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立法規劃建議項目
Ⅰ 立法計劃規劃每幾年分類
立法計劃規劃每5年分類、分批組織一次評估。對評估寬凱大發現有孫彎不符合上位法規定、不適應經慎豎濟社會發展需要...
Ⅱ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大理白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立法活動,提高立法質量,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有關規定,結合自治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自治州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和地方性法規(以下統稱法規)的制定、修改和廢止,適用本條例。第三條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依照自治州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依照自治州當地民族的特點,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但不得違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第四條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自治州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法律對自治州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規定自治州特別重大事項的地方性法規,應當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通過。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常務委員會)可以對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規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自治州的地方性法規,不得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雲南省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對上位法已經明確規定的內容,一般不作重復性規定。第五條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和立法法的規定,樹立鮮明的價值導向,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突出地方特色,符合自治州經濟社會發展、民族團結進步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第六條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應當在立法工作中發揮主導作用,加強對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建立健全立法工作機制。第七條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委員會(以下統稱有關委員會)依照本條例,行使審議法規案的職權。第二章法規立項和起草第八條法規立項實行編制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制度。常務委員會在每屆任期第一年審議通過五年立法規劃,每年年底制定下一年度立法計劃。年度立法計劃由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以下簡稱主任會議)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通過, 新增加立法項目由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決定。第九條編制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民主法治建設和上位法變動情況的需要,認真研究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提出的立法議案和建議,廣泛徵集意見,科學論證評估,確定立法項目,提高立法的及時性、針對性和可行性。
立法項目實行日常收集和專門徵集制度。第十條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法制委員會負責編制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日常立法建議項目由有關委員會初步審查提出意見,專門徵集項目由專門工作組初步審查提出意見。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的法規立項工作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民族與外事華僑委員會負責,地方性法規的法規立項工作由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負責。
五年立法規劃草案和年度立法計劃草案在通過前,應當報送雲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關委員會徵求意見。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應當向社會公布。第十一條列入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的項目,有關委員會應當按照規劃、計劃開展相關立法工作,並督促有關機關和部門及時組織實施。第十二條法規草案一般由提案人起草。
主任會議提出的法規案,法規草案由主任會議決定交有關委員會起草。自治州人民政府提出的法規案,法規草案由其組織起草。專門委員會提出的法規案,法規草案由其起草。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聯名提出的法規案,法規草案由其起草,經主任會議或者常務委員會決定,也可以交有關委員會、自治州人民政府組織起草。
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的重要法規草案,可以由有關委員會組織起草。
專業性較強的法規草案,可以吸收相關領域的專家參與起草工作,或者委託有關專家、教學科研單位、社會組織起草。
起草的法規草案應當充分論證、完整規范。有關委員會應當提前參與法規草案起草工作。
Ⅲ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健全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推進依法立法、科學立法、民主立法,規范立法活動,提高立法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自治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修改或者廢止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和地方性法規及其相關的立法活動。第三條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依照本州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第四條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根據本州實際需要,在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甘肅省地方性法規不相抵觸的前提下,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
規定本州重大事項的地方性法規,應當由州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第五條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應當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立足本州實際,依法立法、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堅持不抵觸、有特色、可操作,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開展立法活動。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活動所需經費,應當列入州級財政預算。第二章立法建議項目第六條自治州內各級國家機關、政黨、團體、組織以及公民均可以向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常務委員會)提出立法建議項目。第七條立法建議項目應當向社會公開徵集。第八條提出立法建議項目時,應當送交立法項目建議書。建議書應當明確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立法依據、需要立法解決的主要問題和擬採取的對策、措施。提出廢止法規案建議時,提供廢止該法規案的必要性等說明。第三章立法規劃和計劃編制第九條常務委員會應當編制本屆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五年立法規劃,並在任期第一年的上半年完成。第十條常務委員會編制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應當分別徵求自治州人民政府、政協委員會、監察委員會、中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以及有關人民團體及社會各界的建議。第十一條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法制工作委員會)根據各有關方面提出的立法建議項目,審核、篩選、編制本屆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草案,提請主任會議審定,常務委員會會議通過,報省人大常委會備案。
常務委員會各工作機構具體負責督促本部門聯系的單位、部門承擔的立法規劃、立法計劃的落實工作。第十二條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的五年立法規劃在實施過程中需要調整的,由主任會議決定,常務委員會會議通過。第四章法規起草第十三條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有關工作機構應當提前參與有關方面的法規案起草工作;對涉及本州立法許可權范圍內的重要地方立法事項,可以由有關的專門委員會或者常委會有關工作機構組織起草。第十四條對個別綜合性、全局性、專業性較強的法規案,可以吸收相關領域的專家參與起草工作,或者委託有關專家、教學科研單位、社會組織起草。
委託起草的法規案稿,由專門委員會或者常務委員會相關工作機構審核,審核通過後,提交主任會議討論研究,決定是否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如果主任會議認為該法規草案稿在某些方面存在問題的,常務委員會相關工作機構按照主任會議的意見應退回原起草單位或者專業人員進一步修改完善,再向下次主任會議提交。第十五條法規起草單位應當加強與有關專門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的銜接溝通,保證起草工作按時完成。
起草法規案,應當聽取各方面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或以書面、網路等形式征詢公眾意見。第十六條自治州人民政府相關工作部門負責起草的法規案,應當由政府法制機構審查,政府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再送交相關專門委員會或者常務委員會相關工作機構審核。審核通過後,提請主任會議討論研究,決定是否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第五章人民代表大會立法程序第十七條大會主席團可以向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規案,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
常務委員會、人民政府、專門委員會向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規案,由大會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十人以上聯名,向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規案,由大會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由大會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
Ⅳ 安順市地方立法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地方立法活動,提高立法質量,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修改、廢止、解釋地方性法規;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備案審查以及其他相關立法活動。第三條制定地方性法規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不得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
(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三)從本市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出發,體現地方特色;
(四)科學、合理規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
(五)堅持立法公開、保障公民多途徑參與立法活動,防止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利益傾向;
(六)法規規范明確、具體,具有針對性、有效性和可執行性。第四條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依法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
法律對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五條下列事項的地方性法規,應當由市人民代表大會通過:
(一)法律、行政法規和省地方性法規規定應當由市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
(二)應當由市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其他特別重大事項。
在市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常務委員會可以對市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不得與該地方性法規的基本原則相抵觸。第六條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應當發揮在立法中的主導作用,加強地方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統籌安排。
市人民代表大會法制委員會(以下簡稱法制委員會)負責地方性法規草案的統一審議工作;市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以下簡稱有關專門委員會)負責有關地方性法規草案審議的相關工作;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法制工作機構)負責辦理地方立法綜合事務。第二章立法准備第七條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民主法治建設需要,審議通過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
通過的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應當報送省人大常委會,並在常務委員會公報上發布公告予以公布。第八條本市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公民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編制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項目的建議。
提出編制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項目建議應當以立法項目的形式。
立法項目包括立項建議書、調研報告、法規草案、依據的法律和行政法規以及相關資料等;立法建議包括法規名稱、立法必要性、可行性及需要規范的主要內容等。第九條法制工作機構負責根據有關專門委員會和有關方面的立法項目建議,統一研究、協調論證、提出編制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草案,徵求有關專門委員會意見後,經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以下簡稱主任會議)決定,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
對事關改革發展穩定重大事項、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地方迫切需要且條件成熟的立法項目應當優先編入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
按照常務委員會的要求,法制工作機構負責督促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的落實。
年度立法計劃通過後,需要進行部分調整的,由法制工作機構提出調整意見,提請主任會議決定並向常務委員會報告。第十條向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提出法規案,由提案人組織起草。法規起草單位應當成立起草小組,明確責任。
專業性較強的法規案,可以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參與起草工作或者委託有關專家、教學科研單位、社會組織起草。
有關專門委員會、法制工作機構應當提前參與有關方面的法規起草工作,及時收集有關資料,掌握起草情況,參與調查研究和論證,提出意見和建議。
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的法規案,可以由法制委員會、有關專門委員會、法制工作機構組織起草或者聯合組織起草。第十一條法規草案的起草,應當符合以下要求:
(一)不與上位法相抵觸;
(二)與本市地方性法規相協調;
(三)行政許可、行政強制、行政處罰依法設置;
(四)規定明確、具體、便於實施;
(五)符合立法技術規范。
Ⅳ 呼和浩特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立法活動,完善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修改和廢止地方性法規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就下列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自治區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根據本市的實際情況作具體規定的事項;
(二)屬於地方性事務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
(三)國家和自治區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根據本市實際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其他事項(只能由國家法律規定的事項除外)。第四條規定本市特別重大事項的地方性法規,應當由市人民代表大會通過。
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市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以外的其他地方性法規;在市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市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不得同該地方性法規的基本原則相抵觸。第五條制定地方性法規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滲拿革開放;
(二)遵守立法許可權和程序,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統一,不得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自治區地方性法規相抵觸;
(三)從實際出發,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點;
(四)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
(五)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以及國家機關的
權力與責任。第二章立法規劃與立法計劃的編制第六條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應當編制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
編制五年立法規劃應當在每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後的三個月內編制完成。在每年的第四季度編制下一年度立法計劃。
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經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審定後,在二十日內報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負責編制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的具體工作。第七巧鬧條編制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應當符合本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體現實事求是、突出重點、急需先立、保證質量的原則。第八條編制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各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各工作委員會、市人民政府、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各社會團體和其他有關方面都可以提出立法建議項目。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根據各方面提出的立法建議項目,綜合考慮,擬定規劃、計劃草案,提請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審定。
編制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包括法規的制定、修改、廢止項目。第九條編制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時,必須進行可行性研究,廣泛聽取各有關方面意見,必要時,組織有關機關、組織和專家進行論證。第十條提出立法建議項目時,應當同時提出立法依據、必要性、可行性、主要規范內容的說明。第十一條列入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的項目,按照立法項目的內容,分別由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組織落實。第十二條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在實施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調整的,由有關單位或者部門提出調整報告,由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審核並提出意見,提請主任會議決定,並報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第三章地方性法規草案的起草第十三條列入年度計劃的地方性法規項目,地方性法規草案(以下簡稱法規草案)按照下列規定組織起草:
(一)市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提出的地方性法規案(以下簡稱法規案),法規草案可以自行組織起草,也可以委託其常務委員會或者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組織起草;
(二)有關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工作的法規草案,由常務委員會有關工作機構起草;
(三)市人民政府提出的法規案,法規草案由市人民政府組織起草;
(四)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提出的法規案,法規草案可以責成市人民政府組叢寬搭織起草,也可以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或者工作委員會組織起草;
(五)專門委員會提出的法規案,法規草案由專門委員會組織起草;
(六)市人民代表大會各代表團、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或者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聯名提出的法規案,法規草案由其自行起草,市人民代表大會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予以協助;沒有自行起草條件的,由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按照法規的內容,委託有關部門起草。
未列入年度計劃向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提出的法規案,法規草案由提案人自行組織起草。
以上起草工作也可以委託有關院校、科研單位和專家、學者負責起草。
Ⅵ 大同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使我市地方性法規制定工作程序化、規范化、科學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山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太原市和大同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所稱的地方性法規,是指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制定並報經山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公布施行、在本行政區域內具有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第三條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范圍:
(一)保證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山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通過的地方性法規和上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決議、決定在本行政區域內貫徹實施的;
(二)調整本行政區域內政治、經濟、文化、公共事業和社會生活等社會關系的;
(三)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認為其他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第四條制定地方性法規不得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山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第五條制定地方性法規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內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實事求是,科學規范,便於實施和操作。第六條制定地方性法規應當充分發揚民主,深入調查論證,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第七條根據不同內容,地方性法規可以採用條例、規定、辦法等名稱。第二章立法規劃和年度計劃的編制、實施與變更第八條制定地方性法規應當有五年規劃和年度計劃,五年規劃和年度計劃由市人民代表大會法制委員會(以下簡稱法制委員會)負責編制,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以下簡稱主任會議)通過,或由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研究後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第九條主任會議、市人民代表大仿旅喊會專門委員會(以下簡稱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工作委員會)、市人民政府,應當分別在每屆市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後的六個月內向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五年備野立法規劃的建議項目,每年十一月底前提出下一年度立法計劃的建議項目。
各專門委員會和各工作委員會應當根據自的職責范圍,對所提出的立法建議項目進行必要的調查研究和科學論證。第十條法制委員會對立法規劃、計劃建議項目進行審議匯總,提出意見,報主任會議通過。第十一條五年規劃和年度計劃需要調整的,提出規劃和計劃的機關應在規劃和計劃實施前二個月提出書面報告,由主任會議決定。第十二條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應在每年的一月底前將該年度地方立法計劃,報送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章法規議案的提出和法規草案的起草第十三條主任會議、市人民政府、專門委員會、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五人以上聯名,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屬於常委會職權范圍內的地方性法規的議案。
提案人必須同時提交法規草案和關於該法規草案的說明。第十四條市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交付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的地方性法規議案,由主任會議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第十五條主任會議提出的地方性法規議案,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
市人民政府、專門委員會和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五人以上聯名提出的地方性法規議案,由主任會議決定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或工作委員會議論,提出報告,再決定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
主任會議決定不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的,應向提案人說明理由,並向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報告。第十六條主任會議、專門委員會和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五人以上聯名提出的地方性法規議案,經主任會議研究後,需要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的,由主任簽署。
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地方性法規議案經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通過後,由市長簽署。第十七條有關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建設方面的地方性法規草案,由主任會議、有關專門委員會、有關工作委員會組織起草。
有關經濟和行政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規草案,由市人民政府組織起草;
市人鎮早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五人以上聯名提出制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可以自行起草。
Ⅶ 葫蘆島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立法活動,完善地方立法程序,保證立法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解釋、修改、廢止地方性法規,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查市人民政府報送備案的規章,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就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
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規定本市立法許可權內重大事項的地方性法規,應當由市人民代表大會通過。
在市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常務委員會可以對市人民代山蘆弊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進行部分修改或補充,但不得同該法規的基本原則相抵觸。第四條制定地方性法規應當遵循憲法和立法法規定的基本原則,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不得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制定地方性法規應當從實際出發,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國家機關的權力和責任,突出地方特色。
地方性法規規范應當明確、具體,具有針對性和可執行性。第五條地方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堅持立法公開,發揮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作用,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第六條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應當加強對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發揮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第二章立法規劃和立法計劃第七條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法律、行政法規、本省地方性法規和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按照突出重點、統籌兼顧的原則,編制常務委員會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第八條每屆常務委員會任期的最後一年由主任會議提出五年立法規劃建議草案,由下一屆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決定。立法計劃編制工作應當於每年的第三季度開始,並於年底前完成。
常務委員會編制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應當認真研究代表議案和建議,廣泛徵集意見,逗族科學論證評估,確立立法項目。第九條常務委員會編制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草案,應當徵求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機構的意見。
常務委員會編制的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應當報送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機構。第十條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以及公民可以提出立法建議。
提出立法建議項目,應當同時提供地方性法規草案草稿和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報告。第十一條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機構負責對提出的立法建議項目進行初步審查,提出立法規劃草案和年度立法計劃草案的初步方案,並與有關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和辦事機構、市人民政府法制機構研究後,形成立法規劃草案和年度立法計劃草案,提請主任會議討論通過後向社會公布。
必要時,常務委員會法嘩沖制工作機構可以組織專家對立法規劃和立法計劃進行論證,廣泛徵求意見。第十二條擬訂年度立法計劃的同時,確定一定數量的立法論證項目,未經論證的項目一般不得列入下一年度立法計劃。第十三條年度立法計劃項目一般不作調整,確需調整的,地方性法規提案人應當書面說明理由,由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機構提出調整意見,報主任會議討論決定。
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機構、有關專門委員會和市人民政府法制機構,應當督促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的落實。第三章法規起草第十四條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根據年度立法計劃的安排,按照保證立法質量的要求,組織地方性法規草案的起草工作,按時提出地方性法規草案。第十五條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應當提前參與有關方面的地方性法規草案起草工作,法制委員會應當了解法規草案起草工作進展情況,可以提前參與起草工作;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的重要地方性法規草案,可以由有關的專門委員會或者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組織起草。
專門委員會或者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組織起草的,可以成立由人大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市政府部門、專家學者等共同參加的起草小組。起草小組應當按照規定時間完成起草任務,向專門委員會或者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提交法規草案、起草說明和其他有關資料。
Ⅷ 2018年立法計劃有哪些立法項目
立法工作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重要工作,目前初步安排,2018年將制定或者修改專20多部法律屬,包括民法典各分編、有關單行稅法等。同時將做好授權決定和改革決定相關工作,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立法工作計劃將在大會後及時公布。
主要有以下幾點考慮:第一,堅持開放發展,實行互利共贏的戰略,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第二,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並舉的方針,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第三,堅持為外商營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投資環境,保障外商合法投資的權益。第四,堅持外商享有國民待遇條件,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Ⅸ 民政部關於印發《民政部立法工作程序規定》的通知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了加強民政部立法工作,規范立法工作程序段指,提高立法質量,根據《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和有關法規的規定,結合民政部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第二條 按照批准、公布機關的許可權不同,本規定所稱法規包括下列三類:
(一)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公布的,稱為法律;
(二)由國務院審議公布和國務院審議批准後由本部公布的,稱為行政法規;
(三)由民政部制定、公布或民政部與其他部(委)聯合公布的,稱為規章。第三條 民政部立法工作程序包括:立項、起草、審定上報、公布和解釋。第四條 民政部辦公廳負責編制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承擔法規起草過程中的牽頭、組織、協調和監督等工作。各業務主管司(局)應當按照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統籌安排,做好調研、考察、論證、徵求意見和起草等具體工作。第二章 立項第五條 民政部辦公廳根據全國人大和國務院的要求,結合民政部的中心工作,編制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報部務會議或部長辦公會議審議。第六條 編制五年立法規劃,各業務司(局)應當對現行法規進行清理,提出五年立法項目建議,建議包括:立法項目名稱,必要性、可行性分析及實施方案等有關情況的內容。經辦公廳綜合研究,擬定草案,報部務會議審定後,送國務院法制辦爭取列入立法規劃。第七條 編制年度立法計劃,由各業務司(局)分別在年初提出年度立法項目建議,建議包括:立法項目名稱、必要性、可行性、起草的法律依據、政策依據、實踐依據、預期目標及實施方案等詳細內容。經辦公廳綜合研究,擬定民政部年度立法計劃,報部長辦公會議審定。第八條 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由辦公廳負責組織實施。必要時,辦公廳可以對年度立法計劃作適當調整,報主管部長批准後實施。第三章 起草第九條 內容涉及部內兩個或兩個以上司(局)職責許可權的法規草案,由業務主管司(局)為主、有關司(局)共同負責起草。
單項內容的法規草案,由業務主管司(局)負責起草。第十條 以民政部為主,內容涉及其他部(委)業務的法規草案,由業務主管司(局)負責起草,並主動徵求有關部(委)的意見;必要時,吸收有關部(委)人員共同負責起草。
以其他部(委)為主,內容涉及民政部業務的法規草案,由辦公廳根據需要派人參加起草。第十一條 單項內容的法規草案,由業務主管司(局)負責起草,辦公廳提前介入;綜合性的法規草案,辦公廳負責起草,有關司(局)予以配合。第十二條 法規起草可以邀請有關專家和吸收本系統地方人員參加。第十三條 起草法規應當對制定目的、制定依據、適用范圍、主管部門、權利與義務、主要內容、法律責任、獎懲辦法以及施行日期等內容作出明確規定,內容要切實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第十四條 法規草案應當在民政部職權范圍內擬定。第十五條 法規草案應當充分徵求有關部(委)的意見,對於涉及其他部(委)業務的內容,應當與有關部(委)協商,經過協商意見不一致的,應當在法規草案說明中專門說明情況和理由。第十六條 法規的起草,應當對現行內容相同的法規及規范性的文件進行清理,該廢止的法規及規范性文件應當在法規草案中寫明予以廢止。第十七條 法規草案需提交全國性會議討論的,由辦公廳提出,經部長辦公會議研究決定。第四章 審定上報第十八條 法規草案起草工作完成後,由業務司(局)負責人簽署意見報辦公廳;辦公廳認為基本成熟的,按程序提交部務會議審議;不成熟的,退回業務司(局)修改。第十九條 法規草案報送辦公廳時,應當提供以下材料:
(一)法規草案送審稿;
(二)法規草案的起草說明,包括立法背景、立法依據、法規的主要內容、可行性分析,以及主要分歧意見的協調情況等;
(三)法規草案的調研、專題論證、會議紀要等材料;
(四)有關部(委)對法規草案提出的書棚核面意見;
(五)參與法規起草工作的專家意見;
(六)需要報送的其他材料。第二十條 法規草案提請部務會議審議前,以辦公廳為主,進一步做好組織、審核、論證等工作,有關業務司(局)予以配合。第二十一條 部務會議審議法規草案,由辦公廳負責人作法規草案說明。第二十握和配二條 報送國務院審查的法律草案和行政法規草案,經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由部長簽署後上報國務院。
Ⅹ 張家界市人民政府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程序規定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地方性法規草案起草和政府規章制定工作,規范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章制定程序條例》《法規規章備案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市人民政府對地方性法規草案和政府規章的立項、起草、審查、決定以及對政府規章的公布、解釋、修改、廢止等活動,適用本規定。第三條政府規章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制定規章的事項;
(二)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
根據前款制定的政府規章,限於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
沒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依據,地方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第四條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門具體負責地方性法規草案起草和政府規章制定工作的指導、監督和綜合協調,並負責組織起草、審查或者直接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和政府規章草案。
區縣人民政府和市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承擔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的具體工作,並積極配合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門做好政府立法的其他有關工作。第五條政府規章的名稱一般稱「規定」「辦法」「實施細則」「實施辦法」等,嘩陵不得稱「條例」。第六條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所需經費由本級財政予以保障。第二章立 項第七條市人民政府根據本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按照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務實管用和「立、改、廢」並重的要求,制定年度立法計劃,根據需要制定五年立法規劃。第八條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門可以通過向區縣人民政府、市有關部門發函和在報紙、網路刊登公告等形式,徵集下一年度地方性法規草案和政府規章的立法建議項目。
涉及規范政府共同行政行為方面的立法建議項目,可以由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門直接提出。
區縣人民政府提出的立法建議項目涉及全市性或者跨行政區域的事項,應當與市有關部門協商並達成一致,由市有關部門按照本規定提出立項申請。第九條區縣人民政府和市有關部門認為需要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或者制定政府規章的,應當於上年11月1日前向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門報請立項,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立項申請;
(二)地方性法規草案或者政府規章草案的冊蘆簡建議稿;
(三)立項說明(包括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擬確立的主要制度等事項,前期調研論證及徵求意見情況等);
(四)立法依據文本及相關參考資料。第十條提出立項申請的區縣人民政府和市有關部門,應當認真查閱國家、省、市同類法律、法規和規章的相關規定,深入調查研究,進行充分論證。第十一條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門負責對立項申請和立法建議進行梳理、匯總,經深入調查研究,組織有關部門、專家進行論證,符合條件的,提出立法項目建議,形成年度立法計劃,報送市人民政府批准後,以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文件公布實施。
建議列入年度立法計劃和五年立法規劃的地方性法規草案項目,應當徵求市人民代表大會法制委員會、有關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立法工作機構的意見,與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年度立法計劃和五年立法規劃確定的地方性法規項目相銜接。第十二條市人民政府年度立法計劃和五年立法規劃由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門組織實施並監督執行,不得擅自調整。未列入年度立法計劃的項目,確屬實際所需、條件成熟需要增補列入年度立法計劃的,由涉及的市有關部門或者區縣人民政府按照本規定相關要求報送有關材料,由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門審核,報請市人民政府決定後,按有關規定執行。州褲第三章起 草第十三條地方性法規草案和政府規章草案的起草,原則上由提出立項申請的單位或者該立法項目的主要實施部門或者行業主管部門承擔。起草單位可以邀請有關組織、專家參與起草或者直接委託有關組織、專家起草。
涉及多個部門或者重大、復雜的立法項目,由市人民政府指定主辦部門起草,其他有關部門參與。
涉及規范政府共同行政行為方面的立法項目,由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門直接起草,其他有關部門積極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