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縣市區有沒有擬定規章

縣市區有沒有擬定規章

發布時間: 2023-05-28 14:27:29

1. 永州市人民政府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規章程序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規范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規章程序,提高立法質量和立法效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和國務院《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市人民政府在與上位法不相抵觸的前提下,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規章適用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地方性法規草案,是指由市人民政府組織起草,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的規范性文件。

本規定所稱政府規章,是指市人民政府制定並以市人民政府令形式公布的規范性文件。第三條市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組織地方性法規草案擬定和規章制定工作,加強對政府立法咨詢專家庫的建設與管理,指導、督促、協調縣區人民政府、管理區、永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縣區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各部門(機構)做好相關工作。

縣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機構)負責地方性法規草案和規章的立法前期調研,立法項目申報、起草,以及其他立法相關工作。第四條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規章應當依法保障公民有序參與,建立健全立法公開徵求意見制度、立法聽證制度、專家咨詢論證制度,擴大人民群眾參與立法的途徑。

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以法律專家為主,吸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歷史等領域的專家以及基層一線有豐富經驗的工作者參與的立法咨詢專家庫。第五條地方性法規草案和規章的立項、調研論證、立法咨詢、起草、審查以及規章的公布、評估、解釋、清理、匯編等立法工作所需經費,應當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第二章立項第六條市司法行政部門於每年第三季度以座談會、報紙網路刊登公告、徵求意見函、調查問卷等方式向縣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機構)、社會公眾徵集下一年度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規章的立法項目建議。第七條社會公眾可以以書面或者電子郵件等形式向市司法行政部門、縣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機構)提出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或者制定規章的立法項目建議。

市司法行政部門對收集到的公眾立法項目建議應當及時自行組織或者轉交有關部門研究論證。縣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機構)對收集到的公眾立法項目建議研究論證後決定採納的,應當向市司法行政部門提交立項申請。第八條提出立項申請前,縣區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機構),應當認真查閱國家、省、市同類法律、法規和規章的相關規定,通過征詢、座談、專家論證、實地調研、問卷調查等方式深入調查研究,進行充分論證。第九條縣區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各部門(機構)認為需要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或者制定規章的,應當於每年10月1日前,向市司法行政部門報請立項,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立項申請;

(二)地方性法規草案或者規章的建議稿;

(三)立項說明(包括制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擬確立的主要制度等事項,前期調研論證以及意見徵求情況等);

(四)立法依據以及相關參考資料。第十條市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對立項申請和社會公眾立法項目建議進行梳理、匯總,深入調查研究,組織有關部門、專家進行論證。符合條件的,列入年度立法計劃草案,報送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向社會公布。市人民政府年度立法計劃項目分為出台項目和調研論證項目。

制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年度立法計劃,市司法行政部門在報請市人民政府批准之前,應當與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充分協商,與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確定的地方性法規項目相銜接。第十一條市人民政府年度立法計劃由市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組織實施,不得擅自調整。未列入年度立法計劃的項目,條件成熟確需增補列入年度立法計劃的,由縣區人民政府或者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機構)按照本規定第九條規定報送有關材料,由市司法行政部門研究論證,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

市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及時跟蹤了解市人民政府年度立法計劃執行情況,加強組織協調和督促指導。

2.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規章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促進立法工作的科學化、民主化和規范化,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所稱的地方性法規草案是指自治區人民政府依法提請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或者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審議的規范性文件草案。
本規定所稱的規章是指自治區人民政府依法制定並以政府令的形式發布的規范性文件。第三條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規章的原則:
(一)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促進自治區改革開放、經濟建設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
(二)符合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政策,與自治區現行有效的其他地方性法規和規章相協調;
(三)堅持群眾路線,貫徹民主集中制;
(四)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五)體現民族區域自治特點促進民族團結和進步。第四條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的程序包括計劃、起草、審查、通過和提請審議。制定規章的程序包括計劃、起草、審查、通過和發布。第五條自治區人民政府法制機構主管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規章的具體工作。自治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予以支持和配合。第六條自治區財政每年應當安排一定的立法專項經費,保障立法工作的正常開展。第二章計劃第七條自治區人民政府根據需要,向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提出地方性法規立法計劃,制定規章立法計劃。第八條立法計劃由自治區人民政府法制機構負責編制。
編制立法計劃應當從自治區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全局出發,區別輕重緩急,突出重點。第九條自治區人民政府各部門應當於每年11月,向自治區人民政府法制機構報送下年度立法計劃建議項目。自治區人民政府法制機構根據需要,可以向自治區人民政府提出有關立法計劃建議項目。
立法計劃建議項目包括標題、必要性、可行性等內容。第十條自治區人民政府法制機構編制立法計劃時,必須進行可行性研究,並舉行由有關機關、組織和專家參加的論證會進行論證。第十一條編制的地方性法規立法計劃,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後,報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編制的規章立法計劃,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後發布實施。第十二條調整立法計劃,由自治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建議,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法制機構審查後,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調整地方性法規立法計劃的,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後,報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
自治區人民政府法制機構根據需要,可以提出調整立法計劃建議。第三章起草第十三條列入立法計劃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由自治區人民政府法制機構組織自治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起草。起草部門必須在立法計劃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起草工作,並保證草案質量。
自治區人民政府法制機構對起草部門的起草工作應當進行指導、監督和檢查。第十四條起草地方性法規和規章,應當廣泛徵求有關機關、組織、專家和管理相對人的意見。
起草涉及其他部門職能職責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起草部門必須徵求有關部門的意見,並進行協調。
起草涉及較多數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起草部門應當舉行由有關社會團體和公眾代表參加的聽證會,聽取意見。
起草專業性較強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起草部門應當舉行由有關專家參加的論證會,提出論證意見。論證意見應當由參加論證的專家簽字。第十五條起草地方性法規和規章,應當成立起草小組。起草小組由熟悉業務和法律的人員組成,可以聘請有關專家參加。
自治區人民政府法制機構可以派員參加起草小組,對起草工作進行指導。第十六條起草人員必須認真學習和掌握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並借鑒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第十七條起草地方性法規不得與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並與自治區其他地方性法規相協調。
起草規章應當以法律、行政法規和自治區現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規為根據,並與自治區其他規章相協調。第十八條起草地方性法規和規章,應當從全局出發,克服部門利益和地方保護主義。第十九條地方性法規的名稱為條例、規定、辦法、實施辦法、實施細則等。規章的名稱為規定、辦法、實施辦法、實施細則等,規章不得稱條例。

3. 縣級政府有無權利根據本縣實際制定規章制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內各級人容民政府組織法》的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所屬工作部門有權制定行政機關規范性文件。
行政機關規范性文件是指,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所屬工作部門為依法實施行政管理,在職權范圍內制定的、在本行政區域內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則的總稱。
按照相關規定,縣級政府有權根據本縣實際、依法制定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規范性文件(規章制度)。

4. 蘭州市人民政府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程序規定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市人民政府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的程序,提高政府立法的效率和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以下簡稱《立法法》)和國務院《規章制定程序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市人民政府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政府規章的制定、修改、廢止。第三條市人民政府依據法定許可權,按照本規定的程序,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在本市范圍內適用的、具有法定效力的規章。

市人民政府法制機構具體負責對地方性法規草案擬定和政府規章制定工作進行規劃、組織、指導和協調,並對地方性法規草案和政府規章送審稿進行審查。

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和縣(區)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地方性法規草案和政府規章送審稿的起草、調研和徵求意見工作橘帶。第四條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應當遵循《立法法》和《條例》確定的立法原則,結合本市實際,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第五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將市人民政府法制機構和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在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過程中所需立法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第二章立法規劃與計劃的編制第六條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經濟建設、社會發展需要,在每屆政府第一次會議召開後的四個月之內編制完成本屆五年政府立法規劃。第七條市人民政府法制機構根據各方面的建議,擬訂五年政府立法規劃草案,提請市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第八條五年政府立法規劃應當具有指導性和前瞻性,保持相對穩定。執行過程中確需進行調整的,由市政府法制機構提出意見,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調整。第九條市政府法制機構應當根據五年政府立法規劃,結合市委、市政府年度重點工作,編制年度計劃,提請市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

年度政府立法計劃應當確定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政府規章的名稱、起草單位、負責人和送審時間等內容。第十條市政府所屬工作部門或縣(區)人民政府認為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的,應當於每年8月31日前向市政府法制機構報送下一年度制定地方散伍扮性法規、政府規章的立項申請。未按時報送立項申請的不予列入市政府年度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制定工作計劃草案。制定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的立項申請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 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名稱;

(二)制定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的必要性、宗旨及依據;

(三) 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所要解決的問題及擬確立的主要制度或措施;

(四)起草小組負責人及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起草工作計劃。第十一條市政府法制機構公開向社會徵集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項目,廣泛聽取立法建議。第十二條市政府法制機構應當及時對制定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的立項申請及立法建議進行組織論證,根據需要擬訂市政府年度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制定工作計劃草案。

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項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政府法制機構不予列入市政府年度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制定工作計劃:

(一)擬設定的主要制度或措施與法律、法規相抵觸或者不符合國家有關方針、政策的;

(二)有關法律、法規和其他規章已有明確規定的;

(三)制定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的基本條件尚未成熟的;

(四)其他不需要通過制定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解決的。第十三條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的年度工作計劃在執行中,一般不予調整。對於實際工作確實急需,擬增加的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項目,有關單位應當按照本規定第十條要求書面報告市政府法制機構。市政府法制機構對擬增加的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項目按照立項條件進行審核,並報市政府批准後,地方性法規項目報送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章項目列入當年規章制定工作計劃。第十四條對列入年度地方性法規、沖灶政府規章制定工作計劃的項目,市政府法制機構應當制定明確的完成計劃的時限要求,組織、指導、督促起草單位實施。

起草單位未按年度立法工作計劃要求的時限完成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政府規章起草任務的,應當向市政府法制機構書面說明原因,由市政府法制機構提出意見報告市政府。

市政府法制機構應當將起草單位年度立法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列入依法行政考核內容。

5. 欽州市人民政府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規章程序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市人民政府規章工作,提高立法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章制定程序條例》、《法規規章備案條例》、《廣西壯族自治區立法條例》和《欽州市立法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市人民政府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以下簡稱法規案)的立項、起草、審查等活動,適用本辦法。

市人民政府制定市人民政府規章(以下簡稱規章)的立項、起草、審查、審議、公布、備案、解釋、評估、清理等活動,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法規案,是指由市人民政府組織起草,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審議的法律文件。

本辦法所稱規章,是指由市人民政府制定並以市人民政府令形式發布的法律文件。第三條起草法規案和制定規章應當堅持黨的領導,遵循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原則,符合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其他上位法的規定,適應本市實際,突出地方特色,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法律、法規已經明確規定的內容,法規案或規章原則上不作重復性規定。除內容復雜的外,規章一般不分章節。第四條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政府立法工作,組織起草法規案和制定規章工作。

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縣區人民政府按照各自職責承擔起草法規案和制定規章工作。

市人民政府承擔立法審查工作的部門(以下簡稱政府立法工作部門)承擔政府立法工作的具體組織協調和督促指導,負責審查法規案和規章草案;必要時,可以根據政府立法工作需要起草法規案或者制定規章草案。第五條本市建立政府立法聯系點制度,聽取基層單位、社會組織和公眾對法規案、規章、立法工作計劃(規劃)等立法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第六條政府立法工作部門、起草單位起草法規案和制定規章所需經費,應當列入財政預算。第二章立項第七條市人民政府應當每年制定政府年度立法工作計劃,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制定政府五年立法規劃。

列入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的立法項目包括制定項目和調研項目。制定項目是立法條件基本成熟,應當在計劃年度內提請市人民政府審議的立法項目;調研項目是有立法必要性,需要進一步調研論證的立法項目。

制定政府五年立法規劃參照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的制定程序執行。第八條政府立法工作部門應當於每年第三季度前向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和縣區人民政府徵集下一年度的立法項目建議。同時,向社會公開徵集立法項目建議。第九條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或者縣區人民政府認為需要起草法規案或者制定規章的,應當向市人民政府報請立項。

政府立法工作部門根據市委、市人民政府的要求或者實際工作需要,可以直接提出規章項目,並確定起草單位。

市人大常委會認為應當制定地方性法規但條件尚未成熟,建議先行制定規章的,由政府立法工作部門報市人民政府同意,並確定起草單位。第十條立法項目申請應當對立法項目的名稱、制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擬確立的主要制度、上位法依據等作出說明。

社會公眾提出的立法項目建議,可以只提出項目名稱及立法的主要理由。第十一條立法項目申請或者建議由政府立法工作部門組織立項審查,並經集體討論形成立項審查意見,書面反饋申請或者建議單位。

通過立項審查的單位應當按照立項審查意見組織開展項目調研或者起草工作。第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列入年度立法工作計劃草案:

(一)擬規范的事項不屬於法規案或者規章制定許可權的;

(二)上位法已經有具體規定,無需制定法規案或者規章的;

(三)擬確立的主要制度與上位法相抵觸或者不符合國家有關方針政策的;

(四)不符合本市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情況和需要的;

(五)存在行政管理需要,但能夠通過制定行政規范性文件解決的;

(六)上級人大常委會、上級人民政府已列入年度立法工作計劃或者正在進行同類事項立法的;

(七)其他不適宜制定法規案或者規章情形的。第十三條政府立法工作部門應當根據立法項目徵集意見、立項審查和實際工作需要,擬定市人民政府年度立法工作計劃,並提交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審議,經審議通過後向社會公布。

年度立法工作計劃草案提交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報送市委審定。

6. 設區的市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嗎

新修改的立法法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規定設區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上位法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同時規定,除已有立法權的較大的市外,其他設區的市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由省、自治區人大常委會綜合考慮設區的市的人口數量、地域面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以及立法需求、立法能力等因素確定。據此,我省除杭州、寧波外的其他九個設區的市也獲得了地方立法權。為及時落實好立法法的規定,省人大常委會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擬定了九個設區的市行使地方立法權的方案,並就杭州、寧波執行新修改的立法法涉及的有關問題作了研究和溝通。落實立法法關於設區的市行使立法權的規定,實踐中主要遇到了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關於立法能力

    (一)九個設區的市需要建立立法工作機構、配備必要的立法工作人員

    為確保設區的市正確有效地行使地方立法權,設區的市需要建立立法工作機構、配備專門的立法工作人員。

    1.根據立法法的規定,法規案在交付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前必須經過法制委員會統一審議。為此,設區的市人民代表大會應當設立法制委員會作為依法統一審議法規案的專門委員會。目前,我省除了溫州、湖州、舟山市人大設立了法制委員會以外,其他六個設區的市人大尚沒有設立法制委員會。

    2.根據法律法規有關精神和立法實踐,設區的市人大常委會應設立立法工作機構,作為常委會專門承辦立法具體事務的工作機構,並配備一定數量的具備立法工作知識和經驗的人員。設區的市人大常委會可統一設立「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作為常委會立法工作機構,目前這些市已有的專門負責內務司法工作的「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改為「常委會內務司法工作委員會」。

    3.考慮到設區的市地方性法規草案將主要由政府起草並提出,同時設區的市政府也將同步開始制定政府規章,因此,設區的市政府法制工作機構也應當配置必要的立法工作人員。

7. 金華市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規章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規范市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規章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章制定程序條例》、《浙江省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規章辦法》及其他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的地方性法規草案,是指由市人民政府組織起草,經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並向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案的地方性法規草案。
本辦法所稱的規章,是指市人民政府根據本市具體行政管理事權,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而制定的具有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第三條地方性法規草案和規章的范圍限於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
應當制定地方性法規草案但條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需要,可以先制定規章。規章實施滿兩年需要繼續實施規章所規定的行政措施的,應當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第四條規章的名稱為規定、辦法和實施細則。
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較全面、系統的規定,稱「規定」。
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規定或對某一項行政工作作比較具體的規定,稱「辦法」。
為實施某一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所作的具體規定,稱「實施細則」。第五條制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規章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符合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其他上位法的規定。
(二)切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
(三)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推進政府立法精細化。
(四)與本市實際相結合,具有地方特色。
地方性法規草案和規章一般不重復上位法的規定,內容要具體可操作,文字要通俗、簡約、明確。第六條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單位)和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本辦法的要求,認真做好地方性法規草案和規章制定有關工作。第二章計劃編制第二章計劃編制第七條市人民政府編制年度立法計劃。年度立法計劃包括地方性法規草案和規章兩部分,分別劃分為一類計劃和二類計劃。條件成熟的項目,列入一類計劃;條件尚未成熟,需要調查研究和論證的項目,列入二類計劃。立法計劃先由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和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提出建議,並於每年十二月底前報送市人民政府法制機構。
建議內容包括:地方性法規草案和規章的名稱、制定的目的和法律依據、主要內容、起草部門、完成時間等。
市人民政府法制機構對建議進行統籌研究,綜合協調,擬定年度立法工作計劃草案,提請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審議。經審議的法規草案計劃同時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立法工作計劃下達後,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必須按計劃認真組織實施。市人民政府法制機構應當加強對立法計劃實施工作的監督和指導。第三章起草第八條地方性法規草案和規章的起草工作由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負責。對比較重要的或涉及部門較多的地方性法規草案和規章,由市人民政府指定的牽頭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聯合起草;必要時,由市人民政府法制機構牽頭起草。
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和規章,可以邀請有關專家、學者或者機構參與,也可以委託有關專家、學者或者機構起草。
起草部門應當加強對地方性法規草案和規章起草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工作小組或指定專門人員負責起草工作。第九條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和規章,應當廣泛收集有關資料,深入調查研究,緊密結合實際。條款內容應當具有針對性、操作性和有效性。第十條地方性法規草案和規章起草過程中,要廣泛聽取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書面徵求意見、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地方性法規草案和規章內容涉及其他部門業務和職責的,起草部門應當主動協調,力求意見一致;經充分協調仍有分歧的,應當在地方性法規草案和規章報送審查時說明情況。第十一條地方性法規草案和規章內容直接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重大利益的,應當舉行聽證會。聽證會應當製作筆錄,如實記錄發言人的主要觀點和理由。在地方性法規草案和規章報送審查時,應當說明對聽證會意見的採納情況和理由。第十二條涉及重大法律問題或特殊專業技術問題的,應當召開專門會議,聽取有關專家、學者、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員以及行政管理相對人代表的意見。

8. 金華市人民政府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市人民政府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制定政府規章活動,提高立法效率,保證立法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章制定程序條例》《浙江省人民政府地方性法規案和規章制定辦法》等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市人民政府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制定政府規章,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包括地方性法規的調研、起草、審查以及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審議等活動。

本辦法所稱制定政府規章,包括政府規章的立項、調研、起草、審查、決定、公布、備案、解釋以及修改、廢止等活動。第三條市人民政府按照市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就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審議。第四條市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規,可就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下列事項制定政府規章: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制定政府規章的事項;

(二)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

應當制定地方性法規但條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政府規章。規章實施滿兩年需要繼續實施規章所規定的行政措施的,應當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第五條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應當遵循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原則,符合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其他上位法的規定,切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堅持公眾參與、專家咨詢、充分協商、集體審議的程序,適應本市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解決實際問題。第六條市人民政府對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工作實行統一領導。

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單位)、縣(市、區)人民政府以及市人民政府派出的開發區管理機構,負責擬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或者政府規章的立法前期調研、立法項目申報、送審稿起草以及其他相關工作。

市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擬定市人民政府立法計劃草案、組織實施立法計劃以及審查和修改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草案送審稿等工作。第七條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所需經費列入本級政府年度財政預算。第二章立項第八條市人民政府應當於每年2月底前編制本年度立法計劃。

列入年度立法計劃的項目分為審議項目、預備項目、調研項目。審議項目是指草案基本成熟,年內可以公布的項目;預備項目是指草案中的主要內容需要進一步研究,爭取年內公布的項目;調研項目是指有制定必要,需要開展立法調研的項目。

市人民政府年度立法計劃應當明確每件立法項目的名稱、起草單位以及報送市政府審議的時間等內容。第九條市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於每年8月底前書面通知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單位)、縣(市、區)人民政府以及市人民政府派出的開發區管理機構申報下一年度立法項目,並通過市政府門戶網站等向社會公開徵集下一年度立法項目建議。

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單位)、縣(市、區)人民政府以及市人民政府派出的開發區管理機構提交的立法項目申報材料應當包括立法項目申報表和調研論證報告。立法項目調研論證報告應當包括地方性法規或者政府規章制定的必要性、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擬規定的主要制度等內容。申報審議項目的,應當同時提交地方性法規或者政府規章草案建議稿文本及其說明。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出的立法項目建議,應當包括地方性法規或者政府規章制定的必要性、擬解決的主要問題以及措施建議等內容。第十條市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對申報的立法項目和公開徵集的立法項目建議進行評估論證,與申報立法項目的政府部門(單位)和提出立法項目建議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進行溝通協商。

對申報的立法項目進行評估論證,主要圍繞地方性法規或者政府規章制定的必要性及其內容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開展。第十一條擬列入市人民政府年度立法計劃草案的項目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符合本市立法許可權;

(二)符合本市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深化改革和行政管理實際需要;

(三)立法目的明確、依據充分,確有必要制定地方性法規或者政府規章;

(四)擬規定的主要制度和措施必要、合法、合理、可行。

申報的立法項目或者公開徵集的立法建議項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立項:

(一)已列入全國或者本省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的;

(二)擬解決的主要問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已規定明確的解決措施的;

(三)擬規定的主要制度與上位法相抵觸或者不符合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的;

(四)超越本市立法許可權的;

(五)不符合本市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情況和行政管理實際需要的;

(六)立法時機尚不成熟的;

(七)其他不適宜通過立法解決的事項。

熱點內容
下列法律責任形式中屬於行政罰款 發布:2025-01-12 03:03:39 瀏覽:156
撿到東西毀壞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2 03:01:13 瀏覽:701
新疆流動人口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2 02:42:34 瀏覽:403
大學生的戀愛道德觀 發布:2025-01-12 02:26:07 瀏覽:496
公務員職業道德的目的 發布:2025-01-12 01:43:57 瀏覽:144
勞動法婦女節 發布:2025-01-12 01:37:44 瀏覽:228
古田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2 01:10:23 瀏覽:489
行政法哪些法規重要 發布:2025-01-12 01:08:44 瀏覽:407
試論述國際商法的基本作用 發布:2025-01-12 00:03:41 瀏覽:725
華東政法大學東方法學 發布:2025-01-11 23:36:41 瀏覽: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