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❶ 山東省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生產安全事故的報告和調查處理,落實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造成人身傷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的生產安全事故的報告和調查處理,適用本辦法。法律、法規對事故的報告和調查處理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執行。第三條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生產安全事故(以下簡稱事故)分為一般事故、較大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別重大事故。第四條事故的報告應當及時、准確、完整,任何單位和個人對事故不得遲報、漏報、謊報或者瞞報。
事故的調查處理應當堅持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原則,及時、准確地查清事故經過、事故原因和事故損失,查明事故性質,認定事故責任,總結事故教訓,提出整改措施,並對事故責任者依法追究責任。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依照各自職責做好事故調查處理的相關工作。
事故發生地的有關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支持、配合上級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的事故調查處理工作。第二章事故報告第六條事故發生後,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本單位負責人報告;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後,應當於1小時內報告事故發生地縣(市、區)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
情況緊急時,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可以直接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第七條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後,應當按照下列規定上報事故情況,並通知公安機關、監察機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工會和人民檢察院,同時上報本級人民政府:
(一)一般事故逐級上報至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
(二)較大事故逐級上報至省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
(三)重大事故、特別重大事故逐級上報至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
前款規定的逐級上報,每一級上報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第八條發生較大以上等級事故的,事故發生單位和事故發生地縣(市、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按照本辦法第六條、第七條規定上報的同時,還應當於1小時內以快報的形式上報省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第九條事故報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事故發生單位的名稱、地址、性質、產能等基本情況;
(二)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
(三)事故的簡要經過;
(四)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
(五)已經採取的措施;
(六)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
事故快報的內容可以適當簡化;具體情況暫時不清楚的,可以先報事故總體情況。第十條自事故發生之日起30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道路交通事故、火災事故自發生之日起7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第十一條事故發生後,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嚴格按照規定報告,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超過規定時限報告事故;
(二)漏報事故或者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類別、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等內容;
(三)不如實報告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類別、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等內容;
(四)故意隱瞞已經發生的事故。第十二條事故發生後,有關單位在上報事故的同時,應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或者採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事故發生地有關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後,其負責人應當立即趕赴事故現場,組織事故救援。
事故造成人員傷害需要搶救治療的,有關單位應當立即就近送往醫療機構救治,醫療機構應當立即組織搶救治療。搶救治療費用由事故發生單位先行墊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