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規章制度包括法律嗎

規章制度包括法律嗎

發布時間: 2023-05-22 12:41:36

1. 公司規章制度有法律效力

公司規章制度具有法律效力,具有三個條件:
1.公司規章制度的內容須具合法性;
內容合法就是指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其內容符合《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及相關的法律法規,不能與法律法規相抵觸,相抵觸的部分是無效的。《勞動合同法》第4條規定企業的規章制度要依法制定,《勞動部關於<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指出《勞動法》第4條規定的"依法"是指依據所有的法律、法規、規章,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法規、行政規章。依法制定規章制度,是保證其內容合法的基礎。法律有明文規定的,用人單位可以依據法律的規定,制定出符合本企業實際情況的細化、具體的規章制度,對於沒有相關法律規定以及法律沒有禁止性規定的,用人單位可以依據勞動法律立法的基本精神以及公平合理原則出台相應的規章制度。
合法性原則作為認定企業規章制度效力的標准毫無爭議,但問題是實踐中出現的一些案件。例如:制度中規定:二次遲到單位就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對於該規定,一種意見是,這樣的規定就此新交通狀況而言,過於苛刻,缺乏合理性;另一種意見是:如果這個員工是流水線上的關鍵崗位,他的遲到就會造成停產,很嚴重,這樣解除合同不為過。
2.公司規章制度的制定和通過要經過民主程序;
首先,涉及到規章制度的范圍。什麼樣的規章算是規章制度,規章制度是個含義很廣泛的概念,在不同的語境下,都有不同的意義。但在勞動法律的語言環境下,則是一個專門的勞動法律術語,亦稱勞動規章、工作規則、勞動規則等,是指用人單位為了有效的組織生產經營活動,激勵員工工作而規定的員工應當享有的權利以及應當遵守的各項義務以及違反義務時的處罰措施。它的內容可以包括勞動合同管理、工資工時制度、獎懲制度等。因此,對規章制度應當做廣義的理解,凡是涉及到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都要走民主程序,包括但不限於如何發紅包的政策。
其次,民主程序對規章效力的影響應以勞動合同法實施時間為准,在2008年1月1日以前制定的規章制度只要內容合法且經過公示程序,即是缺少制定階段的民主程序也可以作為用人單位管理、處分勞動者的依據。而在2008年1月1日以後制定的規章制度,只要缺少制定階段的民主程序,一般就認定無效,不能作為用人單位管理、處分勞動者的依據。
最後,所謂的民主程序,第一步是討論程序,與全體職工或職工代表討論,全體職工或職工代表可提出意見和方案;第二步是協商確定程序,用人單位與職工或公會協商確定。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用人單位手中。
3.公司規章制度要向勞動者公示。
如何公示、公示的方式及形式,法律上均無明文規定。實踐中可以通過組織學習、培訓、考試、製作員工手冊的方式告知勞動者。無論採取何種方式,對用人單位最安全的方法卻是讓員工簽字確認已全部知悉該規章制度並同意遵守。相對而言,網上告知和板報的方式存在風險,如果員工否認的話,單位很難舉證。同時,也不宜採用勞動合同附件的形式送達,原因有二,第一,將來很難修改;第二,如修改,存在新舊版本沖突,勞動者有權選擇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的、對其有利的版本。
公司規章制度的內容:
1.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
這類規章制度主要指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或稱為勞動人事管理制度。在勞動法律法規范疇中,規章制度通常指的就是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制度。《勞動合同法》第四條規定的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包括: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俗稱「八大項」)。
2.不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
這類規章制度主要指公司的會計財務制度、市場銷售制度、車輛使用管理制度、報銷制度、安全生產等方面的經營管理制度。不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規章制度的制定,屬於公司經營自主權的范圍,其制定程序沒有那麼嚴格,可以不遵守《勞動合同法》第四條規定的民主程序。為了討論方便,除非特別指出,下文中的提到的規章制度僅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
法律依據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第四條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條 【規章制度】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
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
在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

2. 國務院頒布的規章和條例算是法律嗎

不算,根據《立法法》規定,國務院頒發的規范性文件屬於行政法規。法律只能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頒布。
另:國務院不能頒布規章,規章應由國務院下屬部門及省級人民政府和較大的市人民政府頒布

3. 常見的規章制度主要有哪四種

行政法規、章程、公約和制度。

根據內容與作用的不同,規章制度可以分為行政法規、章程、公約和制度。行政法規主要包括條例、規定、細則和辦法,制度類的主要包括制度、規則、守則和須知,章程和公約自成派。不同的類別反映的需要也不盡相同,使用的范圍也不同,發揮的作用也不同。

(3)規章制度包括法律嗎擴展閱讀:

規章制度的特點:

1、約束性

規章制度經公布實施之後,有關人員就要遵照其內容,嚴格執行,因此規章制度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和約束性。

2、層次性

規章制度在撰寫的時候就要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在發文機關的職權范圍內制定相應層次的規章制度,這就決定了各類規章制度在內容、有效范圍以及約束力方面都有明顯的層次性。

3、周密性

規章制度為了規范人們的行為,維護穩定與和諧而制定,為了能夠達到這樣的目標,規章制度在撰寫時就要做到細致而周全,既不能有遺漏也不能有疏忽,在表達上更是不能含糊不清,出現歧義。

4、條款性

規章制度的表現形式來看,它都是以羅列條款為主的,這就要求規章制度在條款的安排上要有層次性,層次的設置要依據文種的內容來定,層次可多可少。國家標准公文格式要求不超過四級,即章節、條、款;最少只要條(項)這一級即可。

5、程序性

規章制度是經過法定程序討論之後按照一定的程序發布實施的公文,因此具有程序性。

4. 規章制度

規章制度是用人單位制定的組織勞動過程和進行勞動管理的規則和制度的總和。也稱為內部勞動規則,是企業內部的「法律」。

規章制度包括行政法規、章程、制度、公約四大類。不同的類別,反映不同的需要,適用於不同的范圍,起著不同的作用。
行政法規類
⒈條例
條例是具有法律性質的文件,是對有關法律、法令作輔助性、闡釋性的說明和規定;是對國家或某一地區政治、經濟、科技等領域的某些重大事項的管理和處置作出比較全面、系統的規定;是對某機關、組織的機構設置、組織辦法、人員配備、任務職權、工作原則、工作秩序和法律責任作出規定或對某類專門人員的任務、職責、義務權利、獎懲作出系統的規定。它的制發者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各部委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度的規章不得稱「條例」)。例如:《失業保險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
⒉規定
規定是為實施貫徹有關法律、法令和條例,根據其規定和授權,對有關工作或事項作出局部的具體的規定。是法律、政策、方針的具體化形式,是處理問題的法則。主要用於明確提出對國家或某一地區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某一方面或某些重大事故的管理或限制。規定重在強制約束性。它的制發者是國務院各部委、各級人民政府及所屬機構。例如:《關於制止低價傾銷工業品的不正當價格行為的規定》、《關於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試行規定》。
⒊辦法
辦法是對有關法令、條例、規章提出具體可行的實施措施;是對國家或某一地區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關工作、有關事項的具體辦理、實施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辦法重在可操作性。它的制發者是國務院各部委、各級人民政府及所屬機構。例如:《南方工業學校班主任工作考核辦法》、《廣東省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實施辦法》。
⒋細則
細則是為實施「條例」、「規定」、「辦法」作詳細、具體或補充的規定,對貫徹方針、政策起具體說明和指導的作用。它的制發者是國務院各部委、各級人民政府及所屬機關。例如:《<;對外漢語教師資格審定辦法>;實施細則》、《審批個人外匯申請施行細則》。
章程類
章程是政府或社會團體用以說明該組織的宗旨、性質、組織原則、機構設置、職責范圍等的綱領性文件,具有準則性與約束性的作用。它的制發者是政黨或社會團體。例如:《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寫作學會章程》。
制度類
⒈制度
制度是有關單位和部門制訂的要求所屬人員共同遵守的准則,是機關單位對某項具體工作、具體事項制訂的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它的制發者是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其部門。例如:《安全生產制度》、《××地區環保局廉政制度》。
⒉規則
規則是機關單位為維護勞動紀律和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要求大家遵守的關於工作原則、方法和手續等的條規。它的制發者是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其部門。例如:《全國安全生產委員會專家組工作規則》、《南方工業學校圖書館借書規則》。
⒊規程
規程是生產單位或科研機構,為了保證質量,使工作、試驗、生產按程序進行而制訂的一些具體規定。它的制發者是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其部門。例如:《車間操作規程》、《計算機操作規程》。
⒋守則
守則是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要求其成員遵守的行為准則,它倡導有關人員遵守一定的行為、品德規范。它的制發者是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其部門。例如:《全國職工守則》、《汽車駕駛員守則》、《高等學校學生守則》。
⒌須知
須知是有關單位、部門為了維護正常秩序,搞好某項具體活動,完成某項工作而制訂的具有指導性、規定性的守則。它的制發者是有關單位、部門。例如:《觀眾須知》、《參加演講賽須知》。
公約類
公約是人民群眾或社會團體經協商決議而制訂出的共同遵守的准則。是人們為了維護公共秩序,經集體討論,把約定要做到的事情或不應做的事情,應該宣傳的事情或必須反對的事情明確寫成條文,作為共同遵守的事項。它的制發者是人民群眾、社會團體。例如:《居民文明公約》、《北京市各界人民擁軍優屬公約》。

5. 法律必須要有規章制度嗎

法律必須要有升滾規章制度。規章制度是在法律范圍內,沒有規定的的一些內容,通過規章制度來管理明攜,是對法律的激笑伏補充。

6. 規章制度包括

法律分析:規章制度內容廣泛,包括了用人單位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 根據1997年11月勞動部頒發的《勞動部關於對新開辦用人單位實行勞動規章制度備案制度的通知》,規章制度主要包括: 勞動合同 管理、工資管理、社會保險福利待遇、工時休假、職工獎懲,以及其他勞動管理規定。 用人單位制定規章制度,要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保障勞動者的勞動權利,督促勞動者履行勞動義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7. 法律包括了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等嗎

法律具有普遍性的約束力,而行政法規、部門規章、某些規范性文件,都不具備普遍性約束力。所以,法律不包括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

8. 規章屬於法律嗎

法律分析:廣義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 法律是全國人大制定的。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 地方性法規是地方人大制定的。 規章是國務院部門、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及地方政府制定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六十二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修改憲法;

(二)監督憲法的實施;

(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四)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

(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提名,決定國務院總理的人選;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決定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的人選;

(六)選舉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

(七)選舉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

(八)選舉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九)選舉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十)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

(十一)審查和批准國家的預算和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

(十二)改變或者撤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不適當的決定;

(十三)批准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建置;

(十四)決定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及其制度;

(十五)決定戰爭和和平的問題;

(十六)應當由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的其他職權。

9. 規章制度包括哪些內容

規章制度包括工資管理、勞動合同管理、社會保險福利待遇、工時休假、職工獎懲等等。

規章制度:

1、是指用人單位的規章制橋行數度是用人單位制定的組織勞動過程和進行勞動管理的規則和制度的總和。也稱為內部勞動規則,是企業內部的「法律敏首」。規章制度內容廣泛,包括了用人單位經營管理的帶掘各個方面。

2、根據1997年11月勞動部頒發的《勞動部關於對新開辦用人單位實行勞動帶掘規章制度備案制度的通知》,規章制度主敏首要包括勞動合同管理、工資管理、社會保險福利待遇、工時休假、職工獎懲,以及其他勞動管理規定。用人單位制定規章制度,要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保障勞動者的勞動權利,督促勞動者履行勞動義務。

10. 企業規章制度是否具有法律約束力

大多數公司都會制定企業規章制度,如員工手冊來對員工進行管理,那麼這種員工手冊有法律約束力嗎?
企業的規章制度要有法律約束力必須符合法定程序,首先規章制度須經民主程序通過,應當經職工代表代表大會或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
其次制定完成的規章制度應進行公示,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微信、發送電子版、發放紙質版等對員工進行培訓;
或將規章制度作為勞動合同的附件等方式確保員工知悉。如果不滿足這兩點制定的規章制度對員工是不發生法律效力的。
法律依據
《勞動合同法》第四條,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
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
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
在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

熱點內容
中級會計師經濟法目錄6 發布:2024-11-17 22:37:33 瀏覽:943
農村分單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7 22:04:46 瀏覽:941
交大經濟法第四次作業 發布:2024-11-17 21:12:11 瀏覽:748
實體法學派 發布:2024-11-17 20:45:53 瀏覽:462
安徽律師培訓 發布:2024-11-17 18:53:19 瀏覽:779
鞍山法院在哪裡 發布:2024-11-17 17:58:50 瀏覽:25
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4-11-17 17:41:28 瀏覽:580
泗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聯系方式 發布:2024-11-17 17:29:13 瀏覽:726
數理法學 發布:2024-11-17 17:24:24 瀏覽: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發布:2024-11-17 17:05:49 瀏覽: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