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條例
1. 銀川市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規范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活動,確保公眾利益和公共安全,促進市政公用事業健康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是指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依法通過市場競爭機制選擇市政公用事業投資者、經營者,明確其在一定范圍和期限內經營某項市政公用事業投資、建設、運營,向社會提供市政公用事業產品或者某項服務的制度。第三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活動和監督管理工作適用本條例。第四條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依據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的授權,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的具體實施。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的監督管理工作。第五條市政公用事業實行特許經營的范圍:
(一)城市供水、供氣、供熱;
(二)城市污水、清掃保潔、垃圾處理;
(三)城市道路、橋涵、地下綜合管廊、路燈、廣場、園林綠化等市政公用設施的建設或者養護;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業。第六條實施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和公共安全優先的原則,有利於提高市政公用產品的質量和改善服務水平,保證公眾利益不受損害。
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者應當確保提供安全、合格的產品和優質、持續、及時、高效、公平的服務。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者通過合法經營取得合理回報並承擔相應投資和經營風險。第七條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項目的確定,應當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和發展需要,堅持合理布局,有效配置公共資源的原則,防止重復建設和不正當競爭。第八條鼓勵跨行政區域的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共享,鼓勵國內外投資者採取獨資、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參與市政公用設施投資、建設以及運營。
鼓勵和支持投資者進入微利或者非營利市政公用事業領域,向社會提供服務。第二章特許經營權的授予第九條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可以採用下列方式:
(一)在一定期限內,將項目的投資建設和經營權授予特許經營者,期滿後按照特許經營協議移交人民政府;
(二)在一定期限內,將建成項目的經營權授予特許經營者,期滿後按照特許經營協議移交人民政府;
(三)在一定期限內,委託特許經營者提供公共服務和產品;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
前款規定的經營期限應當根據行業特點、經營規模、經營方式等因素確定,採用前款第一、二項形式的,最長不得超過三十年;採用前款第三項形式的,最長不得超過十年。第十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實施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項目時,由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會同發展改革、財政、國有資產管理等部門,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市政公用事業各專項規劃、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等進行論證,並公開徵求有關部門和公眾意見或經聽證後,制定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實施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跨行政區域的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實施方案,由有關縣(市、區)人民政府共同組織制定,報市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一條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實施方案經批准後,由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通過電視、政府網站、公開發行的報紙等向社會公告,並組織實施。第十二條符合下列條件的經營者,可以申請從事市政公用事業項目的特許經營:
(一)銀行資信和財務狀況良好,並有滿足該項目經營必需的資金或者可靠的資金來源以及相應償債能力;
(二)有相應的從業資質和良好的經營業績且無不良信用記錄;
(三)有相應數量和相應從業資格的技術、財務、管理人員和該項目經營必需的設備、設施;
(四)有切實可行的經營方案和保證提供持續、穩定、方便、及時、安全、優質、價格合理的產品和普遍服務的能力;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第十三條同一地域范圍內的同一行業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權,應當授予兩個以上的經營者;但因行業特點和地域條件的限制,無法授予兩個以上經營者的除外。第十四條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招標,應當遵守招標投標法律法規;應當將保證市政公用事業產品或者公共服務的供應、質量、安全和價格合理作為實質要件,並在招標文件中載明具體要求。
2. 貴州省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規范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活動,保障公共利益及特許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市政公用事業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下列市政公用事業,實施特許經營的,適用本條例:
(一)城市供水、供氣、集中供熱;
(二)城市污水處理、垃圾處理;
(三)城市道路、橋梁隧道、路燈、園林綠化、廣場的養護;
(四)城市生活垃圾清掃、清運和道路保潔;
(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市政公用事業項目。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是指有權授予特許經營權的政府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通過市場競爭機制選擇市政公用事業投資者或者經營者,授權其在一定期限和范圍內經營某項市政公用事業產品或者提供某項服務的制度。第四條省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省行政區域內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活動的指導和監督工作。
市、州人民政府和地區行政公署、縣級人民政府主管市政公用事業的部門(以下簡稱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市政公用事業項目特許經營活動的指導和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做好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的有關工作。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增加對市政公用事業的財政投入。鼓勵利用各種社會資金,採取多種形式建設市政公用設施及從事特許經營。第六條實施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公共利益優先和有償使用的原則。第七條公眾享有對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社會參與機制,保障公眾對特許經營活動的有效監督。第二章特許經營權第八條特許經營權的授權主體是有市政公用事業事權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
跨行政區域的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應當本著有關各方平等協商的原則,共同加強監管。其共同的上級人民政府或者上級人民政府所屬的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指導監督。第九條特許經營者按照城市規劃投資建設的市政公用設施,在特許經營期滿或者特許經營權終止後,無償移交政府。第十條特許經營可以採取下列形式:
(一)在一定期限內,將項目的投資建設和經營權授予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期滿後按照特許經營協議無償移交政府;
(二)在一定期限內,將建成項目的經營權授予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由特許經營者向政府支付項目建設費用,期滿後按照特許經營協議無償移交政府;
(三)在一定期限內,委託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
前款第一、二項的特許經營期限最長不超過30年;第三項的特許經營期限最長不超過8年。第十一條縣級人民政府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根據城市建設發展需要,制訂特許經營項目的實施方案,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報市、州人民政府和地區行政公署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審核後,報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根據城市建設發展需要,制訂特許經營項目的實施方案,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報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實施方案應當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一)項目名稱;
(二)項目基本經濟技術指標;
(三)選址和其他規劃條件;
(四)特許經營形式及期限;
(五)投資回報率、價格測算;
(六)特許經營者應當具備的條件;
(七)國家規定和特許經營協議約定享受的財政補貼及其他優惠措施;
(八)特許經營權使用費的收取或者減免;
(九)保障措施。第十二條特許經營者通過依法經營取得合理回報,並承擔相應的投資風險和經營風險。第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承諾的范圍可以涉及與特許經營項目有關的土地使用、提供相關基礎設施、給予必要的補貼以及控制不必要的重復性競爭項目建設。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不得向特許經營者承諾固定回報、商業風險分擔,不得為特許經營者提供融資、貸款擔保及法律、法規、規章禁止的事項。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不得向特許經營者指令非公益性任務,特許經營者為完成公益性目標而承擔人民政府指令性任務的,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應當給予補償。
3. 淮南市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條例
第一條為了規范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活動,保障社會公共利益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公用事業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公用事業特許經營(以下簡稱特許經營)是指公用事業行政主管部門依法通過市場競爭機制選擇公用事業投資者或者經營者,明確其在一定期限和范圍內從事某項公用事業產品或者提供某項公用事業服務的經營活動。第三條公用事業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負責特許經營權的授予和監督管理工作。其他有關行政管理部門依照各自職責,負責相關監督管理工作。第四條涉及公用事業的公共資源配置和直接關系公共利益的下列行業可以實行特許經營:
(一)供水、供氣、供熱;
(二)污水處理;
(三)公共交通;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公用事業行業。
從事特許經營應當依法取得相應的特許經營權。第五條特許經營者應當依法通過招標、拍賣等公平競爭的方式確定;通過招標、拍賣方式不能確定的,可以採取招募方式確定。第六條特許經營者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依法注冊的企業法人;
(二)有與業務規模相適應的資金和償債能力;
(三)有良好的銀行資信和財務狀況;
(四)具備相應從業資格的經營管理和技術人員;
(五)有切實可行的經營方案;
(六)其他應當具備的條件。第七條通過招標、拍賣方式確定特許經營者,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進行。公用事業行政主管部門與中標者、買受者簽訂特許經營合同,頒發特許經營授權書。第八條採取招募方式確定特許經營者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一)公用事業行政主管部門向社會公告擬授權特許經營行業具體項目的內容、范圍、時限、投資金額、市場准入條件等,向符合條件的法人發出招募邀請書;
(二)根據招募對象的回復,公用事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評審委員會進行資格審查和嚴格評議,並與招募對象就有關事宜進行談判;
(三)將擬授予特許經營權的招募對象在新聞媒體上進行公示,時間不少於10天;
(四)公示期滿無異議,或有異議經調查理由不成立的,公用事業行政主管部門與招募對象簽訂特許經營合同,頒發特許經營授權書。第九條特許經營合同應當載明下列內容:
(一)經營的內容、范圍及有效期限;
(二)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標准;
(三)資產的管理、處分和監管制度;
(四)雙方的權利、責任和義務;
(五)履約擔保;
(六)價格或收費的確定方法、標准和調整程序;
(七)經營權的終止和變更及檔案移交;
(八)監督機制;
(九)違約責任;
(十)其他應當載明的內容。第十條特許經營期限由公用事業行政主管部門根據行業特點、規模、經營方式、投資回報期和有關法律法規等因素綜合確定,但最長不得超過30年。
特許經營者需要延長經營期限的,應當在期滿1年前向公用事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對經營期間積極履行義務,設施狀況良好的申請者,公用事業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批准延長經營期限。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特許經營期限可以延長一次,延長的期限不得超過4年。
特許經營期限屆滿終止前,公用事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重新選擇特許經營者。第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特許經營者提出解除或者變更特許經營合同,經公用事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查,符合法定條件的,可以解除或變更:
(一)因不可抗力導致合同無法履行的;
(二)政府依法調整規劃導致合同無法履行的。第十二條特許經營者不得以轉讓、出租、質押等方式處分特許經營權。第十三條特許經營者應當優先保證社會公共利益不受損害,確保提供持續、安全、優質、高效、公平和價格合理的普遍服務。
特許經營者不得利用自身的優勢地位妨礙其他特許經營者的合法經營活動,不得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特許經營者通過合法經營取得合理收益,並承擔相應風險。第十四條特許經營者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按照城市發展要求,科學合理地制定年度經營計劃;
(二)為社會提供足量的符合標準的產品或者服務;
(三)經營設施狀況良好,運營安全;
(四)定期向公用事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經營情況,接受公用事業等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如實提供有關資料;
(五)接受社會公眾和輿論的監督;
(六)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義務。
4. 杭州市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規范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活動,保障社會公共利益、公共安全和特許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市政公用事業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市區范圍內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及其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以下簡稱特許經營),是指市政府依法通過市場競爭機制選擇市政公用事業投資者或者經營者,明確其在一定期限和范圍內經營某項市政公用產品或者提供某項服務的制度。第四條下列直接關系公共利益、涉及公共資源配置的項目,可實行特許經營:
(一)城市供水、管道燃氣、集中供熱、公共汽(電)車、城市軌道交通;
(二)城市污水處理、城市地下共同管溝;
(三)生活垃圾處理;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市政公用項目。第五條實施特許經營,應當遵循公共利益優先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第六條鼓勵跨區域的市政公用設施共享。有關各方應當按照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平等互利、協商一致的原則,共同推進跨區域特許經營的實施。第七條特許經營權的授權主體是市政府。第八條市市政公用事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條例。
市政公用事業監管機構具體負責對特許經營活動實施日常監管。
規劃、土地、建設、環保、工商、城管執法、國資、價格、財政、審計等相關行政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依法實施監督管理工作。第九條社會公眾享有對特許經營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對侵害公眾合法權益的行為有權進行投訴、舉報。第二章特許經營權的授予第十條特許經營可以採用下列方式:
(一)在一定期限內,將市政公用項目授予特許經營者投資建設並運營,期限屆滿無償移交給市政府;
(二)在一定期限內,將市政公用項目移交特許經營者運營,期限屆滿無償移交給市政府;
(三)在一定期限內,委託特許經營者提供公共服務;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第十一條特許經營權的授予程序:
(一)確立項目:依據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由市發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市市政公用事業行政主管部門對擬實行特許經營的項目組織立項論證,並報市政府批准;
(二)制定實施方案:特許經營項目確定後,市市政公用事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市發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門擬訂實施方案,並組織規劃、土地、建設、環保、財政、價格、國資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對特許經營項目實施方案進行審查和專家論證,經徵求公眾意見後將實施方案報市政府批准;
(三)選擇經營主體:通過招標等公平競爭方式,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公開、公平、公正地選擇特許經營者,並將選擇結果向社會公示二十日,接受社會監督;
(四)簽訂協議:公示期滿無異議,由市政府或者市政府授權的部門與獲得特許經營權的經營者簽訂特許經營協議。
對於特別復雜的市政公用特許經營項目,採用招標方式無法確定特許經營者的,可以採用招募方式確定特許經營者。市政府或者其授權的部門應當將擬授權經營的項目進行公告,並向不少於兩個申請人發出邀請,通過審慎調查和意向談判,確定經營者候選人,提交專門設立的評審委員會確定優先談判對象,通過談判確定經營者。
根據招標文件、招募公告等需要成立項目公司的,特許經營者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注冊成立項目公司,並由市政府或者市政府授權的部門與項目公司簽訂特許經營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第十二條市政府可以根據市政公用項目的不同特點收取特許經營權使用費,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特許經營權使用費應當專項用於市政公用事業,不得挪作他用,並依法接受審計監督。第十三條申請特許經營權,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依法成立的企業法人;
(二)良好的銀行資信、財務狀況及相應的償債能力;
(三)相應的從業經歷、良好的業績和企業商譽;
(四)相應的注冊資本金和設備、設施;
(五)切實可行的經營方案;
(六)符合法律、法規、規章和招標(招募)文件規定的其他條件。
5. 青海省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活動,保障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維護特許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市政公用事業發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是指政府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通過市場競爭機制選擇市政公用事業投資者或者經營者,明確其在一定期限和范圍內經營某項市政公用事業產品或者提供某項服務的制度。第三條本省行政區域內下列實施特許經營的市政公用事業項目,適用本條例:
(一)供水、供氣、集中供熱;
(二)污水、垃圾處理;
(三)道路、橋涵、廣場、路燈、管線共用通道、園林等公用設施的養護;
(四)其他由省人民政府建設行政部門負責指導和監督的特許經營項目。第四條實施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和公共利益、公共安全優先的原則。第五條實施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應當合理布局、有效配置資源,鼓勵跨行政區域的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共享。第六條省人民政府建設行政部門負責全省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的指導和監督工作。
州(市、地)、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的組織管理和實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的相關工作。第七條公眾對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享有知情權、建議權和監督權,對損害公共利益或者侵害自身合法權益的行為有權進行舉報、投訴。
州(市、地)、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公眾參與機制,保障公眾能夠對實施特許經營的情況進行監督,維護公眾的合法權益。第二章特許經營權的授予第八條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城市發展需要,制定特許經營項目實施方案。
州(市、地)人民政府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制定的特許經營項目實施方案,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在30日內報省人民政府建設行政部門備案。
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制定的特許經營項目實施方案,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在30日內報州(市、地)人民政府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備案。第九條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制定特許經營項目實施方案時,應當組織有關專家、企業代表和公眾代表對實施方案進行可行性論證,其中公眾代表的比例不得少於三分之一。第十條特許經營項目實施方案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項目的基本情況;
(二)項目基本經濟技術指標;
(三)特許經營者應當具備的條件及選擇方式;
(四)特許經營的方式、主要內容、范圍及期限;
(五)財政補貼、其他優惠條件等政府承諾的事項;
(六)產品、服務的質量、標准;
(七)投資回報及價格的測算;
(八)保障措施;
(九)其他事項。第十一條政府承諾的事項可以涉及與特許經營項目有關的基礎設施提供、必要的財政補貼及其他優惠條件等,但不得承諾商業風險分擔、固定投資回報及法律、法規、規章禁止的其他事項。第十二條特許經營期限,應當根據行業特點、規模、經營方式等因素確定。將項目的投資建設和經營權一並授予特許經營者的,特許經營期限最長不得超過30年;單獨授予經營權的,特許經營期限最長不得超過8年。第十三條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採取招標方式選擇特許經營者。通過招標不能確定特許經營者的,可以採取直接委託或者其他方式確定特許經營者。第十四條參與特許經營權競標者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依法注冊的企業法人;
(二)有相應的注冊資本金和設施、設備;
(三)有良好的銀行資信、財務狀況及相應的償債能力;
(四)有相應的從業經歷和良好的業績;
(五)有相應數量的技術、財務、經營等專業人員;
(六)有可行的經營方案;
(七)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條件。第十五條採取招標方式選擇特許經營者的,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應當將中標結果向社會公示,公示時間不得少於20日。公示期滿,公眾對中標結果無異議或者異議不成立的,方可將中標者確定為特許經營者。
6. 深圳市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 為了規范深圳市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活動,保障公眾利益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公用事業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公用事業特許經營(以下簡稱特許經營),是指深圳市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市政府)通過公平競爭方式確定的公用事業特許經營者(以下簡稱經營者),在特定范圍和期限內從事某項公用事業經營活動。第三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涉及公共資源配置和直接關系公共利益的下列行業可以實行特許經營:
(一)供水、供氣、供熱;
(二)污水處理、垃圾處理;
(三)公共交通;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業。
從事特許經營,應當按照規定取得相應的特許經營權。第四條 特許經營應當優先保證公共利益不受損害。經營者應當確保提供持續、安全、方便、優質、高效、公平和價格合理的普遍服務,不得利用自身的優勢地位妨礙其他經營者的合法經營活動,不得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經營者通過合法經營取得合理收益並承擔相應風險。第五條 公眾對特許經營活動享有知情權和提出意見的權利,對侵害自己合法權益的行為有權進行舉報和投訴。
市政府和經營者應當建立特許經營公眾參與機制,保障公眾對特許經營情況進行有效監督。第六條 市政府公用事業的行業主管部門是特許經營的監管部門,市政府其他職能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協助履行相應的監管職能。第二章特許經營權的授予第七條 特許經營權的授權主體是市政府。第八條 市政府應當採取招標、拍賣等公平競爭的方式,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公開、公平、公正地將某項公用事業的特許經營權通過頒發特許經營授權書(以下簡稱授權書)的形式授予符合條件的申請人。第九條 通過招標、拍賣等方式不能確定經營者的,市政府也可以採取招募方式確定經營者。
前款所稱招募,是指市政府將擬授權經營的公用事業公告後,由市政府或者其委託的機構向申請人發出邀請,通過審慎調查和意向談判,確定經營者候選人,提交專門設立的評審委員會確定優先談判對象,通過談判確定經營者。第十條 通過招募方式確定經營者的,市政府應當事先制定招募的條件和程序並予以公告。第十一條 同一行業的特許經營權應當授予兩個以上的經營者;但因行業特點和區域條件的限制,無法授予兩個以上經營者的除外。第十二條 特許經營可以採取下列形式:
(一)在一定期限內,將項目授予經營者建設、經營,期限屆滿後無償移交給市政府;
(二)在一定期限內,將公用設施移交經營者經營,期限屆滿後無償移交給市政府;
(三)在一定期限內,委託經營者提供某項公共服務;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第十三條 申請特許經營權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依法成立的企業法人;
(二)有相應的從業經歷和良好的企業聲譽;
(三)有切實可行的經營方案;
(四)具備招標、拍賣、招募文件規定的相關條件;
(五)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條件。第十四條 市政府應當根據不同行業的特點制定授權實施方案,並就授權實施方案的有關內容舉行公開聽證。
授權實施方案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項目的基本情況;
(二)申請人應當具備的基本條件;
(三)特許經營權的授權方式;
(四)特許經營的形式、主要內容、范圍及期限;
(五)經營者經營收益及投資回報情況測算;
(六)財政補貼及其他優惠措施;
(七)市政府認為應當明確的其他事項。第十五條 招標、拍賣等結束後三十日內,市政府應當根據有關招標、拍賣文件與確定的經營者簽定特許經營協議,並頒發授權書。第十六條 特許經營協議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項目名稱;
(二)經營方式;
(三)經營者應當履行的義務;
(四)違約責任;
(五)雙方認為應當約定的其他事項。第十七條 授權書是經營者從事相應特許經營業務的證明,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授權人、被授權人;
(二)特許經營權的內容、區域、期限;
(三)經營者的主要義務與責任;
(四)特許經營權的撤銷;
(五)其他需要載明的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