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條例
㈠ AC米蘭吧的貼吧事記
★2004年1月31日12:33,網路AC米蘭吧創建,創建者為一位218.28.11.*的IP人士(據查是河南省鄭州市網通),最早的帖子是《米蘭終於登頂成功!慶祝~勝利的延續!我們一定會是冠軍!!!》,。同期,kiki_、唯一的神、莫言風成為了最初的三位吧主
★2006年10月左右,AC米蘭吧由於管理內部出現分歧和誤解,導致出現了老吧友大規模出走事情,還有最高的水樓被刪的悲劇。同年,AC米蘭吧在「網路貼吧3周年-最具魅力群體評選」勇獲網路貼吧最具魅力群體。
★2007年1月16日,對於AC米蘭吧是一個黑暗的日子,吧主彩橙的號被盜,盜號者瘋狂作芹游弊案,一夜間刪除了AC米蘭吧近3萬的帖子,其中包括了大部分米蘭吧三年的心血-精品帖。
★2008年,AC米蘭吧的前任吧主「她」爆出醜聞下台,吧友「因扎吉太有才了」、「♂彩色的我→」、「巴喬95_97」經投票補選進入吧務組,公用賬號「米蘭吧管理組」。經新一屆吧務團隊審核修改發布了◤網路AC米蘭吧·貼吧管理條例◢。相應地發布了《本吧會員新開投票帖臨時管理條例》。
★2009年1月,網路AC米蘭吧五周年系列慶典活動正式拉開序幕,此次活動在米蘭吧吧務團隊的得力領導和貼吧眾多會員的大力支持下舉辦的有聲有色、別具匠心,在網路貼吧中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和反響。磨卜
★2010年4月3日,包括AC米蘭吧在內的歐洲各大足球豪門貼吧,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爆吧,AC米蘭吧無奈再次開啟無敵狀態(會員發帖制);同年12月《網路AC米蘭吧小吧主(視頻、圖片小編)管理暫行條例》頒布實施。從此米蘭吧的小吧主、圖片、視頻小編的選舉任用、監督考核等有了現實的依據。
★2012年11月,發生小嫌族兔牙假死人妖,小玉人妖事件。
商法與經濟法分屬於不同的法律學科。簡單地說,商法調整的是各商主體之間的關內系,經濟法則調整國家容與經濟主體這兩個主體之間的關系。二者側重點不同。而且商法屬於私法,是用來維護主體的私權的,關注平等主體的利益關系;經濟法則更大一部分屬於公法。
㈢ 經濟法對傳統法學理論的超越與突破有哪些
商法調整對象:在商事主體設立,變更,終止過程中發生的經濟管理關系和市場交易關系;在商事主體內部管理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
經濟法調整對象:在市場交易和市場監管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
經濟法與商法的關系是存有爭議的。但在大陸法國家和普通法國家,在有商法典的國家和無商法典的國家,在國外和我國爭論的焦點是不同的。從總的趨勢來說,在國外,經濟法和其他法的關系主要是同商法的關系。在我國經濟法與商法的矛盾不是很突出。因為,在西方國家中都有較完備的商事法律制度,社會是典型的商業社會,一切都早已商事化。就是有民法典的國家,也由於民法商法化,從而使民商矛盾弱化。而經濟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法律制度,要突破舊有法律部門的劃分疆界,從古典商法規范中引申出來的原理重新組合為一個新的整體。這樣,在西方社會經濟法與商法的矛盾就顯得比較突出。
1.從不同經濟法概念所引起的爭論
在西方國家中,如德國、法國、比利時等國,他們往往把經濟法概念分為較窄或較寬的兩類。但不論較窄或較寬都與商法有關。
就較窄的經濟法概念而言,認為經濟法是國家對經濟施加直接干預的全部法律規則,即政府對商品和服務的生產、銷售和商品化進程中進行管理和干預的法律。這種法屬於公法或經濟公法。而商法是調整私人經濟關系的法律,屬於私法。在經濟法中,不包括商法。即使存在商法自製體系的國家,經濟法也可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體系。這種觀點在法國、德國都占壓倒優勢。但是這種狹義概念在事實上要想劃清哪些是政府幹預經濟的規則,哪些是調整私人經濟關系的規則,實際上是很困難的,尤其是在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國家把法律劃分為自由經濟的私法和國家調控經濟的公法是自相矛盾的。即使國家為了對經濟施加影響而制定經濟法時採取嚴格的態度,也不免在有些方面涉及到私人利益。這樣,國家對經濟施加干預時,又不得不介入私法領域。這正如法國C.讓泰所說:「在經濟法中,『法』不是法律規則的首要淵源和基礎,那是從屬的方法,是實現經濟目的的手段。它只是使法律有了特定的環境。它的特點是多變性和懲戒性。」1這種多變性往往導致政府「自由決定權受到頌揚」,市場主體「個人合法權益的正常保證越來越少」。所謂懲戒性,主要是通過國家對經濟施加影響,確保對重要經濟部門的控制。在管理方法上,除直接積極的「強制性許可」外,更加越來越多的採用間接手段。此外,經濟法的學問和藝術,應更多地研究協同合作的作用,把有利害關系的參與者組織起來,形成協調的規模經濟成就。狹義概念雖然認為經濟法是個獨立的部門,但認為經濟法是統治經濟的專制措施和法律框架,而且認為經濟法只涉及宏觀經濟關系,不包括私人經濟的微觀經濟關系。這樣經濟法只能是經濟公法。
廣義經濟法概念認為,經濟法的使命在於管理經濟生活,尤其是管理生產和財產的流通2,並認為經濟法的使命是規定全面的經濟生活。這一概念的主要精神是把經濟作為擴大商法的使用范圍和更新傳統商法的一條新途徑。經濟法只是把刑法、民法及社會法中與經濟活動有關的精神融合到古典的商法中去,是對傳統商法的發展,從而形成一系列不同規則的獨特的法律精神。按照這樣的觀點,不僅使經濟法和商法及有關商事企業法得以區分,而且使商法由於未注入全新的理論而使它的傳統體系和形象顯得蒼白無力。實際上就是把經濟法包含在商法之中,建立大商法體系,從而取消經濟法的獨立地位。這種理論和觀點在比利時最為突出。在比利時,經濟法的概念首先是用來指「商業和工業的自由以及願望自主,以實施國家經濟政策的全部規則」3。重商主義認為經濟法是商法的延伸,並認為,在商事活動規則日益增多的情況下,商法有被使用范圍更廣的法律——即被經濟法吞並的先兆。因此應更新拯救商法,建立起以商法為中心的經濟法律秩序。另外,有人認為經濟法的內容是適用於企業的全部規則(不論是公法規則,還是私法規則),不過這種企業規則主要是指用商業方法經營的企業,因此,商法與經濟法相結合,但以商法為主。這種方法對商法的更新未賦予全新的理論,而是對經濟法採取合並的辦法,這是不可取的。另外,還有人認為「經濟法其基礎就是傳統的商法。但加進了現代經濟引出的許多規則」4。這樣又把經濟法分為「一般的」經濟法和「特別的」經濟法。同時它觀察經濟活動的方法不是按照某一法律規則的觀點,而是按照從事某種特定的經濟活動,適用一定的經濟形勢和需要所引出的一系列不同淵源規則的所有人的觀點。根據這些范圍較寬的概念,經濟法既屬公法,又屬私法。既涉及宏觀經濟關系,又涉及微觀經濟關系。現在范圍較寬的概念在多數國家占上風。甚至長期堅持較窄概念的德國也有一種擴大調整范圍的強勁趨勢。不過這種廣義的概念,也招來一些批評,如批評比利時的廣義概念是一種雞尾酒調劑方法的概念,未能指出它的實質性缺陷。
另一種是以市場經濟的方法為基礎來確定經濟法與商法的關系。這種觀點認為,社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法律已不能充分適應新的需要,主張保留傳統商法體系的基本部分,並使之成為經濟法的核心,這也是為商法、經濟法和其他部門法並立存在而且自成體系尋求根據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不是更新商法,也不是把商法改名為經濟法,而是主張商法完全取消或成為經濟法的特別法。而經濟法則自成一個嶄新的、獨立的法律規范體系。這一經濟法新概念主要是以調整市場經濟關系為契機,它受到歐洲絕大多數法學家的賞識,並受到歐盟獨創性的實踐探索。
這一思想,認為經濟法與商法是不同的兩種法律模式。經濟法是政府對經濟干預主義模式的產物,商法是政府對經濟奉行不幹預主義模式的產物。經濟法是組織經濟、發展經濟的法律,它超越傳統的公法與私法之分,在對宏觀經濟關系進行調控的同時,對微觀經濟關系進行間接的監督管理。這種對經濟的組織、調控、監督、管理、保障,不論對國有、私有或混合經濟都一概適用,它以政治經濟學所及的范圍為基礎,它的重大主題是國家對經濟施加影響使市場經濟具有充分的活力。並且使經濟法律規范能直接影響經濟制度、權利義務、經濟效益。通過經濟法規的制定,建立起共同的經濟政策,共同的國內市場和某些部門的特殊規則,並最終導致某種程度的法律整體化。
在建立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經濟法方面,歐盟起了很好的示範作用。他們以相同的市場經濟觀為基礎,力爭各成員國在法律制度上保持一致。他們的原則是逐步創造本身足以保證生產最合理分配的條件,聯盟旨在形勢需要的情況下,才對經濟施加直接影響,並且只用「有限干預的方法」來完成使命。他們在建立共同市場方面,制定了農業、貨幣、貿易、投資、銀行、運輸等共同政策。他們在建立共同市場經濟法規方面,制定了禁止歧視,建立共同關稅同盟,使商品、服務、資本、勞動力自由流動,取消開業和提供服務的限制,有關傾銷和濫用支配地位的規定,國有企業和商業企業的壟斷等。這些都成為「一般的」經濟法。而對煤、核能等特殊部門,則做出特別規定,這些被稱為「特別的」經濟法。同時歐盟法優於國內法,這樣實際上是歐盟法逐漸取代了各成員國的國內經濟法。這是歐盟發展經濟法的一條重要途徑。這種經濟法自成體系,與傳統民法和商法,公法和私法,實體法與程序法毫不相干。這種經濟法原理主要是建立在社會整體本位理論基礎之上的。
在英美國家,經濟法與商法的情況則是另一種格局。在英國可以說既無獨立的商法概念,又無獨立的經濟法概念。英美法強調實用性,概念對它們關系不大。所以,他們的法律也不重視公法與私法的本質區分。商法在美國經過長期的演變,與普通法結合後在18世紀末才形成。英國至今無統一的商法典,只有一些單行商事法和一些商事判例法。在二戰後,他們認為商法體系不能適應新的需要,學術界提出「企業法規」新概念。不過這種企業法規更重視商業者創立的法規,並力圖加強與經濟生活相聯系的商法的制定和深化。至於經濟法的概念,在英國還只是學術性概念。他們認為經濟法只是國家對商業、工業和金融領域進行干預的法律。傳統商法和經濟法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它們對待經濟活動的基本態度。商法的基礎是雙方按自己的獨立意志自由經營自己的交易事業。而經濟法的基本哲理是統治經濟論,即對自由意志進行必要的限制。經濟法介於商法和行政法之間,它與商法共同對經濟事務進行調整。隨著政府對經濟干預的不斷加強,認為經濟法的重要性越來越大,甚至會成為商法和企業法規之外的一個法律部門。英國現在不僅有國防經濟法概念,而且把財政法規、競爭法規、物價法規、保護消費者利益的法規視為國內經濟法。在美國,同樣不喜歡法律門類的概念論,美國的商法首先是在憲法中規定了商業條款,這一條款賦予國會管理經濟和商事活動的決定權。從商業條款開始,逐漸涉及越來越多的經濟活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制定了《統一商法典》,並基本被各州所接受。正如施米托夫所說:「該法典在精神上是現代化的,處理方案是切實可行的,概念上是綜合的。它是西方世界最先進的商法。」5
美國至今雖還未使用「經濟法」這一概念,但它最早頒布了反托拉斯法、食品和葯品管理條例,20世紀30年代羅斯福新政時頒布了各項經濟措施令,還有證券管理條例、運輸管理條例等,這些都被認為是「聯邦經濟法」。尤其美國比其他任何國家都重視「法律經濟學」的研究。這種跨學科的研究,更有助於其他各國經濟法的發展。
在我國,目前經濟法與商法的爭論可說不是主要的。因為在我國從古到今商人作為一個社會集團,從未取得獨立的法律地位。我國也從無獨立的商法典,國家也從未實行過國家商業本位政策。中國在歷史上是以儒學思想為主導思想的國家。儒學以禮、義、仁為主導思想,總認為治生、經營、求利等商事活動,與義與理與道相沖突,並在價值論領域總是把天理與人慾對立起來,這樣又嚴重阻礙了商業的發展。所以長期形成了輕商抑商政策。改革開放以來,雖然也曾形成「工農兵學商,一起來興商」的局面,但仍然不是以商業為本位作為國策。雖然也制定了一些按傳統習慣屬於商事法性質的單行法,但實際上是未定疆界的共管地。就目前的情況來說,雖然商法被國家定為一門獨立的法學課程,使它在高等學府的課堂正式登堂入座,但商法仍是一種學科體系,還不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法有了很好的發展機遇,但歷史傳統慣性勢力是不可低估的。目前,中國的商法還只是形式意義上的商法。
商法按傳統觀念屬於私法,所以它與民法有著血肉聯系。但現代商法又具有公法性,所以它與經濟法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尤其像商事貿易管制制度、商事主體登記制度、商業會計制度等,既可屬商事法律制度,又可屬經濟法律制度。
2.從經濟法與商法的歷史發展軌跡看兩者的關系
商法在歷史上是一個古老的概念。早在中世紀,在地中海、西歐和北歐地區,隨著航海、貿易、殖民主義的發展,在一些城邦國家,商人階級已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集團。他們成立各種商人基爾特行會,組織自己的法庭,選舉自己的裁判官,制定自己的市政管理規則和交易規則,並向政府購買各種特許經營權。他們所控制的城市已成為一種獨立的自治體,他們已享有廣泛的對內對外的貿易經營權。商人在法律上已獲得獨立的人格,這時的一些城邦國家也推行商業本位政策,已形成許多海陸性的商事習慣法。如流行於地中海沿岸各國的康索拉度法(LexConsolato),流行於大西洋沿岸的奧列隆法(LexOleron),流行於北海和波羅的海的威斯匹法(LawsofWisby),這些都是當時的海事習慣法規匯編和海事判例匯集,並把它們稱為歐洲人的著色文化。
另外在歐洲大陸上有各種城市法,如1244年的《威尼斯條例》、1331年的《米蘭條例》、1415年的《佛羅倫薩條例》、1353年英格蘭的《商業中心法》等。除此之外,還有教會頒布的各種教規,國王、領主頒布的單行法規。上述構成以維護商人利益為中心的商人法,它是後來歐洲商法的前身和主要淵源。
17世紀以後歐洲率先制定了獨立的商法。如法國路易十四於1673年制定了《商事敕令》,1681年又制定了《海事敕令》,開創了獨立商法的先河。更為重要的是1807年制定了《法國商法典》,這更是商法法典化的嚆矢。後來德國於1897年又制定了《德國商法典》。以後其他一些國家,紛紛效仿法、德的商法典,制定了本國的商法典。現在世界上有八十多個國家有獨立的商法典。可以說19世紀是一個「商法時代」。美國的統一商法典雖然頒布較晚,但它樹起了商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商法在理論上和制度上已形成較完備的體系,具有固定的內容。
經濟法與商法比,它的史齡則較短。一般認為,經濟法產生於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尤其在立法方面,除原捷克斯洛伐克制定了《經濟法典》外,至今尚無其他國家有單獨的經濟法典,甚至有的國家至今還不承認這個概念。在理論上也尚未形成完備的理論體系。不過事物的發展往往是後來者居上。經濟法雖然產生較晚,但它具有很強的適應性、新穎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它無論在國外還是在國內都是非常活躍的法律部門,對協調各類經濟關系,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3.從經濟法與商法的調整對象看兩者的關系
商法和經濟法的調整對象也有區別。商法是調整營利性主體在商事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商事關系。這種商事關系的重要特點是它的主體的商人性、目的的營利性、方式的營業性、組織的企業性。所謂商人性,即商事關系的主體主要是各種商人,凡無商人參加的活動,不構成商事關系。法律上究竟如何確定商人?有採取主觀主義取向的——如德國,也有採取客觀主義取向的——如法國,也有採取折衷主義取向的——如日本等。總之,要具備商人或商行為的人才適用商法。所謂營利性,就是商事活動都是以營利為目的的。正因為如此,所以它要受限制,不是任何團體、任何組織和個人都能從事商事活動。反之,凡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活動就不是商事活動。所以自古以來就有無利非商之說。所謂營業性,即商事活動都必須以營業的方式去從事。商法上的營業性要求目的的營利性、時間上的連續性和空間上的同一性。不具備營業性的活動也不屬商事關系。所謂企業性,主要是指商人的組織形式是各類企業。企業是多元產權所有者從比較優勢出發自願聯合所組成的,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權益共同體。它絕不單純是一個經濟細胞,企業在市民社會中是從事物質生產活動的最重要的經濟人,更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文明框架和經濟決策單位。
企業與多種法律法則有聯系,但主要是與商法和經濟法發生關系,但兩者各有側重。經濟法調整的主要是有關企業資格的審查、產權的界定、企業融資、稅收、財政、審計、環保以及其他監督管理等,尤其是有關影響企業的宏觀發展的管理等方面。商法對企業的調整主要是把它作為商事主體——商人對待。並且企業多是以營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這與商人的本質屬性是一致的。至於企業的營業活動更是商法調整的重要內容,也是各種商行為的主要體現。可以說商法調整的對象——商事活動的商人和商行為,集中體現在企業身上。
經濟法調整的對象主要是以國家權力去干預、調控、組織和管理經濟活動中所發生的經濟關系。經濟法之所以必要,主要是它可使國民經濟協調、穩定、快速和持續發展。可以說它是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調控器」。經濟法所調整的經濟關系雖與商法也有一定的交叉,但像物理學中的數學一樣不是主要的。
關於企業作為商法的調整對象,在國外有的學者認為由於以商人為調整對象的主觀體系已經過時,商法應以企業為調整核心。因為它揭示了商人和商行為這一商事法律關系的核心內容,所以受到很多學者的重視和認同。
但是,也有人認為,從法律政策性和法律技術上著想,取消商人概念不利於保持商法自身特點,也不利於商法的存在和發展。因為商人是個法律人格概念,它既是企業財產所有者,又可以是企業權利享有者和義務承擔者,甚至是企業的具體經營者,這不論從習慣上和理論上都較為吻合。相反企業概念,至今缺乏法律界定,在立法技術上也不如商人概念概括性、抽象性強。盡管企業與商人有內在聯系,但企業不等同於商人。有些雖名為企業,但並不以營利為目的,也不是以營業的方式進行,有的行為也不是商行為,這樣的企業不具備商人的本質特徵。同時,企業所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它與許多法律規則有聯系,如在商法中,首先要確定這家公司,是否屬商業公司,是否必須履行商人的義務。在投資法中要選擇企業擁有 產權最有效的形式。在稅法中選擇哪種企業形式對納稅最有利。在勞動法中它關繫到企業雇員的招聘、解僱等勞資關系,在民法中,關繫到企業的民事行為能力,在經濟法中,關繫到企業設立的監督管理以及對企業的宏觀調控和微觀監督,等等。這種綜合性的調整對象,更容易使商法失去特色,同時也容易與其他法發生摩擦,這樣不利於商法的發展。
4.結論:經濟法和商法將殊途同歸
縱觀歷史,法律經歷了合——分——合的過程。古代都是諸法合一,近代則走向諸法分立,到現當代人類社會又趨向於法的統一。所以國際上制定了許多國際公約,其主旨在於克服各國國內法的沖突。應該認識到,當今社會,經濟生活已滲入到各個法律領域,許多社會關系,往往不是由哪一個法律部門調整。尤其在普通法中,從來就不重視法律部門概念之分,也不重視公法、私法概念之分,也許法律部門的劃分是人類的一個歷史性的錯誤。在未來社會里處理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更需要綜合性的法律,但更多的是經濟法律。未來的社會是一個經濟社會,而且是一個知識經濟社會,法律與經濟將更加緊密結合。法律到處都建立在一種經濟利益關系基礎上,而且這種經濟利益決定著法律的結構。可以說在法律自身和它所吸收的經濟成分之間存在著某些不可分性。現在把法學和經濟學結合起來研究已普遍存在。那種怕在法律的基因上播種經濟的染色體,或者怕在經濟的基因上播種法律染色體都是違背客觀事實的。現在是法學家和經濟學家攜手聯合的時候了,應當在經濟現實與法律規范之間架起一座互通彼岸的橋梁。同時在法學領域內部,尤其在經濟法、商法之間架起一座互通彼岸的橋梁。在這里,筆者借用德國學者的一句話,作為本文的結束語:19世紀的商法,就是20世紀的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