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公共信息條例

公共信息條例

發布時間: 2023-05-22 05:17:14

Ⅰ 青海省公共信用信息條例所指信息提供主體是

法律分析:監察機關和行政機關

法律依據:《青海省公共信用信息條例》

第一條 為了規范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開放和使用,保障信息主體合法權益,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開放、使用及其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公共信用信息,是指國家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檔碧職能的組織等(以下簡稱信息提供主體),在依法履行職責、提供服務過程中產生和獲取的反映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以下簡稱信息主體)信用狀況的信息。

第四條 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開放、使用及其管理活動,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安全、及時的原則,保護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公共信用信息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協調機制,統籌推進公共信用信息工作,保障工作經費。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做好公共信用信息相關工作。

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公共信用信息工作的綜合協調和監督管理,會同信息提碰沒供主體建立信息共享機制。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部門所屬的公共信用信息工作機構,具體負行吵舉責本行政區域內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開放、使用及其相關管理工作。信息提供主體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公共信用信息相關工作。

Ⅱ 陝西省公共信用信息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公共信用信息的徵集、披露和使用活動,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實現公共信用信息資源共享,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信用信息服務,促進誠信社會建設,根據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公共信用信息是指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以及行使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以下簡稱有關機關和組織),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形成的反映企業和個人信用狀況的數據和資料。第三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公共信用信息的徵集、披露、使用和監督管理。第四條公共信用信息的徵集、披露和使用,應當遵循合法、客觀、公正、及時原則,保守國家秘密、商業秘密,保護個人隱私。第五條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編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統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協調解決公共信用信息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縣級人民政府按照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負責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協調公共信用信息的採集、上報、使用等工作。第六條省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行政部門是本省公共信用信息工作主管部門,指導、管理、監督公共信用信息的徵集、披露和使用。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確定的公共信用信息工作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公共信用信息工作,指導、管理、監督公共信用信息的徵集、披露和使用。
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設立公共信用信息工作機構,在本級公共信用信息工作主管部門的指導監督下,具體承擔本行政區域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建設、運行和維護,依法開展公共信用信息的徵集、披露、使用及相關工作。第七條有關機關和組織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做好公共信用信息的徵集、披露、使用及相關工作。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推進信用評價、信用報告等信用服務的推廣應用,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第二章行業信用信息建設第九條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支持和協調有關機關和組織建立健全本行業、本系統信用信息體系,提供經費保障,推動行業信用建設。第十條有關機關和組織應當明確本單位信用信息工作的責任部門或者機構,負責採集、整理、保存、加工履行職責過程中形成的公共信用信息。第十一條省、設區的市有關機關和組織應當確定本行業信用信息的目錄、指標和內容,利用已有的業務管理信息系統整合行業信用信息;尚未建立業務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當根據本單位實際採取建立業務管理信息系統、行業信用資料庫或者電子信用檔案的方式整合行業信用信息。第十二條有關機關和組織應當按照省公共信用信息工作主管部門制定的公共信用信息技術規范,及時准確地提供公共信用信息,並保證實時或者至少每月更新一次,實現公共信用信息共享。第十三條有關機關和組織應當建立行業公共信用信息披露制度,依據信用狀況實行分類監管,向社會提供公共信用信息服務。第十四條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根據本條例規定,建立完善業務管理信息系統,制定司法機關公共信用信息徵集提供的具體辦法,實現公共信用信息共享。第三章信用信息徵集第十五條省公共信用信息工作主管部門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要求和國家標准,制定本省公共信用信息技術規范。
公共信用信息工作機構按照公共信用信息技術規范徵集公共信用信息,做好整理、保存、加工等工作。
公共信用信息分為基本信息和提示信息。第十六條公共信用信息工作機構徵集的企業基本信息由有關行政機關、行使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依據《企業信用數據項規范》國家標准提供,包括下列信息:
(一)企業工商登記信息、稅務登記信息、組織機構代碼登記信息;
(二)股權結構信息,董事、監事、經理及其他主要經營管理者信息,分支機構信息,進出口信息;
(三)資產負債信息、損益信息;
(四)專項許可和資質信息;
(五)認證認可信息和商標注冊信息;
(六)其他基本信息。第十七條公共信用信息工作機構徵集的企業提示信息由有關機關和組織依據《企業信用數據項規范》國家標准提供,包括下列信息:
(一)法院生效的判決、裁定、調解和執行信息;
(二)欠繳稅收信息;
(三)勞動及社會保障保險信息;
(四)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欠費信息;
(五)行政處罰信息;
(六)行政強制信息;
(七)榮譽信息;
(八)企業董事、監事、經理及其他主要經營管理者受到刑罰、行業禁入處理的信息;
(九)其他提示信息。

Ⅲ 泰州市公共信用信息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增強公眾誠信意識,促進公共信用信息資源整合和應用,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披露、應用和監督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公共信用信息,是指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以及公共企事業單位(以下統稱信息提供主體),在依法履行職責、提供服務過程中產生或者獲取的,可用於反映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信用狀況的數據和資料。第三條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披露、應用和監督管理活動,應當遵循合法、客觀、及時、安全的原則,維護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不得泄露國家秘密,不得侵犯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第四條市人民政府應當統籌全市公共信用信息體系建設,編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保障資金投入,健全考核評價機制;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負責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公共信用信息體系建設工作。第五條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主管部門(以下簡稱信用建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公共信用信息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工作。
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公共信用信息工作機構(以下簡稱信用信息工作機構),在同級信用建設主管部門的指導、監督下,具體負責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建設、運行和維護,承擔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披露和應用等工作。
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其他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公共信用信息的相關工作。第六條市人民政府應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組織建設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為基礎,標准規范統一、數據互聯共享、分級協同管理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實現全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一體化發展。第二章信息歸集第七條公共信用信息歸集實行目錄管理。市信用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信息提供主體,按照國家、省相關規定和標准,編制或者調整公共信用信息歸集目錄,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向社會公布。
公共信用信息歸集目錄包括公共信用信息的具體內容、查詢期限、披露方式等要素。第八條公共信用信息包括年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基本信息、信用信息。第九條自然人的基本信息包括:
(一)姓名、身份證號碼;
(二)學歷、就業狀況;
(三)從業(執業)資格、專業技術(技能)等級;
(四)其他基本信息。
自然人的信用信息包括:
(一)榮譽表彰、志願服務、慈善捐贈信息;
(二)納稅、繳費、信貸的狀況等信息;
(三)參加國家或者省、市組織的統一考試作弊的信息;
(四)交通違法和不文明旅遊信息;
(五)逃稅騙稅、惡意欠薪、傳銷、無證照經營、出借和借用資質投標、圍標串標等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信息;
(六)行政處罰信息,行政強制執行信息;
(七)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信息;
(八)其他信用信息。第十條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基本信息包括:
(一)名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住所地、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姓名以及身份證號碼信息;
(二)行政許可、資質信息;
(三)年度報告信息;
(四)其他基本信息。
法人和其他組織的信用信息包括:
(一)榮譽表彰、志願服務、慈善捐贈信息;
(二)納稅、繳費、信貸的狀況等信息;
(三)違反勞動用工、社會保險登記有關規定的信息;
(四)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環境污染等事故信息;
(五)逃稅騙稅、惡意欠薪、傳銷、無證照經營、出借和借用資質投標、圍標串標等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信息;
(六)行政處罰信息,行政強制執行信息;
(七)董(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因違法履職受到刑事處罰、行業禁入處理的信息;
(八)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信息;
(九)其他信用信息。第十一條信用信息按照信用狀況實行分級管理,包括良好信息、一般失信信息、較重失信信息和嚴重失信信息。
信用信息的具體分級管理辦法由市信用建設主管部門會同信息提供主體依據國家、省相關規定和標准確定,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向社會公布。

Ⅳ 遼寧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公共信用信息管理,保障信息主體合法權益,營造社會誠信環境,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運譽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披露、使用和管理,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公共信用信息,是指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以及法律旁或段、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以及群團組織等(以下簡稱信息提供主體)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產生的反映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以下統稱信息主體)公共信用狀況的記錄。第四條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披露、使用和管理,應當遵循合法、客觀、公正、審慎的原則,依法維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信息主體合法權益,保守國家秘密、商業秘密,保護個人隱私。第五條省、市、縣(含縣級市、區,下同)人民政府發展改革部門是公共信用信息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披露、使用和管理工作。

省、市、縣人民政府負責公共信用信息工作的單位(以下統稱公共信用信息工作機構),在公共信用信息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具體承擔本行政區域內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披露以及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中國(遼寧)」網站相關工作。

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公共信用信息的相關工作。第六條鼓勵行政機關開展市場主體守法誠信教育。適時開展標准化、規范化、便捷化的法律知識和信用知識教育,提高經營者依法誠信經營意識。開展誠信教育不得收費,不得作為市場准入的必要條件。

鼓勵信用行業組織、信用行業從業人員以及相關專家、志願者通過進社區、進企業等形式,開展誠信文化宣傳和信用知識教育。

鼓勵各單位建立信用管理和教育制度,組織簽署入職信用承諾書,開展信用知識培訓和誠信創建活動,培育單位信用文化。第七條廣播、電視、報刊和新媒體等應當發揮輿論宣傳引導作用,弘揚誠信文化和契約精神。第二章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和披露第八條公共信用信息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公共信用信息工作機構建立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標識的信息主體信用檔案。信用檔案的內容包括基礎信息、失信信息和其他信息。第九條基礎信息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一)自然人身份識別信息和職業信息;

(二)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的登記注冊基本情況,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以及其他主要經營管理者的基本情況,認證認可信息,行政許可或者資質信息;

(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與信用狀況有關的應當作為基礎信息團察予以歸集的信息。第十條失信信息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一)違反信用承諾制度受到責任追究的信息;

(二)涉及信用的欠繳稅費信息;

(三)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行政許可、行政確認、行政給付、行政獎勵的信息;

(四)在法定期限內未提起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或者經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最終維持原決定的行政處罰信息,但適用簡易程序作出的除外;

(五)不履行行政決定而被依法行政強制執行的或者不履行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等的信息;

(六)經人民法院生效判決認定構成犯罪的信息;

(七)經依法認定的違反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失信信息。第十一條其他信息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一)受到的榮譽表彰、獎勵等信息;

(二)參與志願服務、慈善捐贈活動等信息;

(三)信用承諾信息;

(四)股權出質登記、商標注冊、知識產權出質登記等反映信用主體履約能力和信用狀況的信息;

(五)國家和省規定的其他與信用狀況有關的公共信用信息。第十二條省公共信用信息主管部門應當會同信息提供主體和公共信用信息工作機構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制定公共信用信息目錄,明確各行業、各領域需要記入信用檔案的公共信用信息具體項目。

公共信用信息目錄形成後,由省公共信用信息主管部門向社會公布。第十三條信息提供主體應當按照公共信用信息目錄,及時、准確、完整地向公共信用信息工作機構提供公共信用信息,並實時更新。

信息提供主體應當保證所提供的信息真實有效,發現提供的信息不準確時,應當及時通報公共信用信息工作機構。

Ⅳ 青海省公共信用信息條例所稱信息主題有哪些

法律分析:包括總則、信息歸集、開放和使用、激勵和悶盯懲戒、信息安全和權益保障、法律責任及附件等六章共38條,將於2021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條例》橋渣精準界定了公共信用信息的定義和范圍,明確規定公共信用信息實行目錄制管理,公共信用信息納入目錄必須嚴格以法律法規或者黨中央、國務院的政策為依據。同時規定失信懲戒措施實行清單制管理,嚴格以法律、法規或者黨中央、國務院政策文件為依據實施懲戒措施,確保過懲相當。

法律依據:《青海省公共信用信息條例》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公共信用信息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協調機制,統籌推進公共信用信息工作,保障工作經費。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做好公共信用信息相關工作。

第七條 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等應當加強自身信用建設,開展誠信宣傳、教育和普及工作,弘揚誠信文化。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應當依法履行職責,提高守法履約的意識,發揮示範表率作用。

社會公眾應當守信自律,螞消和恪守承諾,主動參與誠信教育和信用監督活動。

第九條 公共信用信息實行目錄制管理。納入目錄管理的公共信用信息應當以法律法規或者國家相關規定為依據。公共信用信息歸集、開放和使用應當按照國家公共信用信息基礎目錄和本省公共信用信息補充目錄執行。

Ⅵ 內蒙古自治區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維護信息主體合法權益,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誠信社會,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從事公共信用信息歸集、披露、應用及其管理和服務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公共信用信息,是指國家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在依法履行職責、提供公共服務過程中產生或者獲取的可以識別、分析、判斷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以下簡稱信息主體)信用狀況的客觀數據和資料。第三條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披露、應用及其管理和服務活動,應當遵循合法、安全、客觀、真實、准確、及時的原則,

維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信息主體合法權益,不得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第四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推進本行政區域內各行業、各領域的公共信用建設,建立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工作機制,協調解決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第五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共信用信息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公共信用信息的綜合協調和監督管理,其所屬的公共信用信息工作機構具體負責公共信用信息目錄的編制、數據標準的制定和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披露、應用、服務等工作;自治區政務數據資源管理機構負責自治區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整理工作。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公共信用信息相關管理工作。第六條自治區社會信用信息平台是全區公共信用信息的統一管理平台。

盟行政公署、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本行政區域社會信用信息平台建設,實現本行政區域公共信用信息的統一歸集、應用和與自治區社會信用信息平台的共享共用。第七條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增強守法履約意識,發揮示範表率作用。

社會公眾應當遵紀守法,誠實守信,自覺履約踐諾。第二章信息歸集第八條公共信用信息實行目錄管理。公共信用信息目錄由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共信用信息主管部門根據國家規定和標准組織編制,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後向社會公布。

公共信用信息目錄每年公布一次,公布後當年變更事項,納入下一年度目錄管理。

公共信用信息目錄包括目錄代碼、項目名稱、信息內容、提供單位、使用許可權、數據格式、歸集范圍、歸集程序、歸集路徑、歸集時限、公布方式、更新周期和安全級別等要素。

擬納入公共信用信息目錄管理的項目可能減損信息主體權利或者增加信息主體義務、社會影響較大的,應當組織專家進行評估,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第九條公共信用信息提供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公共信用信息審核機制,按照公共信用信息目錄要求,及時、完整地向公共信用信息工作機構提供履行職責過程中形成的公共信用信息,並對其提供信息的合法性、真實性、准確性負責。

公共信用信息提供單位變更或者撤銷公共信用信息的,應當書面告知公共信用信息工作機構,公共信用信息工作機構應當自收到書面告知之日起五日內予以變更或者撤銷。第十條歸集自然人的公共信用信息,以居民身份證號碼作為關聯匹配標識。無居民身份證號碼的,以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作為關聯匹配標識。

歸集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的公共信用信息,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作為關聯匹配標識。第十一條公共信用信息包括信息主體的基礎信息、增信信息、一般失信信息、嚴重失信信息和風險提示信息。第十二條基礎信息是指用以識別信息主體身份和記載信息主體基本情況的信息,包括下列內容:

(一)自然人的姓名、身份證號碼、出入境證件號碼等身份識別信息,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登記或者注冊事項信息;

(二)行政許可信息;

(三)法律、法規規定應當作為基礎信息予以歸集的其他信息。第十三條增信信息是指可以提升信息主體信譽和社會認可度的信息,包括下列內容:

(一)參與志願服務、慈善捐贈等公益活動的信息;

(二)依法獲得表彰獎勵的信息;

(三)國家和自治區級誠信單位或者誠信個人的信息;

(四)監督管理部門按照行業監督管理制度和程序認定的增信信息;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增信信息。

Ⅶ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基本原則都有哪些要求

我國的政府在對社會進行管理的情況下,對自身的管理也較為嚴格。對自身的辦事原則和辦事方法進行相應的公開處理,保證這類公開的信息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則。下面就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基本原則 都有哪些要求。這類問題為大家進行解答。 提到政府信息公開原則,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是「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對此需說明兩點:第一,所謂「以亮鬧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是一個通俗的說法,不腔喚是法言法語。《條例》第5條的表述是:「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應當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則。」第二,這一通俗的說法總體上是符合法律本意的,但需要作具體的辨別和界定。 一、政府信息可以分為兩類——公共信息與個體信息。 所謂公共信息,是指行政機關依職權製作的,適用於不特定多數人的信息。《條例》第10、11、12條所列舉的需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除個別項目外,都屬於公共信息。對公共信息,應當「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公共信息原則上都應主動公開,其不公開的例外情形有兩類:一類是國家秘密;另一類是可能危害公共利益,如《條例》第8條所規定的「不得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 所謂個體信息,是指行政機關依職權製作或者獲取的個人信息、企業信息,這類信息首先是個人的、企業的信息,這是第一性的,然後才是政府信息,這是第二性的。因這類個體信息往往屬於或者可能涉及個人隱私或商業秘密,因此,行政機關對這類信息應該「以不公開為原則,公開為例外」。個體信息原則上不予公開,其公開的例外情形也是兩類:一類是經權利人同意後,依申請公開。操作中需要明確的一個問題是:在征詢權利人意見過程中,權利人逾期不予答復,是視為同意還是不同意?筆者認為,按照保護優先的理念,應當「以不公開為原則」,視為不同意公開。另伍鍵凱一類是因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認為不公開可能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響的,即權衡的結果是公開所保護的公共利益大於不公開所保護的個人隱私或商業秘密的,可以決定主動公開。 二、關於個體信息,這里沒有把企業之外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列入個體信息范疇。具體可以分為三種情形: 一種是和企業相似的具有商業秘密的經營性主體,如工商個體戶、合夥制經濟實體。在以往的立法和執法實踐中,這類主體都是參照企業執行的,無需特別申明。 第二種是具有公益性質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包括行政機關外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人民群眾團體等,因其組織的公益性質,在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其信息也是以公開為原則的,而且應當屬於主動公開的范圍。 第三種是自治組織(如居委會、村委會)、自律組織(如行業協會、業主委員會等),其依法承擔公共管理職能所產生的信息,應當屬於政府信息范疇,涉及不特定多數人的公共信息應當以公開為原則,涉及個體信息則以不公開為原則。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基本原則都有哪些要求,我國對政府的公開信息的基本原則是公正、公開、便民的原則。但對於相應的一些牽涉到個人利益或政府機密的事件,我國的政府對這類信息不予公開處理,以保持我國政府的公平和合法性。

Ⅷ 廣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披露和使用,保障公共信用信息安全,保護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的合法權益,優化營商環境,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所稱的公共信用信息,是指本市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以下統稱信息提供單位)在履行職責、提供公共服務過程中產生或者獲取並經法定形式確認的,可用於識別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以下統稱信息主體)信用狀況的數據和資料。第三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披露、使用、修復及其管理活動,適用本規定。

市公共信用信息主管部門向人民法院、海關等國家機關以及公用事業單位主動採集的信用信息以及上述單位按照有關規定共享的信用信息,參照適用本規定。第四條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披露和使用等活動應當遵循合法、安全、及時、准確的原則,保障信息主體的合法權益,不得泄露國家秘密,不得侵犯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第五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公共信用信息工作的組織領導,將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並將公共信用信息情況納入本市社會信用體系和市場監管體系建設。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通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協調機制,研究、協調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做旁問題。第六條市負責發展改革工作的部門是本市公共信用信息工作的主管部門,統籌規劃、綜合協調、指導監督本市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披露、使用、修復及其監督管理等工作,並負責組織實施本規定。

市負責政務信息化橡攜工作的部門統籌指導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管理、維護,制定統一的公共信用信息數據格式、數據介面等技術標准以及公共信用信息歸集管理規范。

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依照各自職責,配合做好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工作。第七條本市建立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統一歸集覆蓋全市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的公共信用信息,並通過信用廣州網統一向社會披露。

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應當依託全市統一的政務信息共享平台,與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純如橡統等相關信用信息系統對接,實現公共信用信息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交換共享。第二章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第八條公共信用信息實行目錄管理。公共信用信息目錄由市負責政務信息化工作的部門會同市負責發展改革工作的部門編制、更新,徵求相關單位意見後,報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向社會公布。

公共信用信息目錄應當包括公共信用信息的提供單位、信息類別、信息主題、指標項、披露方式、披露期限等內容。

公共信用信息的信息類別分為基礎信息、守信信息、失信信息和提示信息。

公共信用信息的披露方式包括公示、查詢和政務共享。第九條本市建立覆蓋全面、穩定、統一且唯一的公共信用代碼一碼制度。

自然人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以居民身份證號碼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作為關聯匹配信用信息的唯一標識;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作為關聯匹配信用信息的唯一標識。第十條信息主體的基礎信息包括下列內容:

(一)自然人的姓名、居民身份證號碼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二)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的名稱、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姓名、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第十一條信息主體的守信信息包括下列內容:

(一)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授予的表彰、獎勵等信息;

(二)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評定的信用優秀等級的信息;

(三)遵守向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作出的信用承諾的信息;

(四)慈善捐贈活動等信息;

(五)參與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開展的志願服務等信息;

(六)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守信信息。第十二條信息主體的失信信息包括下列內容:

(一)適用一般程序作出的行政處罰信息;

(二)被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依法強制執行的信息;

(三)人民法院生效裁判判決有罪的信息;

(四)拒不執行人民法院、仲裁機構生效法律文書,依法進入強制執行程序的信息;

(五)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評定的不良信用信息;

(六)向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提供虛假材料的信息;

(七)無正當理由欠繳水、電、燃氣等公用事業費,數額較大,經催告後超過六個月仍未繳納的信息;

(八)違反向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作出的信用承諾的信息;

(九)被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依法處以行業禁入的信息;

(十)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失信信息。

Ⅸ 無錫市公共信用信息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公共信用信息的採集、公開、使用和相關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公共信用信息,是指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以及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以下統稱信息提供主體),在依法履行職責過程中形成的反映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信用狀況的數據和資料。第四條公共信用信息的採集、公開、使用和相關管理活動,應當遵循合法、客觀、及時、安全的原則,不得泄露國家秘密,不得侵犯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第五條市人民政府應當統籌全市公共信用信息體系建設,編制公共信用信息體系建設規劃,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完善績效考核機制,落實資金保障,協調解決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按照全市公共信用信息體系建設規劃,負責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公共信用信息體系建設工作。第六條市信用信息主管部門負責全市公共信用信息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市、區人民政府確定的信用信息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公共信用信息的監督管理工作。第七條市、縣級市公共信用信息機構在同級信用信息主管部門的指導、監督下,具體負責公共信用信息系統的建設、運行和維護,承擔公共信用信息的採集、公開和使用等相關服務工作。第八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建設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為基礎,標准規范統一、數據互聯共享、分級協同管理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實現全市公共信用信息的一體化發展,應用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提升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建設和應用水平。第九條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應當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促進公共信用信息綜合利用。第十條培育和發展社會信用服務機構,滿足全社會多層次、多樣化、專業化的信用信息服務需求。第二章信息採集第十一條市信用信息主管部門應當會同信息提供主體,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行業標准,制定和發布公共信用信息採集目錄和規范。
制定公共信用信息採集目錄和規范應當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第十二條公共信用信息按照主體分為法人和其他組織信息、自然人信息;按照內容分為基本信息和信用信息。第十三條法人和其他組織基本信息包括:
(一)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二)注冊、登記、備案、變更信息;
(三)抵押、質押登記信息;
(四)年度報告信息;
(五)其他基本信息。
法人和其他組織信用信息包括:
(一)行政許可、資質信息;
(二)納稅、繳費、信貸狀態信息;
(三)社會保障信息;
(四)行政處罰、行政強制信息;
(五)產品、食品召回信息;
(六)董(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受到刑罰、行業禁入處理的信息;
(七)法院和仲裁機構生效的判決、裁決、裁定和執行信息;
(八)榮譽表彰信息;
(九)其他信用信息。第十四條自然人基本信息包括:
(一)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二)職業信息;
(三)其他基本信息。
自然人信用信息包括:
(一)從業(執業)資格、技能等級信息;
(二)納稅、繳費、信貸狀態信息;
(三)行政處罰、行政強制信息;
(四)法院和仲裁機構生效的判決、裁決、裁定和執行信息;
(五)榮譽表彰信息;
(六)其他信用信息。第十五條信息提供主體應當聯網實時向公共信用信息機構提供公共信用信息,並實行動態更新維護;暫不具備條件的,定期向公共信用信息機構提供公共信用信息。
信息提供主體應當對提供公共信用信息的真實性、准確性、完整性和時效性負責。第十六條公共信用信息機構可以通過下列方式採集公共信用信息採集目錄以外的其他公共信用信息:
(一)以約定的方式向信息提供主體和社會信用服務機構採集;
(二)從公共媒體發布的信息中採集;
(三)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自主提供或者授權提供的方式採集;
(四)其他合法的採集方式。第十七條公共信用信息機構不得採集自然人的宗教信仰、基因、指紋、血型、疾病和病史信息,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禁止採集的其他信息。
未經自然人書面同意,公共信用信息機構不得採集其收入、存款、有價證券、商業保險、不動產、納稅和貸款數額等信息。

Ⅹ 根據青海省公共信用信息條例的規定採取失信懲戒措施的應當怎麼做

法律分析:採取失信懲戒措施應當嚴格按照國家失信懲戒措施基礎清單和本省失信懲戒措施補充清單執行。

法律依據:《青海省公共信用信息條例》第二十三條 省人民政府發展改革部門應當會同信息提供主體,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確定聯合激勵和懲戒事項、對象、措施和實施主體等內容,並向社會公布。未經公布的激勵和懲戒措施不得實施。失信懲戒措施實行清單制管理,採取失信懲戒措施應當嚴格按照國家失信懲戒措施基礎清單和本省失信懲戒措施補充清單執行。省人民政府發展改革部門應當會同信息提供主體,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編制並定期更新本省失信懲戒措施補充清單。採取失信懲戒措施的,應當書面告知實施理由、依據和救濟途徑。被採取失信懲戒措施的信息主體,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失信懲戒措施應當與失信行為的性質、情節和社會危害程度相適應。

熱點內容
陳井法院電話 發布:2025-01-12 06:36:29 瀏覽:416
婚姻法二婚夫妻 發布:2025-01-12 06:26:49 瀏覽:235
電大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小抄 發布:2025-01-12 05:54:29 瀏覽:915
廉潔法規案例 發布:2025-01-12 04:24:50 瀏覽:976
楊謙教授的三商法 發布:2025-01-12 03:51:48 瀏覽:500
港區國安法執法與司法 發布:2025-01-12 03:27:58 瀏覽:688
下列法律責任形式中屬於行政罰款 發布:2025-01-12 03:03:39 瀏覽:156
撿到東西毀壞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2 03:01:13 瀏覽:701
新疆流動人口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2 02:42:34 瀏覽:403
大學生的戀愛道德觀 發布:2025-01-12 02:26:07 瀏覽: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