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內河船舶管理條例

內河船舶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3-06-13 09:13:05

❶ 河北省內河交通安全管理規定(2022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內河交通安全管理,維護內河交通秩序,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在本省管理的內河通航水域從事航行、停泊和作業及與內河交通安全有關的活動,適用本規定。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主管內河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有內河交通安全管理任務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有負責地方海事管理的機構(以下簡稱地方海事管理機構),具體實施內河交通安全監督管理並履行船舶檢驗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旅遊、水利、漁業、體育、城市建設(園林)、自然資源、氣象等工作的部門應當按各自職責,做好內河交通安全相關的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履行好相應的職責。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內河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領導,合理布局水域功能區,並統籌規劃建設內河航道設施和內河交通安全監督管理設施及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設施,保障內河交通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完善內河交通安全協調機制,解決內河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督促有關單位依法履行內河交通安全管理職責。第五條地方海事管理機構的經費應當列入同級財政預算。第二章船舶、浮動設施和船員管理第六條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登記條例》規定的船舶及浮動設施應當向設區的市地方海事管理機構辦理登記。

船長小於五米的船舶應當向所在地縣(市、區)地方海事管理機構申請登記,所在地縣(市、區)未設立地方海事管理機構的,應當向設區的市地方海事管理機構申請登記,並提供下列材料:

(一)登記申請書;

(二)購船發票或者船舶的買賣合同,或者其他足以證明其所有權取得的文件;

(三)申請人的有效身份證明文件。第七條地方海事管理機構應當對船舶登記申請進行審查核實,對提交材料真實有效的,7日內向船舶所有人頒發船舶所有權登記證書,並依法在船舶登記簿中載明有關事項。

船長小於五米的船舶應當在船舶登記簿中載明下列事項:

(一)船舶名稱;

(二)船籍港和登記號碼;

(三)船舶所有人是自然人的,登記其姓名、住址、有效身份證件號碼,船舶所有人是法人的,登記其名稱、地址;

(四)船舶所有權的取得方式和取得日期;

(五)船舶建造人為自然人的,登記其姓名、住址、有效身份證件號碼,船舶建造人是法人的,登記其名稱、地址;

(六)船體材料、船舶主要技術數據。第八條船舶、浮動設施應當經海事管理機構認可的船舶檢驗機構依法檢驗並持有合格的檢驗證書。

船長小於五米的船舶的檢驗技術規則,根據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另行制訂。第九條船舶取得船舶檢驗證書後,應當向船籍港地方海事管理機構申請船舶國籍證書。第十條船舶標志應當保持清晰、完整,不得故意遮擋、污損。

懸掛、設置任何與船舶標志不相關的牌匾、標記不得影響船舶標志識別和船舶航行安全。

船長小於五米的船舶,應當在船上顯著位置標明船名。第十一條船舶應當按規定配備救生設備。開敞式快艇、游樂船應當保證船上人員全部穿戴救生衣後,方可開船。第十二條船舶進出內河港口,應當向當地海事管理機構報告船舶的航次計劃、適航狀態、船員配備和載貨載客等情況。農業生產用船(不包括漁船)、生活自用船除外。第十三條船舶和浮動設施的所有人、經營人對其所有或者經營的船舶承擔安全生產責任,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應急救援預案,保證必需的安全投入,並對其所屬的管理人員、船員及其他從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第十四條禁止船員飲酒後駕駛、操縱船舶,或者在浮動設施上作業。第三章通航管理第十五條航道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內河航道的維護和管理,保持航道安全暢通。第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渡口安全設施的建設和管理,維護渡口碼頭、船舶以及連接渡口的道路和其他安全設施。第十七條在內河通航水域或者岸線上設置系船浮筒、浮躉、纜樁等設施的,應當依法辦理審批手續,並符合下列條件:

(一)需要劃定水域的,有必要的理由;

(二)符合水上交通安全與防污染要求,並已制定安全、防污染措施;

(三)符合附近軍用或者重要民用目標的保護要求。

❷ 內河渡口渡船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加強渡口渡船管理,維護渡運秩序,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海南經濟特區內與渡口渡船及渡運活動有關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渡口,是指經依法批准在海南經濟特區的江河、湖泊、水庫、港灣及海南島與近岸島嶼之間,設在兩岸專供渡船渡運人員、車輛、貨物的場所和設施,包括渡運所需的碼頭、水域及為渡運服務的其他設施。
第三條省和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渡口渡船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渡口渡船安全管理責任制。
省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渡口、渡運行業安全監督指導工作;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渡口、渡運具體監督管理工作。
海事管理機構負責渡船水上交通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省和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對渡口渡船安全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
第四條鄉鎮人民政府應當落實渡口渡船安全管理責任制,選派或者聘用渡口管理員,負責渡口、渡運現場監督管理,具體履行下列職責:
(一)宣傳水上交通安全法律、法規;
(二)負責渡口、渡運現場安全監督檢查,及時糾正危及安全的行為並報告相關部門和海事管理機構;
(三)配合相關部門調查處理渡船水上交通事故;
(四)組織渡船船員參加相關培訓、考試。
第五條渡口渡船管理人和經營人(以下簡稱渡口渡船運營人)應當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建立、健全渡口渡船安全管理制度,確保渡運安全。
第六條省和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將渡口渡船安全管理納入下一級政府及本級政府相關部門年度安全生產責任目標考核。
第七條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大渡口渡船建設投入,將渡口渡船有關建設和管理費用列入財政預算,完善渡口安全配套設施設備。
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將公益性渡口渡運服務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所需資金列入財政預算,統籌安排。
第八條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相關部門統一規劃本行政區域的渡口,並將渡口建設納入農村公路建設范圍。
第九條渡口的設置和撤銷應當經渡口所在地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批准。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審批前,應當徵求海事管理機構意見。在河道、湖泊、水庫管理范圍內設置渡口的,還應當徵求水行政主管部門意見。
跨行政區域渡口的設置和撤銷,由所跨行政區域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協商處理;協商不一致的,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
嚴禁擅自設置和撤銷渡口。
第十條渡口建設的具體標准,由省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商交通、海事、水務等相關部門結合本省水域、渡運量、功能等實際情況制定。
渡口建設竣工後應當經渡口所在地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組織交通、海事、水務等相關部門驗收合格後,方可投入運營。
第十一條渡口應當設置貨物裝卸、旅客上下的安全設施,配備必要的救生、消防設備。
從事夜間渡運的渡口應當配備必要的照明設備。
第十二條渡口運營人應當在明顯位置設置公告牌,標明渡口名稱、渡口區域、渡運線路、渡口守則、安全注意事項、安全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以及監督、救助電話等內容。
渡口運營應當遵守國家和本省環境保護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第十三條渡船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持有有效的船舶登記證書和船舶檢驗證書;
(二)配備依法取得渡船船員證書的渡船船員;
(三)配備必要的救生、消防設備;
(四)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條件。
禁止排筏、農用船舶、漁業船舶或者報廢船舶從事渡運。
渡船夜航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配備夜航設備。
第十四條渡船應當設置符合國家規定的識別標志,並在明顯位置標明載客定額、抗風等級和安全注意事項。
渡船應當定期維護保養,確保處於適航狀態,並按期申請檢驗;逾期未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不得從事渡運。
第十五條渡船船員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年齡十八至六十五周歲;
(二)身體健康,熟悉水性;
(三)具備船舶操縱技能,熟悉渡運水域;
(四)熟練使用渡船配備的各類救生、消防設備。
符合上述條件的人員,經海事管理機構考試合格,取得渡船船員證書後,方可駕駛渡船。
渡船船員年滿六十五周歲後,其渡船船員證書自動注銷。
渡船船員每年應當參加由相關主管部門或者鄉鎮人民政府組織的安全培訓。
第十六條渡運時,渡船船員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指揮乘客、車輛有序上下渡船,清點記錄乘客、車輛數量,維護渡運秩序;
(二)掌握渡船的適航狀況,了解渡運水域的通航環境,以及有關水文、氣象等必要的信息;
(三)遵守渡船安全操作規程,認真_望,謹慎操作,注意避讓過往船舶,不得搶航或者強行橫越;
(四)不得酒後駕駛、疲勞駕駛;
(五)發生險情事故時,應當及時報告並盡力救助遇險人員。
第十七條渡船應當按照渡口所在地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核定的航行線路渡運,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變更渡運航行線路。
第十八條渡船在遇有大風、大浪、大雨、大霧、洪水、急流、泄洪等可能危及渡運安全的惡劣天氣、水文條件,或者接到有關預警信息時,應當及時停止渡運。
第十九條在渡運水域內不得從事水上過駁、采砂、捕撈、養殖、設置永久性固定設施等可能危及渡船航行安全的作業或者活動。
第二十條渡船應當按照核定的標准載客、載貨,禁止超載。
渡船不得載運法律、法規、規章以及國家規定禁止運輸的危險貨物。
第二十一條乘客、車輛過渡,應當遵守渡口渡船安全管理規定,聽從渡口渡船工作人員指揮。渡船滿額時,不得強行登船過渡;渡船未停穩或者已啟航時,不得強行登離渡船。
第二十二條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在法定節假日或者傳統節日、重大集會、集市等渡運高峰期及汛期,應當組織相關職能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對渡口、渡船、渡運進行現場聯合監督檢查,維護渡運安全。渡口運營人應當根據乘客、車輛的流量和渡運安全管理的需要,安排專門人員現場維持渡口渡運秩序與安全。
第二十三條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渡口渡船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在重大節假日等渡運高峰期前組織開展渡口渡船聯合應急演練,海事管理機構應當積極予以指導,不斷提高應急反應能力。
第二十四條日渡運量超過三百人次的渡口及載客定額超過十二人的渡船每月至少組織一次應急演練。
日渡運量少於三百人次的渡口及載客定額十二人以下的渡船每季度至少組織一次應急演練。
第二十五條渡船發生水上險情的,應當立即進行自救,並報告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海事管理機構。當地人民政府和海事管理機構接到報告後,應當依照各自職責,組織搜尋救助。
渡船船員應當服從指揮,在不危及自身安全的情況下,積極參與水上搜尋救助。
第二十六條因蓄放水作業可能導致渡口水位急劇變化影響渡運安全的,水電站、水庫、水閘等水工程管理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向渡口所在地人民政府通報水情信息,當地人民政府接到水情信息後應當及時通報相關渡口渡船運營人。
第二十七條省和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渡口渡運安全檢查制度。在監督檢查中發現渡口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應當責令立即消除安全隱患或者限期整改。
海事管理機構應當建立渡船安全監督管理制度。 在監督管理中發現渡船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應當責令立即消除安全隱患或者限期整改,並及時通報當地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
第二十八條違反本規定第九條規定,未經批准擅自設置或者撤銷渡口的,由渡口所在地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強制拆除或者恢復,因強制拆除或者恢復發生的費用分別由設置人、撤銷人承擔。
第二十九條違反本規定第十三條第三款規定,渡船不具備夜航條件擅自夜航的,由海事管理機構責令改正,並可對渡船運營人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條違反本規定第十四條規定,渡船未設置符合國家規定的識別標志,及未在明顯位置標明載客定額、抗風等級和安全注意事項的,由渡口所在地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航。
第三十一條違反本規定第十六條規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機構對渡船船員予以警告;情節嚴重的,對渡船船員處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對渡船運營人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一)不遵守渡船安全操作規程的;
(二)酒後駕駛,疲勞駕駛的;
(三)發生險情事故時,不及時報告並救助遇險人員的。
第三十二條違反本規定第十七條規定,渡船未按核定航行線路渡運的,由渡口所在地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渡船運營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航。
第三十三條違反本規定第十八條規定,不按暫停渡運要求停止渡運的,由渡口所在地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對渡船運營人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四條違反本規定第二十條第一款規定,渡船不按照核定的標准載客、載貨的,由海事管理機構責令改正,對渡船運營人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可以對責任船員給予暫扣渡船船員證書六個月以上直至吊銷渡船船員證書的處罰,並對超載運輸的渡船強制卸載。
第三十五條違反本規定,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和海事管理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據不同情節,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對渡運安全不依法實施監督檢查的;
(二)對違法行為不依法予以處罰的;
(三)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行為。
第三十六條本經濟特區各級人民政府和其他有關渡口渡船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渡口渡船安全管理工作中,不依法履行職責,有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等行為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七條違反本規定的行為,本規定未設定處罰但有關法律、法規已有處罰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八條三亞市的區人民政府,在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中履行本規定規定應當由鄉鎮人民政府履行的職責。
第三十九條本規定具體應用的問題,由省人民政府負責解釋。
第四十條本規定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

❸ 蘇州市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內河交通安全管理,維護內河交通秩序,防治船舶污染,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江蘇省內河交通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內河通航水域(長江除外)從事航行、停泊、作業以及其他與內河交通安全有關的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法律、法規對漁業船舶、漁港水域、城市園林水域等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三條市和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本行政區域內的內河交通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內河交通安全管理責任制。

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建立、健全內河交通安全管理責任制,根據內河交通安全管理需要確定管理機構或者專門人員,負責本轄區內的渡船、農用自備船、餐飲船等船舶的安全管理。第四條市和縣級市、區交通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內河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市、縣級市地方海事管理機構具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的內河交通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安監、公安、水利(水務)、農林(漁業)、園林和綠化、建設、旅遊、環保、市容市政等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做好內河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第二章船舶、浮動設施和船員第五條船舶、浮動設施、船員應當具備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方可航行或者從事相關活動。第六條船舶、船舶運輸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保險。第七條客船、危險貨物運輸船舶、油船和航行於太湖的運輸船舶應當配備與地方海事管理機構聯網的衛星定位系統等設備,並保證正常運行。

船舶在航行時,衛星定位系統發生故障的,應當及時向地方海事管理機構報告。第八條船長全面負責船舶航行、停泊和作業的安全,在保障水上人身與財產安全、防治船舶污染水域方面,具有獨立決定權,並負有最終責任。

不設船長的船舶,由履行相應職責的船員全面負責船舶航行、停泊和作業的安全。第九條地方海事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對船員的水上交通安全教育,負責船員培訓工作的監督管理。第三章航行、停泊和作業第十條船舶應當盡可能沿本船右舷一側航道航行。

船舶應當按照交通安全標志停泊。遇有前方發生內河交通事故、航道堵塞、水上交通管制以及惡劣天氣等特殊情況,船舶需要緊急停泊時,應當沿本船右舷一側依次停泊,不得影響其他船舶的航路。第十一條船舶、浮動設施上從事臨水作業的人員應當穿著救生衣。第十二條市地方海事管理機構可以根據保障通航安全的實際需要發布通航規定。

船舶進入交通管制區、通航密集區或者航行條件受限的區域,應當遵守地方海事管理機構發布的通航規定。申請護航等特種秩序維護的,按照規定向地方海事管理機構辦理相關手續。第十三條船舶載運貨物應當保證船舶穩性,不得影響駕駛視線。未經地方海事管理機構核定並採取必要安全措施的,船舶載運的貨物,甲板以上高度不得超過船舶型深的二分之一,積載寬度不得超出舷外各五十厘米,長度不得超出船身。

船舶拖帶、頂推應當採取單排一列編隊方式,不得使用長纜、獨纜、綁拖等拖帶方式。使用偏纜不得超過拖船寬度的二分之一。第十四條船舶航行、停泊和作業時,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遮擋、污損、塗改船名和船籍港等船舶標識;

(二)利用非載客船從事載客活動;

(三)不具備夜航條件的船舶夜間航行;

(四)船員酒後從事航行、作業活動;

(五)快速艇作全速回轉或者大舵角轉向等危險操作;

(六)在狹窄彎曲航道、橋梁、船閘引航道等水域停泊;

(七)農用自備船改變用途或者在船舶證件載明的水域外航行。第十五條地方海事管理機構應當在航道沿線的古橋、古駁岸、古碼頭等文物保護單位和古建築的水域,設置限速、禁停等交通安全標志。船舶經過時,應當遵守限速、禁停規定。第十六條設置碼頭、泊位、作業區以及過船設施在進行可行性論證時,應當徵求地方海事管理機構意見,通過通航安全評估。

碼頭、泊位、作業區以及過船設施所有人、經營人應當按照規范要求設置、維護交通安全標志,並指定專人管理船舶停靠秩序。

客運旅遊碼頭、危險貨物裝卸作業碼頭、水上加油站點等重點碼頭,其所有人、經營人應當安裝與地方海事管理機構聯網的安全監控視頻裝置,並保證正常運行。

❹ 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規定對船舶做了哪些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第二章船舶、浮動設施和船員
第六條船舶具備下列條件,方可航行:
(一)經海事管理機構認可的船舶檢驗機構依法檢驗並持有合格的船舶檢驗證書;
(二)經海事管理機構依法登記並持有船舶登記證書;
(三)配備符合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的船員;
(四)配備必要的航行資料。
第八條船舶、浮動設施應當保持適於安全航行、停泊或者從事有關活動的狀態。
船舶、浮動設施的配載和系固應當符合國家安全技術規范。

第三章航行、停泊和作業
第十四條船舶在內河航行,應當懸掛國旗,標明船名、船籍港、載重線。
按照國家規定應當報廢的船舶、浮動設施,不得航行或者作業。
第十五條船舶在內河航行,應當保持瞭望,注意觀察,並採用安全航速航行。船舶安全航速應當根據能見度、通航密度、船舶操縱性能和風、浪、水流、航路狀況以及周圍環境等主要因素決定。使用雷達的船舶,還應當考慮雷達設備的特性、效率和局限性。
船舶在限制航速的區域和汛期高水位期間,應當按照海事管理機構規定的航速航行。
第十六條船舶在內河航行時,上行船舶應當沿緩流或者航路一側航行,下行船舶應當沿主流或者航路中間航行;在潮流河段、湖泊、水庫、平流區域,應當盡可能沿本船右舷一側航路航行。
第十七條船舶在內河航行時,應當謹慎駕駛,保障安全;對來船動態不明、聲號不統一或者遇有緊迫情況時,應當減速、停車或者倒車,防止碰撞。
船舶相遇,各方應當注意避讓。按照船舶航行規則應當讓路的船舶,必須主動避讓被讓路船舶;被讓路船舶應當注意讓路船舶的行動,並適時採取措施,協助避讓。
船舶避讓時,各方避讓意圖經統一後,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改變避讓行動。
船舶航行、避讓和信號顯示的具體規則,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制定。
第十八條船舶進出內河港口,應當向海事管理機構辦理船舶進出港簽證手續。
第十九條下列船舶在內河航行,應當向引航機構申請引航:
(一)外國籍船舶;
(二)1000總噸以上的海上機動船舶,但船長駕駛同一類型的海上機動船舶在同一內河通航水域航行與上一航次間隔2個月以內的除外;
(三)通航條件受限制的船舶;
(四)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應當申請引航的客船、載運危險貨物的船舶。
第二十條船舶進出港口和通過交通管制區、通航密集區或者航行條件受限制的區域,應當遵守海事管理機構發布的有關通航規定。
任何船舶不得擅自進入或者穿越海事管理機構公布的禁航區。
第二十一條從事貨物或者旅客運輸的船舶,必須符合船舶強度、穩性、吃水、消防和救生等安全技術要求和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的載貨或者載客條件。
任何船舶不得超載運輸貨物或者旅客。
第二十二條船舶在內河通航水域載運或者拖帶超重、超長、超高、超寬、半潛的物體,必須在裝船或者拖帶前24小時報海事管理機構核定擬航行的航路、時間,並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障船舶載運或者拖帶安全。船舶需要護航的,應當向海事管理機構申請護航。
第二十四條船舶應當在碼頭、泊位或者依法公布的錨地、停泊區、作業區停泊;遇有緊急情況,需要在其他水域停泊的,應當向海事管理機構報告。
船舶停泊,應當按照規定顯示信號,不得妨礙或者危及其他船舶航行、停泊或者作業的安全。
船舶停泊,應當留有足以保證船舶安全的船員值班。
參考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_網路
http://ke..com/link?url=4vQCj_5o__l7j-8-9WveJelSUJ_ssIQpYXih2U-HxuczUJnELMw_#2_3

❺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船舶污染內河水域環境管理規定(2015)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防治船舶及其作業活動污染內河水域環境,保護內河水域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定。第二條防治船舶及其作業活動污染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水域環境,適用本規定。第三條防治船舶及其作業活動污染內河水域環境,實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及時處置、綜合治理的原則。第四條交通運輸部主管全國防治船舶及其作業活動污染內河水域環境的管理。
國家海事管理機構統一負責全國防治船舶及其作業活動污染內河水域環境的監督管理工作。
各級海事管理機構依照各自的職責許可權,具體負責管轄區域內防治船舶及其作業活動污染內河水域環境的監督管理工作。第二章一般規定第五條中國籍船舶防治污染的結構、設備、器材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范、標准,經海事管理機構或者其認可的船舶檢驗機構檢驗,並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
外國籍船舶防治污染的結構、設備、器材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加入的有關國際公約,經船旗國政府或者其認可的船舶檢驗機構檢驗,並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
船舶經船舶檢驗機構檢驗可以免除配備相應的污染物處理裝置的,應當在相應的船舶檢驗證書中予以註明。第六條船舶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規定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加入的國際條約、協定的要求,具備並隨船攜帶相應的防治船舶污染內河水域環境的證書、文書。第七條船員應當具有相應的防治船舶污染內河水域環境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熟悉船舶防污染程序和要求,經過相應的專業培訓,持有有效的適任證書和合格證明。
從事有關作業活動的單位應當組織本單位作業人員進行防治污染操作技能、設備使用、作業程序、安全防護和應急反應等專業培訓,確保作業人員具備相關防治污染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第八條港口、碼頭、裝卸站以及從事船舶水上修造、水上拆解、打撈等作業活動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范和標准,配備相應的污染防治設施、設備和器材,並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同一港口、港區、作業區或者相鄰港口的單位,可以通過建立聯防機制,實現污染防治設施、設備和器材的統一調配使用。
港口、碼頭、裝卸站應當接收靠泊船舶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船舶污染物。從事船舶水上修造、水上拆解、打撈等作業活動的單位,應當按照規定處理船舶修造、打撈、拆解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第九條150總噸及以上的油船、油駁和400總噸及以上的非油船、非油駁的拖駁船隊應當制定《船上油污應急計劃》。150總噸以下油船應當制定油污應急程序。
150總噸及以上載運散裝有毒液體物質的船舶應當按照交通運輸部的規定製定《船上有毒液體物質污染應急計劃》和貨物資料文書,明確應急管理程序與布置要求。
400總噸及以上載運散裝有毒液體物質的船舶可以制定《船上污染應急計劃》,代替《船上有毒液體物質污染應急計劃》和《船上油污應急計劃》。
水路運輸企業應當針對所運輸的危險化學品的危險特性,制定運輸船舶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並為運輸船舶配備充足、有效的應急救援器材和設備。
港口、碼頭、裝卸站的經營人以及有關作業單位應當制定防治船舶及其作業活動污染內河水域環境的應急預案,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應急演練,並做好記錄。第十條依法設立特殊保護水域涉及防治船舶污染內河水域環境的,應當事先徵求海事管理機構的意見,並由海事管理機構發布航行通(警)告。設立特殊保護水域的,應當同時設置船舶污染物接收及處理設施。
在特殊保護水域內航行、停泊、作業的船舶,應當遵守特殊保護水域有關防污染的規定、標准。第十一條船舶或者有關作業單位造成水域環境污染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污染損害賠償責任。
通過內河運輸危險化學品的船舶,其所有人或者經營人應當投保船舶污染損害責任保險或者取得財務擔保。船舶污染損害責任保險單證或者財務擔保證明的副本應當隨船攜帶。
通過內河運輸危險化學品的中國籍船舶的所有人或者經營人,應當向在我國境內依法成立的商業性保險機構和互助性保險機構投保船舶污染損害責任保險。具體辦法另行制定。

❻ 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船舶船員值班規則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內河船舶船員值班管理,規范船員值班行為,保障內河交通安全,保護內河水域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則。第二條100總噸及以上中國籍內河船舶的船員值班適用本規則。
軍事船舶、漁業船舶、農用船舶、非營業性遊艇、體育運動船艇和非機動船舶的船員值班除外。第三條國務院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主管全國內河船舶船員值班工作。
國家海事管理機構統一管理內河船舶船員值班工作。
各級海事管理機構按照職責具體負責內河船舶船員值班監督管理工作。第四條船舶所有人、船舶經營人、船舶管理人和船長應當按照船舶安全配員的相關規定配備合格船員,確保指派到船上任職的船員熟悉船上相關設備、船舶特性,熟知本人職責和值班要求,有效履行安全、防污染等職責。第五條船長及全體船員在值班時,應當遵守有關船舶航行安全和防治船舶污染水域的相關規定和標准規范。第二章一般要求第六條船舶所有人、船舶經營人、船舶管理人和船長應當編制船舶值班制度,公示在船舶的顯著位置,並要求全體船員遵守執行。
船長應當安排合格船員值班,明確值班船員職責。值班安排應當符合保證船舶、貨物、人員安全及保護水域環境的要求,考慮值班船員資格和經驗,根據情況合理安排值班船員,並保證值班船員得到充分休息,防止疲勞值班。第七條內河貨船在航行中的駕駛值班安排應當符合以下要求:
(一)3000總噸及以上內河貨船,駕駛值班每班至少2人,其中至少1人是船長或者是大副、二副、三副;
(二)1000總噸至3000總噸內河貨船,駕駛值班每班1人須是船長或者是大副、二副、三副。夜間及能見度不良時,需增配1名普通船員;
(三)未滿1000總噸內河貨船,駕駛值班每班至少1名船長或者駕駛員。
內河貨船在航行中的輪機值班安排應當符合以下要求:
(一)500千瓦及以上內河貨船,輪機值班每班至少1人須是輪機長或者大管輪、二管輪、三管輪;
(二)未滿500千瓦內河貨船,輪機值班每班至少1名值班船員。第八條內河客、渡船在航行中的駕駛值班安排應當符合以下要求:
(一)1000總噸及以上內河客、渡船,駕駛值班每班至少2人,其中至少1人是船長或者是大副、二副、三副;
(二)300總噸至1000總噸內河客、渡船,駕駛值班每班至少1名船長或者駕駛員,夜間及能見度不良時,需增配1名普通船員;
(三)未滿300總噸內河客、渡船,駕駛值班每班至少1名船長或者駕駛員。
內河客、渡船在航行中的輪機值班安排應當符合以下要求:
(一)500千瓦及以上內河客、渡船,輪機值班每班至少1人須是輪機長或者大管輪、二管輪、三管輪;
(二)未滿500千瓦內河客、渡船,輪機值班每班至少1名輪機長或者輪機員。第九條船舶停泊時應當留有足以保證船舶安全的船員值班,確保滿足應對可能發生的緊急情況的需要。其中,1000總噸及以上貨船和300總噸及以上客船停泊時應當留有一個航行班的駕駛和輪機人員值班。第十條值班船員對船舶安全負責,但不免除船長的安全責任。
船員在值班期間不得安排影響其值班的其他工作。第十一條值班船員應當遵守下列駕駛台和機艙資源管理要求:
(一)值班船員應當正確接收和處置氣象、水文、周圍船舶動態等與航行安全有關的信息;
(二)值班船員應當保持通信溝通聯絡有效暢通;
(三)值班船員對值班安全產生懷疑時,應當立即告知船長、輪機長、負責值班的高級船員;
(四)值班船員應當按照要求記錄值班期間發生的重要事項。第十二條船長應當根據航次任務做好開航准備工作,包括備好本航次所需的燃料、備品等。
3000總噸及以上內河貨船和300總噸及以上內河客船應當制定航行計劃。航行計劃至少應當包括和考慮出發港、目的港、航程、連續航行時間限制、航經水道、重要橋梁、交通管制區、天氣情況等事項和要素。第十三條船長應當對值班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及時發現並糾正船員的不良操作行為。
在遇到能見度不良、惡劣天氣、航行條件復雜等可能影響船舶安全的情形時,船長應當親自操縱船舶或者監督航行。

❼ 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海事行政處罰規定(2021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規范海事行政處罰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和監督水上海事行政管理,維護水上交通秩序,防止船舶污染水域,根據《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行政處罰法》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中國)內河水域及相關陸域發生的違反海事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實施海事行政處罰,適用本規定。第三條實施海事行政處罰,應當遵循合法、公開、公正,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第四條海事行政處罰,由海事管理機構依法實施。第二章內河海事違法行為和行政處罰第一節違反船舶、浮動設施所有人、經營人安全管理秩序第五條違反船舶所有人、經營人安全營運管理秩序,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船舶所有人或者船舶經營人處以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一)未按規定取得安全營運與防污染管理體系符合證明或者臨時符合證明從事航行或者其他有關活動;

(二)隱瞞事實真相或者提供虛假材料或者以其他不正當手段騙取安全營運與防污染管理體系符合證明或者臨時符合證明;

(三)偽造、變造安全營運與防污染管理體系審核的符合證明或者臨時符合證明;

(四)轉讓、買賣、租借、冒用安全營運與防污染管理體系審核的符合證明或者臨時符合證明。第六條違反船舶安全營運管理秩序,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船舶所有人或者船舶經營人處以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對船長處以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給予扣留船員適任證書6個月至24個月直至吊銷船員適任證書的處罰。

(一)未按規定取得船舶安全管理證書或者臨時船舶安全管理證書從事航行或者其他有關活動;

(二)隱瞞事實真相或者提供虛假材料或以其他不正當手段騙取船舶安全管理證書或者臨時船舶安全管理證書;

(三)偽造、變造船舶安全管理證書或者臨時船舶安全管理證書;

(四)轉讓、買賣、租借、冒用船舶安全管理證書或者臨時船舶安全管理證書。第七條違反安全營運管理秩序,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嚴重後果的,按以欺騙手段取得安全營運與防污染管理體系符合證明或者臨時符合證明,對船舶所有人或者船舶經營人取得的安全營運與防污染管理體系符合證明或者臨時符合證明予以撤銷:

(一)不掌控船舶安全配員;

(二)不掌握船舶動態;

(三)不掌握船舶裝載情況;

(四)船舶管理人不實際履行安全管理義務;

(五)安全管理體系運行存在其他重大問題。第二節違反船舶、浮動設施檢驗和登記管理秩序第八條違反《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第六條第(一)項、第七條第(一)項的規定,船舶、浮動設施未持有合格的檢驗證書擅自航行或者作業的,依照《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第六十四條的規定,責令停止航行或者作業;拒不停止航行或者作業的,暫扣船舶、浮動設施;情節嚴重的,予以沒收。

本條前款所稱未持有合格的檢驗證書,包括下列情形:

(一)沒有取得相應的檢驗證書;

(二)持有的檢驗證書屬於偽造、變造、轉讓、買賣或者租借的;

(三)持失效的檢驗證書;

(四)檢驗證書損毀、遺失但不按照規定補辦;

(五)其他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規定情形的檢驗證書。第九條船舶檢驗機構的檢驗人員違反《船舶和海上設施檢驗條例》的規定,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嚴重失職,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照《船舶和海上設施檢驗條例》第二十八條的規定,按其情節給予警告、暫停檢驗資格或者注銷驗船人員注冊證書的處罰:

(一)超越職權范圍進行船舶、設施檢驗;

(二)擅自降低規范要求進行船舶、設施檢驗;

(三)未按照規定的檢驗項目進行船舶、設施檢驗;

(四)未按照規定的檢驗程序進行船舶、設施檢驗;

(五)所簽發的船舶檢驗證書或者檢驗報告與船舶、設施的實際情況不符。第三節違反內河船員管理秩序第十條違反《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第九條的規定,未經考試合格並取得適任證書或者其他適任證件的人員擅自從事船舶航行或者操作的,依照《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第六十六條和《船員條例》第五十五條的規定,責令其立即離崗,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以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並對聘用單位處以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款。

本條前款所稱未經考試合格並取得適任證書或者其他適任證件,包括下列情形:

(一)未經水上交通安全培訓並取得相應合格證明;

(二)未持有船員適任證書或者其他適任證件;

(三)持採取弄虛作假的方式取得的船員職務證書;

(四)持偽造、變造的船員職務證書;

(五)持轉讓、買賣或租借的船員職務證書;

(六)所服務的船舶的航區、種類和等級或者所任職務超越所持船員職務證書限定的范圍;

(七)持已經超過有效期限的船員職務證書。

❽ 內河運輸船舶標准化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加強內河運輸船舶標准化管理,提高內河運輸船舶技術水平,防止船舶污染水域,優化內河運輸船舶結構,促進水路運輸事業的發展,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江河、湖泊、水庫及其他內河通航水域從事運輸的船舶,但在與外界通航水域不相通的封閉性通航水域內從事運輸的船舶除外。第三條交通部對全國內河運輸船舶標准化實施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內河運輸船舶標准化實施管理,並可委託其設置的航運管理機構負責有關具體工作。
海事管理機構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本規定對內河運輸船舶檢驗、交通安全及防止污染水域實行監督管理。第四條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新建、改建水泥質船舶、總長5米以上的木質船舶從事內河運輸。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新建、改建總長20米以上的掛槳機船舶從事內河運輸,不得新建、改建掛槳機船舶在長江干線、珠江干線、黑龍江干線、京杭運河及太湖水域從事內河運輸。第五條新建、改建內河運輸船舶,其總長、總寬和吃水應當符合交通部制定的內河貨運船舶船型主尺度系列標准。第六條新建、改建內河運輸船舶前,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提出增加運力申請,並報有審批權的交通主管部門批准。第七條新建、改建內河運輸船舶,應當按國家有關規定向海事管理機構認可的船舶檢驗機構申請建造檢驗,取得船舶檢驗證書。
船舶檢驗機構應當按照交通部制定的內河貨運船舶船型主尺度系列標准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進行建造檢驗,對符合有關規定的,簽發船舶檢驗證書。第八條新建、改建內河運輸船舶取得船舶檢驗證書後,應當按國家有關規定向海事管理機構申請船舶登記,取得法定的船舶登記證書。第九條使用新建、改建的船舶從事內河運輸經營,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路運輸管理條例》和有關規定報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批准,取得船舶營運證,並註明船舶營運區域。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審核內河運輸經營申請,經審核合格的,發給船舶營運證,註明船舶符合交通部制定的內河貨運船舶船型主尺度系列標准及經營范圍。經審核不合格的,不得發給船舶營運證。第十條內河運輸船舶所有人、船舶經營人、船舶管理人應當在規定的航行區域和經營范圍從事內河運輸。第十一條內河運輸船舶所有人、船舶經營人、船舶管理人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海事管理機構認可的船舶檢驗機構對營運中的水泥質船舶、木質船舶和掛槳機船舶申請定期檢驗。經檢驗不合格的,不得從事內河運輸。第十二條對已經投入營運的水泥質船舶、木質船舶和掛槳機船舶實行限期淘汰制度,具體時間、航區另行公布。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使用交通部明文規定已經淘汰的水泥質船舶、木質船舶和掛槳機船舶從事內河運輸。第十三條對不適航或者其他妨礙、可能妨礙交通安全、污染、可能污染水域的內河運輸船舶,海事管理機構依照有關法規禁止其離港,或者令其停航、駛向指定地點。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規、規章的規定,對內河運輸船舶標准化進行監督檢查。第十五條內河運輸船舶所有人、船舶經營人、船舶管理人應當接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依法進行的監督檢查,如實提交有關證書、資料或者情況,不得拒絕、隱匿或者弄虛作假。第十六條違反本規定,未經批准擅自從事內河運輸經營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水路運輸管理條例》第二十六條第(一)項的規定給予行政處罰。
違反有關內河船舶檢驗管理和安全監督管理的規定,由海事管理機構按有關法規、規章給予行政處罰。第十七條交通主管部門、海事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第十八條本規定由交通部負責解釋。第十九條本規定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本規定生效前交通部公布的有關規定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准。

c30407--011113xkj

❾ 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內河交通安全管理,保障船舶、排筏、設施以及人身和財產的安全,以利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特製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通航水域航行、停泊、作業的一切船舶、排筏 、設施和人員 ,以及船舶 、排筏 、設施的所有人和經營人(以下簡稱所有人和經營人)。
前款內河通航水域,適用於國境河流中國管轄水域;但是,中國政府同其他國家政府簽有協議或者協定的,按照協議或者協定執行。第三條各級交通管理部門設置的港航監督機構是對內河交通安全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的主管機關。第二章船舶、排筏、設施和人員第四條船舶必須具備下列條件,方准航行:
一、經船舶檢驗部門檢驗,持有合格的技術證書或者文件;
二、經登記持有船舶國籍證書或者船舶登記證書或者船舶執照;
三、按國家規定必須投保船舶險的船舶,應當持有保險文書或者證明文件;
四、按國家規定配備持有合格職務證書的技術船員、駕長、渡工和其他船員。第五條機動船舶的船長、輪機長、駕駛員、輪機員、無線電報務員或者話務員,應當經過考試,持有合格職務證書。
非機動船舶的駕長、渡工,應當經過考核,持有合格證件。
其他船員應當經過安全教育和專業訓練。第六條竹木排筏應當配備必要的安全航行設備、救生設備和足以保障安全航行的排工。排工配備標准由林業主管部門規定。排頭工應當經過林業部門培訓,持有合格證件。
游覽排筏駕駛人員的管理,由主管機關會同有關部門規定。第七條設施應當按國家規定配備安全設備和人員。第八條船舶應當按國家規定,向主管機關繳納船舶港務費。第三章所有人和經營人第九條所有人和經營人必須遵守本條例和國家有關交通安全的規定。第十條所有人或者經營人必須對其所有的或者所經營的船舶、 排筏、 設施的安全負責,並且應當做到下列各項:
一、加強對船舶、排筏、設施的安全技術管理,使之處於適航狀態或者保持良好技術狀況;
二、配備的船員、排工或者人員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不得任用無合格職務證書或者合格證件的人員擔任船長、輪機長、駕駛員、輪機員、報務員、話務員、駕長、渡工和排頭工;
三、加強對船員、排工和其他人員的技術培訓和安全教育,不得強令所屬人員違章操作;
四、根據船舶的技術性能、船員條件、限定航區和水文氣象條件,合理調度船舶;五、接受主管機關的監督檢查和管理。第四章航行、停泊和作業第十一條船舶、排筏、設施在內河航行、停泊和作業,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和港航規章。第十二條外國籍船舶進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國籍船舶開放的內河港口,必須事先經主管機關批准,並申請指派引航員引航。進出港口和在內河航行期間,必須接受主管機關的檢查和監護。第十三條中國籍船舶進出內河港口,應當辦理船舶進出港簽證或者接受檢查。第十四條船舶進出港口和通過交通管制區、通航密集區或者航行條件受到限制的區域,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或者主管機關公布的特別規定。第十五條除主管機關特別許可外,禁止船舶、排筏進入或者穿越禁航區。第十六條船舶不得超載運輸。嚴禁不具備載客條件的船舶私自搭客。第十七條船舶從事拖帶航行,應當遵守拖航的有關規定。第十八條船舶應當在核定的航區內航行,所採用的航速應當足以保障自身的安全和不危及其它船舶、排筏、設施的安全。在限制航速的區域內和在汛期高水位期間,應當按照規定的航速行駛。第十九條船舶和排筏停泊,不得妨礙其它船舶、排筏的正常航行和危及設施、堤防的安全。
除無人駁船外,停泊船舶必須留有足以保證船舶安全的船員值班。第二十條在通航河流中人放或者拖運竹木排,應當遵守人放或者拖運竹木排的規定。規定由主管機關會同林業主管部門制定。第二十一條船舶、排筏、設施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主管機關有權禁止其離港,或者令其停航、停止作業、駛向指定地點:
一、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有關法律、法規或者港航規章;
二、不適航或者不適拖;
三、發生交通事故後手續未清;
四、未向主管機關或者有關部門交付應承擔的費用,也未提供適當的擔保;
五、有妨礙交通安全的情況。

熱點內容
貴州保護條例 發布:2025-01-11 21:00:27 瀏覽:122
改年齡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1 20:48:30 瀏覽:370
勞動法第三十八條的內容 發布:2025-01-11 20:12:40 瀏覽:399
建管所涉及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1 20:07:44 瀏覽:359
reach法規第七條 發布:2025-01-11 19:57:29 瀏覽:125
民事訴訟法18條19條 發布:2025-01-11 19:07:54 瀏覽:238
民法中的監護 發布:2025-01-11 18:17:39 瀏覽:606
央視社會與法平安365幾點 發布:2025-01-11 18:01:47 瀏覽:966
巴中文明行為促進條例 發布:2025-01-11 16:56:01 瀏覽:566
宰殺家禽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1 16:24:48 瀏覽: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