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上網審計條例

上網審計條例

發布時間: 2023-09-05 19:59:44

⑴ 陝西省國家建設項目審計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國家建設項目的審計監督,規范投資行為,提高投資效益,促進廉政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國家建設項目的審計監督工作,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國家建設項目是指:
(一)政府投資和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建設項目;
(二)國家的事業組織、社會團體使用財政資金、國有資產抵押貸款及其管理的公益性基金和資金投資的建設項目;
(三)國有資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導地位的企業、金融機構投資的建設項目;
(四)政府通過招標等方式確定投資人,由其承擔資金籌措和工程建設,竣工驗收後移交政府,政府按照合同約定回購的項目;
(五)政府通過招標等方式確定投資人,由其承擔資金籌措和工程建設,並在特許期內管理經營,特許期結束後投資人按照合同約定移交政府管理的項目。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審計機關負責國家建設項目審計工作,依法實施審計監督。審計機關依法對國家建設項目實施審計監督時,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協助配合。第五條審計機關應當會同國家建設項目審批部門、主管部門和有關監督部門建立協作機制,相互通報情況。第六條審計機關應當依法向社會公告國家建設項目審計結果。第七條審計機關建立舉報制度,接受單位和個人對國家建設項目及其審計工作中違法行為的舉報,並及時調查處理。第二章審計職責和許可權第八條審計機關對國家建設項目的概預算執行、單項工程結算和項目竣工決算,依法進行審計監督;對與項目有關的勘察、設計、代建、施工、監理、供貨、咨詢等單位取得建設項目資金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審計調查。第九條國家建設項目申請調整概算,調增幅度超過原批復概算百分之十及以上的,項目審批部門可以商同級審計機關審計後,根據審計結果予以處理。第十條審計機關進行國家建設項目審計,可以採取下列方式:
(一)直接審計;
(二)授權下級審計機關審計;
(三)以委託等方式向社會中介機構購買審計服務;
(四)與社會中介機構建立協作機制,利用其工作結果。第十一條審計機關可以聘請具有相應專業技術資格的人員參與國家建設項目審計,所聘請的專業技術人員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術資格證書,且執業三年以上;
(二)近三年未受過行業處理和相關行政處罰;
(三)與參與審計的國家建設項目無利害關系。第十二條審計機關委託或者建立協作機制的社會中介機構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備審計事項所需的資質;
(二)近三年未受過行業處理和相關行政處罰;
(三)與參與審計的國家建設項目無利害關系。第十三條審計機關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依法選擇參與國家建設項目審計工作的社會中介機構,並加強對其的業務指導和監督。
審計機關利用所聘請專業技術人員的咨詢、鑒定或者使用社會中介機構工作結果作為審計證據的,應當建立健全審查復核機制,並對利用其工作結果所形成的審計結論負責。第十四條項目法人或者建設單位應當配合審計機關開展國家建設項目審計工作,負責召集勘察、設計、代建、施工、監理、供貨、咨詢等單位接受審計調查。
有關的勘察、設計、代建、施工、監理、供貨、咨詢等單位接受審計調查時,應當及時提供相關資料,並對所提供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第十五條國家建設項目主管部門、項目法人或者建設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其內部審計工作接受審計機關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第三章審計程序第十六條國家建設項目審批部門應當將本年度審批、核准、備案的國家建設項目的批復文件和投資計劃及時抄送同級審計機關。
國家建設項目主管部門應當在每年10月底前,向同級審計機關提交本年度已經開工的國家建設項目目錄和相關資料,以及下一年度具備竣工決算審計條件的國家建設項目目錄和相關資料。
審計機關根據國家建設項目審批部門、主管部門抄送和提交的資料,按照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審計機關的要求,確定國家建設項目審計工作重點,編制年度審計計劃。
審計機關確定年度審計計劃後,應當書面告知國家建設項目主管部門、項目法人或者建設單位。

⑵ 江西省審計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審計監督,規范審計行為,維護財政經濟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促進廉政建設,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審計機關開展審計監督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門的財政收支,地方國有、國有資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導地位的企業、金融機構和事業組織的財務收支,以及其他依法應當接受審計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依照本條例規定接受審計監督。

審計機關對前款所列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依法進行審計監督。第四條審計機關對地方國家機關和依法屬於審計機關審計監督對象的其他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在任職期間的經濟責任審計,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第五條審計機關根據工作需要,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其審計管轄范圍內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較大的地區或者重點部門、單位設立派出機構。

派出機構根據審計機關的授權,依法進行審計工作。第六條審計機關應當加強績效審計,對被審計單位配置、使用、利用財政資金和公共資源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進行審計評價。第七條依法屬於審計機關審計監督對象的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應當接受審計機關的業務指導和監督。

審計機關依法進行審計或者專項審計調查時,有權對社會審計機構出具的相關審計報告進行核查,發現有違法等情況的,應當移送有關主管機關依法追究責任。第八條審計機關依照法律、法規規定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第九條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辦理審計事項,應當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廉潔奉公,保守秘密,並依法接受監督。

審計人員執行審計業務,應當具備與其從事的審計工作相適應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第十條審計機關履行職責所必需的經費,應當列入財政預算,由本級人民政府予以保證。未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安排的本級人民政府交辦的特定審計事項,審計機關可以提出專項經費申請,由本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按照規定予以安排。第二章審計對象與審計內容第一節財政收支審計第十一條審計機關對本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具體組織本級預算執行的情況,本級預算收入徵收部門徵收預算收入的情況,與本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直接發生預算繳款、撥款關系的部門、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下級人民政府的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以及其他財政收支情況,依法進行審計監督。

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審計機關對其他取得財政資金的單位和項目接受、運用財政資金的真實、合法和效益情況,依法進行審計監督。第十二條審計機關對本級預算收支執行情況進行審計監督,包括下列內容:

(一)財政部門按照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的本級預算向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批復預算的情況、本級預算執行中調整情況和預算收支變化情況;

(二)預算收入徵收部門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國家、省人民政府的其他有關規定徵收預算收入情況;

(三)財政部門按照批準的年度預算、用款計劃,以及規定的預算級次和程序,撥付本級預算支出資金情況;

(四)財政部門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財政管理體制,撥付和管理政府間財政轉移支付資金情況以及辦理結算、結轉情況;

(五)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執行年度預算情況;

(六)國庫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地方預算收入的收納、劃分、留解情況和預算支出資金的撥付情況;

(七)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實行專項管理的預算資金收支情況;

(八)政府性債務資金的管理、使用和績效情況;

(九)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預算執行情況。第十三條審計機關對本級未納入預算管理的下列其他財政收支情況,依法進行審計監督:

(一)財政部門管理和使用的財政資金中未納入預算管理的收支情況;

(二)本級各部門管理和使用的財政資金中未納入預算管理的收支情況;

(三)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情況。第十四條審計機關對與本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直接發生預算繳款、撥款關系的部門、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以及其他財政收支情況進行審計監督,包括下列內容:

(一)預算經費收支、結余和專項資金的管理、使用情況;

(二)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經營收入和其他收入的真實性、合法性及其管理情況;

(三)國有資產的管理和使用情況;

(四)資金使用績效情況;

(五)與財政收支相關的業務活動情況;

(六)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情況。

⑶ 廣東省農村集體經濟審計條例(2010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對農村集體經濟的審計監督,保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鞏固和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農村集體經濟的審計監督。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村集體經濟行政管理部門(以下簡稱農村經濟管理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工作和本條例的組織實施。
農村集體經濟審計(以下簡稱農村審計)工作接受國家審計機關的指導與監督。第四條農村經濟管理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依照本條例規定的職權和程序對農村集體經濟進行審計監督;並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有關財務收支的規定進行審計評價、處理和處罰。第五條農村經濟管理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配備與審計業務相適應的審計人員。
農村審計人員實行分級培訓和考核制度,並持證上崗,上崗證由省農村集體經濟行政管理部門統一頒發。第六條農村審計工作所需的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第七條辦理審計事項的農村審計人員與被審計單位或審計事項有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第八條農村審計人員依法行使職權,受法律保護,任何人不得打擊報復。
農村經濟管理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及其審計人員辦理審計事項,必須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廉潔自律,保守秘密。
對在農村審計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審計范圍與事項第九條農村經濟管理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對下列單位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依法進行審計監督:
(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
(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所有的企業、事業單位。第十條農村經濟管理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對下列事項進行審計監督:
(一)財務管理制度執行情況;
(二)財務預算執行情況;
(三)財務會計報表、憑證、帳簿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合法性;
(四)資產、負債、損益、分配情況;
(五)土地徵用補償費收支和建設項目預算、決算情況;
(六)政府所撥資金、物資管理和使用情況;
(七)接受捐贈資金、物資的管理和使用情況;
(八)村提留、鄉鎮統籌費、農村義務工、勞動積累工等農民負擔費用(勞務)的管理和使用情況;
(九)主要負責人任期經濟責任;
(十)其他需要審計事項。第三章審計職責與職權第十一條農村經濟管理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指導農村集體 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進行年度審計、主要負責人任期經濟責任審計以及其他專項審計。第十二條農村經濟管理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下列情況確定審計任務和編制年度審計工作計劃:
(一)因集體經濟管理問題引起群眾不滿,需要審計的;
(二)需要進行重點審計調查的。第十三條縣級農村經濟管理部門負責鄉(鎮)一級農村集體經濟的審計;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村級集體經濟的審計;上級農村經濟管理部門對下級農村經濟管理部門或鄉(鎮)人民政府審計管轄范圍內的重大審計事項,可以直接進行審計。第十四條農村經濟管理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在審計過程中有下列職權:
(一)要求被審計單位如實提供財務收支計劃及其執行情況、財務報告、經濟合同以及其他與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被審計單位不得拒絕、拖延、謊報;
(二)就審計事項有關的問題向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調查,收集有關的證明材料。被調查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反映情況和提供證明材料;
(三)發現被審計單位轉移、隱匿、篡改、毀棄會計報表、憑證、帳簿以及其他與財務有關資料的,可以採取取證措施;必要時,可暫時封存被審計單位與違反財務收支有關的帳冊資料。第十五條農村經濟管理部門或鄉(鎮)人民政府發現被審計單位違反有關財務收支行為的,有權予以制止。對審計發現的問題,有權提出處理、處罰意見。第四章審計程序第十六條農村經濟管理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審計事項組成不少於二人的審計組,於實施審計三日前向被審計單位送達審計通知書。
審計人員向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調查時,應當出示有關證件。

⑷ 審計署關於實施審計工作程序的若干規定

第一條為了實現審計工作規范化,保證審計機關依法行使審計監督權,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條例》(以下簡稱《審計條例》),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審計機關依照《審計條例》、《審計條例施行細則》(以下簡稱《施行細則》)的規定辦理審計事項,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第三條審計機關根據審計工作計劃確定的審計項目組成審計組,在實施審計前向被審計單位送達審計通知書。
審計通知書的內容包括:
(一)審計的范圍、內容、時間和方式;
(二)審計組長及其他成員的名單;
(三)對被審計單位配合審計工作的要求。
審計機關認為需要被審計單位自查的,應在審計通知書中寫明自查的內容、要求和時間。第四條審計機關辦理審計事項時,對涉及其他地區有關單位的問題,需要調查核實的,可以與該地區審計機關協商並委託其調查核實。
被委託的審計機關接受委託後,應當及時予以調查,並將調查結果書面通知委託的審計機關。第五條審計組對審計事項審計後,提出審計報告,在向審計機關提交前應當按照《審計條例》第二十一條的規定徵求被審計單位的意見。如果接受了被審計單位的意見應當修改審計報告。被審計單位的書面意見要隨同審計報告一並報送審計機關。第六條審計機關應當設立專門機構或指定專門人員,對審計組認為被審計單位違反財經法規需要處罰的審計報告進行復核,提出復核意見。第七條審計機關按照《施行細則》第三十一條的規定,對審計報告中的下列事項進行審定:
(一)主要事實是否清楚;
(二)審計證據是否充分;
(三)審計評價、審計結論是否適當;
(四)審計處理意見是否正確。第八條審計機關審定審計報告後,對有違反財經法規行為需要依法予以處理的,應按《審計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辦理;對無違反財經法規行為的,應當進行審計評價,作出審計意見書,通知被審計單位。第九條審計機關審計發現被審計單位的直接責任人和單位負責人(以下簡稱責任人員)嚴重違反財經法規,認為應當給予行政或司法處理的,應當移送有關主管部門、監察部門或司法機關處理。
審計機關移送處理應使用移送處理意見書,移送處理意見書的內容包括:
(一)責任人員的違法事實;
(二)審計機關對責任人員的經濟處理情況。
移送處理意見書應附送有關證據材料。第十條被審計單位對審計結論和決定不服的,應當按照《審計條例》第二十三條的規定,向上一級審計機關申請復審。
對審計署及其派出機構的審計結論和決定不服的,應當向審計署申請復審。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況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的十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是否准許,應由有管轄權的審計機關決定。
被審計單位的復審申請,應當以書面形式提出。第十一條申請復審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申請人是不服審計結論和決定的被審計單位;
(二)有明確的作出審計結論和決定的原審計機關;
(三)有具體的復審請求和依據;
(四)屬於申請復審范圍;
(五)屬於受理復審的審計機關管轄;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第十二條上一級審計機關自收到書面復審申請之日起十日內,對復審申請分別作出以下處理:
(一)復審申請符合要求的,應予受理;
(二)復審申請中沒有提出具體的復審請求、事實根據或者法規依據的,應當將復審申請退回,限期補正,過期不補正的,視為未提出復審申請;
(三)復審申請不符合第十一條規定條件之一的,不予受理並告知理由。
依前款規定所作的處理,應當書面通知申請復審單位,並抄送原審計機關。第十三條上一級審計機關辦理復審事項,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作出復審結論和決定:
(一)原審計結論和決定事實清楚,符合法定許可權和審計工作程序,適用法律正確,維護原審計結論和決定。
(二)審計結論和決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決定撤銷、變更或部分變更:
1.主要事實不清的;
2.適用法律、法規有錯誤的;
3.違反審計工作程序影響被審計單位合法權益的;
4.超越或者濫用職權的;
5.審計定性或者處理明顯不當的。
(三)審計工作程序上有不足的,維護原審計結論和決定,並通知原審計機關補正。

⑸ 江蘇省審計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審計監督,維護財政經濟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促進廉政建設,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審計機關開展審計監督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門和相關單位的財政收支,國有的金融機構和企業事業組織的財務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本條例規定應當接受審計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應當依法接受審計監督。

審計機關應當依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條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效益和主要負責人的經濟責任進行審計監督。第四條審計機關應當加強績效審計,對被審計單位配置、使用、利用財政資金和公共資源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進行審計評價。

審計機關可以將績效審計結果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績效審計結果可以作為本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單位改進決策以及管理的參考依據。第五條審計機關根據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隸屬關系,確定審計管轄范圍;不能根據財政、財務隸屬關系確定審計管轄范圍的,根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關系,確定審計管轄范圍。

兩個以上國有資本投資主體投資的金融機構、企業事業組織和建設項目,由對主要投資主體有審計管轄權的審計機關進行審計監督。不能確定主要投資主體的,由被審計單位登記注冊地的審計機關管轄。

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確定審計管轄范圍。第六條上級審計機關依法可以將其審計管轄范圍內的特定審計事項,授權下級審計機關進行審計。被授權的審計機關在出具審計報告前應當將審計結果報告上級審計機關。第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每年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審計機關對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審計工作報告應當重點報告對預算執行的審計情況。必要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對審計工作報告作出決議。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審計工作報告中指出的問題的糾正情況和處理結果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要求同級人民政府,對與重大事項有關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作出專項審計報告。第八條審計機關履行職責所必需的經費,應當列入財政預算,由本級人民政府予以保證。

本級人民政府交辦的特定審計事項,審計機關可以提出專項經費申請,由本級財政部門按照規定予以安排。

審計機關依法審計,不收取費用。第九條審計機關及其審計人員辦理審計事項,應當依法行使職權,堅持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廉潔奉公、保守秘密。

審計人員依法執行職務,受法律保護,並依法接受監督。第二章審計對象和內容第十條審計機關對本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具體組織本級預算執行的情況,本級預算收入徵收部門徵收預算收入的情況,與本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直接發生預算繳款、撥款關系的部門、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下級人民政府的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以及其他財政收支情況,依法進行審計監督。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審計機關對其他取得財政資金的單位和項目接受、運用財政資金的情況,依法進行審計監督。第十一條審計機關對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以及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的審計,應當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一)預算收支平衡情況;

(二)重點支出的安排和資金到位情況;

(三)預算超收收入的安排和使用情況;

(四)部門預算制度建立和執行情況;

(五)向下級財政轉移支付情況;

(六)上級財政補助資金的安排和使用情況;

(七)專項資金的安排、撥付和使用情況;

(八)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關於批准預算的決議的執行情況。第十二條審計機關在財政審計監督中,依法對下列事項進行審計:

(一)財政部門、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商業銀行、預算等單位涉及的國庫集中收付活動及其相關的財政收支情況;

(二) 財政轉移支付涉及的相關地區、部門、單位對轉移支付資金的管理使用情況;

(三) 政府采購涉及的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采購監督管理部門、預算管理和資金撥付機構等單位的政府采購活動及其相關的財政收支情況。

⑹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對財政、財務收支以及經濟活動的審計監督,嚴肅財經法紀,提高經濟效益,加強宏觀控制和管理,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國家設立審計機關,實行審計監督制度。
審計機關對本級人民政府各部門、下級人民政府、國家金融機構、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有國家資產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效益,進行審計監督。第三條審計機關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進行審計監督。
審計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審計機關作的審計結論和決定,被審計單位和有關人員必須執行。審計結論和決定涉及其他有關單位的,有關單位應當協助執行。第四條審計機關實行雙重領導體制,對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審計機關負責並報告工作,審計業務以上級審計機關領導為主。第五條屬於國家審計范圍、審計機關未設立派出機構的單位,可以根據需要設立內部審計機構或者審計工作人員,實行內部審計制度。第六條依法成立的社會審計組織,可以接受委託開展審計查證和咨詢服務業務。第二章審計機關和審計工作人員第七條國務院設立審計署。審計署是國家最高審計機關。在國務院總理領導下,組織領導全國的審計工作,負責審計署審計范圍內的審計事項。第八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設立審計機關。地方各級審計機關分別在省長、自治區主席、市長、州長、縣長、區長和上一級審計機關的領導下,組織領導本行政區的審計工作,負責本級審計機關審計范圍內的審計事項。第九條審計機關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在重點地區、部門設立派出機構,進行審計監督。第十條各級審計機關的領導人員,依照幹部管理許可權的規定任免。地方各級審計機關負責人(包括正職和副職)的任免,應當事前徵得一級審計機關的同意。第十一條審計工作人員應當依法審計、忠於職守、堅持原則、客觀公正、廉潔奉公、保守秘密。
審計工作人員依法行使職權,受法律保護,任何人不得打擊報復。第三章審計機關的主要任務第十二條審計機關對下列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
(一)本級人民政府各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
(二)國家金融機構;
(三)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基本建設單位;
(四)國家給予財政撥款或者補貼的其他單位;
(五)有國家資產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國內聯營企業和其他企業;
(六)國家法律、法規規定應當進行審計監督的其他單位。第十三條審計機關對前條所列單位的下列事項,進行審計監督:
(一)財政預算的執行和財政決算;
(二)信貸計劃的執行及其結果;
(三)財務計劃的執行和決算;
(四)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項目的財務收支;
(五)國家資產的管理情況;
(六)預算外資金的收支;
(七)借用國外資金、接受國際援助項目的財務收支;
(八)與財政、財務收支有關的各項經濟活動及其經濟效益;
(九)嚴重侵佔國家資產、嚴重損失浪費等損害國家經濟利益行為;
(十)全民所有制承包經營責任的有關審計事項;
(十一)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審計事項。第十四條各級審計機關根據國家財政體制,按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隸屬關系,確定審計范圍。
上級審計機關可以將其審計范圍內的事項,授權下級審計機關進行審計;下級審計機關審計范圍內的重大審計事項,上級審計機關可以直接審計。
審計機關可以將其審計范圍內的事項,委託內部審計機構、社會審計組織進行審計。第四章審計機關的主要職權第十五條審計機關在審計過程中有下列監督檢查權:
(一)要求被審計單位報送財政預算、財務計劃、決算、會計報表以及有關資料;
(二)檢查被審計單位的有關帳目,資產,查閱有關文件資料,參加被被審計單位的有關會議;
(三)對審計中的有關事項,向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有關人員進行調查,上述單位和人員應當提供有關資料及證明材料;
(四)對正在進行的嚴重損害國家利益、違反財經法規行為,提請有關主管部門作出臨時的制止決定。制止無效時,通知財政部門或者銀行暫停撥付有關款項;
(五)對阻撓、破壞審計工作的被審計單位,可以採取封存有關帳冊、資產等臨時措施。

⑺ 四川省內部審計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內部審計,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規范內部審計行為,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嚴肅財經紀律,促進廉政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四川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內部審計,是指單位內部依法獨立開展監督和評價本單位及其所屬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及其他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活動。第三條本條例適用於四川省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及國有控股的金融機構、企業,管理使用財政資金及社會公共資金的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第四條內部審計遵循依法、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第五條單位主要負責人或者權力機構直接領導本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對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審計制度以及審計報告、審計決定的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負責。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領導;縣級以上國家審計機關指導和監督本行政區域內的內部審計工作。

縣級以上行政主管部門在其職權范圍內依法領導、指導、監督本行業、本系統的內部審計工作。第七條內部審計(師)協會是由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依法成立的自律性組織,依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行業自律性管理,接受國家審計機關的指導、監督。第二章機構和人員第八條下列單位應當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配備專職內部審計人員:

(一)實行省級垂直管理的部門;

(二)財政收支、財務收支金額較大或者下屬單位較多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

(三)管理使用社會公共資金金額較大的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

(四)國有或者國有控股的地方金融、保險、證券機構;

(五)大中型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應當設立內部審計機構的單位。

前款規定以外的單位,可以根據需要設置內部審計機構,配備專職或者兼職內部審計人員。

本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規定設立內部審計機構單位的具體條件由省人民政府規定。第九條企業可以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實際需要,配備總審計師。總審計師履行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責。第十條內部審計機構履行職責所需經費,應當列入本單位預算。第十一條內部審計人員應當具備從事內部審計工作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定期接受內部審計職業培訓和後續教育。第十二條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執業資格或者具有三年以上審計、會計等相關工作經歷;

(二)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第十三條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應當依法履行職責,遵守行業規范。

內部審計人員不得兼任財務以及其他經營性工作,不得參與原經辦業務的審計事項。內部審計人員在實施內部審計時,與被審計對象或者審計事項有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第三章職責和許可權第十四條內部審計機構履行下列職責:

(一)對本單位及所屬單位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資產、負債、損益、所有者權益進行審計監督;

(二)對本單位及所屬單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進行審計監督;

(三)對本單位及所屬單位在經營、管理過程中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規章,以及執行計劃、預算、程序、合同等情況進行審計監督;

(四)對本單位內設機構及所屬單位主要負責人任期經濟責任履行情況進行審計監督;

(五)對本單位及所屬單位經營、管理、效益情況進行審查和評價;

(六)對本單位及所屬單位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風險管理進行審查和評價;

(七)開展有關專項審計調查;

(八)檢查和指導所屬單位內部審計工作;

(九)辦理本單位主要負責人或者權力機構以及上級單位內部審計機構交辦的有關審計事項;

(十)辦理國家審計機關交辦的查詢、核查等有關審計事項;

(十一)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十五條內部審計機構履行職責時,具有下列許可權:

(一)要求被審計對象及時提供真實和完整的有關計劃、預算、決算,財務會計資料,招投標資料,經濟合同,統計報表,會議紀要以及其他相關資料;

(二)參加或者列席本單位及所屬單位召開的有關重大投資、資產處置,財政收支、財務收支預算、決算及其他與經濟活動有關的會議等;

(三)審查財務、會計及經濟活動的資料、文件和與審計內容有關的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及相關電子數據,現場勘查實物;

(四)就審計事項中的有關問題,依法向有關單位和個人開展調查和詢問,取得相關證明材料;

(五)對經濟活動中的違法、違規行為提出糾正、處理意見以及改善管理的建議;

(六)對經濟活動中正在進行的違法、違規行為,有權予以制止,制止無效的,及時報告本單位主要負責人或者權力機構予以制止;

(七)對可能被轉移、隱匿、篡改、毀棄的有關財務會計及相關經濟活動的資料或者資產,報經本單位主要負責人或者權力機構批准,予以暫時封存;

(八)經本單位主要負責人或者權力機構批准,公示有關審計報告,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九)參與本單位對相關社會中介機構或者專業人員的選聘工作,並對所選聘的社會中介機構或者專業人員的工作質量進行審查和評價;

(十)對本單位內設機構及所屬單位嚴格遵守財經法規、經濟效益顯著、貢獻突出的集體和個人,可以向本單位主要負責人或者權力機構提出表彰、獎勵的建議;

(十一)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許可權。

熱點內容
婚姻法附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11 00:47:28 瀏覽:673
代遺囑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11 00:36:43 瀏覽:547
持續性履行的合同終止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00:13:24 瀏覽:784
法律法規和客戶要求管理程序 發布:2025-01-10 23:55:20 瀏覽:847
法律碩士如何調劑 發布:2025-01-10 21:39:50 瀏覽:616
助產假勞動法 發布:2025-01-10 21:31:58 瀏覽:223
律師私章樣式 發布:2025-01-10 21:12:08 瀏覽:845
行政法學第19章在線測試 發布:2025-01-10 20:54:56 瀏覽:363
道德經全文pdf 發布:2025-01-10 20:19:12 瀏覽:210
中政律師 發布:2025-01-10 19:29:49 瀏覽: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