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學校規章制度滯後

學校規章制度滯後

發布時間: 2023-05-29 02:04:51

❶ 學校應如何依法制校

談談如何依法治校 學校作為最基本的教育單位,直接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學校如何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率,完全取決於學校的管理理念和教育方略。學校如何面對和適應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我認為首要的問題是應當建立法制化的現代教育管理體制,實行依法治校。一.對依法治校具體內容的理解 何為依法治校? 從法律上講,依法治校體現一種法律關系,即依法治校必須由主體、范圍和依據三大要素組成,依法治校的主體是指以各種方式參加這一法律關系,並在其中享受權利和義務的當事人,它包括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學生等。這些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是什麼?有哪些?必須由法律來確認和規范,並以法律條文形式加以保障。這就是依法治校的內容。 二.關於依法治校的意義 依法治校是學校改革和發展的需要。隨著社會發展,教育管理越來越復雜,出現的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都要依靠法律、依靠教育規章制度來理順關系,規范行為,加強管理。可以說,依照相關法律和規章制度依法治校,是學校自身改革和發展的需要。 三.關於對依法治校工作的一些想法 (一)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 我覺得目前國家教育法制還不夠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比較滯後,教育管理還普遍存在著法制觀念比較淡薄的問題。 1.學校規章制度不夠健全。 2.權大於法、有法不依的現象時有發生。 3.學校管理中還存在依靠行政管理手段為主的現象。 4.教職工的整體法律素質還不是很高。 (二)對開展依法治校工作的一些想法 1.樹立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在依法治校過程中,從學校管理內部來說,學校管理者能否樹立明確的法治觀念, 認清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是學校實施法制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礎。作為學校管理者之一應當把依法治校的管理 理念貫穿學校管理中,改變傳統的管理手段與體制,樹立起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 2.加強學習宣傳,增強法制觀念。學法是基礎,用法是關鍵,依法治理是目的。目前我國有關教育發展、學校管 理的各項法律、法規相繼出台,為依法治校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據。學校管理者應把教育法制學習與宣傳納入重要工作 職責范圍。學校可充分利用校園網、校報、廣播、板報等宣傳工具進行廣泛的普法宣傳;可以在學校教職工中經常開 展法制講座;可以開展各種法律知識競賽、模擬法庭以及把法庭審判現場搬到學校等。讓廣大幹部、師生增強法制觀 念,並學會運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有利於推進法制宣傳教育的廣泛深入。

❷ 結合學校管理說說如果學校缺乏管理規章制度結果會怎樣

會一片混亂。

如果沒有規章制度,

學校的管理就會雜亂無章。

一切都會無法正常運轉。

❸ 發現學校規章制度不完善,我該如何提出意見

對學校管理工作的建議
來本校已半年有餘,對本校的情況也亦基本有所了解,根據李校長「把私校一些經驗引進來」的指示精神以及我來此半年來的切身經歷和感受,粗略地談一下我個人不一定成熟的意見和建議,望各位領導考慮和審議,若有不妥請不必客氣地批評指正。
一、修訂、完善各種規章制度
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集體,一個單位,不能沒有必要的規章制度。我來此以後,對我校原有的規章制度也進行了解、分析和研究,結合我校實際,我認為進一步修訂、完善一些規章制度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修訂、完善規章制度的必要性
以前,學校還能收繳一些學雜費,我們還有一部分機動資金,並有這部分資金的掌控權,正因如此,我們有能力對班主任有所補貼,對各位老師也設置了考勤獎,並且承諾按月發放,這些在當時都是正確的,也是必要的。但是現在,按照國家精神,對九年義務教育范圍以內的學生免交學雜費,這樣學校的資金就不會象過去那樣寬裕,更談不上對此項資金的支配權。所以按月發放就難以保證,因此就會以產生一些不必要的問題:對學校來講,好象我們沒有履行承諾,對教職工來講,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就會對我們的整體工作產生不利的影響。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我校也應與時倶進,修訂完善各種規章制度有其很現時的必要性。
(二)、修訂、完善規章制度的緊迫性
一年多來,隨著我們教育教學成績的不斷提高和初中中考成績的攀升,我校也初有了較好的口碑,正因如此,再加上我校的地理位置的優勢,很多老師把它當作了理想的工作之地,調入我校的老師也不斷增加。我們在感到欣慰的同時,也的確感覺到由此而帶來的一些管理上的問題:首先是老師之間工作量出現不均衡,進而就是老師在心理上產生不平衡;另外,由於學校所屬的體制和性質的與私校存在著差異,老師們的競爭意識不夠強,競爭氛圍不夠濃,缺少「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危機感。個別老師沒有把工作看作是謀生的手段或生活的基礎,而把工作當作生活的附屬品,因此,導致了工作上的不安心和考勤上的隨意性,甚至有越到多課之日就會有越想請假的意向,結果出現了:教導處成了調度室,領導成了調度員,看似忙得團團轉,正常工作拉不開栓。凡此種種現象,都會給工作帶來不利的影響,再加上一些不良情緒有著很強的傳染性,如不及時控制和糾正,就會在老師當中蔓延,對教育教學工作產生更為不良的影響,所以,對我們原有制度有針對性的進行修訂和完善,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三)、修訂、完善各種規章制度的原則
1、全面性原則
學校和其它的職能部門一樣,也有不同的科室組成,由於工作重點和性質的不同,各個科室都應有不同的制度對其工作進行規范和約束,只有這樣,各個部門才能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從而推動學校整體工作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所以,我們在修定製度時要顧及全面,對各個方面的制度都要進行修定。
2、針對性原則
修訂完善規章制度必須針對工作中出現的各種情況進行,要認真分析出工作中那些不良現象產生的根源,審視尋找出原有制度中存在的缺憾和不足,有的放矢地進行修訂。
3、長期性原則
作為制度,要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所以,我們在修定製度時,既要著眼於現在,也要放眼於未來,使之能在較長的時期內發揮作用,讓它成為全體教師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規則和准繩,起到穩定軍心和局勢的作用,我們不能信口烏鴉,更不能朝令夕改。
4、人性化原則
我校老師平均年齡偏大,大部分已步入中年,這一時期正值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負擔較重,且身體也進入了亞健康狀態,再加上我校女教師很多以及她們獨有的生理現象這個現實,所以,我們在修訂制度時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在不誤工作的情況下,盡量想老師之所想,力所能及地為老師解決些實際問題,形成條文,列為制度,努力體現制度的人性化。
5、權威性原則
制度的人性化,並不是說人雲亦雲,更不是紀律鬆懈、工作懶散的借口,因為人性中也有一些對工作不利的成分。所謂制度,是一個單位或集體為了實現某個奮斗目標而制定的具有一定約束力的行政指令,它本身就有很強的權威性,如果制度失去了這一特性,它將成為一張空文,起不到任何積極的作用。
6、可操作性原則
一個制度的出台,不是為了張貼上牆應付上級的檢查,而是為了將它付諸實施,從而更好的服務於工作,這是我們制定、修訂、完善制度的目的所在。所以,修訂完善的制度必須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使其能很快的付諸實施,使制度真正起到為教育教學保駕護航的作用。

❹ 制度建設滯後和鬆懈區別

制度建設滯後會導致作風不實。不堅持實事求是,不從實際出發,急功近利,不按企業發展、市場變化的客觀規律辦事姿羨裂。

執行不跡閉力,工作執行力差,有令派胡不行,有禁不止,政令不暢,辦事拖拉,不講效率,相互推諉扯皮,敷衍塞責,平時不抓緊,忙時亂應付,與本企業發展要求不相適應。
鬆懈的意思:不緊張;鬆弛,不集中

❺ 學校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當前, 我國教育事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前景和難得的機遇,同時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與阻力。下面是我帶來的學校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希望對你有幫助。

學校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篇1

一、學校管理存在的問題

1、組織結構和人員不完善

學校設置的部門有黨政辦公室、教學處、學生處、總務處、財務處、保衛處、招生就業辦、培訓辦。校級幹部中目前空缺行政念頃副校長、德育副校長、專職工會主席,各部門應有一名主任或副主任作為中層領導主管工作,目前有些崗位空缺,由主任助理主管工作。職位系統不清晰,造成職責不明確,部門間協調不順暢。

2、學校制度落實不到位

學校重視制度建設,組織幹部、教師進行了《工作流程與標准》的制定,並不斷完善。制度建設比較健全,每名教職工都有一本厚厚的《工作流程與標准》。但在制度執行過程中,落實不到位,致使學校制度形同虛設,沒有充分發揮制度的約束和激勵功能。

3、工作目標不明確,工作計劃制定、執行不力

每學期開學,學校、各部門、教研室、年級、個人都制定工作計劃。計劃是層層制定,反復討論,有時半個學期快過去了,計劃才制定出來。有些計劃過於模式化,脫離工作實際,目標不明確。在工作中不能很好地落實計劃,隨意性強。

4、績效考核流於形式,激勵系統不健全

每學年進行績效考核,雖然考核程序比較規范,但考核結果並不能完全反映出工作績效。激勵系統不健全,干多干少、干好乾壞沒有多大差別。對做出突出成績的教職工獎勵不夠,對嚴重違紀的教職工沒有什麼懲罰。

5、領導有效性需要加強

學校領導辦學有思路,但工作方式待改進,對下屬缺乏必要的信任和信心,事無巨細都親自過問。幹部和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受到一定影響,對學校管理的參與意識不強,工作上被動應付。各級領導的工作不能完全得到下級的支持,學校整體工作效率需要提高。

6、校園文化建設需要加強

學校提出了培養目標、辦學方向及核心價值觀,但並沒有深入每名教職工內心。學校由三所學校先後兩次合並而成,各校區有自己的文化特點,沒有很好地融合,形成共有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

二、對策

1、完善組織結構和人員配備

組織結構是指組織內部分工協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學校的組織結構需要進一步完善,例如黨政辦公室,目前負責學校的行政、黨務、工會、人事、宣傳、校園文化建設、離退休工作等,內容多而雜,人員少,每個人的分工不明確,工作沒少干,但並不能讓學校和教職工滿意。應進行調整,例如成立黨務辦公室、工會辦公室、人力資源辦公室,增加人員配置仔差陸,明確分工和職責。學校人員配備不完善,應盡快配備齊校級幹部、中層幹部,明確職責和分工,使校長從事事親力親為中解脫出來,把握學校發展的大方向。

2、落實學校管理制度

學校已經認識到實行制度化管理、走規范化管理之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立健全了各種規章制度,但沒有充分發揮制度的功能,制度沒有得到真正的落實和實施。作為學校管理者,在建立健全制度的過程中,要充慶滑分發揚民主,廣泛聽取意見,所制定的制度要取得大多數教職工的認同,同時引導廣大師生員工正確認識自由和約束的關系,自覺遵守規章制度。目前學校存在著漠視、違反制度的現象,應維護制度的權威性,制度規范一經形成,所有成員都必須執行,違反規定要受到必要的懲罰。對嚴格遵守規章制度的,要給予表揚和獎勵。要使全體教職工認識到,必須接受各項規章制度的約束,這是為了維護全體師生員工的共同利益,保證學校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另外,在執行制度時,要人人平等,不搞特殊化。

3、注重目標管理,落實工作計劃

學校提出的辦學目標是「為核心區建設高端、精品、集團化、國際化發展的,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具有品牌影響力的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目標與客觀現實有一定差距,學校生源較差,大部分是初中的後進生,行為習慣差、學習興趣低、家庭教育缺失,有的是肢體或智力殘疾,師資現狀不容樂觀,專業大部分是傳統服務業,辦學目標很難實現,無法起到積極的激勵作用。應該進行更准確的定位。目標的確立,不應只是領導的命令,應是上下積極配合,全體教職工參與討論和修改。要把總目標分解成若干個子目標,把目標分解到部門和個人,層層落實。同時制訂科學、合理的考評辦法,發揮考評對過程的調控和激勵功能,保證目標的順利實現。目標管理有利於調動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學校的凝聚力。為了實現目標,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目前存在著計劃的滯後性,今後應提前制定計劃,提高效率,在開學初完成各層級的計劃並在工作中切實落實各項計劃。

4、加強績效考核,建立激勵系統

每學年學校對教職工進行績效考核,採用個人述職、自評和同事評議的方式,考核結果分為優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個等次,優秀等次由投票產生。考核程序比較規范,但考核過程中感情因素較多,考核依據不是很明確,考核主體少。應該重視平時考核,把教職工的平時表現能量化的量化,這樣不至於憑印象進行考核。考核主體更多一些,例如學生、家長、部門領導等,應參與到考核中。考核內容以完成工作量、工作效果為主,如擔任的教育教學工作,教學和班級管理效果,學生的身心健康、思想學業進步等。對個別師德水平低、教育教學能力差,甚至出現教育教學事故的教師,應建立退出機制。學校管理的核心是對人的管理,學校應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勵系統,滿足不同教職工不同層次的需求。從物質、評價、群體、自我實現等方面進行激勵,強化教職員工的積極行為,弱化消極行為,使教職員工煥發出較高的工作熱情,個人潛能得到充分開發,為學校發展做出貢獻。

5、加強民主管理意識,提高領導的有效性

學校應加強民主管理,發揚教職工主人翁意識,要充分相信教師,依靠教師,鼓勵教職工參與學校各項重大問題的討論和決策,組織教師積極主動地參加教學改革與實踐,進行自主管理。使領導與教職工處於平等地位,變上下溝通為平等溝通。這樣不僅有利於提高管理水平,還能增進了解,使人際關系的水平向更高層次發展,更穩定持久地激發教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於和諧校園的建設。各級領導應及時、順暢地與教職員工溝通信息,尊重、關心每一名教職工,建立密切、和諧的工作關系,爭取得到工作上的支持,合理配置人、財、物各種資源,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實現學校培養目標,善於激勵師生員工的工作學習熱情,使他們為學校感到自豪,提高領導的有效性。

6、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與學校相伴而生,包括價值觀、思維方式、行為規范等。我校由三所學校先後兩次合並而成,每個校區的校園文化各不相同,需要構建共同的價值觀,學校經過全校討論,反復徵求意見,提出了核心價值觀。部分教師能夠用核心價值觀指導自己的工作,為實現自我價值和學校目標而努力,但有的`教師並不認同學校的核心價值觀,把工作當作謀生的手段,不願承擔責任,抱著混日子的態度。學校應該繼續通過教育和學習強化核心價值觀,宣傳那些熱愛教育事業、業績突出的教師,使學校價值觀深入人心。要進一步形成共有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規范,發揮自動調節、約束自己行為的作用,增強學校的凝聚力。教師是學校實施教育的主體,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加大教師的培訓力度,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

學校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不斷總結管理經驗,查找問題所在,進行改進和變革,用先進的管理思想指導工作,才能提高學校管理水平,為社會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學校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篇2

一、後勤綜合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後勤管理的重視程度偏低。教學工作能否較為輕松、順利地落實與學校的後勤管理密切相關。但是,個別學校對後勤管理的工作不夠重視。首先,學校把教學工作放到第一位,這並沒有錯,但是有些學校認為只要搞好學生的教學工作就可以了,忽略後勤管理的重要性,這就會對實際工作的落實產生消極影響。其次,很多學校考慮到資金的開銷,想減少後勤管理人員與設施的投入,這就導致了後勤人員不足,後勤設施滯後。

(二)管理觀念相對較落後。首先,後勤管理按照行政的思想與手段進行管理,而實際上,後勤管理應該被理解為服務部門。其次,後勤管理部門存在依賴心態,存在懶惰性。最後,很多學校的後勤管理部門忽視管理的質量與效果。工作人員完全服務於上級的指示,並沒有根據具體的形式做出決策,導致後勤機構的管理范圍過廣,質量大大降低。

(三)後勤管理系統與結構存在漏洞。首先,很多學校在後勤管理路線上走的是直上直下的線性管理模式,直屬於學校領導,並沒有自身獨立的結構模式,即沒有獨立的法人地位。所以說,學校後勤管理不能夠按照企業運營的模式進行管理,致使管理結構的內容與形式不協調。其次,後勤管理的規章制度不完善,管理散漫,導致後勤管理的混亂性。最後,後勤管理的監督機制存在漏洞,很多情況下是道德的約束,嚴重影響了管理的效率與效果。

(四)管理人員的素質與水平偏低。首先,學校後勤綜合管理人員的文化程度偏低,很多學校的後勤管理人員都是臨時工,並沒有相關專業的管理技術,缺乏管理經驗,對自身職責的認知不夠,服務意識淡薄。其次,後勤管理人員的來源相對單一,多為學校教師與職員的家屬,工作比較懶散,工作效率低。再次,後勤管理人員並沒有相應的競爭機制,員工年齡相對偏大,思想固化,這也制約了後勤管理的發展。

二、小學後勤綜合管理的對策

(一)對小學學校後勤管理的重視程度要提高。首先,學校後勤管理人員一定要主動學習管理的專業知識,加強對後勤管理的進一步認識,從片面認知提升為全面認知。其次,學校的上級管理人員一定要認識到後勤管理工作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對於學校開展其他工作的推動作用。在對後勤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認知後,要協調好學校的整體工作與後勤綜合管理的關系。最後,要做到學校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加強學校各項管理設施的建設,尤其是後勤管理這一項,及時有效地加大投入,保障後勤管理的有效實施。

(二)提高後勤管理的服務意識。首先,後勤管理人員要把行政管理轉變為服務管理,要有為教師和學生服務的理念。後勤管理人員不僅僅要完成上級布置的各項任務,還要與上級、教學部門、管理部門進行溝通,滿足教學工作的需求。要從服務人員的角度出發,提升服務的質量,充實服務的內容。其次,後勤管理人員要把自己的工作性質由無償服務模式轉變為有償服務模式。但是,我們要清楚受服務的人員應該提供有償的費用,要嚴格遵守學校後勤的服務理念與管理模式。最後,要把後勤原本的「量多質少」的模式轉變為「質量並多」的模式。在傳統的後勤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管理的范圍與內容,而忽視了管理的效果與成效。後勤工作要想取得發展,一定要提升服務質量,達到優質服務的目標。

(三)建立有效的後勤管理系統。首先,完善後勤的管理機制,使後勤的管理工作有據可依。在實際的工作中,要加強管理的執行力,將原有的依靠人為管理的模式轉變為依靠制度約束的模式,從而提高後勤工作人員的紀律性。其次,要對原有的管理模式進行再創新,對後勤工作的實施做到全面把控,提高後勤管理的綜合性。最後,加強後勤的成本輸出,建立健全監督體系,實現經費管理的最優化。

(四)領導重視是關鍵。首先,學校領導應充分重視後勤管理人員的選拔,把有敬業精神和後勤管理經驗的人充實到後勤領導崗位。其次,把後勤人員的職稱、考級問題等納入學校正常的考核工作的范圍,切實關心後勤服務人員切身利益,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第三,要重視增強後勤群體的凝聚力,妥善處理好後勤群體內部的人際關系及後勤人員與教師、教師和學生的人際關系。

(五)提升後勤管理人員的素質。要想提高後勤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就要加強後勤管理隊伍的建設。學校要加強對後勤工作人員的素質教育與培訓,不斷提高後勤管理人員的工作能力,加強思想教育,提高服務意識。

參考文獻:

[1]張代全.實行後勤社會化不能「一刀切」[J].中小學管理,2000(12).

[2]王振洪.關於高校領導幹部重視後勤工作的思考[J].浙江師大學報,1998(4).

[3]陳翰孫,田莉莉.加強中學後勤社會化監督管理的實踐與思考[J].中小學管理,2005(12).

[4]長青.談談後勤管理的基本要素[J].時代文學(雙月版),2006(4).

[5]陳啟國.後勤改革之忌[J].中小學管理,2001(11).

❻ 怎麼管理好農村學校

導語:建設新型農村,更重要的是發展農村教育。現就如何做好農村小學的管理,主要從三方面進行闡述:依法治教,民主管理;真正落實教學的中心地位;安全管理,生於泰山。在農村小學加強學校穗伍管理,共建和諧校園活動的總體目標任務,就是努力把每一所中小學校建成為平安、衛生、文明、和諧的校園,切實保障少年兒童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怎麼管理好農村學校

一、農村學校的管理現狀

1.農村學校管理班子缺乏凝聚力,許可權不清,職責不明,工作效率較低

因為農村學校教師編制的緊張,導致一人多責現象嚴重,所以農村學校在本身管理制度建設上存在先天的缺陷性。同時,農村教師普遍年齡偏大;又因為農村學校大多辦學時間很長,教師多數是本地人,互相之間的關系很復雜,相對來說管理的實行牽涉到的因素更多、更復雜,往往不容易達到預期的目標。所以引進一套先進的管理制度、管理理念很容易,但如何讓它生根發芽,在實際學校管理中發揮效能,所面臨的困難就多了。

2.學校制度建設滯後,缺少一種規范的操作程序及相應的'監督、反饋體系

農村學校管理中特別是在一些事情的落實上缺少有效的秩序,想到什麼做什麼,效率不高,質量也不好。甚至有些事情不了了之,沒有監督的機制,缺少反饋和相應的總結,碰到學校督導評估的時侯就很被動。

3.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只停留在口頭上,沒有落到實處

由於資金投入的普遍不足,學校的基礎設施和硬體設施相對比較落後,教師普遍不重視學校的發展,而只關注自身的利益或小桐汪團體的利益,以此為出發點來影響學校的決策。同時,家長過分追求成績,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根深蒂固,從而導致對學生乃至教師思想教育上的漠視,致使農村學校普遍人文氣息不濃,校園文化建設落後,培育人、教育人、感化人的軟環境較差。不過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和“三免一補”的實行,這些問題正在一步步改善。

4.教師專業化的發展缺少按部就班的目標管理和有效的實施措施

農村小學每年也分進一些年輕教師,但是往往工作幾年後,素質提高了,卻經過考試進了城區。所以有些領導認為,學校花錢培養了一些優秀教師,卻留不住,會被城區學校挖去,還不如不培養。領導的思想意識在這其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而農村教師在業務發展上缺少有效的競爭機制,教師的自我發展意識不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大有人在,這就像傳染病一樣會傳染給旁邊的人,從而形成一種不健康的氛圍,影響教師專業化的發展。

二、農村學校管理的對策

1.加強班子建設,建立局族仔一支團結、敬業、高效、務實的班子隊伍

規范日常管理工作,樹立勤政廉政新形象。校級幹部按照分工實行領導責任制,對分管的工作承擔決策、監督和對事故負責的責任。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決策意識、精細化管理意識,從事務性工作中擺脫出來,多深入課堂、深入教學教研一線、深入服務工作實際,細致地了解情況,深入地研究問題,周密地部署工作;牢固樹立質量意識,集中精力抓質量,圍繞質量抓服務;

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依靠全體教職工,營造和諧、競爭、共同進取的新型學校人際關系,讓全體教職工既顧全大局、敬業奉獻,又心情愉快,熱愛學校,安心工作;校領導班子要加強自身建設,做到團結勤奮、廉潔奉公、求真務實、開拓進取,鞏固領導班子新形象。

2.聯系實際,創新理念,完善制度建設

(1)建立健全學校所有崗位職責,強化教職員工的崗位意識和責任意識,讓制度規范學校的辦學行為,保證學校的良性發展。逐步建立形成規范的人事管理制度,一是做好一崗一責工作;二是中層幹部任免條件和辦法;三是調出人員的條件;四是年度考核辦法和實施細則;五是各種評職晉級的實施方案和細則。

(2)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政治思想素質,增強學校榮譽感和奉獻精神。進一步鞏固行風建設的成果,以創社會滿意學校和滿意教師、樹師表形象為重點,強化師德教育,做到依法執教、廉潔從教、文明施教。

(3)更新教育理念,進一步提高教師素質。時代在發展,理念需更新。“和諧校園”是以校園為載體,以內和外順、同舟共濟、政通人和、穩定有序為主要特徵,實現學校教育各個子系統或要素全面、協調、自由、充分發展,良性互動,整體優化的教育理念。

3.大力推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在學校中創設和諧發展的人文氛圍

建設專業化的教師隊伍,要善於營造民主和諧、健康向上、崇尚學習的組織氛圍,讓教師的工作和學習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要用高尚的精神、共同的理想凝聚全校教師,形成團隊學習的制度。

首先,讓教師轉變觀念,形成服務意識、質量意識和競爭意識,把校長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轉變為全校教師的理想和追求,形成學校的核心精神和核心能力。其次,為教師搭建專業化發展的平台。一方面通過理論先導,專業引領,為教師轉變觀念、打開視野奠定必要的基礎;另一方面建立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訓體系。

總之,農村小學管理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不應該等和靠,應該抓住機會去嘗試,去探索,去找出自己的亮點和不足,向先進的學校學習適合自己的東西,去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

❼ 學校制度不妥應該怎麼解決

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要列出目前制度納毀存在的問題,然後自己先想想該如何解決,是否可行?可以先首敏跟同班探討,了解各方意見、建議,最後再上報給學校領導者茄枝,如果學校領導認為可行,那基本就可以解決了。

❽ 如何實施好學校的管理制度

俗話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規矩」對學校工作而言,就是學校的管理制度。要辦好一所學校,必須有章可依、有規可循。學校的人、財、物、事、信息的管理制度及其建設,是實現學校管理目標、理順學校管理過程與環節的重要保證,是協調並有效發揮學校管理各要素的作用,是確保學校教育教學及其各項工作順利實施的基礎。

一所學校,或多或少、或簡或繁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制度,但制度的內容和執行方式是有很大差別的。有的學校規章制度是規范的,是與時俱進的,是真正起到了「制度管人,人服人」的地步,既:把學校目標分解成獨立的工作後,制度細化到比較完美的程度,而這種細化的基礎是什麼,如員工及各層管理人員誰向誰負責,誰向誰匯報工作,都要作程序的規定,這樣可使大家工作井然有序,忙而不亂,每一級有多大的決策權,而決策後的執行如何展開,都要做定性的規定。在制度的應用上,領導層的指導思想應是:在多大程度上利用規章制度來指導所有學校成員的行為。學校的制度不能是一定不變,一勞永逸,而是隨著時代的要求,和人們心理的需要不斷修改,去舊填新,要有人性化。正如一位專家所言的那樣「制度的規定,也是一種管理藝術的體現,它實際上是在與一群並非十分需要嚴格控制和管理的專業人員打交道。」

還有一些學校,雖然資源無法與別人相比,但在一些理念上卻沒有真正作出過努力。通常在我們所處的學校中,制度一旦形成或出台,幾乎成了一個永久性的東西,時空再變制度還是原樣,這種差別不是物質上的差別,確確實實是觀念上的滯後,好的學校制度是起作用的,有的學校制度內容是起擺設,或是對付各種檢查的,所以制度對人的約束力不大,老是在「人管人,氣死人」的怪圈裡徘徊。好的學校制度是在建設,而有的學校制度是在固守,好的學校制度是根據國家對教育的法律、法規及政策不斷完善,使其適應新形勢的需要,而有的學校是到跟前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好的學校制度是瞻前的,而有的學校制度是滯後的。那麼在學校管理工作中如何制定和實施各種制度呢?根據幾年來的工作經驗本人談點不成熟的體會。

1、 要注意制度的目的性。雖說我校規模不算大,但也是由不同層次、多個部門構成的有機整體。各個層次、部門的管理職能、許可權與任務不盡相同,如果都各自強調突出自己的管理目標,並依次建立適應自身工作特點為主的規章制度,那麼,學校的各項工作之間便不可避免的會發生矛盾與摩擦。因此學校規章制度的建立都必須圍繞著學校這一教育教學機構所承擔的教書育人的職責來進行,著眼於如何有利於青少年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有利於師生員工的工作學習來制訂,同時還要體現學校管理的總目標,這樣才能使學校的各項工作得到有效的調節和控制,使其協調、穩定、有序的進行。

2、要注意制度操作的規范性。學校管理制度本身是一個多種類、多層次、多職能的完整體系,是調節和控制學校各個部門與師生員工行為的統一準則,不同層次和類別的管理制度具有不同的管理許可權和職能,但他們之間決不能相互矛盾和抵觸,所以,隨時注意定出的制度要服從國家政府的管理制度,制度對員工的裁決要一致,不能憑感情憑興趣執行制度,在執行制度中,前後要保持一致,處理問題時要遵循操作程序。

3要注意制度實行的穩定性。制度既要有強製作用,也要有心理調適作用,隨著規章制度的推行,它將逐漸演化為人們的行為習慣。因此,學校各種管理制度一旦建立,一般不宜輕易變更,朝令夕改勢必會給師生員工的思想造成混亂,使其行為無所適從,甚至會導致學校的各項工作陷入無序狀態。

4、要注意制度剛柔相濟性。管理者和管理對象,都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所以學校的管理制度不僅要做到科學合理,又要合乎情理;既要做到量化具體,又要做到靈活可取。那種面面俱到、死死板板,所謂嚴嚴格格,滴水不漏的管理,表面上把師生管理的服服帖帖,規規矩矩,實際上出工不出力。外緊內松的管理方法,是不成功的管理方法。成功的管理者和有效的管理制度,應該是實事求是,科學合理、情理交融、量化具體、剛柔相濟、方便可行的;是能使被管理者感到雖有許多的制度,嚴格的要求,但又覺得心情舒暢,寬松和諧,使之產生樂於奉獻,自覺遵守的心理,激發其工作的積極性,從而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外松內緊式的管理。

5、要注意制度便於操作性。學校規章制度的建立要有一定的客觀依據,符合科學性,要有益於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富於教育性,要使學校所訂的各種制度要求一致,不互相悖謬,還要能使廣大師生員工所接受,使「外在文化」轉變為全校成員的「內在文化」,並且加強對學校制度意義的宣傳、內容的學習,創設實施規章制度的條件,使規章制度更快更好的付之行動。如:為了貫徹《中小學日常行為規范》,就應動員各種輿論工具,造成宣傳攻勢,使人人皆知。不僅學生知道,還應召開家長會,使家長予以配合。為了便於學生記住有關制度要求,可將制度編成「三字歌」、「順口溜」,讓學生加深印象,廣為傳頌。只有這樣並且長期堅持下去,才能發揮校園制度文化的教育,規范師生行為的作用,才能變為師生的自覺行為,才能體現出校園文化制度的約束規范之功能。

❾ 【我國高等教育管理法制化若干問題的研究】我國高等教育的根本問題

摘 要:自現代高等教育產生以來,高等教育的國家干預權和高校的自主權利一直發生著矛盾沖突,且構成了高等教育管理領域的一條基本線索。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沖突,必須謀求我國高等教育管理的法制化,讓權利意識和法治理念深入到高等教育管理領域。
關鍵詞:法制化 高等教育管理法制化 教育立法 執法監督

當前,發達國家正在邁進知識經濟的門檻,而我國知識經濟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這種新經濟形態要求教育具有創造性、多樣性、開放性和個體化的特徵。為了適應這種趨勢,我們必須大力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加大科豎運學化、規范化的力度,實行高等教育的法制化。孟子早在2300年前就說過「不以規矩,不成方圓」的至理名言,揭示了法制化對於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意義。隨著社會力量辦學的發展,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以及終生學習觀念的形成,包括教育國際交流合作領域日益廣泛等等,這些新變化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已經不是單純地靠行政手段可以解決得了的,只能在法制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法律的、行政的、經濟的手段加以調節和解決,這也是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新體制要著力解決的一個關鍵性問題。大家知道,在現代教育發展的歷程中,加強法制化建設是各個國家為適應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要求和影響普遍採取的一個重要措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要依據自身的關系特點,依靠法制來調整教育活動中各個方面的關系,從而保證教育在綜合國力中的最基礎地位。隨著依法治國方略在全社會已經或正在成為共識以及高等教育對社會影響廣度和深度的全面提升的情況下,高等教育的法制化已經成為一種迫切的需求和應有的回應。

一、法制化與高等教育管理法制化概念的界定

所謂法制化,就是要求一個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體系,並按照法律的要求而進行。即指國家和社會的基本關系和主要活動經由法律制度規范、調整和保護(納入法律軌道),在法律的規范和保護下發展的過程。法制化的目的是要反對「人治」,實行「法治」。要保障我國的法制化,必須保障幾個前提:一是深化法制觀念。二是處理好黨法關系。三是健全法律監督機制。高等教育管理的法制化是指國家通過教育立法對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實行干預和調控,教育行政部門行使管理職能以法律為主要依據,教育問題的解決在相當程度上訴諸於法律調節領域。簡而言之,教育立法、執法與司法成為保證、鞏固、促進和發展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手段。國家運用法律、法規、撥款、規劃、政策指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對教育間接管理。高等教育管理的法制化是一個過程,它包括三個環節或三個階段:立法階段、守法階段、執法階段。教育管理法制化,其實質就是用國家立法來規范各項教育管理活動,依法行政、依法辦學、依法管理、依法執教。教育管理法制化的特徵具體表現為三個方面:教育管理者具有強烈的法律意識,依法執教的觀念深入人心;政府通過有關部門制定完備的各種法律、法規和條例。教育中的各項管理活動都有法可依;建立完善的執法監督、檢查、仲裁機制,實現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綜上所述,我國的高等教育要走上法制化,不僅要有立法、執法、司法,還必須有法律監督。

二、教育立法及高等教育管理法制化存在的問題

1.教育和高等教育管理立法
教育立法是近代伴隨著教育孫余體系的產生而出現的國家用法律手段直接干預和控制教育行政和學校教育的現象。到了本世紀中,以立法形式管理教育行政和學校工作已成為世界各國教育管理的共同特點和趨勢。依法治教、教育管理活動法制化亦成為現代教育的基本特徵之一。自我國第一部教育法律《學位條例》頒布以後,我國教育法制開始了系統建設並取得了明顯進展,形成了《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職業教育法》、《高等教育法》6部教育基本法律,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相關法律。在此基礎上,國務院頒布了《掃除文盲工作條例》、則纖滾《殘疾人教育條例》等行政法規,教育部制定了《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等部門規章。面對教育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暴露的新問題,如:市場介入對教育公益性的挑戰,實現受教育權遭遇的尷尬境遇等及現實中的田永訴北京科技大學案,劉燕文訴北京大學案以及被稱為憲法司法化第一案的齊玉玲案等。這些迫切需要理論界作出回應,為教育立法和決策提供學術支持。於是《中國教育法制評論》應運而生。教育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使教育領域基本上形成了有法可依的局面。但是,任何一部法律的制定都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法律調整對象和實用范圍將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生變化。要根本落實辦學自主權,改變現行的運行機制中學校出不了真正的教育家,有的只是充當「車間主任」或「生產隊長」角色的現象。這就需要完善教育立法,提高教育活動的有序性和有效性。由於現行教育法律普遍較為原則,不易操作,如教育法第三十一條第三款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中的國有資產屬於國家所有」,僅規定了所有權問題,但對於與所有權相關的其他權力沒有作出明確規定。因此,各類配套性法規和規章應當及時制定,從而進一步明確與辦學自主權有關的辦學者的「經營權」,以及經營學校所必需要的人、財、物的管理權,教育教學的指揮權、決策權,以法律的形式進一步明確「學校人格」的獨立性。只有如此,才能明確學校辦學責任,促使學校挖潛優化,辦出特色,增強辦學活力,提高學校面向社會,適應經濟發展的能力。教育法律、法規的清理、修訂和填補空缺需要在執法監督的過程中不斷地推進,保證教育法律法規在條文方面和精神方面更好地體現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權利和義務,以人為本。
2.高等教育管理法制化存在的問題
(1)權利是高等教育管理法制化的邏輯起點
特別是政府與大學之間的權利與義務的劃分是高等教育管理法制化的關鍵和起點。教育管理體制主要包括投資體制、辦學體制、招生體制、畢業生就業體制、領導管理體制、高校內部管理體制等子系統。顯然,高等教育管理法制化是以這些子系統的法制化為內容的,各子系統的法制化又是以它所對應的權利義務作為起點的。上述四項權利中,投資權利為基礎,辦學權利為核心,招生畢業權利為首位,管理權利為保障,彼此相互影響、互為依存,構架成為大學的權利體系。我國《教育法》頒布以後,學校作為獨立的教育立法人依法獲得了自主管理的權利。近年來不斷出現的學生因其權利受到影響和限制而與學校對薄公堂的現象,反映了在學校管理過程中合法權利間的矛盾與沖突,表現了我國法制的不成熟以及在高校管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反映了教育管理關系和教育法律秩序的欠規范以及現行法制的缺陷。最近幾年的高等教育訴訟中,由學生狀告高校侵犯其權利的案件佔了很大比例,這說明學生權利和高校管理權力的沖突迫切需要法律作出有效回應。高等教育法制對這兩者的調整目標應該是雙重的,一方面要切實保障學生權利的實現,另一方面要維護高校正常的教學與科研秩序。在理論上說,國內已有學者通過採用國外相關的行政理論和制度規則作出了頗有見地的論證。
(2)管理者法制觀念淡薄
目前,我國教育法制還不夠健全,各項 規章制度 比較滯後,教育管理還普遍存在著法制觀念比較淡薄的問題。教育管理者較少從法律角度思考學校與學生的關系,較少地用法律的原則和精神管理學生。自從2003年7月,教育部發布《關於加強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見》後,各個學校均開始加大對依法治校理念的宣傳力度,也逐步將依法治校的理念付諸學校的教育管理之中,但由於缺乏統一的模式和標准,各級各類學校依法治校工作進程不一,做法各異,有些學校甚至走向誤區,把依法治校片面地理解為「以罰治校」,消極地運用法律來管治學校。
(3)學校規章制度不健全
這一方面表現在許多高校雖然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進行管理,但缺少管理程序方面的制度,未能「程序制度化」,管理者不能做到依法行政,過分強調一些內部規章制度的作用,忽視了學生權利的保護,從而導致了侵犯學生權益的事件。另一方面表現在學校內部規章制度與法律法規沖突,特別是與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規沖突。如很多高校都規定學生在校期間受到記過或留校察看以上處分的就得不到學位,這種規定是與《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相沖突的,是無效的。實踐中的判例已經得到了證明。造成學校內部規章制度與法律沖突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學校的規章制度大多是很多年以前制定的並且長期以來沒有實質性的變化,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有的甚至本身就不合法,如果不對這些規章制度進行重新修訂,必然面臨更多的訴訟。

三、教育執法、立法監督和高等教育管理法制化的構建

1.執法和法律監督
實踐證明,有了良好的教育法律,並能得到切實的執行,才能真正起到保障教育發展的作用,否則,只是如花瓶而僅僅起裝飾作用。相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則危害更大。因此,有了教育法律,不等於就依法治教了。關鍵還是要看教育法律有無得到切實的執行。《高等教育法》的實施,進一步推進了我國高等教育領域依法治教的進程。教育部和地方行政管理部門,積極貫徹實施《高等教育法》,轉變高等教育管理的方式,依法把該下放的權力下放下去,把該屬於高等學校的辦學自主權交給學校。比如,關於高等教育管理責權的規定,遵循「共建、調整、合作、合並」的方針,加大力度,加快進程,改革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真正實現「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統籌協調本行政區域內高等教育事業」的目標;《高等教育法》明確了高等學校作為辦學者所具有的獨立與舉辦者與管理者的法律地位,在此基礎上還專門規定了高等學校在招生、學科專業設置、教學、科研開發和社會服務、國際交流與合作、機構設置與人事、財產管理等七個方面依法享有的自主權,確立了高校辦學自主權的具體含義,為明確高等學校的權利和義務,使之真正成為自主辦學的法人實體奠定了法律基礎。
目前我們所頒布的一些教育法律法規中有法不依,違法不究所造成的「半途而廢」現象並不少見,教育法律法規的效力發揮不夠,因此我們要進行必要的法律監督。法律監督是完善教育立法執法的重要環節,是加強教育法律制度研究的有效途徑。執法監督是教育法制化的保障。執法監督能最大限度地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行為和現象,維護法律法規的權威和尊嚴。加強對教育工作的執法監督是保障教育方面法律法規有效的實施,將教育立法宗旨轉化為直接的、現實的行政行為,從而有力地推動教育法制化進程。80年代末,上海曾通過地方人大的監督糾正了三起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和《上海市義務教育條例》有關規定的行為。一是修改教育經費預算。將教育經費的增長比例由5.7%提高到8%(年終實際增長比例為13%)。二是制止不適宜的校舍置換。在人大的監督之下,置換校舍的方案得到了制止。執法監督是推動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動力。由於中央集權,地方缺少辦學自主權(特別是高等教育),勢必影響地方辦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改革現行教育管理體制,簡政放權,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是教育法制的精神體現。因此,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履行的不是「簡政放權」,而應為嚴格執法,「簡政還權」。總之,有監督才有法治。實施監督是依法治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教育管理法制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2.高等教育管理法制化的構建
那麼,怎樣才能構建法制化的高等教育管理呢?
第一、必須依法建章立制。
依法建章立制是高校法制化的基礎。建章立制涉及到高校管理的各個方面。首先是制定高校的章程,統領學校管理。章程的制定應根據教育法律法規,緊密結合本校的實際,適應本校未來發展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則程序,得到學校廣大教工的支持和認可,並在教代會上獲得通過。其次,建章立制應體現在學校的教學、人事、財務和學生各方面的管理工作中,只有完善高校全方面的管理體制,才能建立起高校的法制化管理體系。
第二、必須強化依法行政,加強民主管理與監督,實行校務公開。
學校管理者在對學校進行領導和管理中,要進一步轉變觀念和管理方式,要從過去主要依賴權力,運用行政手段的「家長式」管理逐步轉移到依靠法律、法規、規章和學校章程實行管理,嚴格行政執法程序,明確執法范圍,不斷提高學校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學校管理者要重視加強民主管理與民主監督,實行校務公開制度,學校要通過教師為主體的教職工代表大會等組織形式,依法保障教職工參與民主管理與監督,切實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
第三、必須建立學生管理與救濟機構。
學生是學校最大的群體,學生管理工作的成效,直接關繫到整個學校的穩定與發展。大學生智商高,知識面廣,觀念更新周期短,法律意識不斷增強,這就要求學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必須樹立法制觀念,從平等、公平的觀點出發,既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來規范、管理大學生,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合法權益。因此,高校在對學生的管理中,必須依法制定全方位的規章制度,並對現有的規章和條例進行清理和修訂,過去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改革成果應繼承,同時要充分考慮整個社會法治的進步。要注意保護學生享有的合法權益和學生權益的有效保護:一是要按照法律的規定,禁止侵犯學生權利行為的發生;二是建立學生申訴制度,使學生權利得到救濟。學生權益有效保護的最終途徑,是司法審查的介入。司法審查對大學管理的介入不僅是完全必要的,更為重要的是可以規范管理權利,更新管理觀念,促進高校管理的法制化和現代化。
第四、要合理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
為了使中國教育發展跟上世界潮流,必須確立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我們應從理論上加強研究國外的的先進做法,學習發達國家管理中依法治校的先進經驗。日本的教育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自從1947年出台《學校教育法》以來共計修改了36次,這說明日本在本世紀40年代學校管理就納入了依法管理的軌道。我國教育也應合理借鑒別國先進經驗與做法,不斷加快學校的法制化進程。
總之,作為學校管理者,必須充分認識把教育管理納入法制化軌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樹立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以法治精神為指導,有效運用已有的法律法規並充分發揮其作用,努力實現我國教育的振興與科技興國方略的全面實施。同時我們也期待著人大、政府在盡快完善主幹教育法律體系的同時,嚴格教育執法,依法進行監督,真正實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治目標,推動我國教育管理的法制化進程。

參考文獻:
[1]張振改.實論高等教育管理觀的轉變.教學與管理,2000.5.
[2]董春勝.論高校學生管理法制化.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02.
[3]束漫漫.淺談高校管理法制化實現之路.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6年第26卷第2期.
[4]樂軍波.權力與權利沖突中的高等教育法制基本問題解析.井岡山醫專學報,2006.05.
[5]Reading and writing(初中版).2006.9.
[6]金林南.《高等教育法》的立法缺失及完善思考.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6期.
[7]陳振文.對高等教育法若干問題的探討.福建財會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

熱點內容
新疆流動人口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2 02:42:34 瀏覽:403
大學生的戀愛道德觀 發布:2025-01-12 02:26:07 瀏覽:496
公務員職業道德的目的 發布:2025-01-12 01:43:57 瀏覽:144
勞動法婦女節 發布:2025-01-12 01:37:44 瀏覽:228
古田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2 01:10:23 瀏覽:489
行政法哪些法規重要 發布:2025-01-12 01:08:44 瀏覽:407
試論述國際商法的基本作用 發布:2025-01-12 00:03:41 瀏覽:725
華東政法大學東方法學 發布:2025-01-11 23:36:41 瀏覽:222
司法部公證管理規章有哪些 發布:2025-01-11 23:03:26 瀏覽:269
法人變更了還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22:45:01 瀏覽: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