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劑室規章制度
1. 醫院感染相應的規章制度有哪些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 醫院感染管理組織制度
【制度】
1.醫院感染管理領導組織
(1)組織形式:
1)300張床位以上的醫院應設立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
2)300張床位以下的醫院應設立醫院感染管理小組。
(2)組成人員:
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小組)一般設主任(組長)1人,由主管業務的副院長兼任;副主任(副
組
長)1~2人,分別由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兼任,或由預防保健科主任、護理部主任兼任。委
員由醫務科、內、外、婦、兒、傳染科醫師、檢驗科主任、葯劑科主任、供應室護士長、手
術室護士長、總務科科長等有關人員兼任,人數可視醫院規模、性質、任務而定,一般委員
會不少於10人,小組不少於6人為宜。
(3)任務和職責: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辦法》以及省、市衛生管理部
門防止醫院感染的有關規定,制定全院控制醫院感染的規劃,各項衛生學標准及管理制度。
2)負責醫院感染發病情況的監測,及時發現問題,提出對策,考評管理效果,研究改
進措施。
3)負責對新建設施進行衛生學標準的審定。
4)負責醫院感染管理有關人員的業務培訓,提供有關技術咨詢。
5)負責按規定向衛生主管部門填報醫院感染發病情況監測表。發生暴發流行時,立即
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2.醫院感染機構
(1)機構設置:
醫院感染管理科是醫院感染管理的二級機構,也是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的辦事機構。由專
職
人員組成,具體負責醫院感染各項計劃的實施。
200張床位以下的醫院,可在預防保健科或護理部設立感染管理小組,由專職人員組成。
(2)人員編制:
1)醫院感染管理科應設主任、副主任、專職醫師和護師、專職或兼職檢驗師,並經過
相應的專業培訓。科主任應具有中、高級技術職稱;擔任感染管理的醫師,要求是醫學院校
公衛系畢業或臨床醫師經專門訓練者;擔任感染管理的護師,要求正規護校畢業,有豐富的
臨床經驗,經專門訓練的護師以上人員。
2)按照每人負責250張床位的比例配備醫院感染監控護師。
3)醫院感染管理科在行政上屬職能科室,在業務上屬醫技科室,具有雙重性質。該科
醫護人員享有同級醫護人員的一切待遇,如晉升、護齡、衛生津貼等。
(3)任務和職能:
1)在院長和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小組)的領導下,具體負責擬定全院控制醫院感染計
劃,並具體組織實施。
2)執行各項監控制度,每月監測、分析、報告發病情況和消毒效果。
3)對醫院感染流行及時調查分析,向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小組)報告,並提出改進
措施。發現暴發流行時必須立即報告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同時報告上一級衛生行政管理部
門。
4)協調全院各科室的醫院感染監控工作,提供業務技術指導和咨詢。
5)開展醫院衛生學管理的專題研究,推廣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劑。
6)開展全員醫院感染在職教育,組織對監控人員的培訓,舉辦各種類型的講座。
3.各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
為醫院感染管理機構中的三級管理機構,由科(副)主任、病房監控醫師、護士長和監控護士
組成。在醫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導下做好本科室的感染管理工作。
主要任務是:
(1)做好本科室住院病人醫院感染的監測工作。經治醫師對於醫院感染病例應於24小時內
以報告卡的形式上報醫院感染管理科。一旦發現暴發流行,必須立即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
(2)做好本科室的消毒、滅菌、隔離工作,防止外源性感染。
(3)遵守抗菌葯物的合理使用原則,做好微生物監測工作。
(4)落實各種消毒隔離和感染控制制度。
(5)實施本科室職工的醫院感染在職教育。
【監督檢查】
市、區衛生局每年組織檢查,內容包括:
1.設立醫院感染管理各級機構的有關文件、培訓證書、職稱證書等資料。
2.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的運作和醫院感染管理科的日常工作情況,如會議記錄、各項
工作記錄、醫院感染病例監測、消毒隔離監測等資料。
3.醫院感染控制的各項制度、年度計劃、再教育和培訓等工作的文字資料,聽取工作
匯報,並給予效果評價。
第二節 醫院感染監測報告制度
【制度】
1.臨床醫師發現所經管的病人出現醫院感染時,須及時填寫「醫院感染病例報告卡(登記
表)」,並於兩天內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或相應職能科室。出院時應在病歷首頁「院內感染
名稱」欄上填寫醫院感染部位的診斷。
2.醫院感染專職人員至少每2天一次下到病房和微生物室查閱、收集、核實感染病例。確
系醫院感染後填寫「醫院感染病例登記表」。
3.醫院感染專職人員每周到病案室查閱所有的出院病歷,發現醫院感染病例漏報應及時進
行登記,並反饋給漏報科室。
4.各病區(科室)加強環境衛生學的自檢工作,每月定期做好七項標本的監測(滅菌物品,
消毒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物體表面、工作人員手、空氣、紫外線燈管)。特殊科室加強
特殊項目的監測(如:供應室對高壓鍋的監測、血透室對透析器、透析液的監測等)。
5.醫院感染專職護士每月對重點病區(科室)(如:供應室、血透室、手術室、產房、愛
嬰區、外科病區、監護病房、治療室等)進行微生物學監測,非重點科室每季度監測一次。
6.為有效地控制醫院感染,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應每月對本院住院病人的醫院感染發病
情況進行統計及流行病學分析,內容包括全院的醫院感染發病率、各病區(科室)的醫院感染
率,各部位的感染發生率,全院及各科室的醫院感染病例漏報率,以及醫院感染易感因素、
醫院感染病原體分布及葯敏試驗結果、醫院環境衛生學監測等項目的統計、分析。
7.醫院感染專職人員每月把統計分析出來的結果及時反饋給各科室,並及時上報給主管
院長和有關部門如醫務科、護理部等,並幫助不合格的科室查找原因,提出控制措施
。
8.每月的醫務例會上主管院長應在會上通報上個月全院醫院感染的情況,並提出進一步的
要求。
9.一周內發現同一病區(科室),發生三例同種病原體引起的感染,病區應在24小時內及時
上報給醫院感染管理科或相應職能部門,並進一步做病原體的分型鑒定。如確定為醫院感染
暴發流行,醫院感染管理科或相應職能部門應在24小時內上報給醫院管理委員會或小組,
同
時上報上一級衛生行政部門。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小組)要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制定控制
措施。
10.醫院感染專職人員以及各病區(科室)如監測出滅菌物品、消毒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
等出現不合格的情況時應在24小時內查找原因,並上報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或小組)及時
制
定整改措施。
【監督檢查】
1.各病區(科室)的醫院感染管理小組要做好科室醫院感染的日常監測工作。
2.感染管理職能部門負責統計漏報率,漏報率應<20%。
3.成立消毒隔離小組,每月不定期對全院各臨床科室進行清潔、消毒,滅菌質量檢查。
4.發現醫院感染暴發流行時,醫院必須按規定逐級上報,對不報者將追究各級有關人員的
責任。
第三節 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管理制度
【制度】
1.醫院感染管理科或有關管理科室應對本單位一次性醫療用品的采購、儲存、發放、使用
和銷毀等環節實施監督管理,保證產品質量合格和使用安全。
2.醫療衛生單位使用的一次性醫療用品,必須是獲得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頒發的「衛生
許可證」和「生產許可證」的產品。包裝上應當註明批准文號、廠名、批號、消毒方法、消
毒日期和有效期,並附詳細使用說明,介紹產品保存條件和使用注意事項等。
3.設備科每次購置一次性醫療用品,必須進行質量驗收,做到推銷員證件、定貨合同、發
貨地點及貨款匯寄帳號與生產企業相一致,查驗每一批號產品的檢驗合格證、消毒日期、出
廠日期和有效期,作詳細登記並保存。
4.一次性醫療用品的儲存環境應保持整潔、乾燥,要嚴格防止再污染。消毒供應室負責一
次性醫療用品的發放工作,並作詳細登記。各科室在領取後應按用途設專櫃妥善保管。
5.臨床科室在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前,應認真做好查對工作,凡包裝破損或過期產品一
律不得使用。對產品質量有懷疑時,應停止使用並及時報告設備科和醫院感染管理科,監測
其消毒效果。
6.一次性醫療用品在使用後,必須及時進行消毒、毀形或焚燒,作無害化處理。受到嚴重
污染的,應與生活垃圾分開存放,密封後直接進行焚燒處理。
【監督檢查】
1.醫院感染管理科或有關管理科室每季度對設備科購置的一次性醫療用品進行「衛生許可
證」和「生產許可證」等查驗,持省級衛生許可證率須達100%,無不合格產品。
2.醫院感染管理科或有關管理科室每季度對使用後的一次性醫療用品進行檢查,是否做到
及時消毒、毀形或焚燒。
3.凡不按制度要求購買使用不合格一次性醫務用品者按有關規定處理,造成感染者追究責
任。
4.醫院感染科及衛生防疫部門每次檢查到不符合標准物品要追查進貨渠道,追究采購人員
及主管人員責任。
第四節 消毒劑管理制度
【制度】
1.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負責審定消毒劑的使用品種,確定供貨廠家。購置消毒液或更換消
毒液生產廠家,必須經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同意方可執行。
2.供貨廠家應具有醫葯部門和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頒發的「生產許可證」和「衛生許可
證」。
3.葯劑科每次購置消毒劑,必須進行質量驗收,查驗每一批號消毒液的檢驗合格證、批准
文號、生產批號、濃度、有效期和使用說明等,並做詳細登記。
4.由醫院制劑室配製的各種消毒劑必須標明批准文號、生產批號、有效濃度和有效期,並
經過質檢部門檢測合格後方能投入臨床使用。儲存的各種消毒劑必須達到其相應的有效濃度
,監測結果應符合國家標准。其他科室不得擅自配製和稀釋消毒劑。
5.科室領回消毒液後應存放於整潔、陰暗避光處,每次打開後應立即密封,避免揮發和污
染,影響消毒效果。盛裝消毒劑的容器在使用前必須經過滅菌處理。使用消毒液前必須二人
以上查對濃度、有效期、出廠日期及領回日期,並有簽字紀錄。
6.臨床醫務人員應了解各種消毒液的性能、作用、有效濃度、作用時間、使用方法及影響
因素,並嚴格按照對物品消毒與滅菌的要求程度選用合適的消毒劑和消毒方法,不得擅自更
改。若遇質量問題,應停止使用並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和制劑室。
7.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監督消毒劑的購置和配製,並指導臨床使用各種消毒劑。應每月監
測使用中消毒劑的消毒效果。臨床上凡不符合《醫院消毒衛生標准》的消毒劑,必須立即停
止使用。
【監督檢查】
1.醫院感染管理科或有關管理科室每季度檢查葯劑科購置的消毒劑,持省級衛生許可證率
須達100%,配製的消毒劑必須經過質檢,標明批准文號、生產批號、濃度、有效期,無不
合格產品。
2.醫院感染管理科或有關管理科室每月對使用中的消毒劑進行檢查,是否符合《醫院消毒
衛生標准》,有無使用不合格消毒劑。
3.市、區衛生防疫部門負責對特別的消毒劑定期進行檢測,並將結果反饋有關醫院。
4.凡不按上述制度購買、配製、使用消毒劑者為失職,按有關規定處理,造成院內感染者
依情節嚴肅處理。
第五節 醫院污水、廢棄物管理制度
【制度】
1.醫院應有污水處理設施,並由專人負責管理。
2.醫院污水排放必須符合標准。
3.無機廢棄物應定點集中,定時清除外運。
4.有機廢棄物應採用焚燒處理。焚燒爐應有專人負責管理,並有工作記錄。
5.焚燒爐排放的廢氣應符合國家環保標准。
【監督檢查】
1.現場檢查污水處理設施,是否有專人管理,每日消毒工作記錄,每日余氯和每季度消毒
效果是否達標。
2.現場檢查有機廢棄物的收集和焚燒處理過程。
3.焚燒爐應由專人管理,設備應運作完好,工作記錄完整。焚燒爐排放的廢氣應符合國家
環保標准。
第六節 醫院感染在職教育與培訓制度
【制度】
1.對醫院感染科專業人員必須加強在職教育,提高醫院感染專職人員的業務素質,每月科
內組織業務學習一次,每季專題講座一次,每年外出學習一次。
2.對醫院感染監控員的培訓。由
各臨床科室挑選有實際工作經驗、有威信的醫師和護師擔任醫院感染監控員,由醫院感染科
對他們進行定期業務培訓。
3.做好全員醫院感染知識再教育,
每年對全院醫務人員進行醫院感染知識普及教育,強化醫院感染預防意識。培訓方式可採用
學習醫院感染管理的文件、書刊或講義,觀看醫院感染控制教學錄像片,請專家作專題講座
,舉辦學術報告,醫院感染知識考試等。
4.凡在臨床科室任總住院醫師或即將晉升主治醫師者,均應到醫院感染科短期學習一周。
5.新分配來院的醫護人員在崗前教育課程中應接受醫院感染知識培訓,未經培訓不得上崗
。
6.有針對性的開展各種專業培訓班,對其他人員進行培訓。如醫生抗生素學習班、護士消
毒滅菌學習班、行政人員醫院感染管理學習班、清潔工的保潔培訓班等。
【監督檢查】
醫院每年定期逐項檢查醫院感染科專業人員及其它各類人員在職教育的各種記錄。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
2. 葯劑科的葯庫管理
一、葯庫應在科主任領導下及分管科主任的具體負責下開展各項工作,工作人員應該嚴格遵守醫院的規章制度和科室管理有關規定,嚴格執行有關法律法規,認真負責地保證貯存葯品質量,做好葯品供應工作,杜絕差錯事故發生,確保用葯安全、有效。
二、遵守首問負責制,對待科室人員及病人應熱心、耐心、有責任心;文明禮貌,使用文明用語;努力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
三、組織和參加研究葯品市場信息,研究葯品的消耗規律,編制科學合理的葯品采購計劃,嚴格執行葯品采購管理制度,每周一次編制葯品采購計劃報醫院葯品采購審批小組審核審批後方可采購葯品,不得違規采購葯品。
四、應經常徵求臨床科室對葯品供應的意見,改進供應工作。
五、采購的葯品入庫應嚴格遵守檢查驗收制度,驗收合格後方可入庫。檢查驗收項目包括:葯品名稱、規格、數量、批號、效期、質量包裝、真偽、葯品價格、批准文號、生產企業及其它有關證明材料等。對檢查驗收不合格的葯品不得入庫並及時退貨,如發現為假劣葯應當場封存,上報當地葯監部門處理。
六、入庫後的葯品應按要求填寫《葯品購進入驗收登記表》各項內容;及時入帳登記和輸入計算機管理。
七、入庫後的葯品應按葯品性質進行分類定位儲存(內服葯與外用葯分開,注射劑與口服、外用葯分開,液體制劑與固體制劑分開,低溫儲藏葯品應放入冰箱內),葯品擺放應整齊,垛與垛之間應留有間隙;麻醉葯品專櫃(保險櫃)存放,精神葯品專位存放;做好通風、避光、除濕、防火、防爆、防盜、防鼠等工作。
八、發出葯品時應遵循先進先出、先產先出、近效期先出、易變質葯先出的原則,以保證葯品質量安全有效。
九、應經常(每月至少一次)檢查庫存葯品質量,防止葯品變質、過期失效、霉爛、蟲蛀等,如發現不合格葯品不得發出使用,並按葯品報損制度處理。對近效期葯品(距失效期;常用葯品三個月,非常用葯品六個月)應及時上牆明示並記錄備查。
十、加強與醫葯公司的聯系,確保葯品的供應,盡可能做到葯品不脫銷、不積壓;加強與各葯房之間的聯系,及時通知暫缺或新到的葯品品種。
十一、按照葯房請領葯品清單,及時送葯到各葯房。
十二、每日(星期六和星期日未上班除外)記錄常溫庫、陰涼庫的溫濕度和冰箱內的實際溫度。
十三、按期完成葯品盤點工作,做到帳物100%相符,如發現帳物不符有誤時應及時查找原因並上報科主任。
十四、麻醉葯品、精神葯品等特殊葯品的采購管理按相關管理規定執行。
十五、對各種原始憑據(購葯發票、入庫清單、各種證明文件等)應妥善保管以備查;保管期限與帳簿相同不得少於10年。
十六、做好庫房安全和衛生工作,庫房內嚴禁吸煙,非工作人員不得進入庫房內,不得在庫房內會客。
註:1、常溫庫溫度:0—30℃;2、陰涼庫溫度:小於或等於20℃;3、低溫庫(冰箱)溫度:2—8℃;4、正常相對濕度:35%—75%。
中葯房工作制度
一、工作人員應嚴格遵守醫院的規章制度和科室管理有關規定,嚴格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和處方調劑操作規程,認真負責的保證葯品及工作質量,杜絕差錯事故發生,確保用葯安全有效,做好葯房各崗位的工作。
二、中葯房負責門診中葯處方、各病區住院病人用葯、出院帶葯處方的中葯處方的調配發葯以及便民葯房的葯品零售發葯。
三、葯品調配人收到處方後,應按處方調劑操作規程詳細審查,確認無誤後方可進行調配,非本院處方及無處方權的醫師處方不得調配。
四、對錯誤處方,應退回原開方醫師更改;對缺葯處方,應先請葯房負責人解決,確實無法解決的,退請原開方醫師進行更正,調劑人員均不得擅自變更。對濫用葯品、存在配伍禁忌和多處塗改的處方,調劑人員有權拒絕調配。問題嚴重的應及時報告葯房負責人處理。
五、調配處方時應該認真、細致、迅速、准確,做好「四查、十對」,堅持調配發葯核對制,嚴防調配差錯發生;不得估計取葯,核對發葯人對發出的葯品必須在葯袋上註明葯品名稱、用法、用量和患者姓名,整瓶或整盒的葯品要註明用法、用量。調配人、核對發葯人均應在處方上簽全名或加蓋專用簽章。
六、病人取葯時,發葯人員應當呼對姓名,並按葯品說明書或處方用法、向患者口頭交待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項等。
七、掌握葯材炮製技術及「十八反、十九畏」、孕婦禁忌用葯等配伍禁忌,能鑒別葯材、飲片的真偽優劣,保證配方葯材的質量,調配處方時必須認真細心,按方稱量,一方多劑時,分包要等量,不得估計取葯,更不得以手代稱,每劑葯量誤差不得超過5%,小兒用葯和毒劇葯品必須逐劑、逐味稱量。
八、方劑中如有先煎、後下、另煎、烊化、沖服、膠類等葯材時必須單包註明,並向患者交代清楚。需臨時炮製的葯材,應按處方進行加工,需打碎的要打碎,該去頭足、去包裝的須剔去干凈後在配方。
九、加工、炮製毒性中葯時,必須按《葯典》及有關中葯炮製規范進行,符合要求後方可供配方用,處方中凡未註明「生用」的毒性中葯應給予炮製葯。
十、嚴格執行特殊葯品管理制度,中葯毒性葯品應有專人保管,專櫃加鎖,專方調配,建立專用帳冊,處方單獨保存2年。
十一、葯材飲片裝斗及配方時應避免撒落,防止串斗。
十二、葯房負責人為葯品質量的第一責任人,應組織班組人員按葯品效期管理制度的要求,經常檢查葯品質量和效期(每月不得少於一次),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做到近效期葯品先用,不得發出質量不合格或過期失效的葯品,凡過期失效、霉變、蟲蛀、葯片潮解或龜裂、注射劑變色、松蓋、破口、渾濁等的葯物嚴禁使用,並按葯品報損制度處理。可疑葯品必須經葯檢鑒別再行決定。
十三、葯房應有計劃地請領、儲備葯品,防止積壓損失或缺葯。葯房內的設施、用具應保持整潔,物品擺放有序,磅稱、戥稱要經過校對,確保稱量准確。
十四、按期完成葯品盤點,盤點帳目金額應符合要求。
十五、每日將醫囑列印單及各類處方分別裝訂,處方保管期限按《處方管理辦法》規定執行;超過保管期的處方按規定程序報批後方可銷毀。
十六、嚴格執行安全工作制度,非本科室人員無工作需要不得進入葯房內。
十七、遵守首問負責制,對待病人應熱心、耐心、細心、文明禮貌,使用文明用語。努力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
門診西葯房工作制度
一、同中葯房。
二、同中葯房。
三、對錯誤處方,應退回請原開方醫師更正;對缺葯處方,應先請葯房負責人解決,確實無法解決的,退請原開方醫師進行更改,調劑人員均不得擅自變更。對濫用葯品,存在配伍禁忌和多處塗改的處方,調劑人員有權拒絕調配。問題嚴重的應及時報告葯房負責人處理。
四、同中葯房。
五、病人取葯時,發葯人員應當呼對姓名,並按葯品說明書或處方用法,向患者口頭交待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項等。
六、葯房應有計劃地請領、儲備葯品、防止積壓損失或缺葯。
七、葯房葯品按使用頻率結合葯品性質、劑型、用途進行分類定位存放保管,急救葯品專位集中存放,便於應急取用。低溫儲藏的葯品應按要求放入冰箱等專用設施中存放。
八、麻醉葯品、精神葯品、計生用葯的使用、保管、處方調配及消耗登記等,必須嚴格執行有關管理規定。
九、同中葯房。
十、對已發出的葯品,原則上不予退回。如因葯物過敏或病情變化需退葯的,其退回葯品應包裝完好、可識別的葯品,並要有醫師簽名及發票。
十一、按照差錯事故登記制度建立差錯事故專用登記本,凡發生差錯事故應如實記錄、報告,若有意隱瞞不記不報者,一經查實,視情節輕重按醫院和科室規定予以嚴肅處理。
十二、設立葯品咨詢服務台,可由具有較強理論知識的主管葯師或高年資葯師或執業葯師人員負責咨詢服務。配備相關專業書籍及新版工具書等。發現葯品不良反應情況應及時登記、報告。
十三、同中葯房。
十四、葯房內的設施設備、用具等應保持清潔、整齊、物品放置有序。嚴格執行安全工作制度,非本科室人員無工作需要不得進入葯房。按期完成葯品盤點,盤點賬目金額應符合要求。
十五、同中葯房。
主任中、西葯師崗位職責
1、在院長和科主任的領導下,全面指導葯劑科和制劑室的各項業務技術工作。制定有關技術標准和操作規程並組織實施。
2、解決葯物調配和制劑中的疑難技術問題,保證配製的葯品質量合格、安全有效。
3、督促檢查毒、麻、精等特殊管理葯品使用管理以及葯品質量的真偽技術檢驗鑒定和管理工作;組織編撰好制劑規范和葯劑工作管理規范等。
4、經常收集國內外葯學技術情報,介紹國內外葯學動態進展,深入臨床科室,了解用葯情況,徵求用葯意見,介紹新葯,指導合理用葯,參加院內病例會診與病案討論。
5、開展葯劑學、葯理學等方面科學研究,配合臨床開發新制劑、新劑型和新技術,積極撰寫論文、書評、審議鑒定科研成果。
6、擔負教學工作,指導進修生、實習生課題實習。做好科內各級專業人員業務技術培訓提高,出卷、考評和閱卷工作。
7、中、西葯按專業各有偏重。
主管中、西葯師崗位職責
1、在科主任領導和副主任葯師指導下,負責本科葯品的調劑、制劑、煎葯和加工炮製等工作,依照規定配製和操作,切實把好技術和質量關。
2、掌握葯品質量的常規檢驗和鑒定技能,嚴格按葯劑工作的管理規范和醫院制劑規范操作,保證配製葯品質量符合《中國葯典》等規定。
3、積極參加葯學研究和制劑技術革新,撰寫論文,配合臨床研製新葯及中葯提純。介紹新葯,指導臨床合理用葯,經常了解使用效果和醫生意見,以改進劑型,提高療效。
4、落實檢查毒、麻、精等特殊管理葯品的規范使用與管理,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並報告。
5、擔任教學和進修、實習人員的技術操作培訓,協助做好本科各級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學習和在職教育。
6、中、西葯按專業各有偏重。
中、西葯師崗位職責
1、在組長領導和主管葯師指導下,負責葯品的預算、請領、分發、保管、采購、報銷、回收、下送、登記、統計和葯品制劑與處方調劑等工作。
2、主動深入科室,徵求意見,不斷改進葯品供應工作,檢查科室葯品的使用、管理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並報告。
3、認真執行科室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嚴格管好毒、麻、精等特殊管理葯品,嚴防差錯事故。
4、經常檢查各種設備、衡器、量器等,保證性能良好、計量准確。
5、做好自身專業知識的深造,並負責葯士的業務學習和技術指導,擔任教學和進修、實習人員的具體培訓。
6、中、西葯按專業各有偏重。
中、西葯士崗位職責
1、在組長領導和葯師指導下,參加葯品調配、制劑、煎葯等工作。
2、認真執行科室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3、管好毒、麻、精等特殊管理葯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和報告。
4、搞好自身的業務學習和在職教育工作。
5、中、西葯按專業各有偏重。
科室質量管理小組崗位職責
1、認真貫徹、執行《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規,把好科室葯品質量關。
2、按要求認真做好葯品質量管理過程中的督查工作,確保有關制度的落實與執行。
3、定期檢查各部門的葯品質量管理情況,並記錄在案。
4、對發生的葯品質量不良事件,及時上報,並採取相關措施及時處理。
3. 手術室管理制度
法律分析:手術室管理制度手術室是為病人提供手術及搶救的場所,是醫院的重要技術部門。要求設計合理,設備齊全,護士工作反應靈敏、快捷,有高效的工作效率。手術室要有一套嚴格合理的規章制度和無菌操作規范。隨著外科技術飛速發展,手術室工作日趨現代化。
手術室應與手術科室相接連,還要與血庫、臨護室、麻醉復甦室等臨近。抓好手術切口感染四條途徑的環節管理,即:手術室的空氣;手術所需的物品;醫生護士的手指及病人的皮膚,防止感染,確保手術成功率。
法律依據:《全國醫院工作條例》 第十二條 嚴格執行隔離消毒制度,遵守無菌操作規程,防止交叉感染。內科、兒科實行預檢和分診。手術室、分娩室、嬰兒室、監護室、血庫、注射室、制劑室、檢驗科、供應室以及可以成為傳染源的場所,均應嚴密消毒。對獻血者進行體格檢查、肝功能檢查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測定等。根據任務設立傳染病房或隔離病室,對傳染病人實行分類隔離治療。傳染病房或隔離病室的工作人員和病人,必須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發現傳染病人,要及時登記、報告疫情。有毒有害和有傳染性的污水污物,必須經過消毒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