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國家扶貧條例

國家扶貧條例

發布時間: 2023-03-24 05:26:14

⑴ 四川省農村扶貧開發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農村扶貧開發活動,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扶貧對象脫貧致富,縮小發展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結合四川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四川省行政區域內的農村扶貧開發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農村扶貧開發,是指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社會各界通過政策、資金、物資、智力、服務等方式,幫助扶貧對象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增強發展能力,實現脫貧致富的活動。第三條農村扶貧開發應當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遵循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原則,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和群眾自力更生相結合的機制。
扶貧開發應當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民政救濟救助等制度有效銜接。第四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農村扶貧開發工作,建立健全扶貧開發目標責任和考核評價制度。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村扶貧開發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規劃、協調、指導、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發展改革、教育、民政、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農業、林業、衛生計生、統計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農村扶貧開發相關工作。第六條有農村扶貧開發任務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明確農村扶貧開發行政主管部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配備與扶貧開發任務相適應的專(兼)職工作人員。第七條對在農村扶貧開發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和省相關規定予以表彰。第二章扶貧開發對象第八條農村扶貧開發以年人均純收入在省扶貧標准以下的具備勞動能力的農村居民為對象。
農村扶貧開發范圍包括貧困戶、貧困村、貧困縣、連片特困地區。
貧困戶是指符合國家和省農村扶貧標準的農村居民戶。
貧困村是指全村農民年人均純收入明顯低於全省平均水平、貧困發生率明顯高於全省貧困發生率、無集體經濟收入的行政村。
貧困縣是指國家和省確定的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片區縣。
連片特困地區是指國家和省確定的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第九條省人民政府農村扶貧開發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統計、農業等有關部門,擬定不低於國家扶貧標準的省農村扶貧標准,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向社會公布。
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轄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水平,按照不低於省農村扶貧標准,制定本市(州)、縣(市、區)農村扶貧標准。第十條貧困戶由農戶申請或者由村組推薦,經村民代表大會評議、村民委員會審查、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公示,公示時間不少於十五天,並由縣級人民政府審定。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審定結果在貧困戶所在鄉(鎮)、村公告,公告時間不少於十五天,並逐級報省人民政府農村扶貧開發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貧困村由村民委員會申請,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查、縣級人民政府審核後,由縣級人民政府逐級報省人民政府農村扶貧開發行政主管部門審定。審定結果由縣級人民政府在貧困村所在鄉(鎮)公告,公告時間不少於十五天。第十一條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和省農村扶貧標准、程序,精確識別貧困戶和貧困村。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村扶貧開發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扶貧對象動態管理機制,完善貧困村、貧困戶信息檔案。
扶貧對象應當如實提供建檔立卡所需信息及相關材料。第十二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優先扶持扶貧對象中的軍烈屬、殘疾人、失獨家庭和少數民族。第三章扶貧開發措施第十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本行政區域扶貧開發規劃,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區域發展、產業發展等規劃相銜接,並組織實施。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村扶貧開發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本級人民政府制定的扶貧開發規劃,逐村逐戶擬定年度扶貧實施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結合行業特點,將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納入行業規劃,優先保障貧困地區的資金、項目、技術、服務等需要,優先向符合條件的貧困地區安排重點工程和項目,優先審批貧困地區產業項目。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農村扶貧開發的組織實施,提出項目建議,對扶貧開發項目實施監督管理。

⑵ 湖北省扶貧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扶貧,主要是指對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給予資金、物資、科技、文教、人才等方面的扶持,幫助其脫貧致富。
本條例規定的扶貧對象,是指國家定的貧困縣(市)和省定的貧困縣(市)、鄉(鎮)、老區鄉(鎮)。第三條扶貧工作實行行政領導負責制。省人民政府和貧困地區各級人民政府主要領導對本行政區扶貧工作負總責,保證按規定標准和時間完成扶貧任務。第四條扶貧工作應貫徹執行開發式扶貧的方針。省人民政府和貧困縣(市)、鄉(鎮)人民政府應制定扶貧計劃,納入本行政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對缺乏基本生產和生活條件的特困地區,應組織移民、搬遷,實行異地開發。第五條縣級(含縣級,下同)以上人民政府扶貧開發辦公室(以下簡稱扶貧辦)綜合管理本行政區的扶貧工作。其主要職責是:承辦扶貧開發的具體工作,協助制定扶貧工作計劃,建立項目庫,檢查監督扶貧資金使用和扶貧項目執行情況,管理所屬扶貧資金,協助組織社會扶貧活動,協助銀行和資金主管部門組織回收到期資金。第六條貧困地區的幹部群眾應當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脫貧致富。第七條鼓勵社會各界和海內外人士向貧困地區捐贈資金、物資及其他扶持。第二章資金投入和使用第八條扶貧資金包括國家財政扶貧投入、扶貧專項貸款、以工代賑資金、地方財政扶貧資金和省交通、水利、電力、民政、教育、衛生等部門籌集的扶貧資金及其他方面的扶貧資金。
省級財政扶貧投入應按國家扶貧投入的30-50%配套安排,市(地)、州、縣(市)財政投入比例由省人民政府確定。
國有商業銀行每年應安排一定比例的扶貧開發貸款。
國家計劃投資的開發項目應向貧困地區傾斜。第九條各種扶貧資金應集中用於沒有解決溫飽的地區。扶貧項目應覆蓋到貧困戶,效益應落實到貧困戶。
(一)財政資金和從省直部門籌集的扶貧資金重點用於貧困地區修建鄉村道路、基本農田、飲水設施和農民技術培訓等。
(二)扶貧專項貸款重點用於效益好,能帶動貧困地區群眾脫貧致富的種植業、養殖業、林果業和相關的加工業等。
(三)以工代賑資金重點用於貧困地區基本農田、水土保持以及修建貧困鄉(鎮)道路、飲水設施等。
(四)國有商業銀行扶貧開發貸款主要用於省定的貧困縣(市)和貧困鄉(鎮)。
(五)其他扶貧資金用於解決貧困人口溫飽的項目。
各種扶貧資金不得用於規定以外的地區,不得用於地方其他建設,不得用於與脫貧無關的項目。第十條各種扶貧資金應相互配合,配套使用,由各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第三章資金和項目管理第十一條國家和省安排的所有扶貧資金,一律由省人民政府統一安排使用,組織各有關部門規劃和實施項目。省下達到市(地)、州、縣(市)的扶貧資金和項目,由市(地)、州、縣(市)人民政府負責安排,組織實施。第十二條重大扶貧項目立項應提供立項申請報告、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評估報告、項目論證報告、有關批件、立項依據和其他相關材料。第十三條扶貧項目一經下達,應按項目要求組織實施,相應的各項資金應及時、足額到位。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變更項目。確需變更的,必須按規定上報批准。
建立扶貧資金使用綜合考核指標。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扶貧辦、銀行和有關主管部門應跟蹤監督檢查,嚴格按規定指標考核。第十四條扶貧專項貸款應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使用期限和利率,並及時、足額到位。不得隨意縮短貸款期限,不得擅自提高貸款利率。不準貸前扣息,不準從貸款中預收風險保證金,不準以新貸抵舊貸。應放寬貧困戶從事種植業、養殖業等小額貸款的抵押擔保條件,
實行貸款使用責任制,堅持到期還貸。第十五條項目的分級管理和職責,由省人民政府制定。第十六條扶貧資金分配及其開發項目和預期效果等有關情況,由縣(市)扶貧辦向社會公布,接受群眾監督。第十七條各級審計部門每年應對扶貧資金的使用進行審計。
嚴禁截留、挪用、擠占扶貧資金。第十八條各級扶貧辦負責統計扶貧項目、扶貧資金等事項。有關單位和個人應如實提供數據和資料。

⑶ 廣西壯族自治區扶貧開發條例

第一條為加強扶貧開發工作,保障和促進貧困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盡快改變貧窮落後面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結合本自治區的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貧困地區,是指國家和自治區認定的貧困縣以及非貧困縣的貧困鄉、村。第三條貧困地區應當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堅持開發式扶貧的方針,在國家和自治區的扶持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依靠科技進步,開發利用資源優勢,發展商品生產,解決溫飽進而脫貧致富。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扶貧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幫助貧困地區群眾脫貧致富,全社會負有共同責任。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參與和支持扶貧開發工作,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扶貧開發管理機構是本級人民政府扶貧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扶貧開發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結合各自的職責,搞好扶貧開發工作。第六條貧困地區應當充分利用本地的資源優勢,重點發展直接解決溫飽的種植業、養殖業和相關的加工業;推行「規模開發、集約經營、市場掛鉤」的方式,開發名特優稀產品;興辦農工貿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扶貧經濟實體,採取個體、集體、私營、股份合作等多種所有制形式,興辦資源、技術開發型和勞動密集型的鄉鎮企業。第七條貧困地區應當有計劃有組織地發展勞務輸出,合理、有序地安排勞動力。第八條對大石山區、庫淹區缺乏必要生存條件的特別貧困人口,有計劃的實行移民安置。第九條自治區採取優惠政策鼓勵沿海和發達地區使用技術、資金、設備參與貧困地區的資源開發,興辦企業;鼓勵外商和港、澳、台同胞到貧困地區投資,興辦獨資、合資、合作企業。具體辦法由自治區人民政府規定。第十條貧困地區可通過土地有償租用、轉讓使用權等方式,加快荒地、荒山、荒坡、荒灘、荒水的開發利用。第十一條廣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科教扶貧及實用技術培訓,不斷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提高扶貧開發效果。第十二條國家分配給自治區的各項扶貧資金應當集中投放在國家認定的貧困縣;自治區安排的扶貧資金應當重點扶持自治區認定的貧困縣;非貧困縣中的零星分散貧困鄉、村和貧困戶,自治區安排部份扶貧資金,不足部份由其所在的縣(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安排資金扶持。第十三條自治區人民政府扶貧開發主管部門在制定扶貧計劃時,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資金使用效益以及回收等情況提出各項扶貧資金的投向和分配方案,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後下達執行。第十四條扶貧資金的使用應當遵循統一規劃,統籌安排、相對集中、配套使用、確保效益的原則。第十五條扶貧開發資金只能用於扶貧開發項目,項目必須覆蓋貧困戶、效益落實到貧困戶。
扶貧項目一般由相應的經濟實體承包開發,承貸承還扶貧資金。第十六條扶貧資金必須專項下達,專款專用。
扶貧資金和以工代賑資金、物資必須用於扶貧開發。禁止擠占、挪用、截留扶貧資金和以工代賑資金、物資。第十七條自治區對扶貧資金使用效益好、資金回收率高的地、縣(市),可從新增加的扶貧資金指標中適當給予投資獎勵。第十八條縣級以上財政、審計部門應當加強對扶貧資金和以工代賑資金、物資分配、管理、使用、效益的監督。第十九條貧困縣人民政府每年應當將扶貧資金的管理、使用、效益情況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第二十條貧困戶和扶貧經濟實體使用扶貧貸款,項目自有資金確有困難的,其比例可適當降低。
因自然災害造成損失不能按期歸還到期貸款的貧困戶所欠的扶貧資金,經扶貧開發主管部門同意,並報資金管理部門備案,可適當延長還款期限。第二十一條貧困地區的企業和貧困戶可享受以下照顧:
(一)貧困戶繳納房產稅、屠宰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車船使用稅確有困難的,可向當地稅務機關提出申請,依法給予減稅或者免稅照顧;
(二)設在貧困地區農村、村以下辦的集體企業,除國家另有規定外,暫免徵企業所得稅;
(三)貧困地區新辦的企業,經縣(市)稅務機關批准,可免徵企業所得稅1至3年。第二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把扶貧開發列入財政預算,每年從本級財政收入中安排一定的資金用於扶貧。

⑷ 貧困戶脫貧標准

貧困戶脫貧標准如下,一有安全住房;二是有安全飲水;三是有基本農田;四是有增收產業;五是至少一人有技能資質證書;六是有基本社會保障;七是實現家裡有餘糧;八是實現手頭有餘錢。脫貧標準是按照脫貧目標值進行打分,如果通過計算,總分大於80分,可認定為脫貧,可以退出貧困戶。需要注意的是:「貧困戶人均純收入」、「有安全住房」屬於「否決指標」,如果這兩項中有其中一項不達標,即使得分高於80分,也不能退出貧困戶。

法律依據:《農村扶貧開發條例》 第三條 農村扶貧開發應當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遵循政府主導、精準扶貧、自力更生、社會幫扶、合力推進的原則。

《農村扶貧開發條例》 第四條 農村扶貧開發的主要對象是年人均純收入低於國家農村扶貧標准、具備勞動能力的農村人口。 縣級人民政府扶貧開發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農村扶貧開發對象確認機制,並實行動態管理。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對村民委員會初步確認的農村扶貧開發對象進行調查核實和公示,並報縣級人民政府扶貧開發行政主管部門審定並公布。

《農村扶貧開發條例》第五條 農村扶貧開發的主要范圍是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和其他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市、區)、貧困鄉(鎮)、貧困村。 農村扶貧開發具體范圍的確定和調整,由省扶貧開發行政主管部門擬訂,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農村扶貧開發條例》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農村扶貧開發規劃,將農村扶貧開發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實行農村扶貧開發目標責任制,建立議事協調機制,對農村扶貧開發工作負總責。

⑸ 貴州省扶貧開發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規范扶貧開發行為,加快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扶貧對象脫貧致富,縮小城鄉和區域發展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扶貧開發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扶貧開發是指國家機關和社會各界通過政策、資金、物資和智力支持等幫助貧困地區和扶貧對象增強發展能力,實現脫貧致富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貧困地區是指國家確定的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省確定的貧困縣、貧困鄉鎮和貧困村。

本條例所稱扶貧對象是指符合國家扶貧標准且具備勞動能力的農村居民。第四條扶貧開發應當堅持科學發展和開發式扶貧的方針,遵循政府主導、分級負責、部門協作和社會參與的原則。

貧困地區和扶貧對象應當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充分發揮主體作用,不斷增強發展能力。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扶貧開發工作負總責,其主要負責人是本行政區域扶貧開發工作第一責任人,實行扶貧開發目標責任和考核評價制度。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扶貧開發部門是本級人民政府扶貧開發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扶貧開發工作的規劃、協調、管理、監督和服務。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扶貧開發工作。第七條省確定的貧困鄉鎮應當建立扶貧開發工作機構,根據扶貧任務配備相應工作人員。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的要求,通過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不斷提高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不斷提高扶貧對象的生活水平和綜合素質。

鼓勵開展各類扶貧開發試點和示範區建設,探索扶貧開發新途徑。第二章政府職責第九條省人民政府負責制定本省行政區域內武陵山區、烏蒙山區、滇桂黔石漠化地區等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並組織實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本行政區域扶貧攻堅規劃,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本級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等相互銜接,並組織實施。

縣以上扶貧開發部門應當根據本級人民政府制定的扶貧攻堅規劃,擬定年度扶貧攻堅實施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各有關部門在組織編制本部門發展規劃時,應當把改善貧困地區發展環境和條件作為重要內容,完成國家和省確定的扶貧任務。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扶貧開發協調機制,統籌協調解決扶貧攻堅中的重大問題。第十一條省人民政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調整本行政區域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優先支持革命老區縣、民族自治地方發展。第十二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扶貧對象識別機制,推進扶貧開發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銜接,對貧困地區和扶貧對象實行動態監測管理。

貧困地區和扶貧對象動態監測管理辦法由省扶貧開發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制定,並報省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教育、科技文化、醫療衛生、交通水利、就業促進和防止返貧等保障措施,加強扶貧對象實用技術及勞動技能培訓,提高扶貧對象綜合素質。第十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對軍烈屬、農村殘疾人、少數民族、計劃生育戶、婦女兒童、扶貧生態移民、庫區移民和誠信扶貧對象進行重點幫扶,優先幫助人口較少民族發展。第十五條縣級人民政府根據實施扶貧攻堅重大事項的需要統籌協調、整合資源的,應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一)符合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扶貧攻堅規劃的;

(二)項目、資金性質相近、用途相同的;

(三)符合項目產業化、規模化、效益最大化原則的;

(四)有利於區域推進、連片開發的;

(五)縣級人民政府集體研究決定的。

進行資源整合應當報原項目、資金審批單位備案。第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安排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治、生態建設、村級公路建設、小流域與水土流失治理、農村水電建設和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項目,應當優先在貧困地區實施。第十七條統計、扶貧開發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扶貧開發統計指標體系,聯合發布貧困地區扶貧開發情況,准確反映貧困狀況和扶貧對象變化趨勢,為扶貧決策提供依據。

⑹ 河北省農村扶貧開發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農村扶貧開發工作,加大農村扶貧開發力度,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農村扶貧開發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農村扶貧開發,是指國家機關和社會各界,通過政策、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幫助扶貧對象脫貧和可持續發展的活動。第三條農村扶貧開發應當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遵循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注重實效、協調發展的原則,堅持與農業現代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發揮扶貧對象主體作用,構建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鞏固脫貧成果。農村扶貧開發應當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實現共同富裕。第四條省人民政府負責農村扶貧開發目標確定、資金投放、任務分解、監督考核等工作。

設區的市人民政府負責農村扶貧開發指導協調和監督檢查等工作。

縣級人民政府承擔脫貧攻堅工作主體責任,負責精準識別、項目審批實施、資金安排使用、人力調配等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村扶貧開發的具體實施工作。

村民委員會協助做好貧困戶識別、退出、扶貧措施的落實等相關工作。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規劃、協調、管理、服務和監督。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農村扶貧開發相關工作。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農村扶貧開發宣傳教育活動,宣傳相關法律法規、政策以及農村扶貧開發和脫貧致富的典型事跡,激發貧困戶自主脫貧的積極性,引導形成扶貧濟困、勤勞進取的社會風尚。第二章扶貧對象第七條本條例所稱扶貧對象,是指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識別確定的貧困戶、貧困村和貧困縣(區)。

省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區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可以制定高於國家農村扶貧標準的省農村扶貧標准,並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調整。第八條建立農村扶貧開發建檔立卡管理制度。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扶貧標准、程序,確定貧困戶、貧困村。對貧困戶實行動態管理,新增貧困戶應當及時納入扶貧對象范圍。

貧困戶、貧困村信息由鄉(鎮)人民政府錄入建檔立卡信息採集系統,貧困縣(區)信息由縣級人民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機構錄入。錄入扶貧對象基本情況、致貧原因、發展需求、幫扶措施等信息應當及時、准確、全面。

縣級人民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機構負責對系統內錄入信息進行審核,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機構負責對系統內錄入信息進行監測。

扶貧對象應當如實提供建檔立卡所需信息及相關材料。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貧困退出機制。達到貧困退出標準的扶貧對象,應當按照規定程序及時退出。扶貧對象退出後,原有扶貧政策在一定時期內保持不變。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建立農村扶貧開發統計指標體系和統計調查、貧困監測制度,聯合發布農村扶貧開發有關信息,准確反映貧困狀況和扶貧對象變化趨勢,為扶貧決策提供依據。第三章扶貧措施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農村扶貧開發規劃,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並組織實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機構應當根據本級人民政府制定的農村扶貧開發規劃,擬訂年度農村扶貧開發實施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編制的行業發展規劃涉及農村扶貧開發的,應當與農村扶貧開發規劃相銜接。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充分發揮貧困地區資源優勢,發展現代農業、鄉村旅遊、家庭手工業等特色產業,培育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戶等經營主體,發展光伏、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帶動和幫助扶貧對象穩定脫貧。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支持貧困地區建立基層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平台,引導和支持用人企業在貧困地區建立勞務培訓基地,建立和完善輸出地與輸入地勞務對接機制。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貧困戶中的勞動力以及貧困地區返鄉創業的農民工進行實用技術培訓和生產技術指導,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提高其職業技術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自主創業的,在項目、資金、技術、服務等方面給予優惠和支持。

⑺ 江蘇省農村扶貧開發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規范農村扶貧開發行為,促進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共同富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農村扶貧開發。

本條例所稱農村扶貧開發,是指國家機關、社會各界通過財政支持、產業扶持、掛鉤幫扶,完善基礎設施,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教育、醫療衛生條件,開展技能培訓,促進轉移就業等措施,幫助扶貧開發對象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實現脫貧致富的活動。第三條農村扶貧開發應當遵循政府主導、規劃引領、產業支撐、社會參與、自力更生的原則,堅持與農業現代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相結合。第四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村扶貧開發工作,建立健全農村扶貧開發協調機制,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制定和落實農村扶貧開發目標責任和考核評價制度,將農村扶貧開發目標任務完成情況作為各級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及其負責人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把農村扶貧開發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制定農村扶貧開發專項規劃。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訂其他專項發展規劃涉及農村扶貧開發的,應當與農村扶貧開發專項規劃相銜接,優先滿足農村扶貧開發地區需要。第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明確負責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機構,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村扶貧開發的組織、協調、推進和監督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明確負責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人員。第七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扶貧濟困宣傳活動,引導社會各界共同參與農村扶貧開發。

對農村扶貧開發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予以表彰。第二章農村扶貧開發對象第八條農村扶貧開發對象包括經濟薄弱村和低收入農戶。低收入農戶中有殘疾人或者其他特殊困難的,優先予以扶持。

經濟薄弱村是指集體經濟收入和農民年人均純收入水平較低、低收入農戶較多的行政村。

低收入農戶是指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低於扶貧認定標准、有勞動能力的農戶,包括有勞動能力的農村低保對象。

經濟薄弱村和低收入農戶的認定標准由省人民政府制定,設區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可以制定高於省定標準的認定標准。縣級人民政府根據認定標准確定經濟薄弱村,確認低收入農戶。第九條低收入農戶按照下列程序確定:

(一)村(居)民委員會在本村(居住地區)公布低收入農戶申報公告;

(二)農戶向村(居)民委員會提出申請;

(三)村(居)民委員會對提出申請的農戶進行初審後,召開村(居)民會議或者村(居)民代表會議進行評議,並公示評議結果;

(四)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對評議結果進行審核,並公示審核結果;

(五)縣級人民政府對審核結果進行確認,由村(居)民委員會公示確認的名單。

村民對審核結果有異議的,可以自審核結果公示之日起三十日內向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提出復核申請,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進行調查、核實,並在十個工作日內公示復核結果。第十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經確認的農村扶貧開發對象,應當建立信息檔案,對農村扶貧開發對象實行動態管理。

低收入農戶經幫扶後符合脫貧標準的,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審核後,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報縣級人民政府確認。村(居)民委員會對確認為脫貧的低收入農戶,在其所在村(居住地區)予以公告。第十一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實行農村扶貧開發政策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銜接。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第三章農村扶貧開發措施第十二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統籌推進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根據農村扶貧開發對象的實際情況,按照精準扶貧的要求,採取針對性的扶貧開發措施,綜合提高農村扶貧開發能力。

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機構應當通過聯系卡、公告欄等形式讓低收入農戶知曉各項到村到戶的農村扶貧開發優惠政策和幫扶措施。第十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低收入農戶相對集中和經濟薄弱村較多的地區,可以作為扶貧開發重點區域,統籌各類涉農資金和社會幫扶資源,實行重點幫扶和連片開發。

⑻ 貴州省大扶貧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落實國家脫貧攻堅規劃,推動大扶貧戰略行動,促進科學治貧、精準扶貧、有效脫貧,加快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扶貧開發及其相關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大扶貧是指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構建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和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的大扶貧格局,爭取國家和其他省(區、市)支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通過政策、資金、人才、技術等資源,全力、全面幫助本省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增強發展能力,實現脫貧致富的活動。第四條大扶貧應當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開發式扶貧的方針,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遵循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元投入、群眾主體的原則。第五條大扶貧應當做到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生產、易地扶貧搬遷、生態補償、發展教育和醫療、社會保障兜底等措施實現貧困人口脫貧。
脫貧攻堅應當與區域發展相結合,通過脫貧攻堅促進區域發展,區域發展帶動脫貧攻堅。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大扶貧工作,實行省負總責、市(州)縣落實、鄉(鎮)村實施的管理體制,建立和完善大扶貧目標責任和考核評價制度。
省人民政府負責扶貧工作目標確定、項目下達、資金投放,組織動員、檢查指導;市(州)、縣級人民政府抓落實,負責進度安排、項目落地、資金使用、人力調配、推進實施;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社區)負責具體的組織實施。
村民委員會協助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社區)做好貧困戶識別、退出,扶貧措施的落實等相關工作。第七條縣級以上扶貧開發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扶貧開發工作的規劃、協調、管理、督促、檢查和考核。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應當結合自身特點,加強對本部門本行業扶貧工作的組織領導,促進部門間的溝通和合作,其主要負責人是本部門本行業扶貧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保證扶貧開發工作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適應本行政區域扶貧開發工作需要;貧困鄉鎮應當建立扶貧開發工作機構,根據扶貧開發任務配備相應工作人員;其他有扶貧開發任務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社區)和貧困村應當安排專人負責扶貧開發工作。第九條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扶貧開發活動。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為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活動搭建平台、暢通渠道、提供服務,全方位引導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第十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扶貧對象在扶貧開發活動中的發展權、選擇權、參與權、知情權和監督權。
扶貧對象應當充分發揮主體作用,主動參與到扶貧開發活動中,通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不斷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第十一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扶貧政策、法律法規的宣講和解讀,宣傳報道先進典型,營造全社會關注扶貧、支持扶貧、參與扶貧的良好氛圍。
新聞媒體應當開設專欄,宣傳報道扶貧開發活動,刊播具有公益性、幫扶性的扶貧廣告。第二章扶貧對象和范圍第十二條扶貧對象是指符合國家扶貧標準的貧困人口。
扶貧范圍包括貧困縣、貧困鄉鎮、貧困村等貧困地區和貧困戶。第十三條扶貧對象精準識別和貧困縣、貧困鄉鎮、貧困村和貧困戶脫貧認定,應當堅持客觀公正、程序規范、民主評議、嚴格評估、群眾認可、社會認同的原則。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扶貧對象納入精準扶貧建檔立卡信息系統。建立健全扶貧對象精準識別機制,逐戶逐人核查基本情況、致貧原因,依託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平台,對貧困縣、貧困鄉鎮、貧困村和貧困戶實行建檔立卡、動態管理。第十五條扶貧對象以戶為單位,由農村居民戶向所在村民委員會申請,經村級初審、村民代表會議評議並公示,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社區)審核並公示後報縣級人民政府審定。審定結果在農村居民戶所在鄉鎮、村公告。每次公示、公告時間不得少於7日。
農村居民戶對審核結果有異議的,可以在公示期內提出復核申請,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社區)應當進行調查、核實;農村居民戶對審定結果有異議的,可以在公告期內提出復核申請,縣級人民政府應當進行調查、核實。

熱點內容
財政撥款屬於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不征稅收入 發布:2025-01-12 20:29:09 瀏覽:577
什麼叫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發布:2025-01-12 20:26:00 瀏覽:336
招商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2 20:12:39 瀏覽:931
王哲律師 發布:2025-01-12 20:09:00 瀏覽:161
一村一法律顧問責任 發布:2025-01-12 19:59:30 瀏覽:964
中國電影關於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2 19:18:02 瀏覽:681
屬於商法的是什麼法 發布:2025-01-12 19:00:48 瀏覽:595
法是以為核心內容的社會規范 發布:2025-01-12 18:49:24 瀏覽:975
日本第四代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1-12 18:47:49 瀏覽:358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遠在身邊二 發布:2025-01-12 18:46:50 瀏覽: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