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烏鎮保護條例

烏鎮保護條例

發布時間: 2023-05-28 01:31:53

⑴ 水城古鎮的建築保護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一、古鎮文化的歷史內涵

代表著「朴實、傳統、醇厚、清新」的田野和鄉村卻散發出越來越迷人的魅力,鄉村古鎮建築文化也得到了大家的青睞。古鎮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一般指有著百年以上歷史的集中居住的建築群。古鎮文化包括民居、宗廟、祠堂、服飾、頭飾、歌舞、工藝、技藝、美食,以及生活習慣、風俗、禮儀等,它不但傳承著數千年的鄉村傳統文化,還體現著各個歷史階段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歷史風貌,具有社會學、歷史學、文化學、建築學等多個方面不可替代的價值。古鎮及古鎮文化的形成是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完成的,在時間與空間上都具有唯一性。古鎮是歷史的見證,是實實在在的歷史存在,也是我們現代人認識和了解歷史的鮮活載體。古鎮在漫長的歷史積淀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個性特徵,擁有文物藝術等多方面的豐富價值。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古鎮保護的核心內容。一方面,古鎮的民眾生活及其生存環境是活著的社會生態博物館;另一方面,人與自然、文化與自然、物質要素與非物質要素之間濃厚和諧的交融關系也是古鎮文化底蘊之所在。

1.古鎮的物質形態文化

古街區、古建築以及其它物質遺存是特定歷史環境下的物質形態文化的具體承載物,包括古鎮中的人文景觀與自然環境相互融合而成的整體文化風貌。例如:我國江南地區目前保存最為完整、迄今已有12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縣城——慈城,在2.17平方公里的古縣城內,明清古建築保存完好,著名的古建築有孔廟、甲第世家、福字門頭、布政房、姚狀元宅、符卿第、向宅、馮宅、俞宅等,都是保護得較好的物質形態文化。寧海前童村以古祠、舊宅和老街為主體,留下了黛青瓦、粉白牆的四合院157座,這些民居,在布局方面十分精巧別致,具有鮮明的江浙特色,整體上幾乎完好無損地保留了明清建築的風格,成為全國聞名的古村落。石浦老街,以全國罕見的明清漁村古建築群而得名。石浦老街始建於明代,又名中街,清代繁榮發展,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由碗行街、福建街、中街、後街、延昌街等組成,有綢布莊、鞋庄、銅店、葯店等100多家。

2.古鎮的非物質形態文化

非物質形態文化的載體從學理上講並不是有形的可觸摸的物質,因而,古鎮文化與書籍、字畫、雕塑等藝術作品(以物質作為載體)不同,主要是指民俗、民間藝術、民情、民風等形式。但不論是物質形態文化還是非物質形態文化,都是古鎮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一起構成了古鎮的歷史環境與文化韻味。例如慈城的稻米文化、慈孝文化、慈城廟會、吉帶,寧海前童行會、龍舞、平調、祭孔舞、石浦魚燈、石浦十四夜、海洋捕撈習俗以及元宵燈節、清明掃墓、端午龍舟賽、中秋賞月、重陽節登高等民俗節慶活動,都是典型的非物質遺產文化形態。由於非物質文化形態的載體不是有形的物質載體,它們在歷史漫長的歲月中容易流失,因而對於古鎮現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與保護既具有必要性又具有現實緊迫性。

3.古鎮的生態文化

古鎮的生態文化是古鎮自身與周圍環境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產物,同樣也是古鎮文化保護的一個重要內容。從生態學的角度分析,一個城鎮的形成與發展既離不開所在的地理環境,包括城鎮周圍的山脈、植被、地形地勢、河流湖泊以及氣候等自然因素,也離不開與之相應的人文環境,如行政區劃、土地資源、民族、人口及農牧副業狀況等,城鎮的生態文化其實是這兩方面要素相互交叉組合的產物,決定或影響著城鎮的興衰,因此保護古鎮的生態文化是極其重要的。寧波自古為水鄉澤國,東臨大海,傍身於三江口平原,具有以水為主的和諧人聚空間,因而具有獨特的生態文化價值,應給予大力保護。

二、古鎮建築文化保護中亟需解決的問題

中國歷史悠久,在廣闊土地上有著很多文化底蘊深厚的古鎮,且數量眾多,但由於受到頻繁的自然災害、風雨侵蝕、戰爭破壞以及城鎮化過程中的過度開發,如今真正能夠原汁原味地完好保存至今的古鎮早已是鳳毛麟角。寧波地區由於地處文化璀璨、經濟發達、百姓富庶的長江三角洲地區,歷史上名鎮雲集。寧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因地處江南特殊的地理環境,與江南的其它地方(例如周庄、烏鎮等)一樣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水鄉文化,憑借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水鄉風貌獨領風騷。然而寧波與全國的其它地方相似,由於改革開放以來寧波經濟發展迅速,住宅、交通、文化體育設施大量興建,城市面貌變化很大,一些古建築、古街區甚至古鎮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害,曾經遍布甬城南北的水鄉城鎮,由於自然和人為的種種原因,到目前為止真正完好無損保存下來的少之又少。寧波市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各級政府對古鎮名村的保護也是十分重視的,如對慈城、前童、石浦等古鎮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與物力進行保護性開發,使其面貌煥然一新。但無庸置疑,也有許多寄託著寧波人無限「鄉愁」,凝結著歷史、藝術、文化價值的街區、鎮村、古建築也在城市改造中被破壞損毀了。正如市人大副主任鄔和民所說,「當前寧波的一些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原有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受損嚴重,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模式不夠妥當,保護資金不足,部門管理職責不夠明晰,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自然損毀或者自行改建現象較為嚴重,歷史建築的普查、確認、公布尚未實施。」寧波市人大城建環境資源委員會也認為:「寧波的鼓樓公園路、郡廟天封塔、天主堂外馬路、郁家巷、月湖、南塘河、永壽街伏跗室、秀水街八個歷史文化街區,目前僅有二個半保存完好。同時,隨著農村的城鎮化改造,目前一些僅存的古村落和古建築已經或正在被毀壞,古村鎮的原始歷史風貌也面臨消失的危險。」因此,寧波古鎮文化保護規劃有待完善,保護意識有待培養,保護資金有待增加,保護效果還差強人意。

1.古鎮生態環境和文化環境過度負重

就生態環境而言,對生態資源的盲目開采和過度開發,使生態環境難以承受。雖然還是「小橋流水」,由於旅遊者眾多和餐館密布,古鎮的河水不再清澈;由於古鎮的經濟發展,小作坊、小企業眾多,廢氣廢水亂排亂放,污染了寧波古鎮生態環境。古鎮為發展旅遊業,鎮中住戶亂搭亂建建築物,影響了古鎮風貌。一些旅遊者亂刻亂劃、亂扔垃圾的不文明行為也嚴重影響了古鎮景觀。久而久之,水鄉古鎮的「小橋、流水、人家」的原始風貌和韻味難以依存。

2.古鎮的「空心化」現象比較普遍

水鄉古鎮神秘獨特,到處都遺留著歷史的滄桑味道,如果把古鎮的生活風貌拍成一部戲劇的話,那麼古老的建築就是戲劇里的背景和道具的話,而人就是其中的主角。許多地方政府打著保護古鎮的旗號,強行讓原居民搬離出去。認為保護古鎮文化就是保護古鎮的建築物,導致古鎮只有物的承載者,而沒有精神的承載者,這種失去了居民的古鎮「空心化」,就像一出古老的戲劇里沒有了主角。一幅完美的江南古鎮畫卷應該是人是主導者,物是陪襯者,而沒有了「人」作為主角的歷史畫卷也是蒼白無力的,難以感動人們的;同時,失去了原住民為古鎮所營造的濃郁的生活氣息和特有的風俗民情,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內涵與深沉的歷史感染力,變成了死氣沉沉的景象。另外,古鎮民宅的「空心化」還表現在現古鎮居民的文化素養有待提高。人們來古鎮旅遊觀賞,不僅看到的是物,也接觸古鎮居民,他們的一舉一動,旅遊者無不看在眼裡。作為一個現代人當然不能完全回復到古代生活,但他們應具有強烈的古文化保護意識,對本鎮歷史傳統,風土人情,遺人趣事都應當略知一二,否則一問三不知,會給古鎮的精神風韻帶來負面影響。

3.古鎮舊建築物的翻新與復古

一些古鎮民居的設施落後,已不適應現代生活要求,原居民對建築物的保護意識薄弱,或者隨意改造,或者任其腐朽倒塌。鎮上的許多古老建築長期經受風雨剝蝕,且年久失修,面臨著隨時傾倒的危險。如果說,建築是古鎮的外部特徵,那麼,新翻修的古建築無法再現原有古韻,會顯得突兀或不倫不類,隔處在古建築之中顯得十分不和諧協調。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老宅翻新應該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盡量運用原有的老材料,參考古時的建築資料,老照片等,恢復原有的古樸的風貌。作為古鎮生活中的主角的居民所作所為,無時無刻不影響到古鎮文化的保護和開發,因而,他們需要有較強的古文化保護意識,在古鎮建築物的改造中要以大局為重,不能為自己的居住方便而修建有礙瞻觀建築物。

4.古鎮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亟待加強

古鎮的靈魂在於蘊藏著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當前古鎮文化中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逐漸消失,特有的民俗風情正在日益淡化,一些傳統工藝品和技藝不斷失傳,如何讓它們得到較好地傳承,這是當前地方政府和社會共同面臨的問題。我們除了給子孫後代留下青磚碧瓦,古道斜陽,小橋流水之外,還需展示和演繹祖先的一抹生活痕跡,民間的傳統工藝、歌舞廟會等非物質遺產應與綠水藍天,競相輝映,使之世代相傳,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5.古鎮文化保護與開發方法的單一

現在各地都瞄準了鄉村文化旅遊的這塊大蛋糕,許多雷同的項目紛紛上馬,東模仿一點,西模仿一點,失去了自己的特色,最後,搞成了千鎮一面,千篇一律,不少獨具特色的一流古鎮,被「建設」成所謂的「現代化」城鎮。如何不流於世俗化和庸俗化,如何搞出自己的特色,這是一個需要深刻思考和挖掘的問題。要挖掘當地與眾不同的文化資源,既能吸引遊人,又能獨樹一幟,既能好玩又要不流於俗套,並且要有後續資源和可持續項目,古鎮旅遊的強大動力來源於能夠不斷推陳出新,對古鎮的保護與開發應該尊重歷史真相,堅守古鎮的原有風格和特色,這是古鎮魅力之所在。

三、古鎮文化保護與開發的基本原則

古鎮的保護與開發是一項系統工程,應綜合考慮古鎮的政治、經濟、文化、觀念等方面的承繼和發揚。為了古鎮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堅持發展科學觀,遵循古鎮文化保護與開發的整體性、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相統一的原則。

1.古鎮文化發展應做到傳承性保護與市場性開發相統一

在古鎮進行保護與開發中,應將傳統的文化特色、淳樸民風、優美環境、歷史韻味、深層記憶等原真地保留下來,免受過度商業化的侵襲,因此,對於古鎮的開發應該是以保護性為主的開發。在古鎮開發過程時,需要兼顧社會、經濟、環境三方面的互惠效應,使古鎮能夠真正得以保護性可持續發展,而不是為了短期利益,進行涸澤而漁式的過度或破壞性開發。特別是要綜合權衡文化傳承與商業利潤之間的關系,要巧妙地設計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標志的旅遊商品,旅遊產品既要吸引眼球又要具有樸素鮮明的鄉村文化標志,避免太濃和過度的商業化包裝。

2.古鎮文化發展應兼顧特色保護與整體開發相協調

古鎮是古建築物、古文化形態與原生態環境融合在一起的綜合體,其獨特景觀具有不可替代性。例如,石鋪老街不但有明清建築的街區、縱橫交錯的河流、古樹和形態各異的橋梁,還有獨特的習俗等文化形態,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古鎮的獨特文化場景,其中的每一項要素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古鎮文化保護與開發中,既要保持原有的物質形態和特色,又要注重與整體環境的協調與統一。特色即是古鎮文化底蘊之所在,失去特色就會失去古鎮的真正的文化內涵和價值;整體即是在古鎮新的建設中產生的建築物要與原有風貌相協調,這樣才能使古鎮在歷史與現代的統一中既有良好保護又有開發創新,以形成濃郁的古鎮文化氛圍,吸引更多的遊人前來觀賞品味。

3.古鎮文化發展應堅持共性與個性的辯證統一

古鎮文化豐富多彩、涵蓋百家,具有多樣性特徵。例如,前童的行會、龍舞、平調、祭孔舞,石浦的魚燈,「十四夜」、海洋捕撈習俗等歷史文化遺產,這些都是古鎮文化必不可少的元素,但這些文化元素都有自己的個性特徵與獨特文化意蘊。如龍舞作為一種民間舞蹈形式,廣泛流行於廣東、浙江、四川、重慶、湖北、湖南等省,但浙江龍舞與廣東的龍舞在表演形式方面有所不同,廣東雷州半島龍舞節奏鮮明,鼓點強勁,氣勢雄偉,催人奮進;浙江的寧波布龍舞小巧輕捷,動作套路變化豐富,舞蹈技巧精湛,舞龍速度很快,直接一氣呵成;各地龍舞演出的時間也有所不同,有的在農歷正月初一拜年,有的在正月十五鬧「元宵」,有的在農歷二月初二的「龍抬頭」時表演。因此,在對古鎮文化進行保護時,要在共性的基礎上,盡一切可能展現歷史、地理和人文環境方面的多樣性。即既要保持古鎮文化的共性,又要突出其個性。

4.古鎮文化發展應注重現實性與可持續性的有機統一

古鎮文化發展的現實性在於城鎮化背景下,以市場機制促進古鎮發展,就是說,在古鎮開發中要考慮人們的現實可行性和市場性,注重古鎮開發的經濟效益,提高古鎮居民的生活水平。古鎮文化發展的可持續性在於開發中要注意保護環境生態系統和文化資源的長久發展與利用,絕不能盲目跟風開發,不顧自身能力和自身特色,急功近利,吃子孫飯,合理考慮資源環境的承載力,做到科學規劃,循環發展。在切實有效地保護古鎮文化資源的前提下,既要滿足古鎮與群眾當前利益訴求,又要符合長遠發展目標,以保護古鎮文化遺跡為重,使古鎮能夠走上一條良性發展之路。

四、寧波古鎮文化保護的方法與對策

1.加強古鎮文化保護的立法

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對古鎮文化缺乏有效的法律保護機制,在城鎮化建設中導致一些古跡被人為毀損。新的房屋可以不斷地建造,但古代物質遺產一經損壞,難以復原。因此,需要政府和社會形成共識,通過立法保護古鎮文化。如寧波市人大在2015年2月通過了《寧波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草案)》,這是一個十分及時與必要的立法,將對寧波古鎮文化和歷史人文資源保護起重要作用。《條例》雖然只是一個地方性的法規,效力不等同於法律,然而,我們畢竟可以對寧波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有法可依了。

2.提高古鎮文化開發利用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在對古鎮的規劃、管理與開發中應當注重規劃的科學性和管理的有效性。一是古鎮文化資源的調查。由於寧波城鎮化建設速度很快,有些歷史古跡價值的鑒定存在爭議,哪些需要保護的,哪些可以重建的,規劃部門與文化保護人士有不同的看法,還有些是房地產開發商為了使項目順利進行,就不顧它的歷史價值,隨意損壞。目前寧波到底有多少歷史文化遺產需要保護不是很清楚,因而需要當對古鎮文化資源進行詳細的調查。既要對每個古鎮進行調查摸底,了解其歷史、特點和現狀,又要對個別的古代建築、古樹名木、非物質形態文化遺存等進行登記造冊,為後期開發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重點古跡的特別保護。由於多種多樣的原因,各地古鎮的保護現狀差異較大。例如有的古建築在歷史上破壞十分嚴重,或者盪然無存,或者破敗不堪,整體上已基本失去了保護價值,有的可以修復或仿造,有的歷史工藝品、製作技巧可以通過找到傳承人進行繼承。總之,對一些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的古鎮文化要給予資金資助進行重點保護,不讓它們在流失。三是古建築物的集中保護。由於社會經濟建設的需要,一些因重大建設工程需要搬遷的古建築等文物可以按原樣搬遷到一個地方進行重建保護,被視為集中保護法。寧波在未來的古鎮保護方面完全可以借鑒這一國際上普遍採用的文物遺產保護方法。

3.加強全民古鎮文化保護意識的培養和教育

古鎮文化保護的目的是為了使後代能夠領略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精髓,但歷史文化的保護不僅是政府的事,也是每個公民的責任。由於當前一些居民對歷史文化遺產的潛在性的價值認識還不夠充分,保護意識比較薄弱,因此,需要通過媒體的輿論宣傳、學校教育、社區教育等手段,加強市民群眾對歷史文物保護意識,形成全民共同以保護古鎮文化遺產為榮的局面。

4.拓展古鎮文化保護與開發的多元化投資渠道

古鎮文化的保護與開發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寧波可以借鑒其它地方古鎮保護的經驗和做法,建立一個既能保護歷史遺產,又有合理收益的社會投資體系,實行誰出資,誰受益,誰管理,誰負責的多元化投資的模式,為古鎮的開發利用奠定物質基礎。

⑵ 烏鎮門票老人優惠政策

持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老幹部離休證可免票進入烏鎮;持老年人優待證或60周歲以上身份證可購買烏鎮優惠票(東柵80元/人、西柵100元/人、東西聯票135元/人)。

一、免票,以下遊客憑本人有效證件即可進入:

1、國家旅遊局頒發的國導證(IC卡)、領隊證。

2、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老幹部離休證。

3、殘疾證(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制發)、殘疾軍人證(中華人民民政部制發)、傷殘人民警察證、傷殘公務員證、傷殘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證、因戰因公傷殘人員證、傷殘民兵民工證。

註:以上證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制有效。

4、隨旅行社團隊駕駛員A/A1證,一台車1位。

5、1.2米以下兒童。

憑本人枝局以下有效證件至西柵遊客服務中心咨詢處或東柵遊客服務中心導游部辦理相關手續進入:

中央新聞總署頒發的最新版本新聞記者證。

國家旅遊局所頒發的旅行社經理資格證(附本人名片)。

二、優惠票(東柵80元/人、西柵100元/人、東西聯票135元/人)

請於購票前出示本人以下有效證件:

1、老年人優待證或60周歲以上身份證。

2、現役軍人證、士官退休證、三屬(烈士遺屬、因公犧牲軍人遺屬和病故軍人遺屬)優待證。

三、兒童票:1.2米-1.5米,東柵55元/人、西柵75元/人、東西聯票135元/人。

四、學生票:全日制在校大學本科及以下學歷學生憑學生證,東柵55元/人、西柵75元/人、東西柵聯票135元/人。

(2)烏鎮保護條例擴展閱讀

烏鎮旅遊須知:

一、以保護古鎮為己任,愛護一草一木一磚一水,對任何構成影響歷史街區保護之要求的言行,予以堅決制止。

二、崇尚環保,保持安靜整潔之環境,按規定時間控制各類聲源分貝。

三、高度重視消防,嚴格遵循古鎮消防之禁令,義不容辭負有救防各類火災之責任。

四、自覺愛護社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嚴禁以下行為,否則將處以人民幣100-300元的處罰:

1、私自採摘各升蔽類花卉果實,吵搭州破壞綠化。

2、銷售、食用口香糖。

3、使用任何移動擴音設備。

4、浪費直飲水,污染直飲水斗。

5、未經批准私自買賣任何與本古鎮歷史文化相關之傢具、建築構件及相關構成物。

6、私自拆卸和毀壞建築及歷史環境構成物,造成損毀及不可復原修復,以及在建築及任何植物上塗寫刻畫之行為。

7、使用公廁不及時沖洗,不關水龍頭等不文明舉止。

⑶ 烏鎮主要屬於哪種類型的旅遊資源品味高低烏鎮的開發現狀和保護情況

屬於人文旅遊資源。屬於八大旅遊資源中的遺址遺跡類。大眾品味,中沒散檔。目前烏鎮有較為完善的開發和利用,宣傳力度也不錯,在全國有較高的知名度。對於景點的保護,基本做到不過度開發,保護其原有形模銀態,不過由於旅遊人數過多而造成對遺跡的破壞時肯定有的,這也是旅遊業發展所不得不觸及枯碼氏到得問題。

⑷ 烏鎮古鎮的保護措施

由市政府建立「烏鎮古鎮保護與旅遊開發管理委員會」,承擔總體裂埋的規劃、指導、協調和管理。在管委會之下建立烏鎮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按市場經濟運作方式具體承擔資金的籌措和運作,保護與開發的實施和控制,建成後景區的經營和管理。與此同時,同濟大學的專家團隊也完成了烏鎮古鎮建築測繪、總體保護規劃、歷史街區詳規、重點古建築修復施工方案的設計。
1999年9月19日,召開「烏鎮古鎮保護與旅遊開發第一期工程搬遷動員大會」。9月23日,東市河開始封壩抽水,修幫岸、清淤泥工程全面啟動。10月14日,應家橋恢復工亂源薯程打下第一樁。11月2日,首期工程近200米樣板段形象呈現,迎接桐鄉市首屆菊花節。
11月17日,首期工程第二階段全線啟動,包括訪盧閣、常豐街北段、常新街南段、觀前街西段整治,修真觀廣場、翰林府第修復等工程。
按照「保護最徹底、功能最完備、環境最優美、管理最科學」的標准,按照特色與功能跟一期(東柵)景區錯位互補的定位嘩者,來實施二期保護與開發。
修舊如故、管線地埋、地方傳統文化挖掘、控制過度商業化、管理運作模式的選擇等做法,都是在全國古鎮保護開發中首創或成功運作的典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譽為「烏鎮模式」。

⑸ 不買門票能進烏鎮景區嗎

不買悄亮門票是不能進烏鎮景區的。

烏鎮古鎮作為國家5A級景區,也是全國二十個黃金周預報景點及江南六大古鎮之一,想要進場是需要購買陸念門票的,價格如下:

東柵門票120元/張,西柵門票150元/張,東西柵聯票200元/張(兩日內有效,需憑景區內住宿憑證辦理多次出入證明方能生效)。

(5)烏鎮保護條例擴展閱讀:

烏鎮地處東南沿海,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雨水豐沛,日照充足,具有春長秋短,冬冷夏熱,春暖秋涼,四季分明的特點。

年平均氣溫16.1℃。1月份最冷,月平均氣溫3.6℃;7月份最熱,月平均氣溫28.1℃;年平均降水量1233.9毫米,全年有3個明顯降水時段即4-5月(春雨),6-7月(梅雨),8-9月(秋雨),冬季會下雪。

烏鎮年平均日早運困照1842.3小時。一年中春季為78天,夏季為90天,秋季為64天,冬季長達133天。

⑹ 阮儀三的人物經歷

究竟是什麼情結,讓阮儀三對歷史名城的保護「生死相許」呢?
在同濟大學一間小小的辦公室里,記者與阮教授面對面。說起古城鎮,他的話匣子就很難關上:「過去的建築是一群舞蹈家,一起翩翩起舞非常優美、有韻味。現在的許多建築卻都以我為主,各不相讓配缺,你穿紅的,我穿黃的,站在一起很不協調。
「各個城市都要有自己的一種韻味一種美感。過去我們的江手賣薯南古鎮,詩情畫意,有很多的美感。西塘是婉約的,烏鎮是秀美的,南潯是疏朗的……不信你去看看,確實就是這樣的。前年,要修蘇州到周庄的公路,當年烏鎮在鎮上修公路,這就好比在美人的臉上劃一刀,你說多煞風景!「有人說我會罵人,你說那些古城鎮的敗家子,該不該罵?有的地方城市保護要拿三五百萬說沒錢,但建假古董卻能花上億。和他們說城市保護,不想接受就說我的觀點新鮮。我說:我的觀點不新鮮,你的腦子很糊塗。」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阮儀三教授說:「20世紀80年代,在全國一片開發建設中,我是真的憂心如焚。當時很少有人能聽得進你的話。那我們就從推土機下搶救,救下一點是一點,只希望不要把我們好的東西都弄光。平遙古城就是那個時候搶救保護下來的。
「2000年以後,我所擔憂的是,許多人都看到保護取得成績了,全國的假古董都垮了,而保護好的都名利雙收,產生效益了。現在都曉得要保護了,也曉得申報世界遺產了。但當申遺成風,我就擔憂了。現在擔憂的是把保護看成是獲取經濟效益的一個手段。因為凡是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地方,造成的深層次破壞是根本性的。以前是不識貨一推了之,現在做不好是從內部進行深層次的破壞,而且舉的是保護的旗號。
「現在保護要從更高的層次來認識,從保護我們民族優秀的遺產來認識。中國城市的特色丟了,但還沒丟盡,要求我們去恢復和創造,創造我們的新城市新風格。」
「過去歷史上從來不說宋代建築、明代建築、清代建築,但懂的人一看就知道,他們有自己的特徵。清代人不會去建明代建築,明代人不會建宋代建築。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建築。而我們現在仿明清仿西洋,歐陸風情泛濫成災,這是文化貧瘠的一種表現。」
阮儀三說:「新時代要創造自己的新風格。在這個意義上,我們留存古代的遺產,更重要的是要讓人知道,這是清代的、這是明代的……而且它還畢者在發展。我們給下一代什麼東西?給他們一堆大雜燴?我們留存古建築是為了研究借鑒,創造我們的新建築。現在科技發達了,現代建築都用鋼筋混凝土了,高樓多了。但人們生活的地理環境不會改變,一年四季的氣候改不了。人還是從自然中來的,現在城鎮千鎮一面。但原來江南六古鎮都不一樣,各有各的特點,雖然它們在同一地域同一歷史階段形成,但由於本身的人文環境、自然環境的演變、形成了不同的風格。
「古人講天人合一。每所房子都有天井。我現在到處宣傳天井。天井通天通地,是人與自然的結合。房子要包起來,要安全要保暖,防外來侵襲,但又要開朗、通天通地。天井,井通地,井就是泉,泉就是人的命脈。過去造房常發現人家裡廳堂有井,原來是在房子改建中前面人家留下的井,他不好填了,因為堵了就堵了泉眼。這是尊重自然,因為泉眼是不會變的。有泉眼的水是清的。」
阮儀三推土機下救平遙,這事許多媒體都報道過。其實,阮儀三保護古城鎮的故事還有很多,這里就說說烏鎮保護記。
烏鎮是著名作家茅盾的故鄉,也是很有特色的一個古鎮,烏鎮的轉船灣河埠頭很漂亮。10多年前,阮儀三拿了國務院文化部的信去當地搞調研做規劃,阮教授說,當時他有一個非常得力的助手,是烏鎮人。他們兩人去烏鎮做規劃,還做了模型。當時做規劃都是他們自己貼的經費。但規劃做好一年後,他聽說烏鎮提出「舊鎮換新貌」。因為茅盾故居有許多人來看了,沒地方停車,要修一條公路。
古鎮本身很完整,十字型的街,要修公路不就把古鎮破壞了嗎?阮教授坐不住了,雖然當年從上海到烏鎮還很不方便,要先到桐鄉再換車,或到南潯換船前往。說服不了當地的有關負責人,他又跑到北京找有關部門,最後找到當時的全國政協城建組組長,發了一個「茅盾故居不能破壞它周圍環境」的函給浙江省政協。之後又趕到浙江,請浙江省政協發文給當時的桐鄉縣政協。這樣,修路的事停了下來。
但過了一年,1989年,路還是修了。而這事阮儀三兩年後陪兩個外國朋友到烏鎮才知道,當時他真的吃了一驚,既心痛又氣憤。到了20世紀90年代,周庄紅起來了,同里也紅起來了,烏鎮的人也醒了,便找到了阮儀三。
阮儀三對他們說:「你們要真保護,第一不是為了功利,第二要認真做,不要急得要死,想讓我明天就拿出規劃,後天就實施。古街都要鋪石板,老橋都要恢復。」但亡羊補牢,烏鎮還是幸運的,總算保護了下來。王德仁 「刀下救平遙」、「以死保周庄」,阮儀三以他的方式拼力保護中國古城遺跡。面對城市化進程中現代「文明」對自然、古跡的毀滅,他痛心、憤怒,奔走上書,四處疾呼,為了知識分子的良心和中國民族文化的傳播延續,他不惜撞得頭破血流,七十高齡鬥志依然。他說:什麼叫愛國主義?愛祖國,愛家鄉,愛民族,就要知道自己家鄉、自己民族的特點,這些無形的精神底蘊,是寓於具體的實物環境之中的,留下真實的歷史生活環境,就是留下我們民族文化的根。
一介書生,難改一把硬骨頭,從地方罵到中央,不好的,阮儀三決不留情。於是「都市文脈的守護者」、「歷史文化名城的『衛士』」、「古城的守望者」一乾子頭銜掛在阮儀三頭上.如果不是山西平遙與雲南麗江因他倡導並親自動手規劃的10年後名噪天下,如果不是周庄、同里、甪(lù)直、烏鎮、西塘、南潯在他主持規劃後,為當地政府帶來的滾滾財源,阮儀三也許就只是個在底層憤激的知識分子,就在同濟大學默默耕耘。
7月世遺大會在蘇州舉行,阮儀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保護委員會授予「2003年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傑出成就獎」,是中國建築和建築教育界獲此個人殊榮的第一人。
現在申報遺產百分之百都為了一個利
《外灘畫報》(以下簡稱《外灘》):世遺大會剛剛在蘇州結束,中國排隊申報的項目多達100多項,據說很多地方政府為了「申遺」動用上億資金,但是這些城市其實並不具備「申遺」的條件,大量的資金更是加重了地方政府的負擔,「申遺熱」似乎走向了反面。
阮儀三(以下簡稱阮):以前我們要「現代化」,通通修馬路修樓房,城市一個樣,沒有自己的特點。我們的整個想法做法是浮躁的,若干年後我們會為此後悔。現在中國申報遺產的有一百多項,在我看來,絕大部分的出發點是有問題的,沒有把它看成留存我們祖國優秀的歷史文化遺存或自然的遺存,留作子孫後代發展的依據,而只看到它是個資源,申報了以後就是個敲門磚,敲經濟之門、賺錢之門,門敲開以後這個磚就扔掉,錢到手你給他金磚他都不要了,因此,我看到很多地方申報遺產的過程是極其惡劣。
房產商所謂的復古也就為一個字——錢!當他轉為像洛克菲勒一樣那情況就變了。而很多官員也一樣,為什麼現在申請世界遺產這么熱,他要取得政績,保位,不僅要做得好,還要爬得高,所有申報世界遺產成功的都陞官了,這就是他的政績了。因此為了完成他的政績就會不擇手段。
《外灘》:那麼「申遺」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只有「申遺」了才意味著保護文化遺跡?
阮:問題就在此,不是世界遺產就不保護?我為什麼花這么多功夫去保護江南水鄉?申報遺產什麼最重要?應該是進行保護!申遺的目的是放在世界范疇來監督保護。遺產不會產生直接的效應,它本身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東西,物質層面需要我們進行很好的運作、開發、合理的利用。我們現在申報遺產的單位百分之百都為了一個利,什麼利?開發旅遊資源!旅遊資源等於錢,即等於破壞!而且開發的手段全是一樣——殺雞取卵。還有一個為了滿足申報亂拆,破壞原汁原味的風貌,造假古董。
《外灘》:這些申報項目也得到其他專家的認可啊,是不是你阮儀三說好的地方就好?
阮:當然不是,好的我當然說好,比如蘇州,我認為是中國保存最好的古城,它周圍沒有一幢高樓。我說實話,我每到一個地方,每個地方都要緊急叫停。而我們有很多的專家迎合地方政府的做法,有的人到哪都是好話:可以可以,沒有問題,我幫你報。說好話當然容易。
《外灘》:中國到現在有建築保護這方面的法規嗎?
阮:沒有,歐洲到1907年有了建築保護法規、法律出台,1962年法國第一個出台了關於城鎮的保護法,以後就有了城市的保護條例,但是中國沒有,中國直到現在都沒有,沒有建築保護法,更沒有城鎮保護法。
我們保護的只是微乎其微
《外灘》:當年外灘萬國建築博物館是你參與規劃的,上海在全國應該算是做得很好的城市。
阮:上海在保護遺產方面比較重視,上海城市規劃局專門調了同濟大學的一位專家去當副局長,就是伍江教授。上海2003年還公布了《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全國只此一家。不過我要提一點,現在世界遺產也好,所保護的東西都是微乎其微的,上海劃了十三個保護區,占上海總面積多少?幾百分之一!蘇州古城完整的保護也就平江保護區,一百分之一,上海近十億幢建築,保護的優秀建築才389幢,對比一下倫敦多少?一萬幢!日本多少?一百萬幢!日本還有老百姓在不同時期內自己出錢保護,自己要求保護的村子164個,叫作傳統建築群。我們老百姓都不要,給他拆光,要住最新的房子,老房子破破爛爛。
《外灘》:但是有個問題是老房子的居住環境確實太差了,比如以前的石庫門房,這是個矛盾,必須要考慮人性化居住。
阮:針對這種愚昧言論,我就寫過文章駁斥。以前的石庫門房子才住幾個人?現在「七十二家房客」!七十二家房客當然不好了,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老房子不修!破了爛了就這樣子了,石庫門房子有很好的,前一進後一進,堂屋、兩廂、廁所,上了樓還有亭子間呢!前面還有一個前廳呢,旁邊還有側廳呢,這種房子,至多七口人,會客有堂屋,做飯有廚房,還有小天地玩玩,有什麼問題呢?我們的房子最最主要的問題是解放以來,五十年來,我們的房子沒修過,為什麼歐洲的房子那麼好、那麼漂亮?他一天到晚在修啊!同樣的道理我們的房子也得修!
《外灘》:國外老房子,居民是自己修還是政府撥款?
阮:都是自己修,國家的房子國家修,自己的房子自己修,我們所有的房子全是國家的!這政策是有問題的。原來都是一家一戶的,不要說遠的,我小時候,一到梅雨季家家都要「捉漏」,一刮西風了,家家修門窗,家裡有錢就要翻修了,十年八年翻一翻,以前講偷梁換柱、移窗換門,用用又是幾十年。我同濟大學畢業那是1960年,第一月的工資60元,工資單里邊第一項房租:0.26元!才占工資的四百分之一,兩角六分錢修什麼房子呀?光能養房管部門的職工的工資,那時一塊磚還要三毛角咧!
《外灘》:那你覺得要做到良性的運作,國家應當做哪方面的修整呢?
阮:首先,房產都是變成自己的,自己世代有人住就有人管,一旦變成公家的,那就要國家出錢保護。如果政府覺得個人的房子是好房子,要留著,那政府應出錢補貼。現在各地的房子,你們拿照片看看,全是一個模子的!可是過去的房子就不一樣了,江南古鎮就是江南古鎮,延安窯洞就是窯洞,北京四合院就是北京四合院,雲南麗江它叫作「三房一造壁,四合五天井」,為什麼四合五天井?遮蔽風雨,形成一個家庭的氛圍,圍繞家庭倫理的內在關系,屏蔽風雨,造成家庭和睦的關系,此即中國人的天人感應、天人合一思想。「天井」中「天」同「天」,井同「地」,打井有泉,泉就是財富。這就是維系中國社會的家庭細胞網路,造成人與自然的和諧,現在把這些好東西全扔掉了,失去了傳統,失掉了我們賴以生長的民族自己的土壤。
差點死在九華山上
《外灘》:你在保護這些古城中,有沒有碰壁?甚至令你非常傷心的事?
阮:你可以看看我的《護城紀實》,黎里、錦溪那些地方,每個地方都有大堆故事,那硬是把我趕走的,那現在它也掛著牌子:我江南名鎮,我怎麼怎麼好。我都不想說,你好什麼,最好的都給你弄掉了,我書里還講了九華山,九華山去報世界遺產,我去看,一看我傷心得不得了,我那幾天整天吃不下飯,欲哭無淚呀,那山上的廟呀實在是精彩,我親自寫的調查報告,申請國家文保單位的,可是現在,唉,在那裡發生了很多故事,我都差點死在那裡。
《外灘》:是怎麼一回事?大家都說九華山好,只你一人說不好。
阮:我是1979年上九華山搞規劃的,人說「九華一千寺,撒在雲霧中」,我就想到後山區看看究竟有多少寺廟,我想幾百個是沒有問題,而且九華山的寺廟極其精彩,不同於那些金碧輝煌的廟宇,都是安徽民居式的,又與山形地貌結合在一起,可以說是鑲嵌到山裡去的,一半山洞一半廟,最早從唐朝開始,一直到清末,非常有特點。悲哀的是現在全被破壞了,和尚有錢了,拆掉所有小廟建大廟。
為調查這樣的廟,我帶著一個青年助手,連走了七天,那些山都有1000米以上,我們走的山路海拔500米,崎嶇難找,要過「原始林」,甚至沒有路,過了華嚴寺,就到了翠峰,突然聽到後山噼哩啪啦的聲音,那是砍樹的聲音,看到山上面中間有一條道,像頭發剃過一樣,把樹砍掉後大木頭就從這中間溜下來,底下有人在收,看上去砍樹的人很多呀,我找到一個廟里的老和尚,他看得眼淚都要掉了,這些本是廟產,包產到戶後,山民都去哄搶山林,包括幹部在內,沒有人管,我就從老和尚那裡拿了鑼,把他們叫下來,收了工具,不準走,一個個登記名字,然後訓話,把他們罵走了,半夜裡,老和尚把我和小胡拉起,拚命拽著我們往後山跑,大約半個時辰,我們到了後山頂,看到一排排火把、電筒,原來他們要來抓我們,想來我們不讓砍樹,又收了老百姓的斧頭,把他們惹火了,幸好與廟里要好的佛教徒向老和尚報信,否則結果還難說。後來下山找青陽縣的官員,哪知道縣長不管、林業局長不管、管理處不管,我一人走在青陽縣街上心想一定要把這些人告倒,否則違法亂紀國將不國。我直接向安徽省第一把手發電報說了這個事情,恰好他們在開黨委會,對這事很重視,後來就查處了那批人,包括不管事的官員,我點了名的個個警告處分。如果那天不是老和尚報信,說不定我早就被打死在九華山上了。
《外灘》:那你豈不是與人結怨了?
阮:當然結怨了,所以我走在九華山上,背後有人吐唾沫的!
每年古城
調查自己倒貼一輛小汽車
《外灘》:那麼當年是怎麼讓平遙政府聽從你的規劃?
阮:山西省建設廳規劃處的處長是我們同濟大學的,通過他去找山西省建設廳的廳長,當時叫建委主任,這位孫主任就說,行,既然你說規劃不好,平遙拆又拆不下去,那就暫時不要拆了。當時房子已經拆掉幾百幢閣樓了。說做規劃口說無憑,我就回來帶了十二個學生過去,做了規劃之後,我知道這樣光說還沒用,就直接上京,找權威的人羅老(羅哲文)和鄭老(鄭孝燮),那時羅老是國家文化部文物處處長,手上管錢,鄭老是建設部總工程師,他們同時是全國政協的常委,我就叫他們去,因為我阮儀三當時一介講師,人家不當你是回事情,我拉了他們去看,他們一到,省長也出來的,那麼才定下來,按照我的這個規劃去做。
我就把那些寫下來報國寶單位,就是城牆、鄭國寺、雙林寺,先撥款子修城牆,第一款是八萬,相當於現在800萬,古城就按照我的規劃新舊分開,裡面也要更新,但不可急。平遙為什麼能保下來?提高人的意識是關鍵,我貼錢辦了培訓班,讓那裡的官員來同濟大學學習,這些學生後來都成了我的心腹,那邊有什麼情況他們都會和我說。
《外灘》:當年你開始著手做平遙規劃時,經費是多少?
阮:沒有錢。還借了三千元去。回來還是用教授經費慢慢的還的。我每年進行的全國各地古城調查的經費花掉一輛小汽車的錢。
《外灘》:這是你自己的錢,還是學校的經費?
阮:是我自己貼錢的,每年在這個項目上花去15萬元到20萬元之間,所以我買不起房子,現在學校的房子我和老伴兩人也夠了。
《外灘》:學校撥有調研經費嗎?
阮:沒有,零。這個很可悲的,我們國家不把這種調研當作科研。但我覺得很有價值,現在為止已經做了50個,做好了就把材料上報。我上課不止講保護也講發展的。
現在我感到可悲的是,我搞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研究這個內容在中國還很不成氣候,我現在是超齡工作,這樣的內容在全國招研就我一家,法國那是一個大學院,超級學院,要工作七年以上才能念這個學院,英國這樣專業的學校有七個,我們中國那麼多高校,那麼多博士生導師就我一個人在做。上海去年花在城市歷史建築保護上是1.4個億,北京1.6個億,全國加在一起大概是40個億,蠻多了是吧,但是一個小小的蘇州一年 GDP6000多個億,法國光是文化部轄的兩個局,一個是博物館局,一個是歷史遺產局,一個局一年將近700億,另外社會那方面投入也是1000多個億,日本100億,英國500億,保護後面是有收入的。

⑺ 烏鎮開發歷程

        1998年,烏鎮委託上海同濟大學城市規劃設計院編羨隱余制《烏鎮古鎮保護規劃》,規劃明確了烏鎮古鎮保護和旅遊開發的整體發展方向,並將整個古鎮劃分為絕對保護區、重點保護區、一般保護區和區域控制區四個不同等級的保護區域,提出不同等級的保護措施,保護范圍和緩沖面積達198公頃。

        1999年春節,一場大火把西柵沿河的13間房子燒掉了,陳向宏(原桐鄉市政府辦公室主任)作為政府工作小組組長去進行安置工作,安置完之後就留在了那裡,開始保護開發烏鎮。

        2001年烏鎮保護開發東柵工程—東柵景區正式對外開放。東柵老街的保護還只是淺表的、以風貌整治為特色兄滾。

        2003年,由於烏鎮一期保護工程面積只佔烏鎮總面積的四攜察分之一不到,還有大量的經典明清建築群尚待保護修復,加上受地理環境的限制,無法為遊客提供更完善的服務。啟動二期工程(西柵景區)。

        2007年,西柵正式開放。

        2014年,建設互聯網時代的「共生城市」。

        將先進的管理理念實踐於對古鎮的保護中,烏鎮對古鎮保護開發方式作了有效的探索,積累了成功的經驗。如管線地埋、河道清淤、修舊如故、控制過度商業化等工作,都是在全國古鎮保護開發中首創或成功運作的典範,受到了專家和同行的肯定,被聯合國專家考察小組譽為古鎮保護之「烏鎮模式」。

⑻ 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2020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歷史文化名城、街區、名鎮、名村的保護與管理,繼承優秀歷史文化遺產,根據國務院《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大敬備。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歷史文化名城、街區、名鎮、名村的保護與管理,適用本條例。

本省行政區域內歷史建築的保護與管理,按照本條例有關規定執行。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歷史文化名城、街區、名鎮、名村的保護與監督管理工作,將歷史文化名城、街區、名鎮、名村的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資金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第四條歷史文化名城所在地城市、縣人民政府應當成立保護委員會,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所在地城市、縣級人民政府可以成立保護委員會。

保護委員會由人民政府負責人、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有關專家和公眾代表組成,負責研究歷史文化名城、街區、名鎮、名村保護和管理中的重大問題,協調和監督保護規劃的實施等工作。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文物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歷史文化名城、街區、名鎮、名村的申報、保護規劃的編制與實施、監督滾毀檢查等具體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歷史文化名城、街區、名鎮、名村的保護與監督管理工作。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配合做好歷史文化名城、街區、名鎮、名村的保護工作。第六條省人民政府和歷史文化名城、街區、名鎮、名村所在地城市、縣級人民政府設立保護專項資金,用於保護規劃編制、基礎設施和居住環境改善以及歷史建築保護等工作。

保護專項資金的來源包括:

(一)本級財政預算安排的資金;

(二)上級財政專項補助的資金;

(三)境內外單位和個人的捐贈;

(四)其他合法籌集的資金。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組織開展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宣傳教育活動,普及保護知識,增強全社會保護意識。第八條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的保護與監督管理,應當保證原住居民的參與,保障原住居民的合法權益。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鼓勵和支持單位和個人以捐贈、資助、提供技術服務等方式,參與歷史文化名城、街區、名鎮、名村的保護。第二章申報與確定第九條歷史文化名城包括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省歷史文化名城。

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申報、批准和直接確定的條件與程序,依照國務院《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的規定執行。第十條具備下列條件的城市,可以申報省歷稿指史文化名城:

(一)保存文物特別豐富;

(二)歷史建築集中成片;

(三)保留著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

(四)歷史上曾經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或者軍事要地,或者發生過重要歷史事件,或者其傳統產業、歷史上建設的重大工程對本地區的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

(五)在所申報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范圍內有兩個以上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歷史文化街區。第十一條具備下列條件的街區,可以申報歷史文化街區:

(一)保存文物特別豐富;

(二)歷史建築集中成片;

(三)較完整和真實地保留著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

(四)規模達到國家規定的標准。第十二條具備下列條件之一,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或者文物保護點的建築物、構築物,可以確定為歷史建築:

(一)建築樣式、結構、材料、施工工藝或者工程技術具有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的;

(二)反映當地歷史文化和民俗傳統,具有特定時代特徵和地域特色的;

(三)在當地產業發展史上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坊、商鋪、廠房和倉庫;

(四)與歷史事件、著名人物有關的近現代建築物、構築物;

(五)其他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構築物。第十三條申報省歷史文化名城或者歷史文化街區,應當提交說明下列情況的材料:

(一)歷史沿革、地方特色和歷史文化價值;

(二)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的現狀;

(三)保護范圍;

(四)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點、歷史建築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清單;

(五)保護工作情況、保護目標和保護要求。

申報省歷史文化名城,還應當提交歷史文化街區的清單和說明材料。

熱點內容
新疆流動人口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2 02:42:34 瀏覽:403
大學生的戀愛道德觀 發布:2025-01-12 02:26:07 瀏覽:496
公務員職業道德的目的 發布:2025-01-12 01:43:57 瀏覽:144
勞動法婦女節 發布:2025-01-12 01:37:44 瀏覽:228
古田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2 01:10:23 瀏覽:489
行政法哪些法規重要 發布:2025-01-12 01:08:44 瀏覽:407
試論述國際商法的基本作用 發布:2025-01-12 00:03:41 瀏覽:725
華東政法大學東方法學 發布:2025-01-11 23:36:41 瀏覽:222
司法部公證管理規章有哪些 發布:2025-01-11 23:03:26 瀏覽:269
法人變更了還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22:45:01 瀏覽: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