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立法規定不足

立法規定不足

發布時間: 2023-08-16 07:50:08

⑴ 目前我國稅收法律制度存在哪些不足如何完善

一、我國稅收立法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憲法對稅收立法的限制
我國沒有在憲法中規定有關稅收立法的原則,也沒有明確稅收立法的授權許可權,更沒有像其他國家那樣的設立稅法通則,保證稅收有法可依,同時消除獨立的稅法之間的不協調,這樣一來,我國稅收體系中,通過國務院等國家行政機關進行的行政立法數量就遠遠多於人大立法,這樣的結果直接體現是立法的不嚴謹。
(二)立法層次較低、隨意性大、稅收行政立法缺少授許可權制
我國在稅收立法方面的現狀是:大量的稅收立法是通過國務院及其以下層級的部門立法得來,即在立法中大量使用授權立法。稅收法律作為一種正式制度的這種功能卻因稅收立法權的橫向分配是以授權行政立法為主的模式而大打折扣。我國目前只有《個人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管法》等幾部法是通過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通過實施,除此之外,大多稅收法律制度還只是以國務院或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制定的「暫行條例」形式出現,如我國收入規模最大的增值稅。這使得我國稅收法律體系的層級較低,權威性不足。
(三)對納稅人權利方面的立法不足
我國《憲法》在第五十六條中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依照法律納稅的義務」,從而奠定了我國公民具有納稅義務這樣一個基礎。因為《憲法》的這一規定,我國在稅後的稅收相關立法中,過分強化納稅人義務,而相對忽視對納稅人權利保護,進而引發征稅權力失控、稅款使用低效,納稅人權益在很多時候受到損害。比如2009年5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對煙產品消費稅政策作了重大調整,甲類香煙的消費稅由原來的45%調整至56%,乙類香煙由30%調整至36%,雪茄煙由25%調整至36%。與此同時,原來的甲、乙類香煙劃分標准也進行了調整,原來50元的分界線上浮至70元,即每標准條(200支)調撥價格在70元(不含增值稅)以上(含70元)的卷煙為甲類卷煙,低於此價格的為乙類卷煙。此外,卷煙批發環節還加征了一道從價稅,稅率為5%。在這里,國家稅務局一個通知,稅率就發生了改變。納稅人對稅收徵收的決定沒有任何發言權,納稅人的同意權被忽視了。在政府看來,納稅僅僅是政府施加給民眾的義務。至於征哪些稅、向誰征、征多少、怎樣征,民眾根本無權過問。

⑵ 目前我國服務貿易的法律法規有哪些不足之處請舉例說明,謝謝!急需!!~>.<~

【1】每部法來律都在使自用過程中都在不斷的修改,法律中的條文規定就沒有永遠不變的。
【2】根據《立法法》
第二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制定、修改和廢止,適用本法。
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修改和廢止,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3】可見每部法律都不可能完美無缺,包括服務貿易法律法規。
【4】但是每部法律在有效期內,必須嚴格執行。
【5】提問者要是認為哪部法律該修改,你可以提建議給製作單位,也許你提的建議會有利於下次這部法律的修改。
*************************************************************************************************************************【6】我的答案為什麼不按默認順序?
【7】我的答案是3月8日失效後2013-03-09 17:43找回的。
【8】後來又失效,3月15日找回來的。

⑶ 我國刑法在立法上的不足的認識

1\相同法益未同復等保護立法不足制.如同樣是金融詐騙,票據詐騙(對象是銀行等)與保險詐騙保護力度不一.原因是銀行當時比保險業強勢.
2\對販賣毒品的再犯,從重處罰立法不足.與構成累犯的從重處罰重合時,最高法院司法解釋認為適用再犯從重處罰,這樣會導致毒品犯罪的再犯可能仍然被處緩刑或可以被假釋(因為刑法規定,累犯不得適用緩刑和假釋,而毒品犯罪的"累犯"卻有可能適用緩刑或假釋)
3\對重大立功表現的認定和量刑立法不足.刑法規定,對被告人具有自首並重大立功表現的,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但對於何謂重大立功表現規定不足.這就致使最高法院作出司法解釋規定,告人"檢舉揭發可能被判處無期徒期以上刑罰的案件或一定范圍有重大影響的案件,即可視為重大立功".這樣的規定,在司法實踐中對重大罪犯放縱,造成量刑極輕,罪刑不相適應.如殺人後,自首並檢舉他人有可能判無期以上刑罰的罪,就會只判處十年以下有期刑.

隨便列舉一二,理論功底不好.

⑷ 如果法律法規出現不足或者過錯去哪裡投訴跟建議

直接向法律的監管部門或指定部門提交建議。
最好的時間是,官網最近再考慮修訂的時候,建議徵集活動時提交。
對一些法律規定有意見、建議,認為不合理、不夠完善,可以訪問關鍵詞:審查建議受理平台,通過網路在線提交。
按照建議內容的系統提示,寫清楚具體是哪條規定,並說出自己建議修改的理由,如果搜索不到相關法律,可以根據頁面提示的地址和郵編,郵寄平信無法查詢狀態,掛號信可以像快遞那樣查到信件狀態。
郵寄書面材料的標題應該寫:法律建議書或法律審查建議申請書,不適合寫信訪書。
或訪問人大官網,左側點擊網路信訪。

⑸ 國家賠償法的立法缺陷是什麼

1.《國家賠償法》規定了行政賠償和刑事賠償兩方面的內容,且僅限於對人身和財產所造成的損害引起的國家賠償。從目前我國司法審判工作實踐來看,由於目前《國家賠償法》所規定的國家賠償范圍過窄,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造成了侵權損害,由於《國家賠償法》未將有些侵權行為列入國家賠償的范圍,被侵權人無法通過國家賠償這一法律途徑和方式獲得賠償,即損害造成的後果大大超過被侵權人獲得的國家賠償額。
由於目前我國的《國家賠償法》所規定的國家賠償范圍不包括精神賠償、間接賠償、期待的損害賠償等方面的內容,雖然被侵權人的合法權益遭到了不法侵害,他們卻不能通過法律途徑獲得國家賠償。
因此,建議對《國家賠償法》關於國家賠償范圍進行修改,把所有行政、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都納入國家賠償范圍是非常必要的。在目前法律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國家賠償的適用范圍,應當將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各種合法權益遭受損失的情形都包括進國家賠償法的范圍。
2.根據《國家賠償法》第2條的規定:「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權依據本法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也就是說,從國家賠償角度來看,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獲得國家賠償的前提條件是行政、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
使職權,才有國家損害賠償責任的承擔。如果國家機關的行為不違法,即使給當人造成了損失,也不能產生國家賠償責任。但就目前的侵權情況來看,有時難以區別違法與過失、重大過失與一般過失、作為與不作為之間的法律界線。
3.《國家賠償法》第25條規定:「國家賠償以支付賠償金為主要方式」,即該法規定了國家賠償的方式。該法第26條規定:「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的賠償金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即該法規定了國家賠償的計算辦法。然後在上述法律規定的基礎上,再根據被侵權人受損害的程度計算出最高額,顯然此
賠償標准過低。
我認為,由於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經濟發展極不平衡,若僅以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作為一個基數作為賠償的標准進行國家賠償,在經濟發達地區、高收入人群中顯然過低。顯然,我國國家損害賠償的標准,主要是撫慰性賠償。因此,建議將《國家賠償法》規定的賠償標准予以修改,明確規定各地區應當結合本地區的經濟發展的實際制定不同的國家賠償標准。
4.國家賠償審判工作是一個新的審判領域,尤其人民法院在審理國家賠償案件時,一般都採取不公開審理的方式進行。此種做法,就使被侵權人覺得「賠與不賠、賠多少都是法院說了算」,懷疑人民法院進行「暗箱」操作。因此,必須對國家賠償審理程序進行大膽改革,將公開聽證程序引入國家賠償案件審理之中,以確
保國家賠償案件審理公開、公正和透明。
5.我國目前的《國家賠償法》未在追償程序方面作出明確具體的法律規定,這必然造成國家追償權無法行使或者行使起來十分困難的被動局面。
我認為,目前的《國家賠償法》應盡快補充和完善關於國家追償權方面的法律制度。建立該項法律制度的益處在於,一方面通過國家賠償方式來追究行政、司法機關工作人員的侵權責任,使追償權有嚴格的法律依據;另一方面在國家行使追償權時,確保不侵害被追償人的合法權益。
6.從《國家賠償法》的規定來看,除了存在上述幾個問題和不足以外,還有一個根本性的問題需要解決,即國家賠償管理體制問題。根據《國家賠償法》第37條的規定,中級以上人民法院設立賠償委員會,由人民法院3 - 7名審判員組成。賠償委員會作出賠償決定,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賠償委員會作出的賠償決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決定,必須無條件執行。由此可見,《國家賠償法》規定的賠償管理體制在人民法院,即法律規定的中級以上人民法院設立賠償委員會,具體審理賠償案件,進行國家賠償等事宜。
我認為,在人民法院設立賠償委員會存在以下不足和問題,突出的表現在:一是賠償機關設在人民法院有自行審理涉己案件之嫌,從而影響國家賠償審理的公開性和公正性。根據《國家賠償法》第19條的規定,「行使國家偵查、檢察、審判、監獄管理職權的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
權益造成損害的,該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顯然,人民法院在成為賠償義務機關後,賠償案件仍由自己進行審理和進行國家賠償,賠償請求人必然對人民法院審理賠償案件的公正性產生質疑,影響人民法院的司法公正的外在形象。
二是到目前為止,國家法律對國家賠償機關尚未建立起一整套較為完整的監督和制約機制。根據我國現行法律的規定,公、檢、法三機關既要相互配合,又要互相監督和互相制約的關系。但從實際情況來看,許多冤假錯案造成國家賠償案件的產生,都與公、檢、法三機關之間不能履行法律的監督職能有關。因此,必須對目前我國的有關法律、法規進行修改,盡快建立健全法律監督制約機制,盡量減少冤假錯案的發生,以維護法律的尊嚴。
三是國家已提出依法治國、建立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目前的國家賠償管理體制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為了有效地監督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確保司法公正,建議應當將國家賠償工作盡快從人民法院剝離出來,應單獨設立一個法律委員會來具體負責處理國家賠償事宜。

熱點內容
勞動法的發展 發布:2025-01-11 09:41:38 瀏覽:404
烏蘭察布市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1 09:29:57 瀏覽:349
電影辯護人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1 09:27:57 瀏覽:56
學校辦公室衛生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1 09:27:04 瀏覽:425
法治防控疫情宣傳 發布:2025-01-11 09:26:09 瀏覽:216
律師申請執業材料 發布:2025-01-11 09:14:28 瀏覽:551
衡量社會道德好壞 發布:2025-01-11 09:14:24 瀏覽:286
涇源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1 08:58:21 瀏覽:22
經濟法與商法哪個好 發布:2025-01-11 07:57:36 瀏覽:224
認罪認罰改革與法律援助 發布:2025-01-11 07:55:34 瀏覽: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