止、吊銷、監督管理和罰則等方面規定的總稱。環境保護部負責指導全國排污許可制度實施和監督。各省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排污許可制度的組織實施和監督。

法律依據:《排污許可管理條例》

第六條 排污單位應當向其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以下稱審批部門)申請取得排污許可證。

排污單有兩個以上生產經營場所排放污染物的,應當按照生慧亂產經營場所分別申請取得排污許可證。

第七條 申請取得排污許可證,可以通過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台提交排污許可證申請表,也可以通過信函等方式提交。

排污許可證申請表應當包括下列事項:

(一)排污單位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等信息;

(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批准文件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材料;

(三)按照污染物排放口、主要生產設施或者車間、廠界申請的污染物排放種類、排放濃度和排放量,執行的污染物排放標准和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

(四)污染防治設施、污染物排放口位置和數量,污染物排放方式、排放去向、自行監測方案等信息;

(五)主要生產設施、主要產品及產能、主要原輔材料、產生和排放污染物環節等信息,及其是否涉及商業秘密等不宜公開情形的情況說明。

第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請取得排污許可證還應當提交相應材料:

(一)屬於實行排污許可重點管理的,排污單位在提出申請前已通過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台公開單位基本信悔滑息、擬申請許可事項的說明材料;

(二)屬於城碧碧臘鎮和工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排污單位的納污范圍、管網布置、最終排放去向等說明材料;

(三)屬於排放重點污染物的新建、改建、擴建項目以及實施技術改造項目的,排污單位通過污染物排放量削減替代獲得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說明材料。

5. 排污許可管理辦法(試行)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規范排污許可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以及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制定本辦法旦孫。第二條排污許可證的申請、核發、執行以及與排污許可相關的監管和處罰等行為,適用本辦法。第三條環境保護部依法制定並公布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明確納入排污許可管理的范圍和申領時限。

納入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以下簡稱排污單位)應當按照規定的時限申請並取得排污許可證;未納入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的排污單位,暫不需申請排污許可證。第四條排污單位應當依法持有排污許可證,並按照排污許可證的規定排放污染物。

應當取得排污許可證而未取得的,不得排放污染物。第五條對污染物產生量大、排放量大或者環境危害程度高的排污單位實行排污許可重點管理,對其他排污單位實行排污許可簡化管理。

實行排污許可重點管理或者簡化管理的排污單位的具體范圍,依照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規定執行。實行重點管理和簡化管理的內容及要求,依照本辦法第十一條規定的排污許可相關技術規范、指南等執行。

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將實行排污許可重點管理的排污單位確定為重點排污單位。第六條環境保護部負責指導全國排污許可制度實施和監督。各省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排污許可制度的組織實施和監督。

排污單位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設區的市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排污許可證核發。地方性法規對核發許可權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七條同一法人單位或者其他組織所屬、位於不同生產經營場所的排污單位,應當以其所屬的法人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義,分別向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有核發權的環境保閉余護主管部門(以下簡稱核發環保部門)申請排污許可證。

生產經營場所和排放口分別位於不同行政區域時,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核發環保部門負責核發排污許可證,並應當在核發前,徵求其排放口所在地同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意見。第八條依據相關法律規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排污單位排放水污染物、大氣污染物等各類污染物的排放行為實行綜合許可管理。

2015年1月1日及以後取得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意見的排污單位,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及審批意見中與污染物排放相關的主要內容應當納入排污許可證。第九條環境保護部對實施排污許可管理的排污單位及其生產設施、污染防治設施和排放口實行統一編碼管理。第十條環境保護部負責建設、運行、維護、管理全模態鏈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台。

排污許可證的申請、受理、審核、發放、變更、延續、注銷、撤銷、遺失補辦應當在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台上進行。排污單位自行監測、執行報告及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監管執法信息應當在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台上記載,並按照本辦法規定在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台上公開。

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台中記錄的排污許可證相關電子信息與排污許可證正本、副本依法具有同等效力。第十一條環境保護部制定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環境管理台賬及排污許可證執行報告技術規范、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以及其他排污許可政策、標准和規范。第二章排污許可證內容第十二條排污許可證由正本和副本構成,正本載明基本信息,副本包括基本信息、登記事項、許可事項、承諾書等內容。

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根據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增加需要在排污許可證中載明的內容。第十三條以下基本信息應當同時在排污許可證正本和副本中載明:

(一)排污單位名稱、注冊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技術負責人、生產經營場所地址、行業類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等排污單位基本信息;

(二)排污許可證有效期限、發證機關、發證日期、證書編號和二維碼等基本信息。第十四條以下登記事項由排污單位申報,並在排污許可證副本中記錄:

(一)主要生產設施、主要產品及產能、主要原輔材料等;

(二)產排污環節、污染防治設施等;

(三)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意見、依法分解落實到本單位的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記錄等。

熱點內容
劃清與西方司法獨立 發布:2025-01-13 02:53:22 瀏覽:469
法院進家 發布:2025-01-13 02:51:46 瀏覽:239
喪家產假陪產假在勞動法中屬於 發布:2025-01-13 02:40:24 瀏覽:65
法治歌歌曲 發布:2025-01-13 02:40:17 瀏覽:94
勞動合同法的解釋 發布:2025-01-13 02:11:26 瀏覽:972
下列屬於新條例 發布:2025-01-13 01:19:40 瀏覽:828
不戴口罩道德 發布:2025-01-13 00:53:23 瀏覽:9
勞動合同法對勞動者權益的保障 發布:2025-01-13 00:10:51 瀏覽:779
馬克思法學研究生 發布:2025-01-13 00:07:03 瀏覽:146
法律援助來源 發布:2025-01-12 23:44:24 瀏覽: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