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教會法規定

教會法規定

發布時間: 2023-04-29 04:18:00

1. 教會法的刑法體系指的是什麼呀有沒有人知道它是怎麼形成的呀拜託,知道的吭一聲

1、教會法刑法制度的主要特點是:

(1)教會法把所有犯罪都看作是違反天意的,是對「上帝秩序」、「上帝安寧」的破壞,因而都要受到懲罰。但這種懲罰不是報仇或報復,而是用懲罰手段恢復被犯罪破壞了的上帝秩序,因而在施用刑法時要考慮對犯罪人的靈魂進行凈化,應該多採用囚禁的辦法來給犯罪人一個反省自新的機會。

(2)教會法學家比較者數運重視犯罪的主觀因素,認為一個人如不具有主觀犯意,就不應該受到懲罰。

(3)在定罪量刑方面,教會法從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教義出發,規定在教會法庭面前,所有的人不分貧富貴賤一律平等。

2、犯罪與刑罰充滿宗教色彩。教會法中的犯罪一般並不作為直接針對政治秩序和一般社會的侵犯,而是一項針對上帝畢御的侵犯行為。相應地,對犯罪者的懲罰主要被看作是對損害上帝榮耀而實行的一種「補贖行為」,也被看作是使受害者與犯罪者之間和解的悔悟行為。教會法規定了名目繁多的宗教犯罪。
刑罰的種類主要有:懲治罰,報復罰和補贖,兼施世俗刑罰。懲治罰包括:棄絕罰(一種嚴厲的懲罰制度,根據這一制度,凡強占教會財產的人不得參加聖禮領取聖物,不得接受尊位,恩俸和神品,不得接受教會職位,不得行使選舉權,不得與親友往來);禁止聖事罰(受此罰者,不得為聖職行為,不得授予聖物,不得實行教會的葬禮);罷免聖職罰(只適用於教士,指免除其聖職,聖祿)。報復罰包括:罰金,禁止進入教堂,除職等處罰。補贖則採取誦讀特定經文,施捨,朝拜聖地等方法。「異端」運動興首梁起後,對宗教犯罪廣泛適用死刑。

2. 教會法的婚姻家庭制度有哪些特點

教會法中的婚姻家庭與繼承製度是羅馬因素和日耳曼因素在基督教精神基礎上的產物。

(1)確立了「一夫一妻」和「永不離異」的原則。

教會法允許以通姦,背教或嚴重的殘酷行為為理由的司法分居,但近代意義上的離婚則不允許。但是未實現的婚姻可以通過一方當事人成為神職人員得到解除,另外也可以在任何情況下由教皇解除。此外,特定情形下,一方當事人皈依基督教可以與仍為異教徒的配偶離婚。

婚姻不能解除,但如果屬於應禁止的婚姻和撤銷答蠢婚姻則可以宣布無效。同時,教會法對於應禁止的婚姻和宏舉晌撤銷婚姻的條件做了詳細規定,在應禁止的婚姻中規定了族外通婚制。1215年以前規定為七等親以內旁系血親,旁系姻親,此後規定為四等親以內旁系血親。

(2)規定「雙方合意為建立婚姻關系的必備條件」。 結婚時要舉行宗教儀式。此外,還確定了除「同意」之外的其他決定婚姻有效的必要條件。

(3)關於婚姻障礙的規則。 12世紀和13世紀的教會法簡化和放鬆了早期以血緣關系和姻親關系為基礎的有關婚姻障礙的規則。

(4)關於婚姻中女性一方地位的規定。 教會法堅持在上帝面前婚姻雙方當事人平等的原則, 承認婚姻義務,忠實義務的相互性。 然而,在教會婚姻制度中,肯定了古代世俗法中夫妻蔽鋒不平等的原則,確認妻子處於丈夫的從屬地位,而且還規定了對婦女財產以及其一般民事權利的苛刻限制。

(5)採用遺囑繼承和無遺囑繼承兩種制度,但只限於動產,不動產繼承仍由世俗法調整。由於教會的財產有相當部分來自教徒的贈與,特別是遺贈,因此教會更提倡遺囑繼承。關於遺囑形式,口頭遺囑是許可的,與書面遺囑一樣具有法律效力

3. 教會法中關於訴訟的法律制度是如何規定的

教會法又稱「宗教法」或「寺院法」,從廣義上來說是指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教以及其他教派在不同歷史時期所規定和編纂的各種規章和章程;從狹義上來講,特指在中世紀這一時期形成的以天主教法規為內容的獨立的法律體系。教會法以《聖經》為指導思想,內容涉及教會本身的組織、制度和教徒的生活守則以及教會與世俗政權關系,同時對於土地、婚姻家庭與繼承、刑法、訴訟等也有規定。 教會法以基督教教義為宗旨,通過規范人與神之間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把基督教精神滲透到諸如財產、契約、婚姻、繼承、刑罰等領域。在財產方面,教會法規定了「自由施捨土地保有制度」、「佔有權救濟」制度和「棄絕罰」制度等來維護教會的土地權益,確保教會財產所有權不受侵犯;在契約方面,教會法把宣誓看作對上帝的承諾,規定了「契約必須遵守」的原則,為了保證契約是定約人的真實意思反映,教會法還發展出了「正當價格」原則;在婚姻方面,教會法把男女結合看成是神的旨意,規定雙方合意是建立婚姻的條件,主張「一夫一妻」,反對離婚;在繼承方面,教會法發展出一套較為完整的遺囑繼承體系,採用遺囑繼承和無遺囑繼承兩種制度;在犯罪和刑罰方面,教會法發展出「刑事罪衫吵輪孽」的概念,並在刑罰制度上注入了人道主義的觀點。教會法作為維護上帝和上帝創造或信秩序的法律,表面來看,似乎與世俗世界沒有關聯。但從深層次看,它與各種世俗法律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影響和滲透。一方面,教會法一般不直接針對人與人的關系做出調整,從而使其具有超越碰裂世俗生活的品性,另一方面,教會法卻按照世俗等級模式建立了體系完備的教會權力的金字塔式等級結構及許多具體法律內容具有世俗性,從而使得教會法的世俗品格暴露無遺。真正因為這種兼具出世和入世兩種品性的特徵。教會法對西方法律制度的形成與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即使在它衰落之後,仍對世俗法律的文明與進步起著推進的作用.

4. 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徵

西方法律制度基本特徵是:在國家權力結構層面上堅持權力制衡、三權分立。國家權力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法律由議會制定,行政機構在法律規定框架內行使行政權,法院根據法律獨立掌握司法權。在法律內容上注重保護個人權利,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財產權等。在司法實踐過程中堅持程序公正和無罪推定。

西方立法制度的優勢:

1、分權制衡原則是立法體制建立的基石。

目的是防止權力集中在一個部門手中,防止出現專制或獨裁,便各政府部門向不同的利益團體負責,使政府反映各種不同的利益,從而導致利益之間的妥協和平衡。為了特別防止立法機關的專權,制約立法機關凌駕於薯嫌其他機關之上,對其立法權採取了有效的制約手段,即總統可對國會的立法行使「有限否決權」,聯邦法院可對國會的立法行使「違憲審查權」。

這樣可以便國會在行政機關與司法機關的雙重製約下依法行使立法權。同樣,州立法機關在州行政機關和州司法機關的雙重製約下行使立法權。這種建立於制衡原則上的立法體制是保證良性運作的基礎。

2、有限的立法權。

根據美國憲法規定,國會是聯邦的立法機關,州議會是各州的立法機關。無論是國會還是州議會,他們所享有的立法權都是有限的,只能在憲法規定的范圍內立法。

而且,國會和州議會的有限立法權還要受到來自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的雙重製約,即「有限否決權」與「違憲審查」。這種對立法機關的數敗手制約主要保證其在有限的立法許可權內認真履行職能,防止專制,確保立法質量。

5. 教會法的特徵及歷史影響

教會法在本質上是一種與神學密切相關的神權法,而不是世俗意義上的國家法。隨著教會地位的不斷提高和權力的稿悉不斷擴大,教會法演變成一種超越國界的,帶有綜合性、普遍適用性的法律體系,表現出世俗封建性和體系完備性的特點。
二、教會法的影響

教會法滲透到世俗法的各個領域,對後世法律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其中有觀念層的,包括法價值觀念、法思想觀念、法思維觀念、法信仰觀念、權利義務觀念等;也有制度的結構和形式方面的,如法律體系、成文法的結構;還有法律制度內容方面的,如結婚的宗教儀式。
(1)憲法方面, 教會法對近代憲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它所確立的權力結構和教會法學家的法律理念方面。在中世紀的西歐,教權與王權相互重疊、沖突,構成教權和王權的二元對立結構,有時被稱之為「二權分立」,它構成了近代憲法制度的最重要的歷史來源。
(2)教會法關於婚姻家庭關系方面的法律原則和制度, 長期制約著西方國家婚姻家庭立法的發展。
(3)財產法方面, 教會法在不動產佔有方面發展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理論與制度。特別是在佔有權的保護和長期佔有取得等方面制度的完善上影響了近代法律。
(4)刑法方面, 教會法繼承了羅馬刑法注重犯罪主觀因素方面的傳統,注意對犯人進行靈魂感化和道德矯正,開創了近代法律平等原則的先聲。如規定「死刑犯神經錯亂, 要推遲執行, 以給他懺悔機會,以使他進入天國」。
(5)訴訟法方面, 教會法要求在審判中遵循的「良心原則」後來發展為西方的「自由心證」原則。並且以書面證據和證人證言取代了落後的訴訟證據制度。
教會法對世慶搭俗法產生重要影響的,還在於刑事訴訟方面確立起來的糾問式訴訟程序。它對於公訴制度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在訴訟法發展史上有重要的進步意義。特別是對大陸法系各國刑事訴訟法的影響很大。
(6)國際法方面, 國際法的發展開始於「基督徒間的法律」,教會以基督教的教義和道德指定了國際關系的准則。
總之,教會法的許多原則和制度被西歐近代法律所吸收和改造,成為其國家法律制度的最重要的淵源之一,構成了西方法譽敬拿律傳統的一個重要組織部分。

6. 教會法中規定天主教神職人員的等級和教務管理的制度是( )。

教會法中規定天主教神職人員的等級和教務管理的亮老姿制度是()。
A.教階制度
B.主教制度
C.恩俸制度
D.等級制度
查看答案解析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教階制度是規定天主教神職人員的等級和教務管理的制度。(P98)
本題知識含碼點:教會法的基本制度敬絕,

7. 教會法對西方近代法律有什麼影響

伯爾曼的論述

伯爾曼在其兩本傳世名著《法律與革命》和《法律與宗教》中對教會法與西方法律傳統之間的關系作過充分的闡釋。他認為以11世紀末教皇革命(格里高利七世改革)為起點,教俗兩方面的一系列重大變革構成了西方法律傳統得以產生的基礎。由此我們也可窺見教會法對西方法律制度的貢獻。

伯爾曼的研究表明,自11世紀後期,基督教在西方和法律的發展中扮演了核心的角色。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其一,基督教從地方君王的控制下掙脫出來,獲得了對宗教事務的獨立管轄權,從而實現了宗教事務與世俗事務管轄權的分離。在伯爾曼看來,這種教俗分離為後來的政教分離埋下了伏筆,也為分權制衡的憲政提供了原型。其二,基督教最先發展起來一套政府管理機構,其中最重要的是,教會構建出以教皇為核心的教會文秘署、財政署和教會法院,從而成為近代西方第一個組織嚴密和富有管理效能的政治體,即近代意義的國家。這為各種世俗政治體的法律提供了樣板。它們紛紛仿效教會的政治組織和管理方式,並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效。其三,基督教最先籌辦起近代西方第一批大學。在這些大學中,神學教授們所採取的經院主義方法對於近代西方法學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法學教授所講授的羅馬法為近代西方法律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性材料。這都對近代西方法學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奠基作用。其四,基督教教會法率先禁止決斗和神明裁判,最早輸入了教皇的選舉制度,突出強調信守誓言和約言的重要性,所有這些做法都對於近代西方法律的理性化起到了推動作用。其五,基督教作為一個統一的權威,在各種政治體林立和君王割據嚴重的中世紀,對於限制世俗君王的權力,協調各種政治勢力的沖突,以及遏制戰爭和維持和平,具有核心的作用。在伯爾曼看來,凡此種種都表明了基督教及其教會法對於近代西方法律傳統的形成和發展,具有基礎性作用。
對部門法的影響

(1)憲法。

教會法對於近代憲政的影響最突出地表現在它所確定的權力結構和教會法學家的法律理念兩個方面。在中世紀的西歐,教權與王權相互重疊沖突,構成教權和王權的二元對立結構,有時被稱為「二權分立」。這是非常重要之點,它構成了近世憲法制度最重要的歷史來源。

在教會內部,教皇的權力也不是絕對至高無上的,它受到神法和法兩方面的限制。根據教會法,教皇如果有背棄信仰,揮霍教會財產、通姦、搶劫以及其他嚴重損害教會聲譽的犯罪,那他就要受到審判和廢黜。12和13世紀,教會法還進一步規定了教皇不得從事與整個教會的「地位」相反的行為,不得頒布以損害教會的「一般地位」為目的,包括損害教會的特徵 一般利益或公共秩序。而且,教會法還規定,假若教皇命令一個人去做一件將會損害教會地位的不公正事情,那麼教徒就有拒絕服從的權利。

(2)刑法。

在刑罰問題上,教會法與中世紀的日耳曼法不同,它並不把刑罰看作是一種復仇的滿足,而看作是用懲罰手段對被犯罪破壞了的上帝秩序的一種恢復,因而在施加刑罰時必須考慮對犯罪者靈魂的凈化和道德的矯正。教會主張囚禁刑優於死刑,因此它給予犯罪者一個反省自己罪孽的機會。這實際上是後世刑的雛型。

在定罪量刑方面,教會法堅持在法庭面前如同在上帝面前一樣,所有的人,不分貧富貴賤,一律平等,這是近世法律平等原則的先聲。

(3)訴訟法。

在訴訟程序方面,教會法堅持法律存在於法官心中即審判過程中的所謂「良心原則」。為了有效地實施這一原則,世俗訴訟法中的形式主義受到教會法的非難,教會法院的法官被賦予了更多的自由裁量權,這不僅在英國的衡平法院的訴訟中,而且也可以在近世西方刑事訴訟的一些原則和實踐中,看到這一原則的某些陳跡。

教會法對世俗法產生重大影響的還在於刑事訴訟方面所確立起來的糾問式訴訟程序。在中世紀初期的日耳曼法中,對刑事犯罪的起訴和刑罰的執行都是由受害人或其家屬加以實施,這對於一個受到侵犯的弱者來講是很難做到的。而英諾森三世的教會法則規定,根據公眾告發或私人控告,法院即可對案件進行調查,從調查證據到執行刑罰都由官方負責。按照當時的規則,被告人必須到庭,法院告訴他起訴人的姓名並出示證據,允許被告人進行辯解和提出對自己有利的證據。糾問式訴訟對公訴制度的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在訴訟法發展史上也有著重要的進步意義。

8. 教會法對西方法律的影響

樓主,額也是法律史的愛好者,特地查了下資料,給出以下的答案,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1)教會法對憲法的影響:
教會法對近代憲法的影響突出地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教會法所承認和確立的權力結構。中世紀的西歐,教權和王權相互重疊沖突而構成的政教二元對立的政權結構,是近代憲法制度最重要的歷史來源。其二是教會法學家主張的權力合法性的法律觀念。近世憲法中的政府權力的有限性原則可以從這里找到部分淵源。
(2)教會法對刑法的影響:
在犯罪問題上,教會法較情調犯罪主觀方面的條件,重視對善惡的區分。因此教會法規定,兒童、精神病患者以及由於意外事件而出現的不法行為是不可以加以懲罰的,為後世刑法理論所借鑒。
在刑罰的問題上,教會法強調刑罰是對被犯罪所破壞的上帝秩序的一種恢復,在施加刑罰時必須考慮對犯罪者靈魂的凈化和道德的矯正,反對「刑罰報復主義」;主張囚禁刑優於死刑,是後世教育刑的雛形。
(3)教會法對訴訟法的影響:
教會法對世俗刑事訴訟產生重大影響的是糾問式訴訟程序,強調法院在調查證據、審判、執行刑罰方面的職權與主動性,對後世大陸法系國家的刑事訴訟制度產生重要影響。
在審判過程中確立了「良心原則」,堅持法律存在於法官心中,從而賦予法官更多的自由裁量權。
(4)教會法對婚姻家庭法的影響:
對今世法律影響最大的就是婚姻家庭制度。如一夫一妻制、婚姻自由、反對重婚和童婚、反對近親結婚、注重保護寡婦利益,對當代西方立法仍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5)教會法對國際法的影響:
中世紀的西歐,羅馬教廷是天主教各國的最高仲裁者,國際法的發展便開始於「基督徒間的法律」。教會以基督教義和道德標准制訂了國際關系的准則,主張各民族間關系應是和平關系,國與國之間應友好和平相處,所有爭端都應通過協商而加以解決,這對近代國際法的發展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包括對戰爭目的的看法——戰爭的目的不是掠奪,而是對和平的重視,是對惡行的懲罰和被掠奪財物的復得。

純手寫,鄙視復制、粘貼!

9. 教會法的基本淵源

《聖經》既是基督教各教派信仰的基礎,也是其法律的總源。其中的摩西十誡一直是教會法的中心內容,被視為「基本法」。 《聖經》是教會立法的權威性依據,而且本身也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宗教法庭甚至世俗法庭審判的准則。
《聖經》包括《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舊約》是猶太教的經典,形成於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1世紀,為基督教全盤繼承。「律法書」是《舊約》的精髓,有5卷,其中的《出埃及記》是最古老的希伯來法律,以摩西制定的「十誡」為中心。《新約》是基督教本身的經典,形成於1世紀下半葉至2世紀下半葉。 教皇教令集是羅馬教皇和教庭頒布的敕令,通諭和教諭的匯編,游散是教會法的另一個重要淵源,也是西歐中世紀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最初由私人進行編纂,整理,到13世紀,開始進行官方的教會法典編纂工作。
最早出現的教會集是12世紀中葉的《格拉蒂安教會集》,16世紀末格利哥里十三世將它與以後的《教會集》匯編,定名為《教會法大全》,成為中世紀後期教會法的重要淵源。 教階制度是規定基督教神職人員的等級和教務管理的制度,萌芽於公元2世紀至3世紀,4世紀繼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後逐步完備。 11世紀東西教會分裂(1054年)後,天主教會體制進一步確立,13世紀達到鼎盛。它以「整個世界就是以上帝為主宰的等級結構」觀念為理論根據,反映出教會的世俗封建專制主義特徵。
教會法規定,教皇是基督教會的最高統治者,他對教會及教徒的道德和紀律以及政治,經濟有最高和最完全的管轄權;有召集宗教會議,批准會議決議,任免主教以及劃分教區的權力;教皇是教會法院的最高審級,而教皇本人可不受任何審判。教皇自11世紀以後由樞機主教選舉產生,任期終身,除因異端罪外不得罷免。教皇擁有如此「完整的權威」和「完整的權力」,並非來自基督教教義的神授性而更多的是因為他作為教會最高官員的世俗性。
教皇之下是樞機主教,因穿紅色僧服亦稱紅衣主教。樞機主教由教皇任命,分掌教庭各部和重要教區的領導權。樞機主教會議是教皇的最高諮議機關。
主教在一般教區內行使管理權,由教皇選任,對教皇宣誓效忠。主教管轄區又劃分為若干教區,每區設神甫1人,主持宗教儀式,進行傳教活動。神甫主持工作滿一定期限後可以升任主教。 修士,修女是終身服務於教會的低級教職人員,其職責是輔助神甫處理日常事務,從事祈禱和傳教工作。
教會法規定了神職人員享有的各種特權和承擔的義務。如司法特權,兵役豁免權,自省懺悔的義務,宣傳教義和忠誠履行教職的義務。 教會是歐洲最大的封建制,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教會賴以生存和享有特權的經濟基礎。教會法規定,教會對其土地和動產有獨立取得,存留和管轄的權利,此權利不受世俗政府的約束。
教會法還把什一稅,初生稅,坐堂稅和修道院稅等稅收,以及訴訟費,贈與和繼承等定為教會取得合法財產的方法。 債法不發達,關於契約的規定很少。世俗法有關契約的規定在教會法上發生同等效力,若有抵觸,則以教會法為准。
(1) 主張契約的標准應該平等,合理。
(2) 禁止牟利,禁止附利息貸款,不準經營商業獲取暴利。
(3) 發展了契約終結制度,即一方當事人不遵守諾言,另一方也就不受契約約束。但經立約人宣誓履行債務的契約,為使立約人「靈魂得救」必須履行,不得以任何借口撕毀。
(4) 承認「死抵押」權。 「死抵押」即債權人有權獲得抵押的土地或財物中的孳息收入,但不準以此種收入抵債。該制度實際上規避了教會「禁止高利貸」的原則。 教會法中的婚姻家庭與繼承製度是羅馬因素和日耳曼因素在基督教精神基礎上的產物。
(1) 確瞎鎮立了「一夫一妻」和「永不離異」的原則。
教會法允許以通姦,背教或嚴重的殘酷行為為理由的司法分居,但近代意義上的離婚則不允許。但是未實現的婚姻可以通過一方當事人成為神職人員得到解除,另外也可以在任何情況下由教皇解除。此外,特定情形下,一方當事人皈依基督磨磨粗教可以與仍為異教徒的配偶離婚。
婚姻不能解除,但如果屬於應禁止的婚姻和撤銷婚姻則可以宣布無效。同時,教會法對於應禁止的婚姻和撤銷婚姻的條件做了詳細規定,在應禁止的婚姻中規定了族外通婚制。1215年以前規定為七等親以內旁系血親,旁系姻親,此後規定為四等親以內旁系血親。
(2) 規定「雙方合意為建立婚姻關系的必備條件」。 結婚時要舉行宗教儀式。此外,還確定了除「同意」之外的其他決定婚姻有效的必要條件。
(3) 關於婚姻障礙的規則。 12世紀和13世紀的教會法簡化和放鬆了早期以血緣關系和姻親關系為基礎的有關婚姻障礙的規則。
(4) 關於婚姻中女性一方地位的規定。 教會法堅持在上帝面前婚姻雙方當事人平等的原則, 承認婚姻義務,忠實義務的相互性。 然而,在教會婚姻制度中,肯定了古代世俗法中夫妻不平等的原則,確認妻子處於丈夫的從屬地位,而且還規定了對婦女財產以及其一般民事權利的苛刻限制。
(5) 採用遺囑繼承和無遺囑繼承兩種制度,但只限於動產,不動產繼承仍由世俗法調整。由於教會的財產有相當部分來自教徒的贈與,特別是遺贈,因此教會更提倡遺囑繼承。關於遺囑形式,口頭遺囑是許可的,與書面遺囑一樣具有法律效力。 犯罪與刑罰充滿宗教色彩。教會法中的犯罪一般並不作為直接針對政治秩序和一般社會的侵犯,而是一項針對上帝的侵犯行為。相應地,對犯罪者的懲罰主要被看作是對損害上帝榮耀而實行的一種「補贖行為」,也被看作是使受害者與犯罪者之間和解的悔悟行為。教會法規定了名目繁多的宗教犯罪。
刑罰的種類主要有:懲治罰,報復罰和補贖,兼施世俗刑罰。懲治罰包括:棄絕罰(一種嚴厲的懲罰制度,根據這一制度,凡強占教會財產的人不得參加聖禮領取聖物,不得接受尊位,恩俸和神品,不得接受教會職位,不得行使選舉權,不得與親友往來);禁止聖事罰(受此罰者,不得為聖職行為,不得授予聖物,不得實行教會的葬禮);罷免聖職罰(只適用於教士,指免除其聖職,聖祿)。報復罰包括:罰金,禁止進入教堂,除職等處罰。補贖則採取誦讀特定經文,施捨,朝拜聖地等方法。「異端」運動興起後,對宗教犯罪廣泛適用死刑。 教會法的訴訟制度大多源自羅馬法,又有創新。
(1) 教會訴訟程序是書面的(不同於羅馬法和日耳曼法)。 根據教會法,一項民事或刑事訴訟只有通過包含對事實的簡要陳述的書面訴請或控告才能開始。被告人也要以書面的形式回答原告人或控告人所提出的要求。此外,法官的判決,當事人詢問證人以及相互詢問必須是書面的。刑事訴訟程序上使用糾問式訴訟,即法院根據公眾告發或被害人控告,可以對案件進行調查,從調查證據到執行刑罰都由官方負責的訴訟方式。
(2) 證據必須經過宣誓後提出,對於偽證要處以重罰。
(3) 教會訴訟程序允許當事人由代理人加以代表,代理人在法庭上根據證據所揭示的事實而對法律問題進行辯論。
(4) 教會訴訟程序是兩種程序並行的二元體系。 一種是「莊重和正式的」程序,另一種是「簡易和衡平的」程序,後者無需法律代理人以及書面辯論和書面詢問。
(5) 刑事程序方面,要求法官依據「理性和良心原則」對當事人進行詢問。即法官必須發自內心地確信他所作出的判決,而且法官還必須將自己置於接受法庭審判者的地位,以確保案件審理的公正性和客觀真實性。
(6) 異端裁判所的設置
異端裁判所是西歐天主教會於13世紀專設的特別刑事法庭,又稱宗教裁判所。它是直接隸屬於教皇,專門審理有關宗教案件的司法機構。教會通過建立這一機構與世俗封建法律相配合,將糾問式訴訟發展為極端野蠻,殘忍的審判制度:不須控告,法院主動進行偵查;實行秘密審判,以有罪推定為指導思想;刑訊逼供,一切有利於被控告人的證詞都不能成立;刑罰是苦修贖罪,沒收財產和死刑;對進步思想和科學進行殘酷扼殺。從這個意義上說,教會法是中世紀披著宗教外衣的封建法。

10. 教會法的婚姻家庭制度有哪些特點

教會法中的婚姻家庭與繼承製度是羅馬因素和日耳曼因素在基督教精神基礎上的產物。
(1)確立了「一夫一妻」和「永不離異」的原則。
教會法允許以通姦,背教或嚴蔽鋒重的殘酷行為為理由的司法分居,但近代意義上的離婚則不允許。但是未答蠢實現的婚姻可以通過一方當事人成為神職人員得到解除,另外也可以在任何情況下由教皇解除。此外,特定情形下,一方當事人皈依基督教可以與仍為異教徒的配偶離婚。
婚姻不能解除,但如果屬於應禁止的婚姻和撤銷婚姻則可以宣布無效。同時,教會法對於應禁止的婚姻和撤銷婚姻的條件做了詳細規定,在應禁止的婚姻中規定了族外通婚制。1215年以前規定為七等親以內旁系血親,旁系姻親,此後規定為四等親以內旁系血親。
(2)規定「雙方合意為建立婚姻關系的必備條件」。
結婚時要舉行宗教儀式。此外,還確定了除「同意」之外的其他決定婚姻有效的必要條件。
(3)關於婚姻障礙的規則。
12世紀和13世紀的教會法簡化和放鬆了早期以血緣關系和姻親關系為基礎的有關婚姻障礙的規則。
(4)關於婚姻中女性一方地位的規定。
教會法堅持在上帝面前婚姻雙方當事人平等的原則,
承認婚姻義務,忠實義務的相互性。
然而,在教會婚姻制度中,肯定了古代世俗法中夫妻不平等的原則,確認妻子處於丈夫的從屬地位,而且還規定了對婦女財產以及其一般民事權利的苛刻限制。
(5)採用遺囑繼承和無遺囑繼承兩種制度,但只限於動產,不動產繼承仍由世俗法調整。由於教會的財產有相當部分來自教徒的贈與,特別是遺贈,因此教會更提倡遺囑繼承。關於遺囑形式,口頭遺囑是許可的,與書面遺囑一樣具有法律效力宏舉晌。

熱點內容
八方啟航法律碩士 發布:2025-01-12 14:51:14 瀏覽:448
四川省最新勞動法 發布:2025-01-12 14:45:11 瀏覽:736
行政法中的連帶責任 發布:2025-01-12 14:44:59 瀏覽:884
法治對稱性 發布:2025-01-12 14:08:01 瀏覽:94
燃放煙花爆竹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2 14:07:58 瀏覽:971
律師馬樹立 發布:2025-01-12 13:46:24 瀏覽:10
大竹縣律師 發布:2025-01-12 13:07:20 瀏覽:562
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發布:2025-01-12 12:24:08 瀏覽:893
特別行政法律是我國法的淵源嗎 發布:2025-01-12 12:24:00 瀏覽:841
行政法庭調查質證 發布:2025-01-12 12:07:19 瀏覽: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