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3-06-19 13:33:23

A.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2016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自治區行政區域內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以及相關監督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應當採取措施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自治區實行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開展和推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落實任期及年度環境保護目標和任務,使本行政區域環境質量達到規定的標准。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經濟、產業和技術政策,進行資源開發、區域國土整治、城鄉建設等活動,應當充分考慮對環境的影響,聽取有關部門、專家、公眾等方面的意見,進行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制定清潔生產、生態環境治理、廢棄物資源化等方面的政策,鼓勵合理利用資源,發展環境保護產業,構建資源節約型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建設節約型社會,使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大環境保護財政投入,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的環境保護投融資機制,支持、鼓勵、引導社會資金參與環境保護、環境保護產業投資和環境污染治理。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監督、檢查環境保護工作任務落實情況,統籌環境應急處置工作,建立環境信息共享機制,對重點環境污染問題和違法行為,實行聯合執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依法對環境污染的防治、資源的保護實施監督管理。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有專人負責環境保護工作,街道辦事處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應當協助做好環境保護工作。第八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享有要求減輕和消除污染危害、享受良好環境、知悉環境信息、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的權利,有權舉報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行為,有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的義務。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普及環境保護知識,提高全社會環境保護意識,營造保護環境的良好風氣。

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環境保護知識納入學校教育的內容,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第二章監督管理第十條環境保護規劃是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據,各種開發和建設活動應當符合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

環境保護規劃應當嚴格執行,不得擅自修改。因保護和改善環境確需修改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原編制和批准程序辦理;修改後的保護標准不得低於上級人民政府批準的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第十一條環境保護規劃的編制和修改,應當採取論證會、聽證會、公開徵求意見等形式廣泛征詢公眾意見並向社會公開。上報審批的環境保護規劃應當附有公眾意見以及對公眾意見採納和不採納情況的說明。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根據不同區域功能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劃定或者調整本行政區域環境功能區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布實施。

各專業規劃、專項規劃和區域開發利用規劃應當符合環境功能區劃。第十三條自治區建立跨設區的市的重點區域、流域和海域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聯合防治協調機制,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標准、統一監測、統一防治措施。其他跨行政區域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防治,由有關人民政府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協調解決。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制定突發環境事件的處置應急預案,規范突發環境事件的風險控制、應急准備、應急處置和事後恢復等工作。

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導致環境質量嚴重惡化、威脅公民生命財產安全等緊急情況時,所在地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及時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和上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並通報當地可能受到危害的單位和居民以及可能受到影響的鄰近地區的同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因過錯造成突發環境事件,導致他人人身損害、財產損失的,由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B.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的保護生態環境

第十七條 自治區、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在本轄區內的江河源頭區、重要水源涵養區、水土保持重點預防保護區和重點監督區、重要漁業水域以及生物多樣性豐富區等重要生態功能區域建立生態功能保護區。各類生態功能保護區的建立,由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成評審委員會評審,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環境保護、農業、林業、水利、國土資源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對生態功能保護區的管理、保護和建設進行監督。
第十八條 禁止在生態環境敏感區域進行外來物種試驗和種植放養活動。轉基因生物環境釋放前應採取必要的隔離安全管理措施,設立標志。嚴格限制在野生生物原產地進行同類轉基因生物的環境釋放。
第十九條 自治區人民政府應當統籌安排危險廢物集中處理設施建設。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建設城市污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理設施。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建設城鎮污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並納入當地社會發展年度計劃。鄉(鎮)人民政府應當逐步建設城鎮污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防止廢棄物的堆放造成嚴重環境污染。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環境的綜合整治,保護和改善農村生活環境質量。
第二十條 在城市建成區范圍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在午間和夜間進行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築施工作業(搶修、搶險作業除外);
(二)高、中考期間,在考場周圍產生或者可能產生環境雜訊污染、影響考試環境的活動;
(三)將廢油和含油廢物(包括潲水油),排入下水道或者隨地傾倒;
(四)在居住區、機關、學校、醫院、療養院等環境敏感區域從事切割、敲打錘擊,露天裝卸或者堆放水泥、石灰、粉煤,露天噴漆或者屠宰、水產品加工、生物發酵等產生環境雜訊、粉塵、惡臭污染的活動。對前款第(一)項確因生產工藝要求或者特殊情況需要連續施工作業的,應當提前5日向所在地的市、縣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持有所在地的市、縣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證明,並提前2日公告周圍居民。
第二十一條 禁止在城市建成區內住宅樓、以居住為主的綜合樓內,新建、擴建、改建產生油煙污染的飲食業和產生環境雜訊、振動污染的娛樂業經營場所。禁止在城市建成區內住宅樓、以居住為主的綜合樓內,在午間和夜間進行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室內裝飾、裝修施工。禁止在城市建成區內人口集中地區露天燒烤食品。
第二十二條 禁止在人口集中區域、城市建成區內或者其他環境敏感區域內新建、改建、擴建甲殼素、骨膠、骨(魚)粉、塑料製品等產生惡臭污染的生產項目。
第二十三條 禁止在下列區域內設置畜禽、水產養殖場:
(一)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及緩沖區;
(二)城市和城鎮中居民區、文教科研區、醫療區等人口集中地區;
(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劃定的禁養區域;
(四)法律、法規規定需要特殊保護的其他區域。
第二十四條 禁止在自治區劃定的一、二類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及沿岸新設排污口。禁止在一、二類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及沿岸新建、改建、擴建重污染項目或者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項目和設施。
第二十五條 禁止利用滲井、滲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廢水、含病原體的污水和其他廢棄物。
第二十六條 在集中使用的大型電磁輻射發射設施或者高頻設備周圍,按環境保護和城市規劃要求劃定的規劃限制區內,不得修建居民住房、幼兒園、學校和醫院等敏感建築。對已建成的大型電磁輻射設施或者高頻設備,經監測確實對周圍環境污染超過國家規定限值的,應當採取有效防護措施。經採取措施後仍達不到國家污染防治限值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責令其遷出並按國家有關規定給予適當補償。

C.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自治區轄區內的一切單位和個人。第三條環境保護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環境保護同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協調;
(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
(三)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相結合;
(四)污染環境者承擔治理和賠償責任;
(五)全面規劃、統一管理、分工負責;
(六)政府管理與社會參與相結合。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環境保護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堅持經濟社會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的方針,建立健全環境保護投入保障機制,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統一。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對本轄區環境質量負責。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本轄區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各級海洋、公安、交通、鐵路、民航管理部門和港務監督、漁政漁港監督機構以及軍隊環境保護部門,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對環境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各級國土、地礦、林業、農業、水利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對資源的保護實施監督管理。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普及環境保護知識,提高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
教育、勞動等主管部門應當將環境保護知識納入教學、培訓內容。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部門有進行環境保護輿論監督的權利和宣傳教育的義務。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和鼓勵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的研究和開發,推廣環境保護先進技術,發展環境保護產業,提高環境保護科學技術水平。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義務,有參與環境管理以及對污染、破壞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監督、檢舉、控告的權利。第二章環境監督管理第九條一切單位和個人應當執行國家和地方的環境質量標准和污染物排放標准。
國家環境質量標准和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中未作規定的項目,自治區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標准。
自治區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嚴於國家標準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
在本自治區轄區內排放污染物的,執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沒有地方標準的,執行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第十條地方環境質量標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由自治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草擬,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後,由自治區標准化主管部門發布,並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第十一條各行業管理部門負責指導本行業的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工作,並對本行業企業事業單位的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工作進行督促和考核。
其他有關部門在制定行業發展規劃和計劃時,應當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採取有利於保護環境的優惠政策,鼓勵開展資源和能源的綜合利用。第十二條各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環境監測機構,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開展環境監測工作。各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提供或者確認的監測數據是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的依據。
環境監測機構應當執行國家環境保護監測技術規范,保證監測數據的科學、有效與准確。監測數據發生爭議的,由上一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環境監測機構進行技術裁定。第十三條自治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環境保護產業的監督。會同有關部門扶持、引導環境保護產業的發展,提高環境保護產品的質量和技術水平。
自治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參與制定環境保護產品質量標准。環境保護產品應當符合國家和自治區規定的環境保護產品質量標准。生產、經營環境保護產品的單位,應當對產品的質量負責。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有權對管轄范圍內的排污單位和個體經營者進行現場檢查。檢查時應當出示行政執法證件,並為被檢查的單位和個體經營者保守技術秘密和業務秘密。
被檢查的單位和個體經營者應當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不得隱瞞、拒絕或者弄虛作假。

D. 廣西壯族自治區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防治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節約和合理利用資源,保障公眾健康,維護生態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法律和有關行政法規,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自治區行政區域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
固體廢物污染海洋環境的防治和放射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不適用本條例。
液態廢物的污染防治,適用本條例;但是排入水體的廢水的污染防治適用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規,不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應當堅持源頭防治優先,實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和污染擔責的原則。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採取措施,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量,促進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降低固體廢物的危害性。
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固體廢物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採取措施防止或者減少固體廢物對環境的污染,對所造成的環境污染依法承擔責任。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負責,應當加強對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的領導,組織、協調、督促有關部門依法履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研究解決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第五條自治區、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指導其他有關部門做好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教育、科學技術、工業和信息化、公安、財政、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商務、衛生健康、應急管理、市場監管、林業、大數據發展、城市管理等主管部門和海關、海事、郵政管理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第六條村(居)民委員會協助、配合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開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引導村(居)民做好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和減量等工作,並將其納入村(居)民公約。第七條自治區實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目標完成情況作為考核評價下級人民政府及其負責人、同級人民政府負有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及其負責人的內容,並將考核結果向社會公開。第八條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應當加強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宣傳教育,普及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律、法規和科學知識,增強公眾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意識,鼓勵和引導公眾參與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
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知識納入學校教育內容;學校應當開展生活垃圾分類以及其他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知識普及和教育,培養學生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意識。
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應當加強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有關法律、法規、科學知識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的宣傳。第二章監督管理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和實施有利於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將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統籌規劃固體廢物收集、貯存、運輸、利用、防治、處置設施建設,提高固體廢物源頭減量、綜合利用以及污染環境防治能力。第十條自治區人民政府應當推動建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聯防聯控機制,統籌協調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跨區域合作,推動固體廢物污染防治。
對跨行政區域、生態敏感區域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違法案件高發區域發生的案件以及重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違法案件,有關人民政府及其部門依法開展聯合執法。第十一條固體廢物轉入本自治區行政區域利用的,應當符合國家和自治區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標准和規范。
自治區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接到移出地省級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通報的固體廢物轉移信息後,應當及時通知接受單位所在地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予以核實,並及時反饋核實情況。不符合利用條件或者不具備利用能力的,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退回,並將退運情況報告自治區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由自治區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將退運情況通報移出地省級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

E. 廣西壯族自治區水污染防治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水污染,保護水生態,保障飲用水安全,維護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江河、湖泊、運河、渠道、水庫、坑塘等地表水體和地下水體的污染防治。
飲用水水源的保護和管理、污染和其他公害防治,《廣西壯族自治區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未作規定的,適用本條例。
海洋污染防治適用海洋環境保護有關法律、法規。第三條水污染防治應當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公眾參與、損害擔責的原則,優先保護飲用水水源,嚴格控制工業污染、城鎮生活污染,防治農業面源污染,積極推進生態治理和修復,預防、控制和減少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水環境質量負責,加強海綿城市建設,保護水體的生物多樣性;統籌水污染治理,充分聽取公眾對水污染防治重大決策的意見,及時採取措施防治水污染,保障水環境質量達到國家和自治區規定的標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水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完善政策體系,加大對水污染防治的投入。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在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指導下,根據本轄區的實際,組織或者協助開展水污染防治工作。第五條自治區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水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衛生健康、應急管理、市場監督管理、林業、海洋等部門以及海事管理機構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有關水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第六條自治區實行水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水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考核結果向社會公布,並作為對各級人民政府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第七條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承擔水污染防治的主體責任。
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健全水環境保護管理制度,依法公開水環境信息,預防和減少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過國家和自治區規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標准和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第八條公民應當增強水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水環境保護義務。
鼓勵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環境保護團體和志願者積極參與水環境保護活動。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發現有污染水環境行為,或者發現各級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水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不依法履行職責的,有權向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舉報和投訴。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向社會公布舉報、投訴電話、電子郵箱等,接到舉報、投訴後依法及時處理,將處理結果告知舉報人、投訴人,並對舉報人、投訴人的相關信息予以保密;舉報內容經查證屬實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給予獎勵。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水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普及水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科學知識,增強公眾的水環境保護意識,鼓勵和引導公眾參與水環境保護。
教育部門應當將水環境保護知識納入學校教育內容;學校應當開展水環境保護知識教育,培養學生的水環境保護意識。
新聞媒體應當開展水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科學知識和水環境保護工作的宣傳,加強對污染水環境違法行為的輿論監督。第二章水污染防治的標准與規劃第十條自治區人民政府可以根據自治區水環境質量改善目標以及經濟、技術條件,對國家水環境質量標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標准中未作規定的項目,制定自治區水環境質量標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標准,報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對國家水污染物排放標准中已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嚴於國家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自治區水污染物排放標准,報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
自治區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對水環境質量標准、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執行情況進行評估,根據水污染防治的要求和經濟、技術條件,適時提出制定或者修訂自治區水環境質量標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方案,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F. 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壤污染防治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防治土壤污染,保障公眾健康,推動土壤資源永續利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土壤污染防治及相關活動。第三條土壤污染防治應當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分類管理、風險管控、污染擔責、公眾參與的原則。第四條任何組織和個人應當履行保護土壤環境、防止土壤污染的義務,並享有參與和監督土壤污染防治的權利。
從事土地開發利用活動或者生產經營活動的組織和個人,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減少土壤污染,對所造成的土壤污染依法承擔責任。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負責。
土壤污染防治實行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土壤污染防治目標完成情況作為考核評價下級人民政府及其負責人、同級人民政府負有土壤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及其負責人的內容,並將考核結果向社會公開。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領導,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綜合協調機制,研究解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重大問題,制定和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規劃、政策和措施。跨行政區域的土壤污染防治問題,由有關人民政府協商解決;無法協商解決的由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協調解決。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和上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委託,開展有關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村(居)民委員會協助開展有關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引導村(居)民保護土壤環境。第七條自治區、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林業等主管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實施監督管理,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財政、水利、衛生健康、科技、交通運輸、應急等主管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土壤污染防治的相關工作。第八條自治區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會同自治區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水利、農業農村、衛生健康、應急、林業、大數據發展等主管部門建立土壤環境基礎資料庫,納入全國土壤環境信息平台和自治區數據共享交換平台統一管理,實行數據整合、動態更新和信息共享。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和新聞媒體應當加強土壤污染防治的宣傳教育,普及土壤污染防治相關科學知識,提高全社會的土壤污染防治意識,引導公眾依法參與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新聞媒體應當加強對污染土壤環境違法行為的輿論監督。第二章規劃、標准、詳查和監測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環境保護規劃。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編制各類涉及土地利用的規劃時,應當包含土壤污染防治的內容。第十一條自治區、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農業農村、林業等主管部門,根據環境保護規劃要求、土地用途、土壤污染狀況普查、詳查和監測結果等,編制土壤污染防治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
土壤污染防治規劃應當符合土壤污染防治實際需求,明確土壤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及指標要求、污染防控和生態保護措施、風險管控和修復項目以及資金和技術支持、完成時限等內容。
縣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據土壤污染防治規劃,編制土壤污染防治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應當包含本行政區域內的化工園區、涉重金屬排放的產業園區土壤污染防治的內容。第十二條自治區人民政府可以根據自治區土壤污染狀況、公眾健康風險、生態風險以及經濟、技術條件,對國家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准未作規定的項目,制定自治區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准;對國家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准中已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嚴於國家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的自治區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准。自治區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准應當報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
自治區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是強制性標准。

G. 國家針對環保頒布了哪些法律法規

環境保護法律
中華人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過境衛生檢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晌評價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
地方環保條例
內蒙古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
福建省環境保護條例
廣東省環境保護條例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
貴州省環境保護條例
海南省環境保護條例
河北省環境保護條例
河南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條例
黑龍江省環境保護條例
湖北省環境保護條例
吉林省環境保護條例
江蘇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
江西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條例
遼寧省環境保護條例
安徽省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條例
寧夏回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
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
山東省環境保護條例
陝西省環境保護條例
上海市環境保護條例
四川省環境保護條例
天津市環境保護條例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取《天津市環境保護條例》的決定
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
相關規章文件環境信息公開辦法
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口管理條例
對外貿易部關於珍貴動物出口問題的指未
關於基本建設項目和大中型劃分標準的規定
愛護樹木花草公約
公約設立幼魚保護區的決定
關於重申利用各種工業應渣不得收費的筒子
冶金工業環境管理若干規定
地方環境標准
上海市地方標准污水綜合排放標准
上海市工業廢水排放試行標准
上海市工業廢氣排放試行標准
上海市工業廢氣排放補充標准
上海市區域環境雜訊標准
北京市廢氣排放標准(試行〉
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標准(試行)
污染物排放、控制標准
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准 GB 16297-199
6污水綜合排放敗走GB 8978-1996
火電廠污染物排放標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標准工業"三廢"排放試行標准
危險廢物見表標准一席蝕性鑒表GB5085. 1-1996
危險廢物見表標准一急性毒性鑒表Gb5085.2一1996
危險廢物見表標准一浸出毒性鑒表Gb5085.3-1996
飲食業油煙排放標准
上海垃坡焚燒污染控制標准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准
環境質量標准
大氣環境質量標准GB 3095-82
環境空氣質量標准GB 3095一1996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
GB 3838-88農業灌溉水質標准GB 5084-92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GB 5749-85
土壤環境質量標准GB 15618一1995
保護農作物的大區污染最高允許濃度GB 9137一一88
城市區域環境振動標准GB 10070-88
國家經濟政策
國家防治改革委關於減低小火電機組上網
電價促進小火電機組關停工作的通知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
財政部環保總局關於環境標志產品政府購實施的意見
關於排污費收繳有關問題的通知
關於減免及緩繳排污費有關問題的通知

H. 廣西壯族自治區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保障飲水安全,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自治區行政區域內保護和管理飲用水水源,防治飲用水水源污染和其他公害,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飲用水水源,是指用於或者規劃用於城鄉集中式供水的江河、湖泊、水庫、山塘、地下井(泉)水等地表水水源和地下水水源,包括備用飲用水水源。第四條飲用水水源保護應當遵循科學規劃、保護優先、綜合治理、公眾參與、確保安全的原則。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將飲用水水源保護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水資源綜合規劃和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加大公共財政對飲用水水源保護的投入,合理布局和調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所在地的產業結構,促進經濟建設和飲用水水源保護協調發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飲用水水源保護負責,建立健全飲用水水源保護部門的聯動和重大事項會商機制,將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納入政府環境保護責任考核范圍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評價體系。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和環境保護管理工作,對飲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水功能區劃定,以及飲用水水源工程建設等工作,對飲用水水資源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公安、財政、國土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規劃、交通運輸、農業、林業、衛生、海洋、水產畜牧等有關部門和海事管理機構,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飲用水水源保護的相關工作。第七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依法做好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水源保護的相關工作。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依法做好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結合當地實際,在村規民約或者居民公約中規定村民、居民保護飲用水水源的義務,開展宣傳教育,落實保護措施。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應當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和節約用水的宣傳教育,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公眾參與飲用水水源保護意識。
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應當開展飲用水水源保護法律法規和保護知識的公益宣傳,對飲用水水源保護法律法規實施情況進行輿論監督。
鼓勵、支持學校、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其他社會組織開展飲用水水源保護知識的宣傳。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逐步建立和完善飲用水水源保護公眾參與的平台,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飲用水水源保護活動,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發展生態和循環經濟,參與飲用水水源的保護和建設。第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保護飲用水水源,有權對污染和破壞飲用水水源的行為進行勸阻、投訴和舉報。第二章保護區劃定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開展城鎮飲用水水源地普查和環境狀況調查工作,按照水量充足、水質優良、風險可控的原則,組織有關部門確定現用、備用和規劃用飲用水水源地。
飲用水水源地的確定,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水質等標准、規范的要求。已有的飲用水水源地不符合國家有關水質標准、規范要求,且不能保障供水安全的,應當重新確定飲用水水源地,或者與相鄰飲用水水源地共享資源。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發展改革、國土資源、環境保護、住房和城鄉建設、林業、衛生等部門,在普查基礎上對城鎮飲用水水源地進行科學論證,提出意見,經本級人民政府同意後報自治區水行政主管部門確定;跨行政區域的,由相關人民政府協商後提出意見,報自治區水行政主管部門確定;協商不成的,由自治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發展改革、國土資源、環境保護、住房和城鄉建設、林業、衛生等部門提出意見,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三條農村集中式供水的飲用水水源地,由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提出意見,報縣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確定。跨行政區域的農村集中式供水的飲用水水源地,由相關人民政府協商後提出意見,報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確定。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18條19條 發布:2025-01-11 19:07:54 瀏覽:238
民法中的監護 發布:2025-01-11 18:17:39 瀏覽:606
央視社會與法平安365幾點 發布:2025-01-11 18:01:47 瀏覽:966
巴中文明行為促進條例 發布:2025-01-11 16:56:01 瀏覽:566
宰殺家禽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1 16:24:48 瀏覽:237
在我國會計法規 發布:2025-01-11 16:23:10 瀏覽:556
袁世凱立法稱帝 發布:2025-01-11 15:26:46 瀏覽:733
大同肖律師 發布:2025-01-11 15:25:57 瀏覽:13
兒童虛擬游戲法規 發布:2025-01-11 15:23:05 瀏覽:111
車鎖有問題廠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15:17:47 瀏覽: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