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消費者保護條例
『壹』 北京一消費者曝光知名品牌羽絨服里沒羽絨,大品牌就可以「肆意妄為」嗎
大品牌雖然擁有成熟的客戶群體以及完整的商業鏈條,但在產品質量方面更應該受到群眾的監督和反饋。才能夠促不斷的精益求精,從而確保企業品牌的影響力。
任何消費者在面對這類不實報道和虛假產品製造質量的同時,都應該表達自己的意見,並對這些產品進行回饋和反映。只有消費者和商家都願意對問題進行改變和解決,才能夠長久的保證產品質量維持下去。
大品牌更應該接受消費者的檢驗和監督。
大品牌當然不能肆意妄為,正因為是大品牌,在一些問題的處理和產品質量的保障上,就更應該令消費者感到放心和認可。大品牌在許多商品的製造和銷售過程當中,應該開通專門跟群眾進行對接的討論和監督通道,來接收群眾對於商品的反饋和處理,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為客戶和群體進行服務,創造出令市場得到認可的優秀產品。
『貳』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的決定(2014)
一、將第五條第一款、第二款修改為:「消保委和其他消費者組織是依法成立的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的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社會組織。
消保委應當依法履行職責,積極發揮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作用。」二、將第十一條修改為:「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其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享有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三、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條:「採用網路、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以及提供營利性教育培訓服務和證券、保險、銀行等金融服務的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提供經營地址、聯系方式、商品或者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價款或者費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項和風險警示、售後服務、民事責任等信息。其中,涉及由其他經營者實際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還應當向消費者提供該經營者的名稱、經營地址、聯系方式等信息。
法律、行政法規對證券、保險、銀行等金融服務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另有規定的,按照有關規定執行。」四、將第二十三條改為第二十四條,修改為:「經營者應當在其經營場所、網站首頁或者從事經營活動的主頁面的顯著位置,標明真實名稱和標記。標明經營者名稱的位置、字體、顏色等,應當便於識別、查詢。
租用他人櫃台、場地從事經營活動的經營者,應當標明出租人和承租人的真實名稱和標記。
通過加盟等形式從事商業特許經營的經營者,應當標明特許人和被特許人的真實名稱和標記。
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應當對進入平台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個體工商戶或者自然人進行身份信息審查和登記,並在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個體工商戶或者自然人從事經營活動的主頁面顯著位置標明下列信息:
(一)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個體工商戶的營業執照和相關許可證信息,或者營業執照的電子鏈接標識;
(二)自然人身份信息經審查真實、合法的標識。」五、將第二十四條改為第二十五條,修改為:「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或者商業慣例,向消費者出具發票等購貨憑證、服務單據;消費者索要發票等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的,經營者必須出具。徵得消費者同意的,經營者可以以電子化形式出具。
消費者索要購貨憑證、服務單據以外的收費清單的,經營者應當出具。」六、將第二十八條改為第二十九條,第一款修改為:「經營者採用網路、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保證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等與廣告宣傳相一致,並按照承諾的時限提供商品或者服務。」
刪去第二十八條第三款。七、增加一條,作為第三十條:「經營者採用網路、電視、電話、郵購、上門推銷等方式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
(一)消費者定作的;
(二)鮮活易腐的;
(三)在線下載或者消費者拆封的音像製品、計算機軟體等數字化商品;
(四)交付的報紙、期刊。
除前款所列以外其他根據商品性質不宜退貨的商品,經營者應當通過顯著方式告知消費者,並設置提示程序,採取措施或者技術手段,供消費者進行確認。經消費者在購買結算前確認的,不適用無理由退貨。
消費者退貨的商品應當完好,經營者應當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內返還消費者支付的商品價款,消費者應當同時返還該次消費獲得的獎品、贈品或等值價款。退回商品的運費由消費者承擔;經營者和消費者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
消費者為檢查、試用商品而拆封且商品本身不污不損的,屬於前款規定的商品完好。」八、將第二十九條改為第三十一條,修改為:「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徵得消費者同意。經營者履行明示義務和徵得消費者同意的證明資料至少留存五年。經營者不得要求消費者提供與消費無關的個人信息,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信息。
經營者應當建立健全信息保密和管理制度,制定信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確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丟失。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信息泄露、丟失的情況時,經營者應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採取補救措施,及時通知消費者。」
『叄』 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消費者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本條例保護。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經營者為消費者提供其生產、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務,應當遵守本條例。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三條 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
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應當實行國家保護、經營者自律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原則。
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應當方便消費者行使權利,並與社會經濟發展的水平相適應。第四條 本市的國家機關應當根據各自職責,採取措施,依法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以及其他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加強對經營者的監督,嚴肅查處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並積極支持消費者協會的工作。第五條 消費者協會和其他消費者組織是依法成立的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
消費者協會應當依法履行職能,積極發揮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作用。
其他消費者組織可以開展旨在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各種形式的社會監督。第六條 有關行業協會應當督促本行業的經營者依法經營,加強自律;在制定行業規則時,應當體現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
大眾傳播媒介應當做好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宣傳,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予以揭露、批評。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社會監督。第二章 消費者的權利第七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和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和財產安全的強制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地方標准;沒有強制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地方標準的,應當符合社會普遍公認的安全、衛生要求。
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安全的消費場所和環境。第八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詢問和了解該商品或者服務的真實情況及交易條件。
消費者有權根據法律規定、行業規則和行業慣例,要求商品的經營者提供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凈含量、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使用技能、售後服務或者商品房的權屬證明、建築結構、面積構成等情況;要求服務的經營者提供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標准、檢驗檢測報告或者維修服務記錄等情況。第九條 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
消費者在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第十條 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遵循公平原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
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通過平等協商確定交易價格以及其他交易條件,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准確的商品或者服務。第十一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其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第十二條 消費者享有獲得有關消費者的權利、經營者的義務以及消費爭議處理方式等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方面知識的權利。第十三條 消費者享有依法成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的權利。第十四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其生命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和個人隱私等人身權受到損害的,有權要求經營者依法予以賠償。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其財產受到損害的,有權要求經營者依法對其造成的損失予以賠償;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按照行業規則予以賠償。第十五條 消費者有權對商品和服務的質量、價格、計量、經營作風、服務態度等提出意見、建議,有權對經營者的侵權行為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舉報,有權將有關情況如實向大眾傳播媒介反映。
消費者有權對行業協會制定或者經營者共同約定的行業規則中不利於保護消費者的內容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
消費者有權對國家機關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工作提出建議,有權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工作中的違法、失職行為提出批評和進行檢舉、控告。
消費者有權對消費者協會和其他消費者組織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肆』 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享有人格得到尊重的權利對嗎
法律友伏主觀:
消費者的受尊重權,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消費者在購鬧凳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享有人格尊嚴受到尊重的權利。人格尊嚴作為消費者的基本權利,是指消費者的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人身自由權等應當受到高度的尊敬和重視,不受非法侵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就消費者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為借口調戲、侮辱消費者,不得以任何借口限制、妨礙消費者的人身自由,不得強行搜查消費者的身體,也不得公開宣揚有損消費者名譽的言論。二是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其民族風俗、習慣受到尊重的權利。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由於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和地域的差異,形成了民族間語言文字、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心理狀態和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差別。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飾、飲食、居住、禮節等風俗習慣,作為經營者和消費者應自覺尊重這些風俗習慣,不應嘲諷,不做有傷民族感情的事情。《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侮辱或者誹謗消費者、搜查消費者的身體或者攜帶物品、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致消費者具有人格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永久性滅失或者毀損、法律法規規定應當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的其他情形),對消費者造成精神損害的,經營者應當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造成嚴重後果的,經營者除承擔上述民事責任以外,還應當賠償消費者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法律客觀: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條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權益受本法保護;本法未作規定的,受其他有關法律、法規保護。第十四條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享有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第六十二條農民購買、使用直接用於農業生產的生好彎攜產資料,參照本法執行。
『伍』 上海市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加強對商品生產、銷售和商業性服務(以下簡稱服務)的社會監督,促進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的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的消費者,是指有償取得商品和服務,用於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單位和個人。
本條例所稱的生產者、銷售者、服務者,是指為社會生產、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的單位和個人。第三條凡在本市從事商品生產、銷售和服務的單位和個人,均應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本條例的規定。第四條本條例由各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為主會同有關部門具體貫徹執行。
司法機關、新聞輿論機構和有關社會團體,均負有依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職責。第二章消費者的權利和義務第五條消費者享有以下權利:
(一)了解商品和服務的質量、價格等情況;
(二)自由選擇商品和服務;
(三)獲得商品和服務的質量、價格、安全、衛生、計量等保障;
(四)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要求修理、更換、退還所購商品,提出索賠和投訴、起訴;
(五)依法對生產者、銷售者、服務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第六條消費者負有以下義務:
(一)遵守社會公德,尊重生產者、銷售者、服務者的勞動和合法權益;
(二)按商品使用說明安裝、使用和維護保養商品,遵守規定或約定的服務制度;
(三)投訴商品和服務的質量、價格等問題時應如實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證據。第三章生產者、銷售者和服務者的責任第七條從事商品生產、銷售和提供服務的單位和個人,應本著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文明服務的原則從事經營活動,遵守職業道德,努力提高商品質量和服務質量,不得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第八條生產者、銷售者、服務者必須遵守以下規定:
(一)不得生產、銷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和提供不符合規定或約定標準的服務。達不到規定的標准等級,但仍有使用價值的「處理品」,經企業主管部門批准後,方可降價出售,在產品和包裝上必須標明「處理品」字樣;
(二)生產、銷售的商品應按照國家規定附具檢驗合格證、使用說明,標明生產者名稱、地址以及商品的生產日期、主要成份、有效期限或保證期限等內容。提供服務時除與消費者有約定的以外,應有明確的符合規定的服務質量標准;
(三)未按國家規定檢驗的進口商品,不得銷售;
(四)不得生產或銷售明令淘汰、過期失效、腐敗變質以及其他可能危害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商品;
(五)不得生產、銷售淫穢和其他違禁的商品;
(六)不得生產、銷售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商品;
(七)不得製作虛假廣告或從事其他欺騙性宣傳;
(八)出售商品不得短尺少秤。銷售電器和其他需要校驗或試機的商品,必須當場校驗、試機;
(九)必須遵守國家價格管理規定製訂、調整商品價格和收費標准,出售商品和提供服務要按照規定明碼標價,按質論價,不準哄抬物價,變相漲價;
(十)出售商品不得搭配,服務者提供可選擇性服務項目須事先徵得消費者同意;
(十一)按國家規定或生產者、銷售者與消費者約定應當包修、包換、包退的商品,必須按規定或約定履行;
(十二)以預收貨款、郵購方式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必須保質、保量、按期履約。第九條由於商品質量不合格致使消費者受到損害時,由銷售者賠償損失,然後由銷售者向責任方追索。
因服務質量不符合規定標准而使消費者受到損害時,由服務者賠償損失;由於其他原因造成損害的,由服務者向責任方追索。第十條生產者、銷售者、服務者應當建立文明服務、售後服務以及處理與消費者之間糾紛等規章制度。第十一條商品質量合格,由於消費者違反商品使用規定而造成損害的,銷售者、生產者不承擔責任。第四章管理和監督第十二條各級工商行政和物價、衛生、技術監督、商品檢驗等行政管理部門以及行業主管部門和企業主管部門,應按照各自的職責,依法加強對生產者、銷售者、服務者的管理和監督,嚴肅查處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