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清真食品法律法規

清真食品法律法規

發布時間: 2023-04-20 14:11:29

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清真食品管理條例

第一條為尊重食用清真食品民族的飲食習慣,加強清真食品管理,規范清真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清真食品,是指按食用清真食品民族的飲食習慣生產、加工、儲運、銷售(以下簡稱生產經營)的食品、副食品及調味品。第三條在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從事清真食品生產經營及其監督管理,必須遵守本條例。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族事務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清真食品的監督管理工作。
工商、衛生、公安、經貿、質量技術監督、檢疫等部門依照各自職責,負責清真食品的監督管理工作。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研製、開發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清真食品,並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在投資、稅收、信貸等方面給予優惠。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尊重食用清真食品民族的飲食習慣;對於違反本條例的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向有關主管部門舉報。第七條生產經營清真食品的企業和個體經營者,除具備法律、法規規定的食品生產經營條件外,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加工、保管、采購、銷售等主要崗位的操作人員中應當有食用清真食品飲食習慣民族的人員;
(二)有專用的加工、儲運、銷售清真食品的設備、設施。第八條生產經營清真食品的企業、個體經營者向所在地縣(市、區)民族事務主管部門申領清真標志牌,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書面申請及個人身份證明;
(二)衛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
(三)主要崗位操作人員基本情況和專用清真食品設備、設施的配套情況。
綜合經營的商場、超市、集貿市場、賓館等經營清真食品需要懸掛清真標志牌的,可以依照前款規定申領清真標志牌。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族事務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對符合條件的,核發清算標志牌。第十條清真標志牌由自治區民族事務主管部門統一式樣。
禁止轉讓、租借、買賣或者冒用清真標志牌。第十一條取得清真標志牌的企業和個體經營者,應當在生產、經營場所的顯著位置懸掛清真標志牌,並在其字型大小、招牌和食品的名稱、包裝上顯著標明「清真」字樣。
不含肉類、乳類及食用油成分的食品,不得冠以「清真」字樣。不得使用印有清真標識的包裝物包裝非清真食品。不得以非清真食品冒充清真食品。第十二條生產經營清真食品的企業和個體經營者,其字型大小、招牌和食品的名稱、包裝、廣告不得含有食用清真食品飲食習慣的民族所禁忌的語言、文字、符號、圖案及其組合。第十三條綜合經營的商場、超市、集貿市場、賓館等設置的食用清真食品飲食習慣民族的禁忌食品或者物品的攤位、櫃台,應當與清真食品的攤位、櫃台保持適當距離,或者配置隔離設施。第十四條生產經營清真食品的企業和個體經營者停業或者易業前,應當到原核發清真標志牌的部門交回清真標志牌。第十五條取得清真標志牌的企業和個體生產經營者,不得生產經營非清真食品。第十六條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的內設清真食堂,其采購、保管和烹飪人員中應當有食用清真食品飲食習慣民族的人員,庫房、烹飪工具、計量器具、食品運輸車輛以及生產場地必須專用。第十七條凡進入自治區境內按照清真食品銷售的食品,其經營者須持有生產地縣以上人民政府民族事務主管部門出具的「清真」證明。第十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族事務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生產、經營清真食品的企業、個體經營者以及商場、超市、集貿市場、賓館、單位內設清真食堂的監督檢查。第十九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對未取得清真標志牌而擅自懸掛清真標志或者標注「清真」字樣從事生產經營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族事務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第二十條違反本條例規定,轉讓、租借、買賣或者冒用清真標志牌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族事務主管部門吊銷清真標志牌,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第二十一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族事務主管部門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處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一)不含肉類、乳類及食用油成分的食品,冠以「清真」字樣的;
(二)使用印有清真標識的包裝物包裝非清真食品的;
(三)以非清真食品冒充清真食品的;
(四)取得清真標志牌的生產經營者,生產經營非清真食品的。

2. 陝西省清真食品生產經營管理條例

第一條為了尊重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數民族的飲食習俗,規范清真食品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促進清真食品業發展,增進民族團結、社會和諧,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清真食品,是指按照回、維吾爾、保安、東鄉、哈薩克、撒拉、塔塔爾、烏茲別克、塔吉克、柯爾克孜等少數民族(以下簡稱回族等少數民族)的清真飲食習俗生產經營的食品。第三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清真食品生產經營及其監督管理活動。
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內部設立的清真食堂,依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執行。第四條各民族都有保持和改革本民族風俗習慣的自由。全社會都應當尊重回族等少數民族的清真飲食習俗。
對於違反本條例的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向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及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舉報,受理舉報的部門應當及時處理。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鼓勵發展清真食品業,研製具有地方特色的清真食品,重點扶持名牌老字型大小清真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並根據國家規定在清真食品產業化方面給予投資、稅收、信貸等方面優惠。
回族等少數民族人口聚居的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將清真食品生產經營網點建設納入城鄉建設總體規劃。第六條省人民政府應當將清真食品監督管理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根據工作需要設立清真食品監督管理工作專項經費。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條例的實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衛生、質量技術監督、商務、食品葯品監督、檢疫等部門和機構依照各自職責,做好與清真食品生產經營相關的監督管理工作。第八條民族事務、文化、新聞出版部門以及大眾傳媒應當加強有關法律、法規和回族等少數民族清真飲食習俗的宣傳,增進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尊重。
生產經營清真食品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應當對員工進行有關生產操作特殊要求和禁忌事項的培訓教育。第九條從事清真食品生產經營的企業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具有獨立設置的生產廠房、庫房、銷售場所和專用的加工生產器械、計量器具、檢驗設備、儲存容器、運輸工具;
(二)企業負責人中至少有一名回族等少數民族公民,回族等少數民族員工所佔比例不得低於15%;
(三)從事清真肉食業、餐飲業的企業法定代表人應當是回族等少數民族公民,回族等少數民族員工所佔比例不得低於30%;
(四)屠宰、采購、配料、烹制、儲運等工作崗位從業人員應當是回族等少數民族公民;
(五)清真食品生產經營監督管理制度健全;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第十條從事清真食品生產經營的個體工商戶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業主應當是回族等少數民族公民;
(二)屠宰、采購、配料、烹制、保管等工作崗位從業人員應當是回族等少數民族公民;
(三)有清真食品加工、製作、銷售、儲運的專用工具和場所;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第十一條清真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應當在其字型大小、招牌、產品包裝上顯著標明清真標志。
經依法成立的清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後,清真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可以在產品的包裝、廣告上使用清真認證標識。
非清真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不得使用清真標志、標識或者發布清真食品廣告。第十二條生產經營清真食品應當符合國家有關食品安全、衛生管理的法律、法規規定及標准。
生產經營清真食品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采購的製成品、原料、輔料,應當符合清真要求。從外地購進的製成品、原料、輔料應當附有清真的有效證明。第十三條從事清真肉食業生產經營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按照清真飲食習俗屠宰畜禽或者加工、製作的清真肉食品,應當依法接受檢疫、檢驗。
清真用畜禽實行定點屠宰。省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省實際情況,制定清真用畜禽定點屠宰廠(場)的設置規劃,由市、縣人民政府根據設置規劃組織實施。第十四條集貿市場、商場、超市、賓館飯店等場所經營清真食品的,應當設置清真食品專用區域或者專用櫃台、攤位,經營清真食品的人員不得與經營非清真食品的人員混崗。

3. 南寧市清真食品管理條例

第一條為了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保護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規范清真食品的生產經營活動,扶持清真食品行業發展,維護民族團結,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清真食品,是指按照回族、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以下簡稱具有清真飲食習慣的少數民族)的傳統習俗製作的符合清真要求的食品。第三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清真食品的生產經營及其監督管理等活動。
本條例所稱的清真食品生產經營者包括:
(一)從事清真食品生產經營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
(二)內設清真食堂或者清真餐廳的賓館、飯店等單位。
境外投資者在本市從事清真食品生產經營的,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及本條例。第四條市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條例。
工商、衛生、商務、質量技術監督、食品葯品監督等有關部門,依照各自的職責,協同實施本條例。第五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尊重回族、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的飲食習慣,不得歧視和干涉。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有關法律、法規和民族政策、民族風俗習慣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
清真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向員工進行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宣傳教育。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引導企業和個人投資生產、經營清真食品,扶持清真食品行業發展。扶持辦法由市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市財政、工商、稅務、商務等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國家、自治區有關政策及本市的實際情況制定。第八條清真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清真要求屠宰禽畜或者加工、製作清真食品。清真食品應當符合國家食品安全、衛生管理的法律、法規的規定及標准。第九條加工、製作清真食品使用的畜禽實行定點屠宰。屠宰點由市畜禽屠宰管理部門會同市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有關要求,統一規劃,合理設置。第十條清真食品的原料應當符合清真要求。從外地購進的製成品、原料應當附有清真食品的清真標識或者有效證明。第十一條清真食品的生產經營活動應當與非清真食品的生產經營活動分開。
清真食品生產經營場所不得製作、銷售具有清真飲食習慣的少數民族禁忌的食品。
商場、超市、農貿市場等場所內設置的清真食品專櫃或者專區應當與清真禁忌食品、物品櫃台或者攤點相隔離,其工作人員不得混崗。
清真食品的運輸車輛、計量器具、儲藏容器不得運送、稱量、存放清真禁忌食品或者物品。第十二條禁止攜帶清真禁忌食品、物品進入清真食品生產經營場所。
清真食品的生產經營者有權拒絕攜帶清真禁忌食散陪品或者物品者進入清真食品的生產經營場所。第十三條清真食品生產經營場所的字型大小、招牌以及清真食品名稱、包裝和宣傳廣告用語等,不得含有具有清真飲食習慣的少數民族禁忌的語言、文字或者圖像。
非清真食品生產經營者不得在其字型大小、招牌、食品名稱和包裝上標有同「清真」的名稱、標志相同沖笑蠢或者近似的字樣或者標識符號。第十四條清真食品生產經營者不得將清真食品專用包裝物以及有同「清真」的名稱、標志相同或者近似的字樣或者標識符號的包裝物用於非清真食品。第十五條清真食品生產經營者符合以下條件的,可以向市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申領清真標識牌:
(一)個體工商戶業主是具有清真飲食習慣的少數民族公民;
(二)從事清真食品生產經營的企業中負責清真食品生產經營的管理人員有具有清真飲食習慣的少數民族公民;
(三)原料采購、主要製作、倉庫儲存、屠宰等主要崗升返位人員是具有清真飲食習慣的少數民族公民;
(四)生產和經營的場地、設備、設施符合清真要求;
(五)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經過清真食品業務培訓;
(六)制定有保證清真食品質量的培訓制度、監督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十六條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在具有清真飲食習慣的少數民族人口相對集中的地段、交通樞紐和商業中心,規劃設置清真食品基本供應點。
取得清真標識牌的清真食品生產經營者,其生產經營條件符合規劃要求的,可以向市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申領清真食品基本供應點標識牌。第十七條對符合第十五條或者第十六條第二款規定條件的,市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免費發放清真標識牌或者清真食品基本供應點標識牌(以下統稱清真標識牌);對不符合條件的,不予發放,並書面說明理由。
取得清真標識牌的清真食品生產經營者,享受市人民政府給予的扶持和優惠。

4. 甘肅省清真食品管理條例

第一條 為了尊重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數民族的飲食習俗,加強對清真食品的管理,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清真食品的生產、加工、經營及其監督管理活動。第三條 縣級以上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本條例的實施。
各級工商行政管理、衛生、檢疫、質監等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清真食品的監督管理工作。第四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歧視和干涉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數民族的飲食習俗。第五條 專門從事生產、加工、經營清真食品的企業或單位,除具備有關法律、法規對食品生產經營所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企業或單位的主要管理人員中至少有一名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數民族公民,監督人必須是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數民族公民。
(二)從業人員中應有一定比例的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數民族公民。
(三)生產、加工、經營場地、設備、倉儲必須保證專用。
(四)屠宰、采購、操作等關鍵崗位,必須由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數民族公民擔任。
(五)清真肉食商品畜禽按有關規定實行定點屠宰,並依法接受檢疫;清真肉食商品畜禽屠宰人員須持有縣級以上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或其委託的伊斯蘭教協會等組織出具的資格證明。第六條 清真包裝食品,應當由省或市(州、地)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或其委託的伊斯蘭教協會等組織監制,並在清真食品外包裝上印製監制單位名稱。
生產、加工、經營清真食品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印製標有「清真」字樣的清真食品包裝印刷品時,應當提供所在地縣級以上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審核批準的有效證明。第七條 清真食品包裝上,不得印有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數民族禁忌的文字和圖案,不得將清真食品包裝物出售或者轉讓給非清真食品生產經營者使用。第八條 在非專營清真食品區域內,清真食品的攤位、櫃台,應當與非清真食品的攤位、櫃台保持適當距離或者設置明顯的隔離設施。第九條 凡取得營業執照的企業、個體工商戶,生產、加工、經營清真食品的,應當在開業前向所在地縣級以上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書面申請,經審查合格後,發給清真食品標志牌。
未取得清真食品標志牌的,不得生產、加工、經營清真食品。第十條 清真食品標志牌由省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監制,由市(州、地)、縣(市、區)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發放。
清真食品標志牌必須放置在生產經營場所的醒目位置。
禁止偽造、買賣、轉讓或者租借清真食品標志牌。第十一條 申領清真食品標志牌的當事人,應當向縣級以上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提供本條例第五條所規定的相關材料。
縣級以上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接到申請材料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作出批准或不予批準的決定。批準的,應當核發清真食品標志牌;不予批準的,應當說明理由。第十二條 生產、加工、經營清真食品的當事人不再生產、加工、經營清真食品的,應當在停業後五日內向縣級以上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備案,並將清真食品標志牌交回原核發單位。第十三條 從事清真食品生產、加工、經營的單位和個人,不得發布含有虛假內容的清真食品廣告。
未取得清真食品標志牌的單位和個人,不得在生產、加工、經營場所及產品和包裝上使用、張貼、懸掛帶有「清真」、「穆斯林」、「回族」等字樣或圖案的標志物。第十四條 縣級以上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所在地生產、加工、經營清真食品的各類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賓館、飯店、招待所、機關清真餐廳進行檢查。第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第五條、第六條、第七條、第九條第二款規定的,由縣級以上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對當事人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處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第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條第三款、第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的,由縣級以上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並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違反本條例第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處罰。第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經處罰後仍不改正的,由縣級以上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收回清真食品標志牌;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十八條 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清真食品管理的工作人員有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或者利用工作之便索取財物行為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行政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5. 上海市清真食品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保障清真食品供應,加強清真食品管理,促進清真食品行業發展,增進民族團結,根據《城市民族工作條例》,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清真食品,是指按照回族等少數民族(以下簡稱食用清真食品少數民族)的飲食習慣,屠宰、加工、製作的符合清真要求的飲食、副食品、食品。第三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清真食品的生產、儲運、銷售及其監督管理活動。第四條市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和監督本條例的實施;市商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清真食品的行業規劃和生產、經營管理工作。
市工商行政管理、財政、稅務、衛生、房屋土地、工業經濟等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各自的職責,協同實施本條例。
區、縣人民政府負責在本行政區域內實施本條例。區、縣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和商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本條例的規定,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清真食品行業的管理工作。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支持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對清真食品生產、經營的投資。
市和區、縣人民政府及其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對在生產、經營、管理清真食品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獎勵。第六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宣傳、教育。
生產、經營清真食品的企業應當對職工進行有關法律、法規和民族政策的培訓。
絕行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尊重食用清真食品少數民族的飲食習慣,不得歧視和干涉。第二章清真標志牌的管理第七條市商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市民族事務所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市清真食品網點和保障清真食品供應的基本供應點的規劃及其調整,並做好清真食品供應櫻宏迅點的扶持工作。
區、縣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全市清真食品網點、基本供應點的規劃,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設置清真食品供應點;在食用清真食品少數民族相對集中的地區、交通樞紐和商業中心地段,應當設置清真食品基本供應點。第八條市和區、縣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及時向社會公告清真食品基本供應點。基本供應點附近應當設置明顯的指示牌。第九條生產、經營清真食品的,應當事先向市或者區、縣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申領清真標志牌。
未取得清真標志牌的,不得生產、經營清真食品。第十條清真標志牌由市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監制。
禁止偽造、轉讓、租借或者買賣清真標志牌。第十一條申領清真標志牌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生產和經營的場地、設備、設施符合清真要求;
(二)主要管理人員和職工中,有適當比例的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數民族公民;
(三)企業的負責人和個體工商戶應當接受清真食品行業培訓,並取得合格證書;
(四)企業的負責人、承包人或者承租人一般應當是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數民族公民,個體工商戶應當是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數民族公民。第十二條申領清真標志牌的,應當根據本條例第十一條的規定,向市或者區、縣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提供相應材料。第十三條市或者區、縣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領清真標志牌的材料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審核完畢,並作出書面答復;對符合條件的,核發清真標志牌。
生產、經營清真食品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應當在生產、經營場所的醒目位置懸掛清真標志牌。第十四條生產、經營清真食品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不再生產、經營清真食品的,應當向市或者區、縣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和商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並將清真標志牌交回原核發部門;其中屬於基本供應點的,應當事先徵得市或者區、縣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和商業行政主管部門的同意。第三章生產、經營條件第十五條生產、經營清真食品的,應當按照食用清真食品少數民族的飲食習慣屠宰、加工、製作。第十六條清真食品的主輔原料應當符合清真要求,並附有效證明。第十七條清真食品的運輸車輛脊此、計量器具、儲藏容器和加工、儲存、銷售的場地應當保證專用,不得運送、稱量、存放清真禁忌食品或者物品。第十八條生產、經營清真食品的,應當在其字型大小、招牌和食品的名稱、包裝上顯著標明「清真」兩字,並可以標有清真含義的符號。
未取得清真標志牌的,不得在其字型大小、招牌和食品的名稱、包裝上使用「清真」兩字或者標有清真含義的符號。

6. 遼寧省清真食品生產經營管理條例全文

《遼寧省清真食品生產經營管理條例》已由遼寧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於2012年9月27日審議通過,現予公布。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下面是我為您精心整理的有關遼寧省清真食品生產經營管理條例全文內容,僅供大家參考。

第一條 為了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維護少數民族合法權益,增進民族團結,加強清真拆塌弊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的管理,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清真食品,是指按照回、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吉克、烏孜別克、塔塔爾、撒拉、保安、東鄉等少數民族(以下稱具有清真飲食習慣的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生產、加工的食品。

本條例所稱清真食品生產經營,是指清真食品的生產(不包括種植業和養殖業)、採集、收購、加工、儲存、運輸、陳列、供應、銷售等活動。

第三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清真食品生產、經營及其監督管理活動,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及本條例。

第四條 省、市、縣(含縣級市、區,下同)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實施本條例。

工商、質監、公安、商務、衛生、食品葯品監管、畜牧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依法對清真食品生產經營進行監督管理。

清真食品的行業協會可以受省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委託,根據委託內容參與清真食品生產經營的監督管理。

第五條 市、縣人民政府應當結合本行政區具有清真飲食習慣的少數民族人員生活需要,在生產、經營選址、網點布局等方面扶持清真食品行業的發展,並根據國家有關儲備制度的規定,組織商務、民族事務等有關行政部門建立清真肉類食品定額儲備制度。

第六條 從事清真食品生產經營的,除具備《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單位負責人、主要管理人員中有具有清真飲食習慣的少數民族人員,個體工商戶業主應當是具有清真飲食習慣的少數民族人員;

(二)原料采購、製作(烹飪)、保管、銷售等主要崗位的人員中有具有清真飲食習慣的少數民族人員;

(三)清真屠宰廠(場)配備符合清真屠宰要求的清真屠宰師,並配備符合清真習俗的設施。

第七條 從事清真食品生產經營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所在地縣以上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申領《清真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和統一清真標志。具體申領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設立清真屠宰廠(場),應當向省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申領《清真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和統一清真標志。

未取得《清真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的,不得生產經營清真食品。

第八條 對申請生產經營清真食品的,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受衫姿理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對其生產經營條件進行書面審查、現場核查,對符合生產經營條件的,依法作出准予行政許可的書面決定,並核發《清真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和統一清真標志;不符合生產經營條件的,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許可的書面決定。

第九條 清真屠宰廠(場)的清真食品生產經營許可有效期限為一年,其他清真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和個人的清真食品生產經營許可有效期限為三年。需要延續有效期的,應當在該行政許可有效期屆滿三十日前向原發證機關提出申請。原發證機關應當在該行政許可有效期屆滿前作出是否准予延期的決定;逾期未作出決定的,視為准予延續。

清真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和個人變更單位名稱、生產經營范圍、場所或者負責人的,應當向原發證機關申請變更。

清真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和個人終止生產經營的,應當向原發證機關申請辦理注銷手續,由原發證機關收回《清真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和統一清真標志,並處置剩餘包裝物等與清真食品有關的物品。

第十條 《清真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和統一清真標志由省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製作。核發《清真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和統一清真標志,不得收取費用。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塗改、出租、出借、倒賣《清真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和統一清真標志。

第十一條 清真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和個人,應當在生產經營旅族場所的顯著位置懸掛《清真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和統一清真標志。

農貿市場、商場、超市等以非清真食品經營為主的商品流通場所設置清真食品專區(櫃),應當與具有清真飲食習慣的少數民族禁忌(以下簡稱民族禁忌)的物品保持適當距離或者設置物理隔離設施,並在專區(櫃)所在位置設立明顯的標示牌,其直接經營人員應當是具有清真飲食習慣的少數民族人員。

第十二條 清真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和個人,不得生產經營民族禁忌的食品、調料和偽劣清真食品。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非清真食品冒充清真食品銷售,不得冒充具有清真飲食習慣的少數民族人員身份從事清真食品生產經營活動,不得將民族禁忌的物品帶入清真食品生產經營場所。

第十三條 清真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和個人,應當制定清真食品的生產、採集、收購、加工、儲存、運輸、陳列、供應、銷售、檢驗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並加強管理。

用於清真食品有關的器具、車輛、庫房等應當由專人負責,專物專用。

清真食品不得與民族禁忌食品混放,清真餐飲器具不得與非清真餐飲器具混存、混運、混洗和混用。

第十四條 清真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上崗前應當參加清真食品生產經營業務培訓。單位負責人以及原料采購、製作(烹飪)、保管、銷售等主要崗位的人員由市、縣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培訓;清真屠宰廠(場)的負責人、清真屠宰師由省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培訓。

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進行清真食品業務培訓不得收費。

第十五條 清真屠宰廠(場)應當遵循清真習俗屠宰畜禽,出廠(場)的清真肉類產品,應當附有清真標識。

第十六條 清真食品生產所需肉類原料,應當到具有《清真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的清真屠宰廠(場)或者商品流通場所清真食品專區(櫃)、攤點采購,供貨方應當向購貨方提供清真食品有效證明。

非清真屠宰廠(場)生產的肉類產品及其衍生品不得提供給清真食品生產經營者。

第十七條 清真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名稱、字型大小和清真食品的名稱、標志、包裝、廣告,不得含有民族禁忌的文字和圖像。

製作清真食品廣告、承印含有清真標志或者其他象徵清真意義標志的清真食品包裝物的,廣告經營者、印刷企業應當查驗廣告主、印刷委託人的《清真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沒有《清真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的,廣告經營者、印刷企業不得承攬製作。

第十八條 從省外進入本省和向外省銷售清真食品的,應當持有產地清真食品的有效證明。

出口清真食品的,應當按照中國伊斯蘭教協會的規定向省級清真食品行業協會申請認證,領取出口貿易所需要的清真食品證明。

第十九條 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行政部門在調查涉嫌違法行為時可以採取下列措施,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

(一)進入生產經營場所實施現場檢查,錄制視聽資料;

(二)對生產經營的食品進行檢驗、檢測;

(三)詢問相關當事人和證人;

(四)查閱、復制與生產經營清真食品有關的進貨憑證、出貨台賬、合同、賬冊、票證和單據等相關資料;

(五)檢查與清真食品生產經營有關的運輸車輛和其他設備、工具;

(六)查封、扣押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以及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運輸車輛和其他設備、工具;

(七)查封違法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場所。

第二十條 違反本條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以上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違法所得不足三萬元的,並處三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違法所得三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一)無《清真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和統一清真標志生產經營清真食品的;

(二)清真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和個人生產、經營清真肉類產品未附清真標識的;

(三)清真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和個人生產經營民族禁忌食品、調料的;

(四)向清真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提供非清真屠宰廠(場)生產的肉類產品及其衍生品的`;

(五)清真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名稱、字型大小和清真食品的名稱、標志、包裝、廣告,含有民族禁忌的文字和圖像的;

(六)清真屠宰廠(場)屠宰畜禽不符合清真習俗的;

(七)生產、加工、儲運、計量、包裝、銷售清真食品與非清真食品混用器具、車輛、庫房的。

情節嚴重的,由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吊銷《清真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

第二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偽造、塗改、出租、出借、倒賣《清真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或統一清真標志的,由縣以上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並處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違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以上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處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款:

(一)不具備本條例第六條所規定的清真食品生產經營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從事清真食品生產經營的;

(二)變更單位名稱、生產經營范圍、場所、負責人或者終止生產經營,未辦理《清真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變更、注銷手續的;

(三)在生產、經營場所未懸掛《清真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統一清真標志的;

(四)有民族身份要求的崗位配置人員不符合條件或者冒充民族身份從事清真食品生產經營的;

(五)生產清真食品所需肉類原料未到清真屠宰場或者清真櫃台、攤點采購的;

(六)從業人員和清真屠宰師未按規定培訓上崗的;

(七)無《清真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發布清真食品廣告或者為沒有取得《清真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生產經營者製作清真食品廣告、承印含有清真標志或者其他象徵清真意義標志的清真食品包裝物的;

(八)無產地清真食品有效證明,從省外進入本省和向外省銷售清真食品的。

第二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將民族禁忌的物品帶入清真食品生產經營場所且不聽勸阻的,由縣以上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沒收禁忌物品,情節嚴重的可以並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以非清真食品冒充清真食品銷售,或者生產經營偽劣清真食品的,由工商、質監、食品葯品監管、公安等部門按照國家有關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的規定處理。

第二十五條 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在清真食品生產經營監督管理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六條 接受委託的清真食品行業協會及其工作人員,在參與清真食品生產經營監督管理活動中超越委託許可權或者對社會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由省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由省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撤銷委託。

第二十七條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內部的清真食堂,從事對外商業活動的,應當按照本條例的規定辦理相關許可手續;不從事對外商業活動的,應當按照本條例規定的要求加工清真食品,並接受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監督。

第二十八條 本條例自2012年12月1日起施行。

7. 南京市清真食品管理條例(2016)

第一條為了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保障清真食品供應,加強清真食品生產經營監督管理,促進清真食品行業健康發展,根據國務院《城市民族工作條例》、《江蘇省清真食品監督保護條例》等法規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清真食品,是指按照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東鄉族、柯爾克孜族、撒拉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保安族、塔塔爾族等少數民族的傳統飲食習俗(以下稱清真飲食習俗)生產、經營的食品。第三條本市行政區域內清真食品的生產、經營及其監督管理等活動,適用本條例。第四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清真食品監督管理工作機制,完善政策扶持、管理相關經費等財政保障機制。
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協助做好清真食品生產、經營的監督管理工作。第五條市、區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稱民族事務部門)負責實施本條例,協調清真食品監督管理有關事項,牽頭開展清真食品專項檢查。第六條食品葯品監督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清真食品安全等監督管理。
商務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清真肉製品儲備管理和市場調控相關工作。
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清真畜禽定點屠宰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督管理。
工商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清真食品廣告等監督管理。
衛生、質監、財政、稅務、規劃、國土資源、城市管理、出入境檢驗檢疫等行政主管部門和公安機關依照各自職責,協同做好本條例的實施工作。第七條鼓勵和支持依法成立清真食品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引導生產、經營清真食品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以下稱清真食品生產經營者)自覺守法、按照清真飲食習俗誠信經營。第八條清真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加強管理,制定符合清真飲食習俗的生產加工、儲運、包裝、銷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對其生產、經營的清真食品負責,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第九條專門從事清真食品生產、經營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應當在其字型大小、招牌上標有「清真」字樣,不得使用有清真飲食習俗的少數民族禁忌的語言、文字、符號、圖案等。其他食品生產經營者的字型大小、招牌不得使用「清真」字樣或者標有清真含義的符號。
清真食品的名稱、廣告、宣傳品、包裝物上不得包含有清真飲食習俗的少數民族禁忌的內容。非清真食品的名稱、廣告、宣傳品、包裝物上不得使用「清真」字樣或者標有清真含義的符號。第十條清真食品專用畜禽的定點屠宰由市民族事務部門會同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確定。定點屠宰應當符合國家、省、市畜禽定點屠宰管理要求和清真食品生產、經營管理有關規定。第十一條清真食品主、輔原料的采購、運輸、存放應當符合清真飲食習俗。
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綜合性經營場所銷售清真食品的,應當與清真禁忌的食品、物品櫃台或者攤點相隔離;鼓勵設置專區或者專櫃,專人管理。第十二條禁止攜帶清真禁忌的食品、物品進入清真餐飲場所或者其他清真食品專營場所;禁止在清真食品專營場所內存放、加工、銷售、食用清真禁忌的食品。第十三條具備清真食品生產、經營條件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可以按照《江蘇省清真食品監督保護條例》等相關規定申領清真標志牌。
鼓勵清真食品生產經營者申領清真標志牌。領取清真標志牌的生產經營者,持續經營三年以上且信譽良好的,區人民政府可以給予適當補貼。第十四條禁止偽造、轉讓、租借、冒用或者買賣清真標志牌。
已經領取清真標志牌的生產經營者不再生產、經營清真食品,或者不再具備國家、省有關清真食品生產、經營條件的,不得再使用清真標志牌,所在地的區民族事務部門應當收回。第十五條清真食品生產經營者已經領取清真標志牌,並符合《江蘇省清真食品監督保護條例》規定條件的,可以向市民族事務部門申請確認為清真食品基本供應點。
市民族事務部門應當在有清真飲食習俗的少數民族人員相對集中的地區,車站、機場等人流集散地以及商業中心地段,確定一定數量清真食品基本供應點。第十六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地區清真食品發展的實際需要,對清真食品基本供應點的建設、生產、經營給予改造項目補貼、經營場地租金補貼、銀行貸款利息補貼。
清真食品基本供應點符合國家稅收法律、法規有關優惠條件的,應當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清真食品基本供應點停止生產、經營清真食品的,應當提前三十日告知市民族事務部門。停止生產、經營清真食品的,不再享受有關扶持和優惠政策。

8. 寧夏回族自治區清真食品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 為了尊重回族等少數民族的清真飲食習慣,加強對清真食品的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清真食品,是指按照回族等有清真飲食習慣的少數民族生活習慣生產、加工、儲運、銷售(以下簡稱生產、經營)的食品。第三條 在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從事清真食品生產、經營、管理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本條例。第四條 自治區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工作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清真食品的管理監督工作。
市、縣(區)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工作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轄區內清真食品的管理監督工作。
各級人民政府衛生、經貿、城建、質量技術監督、公安、檢疫等部門依照各自的職責,協助做好清真食品的管理監督工作。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鼓勵和支持研製、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清真食品。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有關法律、法規和民族宗教政策的宣傳、教育。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尊重回族等少數民族的清真飲食習慣。
對於違反本條例的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向有關主管部門舉報。第二章 管理措施第七條 自治區對從事生產、經營清真食品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實行核發《清真食品准營證》和清真標牌的管理制度。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審定企業名稱或者字型大小時,對未申領《清真食品准營證》和清真標牌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不予冠以「清真」字樣。第八條 《清真食品准營證》和清真標牌由自治區民族事務工作部門統一監制,由市、縣(區)民族事務工作部門核發。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轉讓、出租、出賣《清真食品准營證》和清真標牌。第九條 申領《清真食品准營證》和清真標牌的企業,其下列人員必須是回族或者是有清真飲食習慣的其他少數民族:
(一)生產、經營、餐飲部門的負責人;
(二)采購、保管和烹飪人員;
(三)百分之四十以上的生產或者服務崗位的職工。
申領《清真食品准營證》和清真標牌的個體工商戶,其業主及烹飪人員必須是回族或者是有清真飲食習慣的其他少數民族。第十條 從事生產、經營清真食品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應當持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者業主的身份證,到所在地的市、縣(區)民族事務工作部門申領《清真食品准營證》和清真標牌。
商場、超市、賓館等開展多種經營的企業經營清真食品,需要懸掛清真標牌的,憑企業營業執照副本,申領清真標牌。
民族事務工作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給予答復,對符合條件的核發《清真食品准營證》和清真標牌。第十一條 從事生產、經營清真食品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應當在生產、經營場地的顯著位置懸掛其依法取得的《清真食品准營證》和清真標牌。本條例第十條第二款規定的企業,應當在經營場地的顯著位置懸掛其依法取得的清真標牌。
未領取《清真食品准營證》和清真標牌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不得在其經營場所懸掛「清真」字樣的招牌。
以酒店、酒館、酒家、酒吧作為招牌的餐飲場所,不得使用「清真」名稱,不得懸掛象徵清真意義的圖案標志。第十二條 從事生產、經營清真食品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應當按照回族等少數民族的清真飲食習慣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對其職工進行食品衛生法律和法規、民族宗教政策和回族等少數民族的清真飲食習慣知識的培訓和教育。第十三條 從事生產、經營清真食品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應當加強對生產、經營設備、場所的管理,其庫房、生產加工工具、計量器具、食品運輸車輛以及生產、經營場地必須專用。
禁止將清真食品與非清真食品混放。第十四條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的職工清真食堂,有特定服務對象的學校、醫院、監獄等場所的清真食堂(以下簡稱單位內設清真食堂),其采購、保管和烹飪人員必須是回族或者是有清真飲食習慣的其他少數民族。
單位內設清真食堂的庫房、烹飪工具、計量器具、食品運輸車輛以及生產場地必須專用。第十五條 清真牛羊肉和其他清真畜、禽肉,應當按照清真飲食風俗習慣屠宰。第十六條 任何人不得將回族或者有清真飲食習慣的其他少數民族禁忌的食品、原料帶入清真食品生產場地或者清真餐飲場所。

熱點內容
八方啟航法律碩士 發布:2025-01-12 14:51:14 瀏覽:448
四川省最新勞動法 發布:2025-01-12 14:45:11 瀏覽:736
行政法中的連帶責任 發布:2025-01-12 14:44:59 瀏覽:884
法治對稱性 發布:2025-01-12 14:08:01 瀏覽:94
燃放煙花爆竹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2 14:07:58 瀏覽:971
律師馬樹立 發布:2025-01-12 13:46:24 瀏覽:10
大竹縣律師 發布:2025-01-12 13:07:20 瀏覽:562
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發布:2025-01-12 12:24:08 瀏覽:893
特別行政法律是我國法的淵源嗎 發布:2025-01-12 12:24:00 瀏覽:841
行政法庭調查質證 發布:2025-01-12 12:07:19 瀏覽: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