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勞動法規定2175

勞動法規定2175

發布時間: 2023-05-28 21:50:41

⑴ 事假半天怎麼算整個月工資呢

事假半天,扣除你當日的總公司的一半,但是不會影響這月工資一般不會哭的太多,如果扣多的話,你可以去你的財務慰問,如果實在不行你可以投訴。

⑵ 勞動法規定工資最多可以壓多久

動法規定工資最多可以壓多久
壓工資是違法的,用人單位是不能壓工資的,按照《勞動法》規定,工資按月發放。當月可以發放上月的工資,如果公司拖欠工資,勞動者可以到勞動監察大隊投訴,由勞動監察大隊責令用人單位限期發放工資。
哪些扣工資的行為違法
一、請假扣3倍工資違法
勞動者如果請事假,則工資的計算公式為:(21.75天-請假天數)×日工頌旦圓資。例如:假設甲每月的工資為2175元,則日工資為2175÷21.75=100元,假若10月份甲請事假4天,則10月份甲實際工作了17.75天。因此10月份的工資是17.75×100=1775元。
二、孕期女職工產檢扣工資違法
《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第六條規定,懷孕女職工在勞動時間內進行產前檢查,所需時間計入勞動時間。《問題解答》中就產前檢查曾進一步解釋為,女職工產前檢查應按出勤對待,不能按病假、事假、曠工處理;對在生產第一線的女職工,要相應地減少生產定額,以保證產前檢查時間。
三、用人單位為捐贈強扣工資違法
根據《公益事業捐贈法》第4條的規定,職工有權自行決定捐款的數額,是否捐款以及如何捐款都必須出於職工的自願,任何用人單位都不得強行扣除職工的工資;根據《勞動法》第九十一條的規定,剋扣勞動者工資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並可以責令支付賠償金。
四、員工辭職遲歷單位扣工資違法
《勞動法》第50條規定: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野塌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勞動合同法》第37條規定:勞動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隨時解除勞動合同:
1、在試用期內應提前三日通知單位;
2、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3、未按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保障勞動條件的;
4、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

⑶ 21.75天工資演算法的公式的是怎樣的

在HR中,21.75月工資的計算,亂象叢生。即便是資深HR, 也會出現常識性的錯誤。那麼21.75天工資是怎麼算的?下面的內容由我為您整理了21.75天工資演算法的公式,供你參考。

21.75天工資演算法

目前也有一些實行6天工作制之類的民營或私人企業不使用21.75計算月薪的,而是直接用實際出勤天數進行計算。這也可行。法律法規並不強制要求企業一定按21.75來計算月薪。最普遍的演算法就是用 “工資=月薪÷應出勤天數×實際出勤天數”,這種演算法錯就錯在沒把“帶薪法定節假日”天數算進去。正確的應該為 “工資=月薪÷(應出勤天數+法定節假日天數)×(實際出勤天數+法定節假日天數)”。

也有企業是使用 “工資=月薪÷30天×實際出勤天數” 此類演算法來計算月薪的企業。

日工資計算的 方法

A、 每月按平均法定工作天數21.75天計算。

日工資=月標准工資÷21.75

20.83天是按全年365天減去104個公休假日,再除以12個月計算求得。

在這種計算方法下,公休日、法定節假日缺勤不計算為缺勤天數。

B、每月按平均日歷天數30天計算。

日工資=月標准工資÷30

在這種計算方法下,公休日、法定節假日缺勤計算為缺勤天數。

勞動法律根據:

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

勞社部發[2008]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局):

根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國務院令第513號)的規定,全體公民的節日假期由原來的10天增設為11天。據此,職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數和工資折算辦法分別調整如下:

一、制度工作時間的計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節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時數的計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時。

二、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

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據此,日工資、滾寬小時工資的折算為:

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三、2000年大野亮3月17日勞動保障部發布的《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勞社部發[2000]8號)同時廢止。

員工工資計算方法

正演算法:工資=月薪÷21.75×月計薪天數×(出勤天數比例)

反演算法:工資=月薪-月薪÷21.75x缺勤天數×(出勤天數比例)

月計薪天數=(月出勤天數 + 法定節假日天數)

出勤天數比例= 21.75÷(當月應出勤天數+法定節假日天數)

同樣舉上面的案例:

案例一:某員工月薪2175元,7月份有23個工作日,員工缺勤1天,出勤是22天,本月月薪脊握多少?

正演算法: 2175÷21.75×22×(21.75÷23)=2080.4元

反演算法: 2175—2175÷21.75×1×(21.75÷23)=2080.4元

案例二:某員工月薪2175元, 5月份有21個工作日,5.1為法定節假日,員工缺勤1天,出勤是20天,本月月薪多少?

正演算法: 2175÷21.75×(20+1)×(21.75÷(21+1))=2076.14元

反演算法: 2175—2175÷21.75×1×(21.75÷(21+1))=2076.14元

正、反演算法結果都為一致了。

目前也有一些實行6天工作制之類的民營或私人企業不使用21.75計算月薪的,而是直接用實際出勤天數進行計算。這也可行。法律法規並不強制要求企業一定按21.75來計算月薪。最普遍的演算法就是用 “工資=月薪÷應出勤天數×實際出勤天數”,這種演算法錯就錯在沒把“帶薪法定節假日”天數算進去。正確的應該為 “工資=月薪÷(應出勤天數+法定節假日天數)×(實際出勤天數+法定節假日天數)”。

也有企業是使用 “工資=月薪÷30天×實際出勤天數” 此類演算法來計算月薪的企業。這種演算法又會出現上述所說的正、反演算法結果不一致,而且這種把休息日算成帶薪工作日的方式也存在著爭議,如果遇到有員工月初辭職的,企業是否會將剩下的帶薪休息日天數算還給員工呢?

第一種對老員工有利 第二種對新員工有利

1、第二種對新員工有利

第一種 月薪2500 當月是30天 如果新員工當月16號開始上班 那麼他這個月工資按照15天計算就是1250

第二種 月薪2500 當月是30天 假如應出勤25天 如果新員工當月16號開始上班 那麼他這個月工資其實不是按15天計算 是按照上班13天來(可能的情況) 工資就>1250

2、第一種對老員工有利

第一種 月薪2500 當月是30天 如果請假1天 就扣工資2500/30=83.33多

第二種 月薪2500 當月是30天 應出勤26天 如果請假1天 就扣工資2500/26=96.15多

↓↓↓下一頁更多精彩 “節假日加班費計算” ↓↓↓

⑷ 國家計薪日為21.75,可本月實際上班22天,怎麼計算工資

答案是:月工資÷工作日數×員工實際出勤日=員工實際工資。(未考慮可能扣工資的情況)

例如:員工工資5000,本月工作日為20天,但是實際出勤19天,那麼他的工資為:

5000÷20×19=4750元

這個21.75天是通過一年365天減去104天的休息日(周六周日)除以12個月得出來的,即

(365-104)÷12=21.75天。但是每個月實際的工作日可能不一樣,如20天、21天、22天等。

因此,計算實際工資是應該:月工資÷工作日數×員工實際出勤日=員工實際工資。

拓展資料:

制度計薪日是指計算薪酬的有效天數。按現行勞動法規,每周兩天雙休不計入薪酬計算天數,法定節假日可計入薪酬計算天數。年計薪日為365-104(每周2天雙休)=261天,平均每月制度計薪日為21.75天。年工作日365-104(每周2天雙休)-11(國家法定節假日)=為250天,平均每月制度工作日為20.83天。

⑸ 勞動法規定每月上多少天班才能拿到全勤獎

勞動部就工作時間及薪金計算天數出台了規定,月標准工作時間應該內是[365-104天(休息日容)-11天(法定節假日)]/12=20.83天,而計薪天數是(365-104)/12=21.75,若你的月工資是2175元,那麼你的天工資是2175/21.75=100元,你若請假一天,就是按照100元進行扣除,

熱點內容
新疆流動人口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2 02:42:34 瀏覽:403
大學生的戀愛道德觀 發布:2025-01-12 02:26:07 瀏覽:496
公務員職業道德的目的 發布:2025-01-12 01:43:57 瀏覽:144
勞動法婦女節 發布:2025-01-12 01:37:44 瀏覽:228
古田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2 01:10:23 瀏覽:489
行政法哪些法規重要 發布:2025-01-12 01:08:44 瀏覽:407
試論述國際商法的基本作用 發布:2025-01-12 00:03:41 瀏覽:725
華東政法大學東方法學 發布:2025-01-11 23:36:41 瀏覽:222
司法部公證管理規章有哪些 發布:2025-01-11 23:03:26 瀏覽:269
法人變更了還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22:45:01 瀏覽: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