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就業系統規章制度
① 大學生創業初期如何建立良好的公司管理制度
大學生創業初期應該做到以下4點來建立良好的公司管理制度。
1、設立基本管理制度:基本管理制度包括人事制度、薪酬制度、部門規定等,這是公司正常運營的基本保障。公司想要做大,應當從一開始就設立基本管理制度,並且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這也是為了以後規模擴大的時候進行制度管理打下基礎。
2、推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主要表現為老為人處事的作風。對於老闆來說,員工一定限度的要求都可以盡量滿足,也不需要過於程序化。如此一來,員工的積極性也會變高,創業型公司要留人,和老闆的人格魅力是分不開的。
3、加強崗位技能培訓:員工對於自身素質的提高肯定也是有要求的,那就要考慮能讓員工學到什麼,因此公司要加強員工專業方面的培訓,全面提搞員工的素質。
4、清晰對未來的規劃:一般的創業型公司,企業文化基本上都不會很快落地的,所以清晰未來的規劃尤為重要,讓員工看見未來的希望,這個希望也起著和企業文化相似的作用,能夠團結公司全體人員,大家一起為實現這個希望而努力拚搏。
② 關於進一步完善就業創業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政策問答
一、為什麼要出台《市人社局市財政局關於進一步完善就業創業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出台《通知》,是為了深入落實國家和我市關於“穩就業”、“保就業”工作部署,進一步調整優化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兜牢就業民生底線,多措並舉促進和擴大就業,確保全市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
二、公益性崗位開發主體有哪些?
本市各區機關、事業單位、其他非營利的公共服務機構以及供水、供電、供氣、供暖、園林、排水、環衛、地鐵、公交等公共民生保障服務領域的國有獨資企業及國有控股企業,可以開發公益崗。
三、重點缺工企業用工輸送補貼申領流程是什麼?
向本市重點缺工企業輸送用工的本市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和對口支援勞務協作工作站、向本市重點缺工企業輸送畢業學生或實習生的職業院校,可申請重點缺工企業用工輸送補貼。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和職業院校向重點缺工企業輸送人員上崗滿3個月後,可向用工企業注冊地區人社部門申請用工輸送補貼,提交皮罩補貼申請表、申請名冊、輸送人員工資發放憑證等資料。區人社部門審核無誤的,於次月將補貼資金撥付至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或職業院校賬戶。
四、創業孵化基地在孵企業是指哪些企業?
在孵企業是指下列人員在創業孵化基地首次創辦、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且注冊登記時間不超過3年的企業或其他類型市場主體。
(一)畢業5年內的高校畢業生(含港澳台畢業生,下同)及本市全日制高校在校生;
(二)本市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院校)在校生和畢業5年內畢業生;
(三)近5年內在津落戶的“海河英才”和認定的“項目+團隊”成員;
(四)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退役軍人、農民工、殘疾人。
五、創業孵化基地認定標準是什麼?
符合以下條件的創業孵化平台,可申請認定天津市創業孵化基地:
(一)開辦主體。在本市依法登記注冊經營滿1年的獨立法人機構,具有固定的辦公場所,配備相應專業知識技能的管理服務團隊和專家指導團隊。
(二)硬體設施。擁有可自主支配的孵化場地,建築面積不少於1500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積不少於5平方米,產權清晰或者租賃備案手續完備。能夠提供生產經營場地、基本辦公條件和共享服務空間,有相應的道路、停車、供電、供水、消防、通訊、網路和職工生活等基礎配套設施,設有相對獨立的會議、商務、培訓、路演、咨詢、展示等公共服務區域。
(三)運營管理。具有完善的經營管理、財務管理、安全管理、衛生管理等管理制度,具備系統規范的企業或其他類型市場主體評估准入和退出機制。
(四)服務功能。配備5名以上從事創業服務工作的專職人員,能夠提供政策咨詢、創業培訓、創業專家跟蹤指導、項目發布、企業管理咨詢、財務法務事務代理、商事稅務社保代辦等服務,並與在孵企業簽訂創業孵化服務協議。
(五)在孵企業數量。入駐的生產經營滿6個月在孵企業不少於20戶,平均每戶帶動就業不少於3人(按近6個月實際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職工人數確定)。
(六)對符合我市孵燃返鬧化平台建設布局、孵化特色鮮明、具有較強示範意義的創業孵化平台,經市人社局世型同意,可適當放寬孵化基地認定條件。
六、哪些創業者可申請享受創業房租補貼?
法定勞動年齡內,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創業者,在津租賃房屋或工位創辦企業或個體工商戶的,自企業注冊成立之日起2年內可申請享受創業房租補貼:
(一)本市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含休學);
(二)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含港澳台)畢業後5年內的畢業生;
(三)本市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院校)在校生和畢業5年內畢業生;
(四)在津落戶5年內的“海河英才”人員;
(五)留學回國5年內人員;
(六)國家級或市級創業大賽近5年內獲獎人員;
(七)我市近5年內認定的“項目+團隊”成員。
七、創業人員一次性創業補貼如何申領?
登記失業6個月及以上的本市戶籍人員或者在本市涉農區創辦企業(含個體工商戶)的返鄉入鄉人員,2019年1月1日以後首次依法領取營業執照,符合條件的人員創辦企業正常經營滿12個月,帶動就業1人以上並繳納12個月社會保險費的,可向注冊地所在區人社局申請享受3000元一次性創業補貼;創辦企業正常經營滿6個月,帶動就業1人以上並繳納6個月社會保險費的,可先行申領補貼資金的50%。
八、《通知》有效期截止到什麼時候?
本通知自印發之日起施行,下列規定廢止日期均與原政策文件規定一致:
(一)關於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政策,原政策文件為《天津市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暫行辦法》(津人社局發〔2020〕10號),有效期至2023年6月4日;
(二)關於重點缺工企業用工輸送補貼政策,原政策文件為《市人社局市財政局關於發放重點缺工企業用工輸送補貼的通知》(津人社辦發〔2020〕22號),有效期至2022年2月10日。
(三)關於創業孵化基地管理政策,原政策文件為《天津市創業孵化基地管理辦法》(津人社局發〔2020〕7號),有效期至2023年5月14日;
(四)關於創業房租補貼政策,原政策文件為《天津市創業房租補貼管理辦法》(津人社辦發〔2020〕57號),有效期至2023年3月9日;
(五)關於創業人員一次性創業補貼政策,原政策文件為《市人社局市財政局關於做好創業人員一次性創業補貼發放工作的通知》(津人社辦發〔2020〕42號),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
③ 目前我國促進創業的法律、法規和規定分別有哪些具體一點~
我國有許多鼓勵創業的優惠政策,隨著近幾年就業壓力的增大,國家和地方更是不斷出台相關政策以鼓勵創業帶動就業,緩解就業壓力。在您開始創業前,您需要了解我國的基本法律環境。我國尚處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在許多領域仍有很多計劃經濟的痕跡,政府對經濟的管制還比較多,許多經營項目需經審批,行政檢查比較多,稅外費用也時有發生。隨著政府經濟管理水平和企業自律能力的提高,上述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
我國是成文法國家,執法和司法均以法律、法規、規章以及規范性文件為依據,判例不是法律,沒有普遍約束力,但具有越來越大的參考意義,特別是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案例。
設立企業從事經營活動,必須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手續,領取營業執照,如果從事特定行業的經營活動,還須事先取得相關主管部門的批准文件。我國企業立法已經不再延續按企業所有制立法的舊模式,而是按企業組織形式分別立法,根據《民法通則》、《公司法》、《合夥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等法律的規定,企業的組織形式可以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合夥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其中以有限責任公司最為常見。設立企業還需要了解《企業登記管理條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等工商管理法規、規章。設立特定待業的企業,您還有必要了解有關開發區、高科技園區、軟體園區(基地)等方面的法規、規章、有關地方規定,這樣有助於您選擇創業地點,以享受稅收等優惠政策。
我國實行法定注冊資本制,如果您不是以貨幣資金出資,而是以實物、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或股權、債權等出資,您還需要了解有關出資、資產評估等法規規定。企業設立後,您需要稅務登記,需要會計人員處理財務,這其中涉及稅法和財務制度,您需要了解企業需要繳納哪些稅?營業稅、增值稅、所得稅等等,您還需要了解哪些支出可以進成本,開辦費、固定資產怎麼攤銷等等。您需要聘用員工,這其中涉及勞動法和社會保險問題,您需要了解勞動合同、試用期、服務期、商業秘密、競業禁止、工傷、養老金、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諸多規定。您還需要處理知識產權問題,既不能侵犯別人的知識產權,又要建立自己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您需要了解著作權、商標、域名、商號、專利、技術秘密等各自的保護方法。您在業務中還要了解《合同法》、《擔保法》、《票據法》等基本民商事法律以及行業管理的法律法規。
以上只是簡單列舉創業常用的法律,在企業實際運作中還會遇到大量法律問題。當然您只需要對這些問題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專業問題須由律師去處理。
④ 我國現行的就業制度有哪些
中國現行的就業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勞動法律法規:《中華穗備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等。這些法律法規規定了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用工形式:包括全職、兼職、臨時工、勞務派遣等。不同用工形式享有不同的權利和福利待遇,例如全職員工可以參加社會保險、享受帶薪年假等。
用工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簽訂的協議,約定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薪酬、工作時間、工作地點等事項。
社會保險: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用人單位需要為全職員工繳納社會保險費用,以保障員工的基本生活需求。
最低工資標准:各地根據當地的經濟狀況和生活水平制定的最低工資標准,保障勞動者的基本收入。
工會:工會是代表勞動者權益的組織,通過與用人單位協商、調解勞動爭議、為勞動者提供服務等方式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勞動保障監察:由國家、地方勞動保障部門負責監督用人單位遵守勞動法律法規,保障勞動者耐族中的合法權益。
以上是中國現行的就業制度的主要內容,其中具體的條款和實施昌山細節還需要根據不同的地區和行業進行具體的分析和研究。
⑤ 創業團隊規章制度
目標必需明確,這樣才能使團隊成員清楚的認識到共同的奮斗方向是什麼。與此同時,目標也必須是合理的、切實可行的,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激勵的目的。
2.互補原則。創業者之所以尋求團隊合作,其目的就在於彌補創業目標與自身能力間差距。只有當團隊成員相互間在知識、技能、經驗等方面實現互補時,才有可能通過相互協作發揮出「1+1>2」的協同效應。
3.精簡高效原則。為了減少創業期的運作成本、最大比例的分享成果,創業團隊人員構成應在保證企業能高效運作的前提下盡量精簡。
4.動態開放原則。創業過程是一個充滿了不確定性的過程,團隊中可能因為能力、觀念等多種原因不斷有人在離開,同時也有人在要求加入。因此,在組建創業團隊時,應注意保持團隊的動態性和開放性,使真正完美匹配的人員能被吸納到創業團隊中來。
二、創業團隊組建的主要影響因素
創業團隊的組建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響著組建過程並進一步影響著團隊建成後的運行效率。
1.創業者。創業者的能力和思想意識從根本上決定了是否要組建創業團隊以及團隊組建的時間表以及由哪些人組成團隊。創業者只有在意識到組建團隊可以彌補自身能力與創業目標之間存在的差距,才有可能考慮是否需要組建創業團隊,以及對什麼時候需要引進什麼樣的人員才能和自己形成互補做出准確判斷。
2.商機。不同類型的商機需要創業團隊的類型。創業者應根據創業者與商機間的匹配程度,決定是否要組建團隊以及何時、如何組建團隊。
⑥ 有關創新創業方面的法規有哪些
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富民之道、強國之舉,有利於產業、企業、分配等多方面結構優化。面對就業壓力加大形勢,必須著力培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引擎,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把創業和就業結合起來,以創業創新帶動就業,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為促進民生改善、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新動能。現就進一步做好就業創業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
(一)堅持擴大就業發展戰略。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的下限,將城鎮新增就業、調查失業率作為宏觀調控重要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合理確定經濟增長速度和發展模式,科學把握宏觀調控的方向和力度,以穩增長促就業,以鼓勵創業就業帶動經濟增長。加強財稅、金融、產業、貿易等經濟政策與就業政策的配套銜接,建立宏觀經濟政策對就業影響評價機制。建立公共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帶動就業評估機制,同等條件下對創造就業崗位多、崗位質量好的項目優先安排。
(二)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創新服務業發展模式和業態,支持發展商業特許經營、連鎖經營,大力發展金融租賃、節能環保、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和旅遊休閑、健康養老、家庭服務、社會工作、文化體育等生活性服務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服務業就業比重。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提高勞動密集型產業附加值;結合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引導具有成本優勢的資源加工型、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具有市場需求的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挖掘第二產業就業潛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培養新型職業農民,鼓勵有文化、有技術、有市場經濟觀念的各類城鄉勞動者根據市場需求到農村就業創業。
(三)發揮小微企業就業主渠道作用。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針對小微企業經營特點和融資需求特徵,創新產品和服務。發展政府支持的融資性擔保機構和再擔保機構,完善風險分擔機制,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支持。落實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加強市場監管執法和知識產權保護,對小微企業亟需獲得授權的核心專利申請優先審查。發揮新型載體聚集發展的優勢,引入競爭機制,開展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中央財政給予綜合獎勵。創新政府采購支持方式,消除中小企業享受相關優惠政策面臨的條件認定、企業資質等不合理限制門檻。指導企業改善用工管理,對小微企業新招用勞動者,符合相關條件的,按規定給予就業創業支持,不斷提高小微企業帶動就業能力。
(四)積極預防和有效調控失業風險。落實調整失業保險費率政策,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穩定就業崗位。將失業保險基金支持企業穩崗政策實施范圍由兼並重組企業、化解產能過剩企業、淘汰落後產能企業等三類企業擴大到所有符合條件的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企業可通過與職工進行集體協商,採取在崗培訓、輪班工作、彈性工時、協商薪酬等辦法不裁員或少裁員。對確實要裁員的,應制定人員安置方案,實施專項就業幫扶行動,妥善處理勞動關系和社會保險接續,促進失業人員盡快再就業。淘汰落後產能獎勵資金、依據兼並重組政策規定支付給企業的土地補償費要優先用於職工安置。完善失業監測預警機制,建立應對失業風險的就業應急預案。
二、積極推進創業帶動就業
(五)營造寬松便捷的准入環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落實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堅決推行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年內出台推進「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意見和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方案,實現「一照一碼」。繼續優化登記方式,放鬆經營范圍登記管制,支持各地結合實際放寬新注冊企業場所登記條件限制,推動「一址多照」、集群注冊等住所登記改革,分行業、分業態釋放住所資源。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的服務和監管。依託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實現政策集中公示、扶持申請導航、享受扶持信息公示。建立小微企業目錄,對小微企業發展狀況開展抽樣統計。推動修訂與商事制度改革不銜接、不配套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性文件。全面完成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再取消下放一批制約經濟發展、束縛企業活力等含金量高的行政許可事項,全面清理中央設定、地方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大幅減少投資項目前置審批。對保留的審批事項,規范審批行為,明確標准,縮短流程,限時辦結,推廣「一個窗口」受理、網上並聯審批等方式。
(六)培育創業創新公共平台。抓住新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機遇,適應創業創新主體大眾化趨勢,大力發展技術轉移轉化、科技金融、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科技服務業,總結推廣創客空間、創業咖啡、創新工場等新型孵化模式,加快發展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路化的眾創空間,實現創新與創業、線上與線下、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綜合服務平台和發展空間。落實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的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眾創空間等新型孵化機構適用科技企業孵化器稅收優惠政策。有條件的地方可對眾創空間的房租、寬頻網路、公共軟體等給予適當補貼,或通過盤活商業用房、閑置廠房等資源提供成本較低的場所。可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前提下,或利用原有經批準的各類園區,建設創業基地,為創業者提供服務,打造一批創業示範基地。鼓勵企業由傳統的管控型組織轉型為新型創業平台,讓員工成為平台上的創業者,形成市場主導、風投參與、企業孵化的創業生態系統。
(七)拓寬創業投融資渠道。運用財稅政策,支持風險投資、創業投資、天使投資等發展。運用市場機制,引導社會資金和金融資本支持創業活動,壯大創業投資規模。按照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的原則,加快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和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帶動社會資本共同加大對中小企業創業創新的投入,促進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支持新興產業領域早中期、初創期企業發展。鼓勵地方設立創業投資引導等基金。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作用,加快創業板等資本市場改革,強化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融資、交易等功能,規范發展服務小微企業的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推動多渠道股權融資,積極探索和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發展新型金融機構和融資服務機構,促進大眾創業。
(八)支持創業擔保貸款發展。將小額擔保貸款調整為創業擔保貸款,針對有創業要求、具備一定創業條件但缺乏創業資金的就業重點群體和困難人員,提高其金融服務可獲得性,明確支持對象、標准和條件,貸款最高額度由針對不同群體的5萬元、8萬元、10萬元不等統一調整為10萬元。鼓勵金融機構參照貸款基礎利率,結合風險分擔情況,合理確定貸款利率水平,對個人發放的創業擔保貸款,在貸款基礎利率基礎上上浮3個百分點以內的,由財政給予貼息。簡化程序,細化措施,健全貸款發放考核辦法和財政貼息資金規范管理約束機制,提高代償效率,完善擔保基金呆壞賬核銷辦法。
(九)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實施更加積極的促進就業創業稅收優惠政策,將企業吸納就業稅收優惠的人員范圍由失業一年以上人員調整為失業半年以上人員。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創辦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的,可依法享受稅收減免政策。抓緊推廣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稅收試點政策,將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試點政策、企業轉增股本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試點政策、股權獎勵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試點政策推廣至全國范圍。全面清理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具有強制壟斷性的經營服務性收費、行業協會商會涉企收費,落實涉企收費清單管理制度和創業負擔舉報反饋機制。
(十)調動科研人員創業積極性。探索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在職創業、離崗創業有關政策。對於離崗創業的,經原單位同意,可在3年內保留人事關系,與原單位其他在崗人員同等享有參加職稱評聘、崗位等級晉升和社會保險等方面的權利。原單位應當根據專業技術人員創業的實際情況,與其簽訂或變更聘用合同,明確權利義務。加快推進中央級事業單位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試點政策推廣。鼓勵利用財政性資金設立的科研機構、普通高校、職業院校,通過合作實施、轉讓、許可和投資等方式,向高校畢業生創設的小微企業優先轉移科技成果。完善科技人員創業股權激勵政策,放寬股權獎勵、股權出售的企業設立年限和盈利水平限制。
(十一)鼓勵農村勞動力創業。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發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落實定向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依託現有各類園區等存量資源,整合創建一批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強化財政扶持和金融服務。將農民創業與發展縣域經濟結合起來,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休閑農業、鄉村旅遊、農村服務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項目,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依託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等公共平台,提供創業指導和服務。鼓勵各類企業和社會機構利用現有資源,搭建一批農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和見習基地,培訓一批農民創業創新輔導員。支持農民網上創業,大力發展「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積極組織創新創業農民與企業、小康村、市場和園區對接,推進農村青年創業富民行動。
(十二)營造大眾創業良好氛圍。支持舉辦創業訓練營、創業創新大賽、創新成果和創業項目展示推介等活動,搭建創業者交流平台,培育創業文化,營造鼓勵創業、寬容失敗的良好社會氛圍,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蔚然成風。對勞動者創辦社會組織、從事網路創業符合條件的,給予相應創業扶持政策。推進創業型城市創建,對政策落實好、創業環境優、工作成效顯著的,按規定予以表彰。
三、統籌推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
(十三)鼓勵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首位。完善工資待遇進一步向基層傾斜的辦法,健全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服務保障機制,鼓勵畢業生到鄉鎮特別是困難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對高校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和老工業基地縣以下基層單位就業、履行一定服務期限的,按規定給予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結合政府購買服務工作的推進,在基層特別是街道(鄉鎮)、社區(村)購買一批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崗位,優先用於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對小微企業新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1年社會保險補貼。落實完善見習補貼政策,對見習期滿留用率達到50%以上的見習單位,適當提高見習補貼標准。將求職補貼調整為求職創業補貼,對象范圍擴展到已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整合發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基金,完善管理體制和市場化運行機制,實現基金滾動使用,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提供支持。積極支持和鼓勵高校畢業生投身現代農業建設。對高校畢業生申報從事靈活就業的,按規定納入各項社會保險,各級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要提供人事、勞動保障代理服務。技師學院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畢業生可參照高校畢業生享受相關就業補貼政策。
(十四)加強對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合理確定就業困難人員范圍,規范認定程序,加強實名制動態管理和分類幫扶。堅持市場導向,鼓勵其到企業就業、自主創業或靈活就業。對用人單位招用就業困難人員,簽訂勞動合同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在一定期限內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對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一定比例的社會保險補貼。對通過市場渠道確實難以實現就業的,可通過公益性崗位予以托底安置,並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及適當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對初次核定享受補貼政策時距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人員,可延長至退休。規范公益性崗位開發和管理,科學設定公益性崗位總量,適度控制崗位規模,制定崗位申報評估辦法,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安排就業困難人員,不得用於安排非就業困難人員。加強對就業困難人員在崗情況的管理和工作考核,建立定期核查機制,完善就業困難人員享受扶持政策期滿退出辦法,做好退出後的政策銜接和就業服務。依法大力推進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加大對用人單位安置殘疾人的補貼和獎勵力度,建立用人單位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公示制度。加快完善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扶持政策,推進殘疾人輔助性就業和靈活就業。加大對困難人員就業援助力度,確保零就業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困難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對就業困難人員較集中的地區,上級政府要強化幫扶責任,加大產業、項目、資金、人才等支持力度。
(十五)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結合新型城鎮化建設和戶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進一步清理針對農民工就業的歧視性規定。完善職業培訓、就業服務、勞動維權「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加強農民工輸出輸入地勞務對接,特別是對勞動力資源較為豐富的老少邊窮地區,充分發揮各類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作用,積極開展有組織的勞務輸出,加強對轉移就業農民工的跟蹤服務,有針對性地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推進農村富餘勞動力有序外出就業和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做好被征地農民就業工作,在制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時,要明確促進被征地農民就業的具體措施。
(十六)促進退役軍人就業。扶持自主擇業軍轉幹部、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就業創業,落實各項優惠政策,組織實施教育培訓,加強就業指導和服務,搭建就業創業服務平台。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的退役士官、義務兵,要確保崗位落實,細化完善公務員招錄和事業單位招聘時同等條件優先錄用(聘用),以及國有、國有控股和國有資本佔主導地位企業按比例預留崗位擇優招錄的措施。退役士兵報考公務員、應聘事業單位職位的,在軍隊服現役經歷視為基層工作經歷,服現役年限計算為工作年限。調整完善促進軍轉幹部及隨軍家屬就業稅收政策。
四、加強就業創業服務和職業培訓
(十七)強化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提高服務均等化、標准化和專業化水平。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的創業服務功能,充分發揮公共就業服務、中小企業服務、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等機構的作用,為創業者提供項目開發、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跟蹤扶持等服務,創新服務內容和方式。健全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經費保障機制,切實將縣級以上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機構和縣級以下(不含縣級)基層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平台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將職業介紹補貼和扶持公共就業服務補助合並調整為就業創業服務補貼,支持各地按照精準發力、績效管理的原則,加強公共就業創業服務能力建設,向社會力量購買基本就業創業服務成果。創新就業創業服務供給模式,形成多元參與、公平競爭格局,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
(十八)加快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化。按照統一建設、省級集中、業務協同、資源共享的原則,逐步建成以省級為基礎、全國一體化的就業信息化格局。建立省級集中的就業信息資源庫,加強信息系統應用,實現就業管理和就業服務工作全程信息化。推進公共就業信息服務平台建設,實現各類就業信息統一發布,健全全國就業信息監測平台。推進就業信息共享開放,支持社會服務機構利用政府數據開展專業化就業服務,推動政府、社會協同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
(十九)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加快建立統一規范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消除城鄉、行業、身份、性別、殘疾等影響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礙和就業歧視,形成有利於公平就業的制度環境。健全統一的市場監管體系,推進人力資源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和標准化建設。加強對企業招聘行為、職業中介活動的規范,及時糾正招聘過程中的歧視、限制及欺詐等行為。建立國有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制度,推動實現招聘信息公開、過程公開和結果公開。加快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規范發展人事代理、人才推薦、人員培訓、勞務派遣等人力資源服務,提升服務供給能力和水平。完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各方面人才順暢流動的制度體系。
(二十)加強職業培訓和創業培訓。順應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水平、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的需求,優化高校學科專業結構,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大規模開展職業培訓,加大創業培訓力度。利用各類創業培訓資源,開發針對不同創業群體、創業活動不同階段特點的創業培訓項目,把創新創業課程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重點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和失業人員轉業轉崗培訓,增強其就業創業和職業轉換能力。尊重勞動者培訓意願,引導勞動者自主選擇培訓項目、培訓方式和培訓機構。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支持企業以新招用青年勞動者和新轉崗人員為重點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強化基礎能力建設,創新培訓模式,建立高水平、專兼職的創業培訓師資隊伍,提升培訓質量,落實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合理確定補貼標准。推進職業資格管理改革,完善有利於勞動者成長成才的培養、評價和激勵機制,暢通技能人才職業上升通道,推動形成勞動、技能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機制,使技能勞動者獲得與其能力業績相適應的工資待遇。
(二十一)建立健全失業保險、社會救助與就業的聯動機制。進一步完善失業保險制度,充分發揮失業保險保生活、防失業、促就業的作用,鼓勵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盡快實現就業或自主創業。對實現就業或自主創業的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在核算家庭收入時,可以扣減必要的就業成本。
(二十二)完善失業登記辦法。在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要求、處於無業狀態的城鎮常住人員,可以到常住地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進行失業登記。各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為登記失業的各類人員提供均等化的政策咨詢、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公共就業服務和普惠性就業政策,並逐步使外來勞動者與當地戶籍人口享有同等的就業扶持政策。將《就業失業登記證》調整為《就業創業證》,免費發放,作為勞動者享受公共就業服務及就業扶持政策的憑證。有條件的地方可積極推動社會保障卡在就業領域的應用。
五、強化組織領導
(二十三)健全協調機制。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加強對就業創業工作的領導,把促進就業創業擺上重要議程,健全政府負責人牽頭的就業創業工作協調機制,加強就業形勢分析研判,落實完善就業創業政策,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確保各項就業目標完成和就業局勢穩定。有關部門要增強全局意識,密切配合,盡職履責。進一步發揮各人民團體以及其他社會組織的作用,充分調動社會各方促進就業創業積極性。
(二十四)落實目標責任制。將就業創業工作納入政績考核,細化目標任務、政策落實、就業創業服務、資金投入、群眾滿意度等指標,提高權重,並層層分解,督促落實。對在就業創業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按國家有關規定予以表彰獎勵。有關地區不履行促進就業職責,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對當地人民政府有關負責人及具體責任人實行問責。
(二十五)保障資金投入。各級人民政府要根據就業狀況和就業工作目標,在財政預算中合理安排就業相關資金。按照系統規范、精簡效能的原則,明確政府間促進就業政策的功能定位,嚴格支出責任劃分。進一步規范就業專項資金管理,強化資金預算執行和監督,開展資金使用績效評價,著力提高就業專項資金使用效益。
(二十六)建立健全就業創業統計監測體系。健全就業統計指標,完善統計口徑和統計調查方法,逐步將性別等指標納入統計監測范圍,探索建立創業工作統計指標。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全國勞動力調查制度建設,擴大調查范圍,增加調查內容。強化統計調查的質量控制。加大就業統計調查人員、經費和軟硬體等保障力度,推進就業統計調查信息化建設。依託行業組織,建立健全行業人力資源需求預測和就業狀況定期發布制度。
(二十七)注重輿論引導。堅持正確導向,加強政策解讀,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大力宣傳促進就業創業工作的經驗做法,宣傳勞動者自主就業、自主創業和用人單位促進就業的典型事跡,引導全社會共同關心和支持就業創業工作,引導高校畢業生等各類勞動者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大力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
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落實本意見提出的各項任務,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制定具體方案和配套政策,同時要切實轉變職能,簡化辦事流程,提高服務效率,確保各項就業創業政策措施落實到位,以穩就業惠民生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⑦ 國家地方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有哪些政策規定
國家政策對大學生創業堅持以創業促就業,加大創業政策扶持和服務力度,鼓勵創業、扶持創業、創業富民是我市政府促進就業的系統工程。為支持大學生創業主要有以下優惠政策:1、稅費減免。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且畢業兩年內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自其想要了解更多關於國家政策對大學生創業有哪些的知識,跟著我一起看看吧。國家政策對大學生創業
堅持以創業促就業,加大創業政策扶持和服務力度,鼓勵創業、扶持創業、創業富民是我市政府促進就業的系統工程。為支持大學生創業主要有以下優惠政策:
1、稅費減免。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且畢業兩年內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自其首次注冊登記之日起,三年內免收登記類等行政事業性收費。
2、免費創業培訓。免費為廣大創業者提供GYB、SYB等創業知識培訓,主要內容包括創業意識培養、創業計劃培訓、如何選擇項目、尋找場地、辦理證件、籌措資金、籌劃開業等一系列培訓。GYB培訓是針對有創業願望但尚無明確創業想法的人員所開展的創業啟蒙教育,幫助潛在的小企業主產生可行的企業想法。SYB培訓是向參加培訓的人員介紹開辦企業清察的各個步驟,以及怎樣完成自己開辦企業的各項可行性調查研究,幫助參加培訓人員創建有生存能力的微小型企業。持有SYB和GYB創業培訓證書的大學生,從事個體經營的可以享受小額貸款貼息。
3、小額貸款貼息。對大學生從事個體經營的可一次性給予10萬元以內的貸款,對自謀職業、自主創業或合作創業經營的實體最高可一次性貸桐褲款50萬元,並按國家小額擔保貸款貼息政策給予貼息。
4、加大對大學生創業基地的扶持。對政府部門授牌的高校畢業生創業促就業示範基地給予最高不超過10萬元的補貼,主要用於支持創業示範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具體補貼金額將視基地內進駐企業規模和數量、帶動就業情況、利稅貢獻、社會影響以及服務企業情況等因素確定。
5、提供創業指導。成立了市創業指導服務中心,負責全市的創業服務和指導。開通了「衡陽創業公共服務網」,創業者可登陸網站查詢創業項目、創業政策等信息。
同時歡迎您致電市創業指導服務中心咨詢更多政策和服務。
局正簡如今是一個法制的社會,很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都離不開法律,所以我們對一些平常的法律知識應該有所認識。
⑧ 創業型公司該如何制定規章制度來規范運營公司
結合你們公司做的具體項目,對每個項目及每一個環節制定相應操作流程,然後匯總在一起就行。
⑨ 創業型小公司的規章制度需要哪些
很多人喜歡用制度約束,這並非最好之道!團隊協作的秘密在與團隊協作,而不在於制度!讓每個人都明白自己的使命比制度要好!永遠記住——狼的力量在於狼群,狼群的力量在於狼!
⑩ 我國現行的就業制度及就業政策有哪些
一,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和艱苦地區工作。
二、黨政機關錄用公務員和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新增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應主要面向高校畢業生,公開招考或者招聘,擇優錄用。
三、鼓勵各類企業事業單位,特別是中小企業和民營事業單位聘用高校畢業生,政府有關部門要為其提供便利條件和相應的服務。對企業備喊跨地區聘用的高校畢業生,省會及省會以下城市要認真落實有關政策,取消落戶限制。
四、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
五、為高校畢業生辦理裂磨戶口和人事檔案手續提供便利。
六、畢業半年以上未能就業,並要求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可持學校證明到入學前戶籍所在城市或縣勞動保障部門辦理失業登記。
七、鼓勵中小企業和民營企事業單位聘用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對就業困難的應屆高職業生,由勞動保障、人事和教育部門共同實施高職畢業生職業資格培訓工程,對需要培訓的應屆高職畢業生進肆滾斗行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培訓費由教育系統承擔,職業技能鑒定費由勞動保障部門適當減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