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經營管理條例

經營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0-12-17 17:09:05

Ⅰ 對於2007年5月1日實施的《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中的第十二條規定的疑惑

這部條例是在目前商業特許經營魚龍混雜,經營混亂的狀況下出台的,你可以注意看一下,法規全文基本體現了規范特許人經營行為的初衷。

這條規定是為了保護被特許人的利益,畢竟他們是相對弱者。

另外要注意,「應當」是鼓勵不是強制,這和「必須」是有區別的。他不是賦予被特許人權利,而是提醒被特許人保護自己的權益。

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85號·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2016年1月3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85號是《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全文如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商業特許經營活動,促進商業特許經營健康、有序發展,維護市場秩序,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商業特許經營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商業特許經營(以下簡稱特許經營),是指擁有注冊商標、企業標志、專利、專有技術等經營資源的企業(以下稱特許人),

以合同形式將其擁有的經營資源許可其他經營者(以下稱被特許人)使用,被特許人按照合同約定在統一的經營模式下開展經營,並向特許人支付特許經營費用的經營活動。

企業以外的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作為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

第四條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

第五條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規定,負責對全國范圍內的特許經營活動實施監督管理。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和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規定,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特許經營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第六條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有權向商務主管部門舉報。商務主管部門接到舉報後應當依法及時處理。

第二章特許經營活動

第七條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應當擁有成熟的經營模式,並具備為被特許人持續提供經營指導、技術支持和業務培訓等服務的能力。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應當擁有至少2個直營店,並且經營時間超過1年。

第八條特許人應當自首次訂立特許經營合同之日起15日內,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

應當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備案;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應當向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備案。

特許人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應當提交下列文件、資料:

(一)營業執照復印件或者企業登記(注冊)證書復印件;

(二)特許經營合同樣本;

(三)特許經營操作手冊;

(四)市場計劃書;

(五)表明其符合本條例第七條規定的書面承諾及相關證明材料;

(六)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文件、資料。特許經營的產品或者服務,依法應當經批准方可經營的,特許人還應當提交有關批准文件。

第九條商務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特許人提交的符合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的文件、資料之日起10日內予以備案,並通知特許人。特許人提交的文件、資料不完備的,商務主管部門可以要求其在7日內補充提交文件、資料。

第十條商務主管部門應當將備案的特許人名單在政府網站上公布,並及時更新。

第十一條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特許人和被特許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特許經營合同。

特許經營合同應當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一)特許人、被特許人的基本情況;

(二)特許經營的內容、期限;

(三)特許經營費用的種類、金額及其支付方式;

(四)經營指導、技術支持以及業務培訓等服務的具體內容和提供方式;

(五)產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標准要求和保證措施;

(六)產品或者服務的促銷與廣告宣傳;

(七)特許經營中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和賠償責任的承擔;

(八)特許經營合同的變更、解除和終止;

(九)違約責任;

(十)爭議的解決方式;

(十一)特許人與被特許人約定的其他事項。

第十二條特許人和被特許人應當在特許經營合同中約定,被特許人在特許經營合同訂立後一定期限內,可以單方解除合同。

第十三條特許經營合同約定的特許經營期限應當不少於3年。但是,被特許人同意的除外。特許人和被特許人續簽特許經營合同的,不適用前款規定。

第十四條特許人應當向被特許人提供特許經營操作手冊,並按照約定的內容和方式為被特許人持續提供經營指導、技術支持、業務培訓等服務。

第十五條特許經營的產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標准應當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的要求。

第十六條特許人要求被特許人在訂立特許經營合同前支付費用的,應當以書面形式向被特許人說明該部分費用的用途以及退還的條件、方式。

第十七條特許人向被特許人收取的推廣、宣傳費用,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的用途使用。推廣、宣傳費用的使用情況應當及時向被特許人披露。

特許人在推廣、宣傳活動中,不得有欺騙、誤導的行為,其發布的廣告中不得含有宣傳被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收益的內容。

第十八條未經特許人同意,被特許人不得向他人轉讓特許經營權。被特許人不得向他人泄露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特許人的商業秘密。

第十九條特許人應當在每年第一季度將其上一年度訂立特許經營合同的情況向商務主管部門報告。

第三章信息披露

第二十條特許人應當依照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的規定,建立並實行完備的信息披露制度。

第二十一條特許人應當在訂立特許經營合同之日前至少30日,以書面形式向被特許人提供本條

第二十二條規定的信息,並提供特許經營合同文本。

第二十二條特許人應當向被特許人提供以下信息:

(一)特許人的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冊資本額、經營范圍以及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基本情況;

(二)特許人的注冊商標、企業標志、專利、專有技術和經營模式的基本情況;

(三)特許經營費用的種類、金額和支付方式(包括是否收取保證金以及保證金的返還條件和返還方式);

(四)向被特許人提供產品、服務、設備的價格和條件;

(五)為被特許人持續提供經營指導、技術支持、業務培訓等服務的具體內容、提供方式和實施計劃;

(六)對被特許人的經營活動進行指導、監督的具體辦法;

(七)特許經營網點投資預算;

(八)在中國境內現有的被特許人的數量、分布地域以及經營狀況評估;

(九)最近2年的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財務會計報告摘要和審計報告摘要;

(十)最近5年內與特許經營相關的訴訟和仲裁情況;

(十一)特許人及其法定代表人是否有重大違法經營記錄;

(十二)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信息。

第二十三條特許人向被特許人提供的信息應當真實、准確、完整,不得隱瞞有關信息,或者提供虛假信息。特許人向被特許人提供的信息發生重大變更的,應當及時通知被特許人。特許人隱瞞有關信息或者提供虛假信息的,被特許人可以解除特許經營合同。

第四章法律責任

第二十四條特許人不具備本條例第七條第二款規定的條件,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予以公告。

企業以外的其他單位和個人作為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非法經營活動,沒收違法所得,並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五條特許人未依照本條例第八條的規定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限期備案,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仍不備案的,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予以公告。

第二十六條特許人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第十九條規定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予以公告。

第二十七條特許人違反本條例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0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予以公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特許人利用廣告實施欺騙、誤導行為的,依照廣告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二十八條特許人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三條規定,被特許人向商務主管部門舉報並經查實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予以公告。

第二十九條以特許經營名義騙取他人財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以特許經營名義從事傳銷行為的,依照《禁止傳銷條例》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三十條商務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五章附則

第三十一條特許經營活動中涉及商標許可、專利許可的,依照有關商標、專利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第三十二條有關協會組織在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指導下,依照本條例的規定製定特許經營活動規范,加強行業自律,為特許經營活動當事人提供相關服務。

第三十三條本條例施行前已經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特許人,應當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1年內,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逾期不備案的,依照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的規定處罰。

前款規定的特許人,不適用本條例第七條第二款的規定。

第三十四條本條例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2)經營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85號,《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已經2007年1月31日國務院第167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為規范商業特許經營活動,促進商業特許經營健康、有序發展,維護市場秩序,制定本條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商業特許經營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本辦法由國務院責任解釋。商務部於2004頒布的《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2004年第25號)同時作廢全文共九章四十二條。

新版細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商業特許經營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商業特許經營健康有序發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商業特許經營(以下簡稱特許經營),是指通過簽訂合同,特許人將有權授予他人使用的商標、商號、經營模式等經營資源,授予被特許人使用;被特許人按照合同約定在統一經營體系下從事經營活動,並向特許人支付特許經營費。

第三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開展特許經營活動適用本辦法。

第四條

特許人可以按照合同約定,將特許經營權直接授予被特許人,被特許人投資設立特許經營網點,開展經營活動,但不得再次轉授特許經營權;或者將一定區域內的獨家特許經營權授予被特許人,該被特許人可以將特許經營權再授予其他申請人,也可以在該區域內設立自己的特許經營網點。

第五條

開展特許經營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遵循自願、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不得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特許人不得假借特許經營的名義,非法從事傳銷活動。

特許人以特許經營方式從事商業活動不得導致市場壟斷、妨礙公平競爭。

第六條

商務部對全國特許經營活動實施監督管理,各級商務主管部門對轄區內的特許經營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第二章

特許經營當事人

第七條

特許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依法設立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

(二)擁有有權許可他人使用的商標、商號和經營模式等經營資源;

(三)具備向被特許人提供長期經營指導和培訓服務的能力;

(四)在中國境內擁有至少2家經營1年以上的直營店或者由其子公司、控股公司建立的直營店;

(五)需特許人提供貨物供應的特許經營,特許人應當具有穩定的、能夠保證品質的貨物供應系統,並能提供相關的服務。

(六)具有良好信譽,無以特許經營方式從事欺詐活動的記錄。

第八條

被特許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依法設立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

(二)擁有與特許經營相適應的資金、固定場所、人員等。

第九條

特許人享有下列權利:

(一)為確保特許經營體系的統一性和產品、服務質量的一致性,按照合同約定對被特許人的經營活動進行監督;

(二)對違反特許經營合同規定,侵犯特許人合法權益,破壞特許經營體系的被特許人,按照合同約定終止其特許經營資格;

(三)按照合同約定收取特許經營費和保證金;

(四)合同約定的其他權利。

第十條

特許人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按照本辦法有關規定及時披露信息;

(二)將特許經營權授予被特許人使用並提供代表該特許經營體系的營業象徵及經營手冊;

(三)為被特許人提供開展特許經營所必需的銷售、業務或者技術上的指導、培訓及其他服務;

(四)按照合同約定為被特許人提供貨物供應。除專賣商品及為保證特許經營品質必須由特許人或者特許人指定的供應商提供的貨物外,特許人不得強行要求被特許人接受其貨物供應,但可以規定貨物應當達到的質量標准,或提出若干供應商供被特許人選擇;

(五)特許人對其指定供應商的產品質量應當承擔保證責任;

(六)合同約定的促銷及廣告宣傳;

(七)合同約定的其他義務。

第十一條

被特許人享有下列權利:

(一)獲得特許人授權使用的商標、商號和經營模式等經營資源;

(二)獲得特許人提供的培訓和指導;

(三)按照合同約定的價格,及時獲得由特許人提供或安排的貨物供應;

(四)獲得特許人統一開展的促銷支持;

(五)合同約定的其他權利。

第十二條

被特許人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按照合同的約定開展營業活動;

(二)支付特許經營費、保證金;

(三)維護特許經營體系的統一性,未經特許人許可不得轉讓特許經營權;

(四)向特許人及時提供真實的經營情況,財務狀況等合同約定的信息;

(五)接受特許人的指導和監督;

(六)保守特許人的商業秘密;

(七)合同約定的其他義務。

第三章

特許經營合同

第十三條

特許經營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一)當事人的名稱、住所;

(二)授權許可使用特許經營權的內容、期限、地點及是否具有獨占性;

(三)特許經營費的種類、金額、支付方式以及保證金的收取和返還方式;

(四)保密條款;

(五)特許經營的產品或服務質量控制及責任;

(六)培訓和指導;

(七)商號的使用;

(八)商標等知識產權的使用;

(九)消費者投訴;

(十)宣傳與廣告;

(十一)合同的變更和解除;

(十二)違約責任;

(十三)爭議解決條款;

(十四)雙方約定的其他條款。

第十四條

特許經營費是指被特許人為獲得特許經營權所支付的費用,包括下列幾種:

(一)加盟費:是指被特許人為獲得特許經營權而向特許人支付的一次性費用;

(二)使用費:是指被特許人在使用特許經營權過程中按一定的標准或比例向特許人定期支付的費用;

(三)其他約定的費用:是指被特許人根據合同約定,獲得特許人提供的相關貨物供應或服務而向特許人支付的其他費用。

保證金是指為確保被特許者履行特許經營合同,特許人向被特許人收取的一定費用。合同到期後,保證金應退還被特許人。

特許經營雙方當事人應當根據公平合理的原則商定特許經營費和保證金。

第十五條

特許經營合同的期限一般不少於3年。

特許經營合同期滿後,特許人和被特許人可以根據公平合理的原則,協商確定特許經營合同的續約條件。

第十六條

特許經營合同終止後,原被特許人未經特許人同意不得繼續使用特許人的注冊商標、商號或者其他標志,不得將特許人的注冊商標申請注冊為相似類別的商品或者服務商標,不得將與特許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文字申請登記為企業名稱中的商號,不得將與特許人的注冊商標、商號或門店裝潢相同或近似的標志用於相同或類似的商品或服務中。

第四章

信息披露

第十七條

特許人和被特許人在簽訂特許經營合同之前和特許經營過程中應當及時披露相關信息。

第十八條

特許人應當在正式簽訂特許經營合同之日20日前,以書面形式向申請人提供真實、准確的有關特許經營的基本信息資料和特許經營合同文本。

第十九條

特許人披露的基本信息資料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特許人的名稱、住所、注冊資本、經營范圍、從事特許經營的年限等主要事項,以及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財務報告內容和納稅等基本情況;

(二)被特許人的數量、分布地點、經營情況以及特許經營網點投資預算表等,解除特許經營合同的被特許人占被特許人總數比例;

(三)商標的注冊、許可使用和訴訟情況;商號、經營模式等其他經營資源的有關情況;

(四)特許經營費的種類、金額、收取方法及保證金返還方式;

(五)」最近5年內「所有涉及訴訟的情況;

(六)可以為被特許人提供的各種貨物供應或者服務,以及附加的條件和限制等;

(七)能夠給被特許人提供培訓、指導的能力證明和提供培訓或指導的實際情況;

(八)法定代表人及其他主要負責人的基本情況及是否受過刑事處罰,是否曾對企業的破產負有個人責任等;

(九)特許人應被特許人要求披露的其他信息資料。

由於信息披露不充分、提供虛假信息致使被特許人遭受經濟損失的,特許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條

被特許人應當按照特許人的要求如實提供有關自己經營能力的資料,包括主體資格證明、資信證明、產權證明等。在特許經營過程中,應當按照特許人的要求及時提供真實的經營情況等合同約定的資料。

第二十一條

在特許經營期間及特許經營合同終止後,被特許人及其雇員未經特許人同意,不得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特許人的商業秘密。

第二十二條

未與特許人鑒定特許經營合同,但通過特許人的信息披露而知悉特許人商業秘密的人和申請人,應當承擔保密義務。未經特許人同意,不得泄露、向他人透露或轉讓特許人的商業秘密。

第五章

廣告宣傳

第二十三條

特許人在宣傳、促銷、出售特許經營權時,廣告宣傳內容應當准確、真實、合法,不得有任何欺騙、遺漏重要事實或者可能發生誤導的陳述。

第二十四條

特許人和被特許人在廣告宣傳材料中直接或者間接含有特許人的經營收入或者收益的記錄、數字或者其他有關資料,應當真實,涉及的地區及時間應當明確。

第二十五條

特許人和被特許人不得以任何可能誤導、欺騙、導致混淆的方式模仿他人商標、廣告畫面及用語或者其他辨識標記。

第二十六條

在特許經營推廣活動中,特許人不得人為誇大特許經營所帶來的利益或者有意隱瞞特許經營客觀上可能出現的影響他人利益的情況。

第六章

監督管理

第二十七條

各級商務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特許經營活動的管理和協調,指導當地行業協會(商會)開展工作。

各級商務主管部門應當建立特許人、被特許人信用檔案,及時公布違規企業名單。

第二十八條

特許經營行業協會(商會)應當根據本辦法制定行業規范,開展行業自律,為特許經營當事人提供相關服務,促進行業發展。

第二十九條

特許人應當在每年1月份將上一年度簽訂的特許經營合同的情況報其所在地商務主管部門和被特許人所在地商務主管部門備案。所在地商務主管部門應將備案情況報上一級商務主管部門。

第三十條

在特許經營活動中涉及專利許可的,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簽訂專利許可合同,並按《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備案管理辦法》規定辦理備案事宜。

第三十一條

在開展特許經營活動之前,特許人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辦理商標使用許可合同備案事宜。

第七章

外商投資企業的特別規定

第三十二條

外商投資企業不得以特許經營方式從事《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的禁止類業務。

第三十三條

外商投資企業以特許經營方式從事商業活動的,應向原審批部門提出申請增加「以特許經營方式從事商業活動」的經營范圍,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書及董事會決議;

(二)企業營業執照及外商投資企業批准證書(復印件);

(三)合同、章程修改協議(外資企業只報送章程修改);

(四)證明符合本辦法第七條規定的有關文件資料;

(五)反映本辦法第十九條規定的基本信息資料;

(六)特許經營合同樣本;

(七)特許經營操作手冊。

審批部門應當在收到上述全部申請材料之日起30日內做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書面決定。

申請人獲得批准後,應在獲得審批部門換發的《外商投資企業批准證書》後1個月內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企業登記變更手續。

第三十四條

外商投資企業經批准以特許經營方式從事商業活動的,應在每年1月份將上一年度簽訂的特許經營合同的情況報原審批部門和被特許人所在地商務主管部門備案。

第三十五條

外國投資者設立專門以特許經營方式從事商業活動的外商投資企業時,除符合本辦法外,還須符合外商投資有關法律、法規及規章的規定。

第三十六條

本辦法施行前已經以特許經營方式從事商業活動的外商投資企業,應將已開展業務的情況向原審批部門備案,繼續以特許經營方式從事商業活動的,應按本章規定的程序辦理相關手續。

第三十七條

港、澳、台投資企業在內地以特許經營方式從事商業活動參照本章規定執行。

第八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八條

違反本辦法第七條、第八條規定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並可處以3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提請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

第三十九條

未按本辦法規定進行信息披露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並處以3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提請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

第四十條

特許人違反本辦法規定進行廣告宣傳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及規章的規定處理。

第九章

附則

第四十一條

本辦法由商務部負責解釋。

第四十二條

本辦法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原國內貿易部發布的《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試行)》同時廢止。

Ⅲ 《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中的效力性強制規定

1.效力性強制規定是最新的合同法解釋(二)的內容,但是這個司法解釋尚未完全解決效力性強制規定的認定問題,而學術上也有所爭議,認為這個當然屬於效力性強制規定的觀點是不準確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16條指出:如果強制性規范規制的是合同行為本身即只要該合同行為發生即絕對地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合同無效。如果強制性規定規制的是當事人的「市場准入」資格而非某種類型的合同行為,或者規制的是某種合同的履行行為而非某類合同行為,人民法院對於此類合同效力的認定,應當慎重把握,必要時應當徵求相關立法部門的意見或者請示上級人民法院。
而綜合特許條例的目的看,特許其實就是解決市場准入資格的,並且條文並沒有明確指出違反此規定則合同無效,因此我個人傾向於商業特許條例18條是屬於禁止性強制規定而不是效力性強制規定

2.盡管商業特許條例18條是否屬於效力性強制規定尚且存在爭議,但是該條文確是從側面對行為人的商事行為能力作出了限定,根據合同法解釋(一)第10條規定,違反國家限制經營、特許經營以及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經營規定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認定為無效。也就是說,違反商業特許條例18條的規定能成為依法請求確認合同無效的事由,只是該事由是因為行為人商事行為能力的欠缺導致合同無效,而不是基於違反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緣故而無效

3.如果合同最終被確認為無效,那麼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
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依據是合同法58條

希望對你有幫助!

Ⅳ 公司內部管理條例有哪些

公司內部管理制度包括:
1、日常辦公制度
2、辦公秩序管理制度
3、保密規定
4、文件收發、傳閱,檔案管理制度
5、印鑒、介紹信管理制度
6、文印、辦公設備管理制度
7、辦公用品領用制度
8、通信設備使用制度
9、財產管理制度
10、車輛使用與維護管理辦法
11、文件銷毀制度
第二章 日常辦公制度
第三條 公司上下都要嚴格遵守勞動管理制度和費用管理制度,高效率地為公司服務。
第四條 實行例會制度。重大問題、人事安排由總經理辦公會決定;各項擔保項目由公司審保委員會集體討論決定。總經理辦公會、中心經理會每月不定期召開。
第五條 各中心及業務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廣泛聽取員工的意見和建議。各中心及業務部門之間應按公司操作程序交流工作情況和信息。
第六條 員工之間互相尊重,團結友愛。重大問題堅持原則,一般分歧互相體諒、互相理解。
第七條 嚴格檔案管理,嚴守保密紀律。公司利益第一,個人利益服從公司利益。
第三章 辦公秩序管理制度
第八條 員工的儀容儀表:第九條 員工在辦公時間和辦公地點不得大聲喧嘩、打鬧,不得在辦公室吃東西,不準干私活,不得長時間看非專業性報紙(如成都商報、成都晚報、華西都市報、商務早報、蜀報、四川青年報)。
第十條 員工在辦公場所和辦公時間,原則上不準打私人電話和會私客,不準帶小孩到公司玩耍。必須接的私人電話要盡量低聲,不得影響他人工作,最長不得超過三分鍾。必須接待的私客應到接待室或走廊接待。
第十一條 向領導請示、匯報工作,應簡明扼要,節省時間。原則上不允許越級請示、匯報,情況緊急、事關重大者除外。
第十二條 除談工作外,不準串崗閑聊、擅自離崗,進入各辦公室應先請示,允許後方可進入。
第十三條 員工負責本辦公室清潔衛生,公共辦公區域內禁止吸煙、亂丟棄物,愛護辦公環境。
第十四條 員工要保持自己辦公桌桌面的整潔,禁止放置與辦公無關的雜物,下班時應整潔辦公桌面,私人物品均放入員工貯物櫃,將辦公桌鎖好,防止文件資料的丟失。
第十五條 員工要禮貌待客,禮貌用語,禮貌接轉電話,耐心解答相關的業務事項及電話詢問,自覺樹立維護公司的良好形象。
第十六條 愛護公司財產,最後離開辦公室的員工必須檢查門窗是否關閉,空調、電腦、電燈、飲水機是否關閉,防止火災和失竊事件的發生。
第四章 保密規定
第十七條 密級確定:
公司文件分「秘密」、「機密」、「絕密」三個等級,凡涉及三個等級內文件均屬保密范圍。
1、「秘密」:內部規章制度屬秘密級,只限全體員工周知,不可外傳。
2、「機密」:公司「總經理辦公會議紀要和中心經理辦公會議紀要」、「項目進度計劃」、「項目建議書」、「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有關財務制度」、「財務報表」「各類經濟合同、協議」等屬機密級,此類文件發至中心經理及相關人員。
3、「絕密」:公司「董事會會議紀要」、「總經理工作報告」、「年度財務決算報告書」、「年度財務收支和利潤分配方案」等屬公司絕密級,此類文件發至公司領導。
第十八條 保密規定:
1、由各中心及業務部門建立的專業性「機密」級以下文件(含「機密」級)由各中心及業務部門向辦公室提交文件軟盤及文件原稿備案,各中心及業務部門留存一份,其中軟盤及文件原稿由各中心經理或業務部門主管負責保管,保存在計算機軟、硬碟上的文件必須作加密處理,密碼由各中心經理或業務部門主管掌握。
2、各類「絕密」級文件統一由辦公室負責保管,保存在計算機軟、硬碟上的文件必須作加密處理,密碼由辦公室主管掌握。
3、各中心及業務部門的專業性「機密」級以下文件(含「機密」級)的列印草稿各中心經理或業務部門主管負責收集,以備下次列印之用,凡不能繼續使用的草稿紙,各中心及業務部門必須及時銷毀,不得隨意放置。
4、辦公室定期對保存的各類文件軟盤進行拷貝更新,避免因軟盤損壞導致文件丟失。
第十九條 借閱規定:
1、凡借閱本中心或本部門「機密」級以下文件(含「機密」級),需經部門主管允許,辦理借閱手續,並於借閱當日歸還,若需帶出公司,需經中心經理簽字批准;
2、凡借閱其他中心或部門「機密」級以下文件(含「機密」級),需經中心經理允許,到辦公室登記辦理借閱手續,並於借閱當日歸還,若需帶出公司,需經總經理簽字批准;
3、凡借閱「絕密」級文件,經總經理簽字批准,到辦公室登記、辦理借閱手續,並於借閱當日歸還,不得帶出公司。
第二十條 對泄密行為的處理
凡私自傳播、散發、復印公司保密范圍內的文件,均屬泄密行為。
泄露公司「秘密」者,給予警告處分一次。
泄露公司「機密」者,給予記過處分一次。
泄露公司「絕密」者,給予除名。
第二十一條 任何人不得隨意塗改或自行處理公司文件,必須妥善保管,公司不定期收回保密范圍內文件統一銷毀。
第五章 文件收發、傳閱,檔案管理制度
第二十二條 管理分類及原則
1、公司檔案按三類實行「部門立卷、分類管理」辦法:
人事檔案:人力資源部立卷、管理;
業務檔案:各中心及業務部門立卷、管理;
財務檔案:財務中心立卷、辦公室管理;
2、立卷、歸檔中凡涉及兩個中心的檔案整理、保管工作因規定不明的,由行政管理中心協調後決定職責歸屬及處理辦法。
第二十三條 立卷歸檔要求
凡記載公司的具有查閱、保管價值的各類文件材料、磁碟、實物等,均屬歸檔范圍。具體如下:
1、行政管理中心立卷歸檔范圍
(1)辦公室立卷歸檔范圍
①公司成立的有關資料。包括可行性研究報告、合同協議、章程、申請報告、主管部門批復、營業執照、董事會成員的簡歷、公司領導班子個人情況等。
②公司歷屆董事會的主要資料。如通知、董事會參加人員名單、會議日程安排、總經理工作報告、董事會會議紀要、總經理辦公會會議紀要等文字材料及聲像材料等。
③政府有關部門、單位發送我公司的來文、來函及其它資料。
④相關公司發送的各種邀請書、信息資料等。
⑤公司的規章制度、發文、紀要、通知。
⑥公司與有關單位簽訂的各種合同、協議書、意向書(正本)。
⑦其它在公司各項行政、業務活動中形成的具有考查、利用價值的資料。
(2)人力資源部立卷歸檔范圍
①公司人事檔案,包括部門主管以上人員的任免通知、員工試用、聘用以及升職、獎懲、辭退的各種記錄;
②公司各類人員技術職稱、技術培訓的各種記錄;
③建立人才檔案庫,對所有技術專業人才設置特殊檔案;
2、財務中心立卷歸檔范圍
各類財務報表、憑證、資料以及與上級財稅部門、金融機構相互來往的函件、協議、合同及其它文件。
3、其他中心及業務部門立卷歸檔范圍:
其他中心及業務部門專業資料、文件及其它。
第二十四條 文件的傳閱
1、需傳閱文件(上級政策性文件、公司的決策方案、公司的發文、公司收集的經濟信息等),根據文件內容由辦公室決定傳閱范圍。
2、建立卡片式文件的傳閱單,傳閱單上應有領導批示、閱文人及傳閱、退回時間。
3、辦公室應及時催閱已傳出的文件;
第二十五條 文件的借閱
1、公司員工借閱各類文件按第三章、第三條的有關規定辦理;
2、外單位人員借閱文件時,須持有介紹信,介紹信寫明文件號、借閱人姓名、政治面貌、職務、借閱時間、借閱目的等,經總經理審批後在辦公室辦理借閱手續。
第二十六條 文件的立卷歸檔存放
1、在年終,通過對照收發文登記本和借閱文件登記本,把所有應歸檔的文件收集齊全;
2、立卷時應保持文件之間的歷史聯系,按文件的共同特徵和相互聯系進行組卷;
3、公司內文件按文號以年為單位立卷。其他單位來文以單位名立卷。專題事項單獨立卷,即按問題特徵立卷;
4、定卷時,對卷內文件進行系統排列、編號,填寫卷內目錄和卷本備考表,填好案卷的封皮及案卷的目錄。
第二十七條 文件的收發制度
1、發文
(1)在領導對文件草擬後,由辦公室對文件進行擬稿,也可由具體業務部門擬稿;
(2)文稿通過檢稿並證明無誤後,送往公司主管領導人審批簽發;
(3)經簽發的文稿應在發文登記簿上登記,填寫編號、成文日期、送發范圍、文件名稱、文號、份數、附件、簽發人等事項;
(4)經登記後的文稿方可正式印製、蓋章;
(5)文件收領部門必須在發文登記單上簽字,發文登記單隨留底文件一同保存,以備核查。
2、收文
(1)建立收文登記簿。填寫順序號、收文日期,來文單位、文號、文件名稱、份數、內容摘要、處理情況等事項。
(2)上級或其它單位文件、內部資料以及掛號信件等都應登記。一些帶廣告性質的信函以及不具文件性質的電報、報刊等不必記錄。
(3)急件隨到隨登,並及時分送,不得延誤。
(4)在收文登記的同時,在文件右上角加蓋本公司的收文專用章。
第六章 印鑒、介紹信管理制度
第二十八條 公司印鑒、法定代表人個人印鑒、總經理個人印鑒由總經理指派專人保管,公司各中心及業務部門的印鑒由部門負責人指派專人保管。
第二十九條 印鑒必須放在安全的地方,不可亂放,發現印鑒丟失或有異常現象,應及時報告領導,迅速查明情況,及時處理,確認丟失,應向有關部門聲明作廢。
第三十條 各中心及業務部門因對外業務需要使用公司印鑒時,需經行政管理中心審核、簽字登記後,方可辦理。公司投資、擔保等重大經濟活動涉及各種對外合同使用公司印鑒,需經總經理簽字,交由辦公室登記後方可辦理。
第三十一條 所有公司文件應先編上文號,經總經理簽發後方可加蓋公司印鑒。
第三十二條 各中心及業務部門印鑒或專用印鑒因機構變動或其他原因停用時,應統一交回行政管理中心並指定辦公室加以銷毀。
第三十三條 凡以公司名義出具的介紹信,須由行政管理中心經理簽發。填寫介紹信應按規定內容填寫,持出部分和存根部分內容一致,經辦人需在存根聯上簽字。
第三十四條 所有介紹信均應按順序編號,非經總經理書面特許,不能出具空白介紹信。經特批出具的空白介紹信必須說明有效期限,並由使用人在介紹信存根簽名。
第三十五條 非本公司工作人員,不得使用公司介紹信。因工作需要必須使用時,須經總經理書面批准。
第三十六條 妥善保管介紹信存根,及時歸檔。
第七章 文印、辦公設備管理制度
第三十七條 辦公室文印人員必須遵守公司的保密規定,不得泄露工作中接觸的公司保密事項;
第三十八條 列印文件,應按文件收發規定由各級領導簽字批准。各中心及業務部門草擬的文件、報表和業務資料,需註明擬稿人及列印份數,經中心經理簽字批准方可列印。
第三十九條 公司各中心及業務部門需復印的各種文件、資料,要求註明復印份數,復印量過大時需註明用途,由中心或部門負責人簽字並經辦公室主管審核登記後方可復印。
第四十條 公司各中心及業務部門需傳真的各種文件、資料,需註明傳真號、對方的單位名稱及接件人,經中心或部門負責人簽字並經辦公室主管審核登記後發送。
第四十一條 文印工作人員必須按時、按質完成打字、傳真、復印任務,不得積壓遲誤,任務緊急時應加班完成。
第四十二條 復印機、傳真機由專人管理。一般情況下非專管人員未經允許不準開機;
第四十三條 原則上不接受外單位、個人資料列印、復印,如確實需要,經辦公室主管批准後辦理登記收費手續。復印收費標准:(A3,B4)0.2元/張,(A4,B5)0.1元/張;打字收費標准:以A4計算每頁收費5元。收據由財務部出具;
第四十四條 文印人員應愛護設備,按操作程序進行操作,節約用紙,降低消耗,注意安全。
第四十五條 文印的消耗材料采購,須報辦公室批准方可購買。
第四十六條 嚴禁私事用傳真電話,嚴禁將電腦用於私人學習或玩游戲。違者按公司的有關規定處罰。
第四十七條 各中心及業務部門發生的文印材料消耗及傳真、長途電話費用由辦公室負責統計,並報財務部門備案,作為年終各中心及業務部門費用考核的依據。
第八章 辦公用品領用制度
第四十八條 公司各部門所需的辦公用品(財務部除外),按計劃由辦公室統一購置,各部門按實際需要領用。
第四十九條 辦公室指派專人負責對辦公用品進行造冊,領用時實行登記制度。
第五十條 辦公用品只能用於辦公,不得移作他用或私用。
第五十一條 所有員工要本著勤儉節約、杜絕浪費的原則,愛惜辦公用品。
第五十二條 購置日常辦公用品或報銷正常辦公費用,由行政管理中心經理審批,購置大宗辦公用品,必須按財務管理規定報總經理批准後購置。
第九章 通訊設備使用制度
第五十三條 接聽外來電話必須用規范用語,通話時講普通話,如對方為本地人時可講地方語言。規范用語為:「您好,擔保公司」,「請問找哪位」,「請稍等」,「謝謝」,「再見」。
第五十四條 電話為辦公配備、使用,私事打市內電話不得妨礙聯系公務。通話須簡單明了,禁止用電話聊天。
第五十五條 因公撥打長途電話按下列程序辦理:
(1)詳細填寫「長途電話使用申請單」;
(2)交中心或部門負責人簽字;
(3)通話完結後,將登記表項目完成以備核查。
第五十六條 禁止員工為私事掛撥長途電話。確有急事需要,比照因公程序辦理,並按電信局收費標准收費,由財務部出具收據。禁止撥打各種信息台及股市信息電話。如有違反,將給予以100~500元人民幣罰款。
第五十七條 公司報銷限額費用的傳呼、手機必須隨時處於待機狀態,並在公司呼叫時立即回答。
第十章 財產管理制度
第五十八條 公司全部固定資產、低值易耗品、辦公設備用品由辦公室統一負責購置、保管、調配、報廢處理。
第五十九條 購置財產、辦公用具按下列程序辦理:
1、公司購買辦公用品及低值易耗品,均需使用部門填寫《物品購置計劃單》報辦公室匯總,並報主管副總(總經理助理)或總經理審查同意,財務部憑審批後的《物品購置計劃單》預付貨款。
2、日常耗用的辦公用品由辦公室根據業務需要量,編制全年預算和分批采購計劃。
3、各部門業務必需的書報、雜志、學習資料等,由各部門列出清單,行政管理中心經理批准後方可購買。
4、購置的各項財產、辦公用品、書刊等,均憑正式發票和實物,由辦公室驗收、登記並在發票上簽收後,連同審批後的《物品購置計劃單》在財務部按費用報銷規定報銷,並據此入帳。
第六十條 財產的保管與使用。
1、公司全部固定資產、低值易耗品、辦公用品,統一由辦公室登記、建卡、保管,其中固定資產和大宗低值易耗品,財務部還應建立分類明細帳,進行固定資產折舊和低值易耗品攤銷的會計核算。
2、各部門所需使用的各項物品,在辦公室辦理領用手續,並按部門建立在用物品登記簿。員工所用的辦公用品,由使用者負責保管。
第六十一條 財產物資的報廢。
1、固定資產報廢由使用部門向辦公室申報,經總經理審批後,分別在財務部、辦公室辦理核銷手續。
2、各類需清理變賣的財產物資由辦公室登記造冊,財務部審查並合理定價報總經理批准後處理,所獲變賣收入財務部據以入帳。
第十一章 車輛使用與維護管理辦法
第六十二條 車輛使用:
1、公司車輛由辦公室負責管理和調配,並首先保證領導使用。
2、各中心及業務部門用車時,應由中心或部門負責人填寫《派車申請單》說明去向、用途,提前通知辦公室,辦公室主管視業務的輕重緩急和出車地點合理調配。
3、根據業務需要有駕駛執照的員工,經行政管理中心經理派遣,可以駕駛公司車輛。
4、保證財務部取款、送款用車;
5、因業務急需,公司又無車需乘計程車時,由各業務中心經理說明理由,行政管理中心經理同意並簽字後才能報銷。
6、每日下班時各車輛鑰匙統一交回辦公室保管,節假日、晚上車輛一律停放在公司,若因外出加班超過21時,或其他原因不能停放公司時,經請示後,可以停放它處。
第六十三條 車輛維護:
1、專職駕駛員負責公司車輛保養、維護、年審等。車輛需要檢修時,專職駕駛員說明情況,經行政管理中心經理審核同意後,實施檢修。維修費用達500元以上,需經總經理審核後,再進行檢修。
2、購置車輛備件(品)金額在500元以上的,由專職駕駛員填寫《物品購置計劃單》,經總經理審批後報銷。
第六十四條 事故的處理
1、發生行車事故後,不論行車事故大小必須報辦公室備案。
2、公務用車情況下損失金額在5000元以下的責任事故,保險公司賠付後的不足部份由責任人自行承擔。
3、公務用車情況下損失在5000元以上的責任事故,保險公司賠付後的不足部份40%由責任人承擔;60%由公司承擔。
4、經批准後的私人用車如發生事故,維修費用一律自負。
第六十五條 其它情況處理
1、駕駛者因違章被處罰公司不予以報銷。
2、未經批准自行出車、執行公務擅辦私事者,除扣發駕駛者當月全部獎金外,還將受到公司行政處罰。
3、未經批准自行出車、執行公務擅辦私事時發生行車事故的,不僅要自負全部經濟責任,公司還要處以500-2000元的罰款。
4、不具備駕駛資格的未經批准擅自駕駛,扣發駕駛者當月全部獎金。在此期間發生行車事故的自負全部責任,並將受到公司嚴厲的行政處罰。
第十二章 文件銷毀制度
第六十六條 銷毀文件指把沒有保存價值或作廢的文件、資料、合同、協議、刊物等書面資料,按有關規定加以銷毀。
第六十七條 應銷毀文件范圍:
1、上級下發的文件,不需要歸檔立卷或備份的文件。
2、本公司制發的文件,歸檔立卷後的余份。
3、政級單位報送的無存檔價值的文件、資料等。
4、公司會議文件、資料立卷後的余份。
5、公司決定作廢的合同、協議及行政文件等。
6、上級機關指定銷毀的文件、資料等。
第六十八條 銷毀程序:
1、清點:
總經理辦公室把確認就銷毀的文件、資料通知各部門清理出來,按份數核對點清,交由總經理辦公室統一銷毀,各部門不得自行銷毀。
2、登記:
將應銷毀的文件、資料逐份登記在《文件銷毀申請單》上。不允許未經登記,私自將文件銷毀。
3、審批:
公司所有合同、協議,上級政發的文件、資料及一切屬於公司「密級」文件范圍的文件、資料,需經總經理或分管副總審批後方可銷毀;其它內部行政文件、資料等需經總經理辦公室主任審批後方可銷毀。
4、銷毀:
辦公室定於每月30日進行文件銷毀工作。
5、備案:文件銷毀後,監銷人要在《文件銷毀申請單》上簽字,並註明時間。《文件銷毀申請單》將長期存檔。
第六十九條 本規定自頒布之日起生效,請各部門嚴格遵守。
第七十條 本規定解釋權在公司總經理辦公室。
第十三章 附則
第七十一條本制度經總經理辦公會審核後公布實施,修改亦同。
第七十二條本制度如有未盡事宜,可由總經理辦公會另行補充規定。
第七十三條本制度如與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相抵觸,則以國家法律、法規為准。

Ⅳ 業務管理條例

給你看下實例吧,保險業務類的,希望能幫到你 保險業務管理規定 |回到頂部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培育和發展再保險市場,加強對再保險業務的管理,分散保險經營風險,實現保險業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以下簡稱《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以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再保險,是指保險公司將其承擔的保險業務,部分轉移給其他保險公司的經營行為。 本規定所稱合約分保,是指保險公司與其他保險公司預先訂立合同,約定將一定時期內其承擔的保險業務,向其他保險公司辦理再保險的經營行為。 本規定所稱臨時分保,是指保險公司臨時與其他保險公司約定,將其承擔的保險業務向其他保險公司辦理再保險的經營行為。 第三條 本規定所稱保險公司,是指經中國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批准設立,並依法登記注冊的商業保險公司,包括直接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 本規定所稱直接保險公司,是指向投保人簽發保單、直接承擔保險責任的保險公司;本規定所稱再保險公司,是指專門從事再保險業務、不直接向投保人簽發保單的保險公司。 本規定所稱再保險分出公司,是指將其承擔的保險業務,部分轉移給其他保險公司的保險公司;本規定所稱再保險分入公司,是指接受其他保險公司轉移的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 本規定所稱分出業務,是指再保險分出公司轉移出的保險業務;本規定所稱分入業務,是指再保險分入公司接受分入的保險業務。 本規定所稱保險聯合體,是指為了處理單個保險人無法承擔的特殊風險或者巨額保險業務,或者按照國際慣例,由兩個以上保險公司聯合組成、按照其章程約定共同經營保險業務的組織。 本規定所稱外資保險公司,是指經中國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批准設立的中外合資保險公司、外商獨資保險公司、外國保險公司分公司。 本規定所稱保險經紀人,是指接受再保險分出公司委託,為再保險分出公司與再保險分入公司辦理再保險業務提供中介服務,並按約定收取傭金的保險經紀機構。 第四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保險公司、保險聯合體以及保險經紀人等其他保險機構辦理再保險業務,應當遵守本規定。 第五條 保險公司、保險聯合體和保險經紀人辦理再保險業務,應當遵循審慎和最大誠信原則。 第六條 再保險分出公司、再保險分入公司和保險經紀人,對在辦理再保險業務中知悉的上述主體的業務和財務情況,負有保密義務。 第七條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保監會)鼓勵保險公司和保險經紀人積極為農業保險和地震、洪水等巨災保險提供再保險服務。 第八條 中國保監會依法對再保險業務實施監督和管理。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 第二章 業務經營 第九條 再保險業務分為壽險再保險和非壽險再保險。保險公司對壽險再保險和非壽險再保險應當單獨列帳、分別核算。 第十條 保險公司應當依照《保險法》規定,確定自留保險費和每一危險單位自留風險;超過的部分,應當辦理再保險。 第十一條 直接保險公司辦理合約分保和臨時分保的,應當優先向中國境內的保險公司發出要約,並符合下列規定: (一)應當向中國境內至少兩家專業再保險公司發出要約; (二)要約分出的份額之和不得低於分出業務的50%。 第十二條 除航空航天保險、核保險、石油保險、信用保險外,直接保險公司辦理合約分保或者臨時分保的,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每一危險單位分給同一家再保險分入公司的業務,不得超過直接保險業務保險金額或者責任限額的80%; (二)每一臨時分保合同分給投保人關聯企業的保險金額或者責任限額,不得超過直接保險業務保險金額或者責任限額的20%。 第十三條 在法定再保險存續期內,直接保險公司應當依照中國保監會有關規定,將其承保的業務及時、足額辦理法定再保險。法定再保險分入公司應當按照規定及時、足額支付賠款。 第十四條 應再保險分入公司要求,再保險分出公司應當將其自負責任以及直接保險的有關情況告知再保險分入公司。 第十五條 保險公司和保險經紀人可以利用金融工具開發設計新型風險轉移產品,並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報中國保監會審批或者備案。 第十六條 中國境內的再保險分入公司,應當配備在中國境內居住的專職再保險核保人和再保險核賠人。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 第三章 再保險經紀業務 第十七條 保險經紀人從事再保險經紀業務,不得損害保險公司的信譽和合法權益。 第十八條 保險經紀人可以根據業務需要引進或者設計再保險合同。 第十九條 保險經紀人應當按照與再保險分出公司的約定,及時寄送賬單、結算再保險款項以及履行其他義務,不得挪用或者截留再保險費、攤回賠款、攤回手續費以及攤回費用。 第二十條 應再保險分入公司的要求,保險經紀人應當按照與再保險分出公司的約定,將其知道的再保險分出公司的自留責任以及直接保險的有關情況及時告知再保險分入公司。 第二十一條 應再保險分出公司或者再保險分入公司的要求,保險經紀人可以配合進行賠案的理賠工作。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 第四章 監督管理 第二十二條 除中國保監會批准外,外資保險公司不得與其關聯企業從事再保險業務。 第二十三條 保險公司辦理再保險業務,應當按照精算的原理、方法,評估各項准備金,並按照中國保監會有關規定準確、足額提取和結轉各項准備金。 第二十四條 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報告中涉及再保險業務的內容,應當符合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報告編報規則的要求。 第二十五條 外國再保險公司分公司的償付能力狀況,按照其總公司的償付能力狀況認定。 外國再保險公司分公司自留保費以其總公司直接授權的額度為限。 第二十六條 直接保險公司應當在每年3月31日以前,向中國保監會提交下列材料: (一)除航空航天保險、核保險、石油保險、信用保險外,上一年度辦理合約分保和臨時分保的,每一危險單位分給同一家再保險分入公司的業務,超過直接保險業務保險金額或者責任限額50%的交易情況; (二)上一年度合約分保中,分給各再保險分入公司的份額; (三)上一年度保險經紀人和境外再保險分入公司名單; (四)財產保險公司本年度再保險安排計劃,包括分保政策、合約分保情況、危險單位劃分標准以及每一危險單位的自留限額; (五)人身保險公司本年度再保險安排計劃的變動情況; (六)本年度選擇境外再保險分入公司的條件和標准。 第二十七條 保險公司應當在每年4月30日以前,向中國保監會提交下列報告: (一)上一年度再保險業務經營情況; (二)精算責任人簽署的、有關再保險業務的各類准備金提取辦法和金額。 第二十八條 直接保險公司應當將重大保險賠案及其再保險安排情況、再保險政策的重大調整等情況,及時向中國保監會報告。 前款所稱重大保險賠案是指在一次保險事故中,財產損失賠償在5000萬元以上,或者人身傷亡賠付在3000萬元以上的理賠案件。 第二十九條 外國再保險公司分公司應當按照下列要求向中國保監會提交有關報告: (一)在每年7月30日以前,提交其總公司注冊地保險監管機構根據當地法律出具的、有關其總公司償付能力狀況的意見書或者經營狀況意見書; (二)在每年12月31日前,提交其總公司下一年度授權的承保許可權和自留保費額度; (三)在每年1月31日和7月30日以前,提交有關轉分保業務情況的報告,包括轉分保分入公司名稱、業務種類、合同形式、分出保費、攤回賠款以及攤回手續費等。 第三十條 保險公司辦理再保險業務,應當按照中國保監會的規定,及時、准確地報送再保險統計信息以及其他再保險業務資料。 第三十一條 保險聯合體應當在每年3月31日前,向中國保監會報告上一年度的財務報告、業務分析報告以及向中國境外分保的情況。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二條 保險公司違反本規定辦理再保險分出業務的,由中國保監會責令改正,並處以5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限制業務范圍、責令停止接受新業務或者吊銷經營保險業務許可證。 對違反本規定辦理再保險分出業務的行為負有直接責任的保險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中國保監會可以區別不同情況予以警告,責令予以撤換,處以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 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三條 政策性保險公司辦理再保險業務參照適用本規定。不能適用本規定的,政策性保險公司應當於本規定發布之日起3個月內向中國保監會報告有關情況。 第三十四條 本規定由中國保監會負責解釋。 第三十五條 本規定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Ⅵ 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的解讀

2007年2月6日,國務院令第485號公布了《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將於今年5月1日起施行。目前,國務院有關部門正在抓緊貫徹落實條例的相關准備工作。針對大家關心的一些問題,記者采訪了國務院法制辦、商務部負責人。問:目前,社會公眾對商業特許經營的概念還比較陌生,您能不能介紹一下什麼是商業特許經營?答:商業特許經營,一般簡稱為特許經營,有時也叫特許加盟,是一種營銷方式。它是指擁有注冊商標、企業標志、專利、專有技術等經營資源的企業,也就是特許人,通過訂立合同,將其擁有的這些經營資源許可其他經營者也就是被特許人使用,被特許人按照合同約定在統一的經營模式下開展經營,並向特許人支付相應費用的經營活動。從特許經營的概念可以看出,特許經營有四個基本要素:一是,特許人必須是擁有注冊商標、企業標志、專利、專有技術等經營資源的企業。特許人如果不具備上述條件,特許經營也就無從談起。二是,特許人和被特許人之間是一種合同關系。特許人被特許人是相互獨立的市場主體,雙方通過訂立特許經營合同,確定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因此,特許經營本質上是一種民事行為。三是,被特許人應當在統一的經營模式下開展經營。特許經營是一種高度系統化、組織化的營銷方式,統一的經營模式是其核心要求之一,也是保證服務的規范性、一致性以及維護品牌形象的需要。這種統一的經營模式體現在各個方面,大到管理、促銷、質量控制等,小到店鋪的裝潢設計甚至標牌的設置等。四是,被特許人應當向特許人支付相應的費用。特許人擁有的經營資源一般都經過了較長時間的開發、積累,具有較高的商業價值。被特許人經許可使用這些經營資源也是為了開展經營活動,因此需要支付相應的費用。支付費用的種類、數額以及支付方式,由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特許經營在國外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目前已發展為一種成熟的營銷方式,其主要優勢是操作簡便,成本較低,可以快速擴大營銷規模,滿足消費者對便利化、規范化服務的需要。因此,特許經營這種營銷方式在許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被廣泛採用。問:特許經營在我國發展的基本情況,存在哪些主要問題?為什麼要制定關於特許經營管理的專門行政法規?答:特許經營在我國出現的時間並不長,只有十幾年,但發展速度很快。特別是2000年以來,特許經營在我國進入高速增長期。據統計,截至2005年年底,全國已有2320個特許經營體系,如肯德基、麥當勞、全聚德、華聯超市、馬蘭拉麵、吳裕泰茶葉、福奈特洗衣、東易日盛裝飾等,涉及餐飲、零售、洗衣、室內裝飾、休閑健身等60多個行業、業態,特許加盟店約16萬家。特許經營的發展,在調整和改善流通結構,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擴大就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與此同時,由於特許經營的核心是無形資產的輸出,一個特許人往往有為數較多的被特許人,特許人和被特許人之間信息不對稱,潛藏著較大的風險,容易成為進行欺詐等違法犯罪活動的手段,加上我國市場發育尚不成熟,社會公眾對特許經營的了解不夠充分,特許經營在快速發展中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比如,一些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特許人不具備相應的條件;特許經營活動不規范,市場秩序較為混亂;特許經營活動當事人特別是被特許人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以特許經營名義進行欺詐等違法犯罪活動也時有發生。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阻礙特許經營的健康發展,擾亂市場秩序,而且由於特許經營活動中被特許人的數量往往比較多,有可能發展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從國外情況看,許多國家都非常重視對特許經營活動的規范和管理。有的國家制定了專門規范特許經營活動的法律,有的國家在民法、商法或者競爭法等法律中對特許經營活動作了明確規定,還有的國家雖然在法律上沒有對特許經營作出規定,但有約束力較強的行業自律規范。針對特許經營在我國發展的實際情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制定規范和管理特許經營活動的專門行政法規,是迫切需要的。問:特許經營本質上是一種民事活動,針對這一特點,條例在總體思路上有什麼考慮?答:特許經營在性質上屬於合同行為,適用合同法和其他有關民事法律,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是當事人的民事權利。如何通過行政法規對特許經營活動進行規范和管理,是制定條例時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為此,我們確立了兩方面的總體思路:一是,必須把握好行政權力介入民事法律關系的程度,處理好當事人意思自治與行政干預的關系。相關制度設計既要切實加強對特許經營活動的規范和管理,促進特許經營健康、有序發展,維護市場秩序,又要符合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基本民事法律原則,不限制當事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民事權利,避免因行政干預過度而妨礙特許經營的發展。二是,根據國外的有益經驗和我國的實際情況,只要特許人的行為規范了,就基本上可以達到維護市場秩序的目的。因此,規范特許經營活動,關鍵在於規范特許人的行為。按照上述總體思路,條例主要規定了規范和管理特許經營活動所必需的具有管理性質的一些制度、措施和要求,並通過嚴格、明確的法律責任保證其切實得以落實;對屬於民事法律關系,可以由當事人通過合同約定或者事後協商解決的問題,僅做了必要的重申、強調。同時,條例所規定的制度、措施和要求,主要是針對特許人的行為所作出的規范。問:針對特許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條例主要規定了哪些制度和措施?答:針對我國特許經營領域存在的問題,並借鑒國外的作法,條例主要確立了五個方面的制度:一是,明確了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應當具備的條件。具體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只有企業可以作為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作為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二是要求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應當擁有成熟的經營模式,並具備為被特許人持續提供經營指導、技術支持和業務培訓等服務的能力;三是規定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應當擁有至少2個直營店,並且經營時間超過1年。第三方面的條件,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兩店一年」要求,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一些企業利用特許經營進行欺詐活動。同時,直營店具有一定的示範作用,便於其他經營者從直營店的經營中較為直觀地了解特許人的品牌、經營模式、經營狀況等。二是,規定了特許人的信息披露制度。特許人的信息披露,對於保證被特許人及時、全面、准確地了解、掌握有關情況,在充分佔有信息的基礎上作出適當的投資決策,防止上當受騙,非常關鍵。因此,有特許經營立法的國家,都把信息披露作為核心制度。條例借鑒國際通行作法,專設「信息披露」一章,明確規定特許人應當建立並實行完備的信息披露制度,在訂立特許經營合同之日前至少30日,以書面形式向被特許人提供有關信息和特許經營合同文本,並明確規定了特許人應當提供的信息內容,包括特許人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基本情況和商業信譽記錄、特許人擁有的經營資源、特許人為被特許人提供服務的能力以及對被特許人在經營方面的管理和監督的情況、特許經營費用及其收取辦法、特許經營網點投資預算等12個方面。特別是,條例還對特許人提供的信息應當真實、完整、准確,不得遺漏有關信息或者提供虛假信息作出了明確規定。三是,確立了特許人備案制度。由於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是當事人的民事權利,政府不宜對其實行行政許可,但又需要對其經營活動進行監督管理,以維護市場秩序。為了便於商務主管部門及時了解、掌握特許人的數量等有關情況,有針對性地對特許經營活動進行規范、監督,也為了有助於潛在的投資者了解特許人的基本情況,作出恰當的投資決策,同時有利於形成對特許人的社會監督,條例確立了特許人備案制度。明確規定特許人應當自首次訂立特許經營合同之日起15日內,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並規定了備案的程序以及備案時應當提交的文件、資料。商務主管部門收到特許人提交的符合規定的文件、資料後,應當予以備案,通知特許人,並將備案的特許人名單在政府網站上公布和及時更新。四是,對規范特許經營合同作出了規定。特許經營合同,是明確特許人和被特許人之間權利義務的依據。特許經營活動在實踐中出現的不少問題和糾紛,與特許經營合同不夠規范有直接關系。為此,條例從三個方面作了規定:一是特許人和被特許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特許經營合同,並明確了特許經營合同應當包括的主要內容;二是借鑒其他一些國家的做法,規定特許人和被特許人應當在特許經營合同中約定,被特許人在合同訂立後一定期限內,可以單方解除合同;三是規定除被特許人同意的外,特許經營合同約定的特許經營期限應當不少於3年。五是,規定了特許人和被特許人的行為規范。條例針對特許經營活動本身的特點以及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重點對特許人的行為規范作了規定。比如,特許人應當向被特許人提供特許經營操作手冊,並為被特許人持續提供經營指導、技術支持、業務培訓等服務;特許人要求被特許人在特許經營合同訂立前支付費用的,應當以書面形式向被特許人說明該部分費用的用途以及退還的條件、方式;特許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的用途使用向被特許人收取的推廣、宣傳費用,並將使用情況及時向被特許人披露;特許人在推廣、宣傳活動中不得有欺騙、誤導的行為,其發布的廣告中不得含有宣傳被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收益的內容等。對被特許人的行為規范,條例也作了相應規定,主要是被特許人未經特許人同意,不得向他人轉讓特許經營權;被特許人不得向他人泄露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特許人的商業秘密。問:明確、嚴格的法律責任是法律制度得以遵守的重要保證,條例在這方面主要作了哪些規定?答:為了保證各項制度切實得以落實,條例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違法行為,包括特許人不具備相應條件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特許人未依照規定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特許人違反有關行為規范以及違反信息披露要求等,均規定了明確、嚴格的法律責任。從條例規定的法律責任的種類看,除沒收違法所得、罰款等行政處罰外,對構成犯罪的,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特別是,條例針對特許經營活動的特點,規定對特許人的違法行為可以予以公告,通過社會輿論和市場的壓力,促使特許人依法辦事,改正違法行為。此外,特許經營活動經常會涉及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等民事責任,而條例所規定的法律責任則主要是違反管理性要求所應當承擔的行政責任。這主要是考慮到,民法通則、合同法等有關民事法律對民事責任的承擔都有規定,特許經營活動中的民事責任問題應當通過民事法律來解決。因此,條例作為行政法規,對於當事人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沒有規定。問:在條例施行前有不少特許人已經在從事特許經營活動,對這部分特許人,條例的規定是否適用?答: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無論是條例施行前已經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特許人,還是條例施行後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特許人,均適用本條例的規定。但是,考慮到實際情況,對於條例施行前已經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特許人的備案問題,條例作出了特殊規定,即特許人應當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1年內,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同時,規定對上述特許人不適用條例第七條第二款關於「兩店一年」的規定。這樣處理,符合實際情況,也盡量減少了對企業經營活動的限制和影響。問:條例將於5月1日起施行,在條例的貫徹落實方面,您認為還有哪些方面的工作要做?答:首先是要認真學習條例,掌握條例的基本內容和精神實質。特別是負責特許經營活動監督管理工作的商務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以及工商部門的工作人員,要抓緊條例施行前兩個多月的時間認真學習,為將來做好監督執法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其次是要做好條例的宣傳工作。特別是要著重對條例規定的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條件、特許人信息披露制度、特許人備案制度、特許經營合同的要求以及特許人和被特許人的行為規范等進行宣傳,使廣大特許人、被特許人以及潛在的投資者明白自己在特許經營活動中的權利、義務和行為規范,增強守法意識,自覺依法辦事,並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第三是在特許經營活動監督管理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嚴格規范與促進發展的關系。對特許經營活動嚴格規范的目的是促進特許經營的健康發展。因此,一方面要嚴格執法,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依法予以制止、處罰,特別是要用足、用好條例規定的對違法行為予以公告的措施。另一方面,要切實避免對企業正常特許經營活動的干預,加強指導,並在特許人備案等管理環節提高工作效率,為特許人做好服務,促進特許經營的健康發展。

熱點內容
百萬網民學法律知識競賽活動 發布:2024-09-20 07:35:27 瀏覽:727
私人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09-20 07:29:00 瀏覽:61
貴州省計劃生育條例2017 發布:2024-09-20 07:07:36 瀏覽:762
司法考試超難 發布:2024-09-20 06:50:01 瀏覽:391
教育立法程序一般分為 發布:2024-09-20 06:45:48 瀏覽:427
羅雲法院院長 發布:2024-09-20 04:50:17 瀏覽:660
人民法院委託鑒定 發布:2024-09-20 04:30:59 瀏覽:678
如何完善我國刑事法律援助制度 發布:2024-09-20 03:29:33 瀏覽:640
關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發布:2024-09-20 02:45:46 瀏覽:300
立法的價值取向 發布:2024-09-20 02:45:36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