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法律條例
㈠ 社區工作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是什麼
1、關於社區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規和相關常識可以參看社區居委會工作實務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
2、社區居委會工作實務:主要介紹社區建設的一些基本的實務和技能,所講內容有社區工作基本知識和社區主要工作實務。
3、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是為了加強城市居民委員會的建設,由城市居民群眾依法辦理群眾自己的事情,促進城市基層社會主義民主和城市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1)社區法律條例擴展閱讀:
社區工作者的知識結構至少應當包括三個部分:
第一,社區工作自身的理論體系和實務模式。社區工作作為社會工作主要方法之一具有一套獨特的工作原則、步驟和方法,社區工作者必須首先了解自己的工作的特殊和特點,掌握基本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技巧。
第二,相關行為科學及社會科學的知識方法。在現代社會工作的專業化過程中,吸收了各種現代科學成果。
如果說,從事個案和小組工作更需要掌握一些社會心理學、精神醫學、文化人類學知識的話,社區工作則更需要政治學(如公共行政學)、社會學(如組織社會學)以及經濟學、教育學知識。
第三,社區背景知識。較全面、深入了解一般社區結構、服務事業及公共或私人機構的功能特點,並熟悉社區生活習俗,從而容易適應工作環境,建立積極的社會關系。
㈡ 社區相關的法律法規
法律解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 道路交通安全 法》是2003年10月28日公布的關於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於2007年與2011年兩次修訂新道路交通法律法規。[1] 本法分總則、車輛和駕駛人、道路通行條件、道路通行規定、 交通事故處理 、執法監督、法律責任、附則8章124條。
法律依據:
《 民法典逗蠢 》第七百零三條:租賃尺指芹合同是出租人將租賃物交付承陵畢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㈢ 社區法律法規的具體內容
1、關於社區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規和相關常識可以參看社區居委會工作實務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
2、社區居委會工作實務:主要介紹社區建設的一些基本的實務和技能,所講內容有社區工作基本知識和社區主要工作實務。
3、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是為了加強城市居民委員會的建設,由城市居民群眾依法辦理群眾自己的事情,促進城市基層社會主義民主和城市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3)社區法律條例擴展閱讀:
作用:
一、法律法規具有明示作用。法律法規的明示作用主要是以法律條文的形式明確告知人們,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哪些行為是合法的,哪些行為是非法的。
違法者將要受到怎樣的制裁等。這一作用主要是通過立法和普法工作來實現的。法律所具有的明示作用是實現知法和守法的基本前提。
二、 法律法規具有預防作用。對於法律法規的預防作用主要是通過法律法規的明示作用和執法的效力以及對違法行為進行懲治力度的大小來實現的。
法律的明示作用可以使人們知曉法律而明辨是非,即在人們的日常行為中,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絕對禁止的,觸犯了法律應受到的法律制裁是什麼,違法後能不能變通,變通的可能性有多少等等。這樣人們在日常的具體活動中。
根據法律的規定來自覺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從而來達到有效避免違法和犯罪現象發生的目的。嚴格及時有效的執法也可以警示人們,未違法,違法必受罰,受罰不可變通也。
㈣ 社區工作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
社區居委會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
1、關於社區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規和相關常識可以參看社區居委會工作實務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
2、社區居委會工作實務:主要介紹社區建設的一些基本的實務和技能,所講內容有社區工作基本知識和社區主要工作實務;
3、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是為了加強城市居民委員會的建設,由城市居民群眾依法辦理群眾自己的事情,促進城市基層社會主義民主和城市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社區居民委員會工作職責:
1、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維護社區居民的合法權益,教育居民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愛護公共財產;
2、協助政府部門在社區開展民事調解、社會治安、勞動就業、公共衛生、計劃生育、優撫救濟、青少年教育和流動人員管理等工作,協助保護城市生態環境,維護本社區的交通、通訊、能源等市政公共設施;
3、向社區居民會議或社區成員代表會議負責,並定期匯報工作,努力完成其提出的各項任務;
4、辦理本社區居民的公共事務,開展共駐共建,管理和維護集體資產;
5、發展社區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識,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動;
6、開展便民利民的社區服務,興辦有關的社會福利事業,指導、管理社區安老、助殘等社區服務機構;
7、協助政府部門做好社區內失業人員及離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與服務工作;
8、參與業主委員會對本社區的物業管理和服務進行指導、監督和支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條
居民委員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對居民委員會的工作給予指導、支持和幫助。居民委員會協助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開展工作。
㈤ 求解除社區戒毒社區康復的相關法律法規
《戒毒條例》
第十五條:鄉(鎮)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應當根據工作需要成立社區戒毒工作領導小組,配備社區戒毒專職工作人員,制定社區戒毒工作計劃,落實社區戒毒措施。
第十六條:鄉(鎮)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應當在社區戒毒人員報到後及時與其簽訂社區戒毒協議,明確社區戒毒的具體措施、社區戒毒人員應當遵守的規定以及違反社區戒毒協議應承擔的責任。
第十七條:社區戒毒專職工作人員、社區民警、社區醫務人員、社區戒毒人員的家庭成員以及禁毒志願者共同組成社區戒毒工作小組具體實施社區戒毒。
第十八條:鄉(鎮)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和社區戒毒工作小組應當採取下列措施管理、幫助社區戒毒人員:
(一)戒毒知識輔導;
(二)教育、勸誡;
(三)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指導,就學、就業、就醫援助;
(四)幫助戒毒人員戒除毒癮的其他措施。
第二十三條:社區戒毒自期滿之日起解除。社區戒毒執行地公安機關應當出具解除社區戒毒通知書送達社區戒毒人員本人及其家屬,並在7日內通知社區戒毒執行地鄉(鎮)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
第四十條:社區康復自期滿之日起解除。社區康復執行地公安機關出具解除社區康復通知書送達社區康復人員本人及其家屬,並在7日內通知社區康復執行地鄉(鎮)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
(5)社區法律條例擴展閱讀:
《戒毒條例》
第三章社區戒毒
第十三條對吸毒成癮人員,縣級、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可以責令其接受社區戒毒,並出具責令社區戒毒決定書,送達本人及其家屬,通知本人戶籍所在地或者現居住地鄉(鎮)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
第十四條社區戒毒人員應當自收到責令社區戒毒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到社區戒毒執行地鄉(鎮)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報到,無正當理由逾期不報到的,視為拒絕接受社區戒毒。
社區戒毒的期限為3年,自報到之日起計算。
第二十條社區戒毒人員在社區戒毒期間,逃避或者拒絕接受檢測3次以上,擅自離開社區戒毒執行地所在縣(市、區)3次以上或者累計超過30日的,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規定的「嚴重違反社區戒毒協議」。
第二十一條社區戒毒人員拒絕接受社區戒毒,在社區戒毒期間又吸食、注射毒品,以及嚴重違反社區戒毒協議的,社區戒毒專職工作人員應當及時向當地公安機關報告。
第五章社區康復
第三十七條對解除強制隔離戒毒的人員,強制隔離戒毒的決定機關可以責令其接受不超過3年的社區康復。
社區康復在當事人戶籍所在地或者現居住地鄉(鎮)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執行,經當事人同意,也可以在戒毒康復場所中執行。
第三十八條被責令接受社區康復的人員,應當自收到責令社區康復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到戶籍所在地或者現居住地鄉(鎮)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報到,簽訂社區康復協議。
被責令接受社區康復的人員拒絕接受社區康復或者嚴重違反社區康復協議,並再次吸食、注射毒品被決定強制隔離戒毒的,強制隔離戒毒不得提前解除。
第三十九條負責社區康復工作的人員應當為社區康復人員提供必要的心理治療和輔導、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指導以及就學、就業、就醫援助。
㈥ 社區代行業主委員會職責法律規定
社區代行業主委員會職責如下:
1.召集和主持業主大枯逗會;
2.選聘和解聘物業管理企業;
3.續籌並監督公共維修基金的使用和管理;
4.審議物業管理企業提出的年度工作計劃、物業管理服務費的預算和決算;
5.聽取業主、物業使用人的意見和建議;
6.執行業主大會的決議、決定。
法律依據
《物業管理條例》第十五條
業主委員會執沒岩賣行業主大會的決定事項,履行下列職責:
(一)召集業主大會會議,報告物業管理的實施情況;
(二)代表業主與業主大會選棗則聘的物業服務企業簽訂物業服務合同;
(三)及時了解業主、物業使用人的意見和建議,監督和協助物業服務企業履行物業服務合同;
(四)監督管理規約的實施;
(五)業主大會賦予的其他職責。
㈦ 簡述社區自治的法律法規依據
社區自治的法律法規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回》。
第二條居民答委員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對居民委員會的工作給予指導、支持和幫助。居民委員會協助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開展工作。
第四條居民委員會應當開展便民利民的社區服務活動,可以興辦有關的服務事業。居民委員會管理本居民委員會的財產,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侵犯居民委員會的財產所有權。
(7)社區法律條例擴展閱讀:
居民委員會的任務:
(一)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應盡的義務,愛護公共財產,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動;
(二)辦理本居住地區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
(三)調解民間糾紛;
(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
(五)協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做好與居民利益有關的公共衛生、計劃生育、優撫救濟、青少年教育等項工作;
(六)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
㈧ 社區居委會的法律依據
居民委員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是中國人民民主專政和城市基層政權的重要基礎,也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之一。在中國的城市地區有4億多居民通過這一制度直接行使憲法賦予的自治權和民主管理經濟、文化和社會事務的權力。
1954年12月3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第四次會議通過了《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條例》,1980年 1月19日重新公布。據此,首先在市轄區和下設區的市設立了居民委員會,以後又逐步在鎮和鄉政府駐地的小集鎮設立了居民委員會。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
根據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的有關規定,居民委員會的基本職能和任務是:
①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應盡的義務;
②辦理本居住區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
③調解民間糾紛;
④協助維護社會治安;
⑤協助人民政府或者其它的派出機關做好與居民利益有關的公共衛生、計劃生育、優撫救濟、青少年教育等項工作;
⑥向人民政府或者其它的派出機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
居民委員會按照居民的居住狀況和便於居民自治的原則設立。
一般以100~700戶居民設立一個居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員5~9人組成。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本居住地區全體有選舉權的居民或者由每戶派代表選舉產生;根據居民意見也可以由每個居民小組選舉的2~3名代表中選舉產生。
居民委員會根據需要設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等委員會。
同城市基層政權的關系
居民委員會同城市基層政權的關系是:居民委員會在市轄區人民政府、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街道辦事處的指導下進行工作,市、市轄區人民政府的有關部門也可以對居民委員會有關的下屬委員會進行業務指導。
這些單位如需要居民委員會或其下屬委員會協助工作,應當經市、市轄區人民政府或其派出機關同意並統一安排。
居民委員會協調會制度
1. 每月20日居委主任主持召開由黨支部、居委會成員、社工站成員、物業代表參加的協調會。2. 學習黨的方針政策有關文件。
3. 總結上月工作情況和布置下月工作。
4. 反饋居民中的意見和建議。
聽證會制度
在決定小區內重大事件前,居委會召集居民或居民代表舉行聽證,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實行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會議由居委主任主持。
其他制度
評議會制度
每年二次,分別於6月份和12月份下旬召開。
居民來訪制度
每月二天,分別於15日、30日上午9:00~11:00由居委會成員值班,其餘時間有社工成員值班,接待居民來訪,並做好接待記錄,做到每件事有接待、有落實、有結果。
居委會報告工作制度
居委會每年召開兩次居民代表大會,專題匯報居委工作情況,商討下半年的工作要點。
居民委員會圖章保管使用制度
居委會的圖章保管,原則上由居委會保管使用。嚴格使用手續,建立登記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二十一號)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屆全國斗粗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橘轎會組織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於1989年12月26日通過,現予公布,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圓銷肆和國主席楊尚昆1989年12月26日
第一條為了加強城市居民委員會的建設,由城市居民群眾依法辦理群眾自己的事情,促進城市基層社會主義民主和城市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居民委員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對居民委員會的工作給予指導、支持和幫助。居民委員會協助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開展工作。
第三條居民委員會的任務:
(一)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愛護公共財產,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動;
(二)辦理本居住地區居民的公共事務的公益事業;
(三)調解民間糾紛;
(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
(五)協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做好與居民利益有關的公共衛生、計劃生育、優撫救濟、青少年教育等項工作;
(六)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
第四條居民委員會應當開展便民利民的社區服務活動,可以興辦有關的服務事業。居民委員會管理本居民委員會的財產,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侵犯居民委員會的財產所有權。
第五條多民族居住地區的居民委員會,應當教育居民互相幫助,互相尊重,加強民族團結。
第六條居民委員會根據居民居住狀況,按照便於居民自治的原則,一般在一百戶至七百戶的范圍內設立。
居民委員會的設立、撤銷、規模調整,由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決定。
第七條居民委員會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員共五至九人組成。多民族居住地區,居民委員會中應當有人數較少的民族的成員。
第八條居民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本居住地區全體有選舉權的居民或者由每戶派代表選舉產生;根據居民意見,也可以由每個居民小組選舉代表二至三人選舉產生。居民委員會每屆任期三年,其成員可以連選連任。年滿十八周歲的本居住地區居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按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第九條居民會議由十八周歲以上的居民組成。居民會議可以由全體十八周歲以上居民或者每戶派代表參加,也可以由每個居民小組選舉代表二至三人參加。居民會議必須有全體十八周歲以上的居民、戶的代表或者居民小組選舉的代表的過半數出席,才能舉行。會議的決定,由出席人的過半數通過。
第十條居民委員會向居民會議負責並報告工作。居民會議由居民委員會召集和主持。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十八周歲以上的居民、五分之一以上的戶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居民小組提議,應當召集居民會議。涉及全體居民利益的重要問題,居民委員會必須提請居民會議討論決定。居民會議有權撤換和補選居民委員會成員。
第十一條居民委員會決定問題,採取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居民委員會進行工作,應當採取民主的方法,不得強迫命令。
第十二條居民委員會成員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辦事公道,熱心為居民服務。
第十三條居民委員會根據需要設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等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成員可以兼任下屬的委員會的成員。居民較少的居民委員會可以不設下屬的委員會,由居民委員會的成員分工負責有關工作。
第十四條居民委員會可以分設若干居民小組,小組長由居民小組推選。
第十五條居民公約由居民會議討論制定,報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備案,由居民委員會監督執行。居民應當遵守居民會議的決議和居民公約。居民公約的內容不得與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相抵觸。
第十六條居民委員會辦理本居住地區公益事業所需的費用,經居民會議討論決定,可以根據自願原則向居民籌集,也可以向本居住地區的受益單位籌集,但是必須經受益單位同意;收支帳目應當及時公布,接受居民監督。
第十七條居民委員會的工作經費和來源,居民委員會成員的生活補貼費的范圍、標准和來源,由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上級人民政府規定並撥付;經居民會議同意,可以從居民委員會的經濟收入中給予適當補助。居民委員會的辦公用房,由當地人民政府統籌解決。
第十八條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編入居民小組,居民委員會應當對他們進行監督和教育。
第十九條機關、團體、部隊、企業事業組織,不參加所在地的居民委員會,但是應當支持所在地的居民委員會的工作。所在地的居民委員會討論同這些單位有關的問題,需要他們參加會議時,他們應當派代表參加,並且遵守居民委員會的有關決定和居民公約。
前款所列單位的職工及家屬、軍人及隨軍家屬,參加居住地區的居民委員會;其家屬聚居區可以單獨成立家屬委員會,承擔居民委員會的工作,在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和本單位的指導下進行工作。家屬委員會的工作經費和家屬委員會成員的生活補貼費、辦公用房,由所屬單位解決。
第二十條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有關部門,需要居民委員會或者它的下屬委員會協助進行的工作,應當經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同意並統一安排。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的有關部門,可以對居民委員會有關的下屬委員會進行業務指導。
第二十一條本法適用於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所在地設立的居民委員會。
第二十二條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根據本法制定實施辦法。
第二十三條本法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
1954年12月3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的《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條例》同時廢止。
㈨ 社區矯正相關法律法規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於2019年12月28日通過。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 第一條 為了推進和規范社區矯正工作,保障刑事判決、刑事裁定和暫予監外執行決定的正確執行,提高教育矯正質量,促進社區矯正對象順利融入社會,預防和減少犯罪,根據憲法,制定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