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重慶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條例

重慶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3-08-17 06:41:45

㈠ 重慶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保障人身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三條安全生產管理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綜合監督管理和分行業專項監督管理相結合的原則,並推行控制目標責任制。第四條市和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安全生產規劃,建立應急救援體系,加大財政投入。
市和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採取多種形式,加強對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知識的宣傳。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定期分析、布置、督促和檢查本地區安全事故的防範工作。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是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對其職責許可權內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承擔全面領導責任。
管理安全生產工作的負責人是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的直接責任人,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承擔直接領導責任。
其他負責人對其管理范圍內涉及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承擔相應領導責任。第七條市和區縣(自治縣、市)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條例,對轄區內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同時對轄區內沒有其他行政部門負責安全管理的工礦商貿等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專項監督管理,並履行下列職責:
(一)監督檢查涉及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及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執行情況;
(二)制定安全生產規劃;
(三)組織、協調安全生產事故的調查處理;
(四)綜合管理事故統計工作;
(五)分析預測安全生產形勢,發布安全生產信息;
(六)指導、協調和監督有關部門承擔的專項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七)國家和市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八條煤礦、公安、交通運輸、建設、質量技術監督等負有專項安全生產管理職責的部門(以下稱安全生產專項監督管理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對安全生產工作實施專項監督管理。
其它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相關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第九條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部門或安全生產專項監督管理部門,可以根據工作需要委託鄉鎮人民政府對轄區內的安全生產實施監督管理。第十條工會依法組織職工參加本單位安全生產的民主管理,維護職工在安全生產方面的合法權益,對本單位安全生產狀況進行民主監督。第十一條履行安全生產事項審批或者驗收職責的工作人員,應當嚴格依照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和程序進行審查,並對審批或者驗收事項承擔審批或者驗收直接責任。第二章監督管理第十二條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同級政府安全生產專項監督管理部門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檢查,提出檢查意見和建議。
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部門應當督促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對本地區存在重大安全事故隱患的單位、設施和場所安全事故的防範明確責任、採取措施,並督促檢查。
安全生產專項監督管理部門及有關部門對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部門的檢查應當予以配合,按照檢查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整改,並將整改結果送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部門。第十三條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會同安全生產專項監督管理部門制定年度安全生產工作安排和檢查計劃。
安全生產專項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制定年度專項安全生產工作安排和檢查計劃,並送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部門備案。第十四條安全生產監督檢查應當按計劃進行。在監督檢查中,有關部門應當互相配合,實行聯合檢查;根據需要可以分別進行檢查,但相關部門應當互通情況,發現應由其它部門處理的安全問題,應當及時移送並形成記錄備查。檢查情況應當向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部門通報。
對投訴舉報集中、問題突出的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部門或安全生產專項監督管理部門應當進行重點檢查。第十五條安全生產專項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及時將有關安全生產的重要情況和信息向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部門通報。

㈡ 重慶市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2011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保障生命財產安全和公共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特種設備是指涉及生命財產安全、危險性較大的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下同)、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場(廠)內機動車輛,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和與安全保護裝置相關的設施。

特種設備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批準的《特種設備目錄》確定,其中場(廠)內機動車輛的具體范圍由市人民政府確定。第三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特種設備生產、銷售、租賃、使用、檢驗檢測、監督檢查及相關活動,適用本條例。

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特種設備安全工作的領導,及時協調解決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中存在的重大問題,並將特種設備安全工作納入各級人民政府年度安全生產目標考核。第五條市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全市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區縣(自治縣)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特種設備安全的日常監察工作。

房屋建築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用起重機械的安裝、使用的監督管理,由建設行政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執行。

安監、公安等有關行政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做好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在區縣(自治縣)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委託范圍內,對所轄行政區域內的特種設備進行安全監察。第六條特種設備生產、使用者,應當建立健全並嚴格執行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制度和崗位安全責任制度。其主要負責人應當對其生產、使用的特種設備安全全面負責。

鼓勵符合條件的特種設備使用者依法申請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許可,經法定程序核准後,負責本單位一定范圍內的特種設備檢驗檢測工作。第七條鼓勵採用電子標簽等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特種設備的安全性與管理水平,提高防範特種設備事故的能力。第八條鼓勵特種設備生產、使用者和檢驗檢測機構參加與特種設備安全相關的責任保險。第九條市和區縣(自治縣)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負責對特種設備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的調查。特別重大事故和重大事故的調查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事故調查報告由組織事故調查的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復,並報上一級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備案;有關機關應當按照批復,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對事故責任單位和有關人員進行處理。

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制定特種設備事故處置預案,並提供特種設備事故統計、技術分析、應急救援的技術支持。第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有權向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或行政監察部門舉報或投訴。第二章一般安全規定第十一條禁止設計、製造、銷售、租賃、安裝、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特種設備。第十二條壓力管道、場(廠)內機動車輛使用者應當按照特種設備定期檢驗規定,在安全檢驗合格有效期屆滿前三十日內,向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提出定期檢驗申請。

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的特種設備,不得繼續使用。第十三條從事壓力管道設計、安裝、檢驗檢測,場(廠)內機動車輛製造、改造、維修和檢驗檢測,鍋爐化學清洗服務應當經市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許可。

取得前款所列許可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持有工商營業執照或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

(二)有相應的質量管理體系和安全管理制度;

(三)有相應的人員;

(四)有相應的場地、裝備和檢驗設備。第十四條申請從事壓力管道設計、安裝、檢驗檢測,場(廠)內機動車輛製造、改造、維修和檢驗檢測,鍋爐化學清洗服務的申請人應當向市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提交申請書和本條例第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的材料。第十五條市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自接到申請材料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決定是否受理。符合受理條件的,予以受理,由申請人聘請有相應資質的鑒定評審機構進行現場鑒定評審,並出具鑒定評審報告;不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書面告知理由。市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在收到鑒定評審報告後三十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對符合行政許可條件的申請人,頒發相應行政許可證件;不符合條件的,作出不予許可決定,並書面告知理由。

㈢ 重慶市農業機械安全監理及事故處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農業機械及其駕駛、操作人員的安全監督管理,預防和處理農業機械事故,保障公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農業機械,是指用於農業生產、農村農副產品加工、農用運輸與農業工程的動力機械、作業機械及其設備設施。
本條例所稱農業機械事故是指農業機械在田間、場院、鄉村道路上作業、行駛、停放時,因駕駛、操作人員或其他人員的違章行為發生碰撞、碾壓、翻覆、起火、爆炸等造成人畜傷亡或機具、物品損毀的事故。第三條凡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農業機械安全監理,處理農業機械事故,以及與農業機械駕駛、操作有關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業機械安全工作的領導,將其納入安全生產目標管理。第五條市和區、縣(市)農業機械管理部門,是本轄區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的主管部門。
市和區、縣(市)農業機械管理部門設置的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機關(以下簡稱農機監理機關)具體負責農業機械安全技術檢驗、駕駛(操作)人員考核、牌證核發、違章處罰和農業機械事故的處理。
鄉、鎮農機站在當地政府領導下,受區、縣(市)農機監理機關委託開展農機安全工作。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農業機械管理部門,應按國家規定做好農機監理機關的定編定員工作。第七條農機安全監理人員必須由市農業機械管理部門進行專業培訓,考試不合格的,不得從事農機安全監理工作。第二章農業機械及作業的安全管理第八條實行牌證管理的各類農用動力機械、作業機械、各型拖拉機等農用運輸機械,應在購置之日起二十日內,持產品合格證和推廣許可證及其他有關手續,到所在地縣級以上農機監理機關注冊登記,領取牌照和有關證件。
農業機械轉籍、過戶後,應在十五日內到原發證機關辦理異動手續。第九條實行牌證管理的農業機械由農機監理機關按規定進行年度技術檢驗,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的,不得繼續投入使用。第十條農業機械必須經常進行保養。作業前,應認真檢查,達到良好技術狀態。農業機械作業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一)農業機械行走作業,牽引(懸掛)連接裝置應牢固可靠,牽引安全設施不全的車輛,必須採用硬連接裝置,農業機械行走時,嚴禁違章搭乘載人;
(二)農業機械在易燃區作業時,必須有防火設施;
(三)農業機械及作業場所的危險處應設置明顯警告標志和安全防護設施;
(四)從事有可能被運轉機械絞碾傷害的作業,不得戴手套、拴圍腰,女工必須戴防護帽,發辮不得外露,不得穿裙子。嚴禁無關人員進場自行操作或進入非安全作業區;
(五)從事農業機械葯物植保作業,必須穿戴防護用品,熟悉葯劑性能、防毒措施以及使用方法,傷口未愈人員、哺乳婦女、孕婦不得參加植保作業;
(六)易燃、易爆物品作業現場,嚴禁煙火。第三章駕駛、操作人員管理第十一條駕駛、操作農業機械的人員必須服從農機監理機關的管理,參加農機安全組織,接受安全教育。第十二條實行牌證管理的農業機械的駕駛、操作人員,經縣級以上農機監理機關考核合格,領取駕駛證或操作證後,方可駕駛、操作相應的農業機械。
駕駛農業機械的人員,年齡不得小於十八周歲。第十三條學習駕駛員應當在縣級以上農機監理機關辦理學習駕駛證,在教練員指導下駕駛,經考試合格,領取駕駛證後,方可按報考車型單獨駕駛。第十四條駕駛、操作人員,應當按規定時間接受審驗,審驗不合格的,須參加補審。未參加年審或者補審仍不合格的,不得繼續駕駛或操作農業機械。第十五條駕駛證和操作證遺失或損壞的,應申請原發證機關補發。
農業機械駕駛員調離本監理轄區,或在本監理轄區內單位、地址發生變動,應在三個月內持有關證明到農機監理機關辦理轉籍、變更手續。
駕駛員增駕或操作人員改操作其他機類的,須經原發證機關考核,並辦理有關手續。第十六條駕駛、操作人員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駕駛員應隨車攜帶行駛證、駕駛證,操作人員應隨機攜帶操作證、准用證:
(二)不得酒後駕駛、操作農業機械;
(三)不得駕駛無牌無證或安全設施不全、機件失靈的農業機械;
(四)不得將農業機械交給無證人員駕駛、操作;
(五)不得出借、挪用農業機械牌照、行駛證、駕駛證或操作證;
(六)不得使用無效證件駕駛、操作農業機械。

㈣ 重慶市鐵路安全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鐵路安全管理,保障鐵路運輸安全和暢通,保護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鐵路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鐵路安全及相關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鐵路,包括國家鐵路和地方鐵路。第三條本市建立健全政府統籌、區域協作、行業監管、企業負責、社會共治相結合的鐵路安全管理運行機制。第四條本市行政區域內鐵路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依法由國務院鐵路行業監督管理部門設立的鐵路監督管理機構負責。第五條市、鐵路沿線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將鐵路安全管理工作納入當地安全生產和平安建設范圍;建立健全鐵路安全環境治理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鐵路安全環境治理重大問題;根據實際情況配備鐵路安全管理人員及必要設備,將鐵路安全管理所需經費列入本級政府預算。

鐵路沿線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落實鐵路安全管理有關要求,負責鐵路安全管理的相關工作。第六條市、鐵路沿線區縣(自治縣)交通主管部門依法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地方鐵路安全監督管理的具體工作。

發展改革、教育、經濟信息、公安、規劃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城市管理、水行政、農業農村、應急管理、通信管理、林業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鐵路沿線安全管理工作。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機構負責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加強鐵路沿線治安防範工作,指導鐵路護路聯防組織開展聯防工作,防範和制止危害鐵路安全的行為。第七條鐵路運輸企業、鐵路建設單位等應當加強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理制度,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設置安全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安全管理人員,執行保障生產安全和產品質量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並按照規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產費用,保證安全生產投入,配合鐵路沿線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開展鐵路沿線安全環境整治和鐵路用地范圍外環境污染治理。第八條本市鼓勵在鐵路安全信息採集、安全監測、安全防護、隱患排查、應急處置等方面,加強鐵路安全管理科學研究,建立數據分級分類共享機制,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提升鐵路安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第九條市、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鐵路安全監管部門、鐵路建設單位、鐵路運輸企業等應當加強鐵路安全有關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社會公眾鐵路安全意識,共同維護鐵路安全。第十條任何單位或者個人發現損壞或者非法佔用鐵路設施設備、鐵路標志、鐵路用地以及其他危害鐵路安全行為的,有權報告鐵路運輸企業,或者向鐵路安全監管部門、公安機關、鐵路護路聯防組織以及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接到報告、舉報的部門和單位應當根據各自職責及時處理。對不屬於本部門職責的,應當及時移送有關部門處理。

對維護鐵路安全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或者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建設安全第十一條市規劃自然資源部門應當會同市發展改革、住房城鄉建設和鐵路安全監管部門根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長期鐵路網規劃、鐵路通道預研預控等專項規劃,劃定鐵路線路規劃控制線。

鐵路線路規劃控制線內不得擅自新建、改建、擴建建築物、構築物。新建、改建、擴建建築物、構築物的,審批單位應當徵求鐵路安全監管部門意見。第十二條鐵路建設單位應當在鐵路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對建設工程本體的風險以及對毗鄰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管線、設施的安全影響等進行評估。地方鐵路建設項目由市交通主管部門對可行性研究報告出具行業審查意見,並按照相關建設程序報批。

鐵路建設單位應當按照評估報告採取相應措施,防止和減少對建設工程本體以及毗鄰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管線、設施的影響,保障其安全。第十三條地方鐵路建設的設計審查、施工許可、安全質量和工程建設市場秩序的監督管理由市交通主管部門按照國家及本市有關規定執行。

市、區縣(自治縣)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按照許可權加強對地方鐵路建設單位、鐵路運輸企業安全生產狀況的監督管理。

㈤ 重慶市安全生產條例從什麼時候施行

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第六十一條 本條例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2005年6月1日施行的《重慶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條例》同時廢止。

㈥ 重慶涉及安全方面的地方性法規有哪些

很多,例如《重慶市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條例》、《重慶市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專全保護條例》、《重慶市安全生屬產監督管理條例》、《重慶市道路交通安全條例》、《重慶市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重慶市農業機械安全監理及事故處理條例》等等

㈦ 重慶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的生產經營行為,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以下簡稱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的生產經營及其監督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實行屬地原則,堅持預防為主、風險管理、綜合治理、規范引導、社會共治。第四條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攤販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本條例規定的與其生產經營規模、條件相適應的食品安全要求,誠信自律,保證所生產經營的食品衛生、無毒、無害,對其生產經營食品的安全負責,並接受社會監督。

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攤販應當執行食品安全追溯的有關規定,保證食品可追溯。第五條市人民政府負責統一領導、組織、協調全市的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研究解決重大問題,依法組織應對食品安全事故。

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負責,統一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依法應對食品安全事故,加強服務和統一規劃,改善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生產經營環境,鼓勵和支持其改進生產經營條件。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依照本條例和上級人民政府的規定,做好本轄區內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的監督管理工作。第六條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市政管理部門負責食品攤販佔道經營行為的監督管理工作。

衛生行政部門負責依法組織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開展風險評估,制定並公布食品安全地方標准。

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承擔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的有關監督管理工作。第七條鼓勵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攤販加入相關食品行業協會。

行業協會應當加強行業自律,推進行業誠信建設,宣傳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引導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攤販依法生產經營,維護其合法權益。第二章食品小作坊第八條食品小作坊實行登記管理。食品小作坊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應當依法取得營業執照,並向所在地區縣(自治縣)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申請取得《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登記證》(以下稱登記證)。

申請登記證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具有與生產經營的食品品種、規模相適應的固定生產加工場所,並與有毒、有害場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安全距離;

(二)具有相應的生產設備、設施以及衛生防護設施;

(三)有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保證食品安全的規章制度;

(四)具有合理的設備布局和工藝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與直接入口食品交叉污染、原料與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觸有毒物、不潔物。第九條申請登記證應當如實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書;

(二)營業執照復印件;

(三)生產經營場所產權證明或者租賃合同;

(四)負責人的身份證復印件及聯系方式;

(五)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生產加工人員的健康證明;

(六)主要食品原料清單、設備清單和生產工藝流程;

(七)擬生產加工的食品品種說明;

(八)有關食品安全的規章制度。

區縣(自治縣)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十五個工作日內對申請人提交的材料進行審核,現場核查其生產經營場所。對符合條件的,核發登記證;對不符合條件的,不予登記並書面說明理由。第十條登記證應當載明食品小作坊名稱、社會信用代碼(個體生產者為身份證號碼)、法定代表人(負責人)、生產經營地址、生產經營品種、登記證編號、有效期、日常監督管理機構、日常監督管理人員、投訴舉報電話、發證機關、簽發人、發證日期。

登記證有效期三年。有效期滿需要延續的,應當在屆滿三十日前,向原發證部門提出申請,原發證部門應當在十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准予延續的決定;逾期提出申請的,按照新申請登記證辦理。

登記證上載明的食品小作坊名稱、法定代表人(負責人)、生產經營品種等登記事項發生變化的,應當在變化後十日內向原發證部門申請變更登記。符合條件的,原發證部門應當在十個工作日內辦理變更手續。

生產經營地址發生變化的,應當重新申請登記證,原登記證自動失效。

㈧ 重慶市安全生產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安全生產工作,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以下統稱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及其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

有關法律、法規對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鐵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與輻射安全、特種設備安全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第三條安全生產工作應當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發展;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和落實生產經營單位的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建立生產經營單位負責、職工參與、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機制。第四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或者地方標准加強安全生產管理,承擔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

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有依法獲得安全生產保障的權利,並應當依法履行安全生產方面的義務。第五條工會依法對安全生產工作進行監督,維護職工和其他從業人員在安全生產方面的合法權益。

沒有組建工會的生產經營單位,由職工和其他從業人員代表參與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維護職工和其他從業人員在安全生產方面的合法權益。第六條市、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安全生產規劃,並組織實施。安全生產規劃應當與城鄉規劃及其他相關專項規劃相銜接。

市、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支持、督促各有關部門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建立協調機制,及時協調、解決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中的重大問題;保障安全生產監管工作投入,強化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建設。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開發區(工業園區、產業園區)管理機構等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派出機構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或者管理范圍內安全生產工作的需要,明確安全生產工作機構,配備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人員,按照職責加強對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狀況的監督檢查,協助上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第七條市、區縣(自治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監督檢查、指導協調同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依法對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承擔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責任。

經濟信息、公安、建設、交通、農業、商業、國土房管、市政、水利、質量技術監督、旅遊、海事、煤礦、氣象等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對本行業、本領域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承擔本行業、本領域安全生產直接監督管理責任。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對有關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的部門,統稱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對安全生產工作承擔全面領導責任;分管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負責人對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工作承擔領導責任;分管專項工作的負責人對分管工作中的安全生產承擔領導責任。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採取多種形式宣傳普及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知識,增強全社會的安全生產意識,提高自救互救和事故預防能力。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加強本單位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工作,教育引導從業人員掌握崗位安全生產知識以及相關要求,遵守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增強從業人員事故預防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網路等媒體單位有進行安全生產公益宣傳教育的義務,有對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的權利。

各級各類學校應當向學生普及安全知識,培養其安全意識。第十條有關協會組織應當加強行業自律,依照法律、法規和章程,為生產經營單位提供安全生產信息咨詢、技術交流、教育培訓和安全社區建設等服務,指導生產經營單位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參與相關安全生產檢查,參與制定安全生產相關標准。

熱點內容
學道德模範做有德之人手抄報 發布:2024-11-17 15:27:12 瀏覽:533
魏亞南律師 發布:2024-11-17 15:04:24 瀏覽:207
明朝司法程序 發布:2024-11-17 14:13:51 瀏覽:549
民事訴訟法百度雲 發布:2024-11-17 12:40:18 瀏覽:449
勞動法對於公休和法定假日的規定 發布:2024-11-17 12:10:34 瀏覽:12
合同法最新修訂日期 發布:2024-11-17 11:57:47 瀏覽:367
規章不須經國務院批准 發布:2024-11-17 11:21:17 瀏覽:765
江寧法律援助中心55 發布:2024-11-17 11:03:23 瀏覽:287
民法於飛老師 發布:2024-11-17 10:58:58 瀏覽:944
制定規章制度的討論記錄 發布:2024-11-17 10:43:56 瀏覽: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