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鑒定法規
❶ 《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要詳細細則。。謝謝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以下簡稱文物保護法),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革命遺址、紀念建築物、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等文物,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自治區、直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縣、自治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紀念物、藝術品、工藝美術品、革命文獻資料、手稿、古舊圖書資料以及代表性實物等文物,分為珍貴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貴文物分為一、二、三級。
第三條文物保護法第三條規定的主管全國文物工作的國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是指國家文物局。國家文物局對全國的文物保護工作依法實施管理、監督和指導。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保護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設立的文物保護管理機構為文物行政管理部門;不設立文物保護管理機構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為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各級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工作。
第四條各級公安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城鄉規劃部門和海關,應當依照文物保護法的規定,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文物保護工作。
第五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應當將文物事業費和文物基建支出分別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由同級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統一管理,其中文物基建支出以及文物修繕、維護費和考古發掘費等,應當專款專用,嚴格管理。各級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所屬文物事業、企業單位的收入,應當全部用於文物事業,作為文物保護管理經費的補充,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章文物保護單位
第六條不同級別的文物保護單位,依照文物保護法第七條規定的程序核定公布。
文物保護法第七條第一款所列的文物中尚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由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予以登記,並加以保護。
第七條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應當依照文物保護法第九條的規定,自核定公布之日起一年內劃定,並作出標志說明。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並公布。
縣、自治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由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劃定並公布。
第八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不同文物的保護需要,規定文物保護單位的具體保護措施並公告施行。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措施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縣、自治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措施由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九條對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屬於國家所有的紀念建築物、古建築,文物行政管理部門、使用單位或者其上級主管部門可以建立保管所或者博物館等專門保護管理機構負責保護;沒有專門保護管理機構的,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責成使用單位或者有關部門負責保護,或者聘請文物保護員進行保護。
第十條文物保護法第七條第一款所列文物中有使用單位的,使用單位應當建立群眾性文物保護組織;沒有使用單位的,附近的村民委員會或者居民委員會可以建立群眾性文物保護組織,對文物進行保護。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對群眾性文物保護組織的活動給予指導。
第十一條文物保護單位向社會開放,應當符合國家文物局規定的條件,並根據其級別,報經同級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審核同意。
第十二條根據保護文物的實際需要,可以在文物保護單位的周圍劃定並公布建設控制地帶。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周圍的建設控制地帶,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會同城鄉規劃部門劃定,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
縣、自治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周圍的建設控制地帶,由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會同城鄉規劃部門劃定,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或者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授權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三條在建設控制地帶內,不得建設危及文物安全的設施,不得修建其形式、高度、體量、色調等與文物保護單位的環境風貌不相協調的建築物或者構築物。
在建設控制地帶內新建建築物、構築物,其設計方案應當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經同級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同意後,報同級城鄉規劃部門批准。
第十四條紀念建築物、古建築等文物已經全部毀壞的,不得重新修建;因特殊需要,必須在另地復建或者在原址重建的,應當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報原核定公布機關批准。
第十五條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文物局認為有必要由其審查批準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修繕計劃和設計施工方案,由國家文物局審查批准。
省、自治區、直轄市級和縣、自治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修繕計劃和設計施工方案,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審查批准。
文物修繕保護工程應當接受審批機關的監督和指導。工程竣工時,應當報審批機關驗收。
第十六條文物修繕保護工程的勘察設計單位、施工單位應當執行國家有關規定,保證工程質量。
第十七條文物修繕保護工程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家文物局制定。
第三章考古發掘
第十八條一切考古發掘項目,都必須履行報批手續。考古發掘申請,由考古發掘單位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向國家文物局提出或者直接向國家文物局提出,依照文物保護法第十七條或者第十九條的規定審查批准。國家文物局批準直接向其申請的考古發掘計劃時,應當徵求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的意見。
第十九條考古發掘單位應當在每年的第一季度,向國家文物局提交當年考古發掘計劃。配合建設工程的考古發掘計劃,可以在發掘前三十日內向國家文物局提出;確因建設工期緊迫或者文物面臨自然破壞危險,急需發掘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同意後,可以先行發掘,自發掘開工之日起十五日內補報發掘計劃。
第二十條在考古發掘工作中,考古發掘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應當嚴格執行考古工作規程,保證發掘質量。
考古發掘單位在申請發掘時,應當提出保證出土文物和重要遺跡安全的保護措施,並在發掘工作中嚴格執行。
第二十一條配合建設工程進行的文物調查或者勘探工作,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組織實施。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文物調查或者勘探工作,由文物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聯合組織實施或者由國家文物局組織實施。
第二十二條在進行建設工程中發現古遺址、古墓葬必須發掘時,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組織力量及時發掘;特別重要的建設工程和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建設工程范圍內的考古發掘工作,由國家文物局組織實施,發掘未結束前不得繼續施工。
第二十三條在配合建設工程進行的考古發掘工作中,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應當配合考古發掘單位,保護出土文物或者遺跡的安全。
第二十四條考古發掘單位和考古發掘項目領隊人員資格,由國家文物局審查認定,並頒發證書。
考古勘探單位、考古勘探領隊人員資格,由其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審查認定,並頒發證書。
第二十五條考古發掘單位發掘工作結束後,應當及時寫出考古發掘報告,編制出土文物清單。
出土文物由國家文物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根據保管條件和實際需要,指定全民所有制博物館、圖書館或者其他單位(以下簡稱全民所有制文物收藏單位)收藏。考古發掘單位需要將出土文物留作標本的,須經國家文物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同意。
第四章館藏文物
第二十六條全民所有制文物收藏單位收藏的文物,應當向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登記。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將登記的珍貴文物檔案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備案。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登記的一級文物檔案應當報國家文物局備案。具體辦法由國家文物局制定。
第二十七條全民所有制文物收藏單位應當具備確保文物安全的設施和必要的技術手段,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文物檔案,對文物進行分類分級保管。
第二十八條全民所有制文物收藏單位復制和修復其所收藏的一級文物,應當報國家文物局批准。
第二十九條上級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可以調撥、借用下級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管理的文物。全民所有制文物收藏單位之間,經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批准,可以交換或者借用其所收藏的文物。
一級文物的調撥、交換和借用,應當報國家文物局批准。
二、三級文物和一般文物的調撥、交換、借用,應當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批准。
第五章私人收藏文物
第三十條公民私人收藏的文物可以向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應當對公民登記的文物保守秘密。
第三十一條公民可以要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對其私人收藏的文物,提供鑒定以及保管、修復等技術方面的咨詢和幫助。
第三十二條公民私人收藏的文物可以賣給國家文物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指定的全民所有制文物收藏單位和文物收購單位。
國家鼓勵公民將其私人收藏的文物捐贈給全民所有制文物收藏單位。
第三十三條文物經營單位經營文物收購、銷售業務,應當經國家文物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批准,並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手續;經營文物對外銷售業務,應當經國家文物局批准。
第三十四條文物經營單位應當記錄文物經營活動情況,以備核查。
文物經營單位收購或者保存的珍貴文物,應當報批准其經營文物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備案,其中一級文物應當報國家文物局備案。
文物經營單位銷售的文物,應當在銷售前依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鑒定。
第三十五條銀行、冶煉廠、造紙廠以及廢舊物資回收等單位的文物揀選工作,應當接受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的指導,並妥善保管揀選文物,盡快向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移交。
第三十六條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接收移交的文物,應當按照銀行、冶煉廠、造紙廠以及廢舊物資回收等單位收購時所支付的費用加一定比例的揀選費合理作價。接收移交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支付所需款項有困難的,由上級文物行政管理部門解決。
第三十七條公安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海關等在查處違法犯罪活動中依法沒收、追繳的文物,應當在結案後盡快按照規定移交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移交辦法由國家文物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第三十八條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對移交的文物進行鑒定,屬於一級文物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報國家文物局備案。
第三十九條國家文物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根據文物保護要求,指定具備條件的全民所有制文物收藏單位收藏移交的文物。
銀行留用揀選的歷史貨幣進行科學研究的,應當徵得國家文物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的同意。
第六章文物出境
第四十條文物出境由國家文物局指定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進行鑒定。文物出境鑒定標准由國家文物局制定。
第四十一條經鑒定許可出境的文物,由鑒定部門發給文物出境許可憑證。海關根據文物出境許可憑證和國家有關規定查驗放行。
第四十二條個人攜帶私人收藏文物出境,經鑒定不能出境的,由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登記發還或者收購,必要時可以征購。
第四十三條文物出境展覽和文物出口由國家文物局統一管理,具體辦法由國家文物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第七章獎勵與懲罰
第四十四條有文物保護法第二十九條所列事跡之一的單位或者個人,由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或者有關部門給予獎勵。
第四十五條對文物保護法第三十條所列行為的罰款,分別情節輕重,按照以下數額執行:
(一)有第(一)、(二)、(四)項所列行為之一的,罰款數額為二百元以下;
(二)有第(三)項所列行為的,罰款數額為該建築物、構築物造價的百分之一,但是最高不超過二萬元;
(三)有第(五)、(六)、(七)項所列行為之一的,罰款數額為二萬元以下;
(四)有第(八)項所列行為的,罰款數額為非法所得的二倍至五倍。
第四十六條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對有文物保護法第三十條第(三)、(四)、(五)項所列行為之一的人員,可以將其送有關行政機關處理。
第四十七條當事人對依照文物保護法和本實施細則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復議條例的規定先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提起訴訟。
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對具體行政行為不申請復議或者不提起訴訟、又不履行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或者依法強制執行。
第八章附則
第四十八條古脊椎動物化石和古人類化石的保護辦法以及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管理辦法,另行制定。
第四十九條本實施細則由國家文物局解釋。
第五十條本實施細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❷ 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的管理規定
(自2006年1月12日起施行)
第一條為健全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以下稱「本會」)工作制度,充分發揮文物鑒定專家在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性質與任務。本會是國家文物局為文物保護管理工作而設立的文物鑒定咨詢機構。由國家文物局聘請文物、博物館及相關行業著名專家學者組成。其主要職責是:根據國家文物管理工作需要,對文化遺產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和等級進行鑒定和評價,為文物徵集、保護、管理和執行有關文物保護法規提供依據。
第三條機構設置。本會設委員若干名,其中主任委員(一名)、副主任委員(三名),均由國家文物局聘任。本會設專業組,委員按其鑒定專長分別參加一個專業組,每個專業組設召集人一名。秘書處設於國家文物局博物館司社會文物處,秘書長一名,由該處負責人擔任。秘書處負責本會的日常工作,承擔鑒定任務的組織工作。
第四條標准和條件。委員應具備下列條件:
(一)熱愛文物保護事業,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實事求是,以國家利益為重;
(二)從事文物的專業研究,在相應領域有多年的鑒定工作經歷,經驗豐富,在文物研究領域有突出業績;
(三)具有文物博物專業高級技術職務或相關專業高級技術職務;
(四)身體健康,能夠承擔本會的相關工作。
第五條產生辦法。本會委員限額,缺額遞補,原則上每兩年增補一次。委員候選人由現任委員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推薦,經專業組討論後,交委員會進行差額無記名投票,根據得票數依次入選,滿額為止。新入選委員經徵得其本人及所在單位或當地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同意,由國家文物局審定並公示,如無異議,再予公布並頒發聘書。
第六條工作范疇。(一)為國家文物保護管理的行政決策提供咨詢;
(二)為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徵集和博物館館藏珍貴文物徵集、保護進行監督指導,提供鑒定咨詢,承擔相關研究工作;
(三)參與國有館藏文物一級品鑒定確認工作;
(四)受國家文物局委託,對涉及重大刑事案件的文物司法鑒定結論進行復核;
(五)總結文物鑒定經驗,交流學術研究成果,培養文物鑒定人才;
(六)國家文物局的其他任務。
第七條工作程序。(一)根據工作需要,由秘書處組織委員開展工作;
(二)涉及重大文物鑒定事項時,每一文物類別的鑒定委員不少於三名;
(三)工作完成後,需向國家文物局提交所有參與工作的委員簽署的鑒定結論。
第八條權利與義務。委員享有以下權利:
(一)擁有不受任何單位或個人干涉,以獨立身份充分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
(二)以委員身份向國家文物局提出工作意見或建議;
(三)承擔文物司法鑒定時,可要求相關部門採取保密措施;
(四)應國家文物局要求開展工作,獲得相應工作報酬;
(五)根據個人意願,退出本會;
(六)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權利。
委員應履行以下義務:
(一)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
(二)應國家文物局要求,以本會委員身份參與相關工作,提供公正、客觀和具體的意見,並對自己的意見負責。凡可能出現影響鑒定結論公正性的情況時,應遵循迴避原則;
(三)不得在文物拍賣企業任職;
(四)未經國家文物局許可,不得以本會委員身份執行文物鑒定任務;不得以本會委員名義開具鑒定證書。與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無關的個人行為,須自行承擔責任;
(五)保守工作秘密;
(六)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義務。
第九條終止聘任
(一)由於健康原因、年齡原因或移居海外一年以上,不能履行相關職責的;
(二)本會委員觸犯國家法律,危害國家利益,違背職業道德,違反本規定的。經國家文物局審核批准,可解除其聘約,要求其退出本會。
第十條經費。本會所需活動經費,按計劃從國家文物事業經費中撥付。
第十一條附則。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實施,《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條例》(草案)(一九八五年九月一日文化部黨組〈擴大〉會議原則通過)同時廢止。
本規定由國家文物局負責解釋。
❸ 古玩鑒定觸犯法律嗎
首先,如果要從法律的角度來說,如果雙方是在簽訂了合同的情況下,並且合同上寫的有相關的條例,在這個時候會按照條例去進行賠付。但是,從現在的市場情況中來看,是不會付法律責任的,因為這可能對於鑒定專家來說是一個錯誤的判斷,而導致這個錯誤的判斷,所需要付的責任是對受害者進行賠付,並且這個賠付的金額是按現在的市場價鎖定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條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法》第二十三條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