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流溪河保護條例
Ⅰ 流溪河遭到了甚麼破壞
流溪河花都、白雲段流溪河水質明顯變差
流溪河被認為是廣州市真正的母親河,其源頭以及所有河段全都在廣州市轄內。它是被污染還是保持清潔主動權就在廣州市。近年來,廣州的飲用水源東江、西江、珠江上游均發生過水污染事件,因此流溪河的戰略後備水源地位更加凸顯。為了加強對流溪河的保護,去年年初,廣東省環保廳實施的南粵水更清行動計劃中將流溪河水質的整治和保護作為重點,流溪河的水質受到公眾關注。
從從化市順流溪河一路往下,在從化段,流溪河的水質依然清澈干凈,但進入鍾落潭地區後,水質一路明顯變差,最後變成了黑色。花都區、白雲區相關人士在談及流溪河污染的問題時均坦承,由於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後、沿途沒有截污等原因,流溪河水質確實在花都白雲轄內受到嚴重污染。但兩區相關部門人士都指:流溪河沿線眾多農家樂污水沒有經過處理直排流溪河,也是污染流溪河的重要因素。
沿岸多數農家樂污水直排流溪河
近日,南都記者沿流溪河兩岸走訪,發現農家樂項目主要集中在流溪河上游從化境內,尤其是溫泉鎮一帶。花都境內堤岸由於改造成綠道,兩邊農戶為了滿足到綠道來遊玩的市民,也開展了少量農家樂。
雖然不少農家樂就在河堤旁邊,但有些農家樂的污水並未排入流溪河。但流溪河沿岸絕大多數農家樂確實沒有嚴格對污水進行處理,不少都直排流溪河。南都記者隨機走訪了良口鎮、溫泉鎮、太平鎮以及花都區轄內的十來家農家樂,只有一個找到簡易的污水處理池,簡單用沉沙池進行過濾。其餘的全都直接排放,有些排到附近的水塘,花都河堤旁一農庄,污水直接排放到家裡後面的荔枝林,有的則直接排放到流溪河內。
從化市太平鎮清溪水庫旁清溪山莊相關負責人並不認為污水會污染流溪河,他一再強調自己經營農家樂很困難,雖然沒有處理,但污染也不大。從化市溪頭村溪源山莊負責人說,他們設了兩個隔油池,一個排污塘,先通過隔油池隔油,再排到排污塘,生態清理,養魚。隔油池裡隔出的油會有搞化妝品的人定期收購。但是絕大部分農家樂做不到這一點。
流溪河邊農家樂如何整治
4月23日廣州水務局執法監察支隊聯合白雲區水務局執法監察大隊、鍾落潭鎮政府和鎮城管中隊,強制拆除了一座位於鍾落潭危害流溪河水源地和堤防安全的違建農家樂,強拆面積達1300多平方米。
6月1日實施的《廣州市流溪河流域保護條例》規定,餐飲企業應當自行建設配套的污水處理設施,或者自建污水管網接駁公共污水管網,確保其排放的污水符合污染物排放標准和所在水功能區劃和水環境功能區劃的水質要求。
7月從化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同意《從化市農家樂綜合整治專項行動方案》:2014年- 2015年上半年,重點整治流溪河主幹流河堤兩岸縱深1000米以及105國道和省道355線兩旁300米范圍內的農家樂。2015年下半年,重點整治景區景點及飲用水敏感區域的農家樂。
8月廣州法制、水務、環保等部門起草的《關於全面開展流溪河流域水環境整治的通告(徵求意見稿)》明確,流溪河幹流河道岸線和岸線兩側各5000米范圍內,禁建人工滑雪場和垃圾填埋、焚燒項目。
Ⅱ 廣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廣州市流溪河流域保護條例》的決定(2021)
一、將有關條款中涉及部門名稱的「環境保護」修改為「生態環境」,「農業」修改為「農業農村」,「國土」、「規劃」修改為「規劃和自然資源」,「城市管理」修改為「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修改為「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旅遊」修改為「文化廣電旅遊」,「建設」修改為「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修改為「交通運輸」。二、將有關條款中的「河道岸線利用管理規劃」修改為「河道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三、將第五條第三款修改為:「市發展改革、生態環境、規劃和自然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農業農村、交通運輸、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林業園林、文化廣電旅遊、工業和信息化、港務、商務等行政管理部門和電力、電信等單位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以及市人民政府確定的職責分工,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流溪河流域保護和管理的有關工作。」四、將第七條第一款修改為:「流溪河流域管理委員會是市人民政府設立的保護和管理流溪河流域的議事協調機構,由市水務、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規劃和自然資源、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農業農村、林業園林、交通運輸、公安、文化廣電旅遊、港務等行政管理部門,海事、電力、電信等單位以及流溪河流域內區人民政府組成,主任由市人民政府負責人擔任。」五、將第八條第一款修改為:「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保障對流溪河流域生態公益林補償、水污染防治、生態恢復與保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等方面的財政投入。」
將第八條第三款修改為:「生態保護補償的具體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在徵求流溪河流域內區人民政府和有關單位、居民的意見後制定,並向社會公布。」六、將第十八條第一款修改為:「市水務行政主管部門編制流溪河幹流河道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應當根據《廣東省河道管理條例》等規定劃定並公布流溪河岸線外緣邊界線、堤頂控制線、臨水控制線和岸線保護區、岸線保留區、岸線控制利用區,對流溪河岸線實行分區管理。」
刪除第二款。七、將第二十條中的「水資源專業規劃」修改為「專業規劃」;「城鄉規劃」修改為「國土空間規劃」。八、將第二十三條第二款修改為:「生態環境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對水功能區的水質狀況進行監測,並及時向水務行政主管部門通報水質監測數據。」九、將第二十四條第二款修改為「流溪河流域行政區域交接斷面水質應當保持或者優於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Ⅲ類水質標准控制目標。」十、將第二十五條第一款修改為:「市生態環境行政管理部門應當組織環境監測機構對流溪河流域行政區域交接斷面實施水質監測,並與水務行政主管部門、流溪河流域管理機構和流域內相關的區人民政府共享監測信息。」
刪除第二款。十一、將第二十七條第四款修改為:「市生態環境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將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標分解落實到排污單位,並向社會公布。」十二、刪除第二十八條第三款。十三、刪除第三十條第一款。
將第二款中的「列入前款名錄」修改為「向流溪河流域內水體排放污染物」。
第三款修改為:「生態環境行政管理部門應當督促重點排污單位安裝自動監測設備,對水污染物排放種類、濃度、流量進行實時監測,並在其官方網站主頁的顯著位置實時公布重點排污單位的排污情況。」十四、將第三十二條第一款修改為:「市生態環境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會同同級相關部門對流溪河流域內排污口進行調查,對每個排污口登記造冊,建立檔案資料,並定期監測。」
第二款修改為:「市生態環境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將流溪河流域內排污口的位置、數量和排污情況及水污染情況、排污企業名單、行政處罰等情況每季度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十五、將第三十五條修改為:「在流溪河流域河道岸線功能分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從事建設活動的,應當符合河道岸線、飲用水水源保護、水污染防治等有關法律、法規和規劃的要求。
流溪河幹流河道岸線和岸線兩側各五千米范圍內、支流河道岸線和岸線兩側各一千米范圍內非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區域,禁止新建、擴建下列設施、項目:
(一)危險化學品的貯存、輸送設施和垃圾填埋、焚燒項目,但經法定程序批準的國家與省重點基礎設施除外;
(二)畜禽養殖項目;
(三)高爾夫球場、人工滑雪場等嚴重污染水環境的旅遊項目;
(四)造紙、製革、印染、染料、含磷洗滌用品、煉焦、煉硫、煉砷、煉汞、煉鉛鋅、煉油、電鍍、釀造、農葯、石棉、水泥、玻璃、火電以及其他嚴重污染水環境的工業項目;
(五)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嚴重污染水環境的其他設施、項目。
改建前款規定的設施、項目的,不得增加排污量。
本條例實施前已合法建成的本條第二款規定的設施、項目,不符合功能區規劃的,由所在區人民政府在本條例實施之日起三年內組織搬遷,並依法給予補償;未按要求搬遷的,依法予以關閉。
本條例實施前已建成的本條第二款規定的設施、項目,污染物排放不符合環境保護標准或者未辦理合法手續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廣州市違法建設查處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理。」
Ⅲ 廣州市流溪河水源涵養林保護管理條例
第一條 為加強流溪河水源涵養林(以下簡稱水源林)的保護和管理,保障流溪河水源供給,凈化水質,防止水土流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廣東省森林保護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第二條 流溪河水源林,是指在流溪河水源林保護范圍內起涵養水源、凈化水質作用的森林、林木、林地。
流溪河水源林保護范圍包括:從化市東明鎮、呂田鎮、良口鎮、桃園鎮、溫泉鎮和溫泉自然保護區、流溪河林場、大嶺山林場及黃龍帶水庫管理處在規劃線內的水源。第三條 流溪河水源林的規劃、保護、建設、管理適用本規定。第四條 流溪河水源林實行統一規劃,分級管理。市林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流溪河水源林的規劃、保護、建設、管理工作,並負責本規定的組織實施。
從化市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和保護范圍內的鎮人民政府負責轄區內水源林的保護、建設、管理工作。
計劃、財政、城建、環保、國土、公路、礦產、水利、供電、公用事業及旅遊等部門,依照各自職責,協同實施本規定。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把水源林的建設、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以及環境保護計劃。把水源林的撫育、管理經費列入各級地方財政預算。多渠道籌集水陵空源林保護和建設資金。第六條 流溪河水源林實行效益補償制度。對因劃定水源林而影響經濟收益的山林所有者或經營者給予補償。補償資金的籌集和補償具體辦法由廣州市人民政府制定。第七條 對水源林區海拔800米以下的針葉林、疏殘林、過熟林或病蟲害嚴重的林分,應有計劃地更新和改造,逐步建設成以常綠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為主的生態公益林。第八條 在流溪河水源林保護范圍內,原以生產木材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地方,可在保證發揮生態效能的前提下,經廣州市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劃出不高於15%比例的林地,有規劃地發展經濟林。第九條 鎮人民政府及有關單位應在水源林區設立永久性標志,根據地形、地勢開設防火線,劃定管護責任區,配備專職護林員,加強森林防火和病蟲害防治工作。第十條 在水源林范圍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盜伐、濫伐林木;
(二)採石、采礦、取土、開墾、築墳;
(三)打尺虧瞎枝、采脂、狩獵;
(四)違反規定野外用火;
(五)法律、法規規定禁止的其他行為。第十一條 嚴格控制水源林採伐。確因需要衛生間伐或更新改造的,須按下列規定辦理:
(一)村、鎮集體林區,由縣級市林業部門申請;
(二)黃龍帶水庫管理處管轄的林區,由其上級主管部門申請;
(三)市屬國有林場由本場提出申請。
上款第(一)、(二)、(三)項的申請,經廣州市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核發採伐許可證後,方可施工。第十二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水源林用途。確需將水源林改作其他用途的,必須經廣州市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按空拿有關法律、法規規定辦理審批手續。第十三條 違反本規定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的,由市、縣級市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及其實施細則處理。第十四條 違反土地管理、環境保護及水資源管理等有關法律、法規的,由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處理。第十五條 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造成水源林嚴重破壞的,由所在單位或其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十六條 破壞水源林,或刁難、阻礙、圍攻和毆打依法執行公務人員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十七條 本規定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
Ⅳ 廣州市城市綠化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發展城市綠化事業,加強城市環境建設,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增進公民身心健康,根據國務院《城市綠化管理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市市區范圍內種植和養護樹木、花草等城市綠化的規劃、建設、保護和管理,必須執行本條例。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城市建設列為城市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的組成部分,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動員全民參加義務植樹,加強城市綠化科學研究,表彰和獎勵在城市綠化工作中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第四條在本市市區范圍內所有的單位和有勞動能力公民,應當依法履行全民植樹或者其他綠化義務,並有權對破壞城市綠化的行為進行制止、檢舉和控告。第五條廣州市城市綠化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市區范圍內的城市綠化工作,組織實施本條例。
市轄各區的城市綠化管理部門和建制鎮人民政府,依照本條例規定的職權劃分負責轄區的城市綠化工作,業務上受市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領導。
城市規劃。國土、計劃、市政、林業、公安、交通、環境保護、市容環境衛生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照各自職能,協同市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實施本條例。第二章規劃和建設第六條廣州市城市綠化規劃,由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依法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市轄各區城市綠化管理部門和建制鎮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市城市綠化規劃,組織編制分區綠化控制性詳細規劃。
分區綠化控制詳細規劃,按下列許可權審批:
(一)市轄各區的綠化控制性詳細規劃,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市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市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二)建制鎮的綠化控制性詳細規劃,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在批准後送市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和市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七條編制城市綠化規劃必須符合環境保護功能,利用和保護本市自然與人文資源,合理設置公共綠化地,居住區綠化地、防護綠地、生產綠地和風景林地。
城市綠化覆蓋率、城市綠地率和城市人均公共綠化地面積等城市綠化規劃指標,依照國家規定和本市實際制定。
城市綠化規劃指標,按照近期、中長期分步實現。城市綠化規劃的近期目標,應當達到國家園林城市標准;城市綠化規劃的中長期目標,應當達到本市城市總體規劃所確定的城市綠化各項指標。第八條建設工程項目必須安排配套綠化用地,綠化用地佔建設工程項目用地面積的比例,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醫院、休(療)養院等醫療衛生單位,在新城區的,不低於45%;在舊城區的,不低於40%。
(二)高等院校、機關團體等單位,在新城區的,不低於40%;在舊城區的,不低於35%。
(三)經環境保護部門鑒定屬於有毒有害的重污染單位和危險品倉庫,不低於40%,並根據國家標准設置寬度不少於50米的防護林帶。
(四)賓館、商業、商住、體育場(館)等大型公共建築設施,建築面積在20000平方米以上的,不低於30%;建築面積在20000平方米以下的,不低於20%。
(五)居住區、居住小區和住宅組團,在新城區的,不低於30%;在舊城區的不低於25%。其中公共綠地人均面積,居住區不低於1.5平方米,居住小區不低於1平方米,住宅組團不低於0.5平方米。
(六)主幹道規劃紅線內的,不低於20%;次幹道規劃紅線內的,不低於的15%。
(七)工業企業、交通運輸站場和倉庫,不低於20%。
(八)其他建設工程項目,在新城區的,不低於30%;在舊城區的,不低於25%。
新建大型公共建築,在符合公共安全的要求下,應建造天台花園。第九條城市公共綠地、居住區綠地、單位附屬綠地的建設,應以植物造景為主,適當配置園林建築及小品。
各類公園建設用地指標,應當符合國家行業標准。小游園建設的綠化種植用地面積,不低於小游園用地面積的70%;游覽、休憩、服務性建築的用地面積,不超過小游園用地面積的5%。
居住區綠地和單位附屬綠地的綠化種植面積,不低於其綠地總面積的75%。第十條城市防護綠地的設置,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城市幹道規劃紅線外側建築物的退縮地帶和公路規劃紅線外兩側的不準建築區,除按城市規劃設置人流集散場地外,均應用於建造隔離綠化帶。其寬分別為:城市幹道規劃紅線寬度26米以下的,兩側各2米至5米;26米至60米的,兩側各5米至10米;60米以上的,兩側各不少於10米。公路規劃紅線外兩側不準建築區的隔離綠化帶寬度,國道各20米,省道各15米,縣(市)道各10米,鄉(鎮)道各5米。
(二)在城市高速公路和城市立交橋控制范圍內,應當進行綠化。
(三)鐵路沿線兩側隔離綠化帶寬度各不少於20米。
(四)高壓線走廊下安全隔離綠化帶的寬度,550千伏的,不少於50米;220千伏的,不少於36米;110千伏的,不少於24米。
(五)沿涌兩岸防護綠化帶寬度各不少5米,江河兩岸防護綠化帶寬度各不少於30米;水源涵養林寬度各不少於100米;流溪河兩岸防護綠化帶寬度各為100米至300米。
(六)珠江廣州河段的防護綠化,必須符合河道通航、防洪、泄洪要求,同時還應滿足風景游覽功能的需要。
Ⅳ 廣州市流溪河流域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加強流溪河流域水環境保護和水資源管理,增強防汛抗旱能力,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流溪河流域,是指本市行政區域內流溪河自源頭至下游南崗口與白坭河交匯處的所有干支流的集雨范圍。具體范圍由市人民政府劃定並向社會公布。第三條本條例適用於流溪河流域水環境保護、水資源管理、防洪和河道管理等活動。第四條流溪河流域的保護和管理應當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統籌規劃、綜合管理、保護優先、合理利用和生態補償的原則。第五條流溪河流域實行流域統一管理與區、縣級市屬地分段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
市水務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流溪河流域的統一保護和管理工作,並組織實施本條例。
市發展改革、環境保護、國土、規劃、農業、城市管理、林業和園林、旅遊等行政管理部門和港務、電力等單位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以及市人民政府確定的職責分工,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流溪河流域保護和管理的有關工作。
流溪河流域內區、縣級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負責本轄區內流溪河流域保護和管理的有關工作。
流溪河流域內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協助市、區、縣級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做好本轄區內水資源管理、水污染防治、河道堤防和防洪安全等有關工作。第六條流溪河流域管理機構履行本條例規定的職責,協助市水務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本條例。
市水務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委託流溪河流域管理機構履行流溪河流域保護的相關職責。
市水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流溪河流域管理機構行使的職責向社會公布。第七條流溪河流域管理委員會是市人民政府設立的保護和管理流溪河流域的議事協調機構,由市水務、環境保護、建設、國土、規劃、城市管理、農業、林業和園林、交通、公安、旅遊等行政管理部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和海事、港務、電力、電信等單位以及流溪河流域內區、縣級市人民政府組成,主任由市人民政府負責人擔任。
流溪河流域管理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指導和督促市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和區、縣級市人民政府做好流溪河流域的保護和管理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指導流溪河流域綜合規劃和幹流河道岸線利用管理規劃的編制;
(二)指導、協調跨部門、跨區域的綜合執法行動;
(三)協調重大的破壞流溪河流域生態環境等案件的查處;
(四)協調流溪河干支流河道管理范圍內村莊和不符合功能區規劃的大型項目的搬遷等重大問題;
(五)督促市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和區、縣級市人民政府依法履行保護流溪河流域的職責;
(六)市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流溪河流域管理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由市水務行政主管部門承擔。第八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加大對流溪河流域生態公益林補償、水污染防治、生態恢復與保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等方面的財政投入力度。
市、區、縣級市人民政府可以通過流域水權交易、流域異地開發、區域產業聯合開發等多種渠道和方式,協調區域間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改善流溪河流域內居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生態補償的具體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在徵求流溪河流域內區、縣級市人民政府和有關單位、居民的意見後制定,並向社會公布。第九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流溪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水資源管理、河道堤防和防洪安全目標責任考核制度,制定考核辦法,對流溪河流域內區、縣級市人民政府進行考核。
流溪河流域內區、縣級市人民政府應當對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履行水污染防治、水資源管理、河道堤防和防洪安全目標責任的情況進行考核。第十條市水務、環境保護等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將流溪河流域的排污口設置、水污染及其防治、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水工程建設、水資源開發與利用、重點排污單位名錄及其排污數據、行政處罰等信息納入本市政府信息共享平台,與流溪河流域管理機構實現信息共享。
流溪河流域管理機構應當對前款規定的信息進行綜合,定期在市水務行政主管部門官方網站主頁和本市主要新聞媒體上公布。
Ⅵ 廣州市生態公益林條例(2015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生態公益林的規劃、建設、保護和管理,發揮生態公益林改善和優化生態環境、保障城市生態系統安全的功能,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生態公益林,是指以維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滿足人類社會的生態、社會需求和可持續發展為主體功能,主要發揮公益性作用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包括:
(一)防護林: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農田牧場防護林,護岸護路林,其他防護林;
(二)特種用途林:國防林,實驗林,種子林,環境保護林,風景林,文化紀念林,自然保存林等。第三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生態公益林的規劃、建設、保護和管理等活動,適用本條例。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生態公益林建設作為社會公益性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實行統一規劃、分級管理、經濟補償、分類管護的原則。第五條生態公益林的管理,應當納入各級人民政府森林資源保護和發展目標責任制。第六條市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是本市生態公益林的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本條例的實施。
區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生態公益林的建設、保護與管理工作。
國土、規劃、計劃、財政、環保、農業、水利、園林、旅遊、公路、民政、公安等部門以及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協同實施本條例。第七條生態公益林的規劃、建設、保護、管理經費,按照財政分級管理、事權與財權相統一的原則,列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
鼓勵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和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生態公益林建設。第八條生態公益林按批准許可權劃分為國家級、省級、市級、區級。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國家級和省級生態公益林的范圍和面積,由市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按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界定,徵求市政府有關部門意見,經市政府同意,報國家和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公布;市級、區級生態公益林的范圍和面積,分別由市、區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有關規定和本級人民政府的規劃界定,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第九條森林、林木、林地經批准為生態公益林的,由市、區人民政府與生態公益林的所有者或者經營者簽訂界定書和管護協議書,並以此作為經濟補償的依據。第二章規劃建設第十條生態公益林的規劃、建設,應當堅持可持續發展、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合理布局、突出重點的原則,以形成保障城市生態系統安全的森林生態網路體系為目標,以流溪河、增江河流域及水庫的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自然保存林、風景林及防護林帶為重點,實行封育管護和林分改造。第十一條生態公益林建設規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規劃、水土保持規劃、村鎮建設規劃以及其它相關規劃相協調。
各級生態公益林的建設規劃,由市、區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城市規劃、國土部門分別編制,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布,報上一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生態公益林建設規劃不得擅自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經原批准機關批准並公布,報上一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十二條生態公益林建設規劃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規劃指導思想、原則、目標;
(二)建設條件分析與評價;
(三)建設總體布局;
(四)分區或分項規劃;
(五)建設進度安排;
(六)環境影響評價;
(七)投資概算與資金籌措;
(八)效益分析與綜合評價;
(九)規劃實施保障措施。第十三條生態公益林范圍內的宜林荒山、林中空地,由區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按規劃組織造林。
生態公益林范圍內的針葉純林、郁閉度在零點三以下的疏林或者受病蟲害破壞嚴重的林分應當以鄉土闊葉樹種為主進行改造,形成多樹種、多層次的混交林。
生態公益林范圍內造林應當保留原生植被,禁止煉山。第十四條生態公益林范圍內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帶和坡度在二十五度以上的坡耕地應當退耕還林、還草並封山育林。第十五條生態公益林的造林、撫育和林分改造等工程項目的設計、施工由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按有關規定實行招標投標,並委託持有相應監理單位實施監理;工程項目竣工後,由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按有關技術標准組織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