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基礎法律法規知識

基礎法律法規知識

發布時間: 2023-03-17 14:30:21

1. 法律法規常識基本知識是什麼

法律法規常識基本知識是:

1、法律可以劃分為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2、法律是從屬於憲法的強制性規范,是憲法的具體化。

3、憲法是國家法的基礎與核心,法律則是國家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4、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總稱。

5、法律是法典和律法的統稱,分別規定公民在社會生活中可進行的事務和不可進行的事務。

2. 100個法律常識

1. 十個法律常識
十個法律常識 1.10個必知的法律常識
法律常識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戒毒人員的親屬和所在單位或者就讀學校的工作人員,可以按照有關規定探訪戒毒人員。戒毒人員經強制隔離戒毒場所批准,可以外出探視配偶、直系親屬。

2、《婚姻法》第六條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

3、《婚姻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男女雙方自願離婚的,准予離婚。雙方必須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婚姻登記機關查明雙方確實是自願並對子女和財產問題已有適當處理時,發給離婚證。

4、《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因被保險人故意犯罪或者抗拒依法採取的刑事強制措施導致其傷殘或者死亡的,保險人不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投保人已交足二年以上保險費的,保險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退還保險單的現金價值。

5、《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強制隔離戒毒的期限為二年。

6、《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1)工資、獎金;

(2)生產、經營的收益;

(3)知識產權的收益;

(4)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5)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7、《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七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備查。

8、《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

9、《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管制的期限為3個月以上兩年以下。
2.10個必知的法律常識
法律常識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戒毒人員的親屬和所在單位或者就讀學校的工作人員,可以按照有關規定探訪戒毒人員。

戒毒人員經強制隔離戒毒場所批准,可以外出探視配偶、直系親屬。 2、《婚姻法》第六條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

3、《婚姻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男女雙方自願離婚的,准予離婚。雙方必須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

婚姻登記機關查明雙方確實是自願並對子女和財產問題已有適當處理時,發給離婚證。 4、《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因被保險人故意犯罪或者抗拒依法採取的刑事強制措施導致其傷殘或者死亡的,保險人不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

投保人已交足二年以上保險費的,保險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退還保險單的現金價值。 5、《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強制隔離戒毒的期限為二年。

6、《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1)工資、獎金; (2)生產、經營的收益; (3)知識產權的收益; (4)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5)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7、《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七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

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備查。 8、《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

9、《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管制的期限為3個月以上兩年以下。
3.小學法律小常識10條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論什麼人都要遵守法律,無論什麼人犯法都要受到法律追究,不因身份、地位、民族、性別、貧富、職業等而有所區別。

2、憲法是我們國家的根本大法,一切法律都不能同憲法的規定相抵觸,任何人要服從憲法權威。 3、我們國家的審判機關是人民法院,法律監督機關是人民檢察院,法院、檢察院以及公安部門要分工合作、相互監督。

4、我們國家實行的是依法治國。 5、《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條規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國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給予特殊、優先保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6、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權,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 7、未成年人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權利。

8、竊盜罪。所謂竊盜罪,就是指『偷東西』。

在沒經過主人的同意下,隨便取走他人的財物,包括錢和物品。 9、恐嚇取財罪。

就是用不當的手法,包括:恐嚇、威脅、暴力等,向別的同學借錢不還或強索金錢。 10、強盜罪。

是拿著武器,如:刀械、棒棍或其他具有危險性的東西,威脅同學,使他不敢反抗,然後強行奪取身上的財物。 11、義務教育法第四條規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並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
4.法律小常識10條
小學法律小常識10條:

學生騎車時應注意安全:

1、不要用你的頭和手伸出窗外;

2、下車時不要擁擠,

3、不要用武力奪取機動車;

4、不要把東西扔出汽車。坐在前排的人不應該和司機交談,這會影響司機的安全駕駛。

學生走路時要注意安全:

1、走在右邊;

2、不要追逐,玩游戲,在公路上玩球;

3、過高速公路時,要看清前後,確保安全通行,有斑馬線或立交橋,要走斑點線或立交橋,不要闖紅燈!不要亂扔過往車輛。

防拐賣小常識:

1、一人在家時,一定要關好門窗。如有人敲門,先要從貓眼或門逢中看清來的人是誰,再決定是否開門。

2、單獨外出時不要喝陌生人的各種飲料,不要吃陌生人給的糖果或其他食物,不要到荒涼或偏僻的地方玩耍。發現壞人,或者碰到緊急的事可以打110報警救助。

3、不要隨便買路過攤位上的烤羊肉串等東西吃,路邊的東西是不衛生的,吃了很容易生病。
5.中學生法律知識10條 短一點手抄用的
1、未成年人不得實施的不良行為主要有:⑴曠課、夜不歸宿;⑵攜帶管制刀具;⑶打架斗毆、辱罵他人;⑷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⑸偷竊、故意毀壞財物;⑹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⑺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製品、讀物等;⑻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⑼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2、未成年人不宜進入的場所有:⑴營業性歌舞廳、酒吧、夜總會、通宵影劇院;⑵帶有賭博性的娛樂室、游戲場;⑶營業性檯球室;⑷卡拉ok廳和電子游戲機室;⑸審定為「少年兒童不宜」的影片、錄像、錄音等的播放場所。

3、《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五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煙、酗酒。任何經營場所不能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

4、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讓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脫離監護單獨居住。

5、.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指:⑴糾集他人結伙滋事、擾亂治安;⑵攜帶管制刀具、屢教不改;⑶多次攔截毆打他人或者強行索要他人財物;⑷傳播淫穢的讀物或者音像製品等;⑸進行 *** 或者色情、賣淫活動;⑹多次偷竊;⑺參與賭博,屢教不改;⑻吸食、注射毒品;⑼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

6、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歸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及時查找,或者向公安機關請示幫助。收留夜不歸宿的未成年人的,應當徵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同意,或者在二十四小時內及時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所在學校或者向公安機關報告。

7、「環境」包括14個方面的內容: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

8、我們常提到的9種環境污染物是:廢氣、廢水、廢渣、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雜訊、振動、電磁輻射。

9、當發生交通事故後,首先應搶救傷員,保護事故現場、公共財物,並設法立即報告公安機關或附近的交通警察。(撥打電話110)。

10.當你發現一起交通事故,而肇事車逃跑,你應該記住逃跑車的車型、顏色、號牌等特徵以及逃跑的方向。
6.10個法律小常識是怎樣的
10個法律小常識:1、如果未成年的孩子將人誤傷,監護人必須承擔醫療費用。

2、繼承權是男女平等的,嫁出的女兒別忘了父母遺產有您的一份。 3、如果上下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有權向所在單位要求享受工傷待遇。

4、如果對行政機關的罰款、吊銷執照、行政拘留等行為不服,可申請行政復議。 5、如被公安機關傳喚或拘傳,時間不得超過12小時,特殊情況下不得超過24小時。

6、如果想要保護自己的家或其他財產,一定不要私設電網或設置毒物等,否則可能觸犯危害公共安全罪。 7、如果想寫遺囑,一定要註明年月日,並親自簽名。

讓人代書,一定要兩個以上證人在場見證,代書人、見證人、遺囑人都要簽名,最好委託律師見證並執行遺囑。 8、撫恤金和生活補助費可以作為遺產繼承嗎? 撫恤金、生活補助費是在死者死亡後,由國家發給死者親屬的費用,用以優撫救濟死者家屬中未成年人和喪失勞動能力的親屬,不屬於死者的遺產,一般不能作為遺產繼承。

9、雙方不登記結婚,但已擺傳統的結婚酒,是否符合事實婚姻? 新的婚姻法無「事實婚姻」這一說法,如雙方不領結婚證,則在法律上沒構成婚姻事實,法律上定義為「同居關系」。 原則上這種情況是不受婚姻法保護的。

10、如何從法律上判斷民間借貸是否合法?。
7.公民常用法律知識
一、憲法常識 1、什麼是憲法?答:憲法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大法,是國家的總章程,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憲法是其他法律立法的基礎和核心,是我國最主要的法律淵源。 2、我國現行憲法規定公民應當享有哪些基本權利和義務?答:基本權利有(1)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選舉權和被選舉權。(3)言論、出版、 *** 、結社、 *** 、 *** 的自由。

(4)宗教信仰自由。(5)人身權。

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並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體。

(6)人格權。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7)通信自由。(8)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檢舉權。

(9)勞動就業和獲得社會保障的權利。(10)受教育的權利。

(11)對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特殊主體權利的保護等。基本義務有:(1)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的團結,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

不得有危害祖國的統一、安全、榮譽和利益的行為。(2)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

(3)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4)依法納稅。

依法納稅是公民應盡的一項基本義務。(5)計劃生育。

(6)參加勞動和接受教育。勞動和受教育既是公民享有的權利,也是公民應盡的義務。

二、民法常識 1、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分為哪幾種?答: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是指公民通過自己的行為行使民事權利或履行民事義務的能力。鑒於年齡、智力發育和精神狀況的不同,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分為三種:(1)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指能夠通過自己獨立的行為行使民事權利、履行民事義務的能力。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人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

指具備部分民事行為能力。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3)無民事行為能力。

指不具備以自己的獨立行為取得民事權利、設立民事義務的能力。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2、什麼是訴訟時效?答:指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即喪失請求人民法院依訴訟程序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的權利。

我國民法規定了三種訴訟時效:(1)普通訴訟時效。即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一般為2年。

(2)特別訴訟時效。即部分訴訟時效期間為1年。

它們包括: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寄存財產被丟失或者損毀的。(3)最長訴訟時效。

即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上述三種訴訟時效期間,前兩種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計算,最長訴訟時效期間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3、什麼是民事責任?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有哪些?答:民事責任是指公民或法人違反民事義務,侵犯他人合法權益,依照民法所應承擔的對其不利的法律後果。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有10種: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

三、刑法常識 1、怎樣區分違法與犯罪?答:一切違反法律法規禁止性規定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而當違法行為達到危害社會,觸犯刑律,應當受刑法處罰的程度時就構成了犯罪。也就是說所有的犯罪行為都是違法行為,但違法行為並不一定達到犯罪的程度。

2、什麼是賭博罪?賭博罪與賭博有什麼區別? 答:賭博是一種違法行為。賭博罪則是指以營利為目的,聚眾賭障或者以賭博為業的行為。

賭博罪也是擾亂公共秩序罪的一種。賭博罪與一般賭博行為的區別主要有兩點:①主觀方面必須是以營利為目的,即賭博的人不是為了娛樂和消遣,而是以賭博為手段賺錢獲利;②客觀方面必須有聚眾賭博或者以賭博為常業的行為。

如開設賭場,提供賭具,組織、招引他人參加賭博而自己從中抽頭漁利;不務正業,嗜賭成癮,經常賭博,以賭博賺錢作為生活的主要來源等都構成賭博罪。3、什麼是窩藏包庇罪? 答:窩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分子而進行窩藏包庇,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為。

窩藏就是為犯罪分子尋找、提供隱匿住所或者為其逃跑、轉移提供錢物、幫助。包庇就是向有關單位提供假證明?以掩蓋其犯罪事實真象,為犯罪分子開脫罪責。

窩藏包庇的對象必須是觸犯刑律、依法應追究刑事責任的犯罪分子。窩藏包庇罪,只能由故意構成,即明知是犯罪分子而故意窩藏包庇的。

構成窩藏包庇罪必須以窩 *** 與犯罪分子事先沒有通謀為前提,如果事先有通謀則要以共同犯罪論處。
8.法律小常識十個字的句子
1、在與法律之前,合乎自然的只有獅子的力量,或者動物飢寒時的需要,更簡單地用一個字表示,便是欲。作者:《紅與黑》

2、真想解除一國的內憂應該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機會。作者:亞里士多德

3、法律的力量僅限於禁止每一個人損害別人的權利,而不禁止它行使自己的權利。

4、匡扶正義,為民服務,法律先鋒

5、最好的法律從習慣產生。

6、聖人能生法,不能廢法而治國。作者:管子 出處:《管子法法》

7、法律之前,人人平等這句話是民主法治社會的金科玉律。

8、誰都不應凌駕於法律之上,誰也都不應該受法律的欺凌,當我們要求人們遵守法律時,無需徵得他們的同意作者:西·羅斯福

9、為人不可有傷身體損人格的嗜好,更不可有犯法律背人情的行為,吾人當勉之。作者:閻錫山

10、如果法律沒有恐懼支撐,它絕不能生效。作者:古希臘劇作家索福克勒斯

11、只要不違反公正的法律,那麼人人都有完全的自由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作者:亞當斯密

12、戰鼓一響,法律無聲。

13、法律顯示了國家幾個世紀以來發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視為僅僅是數學課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

14、法律是社會的習慣和思想的結晶。作者:托伍威爾遜

15、盡管我們很難從西方法治發達史中清晰的剝離出屬於法律職業共同體的集體貢獻,但毫無疑問,如果舍離法律職業共同體的智慧與努力,西方即便不至於陷在中世紀黑暗中不能自拔,也絕不會有今天的輝煌。

3. 法律的基礎知識

學習法律的基礎知識,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法(法律)?

[法]:又稱法律(就廣義而言),國家按照統治階級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包括憲法、法律(就狹義而言)、法令、行政法規、條例、判例、習慣法等各種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法屬於上層建築,決定於經濟基礎,並為經濟基礎服務。

法的目的在於維護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是統治階級實現其統治的一項重要工具。

所以,法是階級社會特有的社會現象,它隨著階級、階級斗爭的產生、發展而產生和發展,並將隨著階級、階級斗爭的消滅而自行消亡。

4. 法律法規常識基本知識

法律法規常識基本知識包括以下幾種法律法規:法律,法律解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和規章等。

1、法律 :

我國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立法通過後,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因而,法律的級別是最高的。

法律一般都稱為既定法,如憲法、刑法、勞動合同法等。

2、法律解釋:

是對法律中某些條文或文字的解釋或限定。這些解釋將涉及到法律的適用問題。法律解釋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其做出的法律解釋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還有一種司法解釋,即由最高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檢察院做出的解釋,用於指導各基層法院的司法工作。

3、行政法規:

是由國務院制定的,通過後由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這些法規也具有全國通用性,是對法律的補充,在成熟的情況下會被補充進法律,其地位僅次於法律。

法規多稱為條例,也可以是全國性法律的實施細則,如治安處罰條例、專利代理條例等。

4、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其制定者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相當於是各地方的最高權力機構。

地方性法規大部分稱作條例,有的為法律在地方的實施細則,部分為具有法規屬性的文件,如決議、決定等。地方法規的開頭多貫有地方名字,如北京市食品安全條例、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辦法等。

5、規章:

其制定者是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這些規章僅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有效。如國家專利局制定的《專利審查指南》、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制定的《葯品注冊管理辦法》等。

還有一些規章是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僅在本行政區域內有效。如《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修改《北京市天安門地區管理規定》的決定》、《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辦法》等。

(4)基礎法律法規知識擴展閱讀:

法律法規作用

一、法律法規具有明示作用。法律法規的明示作用主要是以法律條文的形式明確告知人們,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哪些行為是合法的,哪些行為是非法的。

違法者將要受到怎樣的制裁等。這一作用主要是通過立法和普法工作來實現的。法律所具有的明示作用是實現知法和守法的基本前提。

二、 法律法規具有預防作用。對於法律法規的預防作用主要是通過法律法規的明示作用和執法的效力以及對違法行為進行懲治力度的大小來實現的

。法律的明示作用可以使人們知曉法律而明辨是非,即在人們的日常行為中,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絕對禁止的,觸犯了法律應受到的法律制裁是什麼,違法後能不能變通,變通的可能性有多少等等。

這樣人們在日常的具體活動中,根據法律的規定來自覺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從而來達到有效避免違法和犯罪現象發生的目的。嚴格及時有效的執法也可以警示人們,未違法,違法必受罰,受罰不可變通也。這樣可以在每一個人的心底上建立起一道堅不可摧的思想行為防線。

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收到欲方則方,欲圓則圓的良好的規范效果。

三、 法律法規的校正作用。也稱之為法律法規的規范作用。這一作用主要是通過法律的強制執行力來機械地校正社會行為中所出現的一些偏離了法律軌道的不法行為,使之回歸到正常的法律軌道。

像法律所對的一些觸犯了法律的違法犯罪分子所進行的強制性的法律改造,使之違法行為得到了強制性的校正。

四、 法律法規具有扭轉社會風氣、凈化人們的心靈、凈化社會環境的社會性效益。理順、改善和穩定人們之間的社會關系,提高整個社會運行的效率和文明程度。

作為一個真正的法制社會則是一個高度秩序、高度穩定、高度效率、高度文明的社會。這也是法制的最終目的和最根本性的作用。

5. 法律的基本知識是什麼

法律的基本知識內容如下:
1.法的定義
法是由國家制定、認可並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以權利好義務為調整機制,以人的行為及行為關系為調整對象,反映由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以確認、保護和發展統治階級所期望的社會關系和價值目標為目的的行為規范體系。
2.法的特徵
(1)調整行為關系的規范。(2)由國家專門機關制定、認可和解釋,並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3)以權利義務雙向規定為調整機制。(4)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3.法的本質
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表現。法體現的是整個統治階級的意志,而不是統治階級中個別人或少數人的意志,同時也不是統治階級每個成員個人意志簡單的相加。
二、法的淵源
法的淵源,也被稱為法的形式,是指由一定的有權國家機關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表現形式。當代中國法的淵源主要有:憲法、法律、行政法規、一般地方性法規、自治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等。
(一)法的淵源
1.憲法
作為法的形式,憲法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經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綜合性地規定國家、社會和公民生活的根本問題,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種法。憲法規定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規都不得與憲法相抵觸。憲法的修改,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提議,並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通過。
2.法律
法律是由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修改、補充、廢止的。根據《立法法》第7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3.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是國家行政機關體系中最高的規范性文件。
4.地方性法規
地方性法規,是指法定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在不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和頒布的在本行政區域范圍內實施的規范性文件。
5.自治法規
自治法規是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即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人大制定的與民族區域自治有關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包括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依照當地民族的特點,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但不得違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
6.規章
規章通常稱行政規章,是國家行政機關依照行政職權所制定、發布的針對某一類事件或某一類人的一般性規定,是抽象行政行為的一種。規章包括部門規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規章。 (二)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等級
上述各種法的淵源都具有法的效力,但它們的效力等級又是有差別的。
1.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2.中國立法指導思想

當代中國立法總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立法觀。當代中國立法基本指導思想,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我國現階段立法的指導思想,必須是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而不能以別的思想為指導,不能離開社會主義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這個根本任務。
3.中國立法的基本原則
立法的基本原則:(1)立法必須以憲法為依據;(2)立法必須從實際出發;(3)總結實踐經驗與科學預見相結合;(4)吸收、借鑒歷史和國外的經驗;(5)以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為標准,立足全局,統籌兼顧;(6)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7)保持法律的穩定性和連續性與及時立、改、廢相結合。
4.我國立法的基本程序
立法的基本程序包括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審議、法律草案表決稿的表決和法律的公布等四個階段。
(1)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提出是指依法有專門許可權的國家機關和個人向立法機關提出創制、修改、補充或廢止某項法律的法律案。
(2)法律案的審議。法律案的審議是指立法機關對已列入會議議程的法律案進行審查和討論。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一般經過三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後交付表決。
(3)法律草案表決稿的表決。這是指立法機關對法律案經過審議後提出的表決稿,正式表示同意或不同意的活動。這是整個立法活動中最有決定意義的一步。根據我國憲法和《立法法》的規定,一般法律要由全國人大全體代表或常務委員會全體組成人員超過半數通過。
(4)法律的公布。這是立法機關將獲得通過的法律依法定形式公之於眾(社會)的一個法定程序。
5.當代中國的法律體系
法律體系,也稱為部門法體系,是指一國的現行法律規范,按照一定的標准和原則,劃分為不同的法律部門而形成的內部和諧一致、有機聯系的整體。它不包括國際法和已失效的國內法。當代中國的法律體系通常包括下列部門法:憲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經濟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自然資源與環境保護法、訴訟法。 (二)法的實施
1.法的實施中的相關概念
法律實施包括執法、司法和守法。所謂執法,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貫徹和實現法律的活動。所謂司法,也稱法的適用,通常是指國家司法機關根據法定職權好法定程序,具體應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
2.法律適用的要求和原則
法律適用的要求:(1)准確,指適用法律時,事實要調查清楚,證據要准確;(2)合法,指司法機關審理案件時要合乎國家法律的規定,依法辦案;(3)及時,指司法機關辦案時在正確、合法的前提下,還必須做到遵守時限。
法律適用的原則: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實事求是,有錯必糾。 3.法律關系:
(1)法律關系是在法律規范調整社會關系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人們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
(2)法律關系的基本特徵。法律關系是以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關系;法律關系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的社會關系;法律關系是以現行法律存在為前提的社會關系。它不屬於物質關系,而是一種思想關系。
(3)法律關系的構成
法律關系的主體:公民(自然人);機構和組織(法人);國家。 法律關系的客體:物;行為結果;精神產品;人身。 法律關系的內容: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4.違法行為、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
2.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3.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4.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優先適用效力,經濟特區法規的優先適用效力。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 5.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6.特別規定優於一般規定、新的規定優於舊的規定的原則: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三、法的效力
法的效力是指法具體生效的范圍,及法在適用對象、時間和空間三方面的效力范圍。 1.法的對象效力
第一,中國公民、法人好其他組織在中國領域內一律適用中國法,在國外仍受中國法的保護並履行中國法定義務,同時也遵守所在國的法。第二,我國法律對外國的適用包括兩種情況:(1)在中國領域內的外國人,除享有外交特權好豁免權或法有另外規定者外,一律適用我國法律;(2)外國人在中國領域外對中國或中國公民、法人犯罪,按中國刑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適用中國刑法規定,但按犯罪地的法不受處罰的除外。
2.法的空間效力
(1)有的法在全國范圍有效;(2)有的法在一定區域內有效;(3)有的法具有域外效力。
3.法的時間效力
是指法的效力的起止時限以及對其實施前的行為有無溯及力。法開始生效的時間:一是自公布之日起生效;二是公布後經過一段時間生效。法終止生效的時間:一是以新法取代舊法,使舊法終止生效;二是有些法完成了歷史任務而自然失效;三是發布特別決議、命令宣布廢止某項法;四是法本身規定了終止生效的日期。
四、法的作用
法的作用泛指法對人們的行為及社會關系和社會生活發生的影響。
1.法的規范作用
作為國家制定的社會規范,法具有告示、指引、評價、預測、教育和強制等規范作用。
(1)告示作用:法律代表國家關於人們應當如何行為的意見和態度。
(2)指引作用:法是通過人們在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以及違反法律規定應當承擔的責任來調整人們的行為的。
(3)評價作用:法律作為一種行為標准好尺度,具有判斷、衡量人們的行為的作用。
(4)預測作用:根據法律規定,人們可以預先知曉或估計到人們相互間將如何行為。
(5)教育作用
(6)強製作用:在於制裁違法行為。
2.法的社會作用:
(1)維護統治階級的階級統治。 (2)執行社會公共事務。 五、法的運行過程 (一)立法
1.立法的概念
立法是指由特定主體,依據一定職權好程序,運用一定技術,制定、認可和變動法這種特定社會規范的活動。
(1)違法行為:違反現行法律規定並具有社會危害性的有過錯的行為。 構成:違法主體,違法客體,違法的主觀要件,違法的客觀要件。 違法的分類:刑事違法,民事違法,行政違法,違憲行為。
(2)法律責任

法律責任,是指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所產生的由相關主體所應承擔的具有法定強制性的不利後果與政治責任、道義責任等其他社會責任相比,法律責任有如下特點:第一,法律責任是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而產生的責任。法律上的義務包括法定義務、約定義務以及正確行使權力、權利的義務;第二,法律責任具有國家強制性。該責任或由有關國家機關依法定職權和程序,以直接強制手段實施;或由當事人協商主動承擔,但以國家強制力作為潛在的保證。
(3)法律制裁
法律制裁是指由專門機關對違法者依其應負的法律責任而採取的強制性懲罰措施。法律制裁主要有以下幾種: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違憲制裁。
5.法律實施的監督
(1)法律監督及其構成
法律監督,是指由所有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對各種法律活動的合法性所進行的監察和督導。法律監督的基本構成要素一般包括三個方面,即法律監督的主體、法律監督的客體和法律監督的內容。法律監督的主體主要可以概括為三類: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法律監督的客體是立法、司法和執法機關及其公職人員進行的公務活動。通過法律監督促使被監督的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辦事,正確行使權力。
(2)國家機關的監督
國家機關的監督,是國家機關為保障法律的切實實施所進行的監督。具體包括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國家行政機關的監督和國家司法機關的監督。
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在我國就是指人民代表大會所進行的監督。
行政機關的監督,又稱行政監督,是指國家行政系統內部、上下級之間存在的法律監督,以及行政系統內部設立的專門機關的法律監督。
司法機關的監督,是我國監督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體包括檢察機關的監督和審判機關的監督兩種。
(3)社會的監督
指各政黨、各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對各種法律活動的合法性進行的監督。 六、法與其他社會現象之間的關系
(一)法與經濟基礎的關系
1、法與經濟的聯系是最根本的聯系。
2、經濟基礎決定法的性質,經濟基礎的發展變化決定著法的發展變化;法又反作用於經濟基礎。
3、生產力發展的水平直接影響法的發展水平。
4、法在市場經濟宏觀調控中的作用:引導作用;促進作用;保障作用;制約作用。
5、法在規范微觀經濟行為中的作用:確認經濟活動主體的法律地位;調整經濟活動中各種關系;解決經濟活動中的各種糾紛;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
(二)法與政治、政策
1、法受政治的制約。體現在:政治關系的發展變化是影響法的發展變化的重要因素;政治體制的改革也制約法的內容及其發展的變化;政治活動的內容更制約法的內容及其變化。法又服務於政治。
2、法與政策的關系:黨的政策是法律的依據和指導,法律是政策的規范化、法律化,是實現黨的政策的重要工具。

6. 基礎法律常識

1.基本法律知識
樓主你好!先來說說在我國都有哪些法,法律范圍很廣,並且有不同的標准劃分,普通公民需要掌握的和法律工作者需要掌握的范圍不一樣。

大的方面分為公法和私法,由每個部門法中跡扮和單行條例等組成;部門法分為憲法(憲法為國家基本大法),法理,民法(合同法、物權法、擔保法、知識產權法)及民事訴訟法、仲裁法,刑法及刑事訴訟法,行政法及行政訴訟法,商法(包括公司法、合夥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企業破產法、海商法、票據法、保險法),經濟法(包含競爭法、消費者法、銀行業法、證券法、財稅法、勞動法、土地法與房地產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法制史,司法制度與職業道德法,大體就以上這些吧,一般來說要掌握民法,刑法,經濟法,商法,行政法及一些個程序法,就足以應付生活中發生的法律問題。
2.求基本法律知識
培養青少年現代法律精神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

大家知道,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集體,一個個人,都不能置身於法律之外,更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一切行為必須在法律的范圍里進行,任何人都不能超越法律。

我們作為一個學校,講依法治校就是這個道理.而作為學校的主體,同學們更應懂得學法、懂法、用法、守法、護法,要通過老師的引導,社會的教育,家庭的教育,更重要的是通過自己自身的努力,領會現代法律精神。

首先,我們要加強學生的權利意識教育,我們都知道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但很多同學,對他的了解是膚淺的。我們要熟悉自己的權利,學會行使和維護自己的權利。這里蘊含著一個重要的道理:只有真正懂得權利的人,才會更加尊重他人的權利。一個人人真正懂得權利的社會,才是一個人人享受高度自由、文明的社會。學校也一樣,而權利與義務是一賣灶個統一體,人沒有了權利,或者被任意侵犯,而要他們去履行義務,這是不可能的。強調權利並不忽視義務。對權利的追求,會很大程度地調動大家學習成才的積極性,為自身的健康成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其次,我們所進行的守法教育,是要使同學們學會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在行為上和情感上對法律的認識和尊重。從而促進法制建設的順利進行。守法就是遵守法律。守法是維護權利,實現權利和發展權利。守法,要求我們每一個人依法行使權利,依法履行義務。但權利是不能任意擴充的,否則你就是超過了法。比如,這幾天來,我們發現個別同學,把教室里掛在牆上的老師、同學的照片摘下塗上臟物或州頌亂劃,請問有這個權利嗎?假如,那個人是你的父母,你的兄弟胞妹,你作何感想?你應該是一個人,是個正常的人,那麼這種作為就不是正常人做的事,按正常的司法解釋,這樣的行為犯有三種罪:一是破壞公共財物罪,應予拘留15天。二是嚴重侵犯他人的肖像權和名譽權。三是破壞公共治安罪,三罰了並罰,必須進行勞動教養和精神名譽賠償5000元。

所以說,只有在人人守法的有序的環境下,人們的權利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

同學們,培養法律精神的同時,我們同樣要加強自己道德精神的培養,這樣就能進一步促進現代法律精神的形成。在集體生活中,法律與道德都是調節人們行為的規范,是維護生活穩定和發展的兩個必不可少的支撐點。道德精神是道德的靈魂,是法律精神的精髓。對我們來說這與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是一致的、吻合的。法律通過立法可以推動道德的普及,嚴格執法可以弘揚道德精神。法制越健全,法律中的道德內涵越豐富,越人性化。可以培養我們的現代法律精神,必須與培養道德精神結合起來。

學生是花季少年,都是祖國的花朵,受到培養與呵護是他們的權利,我們應當教育他們要倍加珍惜這種權利,相應的,更應該履行自己的義務,那就是學法、守法、用法、懂法、護法好好學習,好好成長,培養學生成為一個品學力行,懂法、守法的好孩子!
3.法律知識大全短一點的
我們生活在法制的國度,處處需有法,處處需遵法,而作為青少年,我們要應該讓法律在心間長駐。

因為重要,所以學法

我們從初中開始便開設了法制教育課程,法律的重要性可見一斑。通過學法,我們對法律有了逐步的認知,法制觀念也由此提高。我們懂得了在法律范圍內什麼事該幫,什麼事禁止做。怎樣行使權利,如何履行義務……而假如我們是法盲,也許在觸犯法律後也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違法的,由此產生的後果就必定嚴重了,據統計,在各類犯罪人員中,不知道什麼是違法行為或不懂法的人數占總數的一半以上。所以,學習法律是我們立足於法律社會的基礎,是創造美好未來的重要保證。

因為重要,所以守法

遵守法律和憲法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俗語有雲:「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法律的制定是維護社會秩序的根本途徑,所以為了社會的安定,更是為了我們自身,我們必須自覺守法。而且法律所規定的內容,必定是著眼於公民的利益,因此我們沒有理由反對,沒有理由不遵循,更沒有理由背道而馳。雖然我們有追求個性的自由,但這並不意味我們能標新立 異,無視法律的存在。與法律抗衡的結果只有一個,就是自毀前程。在我們身邊,同齡人知法犯法的例子不勝枚舉,而為了燦爛的明天,我們能不守法嗎?
4.公務員 法律基礎知識
法律基礎知識你准備一本教材吧,這本書在市場上是都有的。

考法律基礎知識一定要熟知憲法、法理、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尤其是這幾部法的法條一定要熟悉呀,做到重基礎、熟理論、通法條、精司解。三個國際法你掌握課本上的就足夠了。

比如說刑法的總則部分都有可以考到的地方,犯罪的主觀心理狀態、犯罪未遂、既遂、中止、自首、立功、累犯、想像競合犯、牽連犯等等:民法中的幾大原則、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制度、訴訟時效、善意取得、物權的優先效力、擔保物權、債權、知識產權、合同法、人身權等等。 以及商法中的公司法、合夥企業法、保險法等,這些都需要我們重點掌握。

至於做題我建議你不要去買市場上的資料,那題太簡單了,對你考試沒有多大的幫助的呀,作為公務員考試是錄用考試,我們復習的范疇一定要廣。 你還是去做歷年司法考試的真題比較好呀,你就看看司法考試的每卷的單選和多選就可以了呀,這對鞏固你的基礎知識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呀,而且我看有好多公務員的法律基礎知識的題都是從真題轉化而來的呀,我們這里去年的考試題有好多都是司法考試的原題呀!做真題對你考這門課是有好處的呀,但願我這個學習法律的人能給你帶來幫助呀,有什麼常聯系呀。

7. 普通人必須知道的法律知識有哪些

普通人必須對合同法、道路安全法等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法律了如指掌,這樣才能防止自己陷入違法的敬禮。

法律可以說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正是有了法律的規定,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才變得井然有序。但是法律的條文非常多,對生活中的事情規定的也很細,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了解一些必須的法律知識的話,那麼不僅會讓自己生活陷入困境,而且有可能會在不經意間違反法律,從而付出慘重的代價。就比如很少有人知道自己種的樹,不允許自己砍伐。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覺得自己種的樹,這棵樹自己就有對這棵樹處置的權利,但是其實這樣是違反法律規定的。下面就來說一說,普通人必須知道的法律知識都有哪些?

你覺得普通人必須知道哪些法律知識呢?歡迎留言討論。

8. 關於法制的基礎知識有哪些

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總稱。統治階級以制度化法律化的方式管理國家事務,並且嚴格依法辦事的原則。下面是我帶來的關於法制基礎知識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法制的基礎知識

1.鄧小平民主法治理論的主要貢獻是什麼?

(1)確立了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戰略地位。

鄧小平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基本問題出發,闡明了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戰略地位。社會主義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必須保證人民有充分地通過各種形式管理國家和社會的權力。社會主義制度不僅要有先進的經濟制度,而且必須有真正民主的政治制度和真正體現人民意志的法律制度。完善的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徵本質和要求,沒有民主法制,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

(2)深化了對社會主義法的本質認識。

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社會中的階級斗爭是一個客觀存在,不應該縮小,也不應該擴大”的論述,否定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左”傾路線,同時也就糾正了把社會主義法看成單純階級斗爭工具的錯誤認識。社會主義法既然是體現廣大人民群眾共同意志的法,它就應該是國家對政治、經濟、 文化 、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關系進行治理,調整的依據,是社會主義社會生活至高無上的權威。

(3)闡明了民主法制的辯證關系。

鄧小平指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制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這就是說,民主必須有法制來體現和保障,搞人治,把民主的希望寄託在領導人的民主作風上,民主沒有保障,只有民主法律化、制度化,才能有真正的民主。同時法制也必須以民主作為前提和基礎,因為只有人民真正當家作主,法律制度所體現的才能是人民的意志,才能有真正的社會主義的法制。

(4)揭示了法制建設與現代化的內在關系。

鄧小平指出:“搞四個現代化一定要有兩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即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制。”法制是現代社會的標志之一,沒有民主和法制,經濟的騰飛,“四化”的實現是不可能的。因此,“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和完備的社會主義法制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和根本任務。”(江澤民)

(5)全面闡述了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要求。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把我國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要求概括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十六個字,這既是 總結 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 經驗 教訓得出的結論,也是鄧小平同志在此之前一系列講話中關於必須使法律完備,集中力量制定各種必要法律,關於實行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嚴,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關於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等重要思想的高度概括。

(6)指明了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方式和步驟。

鄧小平指出,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發展的形式和發展道路,可以借鑒外國的經驗,但不搞不適合中國國情的多黨競選、三權分立、兩院制。要走一條長期探索的路,從世界各國吸收進步因素,使我們的制度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

2.什麼是法制?什麼是法治?什麼是社會主義法治?為什麼我國要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確定為基本的治國方略?

法制是指一個國家有完備的法律和制度,並且這些法律制度被嚴格遵守和執行所形成的一種狀態。因此,有人說法制是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法律監督的總稱,只有這幾方面都做好了,才稱得上法制國家。不同的國家由於經濟基礎、階段結構、歷史傳統、文化背景的不同,法制的性質特徵有很大差異。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要求是使民主法律化、制度化,使這種法制具有穩定性、連續性和極大的權威性,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法治是指一種治國方略,它是相對人治而言的,現代法治意味著法律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法律的統治深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國家機關的權力必須接受法律的制約和控制,整個社會都必須嚴格依法辦事。

社會主義法治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治國方略,社會主義國家實行法治反映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經濟制度在法律領域的要求。這些要求是:第一,必須使法律、制度充分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要求和願望,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至高無上,因此必須使體現人民意志的法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使廣大人民群眾的權益通過法律的實施得到充分實現。第二,各級各類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都必須嚴格依法辦事,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權力要置於法律的嚴格控制之下,以防止作為人民公僕的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濫用國家權力,使權力走向腐敗,使人民的公僕成為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老爺。

我國將依法治國,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基本的治國方略是經過了一個很長的認識過程和走過一段十分曲折的道路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實行的基本上是人治,靠的是黨和黨的領袖的崇高威信,經過“「」”的教訓,黨的領導層和廣大人民群眾開始看到,只靠領導人的威望是不行的,是很危險的。鄧小平同志從1978年以來就曾多次提到“一個黨,一個國家把希望寄託在一兩個人的威望上,並不很健康。”“誇大一個人的作用,這樣是危險的,難以為繼。”後來又進一步指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正是因為黨的領導層確立了這樣一種以法治國的認識,我國法制建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隨著法制建設的發展,法律的逐步完善,黨的十五大最終確定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

3.為什麼說堅持黨的領導是依法治國的根本政治保障?

首先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這是黨的性質所決定的,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它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能代表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其次,堅持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是我國法治建設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沒有共產黨領導的法治決不是社會主義法治。

再次,黨是我國政治生活的核心,黨對我國各項事業的領導地位是黨在長期革命斗爭和建設中形成的。黨的正確領導不僅保證了我國法治建設政治方面的正確,同時也為法治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

在強調堅持黨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領導的同時,必須強調改善黨的領導,黨組織應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在要求全國各級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各社會團體,企事業組織和全國人民遵守法律的同時,共產黨的各組組織和全體共產黨員,必須帶頭遵守法律,嚴格依法辦事。同時應正確處理好黨的政策和法律的關系,黨的重要政策是制定法律的依據,應當通過立法程序轉化為國家意志,上升為法律。但決不能以政策代法,政策法律不分。

4.什麼是法?法有哪些基本特徵?

法是由一定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它是由國家制定或者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規范體系,它通過對人們的權利和義務的規定,確認保護和發展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

法具有如下基本特徵:

(1)法在形式上具有規范性、一般性、概括性的特徵。它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社會關系表現為人們的交互行為,法對社會關系的調整是通過規范人們的行為來實現的。法所針對的不是特定的人或事,而是一般的人的行為和社會關系,可以在其生效期間反復適用。這一特徵使它區別與適用法律中的非規范性的決定、命令。

(2)法具有國家意志性。它是國家制定或者認可的社會規范。社會上有多種調整人們行為的規范,如道德規范、宗教教規、社會組織的規章,紀律規范、各種禮儀、習慣等。法與這些規范最大的不同在於,法是國家制定、認可的行為規范,體現的是國家意志,它能在國家權力所及的范圍內普遍適用,具有普遍性、統一性和權威性。

(3)法具有國家強制性。法和一切社會規范一樣,其貫徹實施都需要一定的社會強制力加以保證。但不同的社會規范保證其實施的強制力的性質、范圍、程度和方式是不同的。法的實施靠的是國家強制力作後盾,在多數情況下人們因為國家強制力的存在,而主動依據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所以國家強制力表現出一種潛在性和間接性的特點,只是在某些違法行為出現時,這種國家強制力才通過專門國家機關的強制 措施 體現出來。

(4)法是規定權利和義務的社會規范。法律是通過規定社會關系的參加者可以有什麼樣的行為,不能有什麼樣的行為和必須作出某種行為這種規定權利、義務的方式,來確認、保護和發展一定的社會關系,以建立符合國家意志的社會秩序。

(5)法是有權立法的國家機關按嚴格的程序制定規范性文件才能表現出來,並取得普通約束效力的特殊行為規范。法律規范通過規范性文件的條文得到體現,但法律條文不等同於法律規范。一種法律規范可以通過一個法律條文來體現,也可能需要通過同一規范性文件的不同條文來體現,甚至可能體現在不同規范性文件的條文之中。

5.怎樣認識社會主義法的本質?我國社會主義法有哪些基本特徵?

可以從三個層次上認識社會主義法的本質:

(1)社會主義法是社會主義國家意志的體現。它是社會主義國家制定認可的,由社會主義國家的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所以社會主義的國家意志從本質上講,應該是人民的意志。

(2)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下的廣大人民共同意志的體現。按照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的理論,工人階級的歷史使命是消滅資本主義制度,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並最終實現共產主義,所以工人階級奪取政權,建立起的社會主義國家和法從其階級本質看,應該是工人階級的國家,體現工人階級意志的法。但工人階級的階級本質決定了它能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要求,工人階級在奪取政權和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過程中,也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共同努力,所以社會主義國家就其本質而言,應該是工人階級領導下的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居於統治地位的國家,與此相適應,社會主義的法應該是體現工人階級領導下的廣大人民群眾共同意志的法。

(3)社會主義法所體現的意志,是社會主義社會的生活條件決定的。這是社會主義法制最深層次的本質所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社會主義社會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了社會主義法的本質、內容、形式和它的發展變化。我國社會主義法的內容,就取決於當前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這樣一個客觀的物質生活條件。我國的法律制度應該與這樣一種物質生活條件相適應。

社會主義法具有如下特徵:

(1)階級性和人民性相統一。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下的廣大人民群眾共同意志的體現。工人階級的領導,說明社會主義法在本質上具有工人階級的階級屬性,但同時社會主義法又是人民意志的體現。人民的概念十分廣泛,包括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為主體的勞動者,同時也包括擁護社會主義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可見社會主義法具有廣泛的人民性,是階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統一。

(2)科學性。法的科學性指法反映客觀規律的程度。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意志的體現,工人階級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要求,工人階級的階級性決定了它沒有剝削階級的局限性,有可能正確反映客觀規律的要求,使反映自己意志的法具有科學性。但人們認識客觀規律還受多種條件的局限,所以社會主義並不必然具有科學性,如果工人階級政黨因受各種“左”的和右的思想的影響,在路線上犯錯誤,也可能使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喪失科學性。

(3)人民群眾自覺依法辦事的特性。由於社會主義法反映的是人民自己的意志和願望,依法辦事,是與人民群眾的利益相一致的,所以廣大人民群眾能自覺遵守。當然法律作為國家意志的體現,它首先是公共意志的體現,當公共意志和個人意志、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發生矛盾時,社會上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不依法辦事的情形,這就要求社會主義法還應具備強制性的一面,以保證社會主義社會正常秩序的建立。所以有人把社會主義法的這一特性概括為自願性和強制性相統一的特性。

法治與法制的區別

法治與法制既有聯系也有區別。聯系在於:實行法治需要有完備的法律制度。區別在於:法制相對於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法治則相對於人治;法制內涵是指法律及相關制度,法治內涵則相對於人治的治國理論、原則和 方法 。法制一詞,中外古今用法不一,涵義也不盡相同,通常在兩種意義上使用:①泛指國家的法律和制度。法律既包括以規范性文件形式出現的成文法,如憲法、法律和各種法規,也包括經國家機關認可的不成文法,如習慣法和判例法等。制度指依法建立起來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各種制度。中國古代的典章制度也屬於這一類。②特指統治階級按照民主原則把國家事務制度化、法律化,並嚴格依法進行管理的一種方式。這種意義上的法制與民主政治聯系密切,即民主是法制的前提,法制是民主的體現和保證,只有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並嚴格依法辦事,以確立一種正常的法律秩序的國家,才是真正的法制國家。

中國古書上所說的“命有司,修法制"《禮記·月令篇》,其中的“法制”是指設范立制,使人們有所遵循的意思。古代法家著作中,也有“法制”一詞。《管子·法禁》上寫道:“法制不議,則民不相私”。《商君書·君臣》上寫道:“民眾而姦邪生,故立法制,為度量以禁之”。韓非也有“明法制,去私恩”的說法。所有這些,雖然都把“法制”與依法治理聯系在一起,但還不是與民主政治聯系在一起的法制。中國古時的“法制”,說到底只是一種“王制”。同民主政治聯系在一起的第二種意義上的法制,與17、18世紀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所倡導的“法治”的內涵是一致的。如英國哲學家J.洛克認為,政府“應該以正式公布的既定的法律來進行統治,這些法律不論貧富、不論權貴和莊稼人都一視同仁,並不因特殊情況而有出入”(《政府論兩篇》)。美國政論家T.潘恩(1737~1809)也說:“在專制政府中國王便是法律,同樣地,在自由國家中法律便應該成為國王”(《常識》)。其核心思想是要依法治理國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對任何組織和個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權。這種主張對於反對封建專制特權,確立和維護資產階級民主制,起了很大作用,具有歷史進步意義。但資產階級思想家的法制思想帶有明顯的法律至上的色彩,實際上資本主義國家也不可能真正實行法制。為了追逐超額利潤,剝削和壓迫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它們總是把合法手段和非法手段結合起來進行統治的(見資本主義法制)。

法治的實施必須建立在法制上。與法治相比,法制側重在法律的使用上。但如果僅就法律的目的而言,法治的目的是為人們提供一個尋求公正的平台和框架,但法制的實質仍然不能擺脫政權凌駕於法律之上的信念。法制是指當權者按照法律治理國家,但這些法律不一定是由普通公民組成的立法部門制訂的。法治下,行政部門的職責只是執行該等法律,並且受該等法律拘束。因此法制和法治最大的區別,並不在於法律是否拘束人民,而是在於行政、立法、司法這些政府權力是否也和人民一樣,受到法律的拘束和控制。法治的內涵,與其說是要求所有人民守法,毋寧更側重於法律對政府權力的控制和拘束,否則法治即與法制難以區分。對於社會上常見的違法或脫序現象,尤其是以激烈、遊走於法律邊緣的手段向政府爭取權利的行為,政府官員常常會呼籲和要求人民“守法”以尊重“法治”。這其實是將法治的意義誤解和窄化為法制。法制的結果可能會出現政府用法律的形式壓制民眾。

憲政是一種要求政府所有權力的行使都納入憲法的軌道,並受憲法的制約,使政治運作進入法律化理想狀態的理念和政治實踐。法治是憲政的核心價值觀。反之,在法制下沒有可能實現憲政。法制與民主沒有直接聯系。但對法治的為尋求公正提供框架的概念的擴展則包含了在法理上承認基本人權的含義,這也為憲政國家的憲法最終包括了人權法案建立了法理依據。而法制則與人權沒有關系。因此,在只有法制而沒有法治的國家,人權和民主都不能獲得保障。

法治與社會制度

社會主義法制與資本主義法制不同,它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並嚴格依法進行國家管理的一種方式。在社會主義國家,可能而且必須把社會主義民主制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並使這種制度和法律具有穩定性、連續性和極大的權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切實保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組織和個人有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特權。法制與法律秩序關系極為密切。法律秩序是在嚴格遵守法律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社會秩序,它必須以實行法制為前提,而法律秩序的建立則是實行法制的重要體現。

亞里士多德法制的思想

一、法律正義論

(一)正義的內涵與分類亞里士多德認為,城邦以正義為基礎,由這種正義衍生出法律,以判斷人間的是非曲直。正義是指人們在社會關系中所產生的一種美德。正義和不正義含有兩種意思:一是指能否服從紀律;二是指一個人所取得的東西是否他應當得到的。正義又可分為“普遍的正義”和“個別的正義”兩種。其中“個別的正義”又分兩種——“分配的正義”和“平均的正義”。“分配的正義”就是求得比例的平等,這種正義是從人的不平等性出發的,而這種不平等性是自然造成的,是固定不變的。至於“平均的正義”就是指人們之間的平等關系。這種正義是以人的等價性為依據,使相互利益等同。

(二)法律正義論的延伸:平等與中庸1.平等。一是數量平等,即各人所得到的事物在數量和容量上與他人所得的相等;二是比值平等,即根據各人的實際價值按比例分配與之相衡稱的事物。政治權利的分配必須以人們對於構成城邦各要素的貢獻的大小為依據,誰具有比他人較為優越的政治品德,誰在城邦實現良善生活的過程中善德行為最多,誰就應該在這個城邦中享受更多的利益。2.中庸。所謂中庸是指不偏不頗,處於兩個極端的中間。亞氏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有過度、不及和適中三種狀態,只有中庸才是美德的特性。對於社會而言也是如此,社會分為極富者(常逞強放肆以致犯罪)、極貧者(往往懶散無賴易犯小罪)和中產階級。唯有中產階級是貧富兩階級矛盾的“最好的中性的仲裁者”。因此,中產階級最適宜擔任統治者和立法者。

(三)正義與法律的關系法律是建立在正義基礎之上的,由正義延伸出法律。正義的原則寓於實體法之中。自由正義導致了自然法的形成,而這成為國家制定實在法的依據。

二、法律的定義、作用、分類

(一)關於法律的定義法律是政治上的正義,是世所公認的公正不偏的權衡標准,是理性的體現,又是一個合同式的契約。法律的特性包括:(1)公正性:法律是正義的體現,它對一切人,包括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是平等的;(2)可變性,法律允許變革,當然這個變革需要慎重;(3)必須遵守性。法律是一種特殊的社會規范,是人們的行為准則,人人都必須遵守它。

(二)關於法律的作用法律的作用和目的全在於為了城邦的“善業”,為了“善德”,為了追求“公共福利”,增進人類的道德。

(三)關於法律的分類1.自然法與制定法。自然法是人類理性的體現,是以正義為基礎的,是存在於社會的普遍原則,是反映“自然存在秩序”的法律;制定法即實在法,是由人制定的。自然法高於制定法;2.基本法和非基本法。基本法實際上也就是憲法,它規定國家的治理形式,規定統治者的人數及產生的辦法,規定公民在城邦中的地位;3.良法與惡法。凡是正宗政體下制定的法律為良法;凡是在變態政體下制定的法律為惡法;4.成文法和習慣法。習慣法即希臘城邦中長期存在的習俗或稱禮儀。

三、法治主義理論

(一)法治的涵義法治包含兩重意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這就是說,所謂法治,即良法與守法的結合。

(二)法治的具體體現1.立法方面:亞氏強調立法必須遵守以下原則:一是反映中產階級的利益;二是研究國家的情況;三是考慮對公民尤其是青少年加強 教育 ;四是靈活性與穩定性相結合。2.執法思想。國家執政人員要嚴格執行法律。法律有明確規定的,應嚴格依法執行;法律規定不同詳的或沒有規定的,必須按照法律的原則來公正地處理和裁決案件。3.守法思想。守法是法治的關鍵。國家必須加強對公民守法觀念的培養和訓練

(三)法治的優越性法治的優越性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而這種優越性主要體現在:第一,法律是集體智慧和審慎考慮的產物;第二,法律沒有感情,不會偏私,具有公正性;第三,法律不會說話,不能象人那樣信口開河;第四,法律藉助規范形式,具有明確性;第五,實行人治容易貽誤國家大事,特別是世襲制更是如此;第六,時代要求實行法治,不能實行人治;第七,實行一人之治較為困難,君主的能力和精力畢竟有限;第八,一人之治剝奪了大家輪流執政的權利。

(四)法治缺陷的彌補在法律有所不及的地方可以採取三種補救措施:以個人的權力或若幹人聯合組成的權力“作為補助”;對某些不完善的法律進行適當的變更;加強法律解釋。主要是指法律的精神(法意)來對案件作出公正的處理和裁決。

四、亞里士多德法律思想的特點第一,與柏拉圖一樣,均從倫理學入手來探討理想的政治生活方式,由此開創了西方法哲學的理論傳統,並在黑格爾的《法哲學原理》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實現;第二,將法與政治合而為一進行研究,使法律社會學或者政治法律學的學科構造奠定了基本的原型;第三,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的特點,分析問題的立足點是考察現實,使用的方法主要是歸納法,即通過分析、比較,然後得出結論。所以有人稱,柏拉圖給予後人以更多的激情與理想,而亞氏則留下較成熟的體系與邏輯;[1]第四,推崇法治的精神,對於西方成熟的法治理論的建立,有著重要的意義。

9. 法律法規常識基本知識有哪些

下面是我整理的十條常用法律法規:

1、《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六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第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六條: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

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3、夫妻雙方無論分居多久都不會導致自動離婚,離婚只有兩個途徑:

一、登記離婚:如果雙方都同意離婚,並且對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及子女撫養問題達成一致意見的,可以由婚姻登記機關發給離婚證。

二、如果雙方在離婚、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子女撫養三個問題中有一個問題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的,可以訴訟離婚,由法院判決能否離婚。

4、《婚姻法》第十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1)一方的婚前財產;

(2)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3)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妻一方的財產;

(4)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5)其他應歸一方的財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19條:「婚姻法第十八條規定為夫妻一方所有的財產,不因婚姻關系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5、《合同法》第二百一十四條:

租賃期限不得超過二十年。超過二十年的,超過部分無效。租賃期間屆滿,當事人可以續訂租賃合同,但約定的租賃期限自續訂之日起不得超過二十年。第二百一十五條:租賃期限六個月以上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的,視為不定期租賃。

第二百三十二條:當事人對租賃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視為不定期租賃。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出租人解除合同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承租人。

6、商家贈送物品也是合同中的一部分,也就有義務按照與消費者的約定提供贈送的商品。如果你收到的贈品屬於殘次品,你完全可以要求商家按更換。

7、《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八條:

經營者應當保證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對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商品和服務,應當向消費者作出真實的說明和明確的警示,並說明和標明正確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發生的方法。

賓館、商場、餐館、銀行、機場、車站、港口、影劇院等經營場所的經營者,應當對消費者盡到安全保障義務。

8、《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六條: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格式條款的,應當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價款或者費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項和風險警示、售後服務、民事責任等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內容,並按照消費者的要求予以說明。

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不得利用格式條款並藉助技術手段強制交易。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

9、《繼承法》第九條:繼承權男女平等。第十條: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本法所說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撫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10、《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五條經營者採用網路、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

(一)消費者定作的;

(二)鮮活易腐的;

(三)在線下載或者消費者拆封的音像製品、計算機軟體等數字化商品;

(四)交付的報紙、期刊。除前款所列商品外,其他根據商品性質並經消費者在購買時確認不宜退貨的商品,不適用無理由退貨。消費者退貨的商品應當完好。

經營者應當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內返還消費者支付的商品價款。退回商品的運費由消費者承擔;經營者和消費者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

(9)基礎法律法規知識擴展閱讀:

1、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的規范體系。 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國家的統治工具。

2、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總稱。法律是法典和律法的統稱,分別規定公民在社會生活中可進行的事務和不可進行的事務。


參考資料:網路——法律

10. 法律基本常識

日常生活中,涉及的法律和民法相關比較多,另外比較重要的就是工作中涉及的勞動法

如果是非上述原因解除合同,公司必須提供賠償,賠償標准如下: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而女性員工在勞動合同存續期間,還享有三期(孕期、產期和哺乳期)的保障。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61條規定:"不得安排女職工在懷孕期間從事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孕期禁忌從事的勞動。對懷孕七個月以上的女職工,不得安排其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

熱點內容
吵架講的話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4-11-18 22:37:13 瀏覽:795
西安高新區法院 發布:2024-11-18 21:56:50 瀏覽:182
法學邏輯起點 發布:2024-11-18 21:46:49 瀏覽:11
最高法下發的通知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8 21:34:38 瀏覽:538
寄ems不帶回執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8 21:17:25 瀏覽:979
2016勸酒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18 21:15:59 瀏覽:907
昂承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11-18 20:17:30 瀏覽:292
民事訴訟法基本價值目標 發布:2024-11-18 19:42:45 瀏覽:419
婚姻法家庭關系 發布:2024-11-18 19:21:52 瀏覽:692
自治條例制定機關 發布:2024-11-18 18:52:53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