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勞動法規表現在那些方面

勞動法規表現在那些方面

發布時間: 2023-03-20 07:32:13

㈠ 論述勞動法從哪些方面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1、訂立勞動期限,保障;勞動者8小時工作;
2、明確工資待遇,要求單位購買社保,保障勞動者切身利益。
勞資雙方都應嚴格按照本法的規定規范自己的行為。勞動者處於弱勢地位是有目共睹的,立法者也充分的考慮到這一點,在我國經濟轉型時期出台了這樣一部法律。
雖然《勞動合同法》關於對勞動者權益的一些規定有待完善,但是此次立法首次確立側重對勞動者權益保護的立法宗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1)勞動法規表現在那些方面擴展閱讀:
非全日制用工作為相對於全日制用工的特別規定,單列了一章,分別對這兩種特殊的用工形式進行了具體明確的法律規定。
勞動合同法將勞務派遣作為全日制用工的特殊形式,是在全日制用工的基礎上所作的特別規范,勞務派遣應當按照全日制用工和勞務派遣的特別規定進行規范。

㈡ 生活中勞動法的體現有哪些

勞動法適用於日常的生活
勞動法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不簽訂合同需要支付雙倍工資
無故辭退員工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

㈢ 勞動法最主要的表現形式

法律分析:(一)勞動法的表現形式是指勞動法律的內容來源於何處。除了通過「憲法」即國家的根本大法奠定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和主要的勞動法律制度外,主要有五類。

(二)類別。第一類是法律。由國家立法機關依據憲法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其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而高於其他法規。在我國,主要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類是法規,是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規。勞動法規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勞動行政法規,由國務院最高行政機關制定,其法律效力低於憲法和法律,但高於地方性勞動法規。依照我國憲法的規定,國務院可以根據憲法和其他法律來制定勞動行政法規,並根據具體情況發布決定和命令,如國務院1993年7月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1993年4月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11號《國有企業富餘職工安置規定》等。另一種是地方性勞動法規,我們現行憲法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有權制定和頒布地方性法規,如上海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33次會議於2001年11月15日通過的《上海市勞動合同條例》等;第三類是規章。在我國一般是指國家勞動人事行政機關和國務院有關部、委員會以及省級人民政府依照勞動法律、法規的規定,在法定許可權內制定的規范性勞動法律文件。勞動規章也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勞動行政規章,我國憲法規定:「各部、各委員會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內,發布命令,指示和規章。」例如,勞動人事部於1994年12月6日發布的《工資支付暫行規定》和1994年12月26日發布的《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行政處罰辦法》。另一種是地方性勞動規章。如上海市人民政府於1994年12月5日以市政府90號令發布的《上海市企業職工最低工資規定》等;第四類是國際勞工公約。如《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約》等等;第五類是工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1992年4月3日七屆五次人大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按《工會法》規定:「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以上的人民政府研究起草法律或者法規,對涉及職工利益的重大問題,應當聽取工會的意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㈣ 勞動法規定哪方面的內容和勞動合同法有什麼區別

勞動法主要包括的內容如下:

  1. 勞動者的主要權利和義務;

  2. 勞動就業方針政策及錄用職工的規定;

  3. 勞動合同的訂立、變更與解除程序的規定;

  4. 集體合同的簽訂與執行辦法;

  5. 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制度;

  6. 勞動報酬制度;

  7. 勞動衛生和安全技術規程等。

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區別如下:

1、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相聯系的其他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勞動法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獨立部門。

2、勞動合同法是指關於勞動合同的法律,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勞動合同法一般是指所有關於勞動合同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法律依據:

《勞動法》第一條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㈤ 我國的《勞動法》主要講述了什麼內容

《勞動法》是羨伍依據《憲法》中宏粗有關勞動者基本權利和義務的規定製定的;主要宗旨是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同時也考慮了勞動者與用人單位雙方的權利與義務的對等,從而保證了勞動者的擇業自主權和用人單位的用人自主權。《勞動法》規定工會可以代表職工與企業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訂立集體合同。《勞動法》以基本法律的形式第一次明確了工時休假制度,使《憲法》規定的勞動者這一基本權利得到具體確認。同時,該法確立了最低工資保障制度,規定了工資支付的基本原則。另外,該法還明確了國家確定職業分類,制定職業技能標准,實行職業資格證明制度,實施職業技能考核鑒定,為我國建立職業技能開發體系,提高我國勞動者整體素質,提供了法律依據保障。此外,《勞動法》肯定了社會保險制度改革成果,對基本保險、企業補充保險和個人儲蓄性保險分別作了原則規定;對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和監督機構的職責制定了法律規范,同時規定了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交納社會保險的義務和法律蔽派鎮責任。

㈥ 勞動法的最主要表現形式

勞動法最主要的表現形式是維護了生產者和工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七條勞動者有權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工會代表和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依法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
第八條勞動者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大會、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民主管理或者就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與用人單位進行平等協商。
第九條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主管全國勞動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勞動工作。

㈦ 勞動保護法包括哪些方面

其內容包括:勞動安全、勞動衛生、女工保護、未成年工保護、工作時間與休假制度。
一、什麼是勞動保護
勞動保護是國家和單位為保護勞動者在勞動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所採取的立法、組織和技術措施的總稱。
它是指根據國家法律、法規,依靠技術進步和科學管理,採取組織措施和技術措施,消除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不良條件和行為,防止事故和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
1、勞動保護的立法和監察。主要包括兩大方面的內容,一是隸屬生產行政管理的規則,如安全生產職責規則、加班加點審批規則、衛生保健規則、勞保用品發放規則及特殊保護規則;二是隸屬生產技術管理的規則,如設備維修規則、安全操作規程等。
2、勞動保護的管理與宣傳。公司勞動保護工作由安全技術部門負責組織、實施。
3、安全技術。為了消除生產中惹起傷亡意外的潛在因素,保證工人在生產中的安全,在技術上採取的各種措施,主要解決防止和消除突然意外對於工人安全的脅迫問題。
4、工業衛生。為了改善勞動要求,避免有毒有害燃亮洞物質危害工人健康,防止職業中毒和職業病,在生產中所採取的技術組織措施的總和。它主要解決脅迫工人健康的問題,實現文明生產。
5、工作時間與休假規則。
6、女工人與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
二、勞動保護的意義
(一)勞動保護是中國共產黨和我們國家的一項基本政策。
「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皮枯它是載入中國憲法的神聖規定。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勞動保護工作。早在1956年國務院發布《工廠安全衛生規程》、《建築安裝工程安全技術規程》和《工人職員傷亡事故報告規程》時就指出:「改善勞動條件,保護勞動者在生產勞動中的安全健康,是我們國家的一項重要政策。」在全國人大七屆四次會議上通過的國民經濟第八個五年計劃綱要中,明確規定了要「加強勞動保護,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強化勞動安全監察,努力改善勞動條件,努力降低企業職工傷亡呈礦率和職業病發作率。加強安全技術政策,勞動保護科學的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廣,努力過錯善檢鍵談驗手段。國家正在不斷通過健全勞動保護立法,強化勞動保護監察和安全生產管理,推進安全技術、職業衛生技術與有關工程等措施,來保證憲法所要求的這一基本政策的實現。
(二)勞動保護是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
勞動保護不僅包含著重要的政治意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勞動保護又有著深刻的經濟意義。在生產過程中,人是最寶貴的,人是生產力諸要素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探索和認識生產中的自然規律,採取有效措施,消除生產中不安全和不衛生因素,可以減少和避免各類事故的發生;創造舒適的勞動環境,可以激發勞動者熱情,充分調動和發揮人的積極性,這些都是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經濟效益的基本保證。同時,加強勞動保護工作,還可減少因傷亡事故和職業病所造成的工作日損失和救治傷病人員的各項開支;減少由於設備損壞,財產損失和停產造成的直接或間接經濟損失。這些都與提高經濟效益密切相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五十二條
用人單位必須建立、健全勞動安全衛生制度,嚴格執行國家勞動安全衛生規程和標准,對勞動者進行勞動安全衛生教育,防止勞動過程中的事故,減少職業危害。
第五十八條
國家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實行特殊勞動保護。
未成年工是指年滿十六周歲未滿十八周歲的勞動者。

㈧ 勞動法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

新勞動法的意義:
()保證了勞動者的休息權,嚴格規定了勞動者的休息時間和工作時間;
(2)普遍實行了勞動合同制度,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均在95%以上,勞動者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協商確定雙方權利義務的用人機制和觀念已經形成;
(3)建立了勞動標准制度,工資支付制度不斷完善,工資支付的項目、水平、形式、對象、時間以及特殊情況下的工資支付等工資支付行為,均有了明確規范,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在保障低工資勞動者權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4)為建立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等社會保險制度提供了法律支持。
十大須知
1、不簽勞動合同代價高昂用人單位必須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
2、休息休假納入勞動合同促使用工時間的合法化。
3、未盡告知義務可能屬「欺詐」避免用人單位在招工中,提供虛假信息,刻意隱瞞職業危害。
4、合同自然終止也要支付補償除勞動者原因不能續約的外,勞動合同終止,用人單位必須給勞動者的補償標准與解除長期勞動合同的標准完全一樣。
5、用人越久經濟補償越多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社會平均工資3倍的,以3倍封頂,補償年限最高不超過12年。
6、用代通知金可更快「炒人」方便用人單位在合法解除勞動合同時對解約時間作靈活選擇。
7、試用期最多不得超六個月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個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試用期是以勞動合同的成立為前提。
8、使用勞務派遣工難避責一些用人單位熱衷於使用勞動派遣工,除了在用人策略上的考慮外,還希望能規避責任。
9、大規模「炒人」程序要合法用人單位只有在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確需裁減人員的,才可以裁減人員。
10、對特殊員工不得隨意解僱勞動者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即使勞動合同期滿,用人單位也不得與勞動者終止勞動合同。

㈨ 勞動法最主要的表現形式有哪些呢

勞動法最主要的表現形式是勞動法律。勞動法律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等。勞動法律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依據憲法制定的調整勞動關系的規范,它是勞動法的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其主要內容分為勞動關系法與勞動標准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一條,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熱點內容
合同法總則分則均有規定 發布:2025-01-12 23:29:51 瀏覽:210
包攬合同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2 22:29:39 瀏覽:548
日本民法典原則 發布:2025-01-12 22:04:20 瀏覽:273
簽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怎麼寫 發布:2025-01-12 21:56:01 瀏覽:818
按合同法的規定合同生效後 發布:2025-01-12 21:26:15 瀏覽:941
人類道德的最初表現形式 發布:2025-01-12 21:02:00 瀏覽:377
財政撥款屬於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不征稅收入 發布:2025-01-12 20:29:09 瀏覽:577
什麼叫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發布:2025-01-12 20:26:00 瀏覽:336
招商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2 20:12:39 瀏覽:931
王哲律師 發布:2025-01-12 20:09:00 瀏覽: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