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船舶檢驗法規

船舶檢驗法規

發布時間: 2023-03-19 12:53:35

⑴ 江蘇省船舶檢驗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證船舶具備安全航行、作業的技術條件,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防止水域環境污染,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本省區域內:
(一)在本省登記或者將在本省登記的在用船舶;
(二)新建、改建和修理的船舶;
(三)船舶所使用的按照國家規定需要檢驗的有關交通安全和防止水域污染的重要設備、部件和材料(以下簡稱船用產品)。
下列船舶不適用本辦法:
(一)軍用艦艇、公安船艇、漁業船舶、體育運動船艇;
(二)依法不需要登記的其他船舶。第三條省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依法設置的船舶檢驗機構,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辦法規定實施船舶和船用產品檢驗工作。第四條船舶和船用產品的設計、製造和修理應當執行國家有關規范、規則、規程和技術標准以及中國政府締結或者參加的有關國際條約。第二章船舶和船用產品檢驗第五條船舶所有人或者經營人,必須申請下列檢驗:
(一)新建和改建船舶時,申請建造檢驗;
(二)營運中的船舶,申請定期檢驗;
(三)原不屬於我國船舶檢驗機構檢驗的船舶,申請初次檢驗。第六條船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船舶所有人或者經營人必須申請臨時檢驗:
(一)因發生事故,影響船舶適航性能的;
(二)改變船舶證書所限定的用途或者航區的;
(三)船舶檢驗證書到期不能按規定提交檢驗申請展期的;
(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規規定需要檢驗的。第七條船舶經檢驗滿足適航要求的,船舶檢驗機構應當按照規定簽發相應的檢驗證書。未取得有效檢驗證書的船舶不得航行。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塗改、扣留船舶檢驗證書,不得擅自更改船舶檢驗機構勘劃的船舶載重線。第八條進行特殊拖帶航行作業的,起拖前應當依法申請拖航檢驗。第九條未確定船舶購買人的新建船舶,由船舶修造廠向所在地的船舶檢驗機構申請檢驗;改建和進廠修理的船舶以及已確定船舶購買人的新建船舶,由船舶修造廠代理船舶所有人或者代理經營人向所在地的船舶檢驗機構申請檢驗;其他在用船舶由船舶所有人或者經營人向船籍所在地的船舶檢驗機構申請檢驗。第十條船舶建造和改建應當符合安全航行作業的技術條件,其設計圖紙和技術文件,應當經船舶檢驗機構審查批准。第十一條船舶必須由船舶檢驗機構按照國家現行有關技術規則、規范測定總噸位、凈噸位,核定載重線和乘客定額。第十二條超過一定使用年限確無修理價值且已不適航的船舶應當停止檢驗,責成報廢。第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原船舶檢驗證書自行失效:
(一)船舶發生影響航行安全的機損、海損事故的;
(二)更改船體結構、上層建築、機械裝置、安全設備、防污染設備、固定壓載等,涉及技術規范要求而未徵得驗船部門同意的;
(三)船舶檢驗證書所涉及的適航條件發生變化或者要求限期完成的項目沒有按期完成的。第十四條工廠製造船用產品,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取得認可。未經認可的船用產品不得生產。第十五條船用產品製造廠應當向船舶檢驗機構申請產品檢驗,檢驗合格的方可裝船使用。第三章監督管理第十六條船舶設計單位和船舶修造廠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船舶檢驗機構申請技術認可。船舶修造廠應當對船舶的修造質量負責,未經船舶檢驗機構檢驗或者經檢驗不適航的船舶不得出廠。第十七條從事船舶和船用產品焊接的焊工,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考試,並取得與其合格類別相應的合格證書。第十八條船舶檢驗人員執行檢驗任務或者進行技術認可以及對事故進行技術分析調查時,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配合和提供必要的條件。第十九條船舶檢驗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檢驗技能,並經考核取得省船舶檢驗機構頒發的資格證書。實施船舶、船用產品以及水上設施檢驗時應當嚴格按照檢驗規定進行,做到公正廉潔,文明服務。
為社會提供公證數據的船舶檢驗機構,必須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對其計量檢定。第四章法律責任第二十條未經檢驗或者經檢驗不合格的船舶、船用產品以及水上設施擅自出廠、使用的,由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委託的船舶檢驗機構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可處以20000元以下罰款。

⑵ 船舶法定檢驗機構有哪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和海上設施檢驗條例》(簡稱《船檢條例》)規定,我國船舶檢驗分為法定檢驗、入級檢驗、鑒證檢驗和公證檢驗;後三種檢驗由中國船級社承辦。法定檢驗由國家海事局設置的船舶檢驗機構、省級交通主管部門的船舶檢驗機構以及國家海事局委託、指定或者認可的檢驗機構實施。

⑶ 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安全檢查規則(2009)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規范船舶安全檢查活動,保障水上人命、財產安全,防止船舶造成水域污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旁嫌纖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和我國締結、加入的有關國際公約,制定本規則。第二條本規則適用於對中國籍船舶以及航行、停泊、作業於我國港口(包括海上系泊點)、內水和領海的外國籍船舶實施的安全檢查活動。
本規則不適用於軍事船舶、公安船舶、漁業船舶和體育運動船艇。
本規則所稱「船舶安全檢查」,是指海事管理機構按照本規則規定的程序,對船舶技術狀況、船員配備及適任狀況等進行監督檢查,以督促船舶、船員、船舶所有人、經營人、管理人以及船舶檢驗機構、發證機構、認可組織等有效執行我國法律、行政法規、規章,船舶法定檢驗技術規范,以及我國締結、加入的有關國際公約的規定。第三條船舶安全檢查遵循依法、公正、誠信、便民的原則。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統一管理全國的船舶安全檢查工作。
其他各級海事管理機構按照職責開展船舶安全檢查工作。第二章船舶安全檢查和處理第五條船舶安全檢查分為船旗國監督檢查和港口國監督檢查。
船旗國監督檢查是指對中國籍船舶實施的船舶安全檢查;港口國監督檢查是指對航行、停泊、作業於我國港口(包括海上系泊點)、內水和領海的外國籍船舶實施的船舶安全檢查。第六條船舶安全檢查,應當由至少兩名安全檢查人員於船舶停泊或者作業期間實施。
禁止對在航船舶進行安全檢查,但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七條從事船舶安全檢查的人員應當具備必要的船舶安全檢查知識和技能,並取得相應等級的船舶安全檢查資格證書。
海事管理機構應當配備足夠、合格的船舶安全檢查人員和必要的裝備、資料等,以滿足船舶安全檢查工作的需要。第八條船舶安全檢查的內容包括:
(一)船舶配員;
(二)船舶和船員有關證書、文書、文件、資料;
(三)船舶結構、設施和設備;
(四)載重線要求;
(五)貨物積載及其裝卸設備;
(六)船舶保安相關內容;
(七)船員對與其崗位職責相關的設施、設備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及中國籍船員所持適任證書所對應的適任能力;
(八)船員人身安全、衛生健康條件;
(九)船舶安全與防污染管理體系的運行有效性;
(十)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國際公約要求的其它檢查內容。第九條海事管理機構應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制定的選船標准以及國際公約、區域性合作組織的規定,結合轄區實際情況,按照公平對等、便利公開、重點突出的原則,合理選擇船舶實施安全檢查。
經海事管理機構檢查的中國籍船舶或者經《亞太地區港口國監督諒解備忘錄》成員當局檢查的外國籍船舶,自檢查完畢之日起六個月內不再進行檢查,但下列船舶除外:
(一)客船、油船、液化氣船、散裝化學品船;
(二)發生水上交通事故或者污染事故的船舶;
(三)被舉報低於安全、防者滲污染、保安、勞工條件等要求的船舶;
(四)新發現存在若幹缺陷的船舶;
(五)依選船標准核算具有較高安全風險指數的船舶;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指定檢查的船舶。第十條檢查人員實施船舶安全檢查,在登輪後應當向船方出示有效證件,表明來意。先進行初步檢查,對船舶進行巡視,核查船舶證書、文書和船員證書。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檢查人員應當對船舶實施詳細檢查,並告知船方進行詳細檢查的原因:
(一)巡視或者核查過程中發現在安全、防污染、保安、勞工條件等方面明顯存在缺陷或者隱患的;
運仿(二)被舉報低於安全、防污染、保安、勞工條件等要求的;
(三)兩年內未經海事管理機構詳細檢查的;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要求進行詳細檢查的。第十一條檢查人員實施詳細檢查時,船長應當指派人員陪同。陪同人員應當如實回答檢查人員提出的問題,並按照檢查人員的要求測試和操縱船舶設施、設備。第十二條檢查人員應當運用專業知識對船舶存在的缺陷作出判斷,並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際公約的規定,提出下列一種或者幾種處理意見:
(一)開航前糾正缺陷;
(二)在開航後限定的期限內糾正缺陷;
(三)滯留;
(四)禁止船舶進港;
(五)限制船舶操作;
(六)責令船舶駛向指定區域;
(七)驅逐船舶出港;
(八)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際公約規定的其他措施。

⑷ 載運危險貨物的船舶應當經什麼認可的船舶檢驗機構檢驗合格

載運危險貨物的船舶應當經國家海事管理機構認可的船舶檢驗機構檢驗合格。根據法律規定,載運危險貨物的船舶應當經國家海事管理機構認可的船舶檢驗機構檢驗合格,取得相應的檢驗證書和文書,並保持良好狀態。載運危險貨物的船舶,其船體、構造、設備、性能和布置等方面應當符合穗雹國家船舶檢驗的法規、技術規范的規定。
船舶相撞造成船上貨物損失的,由船舶碰撞責任人承擔賠償的兩種,雙方都有責任的,各船按照過失程度的比例負賠償責任。船舶發生碰撞,是由於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能歸責於任何一方的原因或者無法查明的原因造成的,碰撞各方互相不負賠償責任。船舶發生碰撞,是由於一船的過失造成的,由有過失的船舶負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船舶載運危險貨物安全監督管理規定》第六條
載運危險貨物的船舶應當經國家海事管理機構認可的船舶檢驗機構檢驗合格,取得相應的檢驗證書和文書,並保持良好狀態。
載運危險貨物的船舶,其船體、構造、設備、性能和布置等方面應當符合國猜稿帆家船舶檢驗的法規、技術敬純規范的規定;載運危險貨物的國際航行船舶還應當符合有關國際公約的規定,具備相應的適航、適裝條件。

⑸ 問一下船級檢驗與法定檢驗的區別,詳細點。

船級檢驗與法定檢驗的區別表現在:檢驗對象不同、規范不同、檢驗主體不同、要求不同。

1、檢驗對象不同

法定檢驗:檢驗對象為沿海、內河船舶。

船級檢驗:檢驗對象為從臘念事國際航行的中國籍船舶。

2、規范不同

法定檢驗:檢驗規范為《船舶與海上設施法定檢驗規則》。

船級檢驗:檢驗規范為《鋼質海船入級規范》。



3、檢驗主體不同

法定檢前笑驗:慧局含檢驗合格的船舶,由船檢局簽發《船舶檢驗證書簿》。

船級檢驗:檢驗合格的船舶,由船級社簽發《船體入級證書》、《輪機入級證書》等相關入級證書。

4、要求不同

船級檢驗要求較法定檢驗高,與國際上其他各船級社的規范較為一致,容易被國內外各大保險人接受,船舶的安全性更有保證。

⑹ 漁業船舶檢驗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加強漁業船舶檢驗管理,規范漁業船舶檢驗行為,保障漁業船舶檢驗質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船舶檢驗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和海上設施檢驗條例》,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漁業船舶檢驗活動及從事漁業船舶檢驗活動的機構和人員的管理適用本規定。
前款所稱漁業船舶檢驗,是指對漁業船舶和船用產品的強制檢驗。第三條交通運輸部主管全國漁業船舶檢驗和監督管理工作。
交通運輸部海事局負責漁業船舶檢驗監督管理和行業指導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承擔漁業船舶檢驗監管職責的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國內漁業船舶檢驗的監督管理。
漁業船舶檢驗機構依照本規定負責有關漁業船舶檢驗工作。第二章檢驗機構和檢驗人員第四條漁業船舶檢驗機構是實施漁業船舶檢驗的機構,包括交通運輸部設置的船舶檢驗機構和省級、市級、縣級地方漁業船舶檢驗機構。第五條漁業船舶檢驗機構應當在交通運輸部海事局核定的業務范圍內開展檢驗業務。
漁業船舶檢驗機構的業務范圍應當向社會公布。第六條漁業船舶檢驗人員應當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檢驗技能,滿足國家有關檢驗人員管理的要求,經交通運輸部海事局考核合格,方可從事相應的漁業船舶檢驗工作。
交通運輸部海事局負責統一組織漁業船舶檢驗人員考試,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發放檢驗人員證書。第七條漁業船舶檢驗機構應當配備與核定的業務范圍相適應符合相關要求的檢驗人員。漁業船舶檢驗機構應當組織對檢驗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和不定期持續知識更新培訓。第八條漁業船舶檢驗機構和檢驗人員應當按照法律、法規、規章以及漁業船舶檢驗技術規范的要求開展檢驗工作,並對檢驗結論負責。
漁業船舶檢驗人員開展檢驗工作應當恪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第三章檢驗業務范圍第九條交通運輸部設置的船舶檢驗機構負責遠洋漁業船舶及船用產品的檢驗業務,地方漁業船舶檢驗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國內漁業船舶及船用產品的檢驗業務。第十條漁業船舶檢驗機構按照A、B、C、D四類從事漁業船舶檢驗:
(一)A類檢驗機構,可以從事遠洋漁業船舶及船用產品的檢驗;
(二)B類檢驗機構,可以從事國內漁業船舶及相關船用產品的檢驗;
(三)C類檢驗機構,可以從事內河漁業船舶的檢驗;
(四)D類檢驗機構,可以從事內河12米以下漁業船舶的檢驗。第十一條交通運輸部海事局根據技術條件對漁業船舶檢驗機構的業務范圍進行核定。省級地方漁業船舶檢驗機構申請業務范圍核定前,應當初步劃分本行政區域內下級地方漁業船舶檢驗機構業務范圍,統一向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申請業務范圍核定。第十二條漁業船舶檢驗機構業務范圍變更的,應當向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申請重新核定。第四章強制檢驗第十三條漁業船舶強制檢驗是漁業船舶檢驗機構根據法律、法規、規章和漁業船舶檢驗技術規范,對漁業船舶和船用產品的安全技術狀況實施的技術監督服務活動。
漁業船舶強制檢驗包括初次檢驗、營運檢驗、臨時檢驗。第十四條漁業船舶檢驗機構應當根據法律、法規、規章和檢驗技術規范開展檢驗,確保檢驗完成時,圖紙符合檢驗技術規范要求、船舶與圖紙相符、證書與實船相符。
漁業船舶檢驗機構開展強制檢驗應當通過核查、審查、檢查(包括抽查、詳細檢查、檢測或試驗等)方式對有關檢驗項目的技術狀況進行確認。第十五條進口的漁業船舶和遠洋漁業船舶的初次檢驗、遠洋漁業船舶的營運檢驗和臨時檢驗,由交通運輸部設置的船舶檢驗機構統一組織實施。其他漁業船舶的初次檢驗、營運檢驗和臨時檢驗,由船籍港漁業船舶檢驗機構負責實施。
漁業船舶的製造地或者改造地與船籍港不一致的,初次檢驗由製造地或者改造地漁業船舶檢驗機構實施;因故不能回船籍港進行營運檢驗、臨時檢驗的漁業船舶,由船籍港漁業船舶檢驗機構委託船舶的營運地或者維修地漁業船舶檢驗機構實施檢驗,並提供相應的信息支持。船舶的營運地或者維修地漁業船舶檢驗機構不得拒絕接受委託。第十六條下列漁業船舶的所有者或者經營者應當申報初次檢驗:
(一)製造的漁業船舶;
(二)改造的漁業船舶(包括非漁業船舶改為漁業船舶、國內作業的漁業船舶改為遠洋作業的漁業船舶);
(三)進口的漁業船舶。

⑺ 船舶法定檢驗的船舶法定檢驗的法律責任

確保船舶質量是航來行自安全的必要條件,而絕不是充分條件;船檢承擔的僅僅是檢驗時刻技術狀況的責任,不對此後由於不正確使用所發生的問題負責,但是由於工作疏漏、失職等留下的隱患,將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1.行政責任。國家海事局制定的《船舶檢驗機構及驗船人員工作過錯追究辦法》、《行政許可法》、《內河海事行政處罰規定》等法律、法規、規章中具體明確了船檢機構相應的行政責任。
2.民事責任。主要是指經濟賠償責任,如因為檢驗不到位,造成船舶無法使用或給當事人造成經濟損失,又簽發了合格的檢驗證書,根據《國家賠償法》,船檢機構就有可能承擔經濟賠償責任。
3.刑事責任。驗船人員由於工作疏漏、失職甚至瀆職,如造成船舶重大人員傷亡或重大經濟損失,將被追究刑事責任。如異地檢驗、越權檢驗、濫發證書等,就有可能構成濫用職權罪;由於漏檢了必檢項目等,又簽發了檢驗證書,且這種行為與造成的法律後果有必然關聯,就有可能構成玩忽職守罪。

⑻ 載運危險貨物的船舶應當經什麼認可的船舶檢驗機構檢驗合格

法賣返律分析:載運危險貨物的船舶應當經國家海事管理機構認可的船舶檢驗機構檢驗合格,取得相應的檢驗證書和文書,並保持良好狀態。

載運危險貨物的船舶,其船體、構造、設備、性能和布置等方面應當符合國家船舶檢驗的法規、技術規范的規定運危險貨物的國際航行船舶還應當符合有關國際公約的規搜早定,具備相應的適航、適裝條件。

法律依據:《國內水路運世配雀輸管理條例》 第十三條 水路運輸經營者投入運營的船舶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與經營者的經營范圍相適應;

(二)取得有效的船舶登記證書和檢驗證書;

(三)符合國務院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關於船型技術標准和船齡的要求;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⑼ 載運危險貨物的船舶應當經過

一、載運危險貨物的船舶應當經過哪個部門批准

1、載運危險貨物的船舶應當經過國家海事管理機構批准。載運危險貨物的船舶應當培缺經國家海事管理機構認可的船舶檢驗機配碼辯構檢驗合格,取得相應的檢驗證書和文書,並保持良好狀態。

2、法律依據:《船舶載運危險貨物安全監督管理規定》第六條

載運危險貨物的船舶應當經國家海事管理機構認可的船舶檢驗機構檢驗合格,取得相應的檢驗證書和文書,並保持良好狀態。載運危險貨物的船舶,其船體、構造、設備、性能和布置等方面應當符合國家船舶檢驗的法規、技術規范的規定;載運危險貨物的國際航行船舶還應當符合有關國際公約的規定,具備相應的適航、適裝條件。

二、辦理船舶載運危險貨物許可需要什麼材料

1、船舶載運危險貨物申報單;

2、船舶適裝證書;

3、定期申報還應提交定期申報申請、證明在固定航線上運輸固定危險貨物的有關資料;

4、載運危險貨物的船舶在運輸途中發生過意外情況時,應當在《船舶載運危險貨物申報單》備注欄內扼要註明所發生的意外情模弊況的原因,已採取的控制措施和目前狀況等實際情況,並於抵港後送交詳細報告。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熱點內容
法律援助來源 發布:2025-01-12 23:44:24 瀏覽:19
合同法總則分則均有規定 發布:2025-01-12 23:29:51 瀏覽:210
包攬合同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2 22:29:39 瀏覽:548
日本民法典原則 發布:2025-01-12 22:04:20 瀏覽:273
簽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怎麼寫 發布:2025-01-12 21:56:01 瀏覽:818
按合同法的規定合同生效後 發布:2025-01-12 21:26:15 瀏覽:941
人類道德的最初表現形式 發布:2025-01-12 21:02:00 瀏覽:377
財政撥款屬於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不征稅收入 發布:2025-01-12 20:29:09 瀏覽:577
什麼叫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發布:2025-01-12 20:26:00 瀏覽:336
招商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2 20:12:39 瀏覽: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