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條例
❶ 寧波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
第一條為了促進職業院校與企業的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高技能人才,增強職業教育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是指職業院校與相關企業在人才培養與職工培訓、科技創新與技術服務、資源共享與共同發展等方面開展的合作。
本條例所稱的職業院校,是指國家或社會力量依法舉辦的高等職業院校、中等職業學校等。第三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及其扶持和保障。第四條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應當遵循自願協商、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原則,堅持以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為導向,實現生產、教學、科研相結合。第五條市和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鼓勵、支持和促進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建立政府引導、校企互動、行業協調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第六條市和縣(市)、區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工作,勞動、人事、發展和改革、經濟、貿易、財政、稅務、科技、農業等行政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校企合作促進的有關工作。
市和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本地區校企合作的規劃、資源配置、經費保障、督導評估等工作。第七條職業院校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主動與企業在學生實習、專業設置與課程開發、訂單式教育與就業推薦、師資交流與培訓、職工培訓與繼續教育等方面開展合作。
鼓勵職業院校參與企業的技術改造、產品研發和科技攻關等項目,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鼓勵職業院校與農業企業開展農業技術培訓、農業科技推廣等方面合作,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鼓勵職業院校聘請企業的高技能人才、工程技術人員兼任專業課教師或實習指導教師,參與職業院校的教學改革。第八條職業院校應當建立學生和教師到企業實習、實踐制度。職業院校在校學生應當到企業或生產服務崗位參加上崗實習,專業教師到企業或生產服務崗位實踐每兩年不少於兩個月。
職業院校應當加強對實習學生和實踐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為實習學生統一辦理意外傷害保險,並指派指導教師。
實習學生和實踐教師應當遵守企業規章制度和勞動紀律,保守企業商業秘密。第九條鼓勵企業與職業院校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辦學;鼓勵企業設立職業教育獎學金、助學金。
有條件的企業可以與職業院校聯合建立實習實訓基地,合作建設實驗室或生產車間,合作興辦技術創新機構,合作組建職業教育實體或其他形式的產學研聯合體,共同參與新興產業基地建設。第十條企業應當接納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和教師實踐;對上崗實習的,應當給予適當的勞動報酬。
企業應當按照與職業院校簽訂的合作協議,為實習學生和實踐教師提供實訓場地、設備設施,安排指導人員,做好實習、實踐前的安全培訓工作和實習、實踐期間的勞動保護、安全等工作。
禁止企業安排實習學生從事不符合實習特徵或者與實習內容不一致的勞動生產。第十一條企業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提取和使用職工教育經費,並可以通過舉辦職業院校或委託職業院校等形式,對本單位職工和准備錄用的人員實施職業技能培訓和繼續教育。
企業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有關規定與接受專業技術培訓的職工約定服務期。
職業院校應當優先安排與其建立校企合作關系的企業的職工進校接受職業技能培訓和繼續教育,並為合作企業優先推薦畢業生。第十二條行業組織應當引導和鼓勵本行業企業與職業院校開展校企合作,並發揮行業資源、技術、信息等優勢,參與校企合作項目的評估、職業技能鑒定及相關管理工作。第十三條市和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設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發展專項資金。校企合作發展專項資金應當用於:
(一)資助職業院校和企業聯合設立職業教育實習實訓基地、合作建設實驗室或生產車間等校企合作項目;
(二)資助職業院校為學生在實習期間統一辦理意外傷害保險;
(三)對企業接納職業院校學生實習發生的物耗能耗給予適當資助;
(四)對與職業院校合作開展職工教育和培訓並取得顯著成績的企業給予獎勵、表彰;
(五)對職業院校參與企業技術改造、產品研發、科技攻關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給予資助或獎勵;
(六)獎勵、表彰其他在促進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
(七)其他有關促進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經費資助。
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發展專項資金應當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逐步增長。
市和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對校企合作發展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績效評價,並根據評價結果對資金使用進行調整。
校企合作發展專項資金使用和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市和縣(市)、區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❷ 六部委支持職業學校校企合作有什麼相關規定
近日,教育部、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人社部、國稅總局聯合印發了《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辦法》通過明確職業學校校企合作的目標原則、實施主體、合作形式、促進措施和監督檢查等,建立起校企合作的基本制度框架。《辦法》明確提出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舉辦或者參與舉辦職業學校,設置學生實習、學徒培養、教師實踐崗位。《辦法》將於3月1日正式實施。
據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教育部將圍繞服務「中國製造2025」等,根據區域發展戰略和產業布局,遴選10個左右省份、100個左右城市、1000家左右示範職業學校(職教集團)和企業,研究制訂並啟動實施「十百千」產教融合行動計劃,開展產教融合建設試點。
❸ 江蘇省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促進職業教育學校與企業深度合作,推動產教融合,完善現代職業教育制度,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及其保障促進等工作,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職業教育學校(以下簡稱學校),是指本省行政區域內各類主體舉辦並依法設立的全日制職業院校(包括普通中等專業學校、成人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學校、高等職業學校、技工學校、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等)和開展職業教育的普通本科高等學校。第三條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以學校和企業為主體,校企協同、德技並修、工學結合,共同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應當堅持育人為本、平等自願、互惠共贏的原則,實行校企主導、政府推動、行業指導、社會參與相結合的工作機制。第四條學校與企業可以在資源統籌與共享、技術創新與服務、人才交流與培養、學生就業與創業、文化傳承與發展等方面開展校企合作。
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其他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參與校企合作。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職業教育工作的領導、統籌協調和督導評估,將促進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產業發展規劃。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職業教育聯席會議應當及時研究和協調解決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作中的重大問題。職業教育聯席會議由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財政、農業農村、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稅務等有關行政部門和工會、行業組織組成。第六條教育部門負責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統籌協調、規劃指導、綜合管理和服務保障,並按照職責做好校企合作促進工作。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具體負責所屬技工學校、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的校企合作工作,並按照職責做好校企合作促進工作。
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科技、民政、財政、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水利、商務、文化和旅遊、衛生健康、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稅務、市場監督管理、廣播電視、新聞出版、應急管理等部門和單位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校企合作促進工作。第二章組織和實施第七條學校應當制定校企合作規劃,建立適應開展校企合作的職業教育教學組織方式和管理制度,明確負責校企合作工作的機構和人員,改革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健全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制度。
鼓勵企業根據發展需要制定校企合作規劃,建立和完善相關工作機制,明確有關機構或者人員負責校企合作工作,利用人才、資本、知識、技術、設施、設備和管理等要素參與校企合作。第八條學校與企業開展合作,應當平等協商、簽訂合作協議,明確合作的目標任務、內容形式、權利義務、合作期限等事項。第九條企業可以與學校共建共享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學生創新創業中心基地、員工培養培訓中心以及研發機構。支持企業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在學校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等。
學校可以引進企業生產工藝流程、生產設備和技術人員,與企業共同設立實習實訓崗位。
學校可以在合作企業建立分校區,根據學生專業培養目標,與企業聯合開展生產性實訓、半工半讀式培養。第十條企業、行業組織可以採取獨資、合資、合作等方式依法參與舉辦學校。對企業舉辦的學校,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予以支持。
企業與學校合作,可以依法舉辦混合所有制學校或者二級學院(系部),引進社會優質資本和人才,實行相對獨立的人員聘任與經費核算。
企業、行業組織和學校可以依法組建多元投資主體的職業教育集團或者其他形式的產教聯合體。第十一條鼓勵學校與企業依法開展職業教育跨境合作,構建應用技術教育國際合作體系。
有條件的學校和企業可以採取中外合作辦學、國際通用職業資格教學等方式合作培養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第十二條學校可以與企業合作,開展職工繼續教育、職業培訓、社區教育和技能等級評價等服務。
符合條件的高等職業學校可以通過適合的方式單獨招收企業在職員工開展學歷教育,與企業共同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第十三條學校和企業可以根據企業工作崗位需求,開展學徒制培養合作,聯合招收學員,按照工學結合模式,實行聯合培養。
學校和企業可以根據就業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方向,合作設置專業、研究制定專業標准,開發課程體系、教學標准以及教材、教學輔助產品,開展專業建設。
學校新設專業,應當有相關行業組織、企業參與專業論證和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行業組織可以根據需要推薦或者組織多家企業參與。
❹ 吉林省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促進職業教育學校與企業合作,推動產教融合,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增強職業教育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能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職業教育學校(以下稱學校),是指本省行政區域內各類主體依法舉辦的中等職業學校、高等職業學校和開展職業教育的普通本科高等學校。
本條例所稱企業,是指依法登記注冊的各類企業。
本條例所稱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以下稱校企合作),是指學校和企業通過共同育人、合作研究、共建機構、共享資源、成果轉換等方式實施的合作活動。第三條本省行政區域內校企合作的組織、實施、保障、監督等工作,適用本條例。第四條開展校企合作應當堅持立德樹人、依法實施、平等自願、互利互惠的原則,調動校企雙方積極性,實現共同發展。第五條校企合作實行校企雙主體主導並實施、政府推動、行業指導、社會參與的合作機制。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促進校企合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產業發展規劃,建立由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發展和改革、工業和信息化、財政、農業農村、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稅務、扶貧等有關部門,工會等群團組織及行業組織組成的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校企合作有關工作,研究解決校企合作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門負責校企合作工作的綜合協調和宏觀管理,會同有關部門做好相關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制定促進校企合作的相關政策,引導行業、企業開展校企合作。第二章組織與實施第八條學校應當根據各自特點、優勢和人才培養需要,主動與具備條件的企業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就業創業、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開展合作。
學校應當制定校企合作規劃,建立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明確負責校企合作工作的機構和人員,推行適應校企合作的教學組織方式。第九條鼓勵企業利用人才、資本、知識、技術、設施、設備和管理等資源要素參與校企合作,參與國家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
企業可以建立校企合作制度,設立學生實習和教師實踐崗位,安排專門機構或者人員參與校企合作。第十條學校與企業開展合作,應當平等協商,簽訂合作協議,明確合作的目標任務、內容形式、權利義務、合作期限、違約責任等事項。第十一條學校和企業可以結合實際,開展以下合作:
(一)學校和企業可以根據就業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方向,合作設置專業,開發課程體系、教學標准以及教材、教學輔助產品,開展專業建設,並參與1+X(學歷加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建設工作;
(二)學校和企業可以合作研究制定崗位規范、質量標准等;
(三)學校和企業可以共建共享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學生創新創業中心、員工培養培訓中心以及研發機構等;
(四)學校可以建設行業或者區域性實訓基地,帶動中小微企業參與校企合作;
(五)企業可以依託或者聯合學校依法設立產業學院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實驗室、創新基地、實踐基地;
(六)學校可以引進企業生產工藝流程、生產設備和技術人員,與企業共同設立實習實訓崗位;
(七)學校可以在合作企業依法建立分校區,根據學生專業培養目標,與企業聯合開展生產性實訓、半工半讀式培養;
(八)學校和企業可以根據企業工作崗位需求,開展學徒制培養合作,聯合招收學員,按照工學結合模式,實行聯合培養;
(九)有條件的學校和企業可以依法採取中外合作辦學、國際通用職業資格教學等方式合作培養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
(十)學校可以與企業開展職工繼續教育、職業培訓、社區教育和職業技能等級評價等服務性活動;
(十一)其他形式的校企合作。第十二條企業、行業組織可以採取獨資、合資、合作等方式依法參與舉辦學校。
企業與公辦學校、政府與民辦學校可以依法舉辦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學校或者學院(系、部)。第十三條支持行業組織、企業、學校依法牽頭組建多元投資主體的職業教育集團或者其他形式的產教聯合體。第十四條建立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企業應當接納合作學校的教師跟崗實踐。
學校教師應當每年至少一個月到企業或者實訓基地實踐。實行教師五年一周期的全員輪訓制度。
❺ 寧波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寧波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的決定(2020)
一、將第二條第二款修改為:「本條例所稱的職業院校,是指國家或者社會力量依法舉辦的中等職業學校(包括普通中等專業學校、成人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學校、技工學校)、高等職業學校和其他開展職業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等。」二、將第四條修改為:「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應當遵循育人為本、自願協商、優勢互補、互惠共享的原則,堅持以產業市場需求和技能人才供給為導向,實行校企主導、政府推動、行業指導、社會參與相結合的產學協同育人、協同創新機制,調動職業院校、企業的積極性,形成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三、將第五條修改為:「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將促進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根據區域產業結構特點和創新發展需要,統籌和優化職業教育資源布局,並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學校辦學規模和校企合作培養目標相適應的財政投入制度,其中,中等職業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應當逐步提高。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由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發展改革、財政、經濟和信息化、農業農村、科學技術、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稅務等有關部門和總工會、有關行業組織組成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聽取、審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作情況報告,統籌、協調和督促解決校企合作工作中的重大問題。聯席會議的相關日常工作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四、將第六條修改為:「市和區縣(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統籌協調、規劃指導、綜合管理和服務保障等日常性工作,並按照職責做好校企合作促進工作。
「市和區縣(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發展改革、財政、稅務、經濟和信息化、農業農村、商務、科學技術、文化廣電旅遊、衛生健康、市場監督管理、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等部門和總工會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校企合作促進的有關工作。」五、增加一條,作為第七條:「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產業轉型升級需求,制定專項學科專業建設規劃,並建立由相關職能部門主導,行業組織、職業院校等共同參與的產教供需雙向對接、精準服務機制,推動、支持職業院校主動對接新產業、優化學科專業設置。
「職業院校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市場需求和職業院校專業目錄,制定校企合作規劃,建立與產業轉型升級相適應的學科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動態調整機制,並主動與具備條件的企業開展合作,為企業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供所需的課程、師資等資源。
「鼓勵企業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制定校企合作規劃,利用資本、技術、知識、設備和管理等資源要素參與校企合作。」六、將第七條改為第八條,修改為:「職業院校和企業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開展以下項目或者活動合作:
「(一)根據就業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方向,聯合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合作設置學科專業,研究制定學科專業標准,開發課程體系、教學標准以及教材、教學輔助產品;
「(二)相互為學生實習實訓和就業創業、教師實踐和員工培訓等提供支持;
「(三)聯合開展技術改造、產品研發、科技攻關、科技成果推廣和轉移轉化等工作;
「(四)聯合建立實習實訓基地、實驗室、生產車間、技能大師工作室等產教聯合體,共同參與新興產業基地、產業技術聯盟、技術研究院等協同創新組織建設;
「(五)根據企業工作崗位需求和專業培養目標,聯合招收學員,按照雙導師制、工學結合等模式,開展生產性實訓、半工半讀式培養和學徒制培養等合作;
「(六)依法採取中外合作辦學、國際通用職業資格教學等方式,合作培養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
「(七)其他項目、活動的合作。
「鼓勵職業院校與農業企業和裝備製造、港口物流等特色優勢行業企業開展技術培訓、科技推廣、創新平台建設等方面合作,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七、將第八條改為第九條,第一款修改為:「職業院校應當建立學生和教師到企業實習、實踐制度。職業院校在校學生應當到企業或者生產服務崗位參加上崗實習,實習時間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確定,其中頂崗實習一般為六個月,且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八小時、每周不得超過四十小時。專業課教師到企業或者生產服務崗位實踐每兩年不少於兩個月。」
增加一款,作為第四款:「職業院校應當與企業、學生簽訂三方協議,就學生實習時間、地點、崗位、勞動安全和保護、責任保險等方面作出約定,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