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子商務法規
1. 跨境電商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法律主觀:
跨境電商不違法。但是需要營業執照,還必須是采購國和中國雙方的營業執照;還需要繳納稅務,偷稅漏稅需承擔刑事責任。跨境電子商務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台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並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
法律客觀:
《個體數做工商戶名稱登記管理辦法》第十二條 個體工商戶申請辦理名稱登記,經營范圍涉及登記前置許可的,應當申請名稱預先核准。申請人應當以登記機關核準的名稱報送有關部門辦理前置審批手續。 經營范圍銷備不涉及前置許可,可以申請名稱預先核准,也可以與個體工商戶設立或者變更登記一並申請辦理。 登記機關辦理名稱預先核准,不薯斗衡得收取費用。 《個體工商戶名稱登記管理辦法》第十三條 申請個體工商戶名稱預先核准,應當由申請人或申請人委託的代理人向經營場所所在地的登記機關提交以下材料: (一)個體工商戶名稱預先核准申請書; (二)經營者的身份證明; (三)經營者委託代理人辦理的,還應當提交委託書和代理人的身份證明。
2. 跨境電商產品有哪些相關法律法規
,商務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擴大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嚴格落實監管要求的通知》。以上《通知》明確,將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范圍擴大至所有自貿試驗區、跨境電商綜試區、綜合保稅區、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所在城市(及區域)。根據上述通知,相關城市(區域)經所在地海關確認符合監管要求後,即可按照《商務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關於完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監管有關工作的通知》(商財發〔2018〕486號)要求,開展網購保稅進口(海關監管方式代碼1210)業務。從法律角度來說,跨境電商的交易主體及參與主體有義務確保這一模式下交易的商品是零售商品,而非傳統貿易下的貨物。由於比較傳統貿易而言,跨境電商貿易涉及的主體多了跨境電子商務平台等主體,交易鏈條更為復雜,涉及到的相關法律規范更為龐雜,在食品方面也是如此。
3. 電子商務經營者從事跨境電子商務應當遵守什麼的法律
電子商務經營者從事跨境電子商務,應當遵守的進出口監督管理法律。
按照《電子商務法》的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從事跨境電子高洞商務,應當遵守的進出口監督管理法律法規包括:法旁亂律,行政法規,國家有關規定。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運念檔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的規范體系。
4. 現行的跨境電子商務稅收法律制度有哪些
跨境電商稅率有兩種:跨境電商綜合稅、行郵稅。跨境電商綜合稅有增值稅、稅費稅、關稅三種。行郵稅有消費稅和增值稅兩種。
跨境電商進口稅需要繳納:
(1)進口關稅:進口商品在通過其他國家關境繳納的稅收。
(2)行郵稅:行李和郵遞物品通過國家關境繳納的稅收。
(3)增值稅:我國規定的進口物品增值稅為17%和13%。
(4)消費稅:針對奢侈品、高能消耗品、不可再生消費品、對身體有危害的消費品徵收消費稅。
跨境電商出口稅需要繳納:
(1)關稅:歐盟成員國進口歐盟以外的物品繳納0%到25%的關稅。
(2)進口增值稅
(3)VAT:商品在流轉中所要繳納的銷售增值稅。
2019年1月1日跨境電商稅收新政改革,針對進口交易限制限額調整,單次交易限值由2000元提高到5000元,年度限額由2萬元提高到2.6萬元。消費者單詞購物商品的完稅價格不能超過5000元的限制,年度累計購買額不能超過2.6萬元。
商品種類更加繁多,從食品、日用品、電子產品等方面增加了63個稅目商品。一部分稅號限制為網購保稅進口,食品類商品數量額度進行了限制。
商品禁止二次銷售,海外代購產品不能進行二次銷售,只能自用或贈予他人。海關針對虛假信息傳輸、泄露,造成他人個人信息和年度購買額度被盜用進行二次銷售的企業進行處罰,走私或違規的企業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針對退貨商品進行了規定,退回的商品不能影響二次銷售,在海關放行的30日送達原監管業務場所,不徵收相關稅款,對個人年度交易額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