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

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3-03-29 10:32:32

① 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

第一條為了加強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自然保護區)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保護和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然保護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自然保護區是指依照國務院批准劃定的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具有代表性的草原自然生態系統的區域。第三條凡在自然保護區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本條例。
禁止一切破壞自然保護區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行為。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自然保護區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義務,並有權對破壞、侵佔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源及其設施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控告。第四條自然保護區要建立管理機構,負責自然保護區的統一管理工作。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的設置和具體職責,由自治區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自治區人民政府環境保護和畜牧業行政管理部門按照有關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自然保護區的監督管理工作。第五條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負責組織編制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和建設規劃,按照規定的程序納入國家的、地方的和部門的投資計劃,並組織實施;不斷完善自然保護區配套設施建設。
自然保護區所在地人民政府要將自然保護區的發展規劃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妥善處理自然保護區與當地經濟建設和居民生產、生活關系,維護自然保護區的社會治安秩序。第六條自然保護區應當採取多種方式籌集資金,也可以接受國內外組織或者個人的捐贈,用於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和建設。第七條自然保護區的界線和功能區域不得隨意變更,確須變更的,由自治區人民政府提出意見,經國務院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移動自然保護區的界標,不準破壞自然保護區的設施。第八條自然保護區內的單位、居民和經批准進入自然保護區的人員,必須遵守自然保護區的各項管理制度,接受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的監督管理。第九條自然保護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編制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必須徵求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的意見。第十條禁止在自然保護區內進行砍伐、獵捕、采葯、開墾、燒荒、挖沙取土等活動。自然保護區內已經開墾的草原,必須退耕還草,堅持草畜平衡,不得超載過牧。第十一條自然保護區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
核心區必須用網圍欄保護。禁止任何人擅自進入核心區。因科學研究的需要,必須進入核心區從事科學研究觀測、調查活動的,應當按照規定程序報有關部門批准。
緩沖區內原居住單位和個人要嚴格保護、科學管理、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禁止非原居住單位和個人進入緩沖區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在實驗區開展參觀、旅遊活動的,由管理機構提出方案,按照規定程序報有關部門批准。第十二條在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不得建設污染環境、破壞資源或者景觀的生產設施;建設其他項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過國家或者自治區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准。在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內已經建成的設施,其污染物排放超過國家或者自治區規定排放標準的,由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決定限期治理或者關停。第十三條因國家建設需要必須在自然保護區內進行施工的建設單位或者施工企業,應當事先向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提交申請,組織環境影響評價,經有關部門批准後方可施工。
施工單位或者個人在生產活動中必須接受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的監督管理,不得污染環境、破壞植被。因施工需要不得不破壞植被的,施工單位或者個人必須向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提交恢復植被方案。第十四條在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單位和個人,由當地人民政府或者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管理部門給予表彰和獎勵:
(一)在拯救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或者其他科學研究中有突出貢獻的;
(二)在查處破壞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獵殺野生動物、破壞自然保護區設施等活動中成績顯著的;
(三)同破壞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源及其設施等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或者舉報重大案件有功的。第十五條違反本條例規定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和《內蒙古自治區基本草牧場保護條例》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第十六條妨礙自然保護區管理人員執行公務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② 丹東鴨綠江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

第一條為了加強丹東鴨綠江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自然保護區」)的建設、管理和保護,促進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維護區域生態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遼寧省濕地保護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然保護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自然保護區位於遼寧省丹東市境內,屬於以濱海灘塗為主,河口、蘆葦、沼澤以及人工養殖池塘、水稻田為輔的復合型濕地。
凡在自然保護區范圍內從事生產、生活、建設、管理和保護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自然保護薯斗區的面積、范圍及功能區劃,以國務院批準的、由環境保護部下發的《關於發布河北大海陀等28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范圍及功能區劃的通知》(環函[2013]161號)為准。(見附件,附件略)
自然保護區總面積八萬一千四百三十公頃,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三個功能區。
(一)核心區總面積一萬六千公頃。核心區有兩處,分別為大洋河口核心區和二道溝核心區。大洋河口核心區從鶴大公路以南五百米處起至淺海兩米等深線,東界與西界以孤山葦場場界為界;二道溝核心區為東港市長山鎮和北井子鎮灘塗及淺海海域。
(二)緩沖區總面積兩萬公頃。位於核心區和實驗區之間,內沿圍著核心區,外沿連著實驗區,北界海防大堤南五百米,南界兩米等深線(大鹿島和獐島陸地及向海延伸八百米海域除外),東起古溝,西至圓山島。
(三)實驗區總面積四萬五千四百三十公頃。為自然保護區內除核心區、緩沖區以外的區域。第四條自然保護區的建設、管理和保護應當堅持科學規劃、嚴格保護、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妥善處理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居民生產生活的關系。第五條丹東市耐手拍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自然保護區工作的領導。丹東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自然保護區的綜合管理,並主管自然保護區的工作。其所屬的自然昌羨保護區管理機構負責管理和保護的具體工作。
林業、水務、發展和改革、國土資源、海洋與漁業、農業、公安、財政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依法做好自然保護區的相關工作。
自然保護區所在地的各級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當配合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做好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第六條建立自然保護區共管機制,成立自然保護區聯合管理委員會。由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制定聯合管理委員會的工作章程,並會同東港市人民政府、大孤山經濟區管理委員會,涉區的鄉鎮人民政府、村民委員會、港口、農場、葦場、鹽場、派出所以及人民群眾代表,共同做好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和保護工作。
自然保護區的日常管理等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管理。
設立共管獎勵資金,用於自然保護區的建設、管理、保護和社區共管工作,用於獎勵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狀況改善的鄉鎮以及為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共管獎勵資金由財政投入、社會捐助和贊助等渠道解決。第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自然保護區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的義務,對破壞、侵佔自然保護區的行為有檢舉、控告的權利,對經核查屬實的舉報,給予舉報者以獎勵。第八條自然保護區內的任何單位和個人應當依法使用自然保護區內的土地以及灘塗,對自然保護區內的天然濕地、人工濕地不得破壞、侵佔和改變使用性質。第九條自然保護區應當嚴格控制外來物種引入。確需引入的,應當進行科學論證,按照程序報批後實施,並由林業、海洋與漁業、農業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各自職責進行監督管理。第十條自然保護區所在地的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自然保護區消防工作的領導、監督和檢查,制定消防應急預案,確保消防安全。第十一條建立自然保護區生態補償制度。
生態補償資金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專項用於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源的保護和管理。
申請在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內從事生產經營性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預先製作生態影響專題評價報告,並按照報告中的評價結論,落實生態保護措施與補償方案。第十二條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應當對動植物、土壤、氣候等方面進行調查研究,適時建立動植物標本室,對獨特物種向國家有關部門提請收錄收藏於基因庫或者種子庫。

③ 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

第一條改遲為加強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根據《中華手拿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是以保護天然青桿和祁連圓柏為主的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區。
保護區地處蘭州市永登縣境內,位於東經102°36′至102°55′,北緯36°33′至36°48′,總面積47930公頃。第三條在保護區內從事相關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第四條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應當堅持依法保護、生態優先、持續發展的原則。第五條市人民政府根據省人民政府的授權對保護區實施統一管理,加強對保護區工作的領導,將保護區的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建立保護投入機制和生態補償機制。第六條市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保護區、的保護、建設和管理工作。
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負責保護區的具體工作,並接受環保部門的監督。
市發展改革、財政、環保、公安、農業、國土、水利、文化、旅遊、交通等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保護區的相關工作。第七條保護區管理機構的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有關保護區的法律、法規和具體政策;
(二)編制保護區建設規劃,制定相關管理制度;
(三)負責保護區內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保護;
(四)組織、協助開展科學研究和科普工作;
(五)依法開展森林防火和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
(六)依法查處保護區內破壞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違法行為;
(七)協調處理保護區與當地經濟建設和居民生產生活的關系;
(八)制定保護區內的旅遊規劃,並實施管理;
(九)法律法規賦予的其他職責。第八條市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協調保護區周邊縣、鄉人民政府成立聯防聯保組織,負責制定保護公約,開展宣傳教育,劃定責任區,落實保護責任等有關事宜。第九條對建設、管理保護區以及在有關保護區的科學研究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市人民政府給予表彰獎勵。
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保護區內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畢殲搭的義務,並有權對破壞、侵佔保護區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控告。第十條在保護區內的單位、居民和經批准進入保護區的人員,應當嚴格遵守保護區的各項管理制度,接受保護區管理機構的管理。第十一條保護區內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應當標明區界,設置界標,予以公告。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移動或者破壞保護區界標。第十二條保護區內禁止:
(一)盜伐、濫伐、毀壞林木或者破壞植被;
(二)採挖野生植物、葯材;
(三)狩獵、打撈、捕獲、收購、運輸野生動物;
(四)開墾、放牧、開礦、採石、挖沙、取土;
(五)野外用火、排放污水、廢氣、傾倒固體廢棄物;
(六)擅自移動或者破壞保護設施;
(七)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第十三條核心區未經批准任何人不得進入。因科學研究的需要,進入核心區從事科學研究活動的,應當事先向保護區管理機構提交申請和活動計劃,並按有關規定報經批准。第十四條緩沖區經批准可以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實習、標本採集活動。從事該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將活動成果的副本提交保護區管理機構。第十五條實驗區內進行參觀、旅遊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服從保護區管理機構的管理。
在保護區宗教場所進行宗教活動,應當遵守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規定,並接受相關部門的指導、監督。第十六條保護區管理機構應當建立健全野生動物的保護和救護機制。第十七條保護區管理機構統一管理保護區內的各項經營活動,適度有序、科學合理地進行旅遊資源開發。第十八條保護區的保護、建設和管理經費來源:
(一)國家和地方政府對保護區投入的資金;
(二)引進的資金;
(三)國內外組織和個人的捐贈;
(四)保護區管理機構組織開展參觀旅遊等活動的收益;
(五)依法收取的各種保護管理費;
(六)其他收入。第十九條保護區管理機構應當對出入保護區的車輛、人員進行檢查登記;對進入保護區的動植物及其製品的檢疫證進行查驗;對違法運輸木材、林木產品、林副產品和野生動植物及其製品、攜帶火種等行為依法進行查處。

④ 甘肅興隆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

第一條 為了加強甘肅興隆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保護原始雲杉林、馬濤等野生動植物資源,維護生態平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保護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保護區屬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位於榆中縣境內,東經 103』50」- 104』10」,北緯 35』38」- 35』58」,總面積29583.6公頃。第三條 凡進入保護區從事保護、管理、科學研究、開發利用等活動的組織和個人,必須遵守本條例。第四條 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是保護區的主管部門,保護區管理機構負責保護區的具體管理工作。
保護區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保護區的發展列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制定並組織實施有利於保護區保護和建設的政策措施。
環保、工商、交通、公安等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保護區的保護和建設工作。第五條 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編制保護區總體規劃和保護、建設、開發利用等專項規劃,經省人民政府同意,報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由保護區管理機構組織實施。
編制總體規劃及專項規劃時,應當徵求保護區所在地市、縣、鄉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專家學者的意見。第六條 保護區管理機構應當會同當地縣級人民政府組織相關鄉(鎮)人民政府、村民委員會,成立聯防聯保組織,負責制定保護公約,開展宣傳教育,劃定責任區,落實保護責任,共同做好保護區的護林防火、森林病蟲鼠害防治、野生動植物保護等工作。第七條 保護區管理機構應當加強保護區宜林地植樹造林,提高森林覆蓋率;保護區所在地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有計劃地將保護區外圍地帶的陡坡地退耕還林,擴大森林面積。第八條 保護區劃為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由保護區管理機構設置界標,予以公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改變保護區的性質及區界范圍,不得擅自移動或破壞保護區的界標及其他保護設施。第九條 核心區是保存完好的天然狀態的生態系統和以雲杉、馬麝等為主的各種珍稀野生動植物集中分布區,除經批准進入核心區從事科學研究的以外,禁止任何人進入。緩沖區禁止開展旅遊和生產經營活動。實驗區按國家有關規定報批後可以開展旅遊觀光活動。
經批准進入保護區,從事科學研究、調查觀測、標本採集、拍攝影片、參觀考察、登山等活動的,應當依法交納保護管理費。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實習、標本採集等活動的,應當提交活動成果副本。第十條 保護以原始雲杉林為主的野生植物資源,禁止砍伐保護區的林木和灌叢。在實驗區需要清理災害木、造林整地、撫育更新的,按國家和本省的有關規定報批後實施。第十一條 保護以馬麝等為主的野生動物資源,禁止殺害、非法獵捕野生動物。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病餓、受傷、受困、迷途的國家和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都應採取措施盡力搶救,並及時報告保護區管理機構或當地人民政府實施救治。第十二條 保護保護區的林地,禁止佔用核心區、緩沖區林地。需要佔用或者臨時使用實驗區林地的,應當經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後,按國家有關規定報批。第十三條 禁止在保護區採石、開礦、挖沙、取土、開墾、燒荒、砍柴、采葯、放牧等。
禁止在保護區建設破壞資源、污染環境、有礙景觀的任何設施。
禁止在保護區傾倒廢棄物或超標准排放污水,亂堆、亂扔各種生活垃圾。第十四條 在保護區已建的礦點和設施,必須由當地縣級人民政府負責,會同保護區管理機構依法治理。
在保護區外圍地帶採石、開礦和建設生產設施的,必須嚴格審批,從嚴控制;對保護區造成損害的,必須採取補救措施。第十五條 保護區管理機構統一管理保護區內的旅遊業務。
在旅遊觀光區域內參觀、旅遊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保護區的有關規定,保護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
在保護區宗教場所進行宗教活動的,應當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並接受有關部門的指導、監督。第十六條 保護區管理機構負責保護區馬麝的馴養繁殖、開發利用及科研活動,鼓勵和指導各類組織和個人投資開展馬麝的馴養繁殖和開發利用。第十七條 國內外團體、各類組織和個人,可以在實驗區投資從事與保護環境資源有關的開發建設項目,並享受有關優惠政策。從事投資建設活動必須由保護區管理機構審核,並按有關規定報國務院或者省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⑤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星斗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星斗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自然保護區)的保護、管理、建設和利用,保護水杉原生種群及其棲息地,維護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自然保護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自然保護區屬野生生物類中的野生植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位於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自治州)所轄的恩施市、利川市、咸豐縣境內的東部星斗山片和西部小河片的法定范圍內。

禁止非自然保護區居民違法遷入自然保護區境內。第三條凡在自然保護區內從事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均應遵守本條例。第四條自然保護區堅持保護優先、科學規劃、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方針。第五條在省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自治州人民政府領導下,自然保護區實行統一管理和屬地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第六條自治州人民政府、相關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自然保護區的保護、管理、建設和利用工作的領導,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將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和建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第七條在自然保護區的建設、管理、保護、利用和有關的科學研究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以及舉報重大違法案件的有功人員,各級人民政府或者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應當予以表彰、獎勵。第二章保護與管理第八條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依法履行下列職責:

(一)宣傳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自然保護區的法律、法規和規章

(二)制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分區詳細規劃和相應保護措施並組織實施;

(三)調查自然資源並建立檔案及資料庫,組織環境監測,保護自然保護區內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

(四)保護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及其棲息地,探索自然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的途徑;

(五)組織或者協助有關部門開展自然保護區的科學研究工作;

(六)在不影響自然保護區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前提下,組織開展參觀、旅遊等活動;

(七)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第九條自治州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的指導;相關縣市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與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共同搞好所屬區域的共建共管;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為自然保護區的保護、管理、建設和利用等做好工作。第十條相關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協助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成立聯防聯保組織。聯防聯保組織負責制定保護公約,開展保護宣傳教育,落實責任,共同做好保護管理工作。第十一條自然保護區根據保護、管理、建設、利用和科研的需要,劃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

自然保護區的區界界樁和核心區、緩沖區、實驗區的界標分別由自治州人民政府和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設立並公告。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移動、侵佔和損壞保護區界樁、界標和其他設施設備。第十二條自然保護區緩沖區內可以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實習和標本採集活動;實驗區內可以從事科學實驗、教學實習、參觀考察、旅遊以及馴化、繁殖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等活動。

在自然保護區緩沖區從事非破壞性的科學研究、教學實習和標本採集活動的,應當事先向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提交申請和活動計劃,經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批准。

經批准在自然保護區的緩沖區內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實習和標本採集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提交活動成果副本。第十三條嚴禁在自然保護區內野外用火。

自然保護區森林防火工作,按行政區域實行屬地管理,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第十四條禁止在自然保護區內採伐、毀壞國家保護植物和古樹名木。因雷擊、病蟲害、火災、自然衰老等原因必須採伐的林木,應當按程序報批。

自然保護區內水杉原生母樹及其他古樹名木由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統一掛牌保護,由林權所有者管理。第十五條禁止在自然保護區內獵捕、殺害、出售、收購、轉讓野生動物。因科學研究、保護居民生命財產安全、馴養繁殖、展覽、贈送等特殊情況需要獵捕、殺害、出售、收購、轉讓的,按國家、省有關規定執行。

⑥ 吉林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

第一條吉林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是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為加強對保護區的保護管理,發揮其多種效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和其他有關法律,結合保護區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保護區的保護管理工作統一由吉林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以下簡稱保護局)負責,其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
(二)全面保護好保護區的自然資源(包括土地、林地、草地、水域、動物、植物、礦物)、自然環境及自然歷史遺跡;
(三)保存、拯救、增殖珍貴稀有生物物種,開展科學研究,探索自然資源合理利用途徑,把保護區建設成為生物物種儲存基地、科研科普基地和環境監測基地;
(四)開展宣傳教育,普及自然保護知識,組織區內外有關單位共同保護好自然資源和自然景物,維護自然生態平衡;
(五)會同當地人民政府組織區內外有關單位制訂森林防火公約,共同搞好森林防火;
(六)審核、辦理入區手續;
(七)對入區人員和駐區內的單位進行自然保護方面的監督管理;
(八)定期進行自然資源調查,掌握資源消長規律,建立自然資源檔案;
(九)按省人民政府批準的總體建設規劃進行建設,監督和管理區內的各項建設;
(十)制止和依法處理違反本條例的行為。第三條保護區劃分為核心區和實驗區,並由保護局設立標志。重點區域可設立專項保護點。
核心區只供保護局進行巡護、定位觀測研究和定期資源調查,禁止進行其他活動。如因特殊需要,必須進行其他活動,須經保護局同意,報省林業主管部門批准。實驗區可以進行科學研究、教學實習、考察、登山、拍攝影視、馴化培育珍稀動植物,以及在指定的地點進行參觀旅遊等活動。第四條保護局應當在實驗區採取必要的措施,保護和改善動物、植物的生存環境,促進保護對象的生長繁衍。第五條保護區內嚴禁狩獵、墾植、放牧、開礦、爆破、採伐樹木、軍事演習和在野外使用明火等活動。第六條保護區內禁止捕捉野生動物、採挖野生植物和開采沙石土料。因科研、教學需要,必須到保護區採集標本的,按照保護和管理野生動物、植物的法律、法規有關規定,經保護局或省林業主管部門批准,在指定的實驗區內限量、有價採集。保護區內公路養護所用沙石土料,由保護局批准,在指定的地點採取。第七條有關單位確需在保護區范圍內設置機構和進行規劃、勘探、建設、資源開發的,由保護局簽署意見,報省林業主管部門審查批准後實施。第八條任何部門、團體和單位,與國外簽署涉及保護區的協議,接待外國人到保護區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實習、參觀考察、拍攝影視、登山、探險等活動,必須徵得省林業主管部門同意。第九條進入保護區的人員,須憑下列規定的證件辦理入區手續,方准進入保護區:
(一)入區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實習、參觀考察、拍攝影視、登山、探險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由省林業主管部門批准,到保護局辦理入區手續;
(二)國內旅遊人員憑單位介紹信或身份證件,國外旅遊人員憑外事部門、旅遊部門、接待單位的介紹信或旅遊證件;
(三)區內各單位的上級機關及其他有關機關的人員到區內檢查工作,憑工作介紹信或有關證件;
(四)區內各單位的人員和進入保護區工作的人員,憑保護局發給的通行證;
(五)邊防執勤人員憑省邊防局簽發的執勤證或執勤標志;
從事本條(一)、(二)項活動的,須交納入區費,其標准按《吉林省收費罰款沒收財務管理條例》規定製定。
進入保護區的人員,必須遵守本條例和保護區的有關規定,自覺保護自然資源、景物和設施,接受保護區管理人員的管理和指導。第十條保護區內開展旅遊,必須堅持以保護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為主,旅遊服從保護的原則。
保護區內的旅遊,由保護局統一管理,業務上接受省和當地縣以上人民政府旅遊部門指導,所得收入用於保護區的建設和保護事業。
在保護局的統一規劃和管理下,保護區的旅遊設施,可以由保護局自建;也可以與其他單位聯合興建,收益按投資的比例或協議的約定分成;還可以經省林業主管部門同意,由其他單位獨資興建,收益歸建設單位,但須向保護區交納經營收入額千分之五的保護管理費。
旅遊必須在指定的旅遊點和旅遊線路內進行,旅遊點和旅遊線路由保護局規劃,並報省林業主管部門批准。

⑦ 黑龍江雙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

第一條為加強黑龍江雙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的保護、建設和管理,保持寒溫帶森林生態系統功能和生物多樣性,實現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黑龍江省森林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保護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保護區屬於寒溫帶森林生態系統類型,位於東經124°52′48″-125°32′03″,北緯52°54′25″-53°12′08″。保護區的范圍、界線和功能區劃以國務院批準的文件為准。第三條從事與保護區有關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第四條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應當堅持全面規劃、嚴格保護、科學管理、永續利用的原則。第五條大興安嶺地區林業主管部門為保護區的行政主管部門。黑龍江雙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以下簡稱管理局)負責保護區的保護、建設和管理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方針政策;
(二)組織保護區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的編制和實施;
(三)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組織資源調查和環境監測,建立自然資源檔案;
(四)負責保護區的防火巡護檢查、火險監控和日常預防管理工作;
(五)負責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治;
(六)開展與保護區相關的科學研究、科學知識普及和宣傳教育活動;
(七)管理保護區的參觀考察、旅遊等活動;
(八)審核辦理入區手續,負責對入區人員進行管理和指導;
(九)依法查處破壞保護區資源和環境的各類違法行為。第六條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應當納入大興安嶺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並安排專項資金用於保護區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保護、防火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科學研究。天然林保護工程森林管護費、森林和濕地生態效益補償金等應當用於保護區的保護、建設和管理。第七條保護區可以依法接受國際組織、社會團體、企業及個人的捐贈,用於保護區的發展建設、科學研究、宣傳教育等工作。第八條保護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應當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支持保護區的建設管理,提高轄區內單位和個人保護自然資源及生態環境的意識。
管理局應當妥善處理好保護區的保護管理與所在地經濟發展和居民生產生活的關系。第九條管理局或者其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保護區保護、建設、管理和科研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第十條十八站林業局負責保護區的防火監測預報、林火撲救和區域防火指揮。第十一條核心區和緩沖區內,不得建設任何與資源保護無關的建築物和構築物,不得傾倒垃圾,排放污水、廢氣。
實驗區和依法劃定的外圍保護地帶,禁止發展危害保護區生態環境的產業。第十二條經批准進入保護區的人員,應當遵守保護區的規定,服從保護區的管理,不得超出規定的活動范圍和活動方式,不得破壞保護區的資源和環境。第十三條保護區內國有土地的使用權屬於管理局。管理局對保護區內國有土地負有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的責任。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開墾、毀壞、侵佔保護區的林地、濕地。保護區內被非法開墾的國有林地、濕地應當退耕還林、恢復濕地。
保護區內現有的集體耕地嚴禁擴大面積,耕種者不能危害保護區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鼓勵保護區內集體耕地發展無公害農業或者退耕還林、恢復濕地。第十四條保護區水域內船舶的殘油、污水禁止排入水體,禁止向保護區水體投倒垃圾。第十五條在保護區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實習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將活動成果的副本提交管理局。確因科學研究、教學實驗需要採集標本的,經管理局批准在指定區域內限量採集。
依託保護區進行科研實驗所取得的成果應當雙方共享。第十六條出版發行有關保護區的宣傳材料、影視資料、圖片、畫冊、廣告等,應當向管理局提供存檔副本和拷貝等材料。第十七條經批准在實驗區從事旅遊等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服從管理局的管理。第十八條保護區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盜伐、毀損林木;
(二)擅自採集菌類、野生植物及其孳生物;
(三)獵捕、傷害野生動物和水生生物,破壞動物遷徙通道和水生生物洄遊通道,破壞野生動物的巢穴、繁殖區、棲息地;
(四)勘探、開礦、採石、挖沙、取土、放牧、采葯、葬墳、打拉燒柴、野外用火等;
(五)破壞界碑、標牌等設施;
(六)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

⑧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

第一條為了加強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的保護管理,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促進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自治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保護區的保護管理范圍內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保護管理范圍分為保護范圍和管理范圍。

(一)保護范圍為: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包括文山市老君山片區和西疇縣小橋溝片區),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實驗區。

(二)管理范圍為:西疇縣董棕槽州級禁伐林區和發源於文山市老君山片區並流經文山市范圍內的那麼果河、盤龍河。

保護管理范圍的界限由文山市和西疇縣人民政府依據批準的保護區規劃和本條例規定劃定,設立標志,並向社會公布。第四條保護區的保護管理和開發利用應當堅持保護為主、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原則。第五條保護管理范圍內的主要保護對象:

(一)蜂猴、倭蜂猴、黑熊、蟒蛇、大靈貓、小靈貓、白鷳、岩羊、獼猴等列入國家和省保護名錄的動物;

(二)華蓋木、法斗觀音座蓮、毛枝五針松、紅豆杉、伯樂樹、長蕊木蘭、雲南擬單性木蘭、雲南金錢槭、鵝掌楸、滇桐、西疇青岡、馬尾樹等列入國家和省保護名錄的植物;

(三)水工程、河流和水源點。第六條自治州和文山市、西疇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保護區保護管理和開發利用工作的領導,並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第七條自治州和文山市、西疇縣人民政府設立保護區保護管理專項資金。資金主要來源:

(一)上級扶持資金;

(二)按照自治州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1.6%、文山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1%、西疇縣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0.8%,分別計提列入年度財政預算。自治州本級財政收入計提的75%劃歸文山市專款專用,25%劃歸西疇縣專款專用;

(三)生態補償資金;

(四)社會捐贈和資源有償使用等其他資金。

保護管理專項資金應當加盯慶辯強管理,專款專用,具體辦法由自治州人民政府制定。第八條自治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負責保護區的統一保護和管理。文山市和西疇縣的管理機構承擔各自區域內的保護管理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一)宣傳貫徹執行本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

(二)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

(三)編制並組織實施保護區的總體規劃,制定保護區各項管理制度,並組織實施;

(四)定期組織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調查,建立自然資源檔案,開展保護區的科學研究、科普宣傳教育,擴大對外科技交流,探索自然演變規律及合理利用、開發凱缺生物資源的科學途徑;

(五)做好森林火災的預防、撲救和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

(六)協助做好保護區內生態移民的規劃工作;

(七)行使本條例賦予的行政執法權。第九條自治州和文山市、西疇縣人民政府的發展和改革、財政、國土資源、環境保護、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水務、旅遊、扶貧、公安、安監等部門和有關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保護區的保護管理和服務工作。

村(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小組應當協助做好保護區的保護管理和服務工作。第十條自治州應當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具體辦法由自治州人民政府制定。第十一條文山市、西疇縣人民政府和所涉及的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森林防火工作措施,落實森林防火責任。第十二條在保護管理范圍內的河道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采砂、開發水上旅遊資源和水能資源的,有關部門在辦理審批手續時,應當徵求保護區管理機構的意見。第十三條保護管理范圍內的河段,自河岸向外50米至100米的區域為河段控制區,具體范圍由文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劃定,並報經文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第十四條自治州和文山市、西疇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大對保護區內居民生產生活的扶持力度,推廣使用太陽能、以電代柴(燃料)等替代能源。

對核心區、緩沖區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居住的居民有計劃地遷移差液,對集體所有的林地、林木按公益林管理進行補償,由保護區管理機構進行管理;對個人所有的林木和集體所有的林地可以依法流轉為國有。

自治州和文山市、西疇縣人民政府積極支持實驗區及周邊村(組)人工造林、退耕還林,進行生態旅遊、生態農業等項目開發。

⑨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保護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自然保護區,是指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跡等保護對象所在的陸地、陸地水體或者海域,依法劃出一定面積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第三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內建設和管理自然保護區,必須遵守本條例。第四條國家採取有利於發展自然保護區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將自然保護區的發展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第五條建設和管理自然保護區,應當妥善處理與當地經濟建設和居民生產、生活的關系。第六條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或者其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接受國內外組織和個人的捐贈,用於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自然保護區工作的領導。
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自然保護區內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義務,並有權對破壞、侵佔自然保護區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控告。第八條國家對自然保護區實行綜合管理與分部門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自然保護區的綜合管理。
國務院林業、農業、地質礦產、水利、海洋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主管有關的自然保護區。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自然保護區管理的部門的設置和職責,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當地具體情況確定。第九條對建設、管理自然保護區以及在有關的科學研究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獎勵。第二章自然保護區的建設第十條凡具有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建立自然保護區:
(一)典型的自然地理區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區域以及已經遭受破壞但經保護能夠恢復的同類自然生態系統區域;
(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域;
(三)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海域、海岸、島嶼、濕地、內陸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
(四)具有重大科學文化價值的地質構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區、冰川、火山、溫泉等自然遺跡;
(五)經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護的其他自然區域。第十一條自然保護區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地方級自然保護區。
在國內外有典型意義、在科學上有重大國際影響或者有特殊科學研究價值的自然保護區,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除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外,其他具有典型意義或者重要科學研究價值的自然保護區列為地方級自然保護區。地方級自然保護區可以分級管理,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規定,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十二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建立,由自然保護區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者國務院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評審後,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協調並提出審批建議,報國務院批准。
地方級自然保護區的建立,由自然保護區所在的縣、自治縣、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地方級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評審後,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協調並提出審批建議,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跨兩個以上行政區域的自然保護區的建立,由有關行政區域的人民政府協商一致後提出申請,並按照前兩款規定的程序審批。
建立海上自然保護區,須經國務院批准。第十三條申請建立自然保護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填報建立自然保護區申報書。第十四條自然保護區的范圍和界線由批准建立自然保護區的人民政府確定,並標明區界,予以公告。
確定自然保護區的范圍和界線,應當兼顧保護對象的完整性和適度性,以及當地經濟建設和居民生產、生活的需要。第十五條自然保護區的撤銷及其性質、范圍、界線的調整或者改變,應當經原批准建立自然保護區的人民政府批准。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移動自然保護區的界標。

⑩ 吉林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吉林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保護區內野生動植物資源及其棲息繁殖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促進科學研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凡在吉林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均須遵守本條例。第三條吉林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屬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以保護丹頂鶴等國家珍貴稀有鳥類及其棲睜襲森息繁殖環境和稀有植物為主要目的。第四條保護區的保護管理工作必須遵循保護為主、護養結合、統一規劃、合理利用的原則和保護區的總體規劃。保護區的總體規劃由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通榆縣人民政府制定,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第五條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和通榆縣人民政府對保護區的工作實行雙重領導。吉林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以下簡稱保護局)對保護區內的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和自然環境實行統一管理。第六條保護局保護管理工作的主要職責是:
(一)宣傳貫徹有關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
(二)監督檢查有關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
(三)普及自然保護知識,教育區內居民和入區人員遵守保護自然資源和環境的法律、法規,並對其活動進行檢查指導;
(四)負責保護區總體規劃的實施;
(五)採取生物工程和技術工程措施,保護生物種源,拯救瀕危野生動植物,發展種群;
(六)開展科學研究,建立生物種源儲存基地和科研、科普、環境監測基地,探索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途徑;
(七)審核辦理入區手續,負責保護區旅遊管理等工作;
(八)依法查處或督促有關部門查處破壞自然資源和環境的案件。第七條當地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採取有效措施,配合保護局做好保護區的資源保護工作。第二章保護管理第八條保護區內劃分為核心區、實驗區。核心區、實驗區的范圍由保護局劃分,經縣人民政府審核,報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實施。
核心區、實驗區及保護區周邊,應設立界線標志。第九條本條例所稱核心區,系指丹頂鶴等珍稀鳥類集中棲息繁殖和稀有植物的生長區域。核心區只準保護局工作人員進入並只准進行觀測研究、資源調查、巡護等活動。因特殊原因需要進入的其他人員,必須經保護局同意,報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第十條本條例所稱實驗區,系指核心區外保護區周圍邊界線以內的區域,是鳥類棲息繁殖、覓食、停歇、隱蔽等輔助區域。實驗區可以進行科學實驗、教學實習、參觀考察和馴化、培育珍貴稀有動植物等活動。第十一條實驗區內的居民、單位,在生產、生活活動中應保護鳥類和稀有植物的生長繁殖環境。第十二條保護局應有計劃地採取封山育林、封沙育草、封沼育葦、設置圍欄等措施增加植被,為野生動物棲息繁殖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第十三條保護區內嚴禁下列活動:
(一)獵捕、毒害、傷害野生動物、掏鳥窩及揀鳥蛋、破壞動物巢穴;
(二)採挖野生植物(實驗區除外);
(三)盜伐、濫伐林悉畝木;
(四)捕撈水生生物(實驗區除外);
(五)防火期野外用火;
(六)擅自開荒種地;
(七)興建污染環境的工程項目;
(八)破壞界線標志和各種設施;
(九)開礦、爆破、進行軍事演習;
(十)在核心區建立窩鋪點和生產點;
(十一)未經保護局同意和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從事野生動物馴養和設置野生動植物公園。第十四條在實驗區採收蘆葦須在保護局規定的時間內進行。第十五條保護區所在縣的公安部門應加強戶籍管理,嚴格控制流入保護區的人口。
保護區公安機構應加強保護區的治安管理。第三章開發利用管理第十六條對保護區資源的開發利用,必須堅持開發利用服從保護的原則。開發利用保護區資源應當遵守開發利用規劃。開發利用規劃由保護局依據保護區總體規劃制定,經縣人民政府審核,報省林業行政主禪叢管部門批准後實施。第十七條進入保護區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實習、拍攝影視、文藝創作、採集標本、旅遊觀光等活動,必須按規定辦理批准手續,並接受保護局的指導和監督。

熱點內容
財政撥款屬於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不征稅收入 發布:2025-01-12 20:29:09 瀏覽:577
什麼叫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發布:2025-01-12 20:26:00 瀏覽:336
招商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2 20:12:39 瀏覽:931
王哲律師 發布:2025-01-12 20:09:00 瀏覽:161
一村一法律顧問責任 發布:2025-01-12 19:59:30 瀏覽:964
中國電影關於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2 19:18:02 瀏覽:681
屬於商法的是什麼法 發布:2025-01-12 19:00:48 瀏覽:595
法是以為核心內容的社會規范 發布:2025-01-12 18:49:24 瀏覽:975
日本第四代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1-12 18:47:49 瀏覽:358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遠在身邊二 發布:2025-01-12 18:46:50 瀏覽: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