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大氣污染防治條例2016

大氣污染防治條例2016

發布時間: 2023-06-16 04:47:51

⑴ 甘肅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大氣污染,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大氣污染防治及其監督管理活動。第三條防治大氣污染應當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目標,堅持源頭治理、規劃先行,突出重點、防治結合,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公眾參與、全民共治的原則。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大氣環境質量負總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財政投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制定並實施有利於大氣污染防治的經濟、科技政策和技術措施,嚴格控制和有計劃削減大氣污染物的排放總量,使大氣環境質量達到國家和本省規定的標准並逐步改善。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根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工作安排,配合做好本轄區內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應當協助做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第五條省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對本省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市(州)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及其派出機構分別對本市(州)、縣(市、區)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主管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重點履行以下大氣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

(一)發展和改革部門負責優化產業和能源結構以及布局調整,發展循環經濟和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產業,確定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及削減目標。

(二)工業和信息化部門會同相關部門負責開展淘汰落後產能、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升級和節能降耗等工作,推進工業鍋爐升級改造和清潔生產,統一規劃和監管煤炭交易市場和集中配送體系,推進新能源汽車使用。

(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負責對房屋建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建築物拆除等施工工地揚塵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推進新增集中供熱熱源以及熱網工程。

(四)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對燃煤鍋爐的節能環保標准執行情況及商品煤、車用成品油、高污染燃料生產銷售環節的質量進行監督管理;督促餐飲服務單位安裝油煙過濾設備,使用清潔能源。

(五)農業農村部門負責指導農業清潔生產,減少農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大氣污染物的排放。

(六)交通運輸、自然資源部門分別對道路建設和土地整理等施工中產生的揚塵污染實施監督管理。

(七)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老舊機動車輛淘汰工作和高污染物排放車輛禁限行監管,配合有關部門對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高排放機動車的大氣污染物排放狀況實施監督檢查。

其他大氣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由相關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確定的職責分工實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有大氣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嚴格依法履行職責、協同配合,加強對大氣污染物排放的日常監督管理,及時制止並依法處理污染大氣環境的違法行為。第六條省人民政府對各市(州)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大氣污染防治重點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考核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市(州)人民政府應當將省人民政府確定的大氣污染防治目標任務進行分解並實施考核。

考核結果應當向社會公開,接受公眾監督。第七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執行國家和本省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減少大氣污染,並對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

公民應當增強大氣環境保護意識,採取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大氣環境保護義務。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法律法規、科普知識宣傳教育,推動公眾參與大氣環境保護,營造全社會保護大氣環境的氛圍。第二章大氣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第九條省人民政府對國家大氣環境質量標准和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中未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地方標准;對國家大氣環境質量標准和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中已作規定的項目,可以根據本省實際情況制定嚴於國家標準的地方標准,並在其網站上公布,定期進行評估和適時修訂。地方大氣環境質量標准和地方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應當報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標准化主管部門備案。

制定地方大氣環境質量標准,應當以保障公眾健康和保護生態環境為宗旨,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做到科學合理;制定地方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應當以大氣環境質量標准和國家經濟、技術條件為依據。

制定地方大氣環境質量標准和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應當組織專家進行審查和論證,徵求有關部門、行業協會、企業事業單位和公眾等方面的意見。

⑵ 廣西壯族自治區大氣污染防治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防治大氣污染,保護和改善環境,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大氣污染防治應當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目標,堅持源頭管控、防治結合、綜合治理、損害擔責的原則,建立政府主導、單位施治、社會協同、全民參與、聯防聯控的防治機制。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大氣環境質量負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逐步削減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合理規劃城鎮布局,在城市總體規劃中預留大氣流動風道,建立健全大氣污染防治協調機制,督促有關部門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在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指導下,根據本轄區的實際,組織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公安、財政、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商務、應急管理、市場監督管理、林業、城市管理、氣象等主管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第五條大氣污染防治實行目標責任制和考核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和大氣污染防治計劃開展考核,將完成情況納入政府環境保護責任考核范圍。考核結果應當向社會公開。
自治區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按月發布設區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所在地建成區大氣環境質量排名情況。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大對大氣污染防治的財政投入,加強大氣污染防治資金的監督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大氣污染防治,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大氣污染防治項目的信貸支持,推行大氣污染第三方治理以及運營管理服務,提高治理專業化水平和治理效果。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環境空氣質量預報預警、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體系、移動源排放監管能力建設,加強大氣環境管理信息化建設,建立並完善環境空氣質量、大氣污染源清單、行政執法、應急管理、信息發布一體化大數據管理平台。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鼓勵和支持大氣污染防治的科學技術研究,推廣秸稈、樹枝葉、枯草等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的先進實用大氣污染防治技術和裝備;對通過技術改造、能源替代和能源高效利用等方式促進環境質量改善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給予扶持和幫助。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大氣環境保護宣傳,普及大氣污染防治法律、法規和科學知識,提高公眾的大氣環境保護意識,鼓勵和引導公眾參與大氣環境保護。
完善大氣污染防治的公眾參與程序。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申請獲取大氣環境信息,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大氣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依法提供。第十條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公布舉報和投訴電話、網站,會同有關負有大氣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建立健全大氣污染舉報投訴協調處理機制。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發現有污染大氣環境行為,或者各級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不依法履行職責的,有權舉報和投訴。有關部門接到舉報、投訴後,應當依法處理,並將結果告知舉報、投訴人。
接受舉報的部門應當為舉報人保密,舉報內容經查證屬實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舉報人獎勵。第十一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履行防治大氣污染的法定義務,執行國家和自治區規定的大氣污染物排放和控制標准,採取有效措施,防治生產經營或者其他活動對大氣環境造成的污染。
行業協會應當加強行業自律,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的宣傳,督促會員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減少大氣污染。
公民應當自覺踐行文明、節約、低碳的消費方式和生活習慣,減少向大氣排放污染物,共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第二章監督管理第十二條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並按照規定報上一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
大氣污染防治規劃應當與主體功能區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相銜接,使大氣污染防治與能源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相結合。
經批準的規劃應當向社會公布並嚴格執行,確需修改的應當按照原批准程序辦理。

⑶ 山東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防治大氣污染,保護和改善大氣環境,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大氣污染防治及其監督管理活動。第三條大氣污染防治應當遵循生態優先、源頭控制、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大氣環境質量負責,制定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規劃,明確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建立大氣污染防治責任考核機制和分工明確、統籌協調的網格化監管體系,保障資金投入,強化污染防治措施。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發展改革、經濟和信息化、公安、財政、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大氣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按照上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工作安排,做好大氣污染防治的相關工作。第六條鼓勵、支持大氣污染防治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研究、推廣。第七條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大氣環境的義務,應當自覺踐行綠色、節儉的生產、生活和消費方式,減少排放大氣污染物,共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

積極倡導公眾和社會團體參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和公益活動。第二章監督管理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推進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提高綠化率和森林覆蓋率,推行綠色交通、綠色建築,從源頭上減少大氣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的自然條件、地理特點和規劃發展方向,確定城市功能定位和空氣質量控制指標。第九條省人民政府根據大氣環境質量狀況和經濟、技術條件,可以制定嚴於國家標準的大氣環境質量標准、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和燃煤燃油質量標准,並可以擴大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實施范圍。

省人民政府應當定期組織有關部門、行業協會、專家對前款規定的標准進行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進行適時修訂。進行評估、修訂時,應當徵求公眾意見並將評估情況和修訂後的標准及時向社會公布。第十條省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大氣污染防治的需要,確定削減和控制重點大氣污染物的種類和排放總量,將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逐級分解、落實到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

排污單位的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根據本行政區域重點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排污單位現有排放量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的需要核定。第十一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排放的大氣污染物,不得超過國家和省規定的排放標准,不得超過核定的重點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第十二條省人民政府經濟和信息化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定期制定、調整嚴重污染大氣環境的生產工藝、設備和產品淘汰名錄,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在規定期限內,淘汰列入前款名錄的生產工藝、設備和產品。第十三條建設項目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依法批准,不得開工建設。

對排放重點大氣污染物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審批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時,應當核定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

建設項目可能對相鄰地區大氣環境造成重大影響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在審批其環境影響報告書時,應當徵求相鄰地區同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意見;意見不一致的,由共同的上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作出處理。第十四條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大氣環境調查、監測制度,完善大氣環境質量和污染源監測體系。

大氣環境自動監測站點的設置應當符合監測技術規范要求,未經批准不得擅自變更、調整或者撤銷。第十五條排放工業廢氣或者有毒有害大氣污染物的排污單位,應當按照規定和監測規范設置監測點位和采樣監測平台,進行自行監測或者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進行監測。原始監測記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三年。

重點排污單位應當按照相關技術規范安裝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監控系統聯網,保證監測設備正常運行,並對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准確性負責。

⑷ 山東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全文

山東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全文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下面我為大家搜集的一篇“山東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全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大氣污染,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防治大氣污染,應當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目標,堅持源頭治理,規劃先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能源結構。

防治大氣污染,應當加強對燃煤、工業、機動車船、揚塵、農業等大氣污染的綜合防治,推行區域大氣污染聯合防治,對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氨等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實施協同控制。

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對大氣污染防治的財政投入。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大氣環境質量負責,制定規劃,採取措施,控制或者逐步削減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使大氣環境質量達到規定標准並逐步改善。

第四條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的規定,對省、自治區、直轄市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大氣污染防治重點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考核辦法,對本行政區域內地方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大氣污染防治重點任務完成情況實施考核。考核結果應當向社會公開。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第六條國家鼓勵和支持大氣污染防治科學技術研究,開展對大氣污染來源及其變化趨勢的分析,推廣先進適用的大氣污染防治技術和裝備,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發揮科學技術在大氣污染防治中的支撐作用。

第七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減少大氣污染,對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

公民應當增強大氣環境保護意識,採取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大氣環境保護義務。

第二章大氣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

第十八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建設對大氣環境有影響的項目,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公開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應當符合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遵守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要求。

第十九條排放工業廢氣或者本法第七十八條規定名錄中所列有毒有害大氣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集中供熱設施的燃煤熱源生產運營單位以及其他依法實行排污許可管理的單位,應當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污許可的具體辦法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規定。

第二十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規定設置大氣污染物排放口。

禁止通過偷排、篡改或者偽造監測數據、以逃避現場檢查為目的的臨時停產、非緊急情況下開啟應急排放通道、不正常運行大氣污染防治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大氣污染物。

第二十一條國家對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實行總量控制。

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目標,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在徵求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意見後,會同國務院經濟綜合主管部門報國務院批准並下達實施。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務院下達的總量控制目標,控制或者削減本行政區域的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

確定總量控制目標和分解總量控制指標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的需要,對國家重點大氣污染物之外的其他大氣污染物排放實行總量控制。

國家逐步推行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污權交易。

第二十二條對超過國家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或者未完成國家下達的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的地區,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約談該地區人民政府的主要負責人,並暫停審批該地區新增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約談情況應當向社會公開。

第二十三條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制定大氣環境質量和大氣污染源的監測和評價規范,組織建設與管理全國大氣環境質量和大氣污染源監測網,組織開展大氣環境質量和大氣污染源監測,統一發布全國大氣環境質量狀況信息。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建設與管理本行政區域大氣環境質量和大氣污染源監測網,開展大氣環境質量和大氣污染源監測,統一發布本行政區域大氣環境質量狀況信息。

第二十四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監測規范,對其排放的工業廢氣和本法第七十八條規定名錄中所列有毒有害大氣污染物進行監測,並保存原始監測記錄。其中,重點排污單位應當安裝、使用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監控設備聯網,保證監測設備正常運行並依法公開排放信息。監測的具體辦法和重點排污單位的條件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規定。

重點排污單位名錄由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規定,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大氣環境承載力、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要求以及排污單位排放大氣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濃度等因素,商有關部門確定,並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五條重點排污單位應當對自動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准確性負責。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發現重點排污單位的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傳輸數據異常,應當及時進行調查。

第二十六條禁止侵佔、損毀或者擅自移動、改變大氣環境質量監測設施和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

第二十七條國家對嚴重污染大氣環境的工藝、設備和產品實行淘汰制度。

國務院經濟綜合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確定嚴重污染大氣環境的工藝、設備和產品淘汰期限,並納入國家綜合性產業政策目錄。

生產者、進口者、銷售者或者使用者應當在規定期限內停止生產、進口、銷售或者使用列入前款規定目錄中的設備和產品。工藝的採用者應當在規定期限內停止採用列入前款規定目錄中的工藝。

被淘汰的設備和產品,不得轉讓給他人使用。

第二十八條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和完善大氣污染損害評估制度。

第二十九條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及其委託的環境監察機構和其他負有大氣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有權通過現場檢查監測、自動監測、遙感監測、遠紅外攝像等方式,對排放大氣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進行監督檢查。被檢查者應當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實施檢查的部門、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應當為被檢查者保守商業秘密。

第三十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反法律法規規定排放大氣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大氣污染,或者有關證據可能滅失或者被隱匿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大氣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可以對有關設施、設備、物品採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強制措施。

第三十一條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大氣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公布舉報電話、電子郵箱等,方便公眾舉報。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大氣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接到舉報的,應當及時處理並對舉報人的相關信息予以保密;對實名舉報的,應當反饋處理結果等情況,查證屬實的,處理結果依法向社會公開,並對舉報人給予獎勵。

舉報人舉報所在單位的,該單位不得以解除、變更勞動合同或者其他方式對舉報人進行打擊報復。

第三章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第一節燃煤和其他能源污染防治

第三十二條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調整能源結構,推廣清潔能源的生產和使用;優化煤炭使用方式,推廣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逐步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減少煤炭生產、使用、轉化過程中的大氣污染物排放。

第三十三條國家推行煤炭洗選加工,降低煤炭的硫分和灰分,限制高硫分、高灰分煤炭的開采。新建煤礦應當同步建設配套的煤炭洗選設施,使煤炭的硫分、灰分含量達到規定標准;已建成的煤礦除所採煤炭屬於低硫分、低灰分或者根據已達標排放的燃煤電廠要求不需要洗選的以外,應當限期建成配套的煤炭洗選設施。

禁止開采含放射性和砷等有毒有害物質超過規定標準的煤炭。

第三十四條國家採取有利於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鼓勵和支持潔凈煤技術的開發和推廣。

國家鼓勵煤礦企業等採用合理、可行的技術措施,對煤層氣進行開采利用,對煤殲石進行綜合利用。從事煤層氣開采利用的,煤層氣排放應當符合有關標准規范。

第三十五條國家禁止進口、銷售和燃用不符合質量標準的煤炭,鼓勵燃用優質煤炭。

單位存放煤炭、煤殲石、煤渣、煤灰等物料,應當採取防燃措施,防止大氣污染。

第三十六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加強民用散煤的管理,禁止銷售不符合民用散煤質量標準的煤炭,鼓勵居民燃用優質煤炭和潔凈型煤,推廣節能環保型爐灶。

第三十七條石油煉制企業應當按照燃油質量標准生產燃油。

禁止進口、銷售和燃用不符合質量標準的石油焦。

第三十八條城市人民政府可以劃定並公布高污染燃料禁燃區,並根據大氣環境質量改善要求,逐步擴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范圍。高污染燃料的目錄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確定。

在禁燃區內,禁止銷售、燃用高污染燃料;禁止新建、擴建燃用高污染燃料的設施,已建成的,應當在城市人民政府規定的期限內改用天然氣、頁岩氣、液化石,油氣、電或者其他清潔能源。

第三十九條城市建設應當統籌規劃,在燃煤供熱地區,推進熱電聯產和集中供熱。在集中供熱管網覆蓋地區,禁止新建、擴建分散燃煤供熱鍋爐;已建成的不能達標排放的燃煤供熱鍋爐,應當在城市人民政府規定的期限內拆除。

第四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質量監督部門應當會同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鍋爐生產、進口、銷售和使用環節執行環境保護標准或者要求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不符合環境保護標准或者要求的,不得生產、進口、銷售和使用。

第四十一條燃煤電廠和其他燃煤單位應當採用清潔生產工藝,配套建設除塵、脫硫、脫硝等裝置,或者採取技術改造等其他控制大氣污染物排放的措施。

國家鼓勵燃煤單位採用先進的除塵、脫硫、脫硝、脫汞等大氣污染物協同控制的技術和裝置,減少大氣污染物的排放。

第四十二條電力調度應當優先安排清潔能源發電上網。

第二節工業污染防治

第四十三條鋼鐵、建材、有色金屬、石油、化工等企業生產過程中排放粉塵、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應當採用清潔生產工藝,配套建設除塵、脫硫、脫硝等裝置,或者採取技術改造等其他控制大氣污染物排放的措施。

第四十四條生產、進口、銷售和使用含揮發性有機物的原材料和產品的,其揮發性有機物含量應當符合質量標准或者要求。

國家鼓勵生產、進口、銷售和使用低毒、低揮發性有機溶劑。

第四十五條產生含揮發性有機物廢氣的生產和服務活動,應當在密閉空間或者設備中進行,並按照規定安裝、使用污染防治設施;無法密閉的,應當採取措施減少廢氣排放。

第四十六條工業塗裝企業應當使用低揮發性有機物含量的塗料,並建立台賬,記錄生產原料、輔料的使用量、廢棄量、去向以及揮發性有機物含量。台賬保存期限不得少於三年。

⑸ 陝西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防治大氣污染,保護和改善大氣環境,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大氣污染防治活動。第三條大氣污染防治按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分類指導的原則,合理規劃布局,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科技進步,促進清潔生產,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保護和改善大氣環境。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大氣環境質量負責,根據本條例規定和大氣污染防治要求制定大氣污染防治規劃,並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保證投入,加強環境執法、監測能力建設,建立和完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目標責任考核制度,並將考核結果向社會公示。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本轄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本條例規定和各自職責,對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第六條本省實行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和濃度控制制度。排放大氣污染物的,應當符合國家和地方排放標准和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採取措施,鼓勵和支持大氣污染防治科學技術研究,培養環保專業人才,推廣先進適用技術,發展環保產業。第八條單位和個人有保護大氣環境的權利和義務。有權對污染大氣環境的行為進行檢舉和控告,有權對行使監督管理權的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不依法履行職責的行為進行檢舉和控告;遵守大氣污染防治法律法規,自覺履行大氣污染防治法定義務和職業操守,樹立大氣環境保護意識,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減少向大氣排放污染物。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鼓勵和支持社會團體和公眾參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和公益活動,可以聘請社會監督員,協助監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行政主管部門和社會團體、學校、新聞媒體、群眾性自治組織等單位,應當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法律法規、科普知識宣傳教育,倡導文明、節約、綠色消費方式和生活習慣,促進形成全社會保護大氣環境的氛圍。第二章一般規定第十條省質量技術監督、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據法律規定,結合本省大氣環境質量狀況及經濟技術條件,可以制定和發布高於國家標準的本省大氣環境質量標准、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和燃煤、燃油有害物質控制標准。第十一條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在組織編制工業、能源、交通、城市建設、自然資源開發的有關專項規劃過程中,應當綜合考慮規劃實施對大氣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上報審批前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第十二條新建、擴建、改建的建設項目,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公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受理情況後,公眾意見較大或者認為對大氣環境有重大影響的,應當組織聽證會,公開聽取利害關系人和社會公眾的意見,聽證結果作為審批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依據。
未取得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的建設項目,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不得批准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第十三條建設項目的大氣污染防治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建設項目在投入生產或者使用之前,其大氣污染防治設施應當經審批該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合格。
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單位應當保證大氣污染防治設施正常運行,不得擅自拆除、停止運行。防治設施發生故障應當及時維修,並報告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規定期限內經維修仍不能正常運行的,主體生產設備應當同時停止運行。第十四條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應當按照國家和本省規定設置大氣污染物排放口。
禁止以規避監管為目的,在非緊急情況下使用大氣污染物應急排放通道或者採取其他規避監管的方式排放大氣污染物。第十五條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應當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進行排污申報登記並繳納排污費。
排污費按照排放的大氣污染物種類、數量計征。徵收的排污費用於大氣污染防治,不得挪作他用。

⑹ 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2016)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大氣污染,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大氣污染防治。第三條防治大氣污染,應當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目標,遵循源頭治理、規劃先行,突出重點、防治結合,政府主導、公眾參與的原則。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大氣環境質量負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合理規劃城鎮布局和工業發展布局,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加強生態建設,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負責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優化產業和能源結構以及布局調整,組織推動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和升級、落後產能淘汰計劃實施,加大清潔能源利用,發展循環經濟,制定和完善大氣環境保護等相關政策;
(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交通運輸、商務等部門對機動車以及非道路移動機械、油氣回收治理等實施監督管理;
(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國土資源、交通運輸、城市管理、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對建築揚塵、礦山揚塵、道路揚塵、企業料堆場等實施監督管理;
(四)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城市管理、公安、工商、食品監督、農業等部門對餐飲服務、露天燒烤、原煤散燒、秸稈禁燒等實施監督管理;
(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畜牧等部門對農業生產、畜禽養殖造成的大氣污染等實施監督管理;
(六)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漁業部門、海事機構對船舶大氣污染物排放實施監督管理。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在縣(市、區)人民政府的指導下,根據本地區的實際,組織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第六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遵守法律法規的規定,健全環境保護管理制度,落實崗位責任制,如實向社會公開環境信息,自覺接受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大氣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監督管理。加強清潔生產管理,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減少大氣污染,對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
公民應當增強大氣環境保護意識,採取低碳、節儉、綠色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大氣環境保護責任。第七條本省實行大氣環境質量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省人民政府制定考核獎懲辦法,對各設區的市、縣(市、區)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大氣污染防治重點任務完成情況實施考核。考核結果應當向社會公開。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大對大氣污染防治的財政投入,加強大氣污染防治資金的監督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各級人民政府對開展技術改造、能源替代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給予扶持和幫助。
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大氣污染防治,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大氣污染防治項目的信貸支持。第九條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大氣污染防治科學技術研究,開展對大氣污染來源及其變化趨勢的分析,編制大氣污染物源排放清單,推廣和應用先進的防治技術,發揮科學技術在大氣污染防治中的支撐作用。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引導、服務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增強大氣環境保護意識,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減少大氣污染。第十條各級人民政府對在防治大氣污染、保護和改善大氣環境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機關、社會團體、學校、新聞媒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等,應當加強大氣環境保護宣傳和教育,普及大氣污染防治法律法規和科學知識,提高公眾的大氣環境保護意識,推動公眾參與大氣環境保護。第二章大氣污染防治的規劃和標准第十一條未達到國家大氣環境質量標準的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和本省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要求和區域大氣環境質量狀況,制定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和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實施計劃,並採取嚴格的大氣污染控制措施,按期達到規定的大氣環境質量標准。
達到國家大氣環境質量標準的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和本省要求,制定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措施。
大氣環境質量達標規劃和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實施計劃以及實施效果應當向社會公開,並適時進行評估、修訂。

⑺ 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防治大氣污染,改善本市大氣環境質量,保障人體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大氣污染防治。第三條大氣污染防治堅持以人為本、環境優先、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科學有效、嚴防嚴治的原則。第四條大氣污染防治應當堅持規劃先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能源結構,綜合運用法律、經濟、科技、行政和宣傳教育等措施。第五條大氣污染防治,應當以降低大氣中的細顆粒物濃度為重點,堅持從源頭到末端全過程式控制制污染物排放,嚴格排放標准,實行污染物排放總量和濃度控制,加快削減排放總量。第二章共同防治第六條防治大氣污染應當建立健全政府主導、區域聯動、單位施治、全民參與、社會監督的工作機制。第七條市人民政府對本市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負總責,區、縣人民政府在各自轄區范圍內承擔相應責任。第八條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污染防治的要求,建立統一有效、分工明確的監管治理體系,並加強整體統籌協調。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有關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對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第九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將大氣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保障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財政投入。第十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完善和落實城市總體規劃,控制人口規模,優化空間布局,合理配置產業和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減少生產、生活帶來的污染。第十一條市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大氣污染防治科學技術研究,組織開展大氣污染成因和防治對策分析,推廣應用先進大氣污染防治技術,提高大氣環境保護的科學技術水平。第十二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推進生態治理,提高綠化覆蓋率,擴大水域面積,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第十三條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限期達標的工作目標,制定大氣環境質量達標規劃和嚴於國家規定的大氣污染控制階段措施,可以制定嚴於國家標準的本市大氣污染物排放和控制標准,並組織實施。第十四條本市禁止新建、擴建高污染工業項目。市人民政府應當定期制定或者修訂禁止新建、擴建的高污染工業項目名錄、高污染工業行業調整名錄和高污染工藝設備淘汰名錄,並向社會公布。第十五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和推行有利於防治大氣污染的經濟政策,引導企業調整能源結構,促進污染企業進行技術改造與產業升級,或者轉產、退出。第十六條市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污染者擔責和誰污染、誰治理、誰付費的原則,確定並公布排污費徵收事項和徵收標准。第十七條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建立監測網路,負責統一組織開展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發布大氣環境質量信息。

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環境監測機構發布空氣質量日報、預報、空氣重污染等專業信息。

市氣象行政主管部門開展大氣污染氣象條件規律的研究,所屬氣象台站配合空氣質量預報工作和生活服務指導。第十八條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確定重點污染源單位名錄,並依法向社會公開其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監督性監測數據信息。第十九條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應當向社會公布因違反大氣污染防治相關法律法規而受到相應處罰的企業及其負責人名單,並錄入企業信用系統。第二十條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鼓勵和支持公眾參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聘請社會監督員,協助監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第二十一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並向社會公布。

在大氣受到嚴重污染,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危害人體健康和安全的緊急情況時,市人民政府應當及時啟動應急方案,按照規定程序,通過媒體向社會發布空氣重污染的預警信息,並按照預警級別實施相應的應對措施,包括:責令有關企業停產或者限產、限制部分機動車行駛、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停止工地土石方作業和建築拆除施工、停止露天燒烤、停止幼兒園和學校戶外體育課等。

有關排污單位應當執行本條第二款規定的應對措施。第二十二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完善污染大氣環境舉報制度,向社會公開舉報電話、網址等,明確有關政府部門的受理范圍和職責。

有關政府部門在接到舉報後,應當依法及時處理,並將處理結果向舉報人反饋。

舉報內容經查證屬實的,有關部門應當給予舉報人表彰或者獎勵。

熱點內容
中級會計師經濟法目錄6 發布:2024-11-17 22:37:33 瀏覽:943
農村分單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7 22:04:46 瀏覽:941
交大經濟法第四次作業 發布:2024-11-17 21:12:11 瀏覽:748
實體法學派 發布:2024-11-17 20:45:53 瀏覽:462
安徽律師培訓 發布:2024-11-17 18:53:19 瀏覽:779
鞍山法院在哪裡 發布:2024-11-17 17:58:50 瀏覽:25
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4-11-17 17:41:28 瀏覽:580
泗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聯系方式 發布:2024-11-17 17:29:13 瀏覽:726
數理法學 發布:2024-11-17 17:24:24 瀏覽: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發布:2024-11-17 17:05:49 瀏覽: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