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農村物流的政策法規
『壹』 關於國家政府對物流園的扶持政策有哪些
國家對物流園有以下的扶助政策:
1、切實減輕物流企業稅收負擔。
根據物流業的產業特點和物流企業一體化、社會化、網路化、規模化發展要求,統籌完善有關稅收支持政策。
2、 加大對物流業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
倉儲設施、配送中心、轉運中心以及物流園區等物流基礎設施佔地面積大、資金投入多、投資回收期長,要在加強和改善管理、切實節約土地的基礎上,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
3、促進物流車輛便利通行。
進一步降低過路過橋收費,按照規定逐步有序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減少普通公路收費站點數量,控制收費公路規模,優化收費公路結構。
4、 加快物流管理體制改革。
加快推進物流管理體制改革,打破物流管理的條塊分割。加強依法行政,完善政府監管,強化行業自律。
5、鼓勵整合物流設施資源。
支持大型優勢物流企業通過兼並重組等方式,對分散的物流設施資源進行整合;鼓勵中小物流企業加強聯盟合作,創新合作方式和服務模式,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服務水平,積極推進物流業發展方式轉變。
6、推進物流技術創新和應用。
加強物流新技術的自主研發,重點支持貨物跟蹤定位、無線射頻識別、物流信息平台、智能交通、物流管理軟體、移動物流信息服務等關鍵技術攻關。
7、加大對物流業的投入。
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大對物流基礎設施投資的扶持力度,對符合條件的重點物流企業的運輸、倉儲、配送、信息設施和物流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給予必要的資金扶持。
8、優先發展農產品物流業。
要把農產品物流業發展放在優先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建立暢通高效、安全便利的農產品物流體系,著力解決農產品物流經營規模小、環節多、成本高、損耗大的問題。
9、加強組織協調。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物流業的重要性,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創新,積極推動物流業又好又快發展。
(1)有關農村物流的政策法規擴展閱讀:
《全國物流園區發展規劃(2013—2020年)》指出,總體來看,我國物流業發展水平還比較低,物流園區在規劃、建設、運營、管理以及政策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建設發展有待規范。一些地方脫離實際需求,盲目建設物流園區,片面追求佔地面積和投資規模,一些市場和物流企業也冠以物流園區的名稱。
二是設施能力有待提高。多數物流園區水、電、路、網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集疏運通道不暢,路網配套能力較差,普遍缺少鐵路和多式聯運中轉設施。
三是服務功能有待提升。多數物流園區仍然存在著專業化程度不高、設施裝備配套性差、綜合服務能力不強、信息聯通不暢等問題。則配
四是經營管理體制有待健全。
五是政策扶持體系有待完善。孫喊指物流園區普遍存在「落地難」、「用地貴」和基礎設施投資不足的問題。
今後幾年,是我國物流業發展的重要時期。《規劃》要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促進物流要素聚集、提升物流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為目標,以物流基礎設施的整合和建設為重點,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整合資源滲廳、集約發展,完善功能、提升服務,市場運作、政府監管的基本原則,加強統籌規劃和管理,加大扶持力度,優化空間布局,促進物流園區健康有序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物流服務保障。
參考資料:
網路-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
網路-全國物流園區發展規劃(2013—2020年)
『貳』 最後一公里,農村物流如何發展
發展農村物流,不僅僅關繫到農業的生產資料供給、農民日常的日用工業品需求,更關繫到農產品的對外流通和農民的收入增長。發展農村物流、加快農產品流通、打通農產品流通的最後一公里,對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商流向現代物流實現轉變,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此外,發展農村物流對促進農產品升值,增加農民收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1建立雙向流通的物流體系
農村物流是為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以及其他經濟活動提供包裝、加工、倉儲、運輸、裝卸、搬運及其相關一切物流活動的總稱。農村物流由農業生產資料物流、日用工業品物流、農產品物流構成,這三部分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相比其他物流,農村物流是個雙向流通的體系,既要解決如何將農業生產資料和日用工業品輸入農村的過程,又要負責如何將農產品輸出農村。因此,農村物流發展需要充分考慮這一鮮明特點,建設雙向流通的物流體系,提高既有的物流基礎設施設備的利用率,與城市物流有效對接。
2第三方物流和共同配送模式是方向
物流運營主體和配送模式是決定農村物流運營效率的核心要素。隨著農村物流的深入發展,當前寧波農村物流運營主體呈現出多元化、多層次的發展趨勢。除了郵政企業、原有的交通運輸企業和農資企業,專門服務於農業生產生活的小件運輸企業和個體運輸戶也快速興起。然而,總體而言,農村物流運營主體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下、物流網路覆蓋面有限,通常採用傳統的直接配送模式,物流資源利用不足、效率低下。當前農村物流運營主體與農村物流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還不匹配。
未來發展農村物流,需要加快培育農村物流市場的運營主體。積極引入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和發展共同配送模式,既有利於物流運營的專業化和規范化,又提高物流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創造農產品的第三利潤源。同時還要創造有利的制度和市場環境,支持和培養農村物流龍頭企業的發展,發揮其規模大、功能全、技術先進、現代化程度高的優勢,對農村物流發展起示範帶動作用。
3大力發展農村物流的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展現代物流業的基礎和關鍵,包裝、流通加工、運輸、裝卸搬運、信息處理等每一項物流功能的具體實現,都有賴於物流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物流技術的投入。經過多年的發展,寧波市已初步形成了相應的物流網路框架。然而農產品的生產季節性強、鮮活量多、不易儲藏運輸,這對農村物流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當前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落後,尤其是缺乏物流資源集聚基地,運輸組織固有場所較少,難以整合物流資源,不利於節約成本和提升效率,從而導致物流服務效率低下,服務水平不高。
為了提高整個網路體系的運作效率,寧波市需要發展和進一步完善農村物流的網路體系。在縣(市)建設物流中穗分撥中心作為農村物流的物流樞紐(Hub),在鄉鎮利用郵政、供銷等網點建設物流站作為網路的中間節點(如客運站),在較大行政村、供銷超市、農資超市、農村集市等設置網點作為網路體系的終端收發站。同時利用農村公路作為配送通道有效連接三級農村物流網路的節點。此外,在網路節點的建設過程中還要投入更多先進的、現代化的物流設施設備,包括叉車、托盤、液壓車,以及針對生鮮農產品的冷藏、冷凍倉庫等。
4建設物流服務信息平台
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發展的必然趨勢。由於過去對農村物流重視不夠、投入不足,以及參與企業積極性不高、行業整體素質不高,現階段農村物流建設嚴重滯後,物流企業之間、物流企業與農戶、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之間不能共享物流信息,通過信息化手段提升農村物流運作水平的能力較低。
在未來農村物流的信息服務平台建設中,需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於推動農村物流發展的積極作用,利用已有的互聯網技術,加強通訊網路硬體的基礎設施建設,打造農村物流的綜合性信息服務平台。努力實現農產品生產者(農戶和生產企業)、流通企業和物流運營主體之間共享資源、共用信息。唯桐將加工、整理、倉儲、運輸、裝卸、配送、信息處理等有機結合,實現對物流各環節的實時跟蹤、有效控制與全程管理。除了基本的信息發布、數據交換,信息服務平台應努力發展智能配送、動態調度、庫存管理、決策分析等功能,以幫助提高農村物流的效率。
5建立專門的領導小組和保障措施
農村物流具有較強的基礎性、社會性和公益性,政府有必要制定資金、稅收、土地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大力支持農村物流快速健康發展。然而,農村物流發展涉及到交通、經貿、農業、郵政等多個相關部門,各部門各司其職、缺乏緊密的溝通和協調,往往指培坦造成多頭管理、資源浪費等現象。
因此,為了支持農村物流的發展,有必要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統一協調涉及的各個部門,制定統一的發展規劃和具體的保障措施。這些保障措施可以包括物流運營的規范化條例、物流設施設備的標准化建設、促進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投入先進物流技術與信息(尤其具備基礎性和公共性)的專項資金以及為提高運營主體的管理運營效率而提供的培訓服務等。
『叄』 快遞進村國家政策是什麼
法律分析:《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提出,加快脫貧地區農產皮攔品和食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支持農產品流通企業、電商、批發市場與區域特色產業精準對接。也為郵政快遞業發展帶來利好消息,明確提出要統籌推進脫貧地區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建設,實施「快遞進村」工程。
法律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 四、聚力做好脫貧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瞎蠢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點工作
(八)持續改善脫貧地區基礎磨握陪設施條件。繼續加大對脫貧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重點謀劃建設一批高速公路、客貨共線鐵路、水利、電力、機場、通信網路等區域性和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按照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統一部署,支持脫貧地區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推進脫貧縣「四好農村路」建設,推動交通項目更多向進村入戶傾斜,因地制宜推進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通硬化路,加強通村公路和村內主幹道連接,加大農村產業路、旅遊路建設力度。加強脫貧地區農村防洪、灌溉等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統籌推進脫貧地區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建設,實施「快遞進村」工程。支持脫貧地區電網建設和鄉村電氣化提升工程實施。
『肆』 快遞相關的法律法規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促進快遞業健康發展,保障快遞安全,保護快遞用戶合法權益,加強對快遞業的監督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和其他有關法律,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快遞業務經營、接受快遞服務以及對快遞業實施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創造良好的快遞業營商環境,支持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創新商業模式和服務方式,引導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加強服務質量管理、健全規章制度、完善安全保障措施,為用戶提供迅速、准確、安全、方便的快遞服務。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確保政府相關行為符合公平競爭要求和相關法律法規,維護快遞業競爭秩序,不得出台違反公平競爭、可能造成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的政策措施。
第四條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利用信件、包裹、印刷品以及其他寄遞物品(以下統稱快件)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
除有關部門依照法律對快件進行檢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非法檢查他人快件。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私自開拆、隱匿、毀棄、倒賣他人快件。
第五條國務院郵政管理部門負責對全國快遞業實施監督管理。國務院公安、國家安全、海關、工商行政管理等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相關的快遞監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區、直轄市郵政管理機構和按照國務院規定設立的省級以下郵政管理機構負責對本轄區的快遞業實施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相關的快遞監督管理工作。
第六條國務院郵政管理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郵政管理機構以及省級以下郵政管理機構(以下統稱郵政管理部門)應當與公安、國家安全、海關、工商行政管理等有關部門相互配合,建立健全快遞安全監管機制,加強對快遞業安全運行的監測預警,收集、共享與快遞業安全運行有關的信息,依法處理影響快遞業安全運行的事件。
第七條依法成立的快遞行業組織應當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加強行業自律,促進企業守法、誠信、安全經營,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引導企業不斷提高快遞服務質量和水平。
第八條國家加強快遞業誠信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快遞業信用記錄、信息公開、信用評價制度,依法實施聯合懲戒措施,提高快遞業信用水平。
第九條國家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和寄件人使用可降解、可重復利用的環保包裝材料,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採取措施回收快件包裝材料,實現包裝材料的減量化利用和再利用。
第二章發展保障
第十條國務院郵政管理部門應當制定快遞業發展規劃,促進快遞業健康發展。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快遞業發展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在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統籌考慮快件大型集散、分揀等基礎設施用地的需要。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健全促進快遞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完善相關配套規定,依法保障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及其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
第十一條國家支持和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在農村、偏遠地區發展快遞服務網路,完善快遞末端網點布局。
第十二條國家鼓勵和引導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採用先進技術,促進自動化分揀設備、機械化裝卸設備、智能末端服務設施、快遞電子運單以及快件信息化管理系統等的推廣應用。
第十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交通運輸等部門和郵政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協調配合,建立健全快遞運輸保障機制,依法保障快遞服務車輛通行和臨時停靠的權利,不得禁止快遞服務車輛依法通行。
郵政管理部門會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等部門,依法規范快遞服務車輛的管理和使用,對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的行駛時速、裝載質量等作出規定,並對快遞服務車輛加強統一編號和標識管理。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對其從業人員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培訓。
快遞從業人員應當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規定,按照操作規范安全、文明駕駛車輛。快遞從業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快遞從業人員所屬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依照民事侵權責任相關法律的規定承擔侵權責任。
第十四條企業事業單位、住宅小區管理單位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採取與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簽訂合同、設置快件收寄投遞專門場所等方式,為開展快遞服務提供必要的便利。鼓勵多個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共享末端服務設施,為用戶提供便捷的快遞末端服務。
第十五條國家鼓勵快遞業與製造業、農業、商貿業等行業建立協同發展機制,推動快遞業與電子商務融合發展,加強信息溝通,共享設施和網路資源。
國家引導和推動快遞業與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等行業的標准對接,支持在大型車站、碼頭、機場等交通樞紐配套建設快件運輸通道和接駁場所。
第十六條國家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依法開展進出境快遞業務,支持在重點口岸建設進出境快件處理中心、在境外依法開辦快遞服務機構並設置快件處理場所。
海關、郵政管理等部門應當建立協作機制,完善進出境快件管理,推動實現快件便捷通關。
第三章經營主體
第十七條經營快遞業務,應當依法取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郵政管理部門應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第五十二條、第五十三條規定的條件和程序核定經營許可的業務范圍和地域范圍,向社會公布取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的企業名單,並及時更新。
第十八條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及其分支機構可以根據業務需要開辦快遞末端網點,並應當自開辦之日起20日內向所在地郵政管理部門備案。快遞末端網點無需辦理營業執照。
第十九條兩個以上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可以使用統一的商標、字型大小或者快遞運單經營快遞業務。
前款規定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簽訂書面協議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遵守共同的服務約定,在服務質量、安全保障、業務流程等方面實行統一管理,為用戶提供統一的快件跟蹤查詢和投訴處理服務。
用戶的合法權益因快件延誤、丟失、損毀或者內件短少而受到損害的,用戶可以要求該商標、字型大小或者快遞運單所屬企業賠償,也可以要求實際提供快遞服務的企業賠償。
第二十條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依法保護其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對其從業人員加強職業操守、服務規范、作業規范、安全生產、車輛安全駕駛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訓。
第四章快遞服務
第二十一條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在寄件人填寫快遞運單前,應當提醒其閱讀快遞服務合同條款、遵守禁止寄遞和限制寄遞物品的有關規定,告知相關保價規則和保險服務項目。
寄件人交寄貴重物品的,應當事先聲明;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可以要求寄件人對貴重物品予以保價。
第二十二條寄件人交寄快件,應當如實提供以下事項:
(一)寄件人姓名、地址、聯系電話;
(二)收件人姓名(名稱)、地址、聯系電話;
(三)寄遞物品的名稱、性質、數量。
除信件和已簽訂安全協議用戶交寄的快件外,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收寄快件,應當對寄件人身份進行查驗,並登記身份信息,但不得在快遞運單上記錄除姓名(名稱)、地址、聯系電話以外的用戶身份信息。寄件人拒絕提供身份信息或者提供身份信息不實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不得收寄。
第二十三條國家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在節假日期間根據業務量變化實際情況,為用戶提供正常的快遞服務。
第二十四條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規范操作,防止造成快件損毀。
法律法規對食品、葯品等特定物品的運輸有特殊規定的,寄件人、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遵守相關規定。
第二十五條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並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權當面驗收。
第二十六條快件無法投遞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退回寄件人或者根據寄件人的要求進行處理;屬於進出境快件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依法辦理海關和檢驗檢疫手續。
快件無法投遞又無法退回的,依照下列規定處理:
(一)屬於信件,自確認無法退回之日起超過6個月無人認領的,由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在所在地郵政管理部門的監督下銷毀;
(二)屬於信件以外其他快件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登記,並按照國務院郵政管理部門的規定處理;
(三)屬於進境快件的,交由海關依法處理。
第二十七條快件延誤、丟失、損毀或者內件短少的,對保價的快件,應當按照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與寄件人約定的保價規則確定賠償責任;對未保價的快件,依照民事法律的有關規定確定賠償責任。
國家鼓勵保險公司開發快件損失賠償責任險種,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投保。
第二十八條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實行快件寄遞全程信息化管理,公布聯系方式,保證與用戶的聯絡暢通,向用戶提供業務咨詢、快件查詢等服務。用戶對快遞服務質量不滿意的,可以向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投訴,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自接到投訴之日起7日內予以處理並告知用戶。
第二十九條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停止經營的,應當提前10日向社會公告,書面告知郵政管理部門,交回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並依法妥善處理尚未投遞的快件。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或者其分支機構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原因暫停快遞服務的,應當及時向郵政管理部門報告,向社會公告暫停服務的原因和期限,並依法妥善處理尚未投遞的快件。
第五章快遞安全
第三十條寄件人交寄快件和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收寄快件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第二十四條關於禁止寄遞或者限制寄遞物品的規定。
禁止寄遞物品的目錄及管理辦法,由國務院郵政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並公布。
第三十一條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收寄快件,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的規定驗視內件,並作出驗視標識。寄件人拒絕驗視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不得收寄。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受寄件人委託,長期、批量提供快遞服務的,應當與寄件人簽訂安全協議,明確雙方的安全保障義務。
第三十二條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可以自行或者委託第三方企業對快件進行安全檢查,並對經過安全檢查的快件作出安全檢查標識。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委託第三方企業對快件進行安全檢查的,不免除委託方對快件安全承擔的責任。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或者接受委託的第三方企業應當使用符合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安全檢查設備,並加強對安全檢查人員的背景審查和技術培訓;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或者接受委託的第三方企業對安全檢查人員進行背景審查,公安機關等相關部門應當予以配合。
第三十三條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發現寄件人交寄禁止寄遞物品的,應當拒絕收寄;發現已經收寄的快件中有疑似禁止寄遞物品的,應當立即停止分揀、運輸、投遞。對快件中依法應當沒收、銷毀或者可能涉及違法犯罪的物品,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並配合調查處理;對其他禁止寄遞物品以及限制寄遞物品,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和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的規定處理。
第三十四條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建立快遞運單及電子數據管理制度,妥善保管用戶信息等電子數據,定期銷毀快遞運單,採取有效技術手段保證用戶信息安全。具體辦法由國務院郵政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及其從業人員不得出售、泄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遞服務過程中知悉的用戶信息。發生或者可能發生用戶信息泄露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立即採取補救措施,並向所在地郵政管理部門報告。
第三十五條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依法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確保快遞服務安全。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依法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定期開展突發事件應急演練;發生突發事件的,應當按照應急預案及時、妥善處理,並立即向所在地郵政管理部門報告。
第六章監督檢查
第三十六條郵政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快遞業的監督檢查。監督檢查應當以下列事項為重點:
(一)從事快遞活動的企業是否依法取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
(二)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並有效實施;
(三)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是否妥善處理用戶的投訴、保護用戶合法權益。
第三十七條郵政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和完善以隨機抽查為重點的日常監督檢查制度,公布抽查事項目錄,明確抽查的依據、頻次、方式、內容和程序,隨機抽取被檢查企業,隨機選派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和查處結果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布。
郵政管理部門應當充分利用計算機網路等先進技術手段,加強對快遞業務活動的日常監督檢查,提高快遞業管理水平。
第三十八條郵政管理部門依法履行職責,有權採取《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第六十一條規定的監督檢查措施。郵政管理部門實施現場檢查,有權查閱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管理快遞業務的電子數據。
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偵查犯罪活動的需要依法開展執法活動,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提供技術支持和協助。
《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第十一條規定的處理場所,包括快件處理場地、設施、設備。
第三十九條郵政管理部門應當向社會公布本部門的聯系方式,方便公眾舉報違法行為。
郵政管理部門接到舉報的,應當及時依法調查處理,並為舉報人保密。對實名舉報的,郵政管理部門應當將處理結果告知舉報人。
第七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條未取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從事快遞活動的,由郵政管理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或者其分支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停業整頓:
(一)開辦快遞末端網點未向所在地郵政管理部門備案;
(二)停止經營快遞業務,未提前10日向社會公告,未書面告知郵政管理部門並交回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或者未依法妥善處理尚未投遞的快件;
(三)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原因暫停快遞服務,未及時向郵政管理部門報告並向社會公告暫停服務的原因和期限,或者未依法妥善處理尚未投遞的快件。
第四十一條兩個以上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使用統一的商標、字型大小或者快遞運單經營快遞業務,未遵守共同的服務約定,在服務質量、安全保障、業務流程等方面未實行統一管理,或者未向用戶提供統一的快件跟蹤查詢和投訴處理服務的,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停業整頓。
第四十二條冒領、私自開拆、隱匿、毀棄、倒賣或者非法檢查他人快件,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有前款規定行為,或者非法扣留快件的,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處10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其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
第四十三條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郵政管理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一)不建立或者不執行收寄驗視制度;
(二)違反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和國務院有關部門關於禁止寄遞或者限制寄遞物品的規定;
(三)收寄快件未查驗寄件人身份並登記身份信息,或者發現寄件人提供身份信息不實仍予收寄;
(四)未按照規定對快件進行安全檢查。
寄件人在快件中夾帶禁止寄遞的物品,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四十四條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其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
&
『伍』 福建省促進現代物流業發展條例
第一條為了促進現代物流業發展,推動傳統物流業轉型,建立社會化、專業化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現代物流業規劃、建設、管理及物流經營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現代物流業是指融合運輸業、倉儲業、貨代業和信息業等的復合型服務產業。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現代物流業促進工作的領導,將現代物流業發展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建立健全相關協調機制,協調解決現代物流業發展的重大問題。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確定的物流業行政管理部門(以下簡稱物流主管部門)負責牽頭組織實施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對物流工作進行協調指導;其他有關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做好相關工作。第五條鼓勵成立物流行業協會,支持物流行業協會開展工作。
物流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在物流規劃、政策建議、行業自律、統計與信息、技術合作、人才培訓、咨詢服務和對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的作用。第六條省人民政府組織制定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會同物流主管部門,根據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組織制定物流專項規劃。
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根據省級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和專項規劃,組織制定本地區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
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交通運輸規劃、港口規劃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有關規劃相銜接。第七條根據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加強物流節點城市和物流園區、物流配送中心建設,完善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發展生鮮農產品物流和冷鏈物流,提高城鄉流通效率。第八條結合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要求,完善綜合運輸體系,實現水路、鐵路、公路、航空、管道等運輸方式的對接。第九條加強應急物流設施設備建設,選擇和培育一批具有應急能力的物流企業,建立應急物流體系,提高應急反應能力。
積極推動保稅港區、保稅物流園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和陸地港建設,大力發展保稅加工和保稅物流以及適應國際中轉、采購、配送、轉口貿易業務要求的國際物流。第十條省人民政府應當安排現代物流業發展專項資金,並對涉及物流業發展的各項資金進行統籌使用。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縣級人民政府根據需要安排現代物流業發展專項資金。
專項資金以補助、獎勵、貼息等方式,主要用於支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設、物流園區建設、工業企業物流外包、重點培育和扶持的物流企業發展、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引進、國際海運新航線開辟、物流技術改造升級、物流人才教育培訓、物流發展研究以及現代物流業發展需要重點扶持的其他項目。第十一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城鄉規劃中應當體現物流業用地布局。
納入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的物流園區、物流配送中心等的物流企業物流項目用地、為生產配套的倉儲物流項目用地,享受工業用地政策。
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中確定的重點物流建設項目新增建設用地,在本地區土地儲備或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內安排。第十二條經貿、金融、稅務、海關、郵政、檢驗檢疫、交通運輸、工商管理、質量技術監督等部門應當加快物流管理與服務公共信息平台建設,實現企業信息系統、行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同物流管理與服務公共信息平台以及其他應用信息平台對接。
信息化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物流信息化系統建設的協調和指導,負責做好物流信息系統建設與運行相關的信息管理、信息安全、共享范圍、數據保密、信用認證等制度規范工作。第十三條物流主管部門、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應當推進物流業標准化建設,引導物流企業使用先進的物流技術和設施設備,採用現代物流管理方式。第十四條科技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物流技術、物流管理研究開發的投入,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物流企業開展先進的物流技術、物流設施設備、物流管理的研究和開發,推進物聯網技術的運用,促進物流科研成果的產業化。第十五條教育、人力資源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應當加強物流學科專業和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建立產學研合作培養物流人才的機制,培養物流業發展急需的專門人才。
『陸』 2015年我國出台了哪些促進物流發展的政策
2015年我國出台了哪些促進物流發展的政策
一是在物流基礎設施網路建設方面。
二是在降低物流成本方面
三是在提升企業規模化、集約化水平方面
四是在行業基礎性工作方面
我國 *** 出台了哪些政策促進物聯網發展
6月中旬,國家工信部網站正式釋出了《工業和資訊化部2014年物聯網工作要點》,從突破核心關鍵技術、推進應用示範和培育龍頭骨幹企業等多方面進行任務細分,並提出支援政策。物聯網產業又一次迎來發展的利好政策。
黨和國家出台的促進農村發展的「暖人心」政策有哪些?
免除農業稅;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減免學雜費等。
國家出台的促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的政策有哪些
2017年9月,商務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質檢總局、外匯管理局等5部門,聯合下發了《關於促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健旅斗康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
「效益悖反」學說對促進物流發展的意義
效益悖反是物流領域中很經常、很普遍的現象,是這一領域中內部矛盾的反映和表現。效益悖反是指在物流系統中的功能要素之間存在著損益的矛盾,也即物流系統中的某一個功能要素的優化和利益發生的同8第二章港口物流與口岸通關模式的理論分析研究時,必然會存在系統中的另一個或另幾個功能要素的利益損失,這是一種此漲彼消、此盈彼虧的現象,往往導致整個物流系統效率的低下,最終會損害物流系統的功能要素的利益。在認識到物流系統存在著「效益悖反」的規律之後,物流科學也就邁出了認識物流功能要素,尋求解決和克服物流各功能要素效益悖反現象這一步。系統科學的廣泛應用為此提供了新的視野,人們不僅可以將物流系統細分成運輸、儲存、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物流資訊處理等功能要素來認識,而且還可以將這些功能要素的有機聯絡尋找出來, 作為一個整體來認識,進而有效地解決「效益悖反」,追求總體的效果
效益悖反說揭示了物流系統各功能要素之間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它們存在著此消彼長的關系,表明解決物流問題必須運用系統科學的觀點,綜合權衡各功能要素的效益,最終實現物流系統的總體效益的最優,而不是某一個功能要素的優化
我國促進各種交通方式有序發展的政策有哪些
一、樹立優先發展理念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祥友城市交通發展方式,突出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屬性,將公共交通發展放在城市交通發展的首要位置,著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保障水平。在規劃布局、設施建設、技術裝備、運營服務等方面,明確公共交通發展目標,落實保障措施,創新體制機制,形成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的新格局。
二、把握科學發展原則
一是方便群眾。
把改善城市公共交通條件、方便群眾拆宴磨日常出行作為首要原則,推動網路化建設,增強供給能力,優化換乘條件,提高服務品質,確保群眾出行安全可靠、經濟適用、便捷高效。
二是綜合銜接。
突出公共交通在城市總體規劃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科學合理、適度超前的原則編制城市公共交通規劃,加強與其他交通方式的銜接,提高一體化水平,統籌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組織管理,引導城市空間布局的優化調整。
三是綠色發展。
按照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要求,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大力發展低碳、高效、大容量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加快新技術、新能源、新裝備的推廣應用,倡導綠色出行。
四是因地制宜。
根據城市功能定位、發展條件和交通需求等特點,科學確定公共交通發展目標和發展模式。明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導方式,選擇合理的建設實施方案,建立適宜的執行管理機制,配套相應的政策保障措施。
三、明確總體發展目標
通過提高運輸能力、提升服務水平、增強公共交通競爭力和吸引力,構建以公共交通為主的城市機動化出行系統,同時改善步行、腳踏車出行條件。要發展多種形式的大容量公共交通工具,建設綜合交通樞紐,優化換乘中心功能和布局,提高站點覆蓋率,提升公共交通出行分擔比例,確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體地位。
科學研究確定城市公共交通模式,根據城市實際發展需要合理規劃建設以公共汽(電)車為主體的地面公共交通系統,包括快速公共汽車、現代有軌電車等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系統,有條件的特大城市、大城市有序推進軌道交通系統建設。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車輛的保有水平和公共汽(電)車平均運營時速,大城市要基本實現中心城區公共交通站點500米全覆蓋,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60%左右。
四、實施加快發展政策
(一)強化規劃調控。
要強化城市總體規劃對城市發展建設的綜合調控,統籌城市發展布局、功能分割槽、用地配置和交通發展,倡導公共交通支撐和引導城市發展的規劃模式,科學制定城市綜合交通規劃和公共交通規劃。城市綜合交通規劃應明確公共交通優先發展原則,統籌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合理配置和利用各種交通資源。城市公共交通規劃要科學規劃線網布局,優化重要交通節點設定和方便銜接換乘,落實各種公共交通方式的功能分工,加強與個體機動化交通以及步行、腳踏車出行的協調,促進城市內外交通便利銜接和城鄉公共交通一體化發展。
(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提升公共交通設施和裝備水平,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舒適性。科學有序發展城市軌道交通,積極發展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加快排程中心、停車場、保養場、首末站以及停靠站的建設,提高公共汽(電)車的進場率;推進換乘樞紐及步行道、腳踏車道、公共停車場等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將其納入城市舊城改造和新城建設規劃同步實施。鼓勵新能源公共交通車輛應用,加快老舊車輛更新淘汰,保障公共交通運營裝置的更新和維護,提高整體運輸能力。
(三)加強公共交通用地綜合開發。
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要與城市綜合交通規劃和公共交通規劃相互銜接,優先保障公共交通設施用地。加強公共交通用地監管,改變土地用途的由 *** 收回後重新供應用於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對新建公共交通設施用地的地上、地下空間,按照市場化原則實施土地綜合開發。對現有公共交通設施用地,支援原土地使用者在符合規劃且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進行立體開發。公共交通用地綜合開發的收益用於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彌補運營虧損。
(四)加大 *** 投入。
城市人民 *** 要將公共交通發展資金納入公共財政體系,重點增加大容量公共交通、綜合交通樞紐、場站建設以及車輛裝置購置和更新的投入。「十二五」期間,免徵城市公共交通企業新購置的公共汽(電)車的車輛購置稅;依法減征或者免徵公共交通車船的車船稅;落實對城市公共交通行業的成品油價格補貼政策,確保補貼及時足額到位。對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企業實施電價優惠。
(五)拓寬投資渠道。
推進公共交通投融資體制改革,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支援公共交通企業利用優質存量資產,通過特許經營、戰略投資、信託投資、股權融資等多種形式,吸引和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在市場准入標准和優惠扶持政策方面,對各類投資主體同等對待。公共交通企業可以開展與運輸服務主業相關的其他經營業務,改善企業財務狀況,增強市場融資能力。要加強銀企合作,創新金融服務,為城市公共交通發展提供優質、低成本的融資服務。
(六)保障公共交通路權優先。
優化公共交通線路和站點設定,逐步提高覆蓋率、准點率和執行速度,改善公共交通通達性和便捷性。增加公共交通優先車道,擴大訊號優先范圍,逐步形成公共交通優先通行網路。集約利用城市道路資源,允許機場巴士、校車、班車使用公共交通優先車道。增加公共交通優先通行管理設施投入,加強公共交通優先車道的監控和管理,在擁堵區域和路段取消佔道停車,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加大對交通違法行為的執法力度。
(七)鼓勵智慧交通發展。
按照智慧化、綜合化、人性化的要求,推進資訊科技在城市公共交通運營管理、服務監管和行業管理等方面的應用,重點建設公眾出行資訊服務系統、車輛運營排程管理系統、安全監控系統和應急處置系統。加強城市公共交通與其他交通方式、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統的資訊共享和資源整合,提高服務效率。「十二五」期間,進一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移動支付體系建設,全面推廣普及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加快其在城市不同交通方式中的應用。加快完善標准體系,逐步實現跨市域公共交通「一卡通」的互聯互通。
五、建立持續發展機制
(一)完善價格補貼機制。
綜合考慮社會承受能力、企業運營成本和交通供求狀況,完善價格形成機制,根據服務質量、運輸距離以及各種公共交通換乘方式等因素,建立多層次、差別化的價格體系,增強公共交通吸引力。合理界定補貼補償范圍,對實行低票價、減免票、承擔 *** 指令性任務等形成的政策性虧損,對企業在技術改造、節能減排、經營冷僻線路等方面的投入,地方財政給予適當補貼補償。建立公共交通企業職工工資收入正常增長機制。
(二)健全技術標准體系。
修訂和完善公共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標准;規范軌道交通、公共汽(電)車等裝備的產品標准;建立新能源車輛效能檢驗等技術標准;制定公共交通運營的服務標准,構建服務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公共交通技術政策,明確技術發展方向。
(三)推行交通綜合管理。
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有效調控、合理引導個體機動化交通需求。在特大城市嘗試實施不同區域、不同型別停車場差異化收費和建設駐車換乘系統等需求管理措施,加強停車設施規劃建設及管理。發展中小學校車服務系統,加強資質管理,制定安全和服務標准。「十二五」期間,初步建立出租汽車服務管理資訊系統,大力推廣出租汽車電話約車服務,方便群眾乘車,減少空駛。大力發展汽車租賃、包車客運等交通服務方式,通過社會化、市場化手段,滿足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商務、旅遊等多樣化的出行需求,提高車輛的利用效率。落實城市建設專案交通影響評價制度,並作為專案實施的前置性條件,嚴格落實公共交通配建標准,實現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大力加強公共交通和綠色出行的宣傳和引導。
(四)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強化安全第一、質量為本的理念。城市人民 *** 要切實加強公共交通的安全監管,完善安全標准體系,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實監管責任,加大安全投入,制定應急預案。重大公共交通專案建設要嚴格執行法定程式和工程標准,保證合理工期,加強驗收管理。城市公共交通企業作為安全責任主體,要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和崗位規范,健全安全管理機構,配備專職管理人員,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加大經費投入,定期開展安全檢查和隱患排查,嚴格實施車輛維修和報廢制度,增強突發事件防範和應急能力。規范技術和產品標准,構建服務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要高度重視軌道交通的建設、運營安全,強化風險評估與防控,完善軌道交通工程驗收和試運營稽核及第三方安全評估制度。
(五)規范重大決策程式。
推進城市公共交通重大決策法制化、民主化、公開化。研究出台公共交通優先發展的法規規章,地方人民 *** 推動配套制訂和完善地方性法規,為城市公共交通的資金投入、土地開發、路權優先等扶持政策提供法律保障。規范城市人民 *** 公共交通重大決策程式,實行線網規劃編制公示制度和運營價格聽證制度。建立城市公共交通運營成本和服務質量資訊公開制度,加強社會監督。
(六)建立績效評價制度。
加快建立健全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績效評價制度,國務院有關部門研究制定評價辦法,定期對全國重點城市公共交通發展水平進行績效評價。各城市要通過公眾參與、專家咨詢等多種方式,對公共交通企業服務質量和運營安全進行定期評價,結果作為衡量公交企業運營績效、發放 *** 補貼的重要依據。
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城市人民 *** 是責任主體,省級人民 *** 負責監督、指導,國務院有關部門要做好制定巨集觀發展政策和完善相關法規規章等工作。各級人民 *** 、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主動協調、密切配合,推動城市公共交通實現又好又快發展。[1]
我國發布的促進蔗糖業發展的政策和規劃有哪些
,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部日前聯合印發了《糖料蔗主產區生產發展規劃(2015—2020年)》,把支援蔗糖業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提出將在廣西、雲南兩大糖料蔗主產區建設糖料蔗生產核心基地,並列出了53個生產重點縣(市、區)的名單。
廣西建設核心基地500萬畝
《規劃》針對我國蔗糖業存在的糖料蔗種植效益持續下滑、市場競爭力下降,糖業發展和蔗農增收受到嚴重影響等現狀,提出了相應的規劃目標,力促廣西、雲南兩省(區) 蔗糖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到2020年兩省(區)糖料蔗面積穩定在2100萬畝,總產量達到10400萬噸,比基期增加635萬噸。平均單產水平4.8噸以上,其中,糖料蔗生產核心基地單產水平達到6噸以上。良種覆蓋率提高到95%以上,商品化供種水平提高到85%,分別比基期提高10個百分點、5個百分點。
——生產條件逐步改善。到2020年,建設糖料蔗生產核心基地700萬畝(其中廣西500萬畝,雲南200萬畝),並輻射帶動兩省(區)其他地區基地建設,兩省(區)蔗田灌溉面積達到810萬畝以上,灌溉率達到39%,比基期提高30個百分點。蔗區全程機械化水平逐步提高,其中,收獲環節機械化率由2013年的不足4%提高到16%。
——集約化產業化經營實現新突破。土地有序流轉,適度規模經營取得積極進展。核心區訂單農業全覆蓋。農機、植保等專業生產組織服務能力增強。農業生產基地和榨糖企業深度融合,利益分配機制完善,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促進我國電子商務物流發展的對策有哪些
第一章
引言
電子商務是
20
世紀資訊化、網路化的產物,由於其自身特點已引起了人們
的廣泛注意。
電子商務的出現,
不僅改變了傳統商務活動模式,
而且對產業間的
融合與經濟結構調整產生著積極的影響。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
越來越多的傳統
企業開始介入電子商務領域,
人們已經認識到,
物流己成為電子商務是否順利進
行和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如果沒有一個高效、合理、暢通的物流系統,電子商
務所具有的優勢就難以得到有效的發揮。在我國,物流起步晚、水平低,在電子
商務時代的今天,能夠支援電子商務活動的現代物流發展還存在諸多問題。
此篇論文主要針對電子商務下的物流問題,
主要我國是電子商務物流發展的現狀
和趨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系統地闡述了我國電子商務物流發展所存在的問題,
並對相關問題進行了有效地分析。
論文最後的工作也是重點所在,
就是仔細研究
了電子商務物流發展的對策。
1.1
選題背景及意義
1.1.1
選題背景
電子商務是
20
世紀資訊化、網路化的產物,由於其自身特點已引起了人們
的廣泛注意。
電子商務的出現,
不僅改變了傳統商務活動模式,
而且對產業間的
融合與經濟結構調整產生著積極的影響。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
越來越多的傳統
企業開始介入電子商務領域,
人們已經認識到,
物流己成為電子商務是否順利進
行和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如果沒有一個高效、合理、暢通的物流系統,電子商
務所具有的優勢就難以得到有效的發揮。
所以,
對電子商務物流發展尤其是我國
電子商務物流發展的研究有著深遠的意義
我國實施了哪種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政策
城鄉二元結構及發展失衡是長期困擾我國農村及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也是我國城鄉社會和諧和融合的結構性障礙。新世紀以來,黨和 *** 將統籌城鄉發展,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作為加快推進現代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各級 *** 大力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農村公共財政投入,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積累了一些經驗。不過,迄今為止,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依然明顯滯後於城市,制約城鄉經濟社會統籌協調發展的深層次體制機制性障礙依然存在,工業化、市場化和城鎮化過程中各種資源仍快速地向城市聚集,城鄉之間的一些差距仍在繼續擴大。如何進一步破除城鄉二元結構體制,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均衡配置、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推動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融合,依然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二元化」到「一體化」:城鄉關系及發展戰略的重大調整
新中國成立以來,如何妥善處理工農和城鄉關系,促進工農、城鄉協調發展,一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從實踐來看,我國城鄉關系及其發展戰略可分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城市優先發展、以農支工」時期。建國前夕,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就提出工作重心由鄉村到城市的戰略轉移,建國後又確立了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工業優先發展的戰略,依靠農業、農村和農民的積累支援工業和城市發展。為此,實行嚴格的計劃經濟和城鄉二元化的管理體制.對城鄉人口和資源的流動嚴格限制。雖然這一時期 *** 及黨中央多次強調正確處理工農和城鄉關系,提出了「工農並舉」、「統籌兼顧」的方針,但是,由於過度剝奪農業,實行城鄉隔離政策,工農業發展嚴重失調,城鄉差距迅速擴大,嚴重失衡。
第二個時期,「農村先行改革、以農促工」時期。20世紀80年代,以 *** 為首的黨中央深刻地認識到,「中國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農村,中國穩定不穩定首先要看這百分之八十穩定不穩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沒有農村這一穩定的基礎是不行的。」「工業的發展,商業的和其他的經濟活動,不能建立在百分之八十的人口貧困的基礎之上。」為此,提出「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我們首先解決農村問題」,「農村改革取得成功以後,我們就轉到城市」的改革路徑和發展戰略。在農村實行了包括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發展鄉鎮企業、促進小城鎮發展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城鄉差距。城鄉收入之差從1978年的2. 37:1降低到1 985年的1.72:1。但是,農村改革並沒有完全改變城鄉二元化的經濟社會結構,城鄉之間重復建設、無序競爭嚴重。1980年代中後期開始,隨著改革從農村向城市轉移,城市迅速發展,農民負擔加重,城鄉差距再次迅速擴大。2000年,城鄉收入之比為2. 79:1,已經超過農村改革初期的水平。2002年進一步擴大到3.1:1。此後仍逐年擴大,不斷惡化。
第三個時期,「統籌城鄉發展、以工支農」時期。針對我國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益嚴重的「三農」問題,2002年,黨的十六大在制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的同時,針對城鄉二元結構提出了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方針。2003年10月,《 *** 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將「統籌城鄉發展」作為「五個統籌」之首,並提出「建立有利於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的任務。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提出「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要求,十七屆三中全會進一步要求加快城鄉一體化的步伐,強調「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刻,進入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要求「盡快在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一體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均衡配置、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推動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融合。」
不難看出,新世紀以來,我國工農和城鄉關系及其發展戰略發生了重大的轉變,開始從「以農支工」轉到「以工支農」,從「城鄉二元化」走向「城鄉一體化」,從「城鄉分離」走向「城鄉融合」。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要求,逐步建立新型的城鄉關系、工農關系,就是要把城市與農村、農業與工業、農民與市民作為一個整體,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統一規劃中通盤考慮,把城市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其相互關系綜合起來研究,統籌加以解決,建立有利於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市場經濟體制,實現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一體的協調發展。這標志著新時期黨和 *** 治國理政理念的重大飛躍,是我國現代化發展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路徑。
中國古代中央 *** 出台的促進農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
商鞅的重農抑商,漢代的休養生息政策,三國魏的屯田制,北魏的均田制,北宋王安石的青苗法,再後來土地兼並嚴重,各種政策已經無法推行
『柒』 如何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物流快速發展
(一)加強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關鍵要做好鄉鎮物流站規劃工作,貨運站是電商物流介面,農村電商物流物流站點是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重要內容。
(二)做好政策引導
制定促進農村電商物流發展政策措施,進一步優化農村電商物流發展環境,積極引導快遞、第三方物流企業向農村發展,提高農村物流供給能力,降低農村物流成本。
(三)確定試點企業
以市場為導向,以特色農村供銷社及客運站為節點,確定1-2家農拿滑村物流試點企業,培育扶持,發揮試點企業的示範作用。
(四)加強農村物流網路體系的建設
農村物流消老臘包括實體網、信息網兩個部分。實體網一般按三級站場框架搭建:縣(市)分撥中心作為農村物流的集散中樞,鄉鎮物流站作為農村物流的中間層節點,村設物流點作為農村物流的基層末梢。信息網則以建設農村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為主要手段,通過三級分層建設、部門聯通、吸引供需各方,解決農村物流信息共享問題。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發展農村物流存在成本高、資金周轉慢。回報率低、經營風險大等不利因素,政府應從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服務,從而調動企業興辦含旁農村電商物流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