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保障監督條例
Ⅰ 四川省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條例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保障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加強、規范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活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四川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四川省行政區域內的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工作,適用本條例。第三條 縣級以上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主管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工作。
公安、財政、工商、物價等部門以及工會、婦聯、殘聯等組織,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協同做好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工作。第四條 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遵循合法、公開、公正的原則,專職監察與群眾監督相結合、教育與懲戒相結合的原則。
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日常檢查、專項檢查、舉報專查和年度檢查等方式。第五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對違反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的行為,有權向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檢舉和投訴。第六條 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實行勞動保障監察員制度。第二章 管轄和監察職責第七條 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范圍根據分級管理和屬地管理相結合的原則確定。省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負責對省級機關和中央在川、省屬的用人單位以及在省級以上部門登記注冊的用人單位和就業中介服務機構實施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
市、州和縣(市、區)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的監察管轄范圍,由市、州人民政府確定。第八條 上級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可以查處下級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管轄范圍內的重大、疑難案件,也可將屬於本級管轄范圍內的監察對象指定給下級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管轄。
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因管轄發生爭議的,報請共同的上一級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指定管轄。第九條 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履行下列監察職責:
(一)宣傳貫徹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
(二)受理對違反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行為的檢舉或投訴;
(三)對用人單位和就業中介服務機構遵守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四)依法查處和糾正違反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的行為;
(五)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監察職責。
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可以委託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機構行使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權。第十條 勞動保障監察員履行職責時,行使下列職權:
(一)了解執行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的情況;
(二)查閱、記錄、拍攝、復制被檢查單位的有關資料,詢問有關人員;
(三)依照有關規定下達監察文書。
勞動保障監察員履行職責時,應忠於職守,秉公執法,保守有關秘密。第十一條 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依法開展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工作時,有關單位和人員應當給予協助,如實反映情況,不得提供虛假資料或出具偽證,不得謊報、隱瞞有關情況,不得隱匿、毀滅有關證據,不得拒絕和阻撓檢查。第三章 監察內容第十二條 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對用人單位和就業中介服務機構的下列情況實施監察:
(一)建立勞動和社會保障內部管理制度情況;
(二)招用職工情況;
(三)訂立、履行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情況;
(四)遵守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規定情況;
(五)遵守工資支付和最低工資保障規定情況;
(六)遵守社會保險規定情況;
(七)遵守女職工、未成年工和殘疾職工的特殊勞動權益保障規定情況;
(八)遵守職業培訓、職業介紹、職業技能鑒定規定情況;
(九)遵守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況。第十三條 禁止用人單位的下列行為:
(一)在媒體上公開發布招工信息時,不將招工簡章送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備案的;
(二)違反持證上崗的規定,使用未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勞動者從事相應工作的;
(三)招工中收取報名費、風險金、保證金或變相收取其他名目費用的;
(四)違反規定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的;
(五)安排女職工、未成年工從事禁忌勞動的;
(六)不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的;
(七)剋扣、無故拖欠職工工資的;
(八)不支付延長職工工作時間工資的;
(九)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工資的;
(十)解除勞動合同後,不按規定給予職工經濟補償的;
(十一)不參加社會保險或不履行社會保險費繳納義務的;
(十二)違反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行為。
Ⅱ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三十條規定
我國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的第三十條是這樣規定的: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對有第一項、第二項或者第三項規定的行為的,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無理抗拒、阻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依春攜照本條例的規定實施勞動保障監察的;
二、不按照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要求報送書面材料,隱瞞事實真相,出具偽證或者隱匿、毀滅證據的;
三、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拒不履行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行政處理決定的;
四、打擊報復舉報人、投訴人的。
違反前款規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勞動保障監察具體內容如下:
1、用人單位遵守錄用和招聘職工規定的情況。
2、用人單位遵守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情況。
3、用人單位遵守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勞動保護規定的情況。
4、用人單位遵守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規定的情況。
5、用人單位遵守工資支付規定的情況。
6、用人單位制定的勞動規章制度情況等等。
法律依據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三十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對有第(一)項、第(二)遲衫項或者第(三)項規定的行為的,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無理抗拒、阻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實施勞動保障監察的;
(二)不按照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要求報送書面材料,隱瞞事實真相,出具偽證或者隱匿、毀滅證據的;
(三)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扒旦伏責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拒不履行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行政處理決定的;
(四)打擊報復舉報人、投訴人的。
違反前款規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Ⅲ 浙江省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和規范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以下簡稱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國務院《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對本省行政區域內的企業、個體工商戶、民辦非企業單位(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實施勞動保障監察,適用本條例。
對職業介紹機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職業技能考核鑒定機構進行勞動保障監察,依照本條例執行。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勞動保障監察工作。
財政、稅務、經貿、工商、公安、建設、監察、衛生、審計等有關行政部門和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應當依照各自職責,依法配合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做好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工作。勞動保障監察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第五條各級工會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的規定,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規章的情況進行監督。第六條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對勞動保障違法行為,有權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舉報。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舉報屬實,為查處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提供主要線索和證據的舉報人,給予獎勵。第二章監察機構及職責第七條縣級以上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設置勞動保障監察機構,根據監察任務的需要配備專職勞動保障監察人員。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可以委託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實施勞動保障監察。第八條縣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根據勞動保障監察工作需要,在本行政區域內的鄉(鎮)、街道設立勞動保障監察派出機構或者兼職人員,協助處理有關的勞動保障監察事項。第九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勞動保障監察機構中實施勞動保障監察的人員(以下稱勞動保障監察員)應當熟悉勞動保障法律、法規、規章和監察業務,經考核合格,取得勞動保障監察員證後方可從事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第十條勞動保障監察員履行法定職責和職權,必須嚴格遵守法定程序,文明執法,廉潔奉公。勞動保障監察員應當嚴格遵守工作紀律,不得泄露舉報人的有關情況和被檢查單位的商業秘密。第十一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可以從政府有關部門,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中聘請勞動保障法律監督員,協助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依法開展工作。
勞動保障法律監督員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反映或者轉達與勞動保障工作相關的建議、意見和要求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認真聽取並予以答復;對勞動保障法律監督員提請處理的勞動保障違法行為,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及時依法處理。第十二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依照國務院《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十一條規定的范圍實施勞動保障監察。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下列勞動保障違法行為應當依法查處:
(一)用人單位非法招用未滿十六周歲未成年人的;
(二)用人單位在招用勞動者時收取保證金、押金等費用或者扣押勞動者證件的;
(三)用人單位不依法簽訂勞動合同或者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強迫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
(五)用人單位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六)用人單位拒不支付或者不按標准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和節假日加班工資報酬的;
(七)用人單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工資的;
(八)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後,不按勞動保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
(九)用人單位違反女職工、未成年工、殘疾人特殊勞動保護規定的;
(十)用人單位使用應當取得而未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勞動者從事相應技術工種的;
(十一)用人單位不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的;
(十二)職業介紹機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職業技能考核鑒定機構違反國家有關職業介紹、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考核鑒定的規定的;
(十三)其他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規章的行為。第三章勞動保障監察的實施第十三條對用人單位的勞動保障監察,由用人單位用工行為所在地的縣級或者設區的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管轄。
上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根據工作需要,可以直接調查處理下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管轄的案件;下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其管轄范圍內的案件,認為需要上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處理的,可以提請上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處理。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之間對管轄有爭議的,應當報請共同的上一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指定管轄。
Ⅳ 勞動保障監察的原則
法律分析:
勞動監察執法不需要等到勞動者的主動投訴、舉報,而是應敗悉當主動的監督勞動法律和法規的執行情況,對用人單位進行監督檢查。
勞動保障監察的執法不一定需要勞動者請求或同意。勞動保障監察的主動性此帶具體表現為以下方面:勞動爭議仲裁、訴訟適用「不告不理」原則,此原則不適用於勞動保障監察。
法律依據: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第十一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下列事項實施勞動保障監察:
(一)森枯蘆用人單位制定內部勞動保障規章制度的情況;
(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的情況;
(三)用人單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規定的情況;
(四)用人單位遵守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勞動保護規定的情況;
(五)用人單位遵守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規定的情況;
(六)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工資和執行最低工資標準的情況;
(七)用人單位參加各項社會保險和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情況;
(八)職業介紹機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職業技能考核鑒定機構遵守國家有關職業介紹、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考核鑒定的規定的情況;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保障監察事項。
Ⅳ 天津市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 為了貫徹實施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維護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規范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活動。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的勞動和社會保障(以下簡稱勞動保障)監察,是指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依法對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就業服務機構、醫療服務機構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行為依法進行處理的行政執法活動。第四條 勞動保障監察應當遵循公正與公開、監察與服務相結合的原則,並接受社會的監督。第五條 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主管全市勞動保障監察工作,指導區、縣和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做好本轄區內的勞動保障監察工作。
區、縣和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本轄區內的勞動保障監察工作。
公安、工商、財政、價格、衛生、安全生產監督、葯品監督等行政部門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組織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做好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第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行為,有權進行投訴和舉報。第二章 管轄和職責第七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從事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的機構,應當配備專職、兼職勞動保障監察人員,負責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工作。所需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專款專用。
勞動保障監察人員應當熟悉監察業務,具備勞動保障方面的法律專業知識,並經過培訓合格。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可以在工會、共青團、婦聯、行業主管部門等單位聘請勞動保障法律監督員,協助專職、兼職監察員開展工作。第八條 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對本市行政區域內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就業服務機構、醫療服務機構實施勞動保障監察。
區、縣和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對本轄區內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就業服務機構、醫療服務機構實施勞動保障監察。
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案情重大、復雜或者跨行政區域的案件,可以直接查處;必要時,可以將自己管轄的案件指定下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進行查處。第九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宣傳貫徹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政策;
(二)監察用人單位遵守和執行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情況;
(三)受理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行為的投訴和舉報;
(四)依法查處和糾正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行為;
(五)負責勞動保障監察人員的培訓、任命、考核、監督和管理。第十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監察人員在依法執行勞動保障監察任務時,可以行使下列職權:
(一)進入用人單位的生產、經營、工作場所,檢查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情況;
(二)要求用人單位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查閱或者復制必要的資料,詢問有關人員;
(三)採用筆錄、錄音、照相、攝相等方式取得證據;
(四)發現用人單位有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情況,作出限期整改、行政處罰的決定;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十一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監察人員在履行職責時,應當忠於職守、秉公執法,保守被檢查單位的商業秘密,並為舉報者保密。第三章 內容和程序第十二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用人單位、就業服務機構和醫療服務機構的下列情況實施監察:
(一)招用勞動者的方式、內容和條件;
(二)與勞動者訂立和履行勞動合同、集體合同;
(三)支付勞動者工資和福利待遇;
(四)執行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制度;
(五)社會保障登記和繳費;
(六)女職工、未成年工特殊勞動保護;
(七)用人單位開展職業培訓;
(八)制定勞動管理制度,並按照規定備案;
(九)就業服務機構的中介服務、職業技能鑒定、職業培訓;
(十)醫療服務機構進行勞動能力鑒定和執行基本醫療保險規定;
(十一)執行勞動保障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況。第十三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依法進行勞動保障監察時,用人單位和有關機構應當如實反映情況,不得提供虛假資料或者出具偽證,不得隱匿、毀滅有關證據,不得拒絕阻撓勞動保障監察。
Ⅵ 湖南省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和加強勞動和社會保障(以下稱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國務院《勞動保障監察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用人單位、就業服務機構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並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行為作出處理的行政執法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用人單位是指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執行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情況,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依照本條例實施勞動保障監察。
本條例所稱就業服務機構是指職業介紹機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職業技能考核鑒定機構。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勞動保障監察工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可以委託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實施勞動保障監察的具體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行政部門根據各自職責,支持、協助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勞動保障監察工作。
各級工會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在勞動保障監察工作中應當注意聽取工會組織的意見和建議。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工作。勞動保障監察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第五條任何組織和個人對用人單位和就業服務機構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行為有權舉報;對舉報屬實,為查處重大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行為提供主要線索和證據的舉報人,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給予獎勵。
勞動者勞動保障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可以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投訴。第二章勞動保障監察內容與管轄第六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用人單位招用人員的情況實施監察,重點監察下列行為:(一)提供虛假招聘信息;(二)招用無合法身份證件的人員;(三)招用按照國家規定應當取得職業資格證書而未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勞動者從事相應的技術工種工作;(四)向求職者收取招聘費用;(五)向被錄用人員收取抵押金、抵押物、保證金或者以其他形式收取財物,或者強迫被錄用人員集資入股;(六)扣押被錄用人員身份證等證件;(七)違反國家規定,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准;(八)殘疾人可以從事的工種或者崗位,以殘疾為由拒絕錄用殘疾人;(九)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不依法訂立勞動合同;(十)招用童工。第七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用人單位勞動用工的情況實施監察,重點監察下列行為:(一)安排女職工從事礦山井下勞動、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或者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二)安排女職工在經期從事高處、低溫、冷水作業或者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三)安排女職工在孕期從事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或者孕期禁忌從事的勞動;(四)安排懷孕七個月以上的女職工夜班勞動或者延長其工作時間;(五)安排女職工生育享受產假少於九十天;(六)安排女職工在哺乳未滿一周歲嬰兒期間從事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或者哺乳期禁忌從事的其他勞動,以及延長其工作時間或者安排其夜班勞動;(七)安排未成年工從事礦山井下、有毒有害、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或者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八)不對未成年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九)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規定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第八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工資報酬及補償的情況實施監察,重點監察下列行為:(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二)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三)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四)解除勞動合同後,不依法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第九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用人單位辦理社會保險事項的情況實施監察,重點監察下列行為:(一)不按國家規定辦理社會保險登記、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二)不按國家規定申報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三)遲延繳納社會保險費;(四)拒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第十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職業介紹機構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情況實施監察,重點監察下列行為:(一)超出職業介紹許可證規定的業務范圍從事職業介紹活動;(二)以提供虛假招聘信息等欺詐方式進行職業介紹活動;(三)介紹求職者從事法律法規禁止從事的職業;(四)為無合法證照的用人單位或者無合法身份證件的求職者進行職業介紹服務活動;(五)偽造、變造、買賣、出租、出借職業介紹許可證。
Ⅶ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貫徹實施勞動和社會保障(以下稱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規范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根據勞動法和有關法律,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對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以下稱用人單位)進行勞動保障監察,適用本條例。
對職業介紹機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職業技能考核鑒定機構進行勞動保障監察,依照本條例執行。第三條國務院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主管全國的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勞動保障監察工作。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根據各自職責,支持、協助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第四條縣級、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可以委託符合監察執法條件的組織實施勞動保障監察。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和受委託實施勞動保障監察的組織中的勞動保障監察員應當經過相應的考核或者考試錄用。
勞動保障監察證件由國務院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監制。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工作。勞動保障監察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第六條用人單位應當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接受並配合勞動保障監察。第七條各級工會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情況進行監督。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在勞動保障監察工作中應當注意聽取工會組織的意見和建議。第八條勞動保障監察遵循公正、公開、高效、便民的原則。
實施勞動保障監察,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接受社會監督。第九條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有權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舉報。
勞動者認為用人單位侵犯其勞動保障合法權益的,有權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投訴。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為舉報人保密;對舉報屬實,為查處重大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提供主要線索和證據的舉報人,給予獎勵。第二章勞動保障監察職責第十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實施勞動保障監察,履行下列職責:
(一)宣傳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督促用人單位貫徹執行;
(二)檢查用人單位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情況;
(三)受理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的舉報、投訴;
(四)依法糾正和查處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第十一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下列事項實施勞動保障監察:
(一)用人單位制定內部勞動保障規章制度的情況;
(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的情況;
(三)用人單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規定的情況;
(四)用人單位遵守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勞動保護規定的情況;
(五)用人單位遵守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規定的情況;
(六)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工資和執行最低工資標準的情況;
(七)用人單位參加各項社會保險和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情況;
(八)職業介紹機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職業技能考核鑒定機構遵守國家有關職業介紹、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考核鑒定的規定的情況;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保障監察事項。第十二條勞動保障監察員依法履行勞動保障監察職責,受法律保護。
勞動保障監察員應當忠於職守,秉公執法,勤政廉潔,保守秘密。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對勞動保障監察員的違法違紀行為,有權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有關機關檢舉、控告。第三章勞動保障監察的實施第十三條對用人單位的勞動保障監察,由用人單位用工所在地的縣級或者設區的市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管轄。
上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根據工作需要,可以調查處理下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管轄的案件。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勞動保障監察管轄發生爭議的,報請共同的上一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指定管轄。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勞動保障監察的管轄制定具體辦法。第十四條勞動保障監察以日常巡視檢查、審查用人單位按照要求報送的書面材料以及接受舉報投訴等形式進行。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認為用人單位有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需要進行調查處理的,應當及時立案。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受委託實施勞動保障監察的組織應當設立舉報、投訴信箱和電話。
對因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引起的群體性事件,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根據應急預案,迅速會同有關部門處理。
Ⅷ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實施《勞動保障監察條例》若干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實施《勞動保障監察條例》,規范勞動保障監察行為,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及所屬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對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以下稱用人單位)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以下簡稱勞動保障法律)的情況進行監察,適用本規定;對職業介紹機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職業技能考核鑒定機構進行勞動保障監察,依照本規定執行;對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執行勞動保障法律情況進行勞動保障監察,根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職責,依照本規定執行。第三條勞動保障監察遵循公正、公開、高效、便民的原則。
實施勞動保障行政處罰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接受社會監督。第四條勞動保障監察實行迴避制度。第五條縣級以上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設立的勞動保障監察行政機構和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依法委託實施勞動保障監察的組織(以下統稱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具體負責勞動保障監察管理工作。第二章一般規定第六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用人單位及其勞動場所的日常巡視檢查,應當制定年度計劃和中長期規劃,確定重點檢查范圍,並按照現場檢查的規定進行。第七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用人單位按照要求報送的有關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情況的書面材料應進行審查,並對審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予以糾正和查處。第八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可以針對勞動保障法律實施中存在的重點問題集中組織專項檢查活動,必要時,可以聯合有關部門或組織共同進行。第九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設立舉報、投訴信箱,公開舉報、投訴電話,依法查處舉報和投訴反映的違反勞動保障法律的行為。第三章受理與立案第十條任何組織或個人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的行為,有權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舉報。第十一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舉報人反映的違反勞動保障法律的行為應當依法予以查處,並為舉報人保密;對舉報屬實,為查處重大違反勞動保障法律的行為提供主要線索和證據的舉報人,給予獎勵。第十二條勞動者對用人單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侵犯其合法權益的行為,有權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投訴。對因同一事由引起的集體投訴,投訴人可推薦代表投訴。第十三條投訴應當由投訴人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遞交投訴文書。書寫投訴文書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投訴,由勞動保障監察機構進行筆錄,並由投訴人簽字。第十四條投訴文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投訴人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工作單位、住所和聯系方式,被投訴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二)勞動保障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事實和投訴請求事項。第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投訴,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告知投訴人依照勞動爭議處理或者訴訟程序辦理:
(一)應當通過勞動爭議處理程序解決的;
(二)已經按照勞動爭議處理程序申請調解、仲裁的;
(三)已經提起勞動爭議訴訟的。第十六條下列因用人單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行為對勞動者造成損害,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就賠償發生爭議的,依照國家有關勞動爭議處理的規定處理:
(一)因用人單位制定的勞動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
(二)因用人單位違反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的保護規定,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造成損害的;
(三)因用人單位原因訂立無效合同,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
(四)因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或者故意拖延不訂立勞動合同,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
(五)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因用人單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的行為,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第十七條勞動者或者用人單位與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發生的社會保險行政爭議,按照《社會保險行政爭議處理辦法》處理。第十八條對符合下列條件的投訴,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在接到投訴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依法受理,並於受理之日立案查處:
(一)違反勞動保障法律的行為發生在2年內的;
(二)有明確的被投訴用人單位,且投訴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是被投訴用人單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的行為所造成的;
(三)屬於勞動保障監察職權范圍並由受理投訴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管轄。
對不符合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投訴,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在接到投訴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決定不予受理,並書面通知投訴人。
對不符合第一款第(二)項規定的投訴,勞動保障監察機構應當告知投訴人補正投訴材料。
對不符合第一款第(三)項規定的投訴,即對不屬於勞動保障監察職權范圍的投訴,勞動保障監察機構應當告訴投訴人;對屬於勞動保障監察職權范圍但不屬於受理投訴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管轄的投訴,應當告知投訴人向有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
Ⅸ 重慶市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規范和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工作,促進勞動關系和諧和經濟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和《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對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以及與勞動者建立或者形成勞動關系的其他組織(以下簡稱用人單位)實施勞動保障監察,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勞動保障監察遵循公正、公開、高效、便民的原則,堅持預防與查處相結合、教育與處罰相結合,接受社會監督。第四條市、區縣(自治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勞動保障監察工作。
市、區縣(自治縣)有關行政部門依照各自職責,協助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主管部門開展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第五條市、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勞動保障監察監管體系,加強勞動保障監察隊伍建設,將勞動保障監察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第六條各級工會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協助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主管部門處理勞動保障違法事件。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主管部門在勞動保障監察工作中應當聽取工會組織的意見和建議。第七條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接受和配合勞動保障監察,如實提供有關情況,不得拒絕和阻礙勞動保障監察。第八條企業聯合會、工商業聯合會等行業協會依法指導、幫助用人單位規范用工,配合做好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第二章勞動保障監察職責第九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主管部門對下列事項實施勞動保障監察:
(一)用人單位制定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勞動保障規章制度及其執行的情況;
(二)用人單位招(聘)用勞動者扣押居民身份證、學歷證、專業技術資格證、職業資格證、社會保障卡等證件,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保證金、押金等財物的情況;
(三)用人單位建立用工檔案的情況;
(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和解除勞動合同,為勞動者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證明,辦理勞動者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以及執行集體合同有關規定的情況;
(五)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經濟補償、賠償金以及遵守和執行最低工資標准規定的情況;
(六)用人單位遵守工作時間、休息休假規定的情況;
(七)用人單位遵守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勞動保護以及禁止使用童工規定的情況;
(八)用人單位遵守職業培訓和招用技術工種規定的情況;
(九)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險和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情況;
(十)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遵守勞務派遣有關規定的情況;
(十一)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職業技能鑒定機構等遵守有關專門規定的情況;
(十二)有關組織和人員遵守和執行社會保險基金、就業專項資金管理相關規定的情況;
(十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保障監督檢查事項。第十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主管部門應當建立用工信息採集制度,完善勞動保障監察信息檔案,建立全市統一的勞動保障監察管理信息系統。
用人單位應當真實、准確地建立以下用工檔案:
(一)職工名冊。包括勞動者和被派遣勞動者的姓名、性別、身份證件號碼、戶籍地址以及現住址、聯系方式、用工形式、用工起始時間、勞動合同期限等內容。
(二)錄用檔案。包括入職登記表、勞動者身份證件復印件。
(三)工資檔案。包括正常工作時間工資、加班工資以及其他勞動報酬的數額,代扣、代繳、扣除項目和數額,銀行代發工資憑證或者勞動者簽名等內容。
(四)勞動密集型企業還應當建立職工工時檔案。工時檔案包括上下班時間和加班時間的記錄。
用工檔案應當以紙質或者電子形式至少保存兩年。職工名冊、錄用檔案和工資檔案應當至少保存至與勞動者解除勞動關系後兩年。第十一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主管部門應當建立用人單位勞動保障守法誠信檔案,完善勞動保障守法誠信等級評價和公示制度,實行分級、分類監管。第十二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主管部門應當對有重大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行為記錄的用人單位實行重點監控,加強日常監管。
有關行政部門審查用人單位承接投資、參加政府采購等申請時,應當將用人單位三年內是否存在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記錄作為參考。
Ⅹ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實施細則的釋義是什麼
法律分析:實施條例的細則目的是為了實施《勞動保障監察條例》,規范勞動保障監察行為,才制定了本規定。勞動保障監察,是指法定的專門機關代表國家對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進行的檢查、處理、處罰等一系列監督活動。勞動保障監察即過去所稱的勞動監察,國外亦稱勞動監察。它作為一種國家干預責任,是維護勞動者權益的重要的強制性手段,目前廣為世界上許多國家所採用。勞動法是個獨立的法律部門,是我國法律體系中的更要組成部分。勞動法以規范勞動關系為對象,以保護勞動者為主旨,通過行政監督,規范勞動法律制度,推進勞動標準的實施。
法律依據:《關於實施〈勞動保障監察條例〉若干規定》
第一條 為了實施《勞動保障監察條例》,規范勞動保障監察行為,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及所屬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對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以下稱用人單位)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以下簡稱勞動保障法律)的情況進行監察,適用本規定;對職業介紹機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職業技能考核鑒定機構進行勞動保障監察,依照本規定執行;對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執行勞動保障法律情況進行勞動保障監察,根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職責,依照本規定執行。
第三條 勞動保障監察遵循公正、公開、高效、便民的原則。實施勞動保障行政處罰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接受社會監督。
第四條 勞動保障監察實行迴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