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歐盟商貿法規

歐盟商貿法規

發布時間: 2023-03-24 06:05:19

A. 歐盟中的國家之間貿易有沒有關稅

歐盟中的國家之間貿易沒有關稅。

1985年6月歐共體首腦會議批准了建設內部統衡塌敬一大市場的白皮書,1986年2月各成員國正式簽署為建成大市場而對咐慎《羅馬條約》進行修改的《歐洲單一文件》。

統一大市場的目標是逐步取消各種非關稅壁壘,包括有形障礙(海關關卡、過境手續、衛生檢疫標准等)、技術障礙(法規、技術標准)和財政障礙(稅別、稅率差別),於1993年1月1日起實現商品、人員、資本和勞務自由流通。為此,歐共體委員衫鎮會於1990年4月前提出了實現上述目標的282項指令。

(1)歐盟商貿法規擴展閱讀:

歐盟委員會有意將2017年秋季修改增值稅條例(VATDirective)正式納入議程。增值稅條例為保證增值稅稅制的稅收中性、簡潔性、以及可行性,明確限制歐盟成員國自行設置增值稅稅率的權力。

增值稅框架的最初確立,旨在基於「來源地原則」建立明確稅制。「來源地原則」,即稅收待遇,包括適用稅率,都由銷售方所在地決定。為避免不公平競爭,來源地稅制嚴格要求成員國對同一商品按非常相近的稅率征稅。

因此,增值稅條例設立了征稅最低水平,寄希望於隨著時間推移各國增值稅稅率會最終趨同。

B. 歐盟對外貿易的特點誰知道謝謝了,急用```

內容比較多,發不全,你要看全部內容就打開參考資料裡面的鏈接就可以了.

歐盟是當今世界上最發達的區域經濟集團,同時又構成了我國出口貿易三個主要的區域市場之一歐洲市場的主體。世紀之交,美國經濟的減緩,日本經濟的下滑,使得與歐盟貿易成為關系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本課題研究試圖從戰略高度對中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關系做一探討,以把握其長期發展的脈絡。

一、中國與歐盟的雙邊貿易政策

(一)中國與歐盟貿易的總量分析。

第一,中國對歐盟貿易的發展。中國與作為一個區域性經濟集團的歐共體及歐盟的貿易關系,經歷了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雙邊貿易有了長足的發展,見表1。

21年中,我國對歐盟的進出口總額增長了13倍,出口增長了15倍,進口增長了12倍,凈出口從逆差2億多美元到順差近50億美元。可以說,這段時間對歐盟貿易的發展使歐盟成了我國對外貿易三大市場之一。

第二,中國對歐盟貿易的階段性發展。我國對歐盟的貿易在過去的21年中顯示出明顯的階段性發展。

從總量上看,我國與歐盟的貿易發展形成三個階段,1985年以前進出口總額在百億美元以下徘徊,1986~1992年在百億美元階段逐步走高,向上發展,1993年以後,增長速度明顯加快,短短九年間,在高水平上實現了翻番。此外,如果與歐盟在這一期間擴張的進程結合起來,1986年和1995年的數字分別與上一年相比,增長率分別達到39%和28%,可以主要看做是歐盟吸納了新的成員所產生的影響。

從進出口的對比關繫上看,以1997年為界可以分成兩個階段。之前我國對歐盟的貿易表現為逆差,其間又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84年以前,雙邊貿易基本持平,逆差不大;1984年以後,貿易的增長伴隨著逆差的擴大,1989年達到峰值,入超接近43億美元;其後的七年中有五年維持在20億-30億美元之間。自1997年開始,我國對歐盟貿易長期的入超現象得以改變,這一現象在1996年已經顯現徵兆,該年逆差接近為零,並在1997年迅速轉變為數十億美元的順差。

第三,中國與歐盟的雙邊貿易地位。在我國對外貿易中,歐盟與美國和日本並列為三大市場。

在出口方面,我國的三大主要出口市場依次是美國、日本和歐盟,1999年分別占我國出口額的比重為21.5%、16.6%和15.5%,三者共計53%,如果考慮到經香港轉口這三大市場的份額,則比重還會上升。歐盟位居美國和日本之後,為我國出口第三大市場。

在進口方面,我國的主要貨源地依次為日本、歐盟和美國,1999年分別占我國進口額的比重為20.4%、15.4%和11.8%,三者合計47%,加上香港的轉口,也可以達到50%以上。歐盟位居日本和美國之間,為我國進口商品的第二大來源地。

從進出口兩方面來看,我國與這三大市場的進出口額超過了我國進出口總額的一半。1999年我國對這三個市場的依存度分別為,日本37%,排名第一;美國33%,排名第二;歐盟31%,排名第三。這一位次與1997年的日本、美國和歐盟的排序相比,歐盟的地位沒有發生變化,仍排在第三。但是,從依存度的動態發展來看,對日本的依存度基本未變,對美國的依存度提高了近4個百分點,對歐盟的依存度提高了近5個百分點。在這種情況下,考慮到美國自2001年國內經濟開始減緩,日本經濟長期不振的國際大環境,歐盟經濟的相對平穩發展,使得我國對與歐盟的貿易關系具有了更大的依賴性,歐盟市場對我國出口貿易的穩定與增長具有了更為重要的意義。

我國對歐盟的進出口貿易在歐盟的進出口貿易中所佔的地位可以揭示歐盟對華貿易政策的特徵。根據1997年的數據,歐盟向主要貿易夥伴的出口,美國佔19.6%,瑞士佔7.4%,日本佔5%,俄羅斯古3.5%,中國佔2.3%,僅排在第五位,且與排在第一位的美國相差七八倍,就是與瑞士這樣的小國相比,也僅為其1/3;歐盟從主要貿易夥伴的進口,美國佔20.5%,日本佔8.9%,瑞士佔6.7%,中國佔5.6%,排在第四位,與排名第一的美國相比,約為其1/4強,與瑞士還有1個百分點的差距。這一狀況決定了我國國內市場在目前雙邊的貿易發展中能夠對歐盟貿易政策產生影響的水平。

綜合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即歐盟市場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發展的重要性超出了我國市場對歐盟進出口貿易發展的重要性,顯示出在雙邊貿易政策調整以及貿易談判中,我國處於不利的地位。

(二)中國與歐盟的貿易關系。

貿易政策與貿易發展狀況是平行的兩條線索,相輔相成。貿易政策是以貿易實際為基礎的,同時也會構造貿易發展的實際水平。

第一,我國與歐盟(包括其前身歐共體)貿易關系的回顧。我國與歐盟的經貿關系可以分為幾個階段:在1975年建交之前,雙邊的貿易發展屬於民間交往的性質,由於與歐共體沒有外交關系,雙邊貿易發展也只能通過與各個成員國分別進行。1975年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雙邊貿易關系正式建立,1978年簽署了貿易協定,成立了貿易聯合委員會,並定期舉行年會;1985年簽訂了經濟與貿易合作協定。1994年歐盟開始實施亞洲新戰略,並相繼制定了三個專門針對對華關系的政策性文件,1995年通過了《中歐關系長期政策》,1996年通過了《歐盟對華合作新戰略》,1998年歐盟理事會通過決議,把中國從「非市場經濟」國家的名單上刪除,並通過《與中國建立全面夥伴關系》把歐盟的對華政策提高到與美國、俄羅斯、日本同等重要的地位,標志著中國與歐盟經貿關系進入了一個成熟穩定的發展階段。一系列文件的主導思想是確立了歐中關系為歐盟亞洲新戰略的核心。

歐盟多次表示支持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中美有關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談判在1999年11取得成果之後,歐盟認為中美談判解決了歐盟80%的問題,中歐談判要解決剩下20%的問題,經過艱苦的談判,雙方最終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問題的談判在2000年5月19日達成協議,成為中國與歐盟貿易關繫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第二,我國與歐盟貿易關系的特點。雙邊的經貿合作規模與雙方的地位不相稱。歐盟已經在戰略上認識到亞洲以及我國是世界未來的重要市場,亞歐會議機制充分顯示出歐盟各國政府觀點的轉變。但是,從雙邊貿易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相互在經貿方面的依賴程度並不高,沒有上升到主導的地位。根據一項研究成果顯示,1991~1998年,我國與歐盟的貿易強度指數均在1以下,說明我國對歐盟的出口與進口都低於我國在世界市場上的比重,處於平均水平之下。

雙方的貿易地位不平衡。我國與歐盟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及特點各有千秋。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一個經濟轉型中的國家;而歐盟的成員大多數是OECD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人均國民收入水平高,是世界三個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對產品的品質要求較高。這就決定了雙方相互需要在程度上的差異。正如前面的貿易數據所揭示的那樣,歐美之間的貿易是歐盟貿易的主要組成部分,日本等其他非歐盟國家以及歐盟成員國原殖民地國家與歐盟的貿易往來占據著較為重要的位置,與之相比,歐盟與我國的貿易往來處於次要地位。而歐盟市場對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的重要程度就要高得多了。這種相互依存的程度差別,決定了在貿易關系中我國尚處於下風,較為被動。貿易關系的基本特徵決定了雙邊貿易關系發展的基本面貌,突出地表現在我國與歐盟之間貿易摩擦的啟動方以及在處理貿易摩擦過程的態度及立場等許多方面。

第三,我國與歐盟間貿易存在的問題。我國對歐盟貿易的主要問題集中表現在反傾銷、單方面數量設限、普惠制框架和市場准入等方面上。

反傾銷調查問題。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最新統計,我國是世界上出口產品受到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自1978年以來,已經有29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出口產品發起了422起反傾銷調查,而其中歐盟佔90起,排名第一。此外,歐共體也是對我國出口產品第一家提出反傾銷調查的經濟體。在歐盟的反傾銷法中對我國的國有企業存在明顯的歧視,認定國有企業享受政府的補貼,不接受相關企業提供的成本數據,而採取所謂的按照市場經濟第三國同類產品成本的方法來判斷與推算我國產品的傾銷事實與幅度。

單方面的數量限制問題。1994年頒布了對從非市場經濟國家進口的產品進行配額管理的辦法,以歐盟統一的配額管理取代了國別限制,提高了數量限制的力度。對我國出口歐盟的鞋、陶瓷器皿等七大類最優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商品設置了進口數量限制。

非關稅壁壘問題。在我國向歐盟出口的部分農產品中,通過農葯殘留等技術標准限制我國部分農產品對歐盟的出口,如1996年停止了從我國進口禽肉和部分水產品。

普惠制問題。1980年歐共體給予我國出口產品以普惠制待遇,促進了我國對歐共體的產品出口。但是歐盟於1995年開始分三個階段實施為期十年的新普惠制度,旨在限制競爭力強的國家和地區享受這一待遇,只提供給最窮的發展中國家。我國被列入第二類國家即屬於競爭力較強的國家,被劃在不再給予普惠制待遇的范圍內,我國的部分產品已經在第一個階段(1995—1998年)中畢業,如我國出口產品在第二階段(1999—2001年)中的規模繼續擴大,有可能導致國家畢業。

市場准入問題。市場准入是歐盟手中持有的一個重要的談判籌碼,以正在逐漸擴大的歐盟市場的開放為條件,來換取對方國家開放市場。歐盟的貿易壁壘法規是採取市場准入措施的基本法規,據此歐盟可以單方面地暫時停止其所承諾履行的義務,單方面採取提高進口關稅、實施數量限制的措施,作為向對方開放市場的要價。

上述問題相信會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的制度性框架可以得到妥善的解決。但是,歐盟市場的開拓仍然是擺在我國企業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第四,中歐貿易關系的原因分析。決定我國與歐盟貿易關系發展的主導原因是雙方在發展貿易上的意願,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的中歐貿易發展新階段主要是由雙方的共同意願推動的。從雙邊貿易地位來看,歐盟對亞洲以及中國的戰略觀點轉變在雙邊貿易關系的改善上發揮了更為重要的作用。

我國與歐盟貿易的發展,除了地緣及歷史上的原因之外,還在很大程度上受以下幾方面的因素影響:

1.企業開拓市場的成本。區域性經濟集團的發展水平是影響市場開發成本進而構成影響我國對歐盟貿易的一個重要因素。歐盟在沒有實施統一的對外貿易政策之前,其各個成員的國內市場相對來說是比較狹小的,加上各國市場准入的規則不盡相同,對於我國的出口企業來說,市場開發成本較高,而所能獲得的市場發展潛力又十分有限。因此,歐盟市場的吸引力長期以來遠不如美國和日本那樣誘人。當歐盟的發展進入一個高級階段,實現了統一的對外貿易政策和市場准人要求,對我國的出口企業來說,不僅擴大了市場容量,更重要的是簡化了市場進入的規則,降低了市場開發成本,提高了市場的吸引力。我國對歐盟出口自1997年以來的高度增長,反映出出口歐盟市場的成本隨其一體化程度的提高而下降在企業態度上的轉變。

2.區域經濟集團的排他性程度。任何一種區域經濟集團,總會在成員與非成員之間勾畫出種種區別,構成一種排他性的制度框架。歐盟的封閉性特徵較之單獨的日本市場以及作為北美自由貿易區成員的美國來說更為明顯,從而影響了我國對歐盟貿易的發展。此外,歐盟組織的雙層結構特徵,也在某種程度上表現為對貿易的制約性。當歐盟成員國進口商品時,從保護國內市場的角度出發,傾向於採取較為固定的歐盟規則;當出口商品時,一方面傾向於採用靈活的成員國標准,可以在成員國之間獲得競爭上的好處,另一方面還可以利用歐盟的出口指導政策,甚至市場准入政策,幫助其出口產品的推進。這表現為一種區域經濟集團,其行為較單一國家更為復雜,在維持集團內部的利益均衡時往往會以犧牲外部利益為代價。因此,對非成員國來說,構成排他性,提高進入的成本以及形成不穩定的貿易環境。

3.貿易轉移的干擾。歐盟內部各個成員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產品結構不同,比較優勢不同,然而卻要實行統一的對外貿易政策以及市場開放政策,這就必須以中等發達水平甚至是較為落後國家的水平,作為制定對外政策的依據。在敏感的產品上,不同成員國的游說能力,如農產品利益集團,對相應的貿易政策就會發揮較大的作用,使非成員國在相應的產品出口上面對挑戰。

二、促進對歐盟貿易的戰略對策

(一)對我國與歐盟貿易關系的基本判斷。

第一,我國與歐盟貿易將在一個穩定的體制框架內獲得積極的發展。我國已經明確把歐盟作為出口的三個主要市場之一,國內的相關政策及運行體制也納入了這一基本判斷的軌道。歐盟推出了亞洲新戰略,對我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進行了重新定位,雙邊的貿易磋商機制已經建立起來並經過了十多年的運行,證明是有效的。

第二,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有望在「十五」期間保持較高的增長,出口競爭力繼續提高,美國和日本市場潛力在近期內發展的空間受其國內經濟運行狀況的限制,國際經濟形勢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這一基本格局將有可能持續5—10年,從而提高了歐盟市場在我國發展出口貿易中的戰略地位。

第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我國與歐盟的貿易關系提供了國際化規則的框架,有利於克服歐盟實施的不正當貿易政策,但是也有可能會帶來更為嚴重的反傾銷調查問題,前景主要取決於雙方的政策意願,其結果直接影響我國對歐盟出口的發展。

(二)影響我國對歐盟貿易的因素。

第一,歐盟擴展的貿易轉移效應。歐盟的擴張,不斷地吸納新的成員,就會不斷地出現所謂的貿易創造與貿易轉移,圍繞歐盟市場的貿易格局就會不斷地進行調整,對非成員國來說,肯定是一種不利的因素。任何一種區域性經濟集團,在成員國與非成員國之間都會形成貿易機會上的落差,歐盟作為一種還在不斷擴大之中的集團,也在所難免。從理論上講,新成員與第三國在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結構、資源稟賦等方面越是相近,產生貿易轉移和貿易創造的幾率就越大,通過貿易實現的國際分工格局就會作出調整。在歐盟計劃發展的新成員中,在勞動力的比較優勢、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都介於歐盟原有成員與我國之間,而且具有地緣上的優勢,對我國的貿易發展構成了一定的競爭威脅。

第二,歐盟的戰略目標在於我國的國內市場。歐盟視點轉向亞洲,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要進入我國市場。歐盟對華政策的轉變主要是由於21世紀全球經濟的增長點向亞太地區轉移,其中我國的經濟增長以及巨大的市場潛力是引起這種政策調整的決定性因素。從歐盟與我國經貿關系發展的主體內容來看,自1993年以來,歐盟跨國公司對華投資迅速增長,從投資項目、協議外資和實際投資等方面都較改革開放的前14年提高了10倍,在我國項目數、合同外資和實際投資三個方面所佔的比重分別從2%的水平上升到5%、9%和8%的水平。

歐盟重視亞洲市場,其基本利益在於進入我國國內市場,分享我國對外開放為發達國家提供的市場機會,投資帶動我國出口歐盟的機會並不大。據資料顯示,歐盟在華投資的企業有15%完全沒有出口,出口比重低於產值50%的企業佔78%,超過50%的僅佔7%。這顯示出歐盟對華投資的基本目標是我國的國內市場。據該報告援引的國家計委投資研究所的調查資料顯示,歐盟在華投資企業的產品以中國國內市場為主要市場的佔59%,以歐盟為主要市場的僅佔19%。如果考慮到出口比例要求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會予以取消;歐盟投資帶動向歐盟出口的比重還會下降。投資帶動貿易的機會,尤其是雙邊貿易的機會不是投資的主導方面,對提高我國向歐盟的出口作用有限。

這種現象可能是由於下述原因造成的,一是我國國內市場是吸引外商投資的主要動因;二是歐盟對內部市場的保護或封閉性較高,導致對外投資的企業在市場選擇方面形成了進入外部市場的傾向,這從一方面可以看出,作為一種區域性的經濟集團,在內外部的市場上面,顯示出保護內部市場,擴張外部市場的傾向。這為我們在理論上認識這種區域性經濟集團的特點提供了較好的佐證。

第三,歐元進入流通的潛在影響。歐元進入流通的最大受益方當然是歐盟各個成員國,最大受益領域是在歐盟內部市場。但是,歐元的啟動為我國開展與歐盟成員國的貿易往來也創造了一定的有利條件。

歐元的全面啟動為我國企業提供了貿易的便利。從技術上講,一種統一的貨幣,不論其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地位如何,總是會比十多種貨幣具有貿易結算上的便利。

歐元匯率的穩定性會高於以往各國貨幣匯率的穩定性。在歐元啟動之前,各國貨幣的匯率是以各國國內的經濟為背景的,歐元啟動之後,歐元匯率開始以歐元區的經濟為背景;以國內經濟為基礎的匯率運行機制有可能會誘使各國出於國內經濟的考慮調節本國貨幣匯率,向外轉嫁消極影響。而歐元匯率以歐元區國家的經濟為基礎,一方面是歐盟經濟相對於各國經濟會較為穩定,另一方面調節歐元匯率有可能在各國間產生利益的此消彼長,匯率變動的可能性會由於內部的力量而抵消,從而保持較為穩定的趨勢。這給我國與歐盟開展貿易往來提供了較為穩定的匯率環境。

歐元的成長會在多大程度上代替美元,參與國際結算貨幣的市場份額,都會為歐盟的貿易夥伴提供一種新的選擇。增加歐元的貿易結算量,不僅對歐貿易,也會對其他國家的貿易結算帶來穩定的因素。

(三)促進我國對歐盟貿易的戰略對策。

第一,從戰略高度上認識並重視對歐盟的貿易。歐盟是我國出口的三個主要市場之一,其動態的組織發展一方面在深化經濟集團的組織化水平,另一方面在不斷地擴大其市場容量的規模與潛力,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市場中令人矚目的一個經濟體……

C. 2021年歐盟在貿易領域對華的種種限制有哪些

1、在2021年,歐盟加強和鞏固了跨大西洋關系和與其他西方國家州旁關系,與中國的競爭成分增多。
2、采拿跡斗取措施增加與印度、東盟等特定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聯系,並試圖強化對非洲地區消磨的掌控。

D. 歐盟和各個國家汽車貿易的相關法規

南方網訊歐盟汽車新法規於10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它將會給歐洲汽車市場帶來怎樣的變化?

新舊法規並行1年

從10月份開始,歐盟新法規已正式實施,但舊法規有12個月的過渡期,期間,新舊法規將相互共存。

在新法規第10章中規定,舊法規於9月30日到期,新法規於10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但是,對於實行舊法規的現有的銷售店,可以有1年的過渡期,而對於新建的銷售店,則要執行新法規。

新舊法規共存會引起一些麻煩,如果一個廠商要建立新的銷售店,那麼,按新法規,銷售店可以選擇品牌專賣或區域銷售,如果選擇品牌專賣,那麼,銷售店可以把整個歐盟大市場當作其銷售區域,這樣一來,現有的區域銷售商的市場會受到侵佔。當然,如果新銷售店選擇區域銷售(大部分銷售商不願選擇),以上矛盾就不會產生,因為新的區域銷售商要在與舊的區域銷售商沒有區域和時間上沖突的情況下,才允許進入該區域。新法規禁止區域銷售商做本區域以外的業務,而在舊法規下,區域銷售商可以隨便做本區域以外的業務,前提是這些業務所屬區域還沒有區域銷售商進入。不過,按照過去的經驗,在過渡時期,製造商一般不會建立新的區域銷售店。

在新法規下,還會增加授權特約維修店的數量,而過去授權特約維修店的數量被製造商嚴格限制。在新法規下,只要具備資格就可以被授權修理某一車型,其數量則完全由市場決定。

在過渡期間,一些經銷商,特別是一些合同要到期的特許經銷商將集中精力爭取拿到特約維修權。但是,一些被申請的製造商卻表示,目前仍未起草有關要獲得維修權的判定標准和依據,而且要等到2009年才能出台。

難道製造商沒有義務從10月1日起授權特約維修店嗎?在舊法規下簽訂的舊合同盡管在過渡期仍然有效,但是,這僅僅局限於製造商與現有銷售商之間的合同關系,而並不代表整個銷售體系仍維持原狀。

在新法規下,製造商有權要求區域銷售商銷售汽車和提供零部件,但是,不能強制要求區域銷售商提供維修服務,而是允許第三方維修汽車。因此,製造商授權特約維修店不會違背舊合同,即使在過渡時期,任何人想成為授權特約維修店都是允許的,數量也不受限制。

因此,製造商以沒有起草判定特約維修店的標准和依據作為托詞而拒絕授權特約維修店是沒有道理的,因為他們對現有的特約維修店的判定標准和依據已實施多年,他們要做的只是根據新法規做一些修改而已。

新法規使歐洲接近美國

在討論制定新法規過程中,汽車製造業對維持舊的品牌專賣和區域營銷法規提出了三條建議:一、舊的銷售法規被廣泛採用且運行良好,一句話,舊法規並沒有不合法之處,為什麼要修改呢?二、為什麼讓歐洲的銷售系統向非歐洲汽車製造商更開放,而非歐洲的銷售系統卻並沒有對歐洲更開放?三、現有的銷售系統對國外車商已足夠有利,如美國,為什麼歐盟委員會還要改變它呢?

對於第一條,歐盟競爭委員會通過兩年的徹底調查和分析證明,舊法規給予製造商的權力大大超過了經銷商和消費者,從而使歐盟在歐洲建立統一大市場的計劃無法實現,不同市場的汽車差價居高不下。至於其他地方實行品牌專賣和區域銷售的情況如何則與此無關。

第二條包含的意思很明顯地表明舊法規是一種保護主義的表現,因而是違反競爭精神的,它可以被看作是阻礙貿易發展的非關稅壁壘。

第三條是建立在表面現象之上的,特別是對於大多數市場實行的特許銷售模式,這是經銷商獲得新車零售權的首要渠道,然而,正如歐盟委員會確認的,這種銷售功能和服務系統更多的是建立在經銷商與製造商之間的相互關繫上的,主要問題在於不是經銷商,而是製造商決定經銷商可以做什麼。

根據以上三點,我們不妨比較一下在舊法規下歐洲與美國的不同:

●在舊法規下,歐洲的特許經銷商不能把新車賣給中間商——購買熱賣車型轉手倒賣以獲利的非特許銷售商;他們只可能賣給代表個人消費者且與他們簽訂了特殊訂單的中間人。而美國的銷售商不會受到這種嚴格的限制。

●在美國,製造商直接銷售汽車是被銷售法禁止的,所有新車的銷售必須通過經銷商。在歐洲則沒有這種限制,製造商有權把汽車直接賣給任何人。

●多品牌銷售在歐洲被嚴格限制,競爭品牌只允許在分開的銷售區由分開的銷售人員銷售,多品牌銷售店在歐洲很少見。多品牌銷售在美國限制不嚴,多品牌銷售店十分普遍。

●在美國經銷商能很好地得到經銷法的保護,而且經銷法由各州單獨制定。特許經銷商在政界組織了十分強大的游說團。在歐洲經銷商無法得到較好的保護,特別是製造商沒有正當理由也有權中止銷售合同。

●歐洲法規要求銷售和服務一體化,舊法規在道義上對這條給予了強大的支持,製造商可以把要求特許經銷商提供服務的條款寫進相關的合同中,而這些在美國沒有嚴格的規定。

歐盟委員會看到了這些差別,因此要改變舊法規,其目的是引入競爭,建立統一的歐盟大市場。新法規將使歐洲的汽車銷售和服務在多個方面更接近美國。

如果汽車製造商選擇品牌專賣,經銷商就有權在整個歐盟市場建立銷售網點,這樣最終將產生真正的泛歐洲銷售集團,就像在美國已存在的銷售集團一樣。

新法規在直銷方面沒有實質性的改變,製造商可以自由地直接賣車給短期或長期租賃公司、公司和政府部門車隊,甚至零售給個人。

新法規對多品牌的限制大大減弱,在這點上將使得歐洲與美國更接近。對經銷商的保護加強了,新法規多個條款限制製造商在取消合同、確定銷售條件及返利方面的權力。

新法規不再規定銷售服務一體化。授權維修店不再被強迫只修一個品牌。特許銷售店從獨立的供應商處獲得零部件的權力將被加強。「原廠件」不再被定義為由被授權的供應商提供的零部件,而是指由原廠提供的設備、在相同標准下生產的零部件,這有利於形成更開放,更具競爭力的售後服務市場,與美國更接近——在美國,銷售和服務被分開已達10年之久,至少對於美國品牌是如此。

新法規具有長遠好處

新法規為整個歐洲汽車業提供了廣泛的機會。新法規實施後,將出現許多高質量、多品牌銷售服務網路,為消費者提供更方便和更經濟的服務,如果由3到4個多品牌銷售服務網路取代過去的30家或40家獨立的品牌銷售店,將可以提高效率和節省成本3倍多。銷售與服務分開將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

如果銷售商不再受只能維修一種品牌的束縛,他們可以從開放的售後服務市場獲得巨大的利益。許多銷售商具有功能完備、設施齊全的維修車間,一旦他們不再把其全部收益用來貼補銷售,這些維修車間將更具競爭力。

那種由廠家一方說了算——只有經銷商的維修店是合格的,而獨立的維修店是不合格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質量成了惟一的判據,缺少競爭力的獨立維修店和服務質量差的經銷商的維修店都沒有發言權,只有二者中的佼佼者是這一領域的玩家。

獨立銷售商會發現他們的地位會大大提高,但是,他們相互之間要加強合作。整個汽車銷售和服務市場是開放的,允許大家公平的參與競爭,零部件商可以通過進入更多的銷售渠道和維修市場而大大受益,對原廠零部件的重新定義使他們更具競爭力,但同時他們面臨著在維修培訓和技術支持方面要承擔更多責任的發展趨勢,正如他們在技術和產品開發上要承擔更多責任一樣。

在中期內,汽車製造商面臨的挑戰是最大的。他們將失去過去對經銷商服務渠道和對零部件的獨立控制,這是他們利潤的源泉。

總之,不斷增加的產品和銷售店會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選擇,消費者會從中受益,這就是新法規的宗旨——引入更多的競爭。

E. 紡織品出口歐盟的要求和注意事項

2020年9月份,亞馬遜發布公告稱,在亞馬遜商城銷售商品時,賣家需要確保遵守歐洲議會和理事會關於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 (REACH) 的第 1907/2006 號法規。要在亞馬遜上銷售某些商品時,賣家需要向亞馬遜提供REACH符合性聲明或檢測報告。
我國是紡織服裝的出口大國,紡織服裝產品中不可避免會含有化學物質,如其中的染料、添加劑或高分子材料等。產品中某些化學物質需要注冊和評估的要求將對我國這些最終產品的出口產生重大影響,且一旦某些化學物質被歐盟禁止,最終產品的出口將受到沖擊。因此,紡織服裝企業必須高度重視REACH法規所帶來的影響。
在紡織服裝方面,歐盟所制定的技術法規主要涉及人體健康和安全、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內容。主要包括有害物質限制指令(76/769/EEC)及其一系列的修訂和補充、REACH法歲拆亮規(條例(EC)No1907/2006)、產品通用安全要求指令(2001/95/EC)、紡織品名稱指令(2008/121/EC)等。
在本文中,主要介紹適用於兒童服裝的產品法規、安全標准、標簽要求以及相應的注意事項,其中包括REACH,EN標准,GPSD指令和Amazon歐洲站的上架要求。
我如何知道我的產品是否歸類為紡織品?
根據歐盟紡織品法規,「紡織產品是任何原料,半成品,加工,半成品,製造,半成品或化妝品,由紡織纖維組成,無論混合或組裝採用的工藝。「此外,以下產品也被視為紡織產品。
A.含有至少80%重量紡織纖維的產品。
B.包含紡織品成分並構成產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產品。
REACH法規
REACH是歐盟出台的《關於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法規(歐盟條例(EC)No1907/2006)的簡稱,該法規負責規管限制化學物質及其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潛在影響,涉及化學品的生產、貿易和使用安全。
一般而言,REACH涵蓋了在歐盟出售的所有消費品,包括兒童服裝、成人服裝和紡織品。在紡織品常見製造過程中,需要使用了數百種化學品。例如,用於衣物的製作過程中的硫酸。因此,為了避免對人們造成傷害,產品必須遵守REACH法規。
REACH法規的主要內容是化學品的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其中涉及到紡織服裝的主要有注冊、許可和限制要求乎寬,特別是限制要求(有害物質的限制列於REACH法規的附件XVI中)成為歐盟RAPEX通報和召回中國紡織服裝的主要原因,值得相關企業的關注!
1、注冊(Registration):注冊要求生產商或進口商提供超過1噸每年的化學物質的相關信息,包括提交技術檔案。其中應有物質的信息和如何管理其使用過程種的風險的信息。數量超過10噸每年的物質還要再提交化學安全報告,以表徵其安全評估。
2、評估(Evaluation):評估過程將允許由主管部門來決定是否要求進一步的測試和評估,注冊人提供的信息是否符合法規要求(即文檔評估);對選定的物質,如懷疑其對人類健康和環境存在風險時,則要求進行物質評估。該評估提供了一種機制,要求實業界獲取更多的信息。評估也會為授權或限製程序下該採取何種行動提出建議。
3、許可和限制(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只有那些高度關注的物質才需要授權。高度關注物質指致癌物、致突變物、對生殖系統有毒的物質、持久性、生物積累的物質和有毒的物質,永久性和高生物積累物質以及與此相當的物質。
由於REACH是歐盟的法規,適用於歐盟所有國家。所以入口貨物到歐盟時,您必須了解REACH的哪些規定須應用在您的產品上。 在此列舉了REACH法規下的主要角色:
1.歐盟製造商,提供含有任何化學物質的產品。
2.歐盟境內的進口商,在歐盟境外購買含有任何化學物質的產品。
3.處理歐盟工業或專業活動中任何化學品的公司或用戶。
注意到在歐盟以外建立的公司沒有義務遵守REACH,即使他們將產品出口到歐盟。責任將御雹轉移到歐盟的進口商。
雖然REACH不適用於歐盟以外的其他國家,但它也成為其他國家的國際參考。例如,瑞士不是歐盟的一部分,但他們通常接受歐盟法規。
我怎麼知道哪些化學品和重金屬受到限制?
REACH法規提供了限用物質清單供參考。
您可以花點時間閱讀限制列表,並確保您的產品不含任何一種列出的物質。
但是,閱讀限制列表並不是太實際的。在許多情況下,光是知道您的產品中含有哪些化學物質就很困難。因此,專業的測試公司將幫助您評估測試期間要檢查的化學品,重金屬和污染物。因此,作為進口商或經銷商,建議進行實驗室測試,以確保您的產品符合規定。
有害物質要求
在歐盟,紡織服裝對於消費者來說雖然不如食品那麼敏感,但由於很多紡織服裝直接長期接觸皮膚甚至口腔,再加上歐盟政府及相關產業界的大力宣傳,歐盟消費者近年來對紡織服裝的環保要求極為關注。
1976年7月27日,歐同體理事會就頒布了關於限制銷售和使用某些危險物質和制劑的76/769/EEC號指令,該指令通常被稱為「限制指令」(Limitations Directive),幾乎涉及所有行業,其中也包括了關於紡織服裝的規定。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產品工藝的不斷創新以及人們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截至2009年5月該指令已經經歷了33次修訂(amendment),另外還對原指令已限制物質的范疇進行了18次補充(adaptation to technical progress),指令經多次修訂與補充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善的有害物質的法規體系。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6月1日起,REACH法規的附錄VX取代了76/769/EEC的附錄1,但兩者內容是一致的。因此,雖然76/769/EEC指令已經作廢,但是其規定的內容還是有效的,只是轉到了REACH法規的附錄XVll者內容是一致的。因此,雖然76/769/EEC指令已經作廢,但是其規定的內容還是有效的,只是轉到了REACH法規的附錄XVll 中。
在紡織服裝領域,限制指令所涉及的有害物質主要包括偶氮染料、鎳鎘含量、重金屬、多氯聯苯(PCB)、多溴聯苯(PBB)、二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仿和四氯化碳、全氟辛烷磺酸等。此外,由於隨著REACH法規的實施,其原有的有害物質限制指令基本上都已廢止,因此實際查詢有害物質限制要求時,業界參考REACH法規附件XV中的具體要求即可。
1.禁用偶氤染料
2.禁用藍色染料
3.阻燃整理劑
4.五氯苯酚
5.多氯聯苯
6.有機錫化合物
7.重金屬
1鎳釋放
2鎘釋放
3六價鉻
8.全氟辛烷磺酸
9.全氟辛酸
高度關注物質(SVHC)
要了解REACH管制哪些物質,可以在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CHA)網站上查看。
ECHA不定期將新物質添加到清單中。但是,出口商不需要長期跟蹤限制清單更新,因為檢測公司通常會更快獲取最新的法規要求並提供檢測解決方案。出口到歐盟之前,建議先獲取有關REACH法規的信息,並預定REACH符合性測試。
費用
兒童服裝的REACH測試費用取決於產品的材質和顏色。檢測分為顏色和面料的測試,顏色和面料越多,成本越高。通常,在測試期間將進行物質鑒定,物理,化學測試,毒理學測試和生態毒理學測試。費用還包括產品證明的詳細報告。
風險性
某些紡織品和服裝部件(例如拉鏈和紐扣)最可能含有過量的受限化學物質和重金屬。請注意,無論實驗室測試是否成功,您都必須承擔測試費用。
歐盟紡織品標簽規則
根據歐盟紡織品和服裝法規,產品必須在市場上出售時貼上標簽或標記。如果您的兒童服裝產品包含至少80%的紡織纖維,該產品必須標有纖維成分的標簽(例如100%聚酯纖維或100%棉)。
標簽必須永久性地粘貼在衣服上,讓消費者容易取得相關產品信息。並且,紡織品標簽粘貼紙並不適用。製造商或貿易商必須創建自己的紡織品標簽文件(最好使用.ai或.eps格式),然後在批量生產之前將其提交給製造商。
纖維成分
如上所述,根據歐盟紡織品法規,必須提供纖維含量在產品標簽上。在此列舉了紡織工業中的一些常見纖維和特性。
· 絲綢(光滑的面料,高光澤)
· 羊毛(溫暖)
· 尼龍(耐用,堅固,輕便,快速乾燥)
· 滌綸(耐用,堅固,輕便,快速乾燥)
· 棉(重量輕,吸水性)
· 氨綸(彈性,結實,輕盈)
標簽位置
標簽應永久貼在紡織品上。舉個例子如T恤,標簽通常貼在產品的內側。一般而言,紡織產品必須在產品或包裝上帶有耐用,易讀,易於看見的標簽。
尺寸
截至今天,尺寸系統的協調由歐洲自願性標准EN13402所涵蓋,該標准規定了衣服的尺寸規定。但是,紡織產品的尺寸標簽不包括在內,並且沒有義務應用該標准。
保養說明
與尺寸標簽類似,根據歐盟紡織品法規,它不是強制性的。但是,如果您選擇在產品上包含護理說明,則應注意商標涵蓋護理符號。
原產地
在歐盟,原產國標簽為義務性質。但是,如果您選擇在標簽上註明原產國,則不得誤導消費者並清楚標明。
語言
標簽上的信息應使用紡織品上市的歐盟國家的官方語言書寫。例如,在德國您應使用德語標注,因為它是德國的官方語言。
標簽信息
除了標簽文件,您還必須提供以下信息,以確保它們正確粘貼標簽:
· 標簽尺寸
· 用料
· 顏色
· 位置
包裝信息
1.在包裝上提供收集,再利用和材料回收信息,以告知用戶。
2.任何其他符合性標志或標簽要求也應印在產品包裝上。
標簽部分總結:
標簽中應包含或不包含哪些信息?
在此總結如下:
1.必須在紡織品上標記產品中的纖維成分
2.動物來源的非紡織品部件必須清楚標明(如毛皮或皮革)
3.除了代碼外,標簽不應包含縮寫
4.歐盟法律沒有要求護理標簽(但是仍然建議加上)
5.不需要製造商標識
通用產品安全指令(GPSD)
為彌補歐盟各國關於消費者安全保護方面法規的差異性,確保投入市場的產品的安全性,2001年,歐盟對原有的通用產品安全指令(92/59/EEC)進行了修訂,並通過了新的通用產品安全指令(2001/95/EC,簡稱GPSD指令),並要求各成員國從2004年1月15日開始全面實施,原指令92/59/EEC也因此作廢。歐盟分別於2008年和2009年發布條例(EC)No國從2004年1月15日開始全面實施,原指令92/59/EEC也因此作廢。歐盟分別於2008年和2009年發布條例(EC)No 765/2008和(EC)No596/2009修訂GPSD。該指令覆蓋了除服務領域之外的眾多消費品,不僅適用於新產品,也適用於二手產品。另外,指令不適用於已制定特定產品指令的那些產品。
一、指令適用范圍
指令適用但不限於下列產品:服裝、葯品、個人用園藝用品、食品和飲料、家庭用品、嬰幼兒用品、化學品和殺蟲劑、消費者用煙花、機動車等。因此,紡織服裝屬於該指令的管轄范圍。
二、產品通用安全要求
指令對產品的通用安全方面做出了原則性的要求,主要內容包括:
(1)製造商有責任只將安全的產品投放市場;
(2)當涉及產品的安全性在共同體特定的法規中沒有規定時,則該產品應符合銷售地成員國的相關法律;
(3)按照通用安全標准對產品進行符合性評估時,應考慮以下因素:是否有由歐洲標准轉化的國家自願標准;銷售地成員國是否已制定了標准;是否有委員會建議制定的產品安全評估指引;技術狀態;消費者對產品安全的合理期望。
(4)指令制定還規定,即使產品符合該指令的基本安全要求,一旦有證據顯示該產品是危險的,成員國執法機構同樣可以採取相關措施限制產品投放市場,如要求撤出產品或召回產品等。
三、製造商和經銷商的責任
指令要求產品供應鏈中的製造商和經銷商都有責任保證投放市場的產品的安全性,並且有責任與執法機構合作。當製造商和經銷商基於他們所擁有的信息和專業知識,明確知道投放市場的產品存在某種危險性,不符合安全要求時,應立即通知成員國執法機構,以便採取相應措施防止傷害用戶。
1、製造商的責任
產品的某些安全性如果沒有適當的警告,消費者是難以發現的,因此指令要求製造商應向消費者提供相關信息,使他們能夠對產品在正常使用期間可能具有的危險性進行評估,以便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同時也指出製造商提供的警告並不能免除應符合本指令的其他要求的責任。
製造商應針對產品特性採取相應的措施,以便能及時通知產品可能具有的危險,並撤回存在問題的產品,避免造成危險。可採取的措施包括,在產品或產品包裝上標識製造商的身份和詳情、產品的批次,對市場上的產品進行抽樣測試以及對消費者的投訴進行調查,同時製造商應讓經銷商了解所採取的監管措施。
2、經銷商的責任
指令要求經銷商有協助滿足本指令所規定的安全要求的責任,特別是不能提供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產品。經銷商應參與對投放市場的產品的監督,特別是應及時傳達產品所具有的危險信息,保持和提供原產地的追溯性文件,配合製造商和執法機構避免危險的發生。
PS:GPSD不需要CE標志。
兒童服裝法規
根據GPSD指令,歐盟制定了一批相應的協調標准,其中與紡織服裝相關的是EN 14682:2014《童裝安全,童裝上的繩索和下擺束帶.規范》。
2014年12月31日,歐盟發布新版歐洲標准EN 14682:2014《童裝安全.童裝上的繩索和下擺束帶.規范》。2015年8月4日歐盟《官方公報》上發布了歐盟委員會決定(EU)2015/1345。該決定將新版歐盟標准EN14682:2014作為GPSD的協調標准,取代了之前的EN14682:2007。根據歐盟相關規定,被歐盟法規引用的標準是強制性要求。因此,進入歐盟市場的童裝必須符合EN14682:2014的相關安全規定。
EN 14682:2014《童裝安全-童裝上的繩索和拉繩-規范》適用於

F. 歐盟新商品安全法規其他問題解答

1、同一歐盟負責人是否能為多個品牌/店鋪擔任這一角色?

是的。只要您的歐盟負責人能夠履行衫段與保留文檔以及在需要時充當商品合規性聯系人相關的特定責任,他們就可以為多個賣家完成此任務。

負責人需要執行以下操作激世:

1)收集商品的歐盟合規性聲明(或性能聲明),並確保製造商或品牌所有者可以按照要求以管理機構理解的語言提供證明商品明塌肢符合歐盟要求的其他文件;

2)在某些情況下,將商品可能引發的任何風險告知相應機構;

3)與市場監管機構合作來確保製造商或品牌所有者採取必要的糾正措施來糾正商品的任何違規行為等。

2、英國脫歐對該法規意味著什麼?

由於英國已執行脫歐計劃,因此英國不在此歐盟商品安全法規變更的范更內,因此:

1)負責人不能位於英國

2)並且在Amazon.co.uk上銷售的商品無需在包裝/商品上列明歐盟負責人。

英國政府宣布了建立英國合格標志制度(UK Conformity Assessed,簡稱UKCA)。

自2021年1月1日起,該制度取代歐洲通用制度CE標志。在英國(不包括北愛爾蘭),商品必須遵守英國制度。

3、如果我在2021年7月之後仍不履行法規義務,將會如何處理我的listing?

在2021年7月16日之後,在歐盟銷售帶有CE標志的商品但沒有歐盟負責人屬於違法行為。

如果發現賣家正在銷售此類產品,則其listing信息將被刪除。如果賣家在截止日期之前或之後收到有關需要修改其產品的消息,但繼續提供不符合規定的產品,則其賬戶可能會受到其他的強制執行措施。

G. 歐盟REACH法規之POPs法規介紹

2019 年 6 月 25 日,歐盟委員會發布了關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的法規(EU)2019/1021。新的 POPs 法規(EU)2019/1021取代了 EU 850/2004,並於 2019 年 7 月 15 日生效。
此法規旨在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免受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侵害,盡量減少此類物質排放,並對含有這些有害物質的廢物制定相關規定。
一、歐盟POPs限制物質要求
1、四溴二苯醚、五溴二苯醚、六溴二苯醚、七溴二苯醚、十溴二苯要求:物質中5項物質單項≤10ppm;混合物和物品中5項之和≤500ppm;RoHS產品中四溴、五溴、六溴、七溴和十溴二苯醚豁免於畝缺POPs法規。
2、全氟辛烷磺酸及其衍生物(PFOS)要求:物質、混合物≤10ppm,物品≤1000ppm紡織品或帶塗層的材料≤1ug/m2。
3、全氟辛酸(PFOA)及其鹽和相關物質要求:在物質、混合物或物品中存在的PFOA及其鹽≤0.025mg/kg,在物質、混合物或物寬耐粗品中PFOA相關物質≤1 mg/kg
4、短鏈氯化石蠟(SCCP)要求:物質/混合物
5、六溴環十二烷(HBCDD)要求:物質、混合物、物品及物品的阻燃部分≤100mg/kg(以重量計0.01%)。
6、五氯苯、六氯苯、多氯聯苯(PCBs)、多氯化萘(PCNs)、六溴聯苯、六氯丁二烯要求:禁用。
7、氯丹、硫丹、六氯環已烷(包括林丹)、七氯、滴滴涕、艾氏劑、狄氏劑、異狄氏劑、毒殺芬、滅蟻靈、十氯酮、五氯苯酚及其鹽和酯、三氯殺蟎醇要求:物質、混合物和物品中五氯苯酚及其鹽和酯≤5mg/kg,其他禁用。
二、推薦測試POPs項目
所有銷售到歐盟的各類產品,須按均質材料(包括可接觸及不可接觸材質)拆分後進行測試,物品中若是金屬、陶瓷、玻璃等材料,不需要檢測;若是塑膠、橡膠、海綿、紡織品、塗層等非金屬,需了解材料的用途之後推薦檢測POPs中物質。
1、塑膠、橡膠推薦項目:
溴聯苯醚,五苯醚,六聯苯醚,七聯苯醚, SCCP,HBCDD, PCB, PCN。
2、電鍍液、電鍍標簽、塗層、印字紡織材料推薦項目:
PFOS,PFOA,PCP。
3、光油、膠類產品推薦項目:
慎鎮PCB, PCN。
4、電子元器件、貼片IC推薦項目:
溴聯苯醚,五苯醚,六聯苯醚,七聯苯醚, SCCP,HBCDD, PCB, PCN。

H. 歐盟EU2019/1020法規標准更新有哪些內容

歐盟EU2019/1020法規標准再次更新,對我們企業會產生什麼影響?可以來電聯系我司世通檢測了解詳情。不久前,歐盟新增法規EU 2019/1020,並正式宣告在2021年7月16日之後,如果在沒有合規負責人信息的情況下銷售CE標志商品,該行為將被視為違法行為。目前距離7月16日還剩不到3個月的時間。所以小編提醒若還沒有合規負責人要抓緊了。

歐盟EU2019/1020法規等市場監督條例會為市場格局帶來什麼影響?

歐盟代理新政主要針對跨越歐盟邊境的在線銷售橡蠢、企業在歐盟之外的B2C銷售以及歐盟的經營者及供應商,其次還會對消費者產生最大的影響。

新的市場監督條例一方面要求非歐盟供應商在歐盟有一名代表,如果沒有代表,則由履行服務提供者負責;歐盟各個成員國的海關部門將成立專門的小組去監管進入到歐盟境內的商品,是否按照法規要求貼有正確的標識、CE標志及詳細的歐盟負責人聯系信息,同時賣家還需要確保進口商品具備完整的技術文檔TCF,方便抽查的時候隨時出師。如果不符合法規要求的將被予以拒收,嚴重者甚至要求銷毀。由此可見,歐盟對於CE標識的商品慧粗監管升級了前如鎮多個檔次,同時歐盟授權代表還必須為跨境經營者/製造商的產品合規承擔更多的風險和責任。等2021年法規正式實施的時候,歐盟授權代表費用必定會水漲船高,因此建議賣家盡早規劃,避免遭遇不必要的損失。

I. 歐盟法規(EU)276/2010(REACH)什麼意思

是歐盟針對產品中化學品管理的法規,也是目前為止對出口影響較大的一步法規,真正的綠色貿易壁壘。REACH是化學品的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ROHS關注的是產品中不允許含有6項禁用物質,REACH關注的是產品中究竟含有哪些物質。有限制物質清單、授權物質清單、高關注物質清單,要求不同,義務不同。一句話概括REACH,沒有數據,沒有市場。

熱點內容
昂承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11-18 20:17:30 瀏覽:292
民事訴訟法基本價值目標 發布:2024-11-18 19:42:45 瀏覽:419
婚姻法家庭關系 發布:2024-11-18 19:21:52 瀏覽:692
自治條例制定機關 發布:2024-11-18 18:52:53 瀏覽:853
法院門前石獅子 發布:2024-11-18 18:37:23 瀏覽:974
彬縣司法局 發布:2024-11-18 17:52:58 瀏覽:432
法院與原告 發布:2024-11-18 16:56:13 瀏覽:43
導游9道德 發布:2024-11-18 16:33:36 瀏覽:173
律師專業前沿 發布:2024-11-18 16:23:36 瀏覽:78
公共法律服務建設實現依法治國 發布:2024-11-18 16:22:58 瀏覽: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