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進出口條例

進出口條例

發布時間: 2020-12-17 19:22:06

1. 關於INCO國際貿易條例的內容

最新貿易術語Incoterms 2000簡介

一.《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的宗旨和范圍
《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以下稱Incoterms)的宗旨是為國際貿易中最普遍使用的貿易術語提供一套解釋的國際規則 ,以避免因各國不同解釋而出現的不確定性,或至少在相當程度上減少這種不確定性。
合同雙方當事人之間互不了解對方國家的貿易習慣的情況時常出現。這就會引起誤解、爭議、和訴訟,從而浪費時間和費用。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國際商會(ICC)於1936年首次公布了一套解釋貿易術語的國際規則,名為Incoterms 1936,以後又於1953年、1967年、1976年、1980年和1990年,現在則是在2000年版本中做出補充和修訂,以便使這些規則適應當前國際貿易實踐的發展。
需要強調的是,Incoterms涵蓋的范圍只限於銷售合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中與已售貨物(指"有形的"貨物,不包括"無形的"貨物,如電腦軟體)交貨有關的事項。
關於Incoterms,看來有兩個非常普遍的特別誤解。一個是常常認為Incoterms適用於運輸合同而不是銷售合同。第二個是人們有時錯誤地以為它規定了當事人可能希望包含在銷售合同中的所有責任。
首先,正如ICC一貫強調的那樣,Incoterms只涉及銷售合同中買賣雙方的關系,而且,只限於一些非常明確的方面。
對進口商和出口商來講,考慮那些為完成國際銷售所需要的各種合同之間的實際關系當然時非常必要的。完成一筆國際貿易不僅需要銷售合同,而且需要運輸合同、保險合同和融資合同,而Incoterms只涉及其中的一項合同,即銷售合同。
雖然如此,當雙方當事人同意使用某一個具體的貿易術語時,將不可避免地對其他合同產生影響。舉例說明,賣方同意在合同中使用CFR和CIF術語時,他就只能以海運方式履行合同,因為在這兩個術語下他必須向買方提供提單或其他海運單據,而如果使用其他運輸方式,這些要求是無法滿足的。而且,跟單信用證要求的單據也必然將取決於准備使用的運輸方式。
其次,Incoterms涉及為當事方設定的若干特定義務,如賣方將貨物交給買方處置,或將貨物交運或在目的地交貨的義務,以及當事雙方之間的風險劃分。
另外,Incoterms涉及貨物進口和出口清關、貨物包裝的義務,買方受領貨物的義務,以及提供證明各項義務得到完整履行的義務。盡管Incoterms對於銷售合同的執行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但銷售合同中可能引起的許多問題卻並未涉及,如貨物所有權和其他產權的轉移、違約、違約行為的後果以及某些情況下的免責等。需要強調的是,Incoterms無意取代那些完整的銷售合同所需訂入的標准條款或商定條款。
通常,Incoterms不涉及違約的後果或由於各種法律阻礙導致的免責事項,這些問題必須通過銷售合同中的其他條款和適用的法律來解決。
Incoterms一直主要用於跨國境的貨物銷售交付,因此,它是一套國際商業術語。然而,有時Incoterms也被用於純粹國內市場的貨物銷售合同中。在此情況下,Incoterms中的A2、B2以及任何與進出口有關的條款當然就變成多餘了。
二.為什麼需要對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進行修訂?
連續修訂Incoterms的主要原因是使其適應當代商業的實踐。1980年修訂本引入了貨交承運人(現在為FCA)術語,其目的是為了適應在海上運輸中經常出現的情況,即交貨點不再是傳統的FOB點(貨物越過船舷),而是在將貨物裝船之前運到陸地上的某一點,在那裡將貨物裝入集裝箱,以便經由海運或其他運輸方式(即所謂的聯合或多式運輸)繼續運輸。
在1990年的修訂本中,涉及賣方提供交貨憑證義務的條款在當事方同意使用電子方式通訊時,允許用電子數據交換(EDI)訊息替代紙面單據。毫無疑問,為了使Incoterms更利於實物操作,其草擬和表述一直都在改進。
三.Incoterms 2000
在為期兩年的修訂過程中,ICC盡其最大努力通過ICC各國家委員會吸取了各行業國際貿易從業者的意見和建議,完成了修訂稿的多次修改。令人高興的是,在Incoterms的這次修訂期間,ICC從全世界使用者得到的反饋意見超過了以往任何一次。ICC與Incoterms的使用者之間交流的結果產生了Incoterms 2000這個版本,與Incoterms 1990相比看上去變化很小。原因很明顯,即Incoterms當前已得到世界承認,所以ICC決定鞏固Incoterms在世界范圍內得到的承認,並避免為了變化而變化。另一方面,在修訂過程中,ICC盡量保證Incoterms 2000中的語言清楚准確地反映出國際貿易實務。新的版本在下面兩個方面作出了實質性改變:
在FAS和DEQ術語下,辦理清關手續和交納關稅的義務;
在FCA術語下裝貨和卸貨的義務。
無論是實質變化還是形式變化都是在對Incoterms的使用者廣泛調查的基礎上作出的,而且對1990年以來Incoterms專家小組(專門為Incoterms使用者提供額外服務的機構)受到的咨詢意見給予了充分考慮。
四.在銷售合同中訂入Incoterms
鑒於Incoterms不時修訂,所以,如果合同當事方意圖在銷售合同中訂入Incoterms時,清楚地指明所引用的Incoterms版本是很重要的。人們很容易忽略這一點,例如當在標准合同或訂貨單中引用了早期版本時,未能引用最新版本,可能會對當事方的意圖是在合同中引用新版本還是早期版本引起糾紛。希望使用Incoterms 2000的商人,應在合同中明確規定該合同受Incoterms 2000的約束。
五.Incoterms的結構
1990年,為了便於理解,將所有的術語分為4個基本不同的類型。第一組為"E"組(EX WORKS),指賣方僅在自己的地點為買方備妥貨物;第二組"F"組(FCA、FAS和FOB),指賣方需將貨物交至買方指定的承運人;第三組"C"組(CFR、CIF、CPT和CIP),指賣方須訂立運輸合同,但對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以及裝船和啟運後發生意外所發生的額外費用,賣方不承擔責任;第四組"D"組(DAF、DES、DEQ、DDU和DDP),指賣方須承擔把貨物交至目的地國所需的全部費用和風險。下表反映了這種分類方法:
200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
E組(發貨)

--------------------------------------------------------------------------------
EXW 工廠交貨(……指定地點)
F組(主要運費未付)

--------------------------------------------------------------------------
FCA 貨交承運人(……指定地點)
FAS 船邊交貨(……指定裝運港)
FOB 船上交貨(……指定裝運港)
C組(主要運費已付)

--------------------------------------------------------------------------
CFR 成本加運費(……指定目的港)
CIF 成本、保險費加運費付至(……指定目的港)
D組(到達)

--------------------------------------------------------------------------
DAF 邊境交貨(……指定地點)
DES 目的港船上交貨(……指定目的港)
DEQ 目的港碼頭交貨(……指定目的港)
DDU 未完稅交貨(……指定目的地)
DDP 完稅後交貨(……指定目的地)
與Incoterms 1990相同,在Incoterms 2000中,所有術語下當事人各自的義務均用10個項目列出,賣方在每一項目中的地位"對應"了買方在同一項目中相應的地位。

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相關釋義

作者:未知 更新:2005-3-7 【字體:小 大】【加入收藏】【列印此文】

《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International Rul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是國際商會為統一各種貿易術語的不同解釋於1936年制訂的,命名為《1936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INCOTERMS 1936》)。隨後,為適應國際貿易實踐發展的需要,國際商會先後於1953年、1967年、1976年、1980年和1990年進行過多次修訂和補充,其中,1990年國際商會為使貿易術語能適應日益廣泛使用的電子數據交換(EDI)和不斷革新的運輸技術變化的需要對該通則作了全面的修訂。

為使貿易術語更進一步適應世界上無關稅區的發展、交易中使用電子訊息的增多以及運輸方式的變化,國際商會再次對《通則》進行修訂,並於1999年9月公布《200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簡稱《INCOTERMS 2000》(以下簡稱《2000年通則》)。《2000年通則》於2000年1月1日起生效。

《2000年通則》的適用范圍:

《2000年通則》明確了適用范圍,該《通則》只限於銷售合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中與交貨有關的事項。其貨物是指"有形的"貨物,不包括"無形的"貨物,如電腦軟體等。《通則》只涉及與交貨有關的事項,如,貨物的進口和出口清關,貨物的包裝,買方受領貨物的義務、以及提供履行各項義務的憑證等,不涉及貨物所有權和其它產權的轉移、違約、違約行為的後果以及某些情況的免責等。有關違約的後果或負責事項,可通過銷售合同中其它條款和適用的法律來解決。

《2000年通則》指出,該《通則》是一套國際商業術語,適用跨國境的貨物銷售,也可用於國內市場的貨物銷售合同,在此情況下,通則中有關術語的A2,B2條款及任何與進出口有關條款的規定則無作用。該《通則》還明確,如合同的當事人在簽訂銷售合同時,表示按《通則》規定辦理,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糾紛,應在合同中明確使用的版本,即應在合同中規定:按《2000年通則》的規定辦理。

《2000年通則》的主要變化

《2000年通則》與《1990年通則》相比變化不大。《2000年通則》仍採用《1990年通則》的結構,共有13種貿易術語,分為4個基本不同類型。第一組為"E組"(EXW);第二組為"F組"(DAF、FAS、FOB);第三組為"C組"(CFR、CIF、CPT和CIP);第四組為"D組"(DAF、DES、DEQ、DDU和DDP)。與《1990年通則》相同,在《2000年通則》中,13種術語項下買賣雙方的義務均採用10個項目列出,但不採用原來賣方和買方的義務分別列出的規定,而是採用買賣雙方義務合在同一標題下,即在賣方義務的每一個項目中"對應"買方在同一項目中的義務,這種規定使術語查閱更加方便,一目瞭然。

《2000年通則》在以下兩個方面做了實質性的變更:

1.在FAS和DEQ術語下,辦理清關手續和交納關稅的義務

《2000年通則》指出,清關手續由所在國的一方或其他代表辦理,通常是可取的。因此,出口商應辦理出口清關手續,進口商應辦理進口清關手續。而《1990年通則》中的FAS術語要求買方辦理貨物的出口清關手續,DEQ術語要求賣方辦理貨物的進口清關手續,這種辦理進出口清關手續的規定與上述原則不一致。因此,《2000年通則》中的FAS和DEQ術語將辦理出口和進口清關手續的義務分別改變為由賣方或買方辦理。這種改變更為合理、辦理更加方便。而表示賣方承擔最小和最大義務的EXW和DDP兩種術語未做改動,EXW術語仍規定由買方辦理出口清關手續的義務,DDP術語的字面含義為完稅交貨(Delivered Duty Paid),採用該術語即表示由賣方辦理進口清關手續並交納全部相關費用。

在《2000年通則》中明確了"清關"的概念,"清關"是指無論何時,當賣方或買方承擔將貨物通過出口國或進口國海關時,不僅包括交納關稅或其它費用,而且還包括履行一切與貨物通過海關辦理有關的行政事務的手續以及向當局提供必要的信息並交納相關費用。該《通則》還指出,現在有些地區,如歐盟內部或其它自由貿易區規定,對進出口貨物不必辦理報關手續,並全部或部分免徵關稅。為此,《通則》在相關的A2和B2(許可證、其它許可和手續)以及A6和B6(費用劃分)條款都加入"在需要辦理海關手續時(where applicable)"的用語,據此,明確了對這些無關稅區的進出口貨物,在無需辦理海關手續的情況下,即可免除買賣雙方辦理進、出口清關手續,交納有關的關稅、捐款和其它費用的義務。

2.在FCA術語下,裝貨與卸貨的義務

《2000年通則》中的FCA術語刪去了有關運輸方式的區別以及集裝箱貨和非集裝箱貨的區別,規定FCA術語可適用於各種運輸方式,包括多式聯運。《通則》並指出,FCA術語賣方對交貨地點的選擇,會影響在該地點裝貨和卸貨的義務。如賣方在其貨物所在地交貨,賣方應負責裝貨,如賣方在任何其它地點交貨,賣方不負責卸貨,即當貨物在賣方運輸工具上,尚未卸貨,而將貨物交給買方指定或賣方選定的承運人或其它人支配,交貨即算完成。

此外,《2000年通則》還對"承運人"的含義作了解釋,"承運人"是指在運輸合同中,通過鐵路、公路、空運、海運、內河運輸或上述運輸的聯合方式承擔履行運輸或承擔辦理運輸業務的任何人。可見,FCA術語適用的范圍很廣,在國際貿易中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2000年通則》中的貿易術語

在《2000年通則》中,根據賣方承擔義務的不同,將13種貿易術語劃分為下列四組:

E組(啟運):

本組僅包括EXW(工廠交貨)一種貿易術語。

當賣方在其所在地或其它指定的地點(如工廠、工場或倉庫等)將貨物交給買方處置時,即完成交貨。賣方不負責辦理貨物出口的清關手續或將貨物裝上任何運輸工具。EXW術語是賣方承擔責任最小的術語。

F組(主要運費未付):

本組包括FCA(貨交承運人)、FAS(裝運港船邊交貨)和FOB(裝運港船上交貨)三種貿易術語。在採用裝運地或裝運港交貨條件成交而主要運費未付的情況下,即要求賣方將貨物交至買方指定的承運人時,應採用F組術語。

按F組術語簽訂的銷售合同是屬於裝運合同。 在F組術語中,FOB術語的風險劃分為C組中的CFR和CIF術語是相同的,均以裝運港船舷為界。"船舷為界"是一種歷史遺留的規則,由於其界限分明,易於理解與接受,故一直在沿用。但隨著運輸技術的變化,在使用集裝箱運輸、多式聯運和滾裝運輸方式時,再使用以"船舷為界"已沒有實際意義。對此問題過去曾引起國際貿易的有關人士多次爭議,建議取消這種不切實際的規定。但也有人認為,這種規定已為從事國際貿易的商人們所深知,堅持要保留這種傳統的規定。對此,《2000年通則》採取了折衷的規定,即對以"船舷為界"的規定未做改動。對FOB、CFR和CIF術語仍規定買賣雙方承擔貨物滅失或損壞的一切風險,以貨物在指定的裝運港超過船舷為界。但同時又規定,如合同當事人無意採用越過船舷交貨,可相應的採用FCA、CPT和CIP術語。

C組(主要運費已付):

本組包括CFR(成本加運費)、CIF(成本、保險費加運費)、CPT(運費付至目的地)和CIP(運費/保險費付至目的地)四種貿易術語。

在採用裝運地或裝運港交貨條件而主要運費已付的情況下,則採用C組貿易術語。按此類術語成交,賣方必須訂立運輸合同,並支付運費,但對貨物發生滅失或損壞的風險以及貨物發運後發生事件所產生的費用,賣方不承擔責任。C組術語包括兩個"分界點",即風險劃分點與費用劃分點是分離的。按C組術語簽訂的銷售合同是屬於裝運合同。 從上述可以看出,C組術語和F組術語具有相同的性質,即賣方都是在裝運國或發貨國完成交貨義務。因此,按C組術語和F組術語訂立的銷售合同都是屬於裝運合同。《2000年通則》指出,裝運合同的特點是賣方要支付將貨物按照慣常航線和習慣方式運至約定地點所需的通常運輸費用,而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以及貨物以適當方式交付運輸之後所產生的額外費用則應由買方承擔。
D組(到達): 本組包括DAF(邊境交貨)、DES(目的港船上交貨)、DEQ(目的港碼頭交貨)DDU(未完稅交貨)和DDP(完稅後交貨)五種貿易術語。採用D組術語,賣方應負責將貨物運至邊境或目的的港(port)或進口國內約定目的地(Place)或點(point),並承擔貨物運至該地以前的全部風險和費用。按D組術語訂立的銷售合同是屬於到貨合同。

在《2000年通則》中,對各種貿易術語採用上述分類排列方法,更為科學和合理,使人一目了解,便於理解和使用。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貨物進出口管理條例的第三章 貨物出口管理

第三十三條有對外貿易法第十七條規定情形之一的貨物,禁止出口。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出口的,依照其規定。
禁止出口的貨物目錄由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調整並公布。
第三十四條屬於禁止出口的貨物,不得出口。 第三十五條有對外貿易法第十六條第(一)、(二)、(三)、(七)項規定情形之一的貨物,限制出口。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限制出口的,依照其規定。
限制出口的貨物目錄由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調整並公布。
限制出口的貨物目錄,應當至少在實施前21天公布;在緊急情況下,應當不遲於實施之日公布。
第三十六條國家規定有數量限制的限制出口貨物,實行配額管理;其他限制出口貨物,實行許可證管理。
第三十七條實行配額管理的限制出口貨物,由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有關經濟管理部門(以下統稱出口配額管理部門)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劃分進行管理。
第三十八條對實行配額管理的限制出口貨物,出口配額管理部門應當在每年10月31日前公布下一年度出口配額總量。
配額申請人應當在每年11月1日至11月15日向出口配額管理部門提出下一年度出口配額的申請。
出口配額管理部門應當在每年12月15日前將下一年度的配額分配給配額申請人。
第三十九條配額可以通過直接分配的方式分配,也可以通過招標等方式分配。
第四十條 出口配額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天內並不晚於當年12月15日作出是否發放配額的決定。
第四十一條出口經營者憑出口配額管理部門發放的配額證明,向海關辦理報關驗放手續。
國務院有關經濟管理部門應當及時將年度配額總量、分配方案和配額證明實際發放的情況向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備案。
第四十二條配額持有者未使用完其持有的年度配額的,應當在當年10月31日前將未使用的配額交還出口配額管理部門;未按期交還並且在當年年底前未使用完的,出口配額管理部門可以在下一年度對其扣減相應的配額。
第四十三條實行許可證管理的限制出口貨物,出口經營者應當向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以下統稱出口許可證管理部門)提出申請,出口許可證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天內決定是否許可。
出口經營者憑出口許可證管理部門發放的出口許可證,向海關辦理報關驗放手續。
前款所稱出口許可證,包括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各種具有許可出口性質的證明、文件。
第四十四條出口配額管理部門和出口許可證管理部門應當根據本條例的規定製定具體管理辦法,對申請人的資格、受理申請的部門、審查的原則和程序等事項作出明確規定並在實施前予以公布。
受理申請的部門一般為一個部門。
出口配額管理部門和出口許可證管理部門要求申請人提交的文件,應當限於為保證實施管理所必需的文件和資料,不得僅因細微的、非實質性的錯訛拒絕接受申請。
第四章國營貿易和指定經營
第四十五條國家可以對部分貨物的進出口實行國營貿易管理。
實行國營貿易管理的進出口貨物目錄由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經濟管理部門制定、調整並公布。
第四十六條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有關經濟管理部門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劃分確定國營貿易企業名錄並予以公布。
第四十七條實行國營貿易管理的貨物,國家允許非國營貿易企業從事部分數量的進出口。
第四十八條國營貿易企業應當每半年向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提供實行國營貿易管理的貨物的購買價格、銷售價格等有關信息。
第四十九條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基於維護進出口經營秩序的需要,可以在一定期限內對部分貨物實行指定經營管理。
實行指定經營管理的進出口貨物目錄由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制定、調整並公布。
第五十條確定指定經營企業的具體標准和程序,由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制定並在實施前公布。
指定經營企業名錄由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公布。
第五十一條除本條例第四十七條規定的情形外,未列入國營貿易企業名錄和指定經營企業名錄的企業或者其他組織,不得從事實行國營貿易管理、指定經營管理的貨物的進出口貿易。
第五十二條國營貿易企業和指定經營企業應當根據正常的商業條件從事經營活動,不得以非商業因素選擇供應商,不得以非商業因素拒絕其他企業或者組織的委託。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的介紹

為了規范技術進出口管理,維護技術進出口秩序,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回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及答其他有關法律的有關規定製定。經2001年10月31日國務院第46次常務會議通過,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2002年1月1日頒布施行。共計五章五十五條。

4. 請問什麼是暫時進出口海關條例第42條是怎麼規定的

暫時進出來口貨物是指國際組織自, 外國政府、外國和香港澳門地區的企業、群眾團體或個人為開展經濟、技術、科學、文化合作交流而暫時運入我國境內但需按規定時間內原狀復出口的貨物。

就是進來了,還要出去的,呵呵

第42條 經海關批准暫時進境或者暫時出境的下列貨物,在進境或者出境時納稅義務人向海關繳納相當於應納稅款的保證金或者提供其它擔保的,可以暫不繳納關稅,並應當自進境或者出境之日起6個月內復運出境或者復運進境;經納稅義務人申請,海關可以根據海關總署的規定延長復運出境或者復運進境的期限:
(一)在展覽會、交易會、會議及類似活動中展示或者使用的貨物;
(二)文化、體育交流活動中使用的表演、比賽用品;
(三)進行新聞報道或者攝制電影、電視節目使用的儀器、設備及用品;
(四)開展科研、教學、醫療活動使用的儀器、設備及用品;
(五)在本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列活動中使用的交通工具及特種車輛;
(六)貨樣

5.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貨物原產地條例的條例內容

第一條為了正確確定進出口貨物的原產地,有效實施各項貿易措施,促進對外貿易發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實施最惠國待遇、反傾銷和反補貼、保障措施、原產地標記管理、國別數量限制、關稅配額等非優惠性貿易措施以及進行政府采購、貿易統計等活動對進出口貨物原產地的確定。
實施優惠性貿易措施對進出口貨物原產地的確定,不適用本條例。具體辦法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協定的有關規定另行制定。
第三條完全在一個國家(地區)獲得的貨物,以該國(地區)為原產地;兩個以上國家(地區)參與生產的貨物,以最後完成實質性改變的國家(地區)為原產地。
第四條本條例第三條所稱完全在一個國家(地區)獲得的貨物,是指:
(一)在該國(地區)出生並飼養的活的動物;
(二)在該國(地區)野外捕捉、捕撈、搜集的動物;
(三)從該國(地區)的活的動物獲得的未經加工的物品;
(四)在該國(地區)收獲的植物和植物產品;
(五)在該國(地區)採掘的礦物;
(六)在該國(地區)獲得的除本條第(一)項至第(五)項范圍之外的其他天然生成的物品;
(七)在該國(地區)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只能棄置或者回收用作材料的廢碎料;
(八)在該國(地區)收集的不能修復或者修理的物品,或者從該物品中回收的零件或者材料;
(九)由合法懸掛該國旗幟的船舶從其領海以外海域獲得的海洋捕撈物和其他物品;
(十)在合法懸掛該國旗幟的加工船上加工本條第(九)項所列物品獲得的產品;
(十一)從該國領海以外享有專有開采權的海床或者海床底土獲得的物品;
(十二)在該國(地區)完全從本條第(一)項至第(十一)項所列物品中生產的產品。
第五條在確定貨物是否在一個國家(地區)完全獲得時,不考慮下列微小加工或者處理:
(一)為運輸、貯存期間保存貨物而作的加工或者處理;
(二)為貨物便於裝卸而作的加工或者處理;
(三)為貨物銷售而作的包裝等加工或者處理。
第六條本條例第三條規定的實質性改變的確定標准,以稅則歸類改變為基本標准;稅則歸類改變不能反映實質性改變的,以從價百分比、製造或者加工工序等為補充標准。具體標准由海關總署會同商務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制定。
本條第一款所稱稅則歸類改變,是指在某一國家(地區)對非該國(地區)原產材料進行製造、加工後,所得貨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中某一級的稅目歸類發生了變化。
本條第一款所稱從價百分比,是指在某一國家(地區)對非該國(地區)原產材料進行製造、加工後的增值部分,超過所得貨物價值一定的百分比。
本條第一款所稱製造或者加工工序,是指在某一國家(地區)進行的賦予製造、加工後所得貨物基本特徵的主要工序。
世界貿易組織《協調非優惠原產地規則》實施前,確定進出口貨物原產地實質性改變的具體標准,由海關總署會同商務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根據實際情況另行制定。
第七條貨物生產過程中使用的能源、廠房、設備、機器和工具的原產地,以及未構成貨物物質成分或者組成部件的材料的原產地,不影響該貨物原產地的確定。
第八條隨所裝貨物進出口的包裝、包裝材料和容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中與該貨物一並歸類的,該包裝、包裝材料和容器的原產地不影響所裝貨物原產地的確定;對該包裝、包裝材料和容器的原產地不再單獨確定,所裝貨物的原產地即為該包裝、包裝材料和容器的原產地。
隨所裝貨物進出口的包裝、包裝材料和容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中與該貨物不一並歸類的,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確定該包裝、包裝材料和容器的原產地。
第九條按正常配備的種類和數量隨貨物進出口的附件、備件、工具和介紹說明性資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中與該貨物一並歸類的,該附件、備件、工具和介紹說明性資料的原產地不影響該貨物原產地的確定;對該附件、備件、工具和介紹說明性資料的原產地不再單獨確定,該貨物的原產地即為該附件、備件、工具和介紹說明性資料的原產地。
隨貨物進出口的附件、備件、工具和介紹說明性資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中雖與該貨物一並歸類,但超出正常配備的種類和數量的,以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中與該貨物不一並歸類的,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確定該附件、備件、工具和介紹說明性資料的原產地。
第十條對貨物所進行的任何加工或者處理,是為了規避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等有關規定的,海關在確定該貨物的原產地時可以不考慮這類加工和處理。
第十一條進口貨物的收貨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及有關規定辦理進口貨物的海關申報手續時,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的原產地確定標准如實申報進口貨物的原產地;同一批貨物的原產地不同的,應當分別申報原產地。
第十二條進口貨物進口前,進口貨物的收貨人或者與進口貨物直接相關的其他當事人,在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可以書面申請海關對將要進口的貨物的原產地作出預確定決定;申請人應當按照規定向海關提供作出原產地預確定決定所需的資料。
海關應當在收到原產地預確定書面申請及全部必要資料之日起150天內,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該進口貨物作出原產地預確定決定,並對外公布。
第十三條海關接受申報後,應當按照本條例的規定審核確定進口貨物的原產地。
已作出原產地預確定決定的貨物,自預確定決定作出之日起3年內實際進口時,經海關審核其實際進口的貨物與預確定決定所述貨物相符,且本條例規定的原產地確定標准未發生變化的,海關不再重新確定該進口貨物的原產地;經海關審核其實際進口的貨物與預確定決定所述貨物不相符的,海關應當按照本條例的規定重新審核確定該進口貨物的原產地。
第十四條海關在審核確定進口貨物原產地時,可以要求進口貨物的收貨人提交該進口貨物的原產地證書,並予以審驗;必要時,可以請求該貨物出口國(地區)的有關機構對該貨物的原產地進行核查。
第十五條根據對外貿易經營者提出的書面申請,海關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第四十三條的規定,對將要進口的貨物的原產地預先作出確定原產地的行政裁定,並對外公布。
進口相同的貨物,應當適用相同的行政裁定。
第十六條國家對原產地標記實施管理。貨物或者其包裝上標有原產地標記的,其原產地標記所標明的原產地應當與依照本條例所確定的原產地相一致。
第十七條出口貨物發貨人可以向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所屬的各地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及其地方分會(以下簡稱簽證機構),申請領取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書。
第十八條出口貨物發貨人申請領取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書,應當在簽證機構辦理注冊登記手續,按照規定如實申報出口貨物的原產地,並向簽證機構提供簽發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書所需的資料。
第十九條簽證機構接受出口貨物發貨人的申請後,應當按照規定審查確定出口貨物的原產地,簽發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書;對不屬於原產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出口貨物,應當拒絕簽發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書。
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書簽發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會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機構另行制定。
第二十條應出口貨物進口國(地區)有關機構的請求,海關、簽證機構可以對出口貨物的原產地情況進行核查,並及時將核查情況反饋進口國(地區)有關機構。
第二十一條用於確定貨物原產地的資料和信息,除按有關規定可以提供或者經提供該資料和信息的單位、個人的允許,海關、簽證機構應當對該資料和信息予以保密。
第二十二條違反本條例規定申報進口貨物原產地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罰。
第二十三條提供虛假材料騙取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書或者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書的,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海關處5000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騙取、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作為海關放行憑證的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書的,處貨值金額等值以下的罰款,但貨值金額低於5000元的,處5000元罰款。有違法所得的,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海關沒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四條進口貨物的原產地標記與依照本條例所確定的原產地不一致的,由海關責令改正。
出口貨物的原產地標記與依照本條例所確定的原產地不一致的,由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責令改正。
第二十五條確定進出口貨物原產地的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的程序確定原產地的,或者泄露所知悉的商業秘密的,或者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

(2001年12月抄10日中華人民共和襲國國務院令第331號公布根據2011年1月8日《國務院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修訂) 第五十三條對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作出的有關技術進出口的批准、許可、登記或者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第五十四條本條例公布前國務院制定的有關技術進出口管理的規定與本條例的規定不一致的,以本條例為准。第五十五條本條例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1985年5月24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引進合同管理條例》和1987年12月30日國務院批准、1988年1月20日對外經濟貿易部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引進合同管理條例施行細則》同時廢止。

7. 進出口書籍有哪些條例

審批手續:
(1)國內單位訂購進口自然科學和技術類書刊資料,凡中央、國務院備部、委所屬單位,須經主管部、委指定的司局級管理機構批准;地方所屬單位經省、市、
自治區科委批准;軍隊須經軍一級機構批准。中圖公司及其發行系統憑批准文件辦理訂購建戶手續。
(2)准許訂購社會科學類書刊資料的單位,凡屬電央、國務院部、委所屬單位,須經主管部、委黨委(黨組)批准,地方所屬單位,經省、市、自治區黨委宣傳
部批准,軍隊須經總政治部宣傳部批准,中圖公司及其發行系統憑批准文件辦理訂購建戶手續。
(3)訂購單位選購國外書刊資料的訂單要根據下述審批許可權嚴格審核:
①自然科學和技術類書刊資料訂單,須經單位有關業務負責人審查並加蓋公章。
訂購經濟統計、企業管理、工具書等書刊資料,可按本項規定辦理。
②社會科學類書刊資料訂單,須經單位負責人審查並加蓋公章。
③訂購報刊、大套文獻、價格昂貴的科教影片、地球衛星照片、科教錄象帶、附有信息的計算機磁帶等訂單,須經原批准建戶的領導機關協調和審批。
④因工作需要訂購人體繪畫美術、資本主義世界流行藝術的印刷品、流行歌曲製品等文化藝術書刊資料、宗教出版物以及少數外事、宣傳、研究單位和公、檢、法
部門訂購特殊需要的書刊資料,須專項報請原批准建戶的領導機關批准。
(4)國內單位或個人用自備外匯訂購書刊資料,亦按「一」、「二」條規定的審批辦法辦理。
在我國工作的外籍人員訂購書刊資料,可由所在單位代為辦理,中圖公司及其發行系統根據其收入幣制情況,收取外匯或人民幣。
外國駐華使館、商務機構、常駐代表、記者等在華外籍人員須用外匯向中圖公司辦理訂購。
(5)訂購台灣或香港、澳門地區的書刊資料,暫按本手續辦理。

8. 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之進出口部分(徵求意見)

2015年12月8日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對外公開徵求《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的意見中關於進出口部分,第六章 食品進出口。第一百零四條 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依據食品安全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對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的進出口和國境口岸食品實施監督管理。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應當向社會公開進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劑的檢驗檢疫證明文件,供公眾免費查詢。第一百零五條 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依照職責,根據食品安全風險、企業食品安全控制能力、輸出國家或者地區的食品安全狀況等對進口食品實施分級分類管理。第一百零六條 進口商或者其代理人進口食品、食品添加劑以及食品相關產品時,應當持合同、發票、裝箱單、提單等必要的憑證和相關批准文件向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申報。申報時,應當按照國務院質量監督檢驗檢疫部門的要求隨附合格證明材料。進口食用動物及動物產品還應當按照國務院質量監督檢驗檢疫部門的要求隨附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動物檢疫證書、檢驗檢疫處理通知書等檢驗檢疫合格證明材料。海關憑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簽發的通關證明放行,並在官方網站予以公示。第一百零七條 進口需要注冊或者備案管理的特殊食品,進口商或者其代理人應當向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提交按照食品安全法和本條例規定取得注冊或者備案的證明文件。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按照注冊或者備案的證明文件上載明的要求實施監督抽檢。第一百零八條 出口的食品由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進行監督、抽檢。國際條約、協定有要求的,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應當按照國際條約、協定的要求執行。第一百零九條 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對進口食品、食品添加劑以及食品相關產品進口環節實施監督抽檢。進入國內市場銷售的,由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實施監督抽檢。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對安全風險較高的食品、食品添加劑以及食品相關產品,實施留置檢查;對一般風險的,實施抽樣檢查;對較低風險的,實施現場檢查。第一百一十條 向我國境內出口食品的境外出口商、境外食品生產企業應當保證向我國出口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法及我國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要求。進口商應當建立境外食品出口商、境外食品生產企業審核制度。第一百一十一條 進口商召回進口食品的,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應當向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通報。第一百一十二條 境外食品生產企業、向我國境內出口食品的境外出口商或者代理商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範食用農產品和食品在種植養殖、原輔料控制、生產、包裝、儲存、運輸等過程中,受到化學、生物、物理方式的人為蓄意破壞。第一百一十三條 對通過我國良好生產規范、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體系認證的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認證機構應當依法實施跟蹤調查。對不再符合認證要求的企業,應當依法撤銷認證,及時向國務院有關部門通報,並向社會公布。第一百一十四條 進口的預包裝食品應當有中文標簽,且應當在進口前直接印製在產品包裝上,不得以覆蓋外文標簽方式加貼。第一百一十五條 對進口的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乳粉,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組織對其生產企業質量管理體系以及保健食品良好生產規范執行情況和備案情況進行現場核查。食品生產經營者不得以非保健食品名義進口含有僅用於保健食品的原料的食品。第一百一十六條 境外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其他公共衛生事件可能對我國境內造成影響,或者在進口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中發現嚴重食品安全問題的,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應當及時發布進口食品安全風險警示信息,並決定採取以下控制措施:(一)實施強化監管、扣留檢驗;(二)退運或者銷毀處理;(三)有條件地限制進口;(四)暫停或者禁止進口;(五)啟動進口食品應急處置預案。第一百一十七條 以跨境電子商務形式進出口食品,應當遵守食品安全法以及本條例關於進口食品的相關規定。以跨境電子商務形式進口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的監督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質量監督檢驗檢疫部門商國務院相關部門另行制定。

9. 中華人民共和國貨物進出口管理條例的介紹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 332 號,經2001年10月31日國務院第46次常務會議通過,自版2002年1月1日起施行。權為了規范貨物進出口管理,維護貨物進出口秩序,促進對外貿易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從事將貨物進口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關境內或者將貨物出口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關境外的貿易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全文共八章七十七條。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貨物進出口管理條例的第二章 貨物進口管理

有對外貿易法第十七條規定情形之一的貨物,禁止進口。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進口的,依照其規定。
禁止進口的貨物目錄由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調整並公布。 有對外貿易法第十六條第(一)、(四)、(五)、(六)、(七)項規定情形之一的貨物,限制進口。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限制進口的,依照其規定。
限制進口的貨物目錄由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調整並公布。
限制進口的貨物目錄,應當至少在實施前21天公布;在緊急情況下,應當不遲於實施之日公布。 國家規定有數量限制的限制進口貨物,實行配額管理;其他限制進口貨物,實行許可證管理。
實行關稅配額管理的進口貨物,依照本章第四節的規定執行。 對實行配額管理的限制進口貨物,進口配額管理部門應當在每年7月31日前公布下一年度進口配額總量。
配額申請人應當在每年8月1日至8月31日向進口配額管理部門提出下一年度進口配額的申請。
進口配額管理部門應當在每年10月31日前將下一年度的配額分配給配額申請人。
進口配額管理部門可以根據需要對年度配額總量進行調整,並在實施前21天予以公布。 進口配額管理部門分配配額時,應當考慮下列因素:
(一)申請人的進口實績;
(二)以往分配的配額是否得到充分使用;
(三)申請人的生產能力、經營規模、銷售狀況;
(四)新的進口經營者的申請情況;
(五)申請配額的數量情況;
(六)需要考慮的其他因素。 進口經營者憑進口配額管理部門發放的配額證明,向海關辦理報關驗放手續。
國務院有關經濟管理部門應當及時將年度配額總量、分配方案和配額證明實際發放的情況向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八條配額持有者未使用完其持有的年度配額的,應當在當年9月1日前將未使用的配額交還進口配額管理部門;未按期交還並且在當年年底前未使用完的,進口配額管理部門可以在下一年度對其扣減相應的配額。
第十九條實行許可證管理的限制進口貨物,進口經營者應當向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以下統稱進口許可證管理部門)提出申請。進口許可證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天內決定是否許可。
進口經營者憑進口許可證管理部門發放的進口許可證,向海關辦理報關驗放手續。
前款所稱進口許可證,包括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各種具有許可進口性質的證明、文件。
第二十條進口配額管理部門和進口許可證管理部門應當根據本條例的規定製定具體管理辦法,對申請人的資格、受理申請的部門、審查的原則和程序等事項作出明確規定並在實施前予以公布。
受理申請的部門一般為一個部門。
進口配額管理部門和進口許可證管理部門要求申請人提交的文件,應當限於為保證實施管理所必需的文件和資料,不得僅因細微的、非實質性的錯訛拒絕接受申請。 第二十一條進口屬於自由進口的貨物,不受限制。
第二十二條基於監測貨物進口情況的需要,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有關經濟管理部門可以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劃分,對部分屬於自由進口的貨物實行自動進口許可管理。
實行自動進口許可管理的貨物目錄,應當至少在實施前21天公布。
第二十三條進口屬於自動進口許可管理的貨物,均應當給予許可。
第二十四條進口屬於自動進口許可管理的貨物,進口經營者應當在辦理海關報關手續前,向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或者國務院有關經濟管理部門提交自動進口許可申請。
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或者國務院有關經濟管理部門應當在收到申請後,立即發放自動進口許可證明;在特殊情況下,最長不得超過10天。
進口經營者憑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或者國務院有關經濟管理部門發放的自動進口許可證明,向海關辦理報關驗放手續。 第二十五條實行關稅配額管理的進口貨物目錄,由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經濟管理部門制定、調整並公布。
第二十六條屬於關稅配額內進口的貨物,按照配額內稅率繳納關稅;屬於關稅配額外進口的貨物,按照配額外稅率繳納關稅。
第二十七條進口配額管理部門應當在每年9月15日至10月14日公布下一年度的關稅配額總量。
配額申請人應當在每年10月15日至10月30日向進口配額管理部門提出關稅配額的申請。
第二十八條關稅配額可以按照對所有申請統一辦理的方式分配。
第二十九條按照對所有申請統一辦理的方式分配關稅配額的,進口配額管理部門應當在每年12月31日前作出是否發放配額的決定。
第三十條進口經營者憑進口配額管理部門發放的關稅配額證明,向海關辦理關稅配額內貨物的報關驗放手續。
國務院有關經濟管理部門應當及時將年度關稅配額總量、分配方案和關稅配額證明實際發放的情況向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備案。
第三十一條關稅配額持有者未使用完其持有的年度配額的,應當在當年9月15日前將未使用的配額交還進口配額管理部門;未按期交還並且在當年年底前未使用完的,進口配額管理部門可以在下一年度對其扣減相應的配額。
第三十二條進口配額管理部門應當根據本條例的規定製定有關關稅配額的具體管理辦法,對申請人的資格、受理申請的部門、審查的原則和程序等事項作出明確規定並在實施前予以公布。
受理申請的部門一般為一個部門。
進口配額管理部門要求關稅配額申請人提交的文件,應當限於為保證實施關稅配額管理所必需的文件和資料,不得僅因細微的、非實質性的錯訛拒絕接受關稅配額申請。

熱點內容
關於軟體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09 16:30:27 瀏覽:625
反恐主義立法目的 發布:2025-01-09 16:24:34 瀏覽:459
中國婚姻法規定一夫一妻 發布:2025-01-09 16:11:02 瀏覽:862
破壞青苗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09 15:47:27 瀏覽:157
民法典第1編總則 發布:2025-01-09 15:33:45 瀏覽:740
北京淵遠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09 15:06:27 瀏覽:911
無處分權人處分他人財產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09 15:03:15 瀏覽:100
2019年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真題及答案 發布:2025-01-09 14:56:46 瀏覽:741
行政訴訟法關於迴避規定 發布:2025-01-09 14:40:55 瀏覽:142
涉訴信訪法官 發布:2025-01-09 14:40:08 瀏覽: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