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福建動物防疫條例立法規劃

福建動物防疫條例立法規劃

發布時間: 2023-06-12 19:28:06

Ⅰ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動物防疫工作的管理,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促進養殖業發展,保護人體健康,制定本法。第二條本法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動物防疫活動。
進出境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第三條本法所稱動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飼養、合法捕獲的其他動物。
本法所稱動物產品,是指動物的生皮、原毛、精液、胚胎、種蛋以及未經加工的胴體、脂、臟器、血液、絨、骨、角、頭、蹄等。
本法所稱動物疫病,是指動物傳染病、寄生蟲病。
本法所稱動物防疫,包括動物疫病的預防、控制、撲滅和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第四條動物屠宰,依照本法對其胴體、頭、蹄和內臟實施檢疫、監督。經檢疫合格作為食品的,其衛生檢驗、監督,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的規定辦理。第五條國家對動物疫病實行預防為主的方針。第六條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主管全國的動物防疫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動物防疫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所屬的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實施動物防疫和動物防疫監督。
軍隊的動物防疫監督機構負責軍隊現役動物及軍隊飼養自用動物的防疫工作。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動物防疫工作的領導。第八條國家鼓勵、支持動物防疫的科學研究,推廣先進的科學研究成果,普及動物防疫的科學知識,提高動物防疫水平。第九條在動物防疫工作、動物防疫科學研究中做出成績和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或者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給予獎勵。第二章動物疫病的預防第十條根據動物疫病對養殖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危害程度,本法規定管理的動物疫病分為下列三類:
(一)一類疫病,是指對人畜危害嚴重、需要採取緊急、嚴厲的強制預防、控制、撲滅措施的;
(二)二類疫病,是指可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需要採取嚴格控制、撲滅措施,防止擴散的;
(三)三類疫病,是指常見多發、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需要控制和凈化的。
前款三類疫病的具體病種名錄由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規定並公布。第十一條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制定國家動物疫病預防規劃。
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根據國內外動物疫情和保護養殖業生產及人體健康的需要,及時規定並公布動物疫病預防辦法。
國家對嚴重危害養殖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動物疫病實行計劃免疫制度,實施強制免疫。實施強制免疫的動物疫病病種名錄由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規定並公布。
實施強制免疫以外的動物疫病預防,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制定計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第十二條國家應當採取措施預防和撲滅嚴重危害養殖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動物疫病。
預防和撲滅動物疫病所需的葯品、生物製品和有關物資,應當有適量的儲備,並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第十三條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應當加強對動物疫病預防的宣傳教育和技術指導、技術培訓、咨詢服務,並組織實施動物疫病免疫計劃。
鄉、民族鄉、鎮的動物防疫組織應當在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的指導下,組織做好動物疫病預防工作。第十四條飼養、經營動物和生產、經營動物產品的單位和個人,應當依照本法和國家有關規定做好動物疫病的計劃免疫、預防工作,並接受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的監測、監督。第十五條動物飼養場應當及時撲滅動物疫病。種畜、種禽應當達到國家規定的健康合格標准。第十六條動物、動物產品的運載工具、墊料、包裝物應當符合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規定的動物防疫條件。
染疫動物及其排泄物、染疫動物的產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動物屍體,必須按照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處理,不得隨意處置。第十七條保存、使用、運輸動物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應當遵守國家規定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因科研、教學、防疫等特殊需要,運輸動物病料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運輸。
從事動物疫病科學研究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實驗動物嚴格管理,防止動物疫病傳播。第十八條禁止經營下列動物、動物產品:
(一)封鎖疫區內與所發生動物疫病有關的;
(二)疫區內易感染的;
(三)依法應當檢疫而未經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
(四)染疫的;
(五)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
(六)其他不符合國家有關動物防疫規定的。

Ⅱ 新動物防疫法

法律分析:2021版《動物防疫法》共12章113條。第一章總則共14條,分別從立法目的、立法對象、動物疫病分類、從業者義務、政府動物防疫職責和部門協作機制等方面進行了規定,對新發展階段做好動物防疫工作進行了方向指引。第二、三、四章集中闡述了動物疫病預防、控制、凈化、消滅的主要制度和措施,共33條。重點變化有以下幾個方面:動物防疫風險評估制度的設立,由動物防疫措施升級為防疫風險評估制度;強制免疫制度的修改,今後國家層面只確定強制免疫的動物疫病病種和區域,不再制定下發年度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賦予地方更多的自主權和靈活性。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動物防疫活動的管理,預防、控制、凈化、消滅動物疫病,促進養殖業發展,防控人畜共患傳染病,保障公共衛生安全和人體健康,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動物防疫及其監督管理活動。進出境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第三條 本法所稱動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飼養、捕獲的其他動物。本法所稱動物產品,是指動物的肉、生皮、原毛、絨、臟器、脂、血液、精液、卵、胚胎、骨、蹄、頭、角、筋以及可能傳播動物疫病的奶、蛋等。本法所稱動物疫病,是指動物傳染病,包括寄生蟲病。本法所稱動物防疫,是指動物疫病的預防、控制、診療、凈化、消滅和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以及病死動物、病害動物產品的無害化處理。

Ⅲ 動物和動物產品檢疫條例應注意哪些

綜述
(1993年10月29日太原市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
1994年5月13日山西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批准
根據l998年5月29日山西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批準的1998年4月9日太原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關於修改〈太原市動物動物產品檢疫條例〉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05年7月29日山西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批準的2005年6月23日太原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通過的《太原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太原市動物和動物產品檢疫條例〉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編輯本段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動物和動物產品檢疫和監督管理工作,保護人民身體健康,促進養殖業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動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飼養、合法捕獲的其他動物。
本條例所稱動物產品,是指動物的生皮、原毛、精液、胚胎、種蛋、食用蛋、乳以及未經加工熟制的肉類、脂、臟器、血液、絨、骨、角、頭、蹄等。
第三條凡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動物和動物產品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本條例。
第四條市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統一管理全市的動物和動物產品檢疫工作。縣(市、區)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動物和動物產品檢疫工作。
商品流通、工商、衛生、技術監督行政管理部門和公安、交通、鐵路、民航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對動物和動物產品的檢疫監督工作予以配合。
第五條市、縣(市、區)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按照國家標准和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規定的行業標准、檢疫管理辦法和檢疫對象,依法對動物和動物產品實施檢疫;動物防疫監督機構依法對動物和動物產品檢疫實施監督檢查。
縣級以上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動物檢疫員、動物防疫監督員的培訓、考核和管理,動物檢疫員、動物防疫監督員應當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術,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後,方可上崗實施檢疫和監督檢查。
編輯本段第二章產地檢疫
第六條動物和動物產品必須經過檢疫並取得檢疫合格證明,方可出售。
第七條在縣境內流通供屠宰食用的動物和動物產品,出售前由鄉鎮畜牧獸醫站實施檢疫;醫用、種用、乳用、役用動物和運出縣境的動物和動物產品,出售、啟用前由縣級以上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實施檢疫。
醫用、種用、乳用、役用動物在出售前七至十天內,其他動物和動物產品在出售前三天內,由貨主向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或鄉鎮畜牧獸醫站報檢,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或鄉鎮畜牧獸醫站接到報檢後應在兩天內派員實施檢疫。
第八條檢疫人員實施產地檢疫,對供屠宰食用的動物只作臨床健康檢查;對醫用、種用、乳用、役用動物除作臨床健康檢查外,須按國家規定進行實驗室檢查;對動物產品按不同類別實施普遍檢疫或抽檢。
種畜禽場、奶牛場須按規定進行疫病監測,其生產的胚胎、精液、種蛋、食用蛋、乳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健康合格標准。
動物檢疫證明的有效期為七天以內;動物產品檢疫證明的有效期最長不得超過三十天,上市鮮肉檢疫證明的有效期為一天。
編輯本段第三章屠宰檢疫
第九條本市對生豬等動物實行定點屠宰,集中檢疫。除農村地區個人自宰自食外,凡從事屠宰生豬等動物活動,必須在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批準的定點屠宰廠(場)進行。
第十條被屠宰的動物必須有產地檢疫證明或運輸檢疫證明,並由檢疫人員按規程進行宰前檢疫和宰後檢疫,胴體及分割肉品須加蓋或配帶驗訖標志,並出具檢疫證明。對檢疫不合格的動物,不得進行屠宰,並按規定處理。對檢疫不合格的肉類、頭、蹄、內臟等,在檢疫人員監督下,由貨主就地進行無害化處理。
編輯本段第四章運輸檢疫
第十一條經公路、鐵路、航空運輸的動物和動物產品必須按規定實施檢疫。
運輸檢疫的主要任務是驗證、查物。對檢疫證明有效並符合動物防疫規定的,准予放行。對無檢疫證明,檢疫證明無效或不符合動物防疫規定的,分別採取補檢、重檢、封存、留檢、扣押、銷毀等措施。
第十二條經公路運出縣境的動物和動物產品,運輸單位或運輸戶須憑縣級以上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簽發的運輸檢疫證明,方可承運。
經鐵路、航空運輸的動物和動物產品,運輸部門須憑太原市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簽發的運輸檢疫證明,方可辦理承運。
經公路、鐵路、航空運輸調進本市的動物和動物產品,貨主或運輸部門須在到達站(點)十二小時內通知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到現場查驗。未經查驗合格,不得進入市場。
第十三條運輸途中,不準宰殺、出售有病動物和病死動物,不準拋棄死動物、污物和腐敗變質的動物產品。有病動物、死動物、污物和腐敗變質的動物產品須在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指定的地點卸下,按規定作無害化處理,處理費用由貨主承擔。
第十四條長途運輸動物和動物產品的車輛、機艙及飼養用具、裝載用具必須進行清掃、洗刷,並由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或其委託單位實施消毒,出具消毒證明,消毒費用由貨主承擔。
在本市區域內使用非冷藏車運送肉類,車輛必須清洗、消毒,並採取清潔無毒的包裝。
編輯本段第五章市場檢疫
第十五條動物交易市場應按動物不同種類分設場地,四周設有圍障,糞便、污物應集中堆放,由市場主辦單位清掃、消毒和作無害化處理。
第十六條凡進入集貿市場出售的動物和動物產品,貨主須持有產地檢疫證明或運輸檢疫證明,方可出售。
第十七條上市出售的肉類,須持有效期內檢疫證明,胴體須蓋有驗訖印章,白條雞、分割肉等須有明顯的驗訖標志。
發現患有傳染病、寄生蟲病及其他染疫有害肉類,一律由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沒收,作無害化處理。
第十八條 進入市場的動物產品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經產地的縣級以上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檢疫合格;
(二)屠宰加工企業須是縣級以上的定點屠宰廠;
(三)經本市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抽檢合格;
(四)動物產品的運輸車輛須採用封閉式冷藏車或保溫車。
違反前款規定,由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對其動物產品封存、留驗,合格的補辦有關手續,不合格的進行無害化處理。
第十九條集貿市場動物和動物產品經營者應主動配合檢疫、監督檢查。
編輯本段第六章監督管理
第二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禁止經營下列動物和動物產品:
(一)封鎖疫區內與所發生動物疫病有關的;
(二)疫區內易感染的;
(三)依法應當檢疫而未經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
(四)染疫的;
(五)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
(六)其他不符合國家有關動物防疫規定的。
第二十一條動物檢疫員、動物防疫監督員可根據工作需要,按規定進行采樣、取證、查閱有關資料、證件等;發現問題有權採取封存、留驗、扣押、銷毀和責令追回違禁動物和動物產品及有關物品等措施,有關單位和個人必須主動配合,提供方便,不得拒絕、阻撓。
檢疫員、監督員執行檢疫和監督檢查任務時,應著裝整齊。佩戴標志,出示證件,按照監督程序和檢疫操作規程辦理。
第二十二條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實施動物和動物產品檢疫,按國家規定標准收取檢疫費;對有檢疫證明並符合規定的,不得重復收費;對未經檢疫或檢疫證明不符合規定進行補檢或重檢時,可加收一至二倍檢疫費。
第二十三條屠宰廠、肉類聯合加工廠,應具有與屠宰量相適應的衛檢機構和檢驗條件,並接受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監督檢查。
第二十四條冷庫貯存動物產品,入庫須有檢疫證明、驗收登記手續完備,在有效庫溫范圍內,存放時間不得超過國家規定的時限。
第二十五條動物養殖場、屠宰廠、肉類聯合加工廠、定點屠宰廠(場、點)、養殖種用、乳用動物以及動物產品加工、倉儲、經營的單位和個人,從事動物和動物產品生產經營活動,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動物防疫條件,並取得縣級以上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的動物防疫合格證,接受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的監督檢查。
編輯本段第七章獎勵與處罰
第二十六條對執行本條例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給予獎勵。對檢舉、制止違反本條例行為的有功人員,由農牧行政主管部門給予獎勵。
第二十七條違反本條例規定,經營依法應當檢疫而沒有檢疫證明的動物和動物產品的,由動物防疫監督機構責令停止經營,沒收違法所得;對未售出的動物和動物產品,依法補檢,並依照本條例第十條、第十八條規定辦理。
第二十八條違反本條例第十一條、第十二條規定,不執行憑檢疫證明運輸動物和動物產品的,由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可以對托運人和承運人分別處以運輸費用三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九條違反本條例第二十條規定,經營禁止經營的動物和動物產品的,由動物防疫監督機構責令停止經營,立即採取有效措施收回已售出的動物和動物產品,沒收違法所得和未售出的動物和動物產品;情節嚴重的,可以並處違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條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從事動物飼養、經營和動物產品生產、經營活動的,由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以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一條轉讓、塗改、偽造檢疫證明的,由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沒收違法所得,收繳檢疫證明;轉讓、塗改檢疫證明的,並處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違法所得超過五千元的,並處違法所得―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偽造檢疫證明的,並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違法所得超過三萬元的,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二條違反本條例規定,逃避檢疫,引起重大動物疫情,致使養殖業生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三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逾期不申請復議、不提起訴訟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三十四條阻礙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三十五條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工作人員應忠於職守,秉公執法。對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隱瞞和延誤疫情報告、偽造檢疫結果的,由其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編輯本段第八章附則
第三十六條軍馬、軍犬、軍鴿由軍隊自行檢疫。
第三十七條進出境動物和動物產品的檢疫,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的規定執行。
第三十八條本條例經山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公布施行。
=============================================================
回復對於問題的修改:
第十一條經公路、鐵路、航空運輸的動物和動物產品必須按規定實施檢疫。
運輸檢疫的主要任務是驗證、查物。對檢疫證明有效並符合動物防疫規定的,准予放行。對無檢疫證明,檢疫證明無效或不符合動物防疫規定的,分別採取補檢、重檢、封存、留檢、扣押、銷毀等措施。
===================================================
有問題請追問,尊重他人勞動成果從此開始

Ⅳ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2021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動物防疫活動的管理,預防、控制、凈化、消滅動物疫病,促進養殖業發展,防控人畜共患傳染病,保障公共衛生安全和人體健康,制定本法。第二條本法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動物防疫及其監督管理活動。

進出境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第三條本法所稱動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飼養、捕獲的其他動物。

本法所稱動物產品,是指動物的肉、生皮、原毛、絨、臟器、脂、血液、精液、卵、胚胎、骨、蹄、頭、角、筋以及可能傳播動物疫病的奶、蛋等。

本法所稱動物疫病,是指動物傳染病,包括寄生蟲病。

本法所稱動物防疫,是指動物疫病的預防、控制、診療、凈化、消滅和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以及病死動物、病害動物產品的無害化處理。第四條根據動物疫病對養殖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危害程度,本法規定的動物疫病分為下列三類:

(一)一類疫病,是指口蹄疫、非洲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對人、動物構成特別嚴重危害,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需要採取緊急、嚴厲的強制預防、控制等措施的;

(二)二類疫病,是指狂犬病、布魯氏菌病、草魚出血病等對人、動物構成嚴重危害,可能造成較大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需要採取嚴格預防、控制等措施的;

(三)三類疫病,是指大腸桿菌病、禽結核病、鱉腮腺炎病等常見多發,對人、動物構成危害,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需要及時預防、控制的。

前款一、二、三類動物疫病具體病種名錄由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制定並公布。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動物疫病發生、流行情況和危害程度,及時增加、減少或者調整一、二、三類動物疫病具體病種並予以公布。

人畜共患傳染病名錄由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健康、野生動物保護等主管部門制定並公布。第五條動物防疫實行預防為主,預防與控制、凈化、消滅相結合的方針。第六條國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動物防疫工作。各級人民政府採取措施,支持單位和個人參與動物防疫的宣傳教育、疫情報告、志願服務和捐贈等活動。第七條從事動物飼養、屠宰、經營、隔離、運輸以及動物產品生產、經營、加工、貯藏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依照本法和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的規定,做好免疫、消毒、檢測、隔離、凈化、消滅、無害化處理等動物防疫工作,承擔動物防疫相關責任。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動物防疫工作實行統一領導,採取有效措施穩定基層機構隊伍,加強動物防疫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動物防疫體系,制定並組織實施動物疫病防治規劃。

鄉級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組織群眾做好本轄區的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工作,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予以協助。第九條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主管全國的動物防疫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的動物防疫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動物防疫工作。

軍隊動物衛生監督職能部門負責軍隊現役動物和飼養自用動物的防疫工作。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健康主管部門和本級人民政府農業農村、野生動物保護等主管部門應當建立人畜共患傳染病防治的協作機制。

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和海關總署等部門應當建立防止境外動物疫病輸入的協作機制。第十一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依照本法規定,負責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工作。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的規定,根據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綜合設置的原則建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

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承擔動物疫病的監測、檢測、診斷、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報告以及其他預防、控制等技術工作;承擔動物疫病凈化、消滅的技術工作。第十三條國家鼓勵和支持開展動物疫病的科學研究以及國際合作與交流,推廣先進適用的科學研究成果,提高動物疫病防治的科學技術水平。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新聞媒體,應當加強對動物防疫法律法規和動物防疫知識的宣傳。第十四條對在動物防疫工作、相關科學研究、動物疫情撲滅中做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有關單位應當依法為動物防疫人員繳納工傷保險費。對因參與動物防疫工作致病、致殘、死亡的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補助或者撫恤。

Ⅳ 國內動物防疫的法律法規主要有哪些

我國動物防疫工作法律和行政規章主要有:
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二是《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獸葯管理條例》;
三是《全國高致病性禽流感應急預案》;
四是《動物免疫標識管理辦法》和《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等。

Ⅵ 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2017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迅速控制、撲滅重大動物疫情,保障養殖業生產安全,保護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重大動物疫情,是指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發病率或者死亡率高的動物疫病突然發生,迅速傳播,給養殖業生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危害,以及可能對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情形,包括特別重大動物疫情。第三條重大動物疫情應急工作應當堅持加強領導、密切配合,依靠科學、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斷處置的方針,及時發現,快速反應,嚴格處理,減少損失。第四條重大動物疫情應急工作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實行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逐級建立責任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具體負責組織重大動物疫情的監測、調查、控制、撲滅等應急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獸醫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對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的監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重大動物疫情的應急工作。第五條出入境檢驗檢疫機關應當及時收集境外重大動物疫情信息,加強進出境動物及其產品的檢驗檢疫工作,防止動物疫病傳入和傳出。獸醫主管部門要及時向出入境檢驗檢疫機關通報國內重大動物疫情。第六條國家鼓勵、支持開展重大動物疫情監測、預防、應急處理等有關技術的科學研究和國際交流與合作。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參加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理的人員給予適當補助,對作出貢獻的人員給予表彰和獎勵。第八條對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規定履行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理職責的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檢舉控告。第二章應急准備第九條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制定全國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報國務院批准,並按照不同動物疫病病種及其流行特點和危害程度,分別制定實施方案,報國務院備案。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行政區域的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報上一級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備案。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應當按照不同動物疫病病種及其流行特點和危害程度,分別制定實施方案。

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及其實施方案應當根據疫情的發展變化和實施情況,及時修改、完善。第十條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一)應急指揮部的職責、組成以及成員單位的分工;

(二)重大動物疫情的監測、信息收集、報告和通報;

(三)動物疫病的確認、重大動物疫情的分級和相應的應急處理工作方案;

(四)重大動物疫情疫源的追蹤和流行病學調查分析;

(五)預防、控制、撲滅重大動物疫情所需資金的來源、物資和技術的儲備與調度;

(六)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理設施和專業隊伍建設。第十一條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根據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的要求,確保應急處理所需的疫苗、葯品、設施設備和防護用品等物資的儲備。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重大動物疫情監測網路和預防控制體系,加強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和鄉鎮動物防疫組織建設,並保證其正常運行,提高對重大動物疫情的應急處理能力。第十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需要,可以成立應急預備隊,在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指揮部的指揮下,具體承擔疫情的控制和撲滅任務。

應急預備隊由當地獸醫行政管理人員、動物防疫工作人員、有關專家、執業獸醫等組成;必要時,可以組織動員社會上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員參加。公安機關、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應當依法協助其執行任務。

應急預備隊應當定期進行技術培訓和應急演練。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重大動物疫情應急知識和重大動物疫病科普知識的宣傳,增強全社會的重大動物疫情防範意識。第三章監測、報告和公布第十五條動物防疫監督機構負責重大動物疫情的監測,飼養、經營動物和生產、經營動物產品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不得拒絕和阻礙。第十六條從事動物隔離、疫情監測、疫病研究與診療、檢驗檢疫以及動物飼養、屠宰加工、運輸、經營等活動的有關單位和個人,發現動物出現群體發病或者死亡的,應當立即向所在地的縣(市)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報告。

Ⅶ 求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釋義,越詳細越好!

太多了,建議您還是去買本書看看吧,下面有一部分: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動物防疫工作的管理,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促進養殖業發展,保護人體健康,制定本法。
【釋義】本條是對動物防疫法立法目的的規定。
根據本條的規定,制定動物防疫法的目的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促進養殖業發展。動物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從原始社會開始,人類就大量獵捕動物以獲取食物,並逐步飼養動物,出現了家畜家禽。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動物的用途逐步多樣化,除主要供食用外,還用於役使、觀賞、守衛、伴侶、演藝等各個方面,涉及生產、生活、科研、國防等各個領域。動物與人類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已成為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我國是一個動物養殖大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皮、毛、裘、革、肉、禽、蛋、乳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與此相適應,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養殖業得到了迅猛發展。1996年肉類產量達5900萬噸,超過世界總產量的四分之一;其中豬肉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45%;人均肉類佔有量已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禽蛋人均達16公斤,超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水產品人均佔有量也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我國的養殖業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動物疫病多仍然是嚴重影響養殖業發展的重大障礙。因此。制定動物防疫法,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對促進養殖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保護人體健康。搞好動物防疫不僅僅是為了保護動物健康,促進養殖業發展,更重要的一面是為了保護人體健康。這是因為很多動物疫病同樣可以傳染給人。目前世界上已知的人畜共患病包括病毒病、寄生蟲病,還有衣原體病、真菌病等達幾百種,其中如血吸蟲病、狂犬病、布氏桿菌病、結核病、炭疽病等,都曾給人類帶來災難性的危害。現在還有一些新的人畜共患病在繼續被發現和證實。一些國家發生的動物傳染病由於對人體健康有影響,不僅對其經濟造成重大損失,也產生了強烈的政治影響,如英國發生的瘋牛病就是一例。因此,制定動物防疫法,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使人民群眾食肉安全,對保護人體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將動物防疫工作納入法制的軌道,依法加強對動物防疫工作的管理。動物防疫工作涉及社會生產、生活的許多方面,加強動物防疫工作,可以採用行政辦法和經濟措施,還可以採用各種科學技術手段,這些都是必要的。但是,最具有權威、最能有效的而又是普遍適用的,則是法律手段。首先,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養殖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其中一個突出的問題是養殖業的生產經營主體多元化,一些單位和個人為了追求一時的經濟利益,忽視動物防疫工作,加上動物防疫管理工作本身也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加大了動物防疫工作的難度。致使動物疫病時有發生,影響了養殖業發展。一些地方甚至有染疫肉食上市,對人民健康危害很大。其次,動物仿疫工作涉及很多部門,除畜牧獸醫部門外,還涉及內貿、衛生、工商、環保、公安、技術監督等部門,要搞好動物防疫工作,特別需要加強各有關部門的協作和配合。將動物防疫工作納人法制的軌道,可以有力地推進科學技術手段的運用;可以使用國家的強制力保證動物疫病預防、動物疫病的控制和撲滅,以及動物和動物產品檢疫等措施的順利實施,使正當、有效的行政辦法和經濟措施有了法律依據,得到法律保障;還可以使各有關部門以法律為准繩,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把動物防疫工作做好。因此,使用法律手段是加強動物防疫工作最重要、最有力且絕對不可缺少的武器,這也是制定本法的根本目的。
第二條 本法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動物防疫活動。
進出境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釋義】本條是關於本法適用范圍的規定。
一、法律的適用范圍,首先是指法律適用於哪些地域、什麼主體和什麼時候開始發生效力。本法的地域效力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域,包括我國的領陸、領水和領空。領陸是指主權國家疆界以內的陸地;領水是指位於陸地疆界以內或者與陸地疆界鄰接的一定寬度的水域,包括江河、湖泊、內海、領海;領空是指領陸和領水之上的空間,其上限為大氣空間與外層空間的分界處。此外,領域在延伸意義上還包括本國駐外國的使、領館和航行於公海或停泊於外國港口的本國的船舶和飛機。動物防疫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域,但有一個例外,即我國憲法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據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於1990年和1993年分別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這兩部法律分別規定,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和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時起,設立該地區為特別行政區,並規定除兩個基本法附件中規定的特別行政區適用的全國性法律外,其他法律不適用於特別行政區。本法適用的主體是我國領域內的單位和個人。單位包括取得法人資格的企業法人、事業法人等,也包括未取得法人資格的其他組織;個人包括我國公民,即具有中國國籍的人,也包括進人我國國境的外國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本法的生效時間是1998年1 月1 日,即從那時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動物防疫活動,一律要執行本法.的規定。
二、法律的適用范圍,還包括法律所調整的特定社會關系和行為規范。動物防疫涉及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決定了本法所調整的動物防疫活動的廣泛性和綜合性。第一,受本法調整的動物的范圍十分廣泛,包括了家畜、家禽和人工飼養、合法捕獲的其他動物。第二,受本法調整的動物產品的范圍十分廣泛,包括了動物的生皮、原毛、精液、胚胎、種蛋以及未經加工的胴體、脂、臟器、血液、絨、骨、角、頭、蹄等。第三,受本法調整的動物疫病的范圍也很廣泛,包括各類動物傳染病和寄生蟲病。因此,本法所調整的動物防疫活動涉及面很寬,包括在動物飼養、經營中預防、控制、撲滅動物疫病的各種活動,還包括在動物飼養、經營和動物產品生產、經營中對動物、動物產品依法進行的檢疫和有關監督活動。
三、我國已於1991年10月30日,由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並於1992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制定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動物傳染病、寄生蟲病和植物危險性病、蟲、雜草傳入、傳出國境,保護農、林、牧、漁業生產和人體健康,促進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其主要意義在於:通過對進出境動植物、動植物產品及其他檢疫物實施檢疫,防止境內外動植物病蟲害傳入、傳出,保護農林牧漁業生產的安全和人民的身體健康。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明確規定,「進出境動植物、動植物產品和其他檢疫物,裝載動植物、動植物產品和其他檢疫物的裝載容器、包裝物,以及來自動植物疫區的運輸工具,依照本法規定實施檢疫。」因此,進出境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不適用本法,而適用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第三條 本法所稱動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飼養、合法捕獲的其他動物。
本法所稱動物產品,是指動物的生皮、原毛、精液、胚胎、種蛋以及未經加工的胴體、脂、臟器、血液、絨、骨、角、頭、蹄等。
本法所稱動物疫病,是指動物傳染病、寄生蟲病。
本法所稱動物防疫,包括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撲滅和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
【釋義】本條是對本法幾個重要概念含義的規定。
一、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動物含義中的家畜包括:豬、牛、羊、馬、驢、騾、駱駝、鹿、兔、犬等;家訪包括:雞、鴨、鵝等;人工飼養、合法捕獲的其他動物,包括各種實驗動物、觀賞動物、演藝動物、伴侶動物、水生動物和其他人工馴養繁殖的野生動物。
二、本條第二款規定的動物產品包括三類:一類是與動物繁殖有關,例如動物的精液、胚胎和種蛋,這類產品直接影響動物繁殖的後代,如果帶有病菌或者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將會成為長期的傳染源,必須加以嚴格管理。二類是動物的生皮、原毛以及未經加工的血液、絨、骨、角等。這里所稱的生皮,是指家畜屠宰後剩下的、尚未經過鞣製的鮮皮。原毛、絨、骨、角等是指未經加工但仍有可能傳播動物疫病的動物產品。三類是未經加工的胴體、頭、蹄。這里的胴體是指動物屠宰後放血、脫毛、去掉頭蹄和內臟後的剩餘部分,將這類動物產品納人本法的調整范圍,是因為動物防疫工作有其特定的科學規律,不僅患病的動物可以傳播動物疫病,染疫的動物產品也是動物疫病的重要傳染源。由染疫動物產品擴散疫情的事例很多,有的後果十分嚴重,我國在八十年代就發生過因調撥染疫豬肉造成大面積爆發疫病的嚴重事件。近年發生的震動世界的英國瘋牛病,以及嚴重影響台灣經濟的豬口蹄疫,傳染源之一就是染疫動物產品。但是,動物產品一般情況下經過高溫處理或者經過鞣製,它所攜帶的病原微生物會被消滅,因此,本法調整的動物產品要以「未經加工」為界限。還需要說明的是,各種動物產品的加工方法是不同的,加工程度也有初級加工和深加工、粗加工和精加工的區別,具體到每一種動物產品採取什麼方式加工、加工到什麼程度後就不屬於本法的調整范圍,可以由國務院作出進一步的規定,從原則上說應當以不再具有傳染動物疫病的危險為界限,同時還要考慮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和我國目前的實際管理水平。
三、本條第三款規定的動物疫病:一是指動物傳染病,即由病原體侵人動物體內,使動物產生並能夠互相傳染、造成流行的疾病,例如口蹄疫、雞瘟、牛肺疫、炭疽、布氏桿菌病、狂犬病等;二是指動物寄生蟲病,即由寄生蟲寄生在動物體內引起的疾病,例如豬囊蟲病、旋毛蟲病、鈞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等。按照本法規定,根據動物疫病對養殖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危害程度,還將動物疫病分為下列三類:對人畜危害嚴重、需要採取緊急、嚴厲的強制預防、控制、撲滅措施的為一類疫病;可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需要採取嚴格控制、撲滅措施,防止疫情擴散的為二類疫病;常見多發、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需要控制和凈化的為三類疫病。這三類疫病的具體病種名錄將由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規定並公布。
四、本條第四款規定動物防疫的含義包括動物疫病的預防、控制、撲滅和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動物防疫是綜合運用多種手段預防、控制、撲滅動物疫病,保障動物健康及其產品安全的一項系統性工作,有其特定的科學規律,從動物引種、飼養、屠宰、加工到調運、出售等環節都需要實施防疫和監督。
1.動物疫病的預防主要是指採取一系列綜合性預防措施(如預防接種、檢疫、消毒等),防止動物疫病的發生。同時,加強動物防疫管理和動物防疫監督也是預防動物疫病的重要措施。
2.動物疫病的控制包含兩層內容,一是對已經發生的動物疫病採取推施,防止其擴散蔓延,做到有疫不流行;二是對已經存在的動物疫病採取嚴格的措施逐步進行凈化,最終達到削滅。
3.動物疫病的撲滅是就疫情而言的,是指發生對人畜危害嚴重、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動物疫病時,需要採取緊急、嚴厲、綜合的」封鎖、檢疫、隔離、消毒和無害化處理」等強制措施,迅速撲滅疫情,但這不等於就消滅了該疫病。國家對動物疫病撲滅的原則是:早、快、嚴、小。「早」,即嚴格執行疫情報告制度,及早發現和及時報告動物疫情,以便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能夠及時地掌握動物疫情動態,採取撲滅措施;「快」,即迅速採取各項措施,防止疫情擴散;「嚴」,即嚴格執行疫區內各項嚴厲的處置措施,在限期內撲滅疫情;「小」,即把動物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圍之內,使動物疫情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4.動物、動物產品檢疫作為預防、控制、撲滅動物疫病的重要手段也是動物防疫的重要內容之一。檢疫一詞是指為了防止人類疾病的流行與傳播所採取的檢查防範措施。它起原於十四世紀的歐洲。當時,在威尼斯,每當有外來船舶抵達口岸時,為了防止船上人員或裝載物染上病源微生物,口岸當局便將船員滯留船上,不許上岸。經過四十天的觀察和檢查,如沒發現傳染病,才允許船員離船登陸。這種措施當時對防止人類傳染病的傳播曾起了巨大作用。這種起源於對人類疫病傳播的防範手段,後來擴展到動物及其產品,就產生了動物檢疫。本款所稱動物、動物產品檢疫的含義,是指為了防止動物疫病傳播,保護養殖業生產和人體健康,採用法定的檢疫程序和方法,依照法定的檢疫對象和檢疫標准,對動物、動物產品進行疫病檢查、定性。檢疫屬於政府行為,由國家強制力為後盾,逃避檢疫將承擔法律責任。檢疫也是監督的手段,通過對動物和動物產品的檢疫,證明有關單位的防疫工作的落實情況。依法加強動物、動物產品檢疫是為了達到預防為主、以檢促防和保證廣大人民群眾食肉安全為目的。
第四條 動物屠宰,依照本法對其胴體、頭、蹄和內臟實施檢疫、監督。經檢疫合格作為食品的,其衛生檢驗、監督,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的規定辦理。
【釋義】本條是為了銜接和劃清本法與食品衛生法的適用范圍對動物屠宰檢疫問題作的規定。
一、動物屠宰過程中,必須依照本法對屠宰的動物進行檢疫。動物屠宰檢疫,是指在動物屠宰過程中對待宰的動物實施的活體檢疫和宰後對其未經加工的胴體、頭、蹄和內臟實施的檢疫。動物屠宰檢疫是動物防疫工作中的一項基礎性檢疫工作,與產地檢疫相輔相成。屠宰檢疫必須在屠宰現場實施,很多通過產地檢疫(活體健康檢查)不易發現的疫病,可通過在動物屠宰後對其胴體和內臟實施檢疫查出來,如結核病、囊蟲病、旋毛蟲病等。動物被屠宰或者加工後,其產品將進入市場或者直接進人賓館、飯店、食堂等供消費者食用,屠宰檢疫的結果,直接關繫到人民群眾的健康與安全。因此,動物屠宰檢疫在防止動物疫病傳播,保護人民身體健康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動物屠宰檢疫,必須依照本法的規定進行。首先,動物屠宰檢疫必須由法定的機構和人員實施。根據本法規定分為二種類型:(1)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所屬的動物防疫監督機構負責對屠宰場(點)屠宰的動物實施檢疫。動物防疫監督機構設動物檢疫員具體實施屠宰檢疫。動物檢疫員應當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術,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後,方可上崗實施檢疫。動物檢疫員的具體資格條件和資格證書頒發辦法將由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規定。動物檢疫員須對屠宰檢疫的檢疫結果負責。(2)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與國務院商品流通行政管理部門協商確定范圍內的屠宰廠、肉類聯合加工廠的屠宰檢疫按照國務院的有關規定辦理,即在這個范圍內的屠宰廠、肉類聯合加工廠只要符合國務院規定的有關條件,可以自行負責屠宰檢疫。作這一規定是考慮到這類屠宰企業一般有自己的檢疫人員和比較完善的檢疫設施,過去一直都較好地自行完成了檢疫任務。從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出發,對這類有檢疫條件的屠宰企業仍可以由自已實施檢疫,具體實施辦法本法已授權由國務院規定。但是,動物防疫監督機構仍然有權依法對這類企業的屠宰檢疫工作進行監督。其次,屠宰檢疫必須按照國家標准和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規定的行業標准、檢疫管理辦法和檢疫對象實施。所得檢疫對象就是指動物疫病,包括傳染病和寄生蟲病。屠宰檢疫的目的就是通過檢疫發現、處理帶有檢疫對象的屠宰動物及其產品。因此,屠宰檢疫是防疫滅病的一個重要環節和手段。但是,由於動物疫病達數百種之多,如果對每種屠宰動物的各類疫病都從頭至尾進行徹底檢查,需花費大量的財力、物力和時間,這在實際工作中既不現實也不必要。因此,本法規定由國務院獸醫行政管理部門根據各類動物疫病的危害大小、流行情況、分布區域以及被檢動物及其產品的用途,將一些重要的動物疫病規定為必須檢疫的對象。例如,按照目前的動物屠宰檢疫的規定,牛需要檢口蹄疫、炭疽;羊需要檢口蹄疫、炭疽;豬需要檢口蹄疫、傳染性水皰病、豬瘟、豬丹毒、豬肺疫、炭疽、豬囊蟲、旋毛蟲等。動物屠宰檢疫的科學性和依法實施的特點,決定其必須採用統一規定的檢疫標准和方法,這樣才能保證檢疫結果具有權威性,據此出具的檢疫證明才具有法律效力。目前我國動物屠宰檢疫採用的方法又稱檢疫規程,因此在動物屠宰檢疫工作中,動物檢疫員必須嚴格按照動物檢疫規程進行操作和判定。最後,對屠宰檢疫結果必須依照本法規定作出處理。經檢疫合格的屠宰動物及其產品,由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出具檢疫證明,胴體並須同時加蓋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統一使用的驗訖印章或者其他規定使用的驗訖標志。經營者必須憑檢疫證明和驗訖標志出售和運輸屠宰動物及其產品。經檢疫不合格的屠宰動物及其產品,由貨主在動物檢疫員監督下作防疫消毒和其他無害化處理;無法作無害化處理的,予以銷毀。
三、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有權依照本法對動物屠宰實施監督。監督的主要內容包括:(1)動物屠宰廠、肉類聯合加工廠和其他定點屠宰場所的工程選址和設計,應當符合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規定的動物防疫條件。(2)從事動物屠宰生產經營活動的屠宰廠、肉類聯合加工廠和其他定點屠宰場(點),應當符合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規定的動物防疫條件,並接受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的監督檢查。對防疫條件不符合規定的屠宰廠、肉類聯合加工廠和其他定點屠宰場,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有權給予警告、罰款的行政處罰。(3)經鐵路、公路、水路、航空運輸屠宰動物及其產品的,托運人必須提供檢疫證明方可托運,承運人必須憑檢疫證明方可承運;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有權對屠宰動物及其產品的運輸依法進行監督檢查。對不執行憑檢疫證明運輸屠宰動物及其產品的規定的當事人,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有權給予警告、罰款的行政處罰。(4)檢疫不合格或者沒有檢疫證明的屠宰動物及其產品依照本法規定都禁止出售,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有權對此進行監督。對有這類違法經營行為的當事人,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有權給予責令停止經營,沒收違法所得和未售出屠宰動物及其產品,以及罰款等相應的行政處罰。
四、動物屠宰經檢疫合格作為食品的,其衛生檢驗、監督依照食品衛生法的規定辦理。為保證食品衛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對人體的危害,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增強人民體質,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於1995年10月30日正式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該法規定:本法所稱食品,是指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的物品。該法還對食品衛生標准、食品衛生基本規范、食品衛生監督機構及其他食品衛生監督管理制度作出了明確規定。動物屠宰後的許多產品,如肉、頭、蹄、內臟等都將主要供人食用,因此動物屠宰經檢疫合格後的這些產品就將作為食品納入食品衛生法的調整范圍,以後的衛生檢驗、監督工作就要按照食品衛生法的規定辦理。例如,對肉類及其製品進行沙門氏菌、重金屬、砷鹽等食品衛生檢驗,就要依照食品衛生法的有關規定。對這一問題,食品衛生法中也有明確規定,如該法第九條第四項規定,「未經獸醫衛生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肉類及其製品」不得作為食品生產經營。這里所講的「獸醫衛生檢驗」實際就是指在動物屠宰過程中所進行的動物、動物產品檢疫。也就是說,動物屠宰是否經檢疫合格是該屠宰動物的產品能否作為食品進入市場的關鍵環節,只要動物在屠宰過程中檢疫不合格或者未經檢疫的,該屠宰動物的產品就不能進入市場作為食品。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對此應當加強監督和管理。對未經檢疫或檢疫不合格進入市場或流通領域的動物產品,依照本法的規定進行處理。這樣就劃清並銜接了本法與食品衛生法的適用范圍。
第五條 國家對動物疫病實行預防為主的方針。
【釋義】本條是對動物防疫工作實行以預防為主方針的規定。
一、預防為主,作為一條工作方針可以適用於許多工作領域,但就動物防疫工作而言更具有特殊的意義。首先,動物疫病具有傳染擴散的特點,一旦蔓延開來很難撲滅,有的會給人類健康及國民經濟發展帶來災難性的後果,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和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才能加以消除。因此,對於動物疫病,首要的是防止其發生與流行。預防工作作好了,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反之,等動物疫病暴發流行後再去撲滅、控制,則將代價慘重,事倍功半。這方面的教訓國內外均不乏其例。其次,動物疫病,特別是動物傳染病和人類的傳染病一樣,在防疫方面有其共同的規律,即只要通過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動物三個方面的措施進行綜合預防就能夠取得成效,這方面的成功經驗在國內外也不乏其例。最後,預防為主的方針也是根據我國動物飼養的實際情況和動物疫病流行的特點而提出的。我國的動物飼養特別是畜禽飼養以農戶為主,生產分散,防疫基礎薄弱,疫病種類多,蔓延范圍廣,老的疫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新的疫情又不斷出現,不僅嚴重影響畜禽生產健康發展,造成巨大損失,而且直接危及人民身體健康,妨礙我國畜禽產品進人國際市場。只有大力加強動物疫病的預防工作,提高廣大畜禽飼養戶的防疫意識,採取各種防疫措施,才能保證將動物的各種疫病控制在飼養階段,保證我國養殖業健康發展和人民群眾畜禽產品消費衛生安全。
二、為體現對動物疫病實行預防為主的方針,根據動物疫病預防的客觀規律,本法在控制動物疫病傳染源,切斷動物疫病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動物三個方面作了一系列的規定。1. 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制定國家動物疫病預防規劃,並根據國內外動物疫情和保護養殖業生產及人體健康的需要,及時規定和公布動物疫病預防辦法。2.對嚴重危害養殖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動物疫病實行計劃免疫制度,實施強制免疫。實施強制免疫的動物疫病病種名錄由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規定並公布。實施強制免疫以外的動物疫病預防,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制定計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3.國家採取措施預防和撲滅嚴重危害養殖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動物疫病。預防和撲滅動物疫病所需的葯品、生物製品和有關物資,應當有適量的儲備,並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4.飼養、經營動物和生產。經營動物產品的單位和個人,應當依照本法和國家有關規定做好動物疫病的計劃免疫、預防工作,並接受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的監測、監督。5.動物飼養場所、貯存場所、屠宰廠、肉類聯合加工廠、其他定點屠宰場(點)和動物產品冷藏場所的工程的選址和設計,應當符合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規定的動物防疫條件。6.從事動物飼養、經營和動物產品生產、經營活動的動物飼養場、屠宰廠、肉類聯合加工廠和其他定點屠宰場(點),必須符合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規定的動物防疫條件,並接受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的監督檢查。7.患有人畜共患傳染病的人員不得直接從事動物飼養、經營和動物產品生產、經營活動。8.動物飼養場應當及時撲滅動物疫病,種畜、種禽應當達到國家規定的健康合格標准。9.動物、動物產品必須憑檢疫證明才能運輸;動物、動物產品的運載工具、墊料、包裝物應當符合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規定的動物防疫條件;因科研、教學、防疫等特殊需要,運輸動物病料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運輸。10.從事動物疫病科學研究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實驗動物嚴格管理,防止動物疫病傳播;保存、使用、運輸動物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應當遵守國家規定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11.染疫動物及其排泄物、染疫動物的產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動物屍體,必須按照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處理,不得隨意處置。12.禁止經營下列動物、動物產品:封鎖疫區內與所發生動物疫病有關的;疫區內易感染的;依法應當檢疫而未經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染疫的;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其他不符合國家有關動物防疫規定的。

Ⅷ 本次動物防疫法修改的亮點有什麼

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法案室副主任王觀芳在今天下午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本次動物防疫法修改的亮點有兩項「調整」。

分別是:動物防疫的方針由原來「預防為主」調整為「預防為主,預防與控制、凈化、消滅相結合」,在全面防控的基礎上,推動動物疫病從有效控制並向逐步凈化消滅轉變;動物防疫責任從原來主要由政府獸醫機構承擔,調整為構建責任明確、各負其責、各盡其能的防疫責任體系

談及動物防疫法修訂的背景,王觀芳指出,2018年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對動物防疫法實施情況進行執法調研時了解到,現行動物防疫法實施取得積極成效的同時,還存在一些問題:在動物防疫形勢方面,我國動物疫病病種多、病原復雜、人畜共患風險存在;隨著對外貿易和人員交流的增多,非洲豬瘟等境外動物疫病傳入風險增大。

(8)福建動物防疫條例立法規劃擴展閱讀:

新動物防疫法對無害化處理病死動物、病害動物產品也做出規定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王功民介紹,新法對此作出5個「明確」,即明確:生產經營主體和運輸主體的責任,並設定了禁止性的條款;無害化處理管理部門及其職責分工;

縣鄉兩級政府對不同區域發現病死畜禽收集、處理和溯源職責,以及野外環境發現的病死野生動物的收集、處置規定;無害化處理場所規劃的制定主體和無害化處理的運行機制;各級財政為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提供補助,以及補助標准、辦法的制定。

熱點內容
華東政法大學東方法學 發布:2025-01-11 23:36:41 瀏覽:222
司法部公證管理規章有哪些 發布:2025-01-11 23:03:26 瀏覽:269
法人變更了還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22:45:01 瀏覽:485
關於黨支部上牆張貼的規章 發布:2025-01-11 22:11:03 瀏覽:146
在職法律碩士報名條件 發布:2025-01-11 22:10:51 瀏覽:764
醫生的診斷證明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1 22:04:02 瀏覽:647
江蘇省法律援助機構接待的來訪咨詢量 發布:2025-01-11 21:56:07 瀏覽:884
環境法律責任的內容包括 發布:2025-01-11 21:24:29 瀏覽:906
泰州法院颶風行動 發布:2025-01-11 21:24:21 瀏覽:349
行政法原則口訣 發布:2025-01-11 21:15:06 瀏覽: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