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條例
❶ 為什麼要學習殘疾人權利國際公約
論文摘要
殘疾人權利問題是人權領域當中具有很高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的問題之一。近年來,我國的殘疾人事業發展較為迅速,對殘疾人權利的保障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針對這些問題,應當採取相應措施,以使我國殘疾人的權利保障事業上一個新的台階。
論文關鍵詞 殘疾人 人權 權利保障
據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的數據顯示,我國殘疾人的數量已經達到8296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6.34%.殘疾人家庭收入低,貧困問題比較突出,殘疾人的受教育水平也有待提高。同時,與殘疾人的需求相比,殘疾人的各項服務非常有限,殘疾人接受醫療、康復服務的比例仍然較低。可見,我國的殘疾人權利狀況不容樂觀,他們的生存與發展狀況已成為我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一、我國殘疾人權利保障的現狀
(一)殘疾人權利的立法保護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我國初步形成了包括憲法、法律和相關法規、規章在內的殘疾人權利法律保障體系。
我國1982年《憲法》第45條第3款規定,「國家和社會幫助安排盲、聾、啞和其他有殘疾的公民的勞動、生活和教育」。這是憲法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對殘疾人保障作的原則性規定,體現了國家對殘疾人問題的關注和對殘疾人權利保障事業的重視。1990年12月28日,我國第一部保障殘疾人權利的法律——《殘疾人保障法》獲得通過,使殘疾人的憲法性權利具體化。該法自1991年施行以來,對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並於2008年4月24日與時俱進地做了修改,使我國的殘疾人人權保障事業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國家在制定法律的同時,還頒布了相關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比如《殘疾人教育條例》《殘疾人就業條例》《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等。此外,我國於2007年3月30日加入了《殘疾人權利公約》,使我國殘疾人權利獲得了國際法層面的保護。
另外,刑法、民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義務教育法、婚姻法等多部法律均在各自領域規定了保障殘疾人權益的內容。
(二)殘疾人權利的行政保護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委員會於1993年成立,負責研究和制定殘疾人工作的相關計劃和優惠政策,協調解決殘疾人問題。同時,地方各級政府也積極建立和完善殘疾人工作委員會。目前,我國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殘疾人工作機構體系。
在康復方面,國家採取相應措施積極幫助殘疾人進行康復工作。在教育方面,國家採取了為殘疾學生減免學費、開設特殊教育學校等措施,鼓勵殘疾人接受教育,完成學業。在就業方面,採取集中安置、按比例就業、公益性就業、個體就業等方式促進殘疾人就業權的實現。在社會保障方面,通過採取最低生活保障、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等措施,以滿足殘疾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此外,我國在殘疾人的扶貧開發、文化體育建設、法律援助工作等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殘疾人權利的司法救濟司法救濟是權利保護的最後一道防線。我國對殘疾人權利的司法保護主要體現在:
第一,對殘疾人予以司法救助。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規定》第3條第5款規定,「沒有固定生活來源的殘疾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救助。截止到2011年底,全國成立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協調機構761個,建立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545個,辦理案件4153件。
第二,為殘疾人提供訴訟便利。例如,廣州市中院要求基層法院到有困難的殘疾人所在地開庭,成立殘疾人案件合議庭和巡迴法庭;對由於殘疾人客觀困難而無法調取的證據,法院依職權調查取證。
第三,嚴厲打擊侵犯殘疾人的違法犯罪行為。在涉及殘疾人的案件中,各級人民法院在適用法律時堅持公平公正,各級人民檢察院積極行使法律監督權對案件進行監督。近些年來,中國殘疾人聯合會配合有關部門查處的侵害殘疾人合法權益的案件不在少數,維護了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二、我國殘疾人權利保障存在的問題
經過近些年的努力,我國殘疾人的權利狀況日漸好轉,殘疾人事業也得到了相當大的發展。但是,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存在的問題。
(一)立法方面存在不足1.憲法權利宣示不足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具有至高的法律地位。2004年新修訂的憲法第33條第3款明確規定了「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但憲法第45條僅規定了殘疾人享有物質幫助權、勞動權、教育權等,而缺乏關於人身完整權、人身安全權、遷徙自由權等規定。
2.專門立法存在疏漏我國《殘疾人保障法》存在著以下不足之處:第一,法律規定有限。生命權、隱私權、遷徙自由、婚姻家庭權等規定較少,殘疾的婦女和兒童作為殘疾人中的特殊群體也沒有專門的規定。第二,執法責任不明確。該法第59條規定第1款規定,「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可以向殘疾人組織投訴,殘疾人組織應當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有權要求有關部門或者單位查處。有關部門或者單位應當依法查處,並予以支持」。這一條文缺少對殘疾人組織及有關部門或單位不作為責任的規定,在實踐中造成了困擾。第三,執法主體、執法程序不明確。該法第60條規定,「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有關部門依法處理」,但沒有規定具體由哪個部門來處理,因此在實踐中出現了對侵害殘疾人權益的行為人人有責卻無人負責的局面。
3.法律體系不夠健全首先,相關配套法律缺失。對殘疾人權利的保護,但靠一部《殘疾人保障法》還遠遠不夠,需要其他法律的配合。其次,行政法規不夠健全。目前,我國只有《殘疾人教育條例》《殘疾人就業條例》《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三部行政法規,無法滿足殘疾人權利保障的需要。再次,部門規章不成體系。目前,我國只有財政部、教育部、民政部、司法部、勞動保障部和國稅總局等部門發布了一些針對個別情況的通知和意見,沒有形成體系,在殘疾人權利保護的很多方面沒有具體的操作規則。
(二)行政保護力度不夠1.保障機構不完善《殘疾人權利公約》第33條要求各締約國在國內建立主管機構和監督機構,但我國《殘疾人保障法》對此卻沒有做出規定。目前的實踐中,由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委員會負責研究和制定殘疾人工作計劃和相關規定,並通過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予以實施。這種做法的弊端是,前者是由多個部門組成的協調和議事機構,沒有明確的法律授權和獨立的辦事機構,實際效果不佳;後者是代表殘疾人利益的非政府組織,法律沒有明確賦予其監督職能,因此在監督殘疾人權利的實現時受到了很大限制。
2.社會保障不充分目前,我國殘疾人的社會保障水平低於社會平均水平,嚴重滯後於社會經濟的發展。根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的結果,2005年,全國人均收入水平農村為4631元,而殘疾人家庭的人均收入不足全國人均水平的一半,2.95%的農村殘疾人家庭人均全部收入低於683元,7.96%的農村殘疾人家庭人均全部收入在684元至944元之間。此外,殘疾人受教育的機會少,文化程度偏低。2005年,15歲以上的殘疾人中文盲人口為3591萬人,文盲率為43.29%.(三)司法救濟較為薄弱1.司法救助范圍狹窄根據《關於對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規定》,只有「沒有固定生活來源的殘疾人」才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救助,這樣就可能將由於其他原因不能參與訴訟的殘疾人排除在外,不利於對殘疾人權利的保護。
另外,在相關法律中,只規定了被告人是盲、聾、啞而沒有委託辯護人時,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法律援助機構應當為其提供刑事法律援助,而除了盲、聾、啞人以外的殘疾人,如智力殘疾和精神殘疾者,則被排除在法律援助的范圍之外,這不利於對殘疾人權利的平等保護。
2.無障礙建設尚欠缺《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剛剛實施,我國在司法系統方面的無障礙建設還非常欠缺。一是在無障礙設施建設方面,我國各級司法機關的內部設施大都是按照非殘疾人的標准設立的,基本沒有達到無障礙的程度。二是在無障礙信息方面,我國的司法文書大多是針對正常人的普通文本,通常情況下很少有盲文版或大字版等無障礙文本,在庭審過程中也很少提供手語、字幕等無障礙信息,這影響了殘疾人的信息交流。
三、我國殘疾人權利保障的完善
殘疾人權利保障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程,能否解決好殘疾人的權利問題,關繫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針對我國目前殘疾人權利保障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強殘疾人權利保護的立法建設第一,在憲法層面,加強殘疾人權利的宣示。可以在憲法中,對殘疾人的生命權、人身完整權、人身安全權、遷徙自由權等公民和政治權利做出規定。
第二,在法律層面,在《殘疾人保障法》中,可以將殘疾婦女和兒童的權利作為單獨的章節予以規定。此外,應當在法律責任方面進行細化,使執法主體、執法程序更加明確具體。
第三,頒布配套法律法規。首先,應當盡快出台與《殘疾人保障法》相關的法律,比如《社會福利法》《社會救助法》《社會保障法》等。其次,抓緊制定關於殘疾人康復和文化生活的行政法規,使殘疾人的各項權利落到實處。最後,應改變目前規章只針對個別情況的局面,使規章更具有適用性和操作性。
(二)加強殘疾人權利保護的行政建設第一,建立專門的殘疾人保護機構。根據現實情況,可以考慮兩種辦法:一是把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委員會這一非實體機構,轉變為國務院辦事機構;二是通過法律、法規的授權或者委託,賦予中國殘聯以行政主體地位。由專門機構負責制定殘疾人工作的計劃和相關規定,並對殘疾人權利的實現狀況進行監督。
第二,增加政府對殘疾人事業的投入。政府應當積極創造條件幫助殘疾人進行康復,大力促進殘疾人受教育權和勞動就業權的實現,提高對殘疾人的社會保障水平,並且想法設法提高殘疾人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使殘疾人的生存狀況得到改善。
此外,政府還應當推動非政府組織的建設,藉助社會力量保障殘疾人權益。
(三)加強殘疾人權利保護的司法救濟第一,完善司法機關的無障礙設施建設。例如,在各級司法機關內建立殘疾人專門通道,安裝殘疾人專用衛生設施,建立供殘疾人休息的場所等,為殘疾人提供便利。
第二,加強司法機關的無障礙信息建設。法院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為有需要的殘疾人提供盲文版或大字版的訴訟文書,提供手語、字幕等信息支持,更好地保護殘疾人的訴訟權利。
(四)加強殘疾人權利保護的宣傳教育第一,加強人權思想的宣傳。通過加強殘疾人人權的宣傳,一方面,使全體社會成員樹立尊重殘疾人權利的觀念,另一方面,使殘疾人自身認識到自己的權利,並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第二,注重扶殘意識的培養。作為社會特殊而又困難的群體,殘疾人往往被社會所忽略。因此,要加強民眾的道德教育,逐步消除人們對殘疾人的歧視與偏見,培養人們的扶殘意識,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扶殘助殘氛圍。的保障
❷ 關於盲道的法律規定
《道路交通安全來法》自第三十四條規定:學校、幼兒園、醫院、養老院門前的道路沒有行人過街設施的,應當施劃人行橫道線,設置提示標志。
盲道是一個城市人文關懷的體現,也是法律關懷殘疾人的體現,同時也是衡量一個城市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標准。
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應當按照規劃設置盲道。盲道的設置應當符合國家標准。
行人在參與道路交通活動中,往往是道路交通事故的受害者,尤其是學齡前兒童、學生、病人和老人,他們往往更容易受到傷害,保護道路交通活動中的弱者也是為了方便群眾,維護交通秩序,提高通行效率,保障交通安全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學校、幼兒園、醫院、養老院門前最好設置行人過街設施,沒條件的必須施劃人行橫道,以保障兒童、學生、病人、老人的生命和健康安全;《殘疾人保障法》規定,國家和社會逐步創造良好的環境,改善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的條件,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規劃盲道就是為了保障盲人的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體現國家對殘疾人的關懷。
❸ 關於盲道的法律法規 急用啊~~
1.在一切公
共建築的入口處設置取代台階的坡道,其坡度應不大於1/12;2.在盲人經常
出入處設置盲道,在十字路口設置盲人辨向的音響設施;3.門的凈空廊寬度要
在0.8米以上,採用旋轉門的場所需另設殘疾人入口;4.所有建築走廊的凈空
寬度應在1.3米以上;5.公廁應設有帶扶手的座式便器,門隔斷應做成外開式
或側向推拉式,以保證內部空間便於輪椅進入;6.電梯的入口凈寬均應在0.8
米以上。
我國的無障礙建設起步較晚。1985年,北京開始對部分街道進行無障礙改
造;1989年《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築設計規范》由國家計委、建設
部、民政部、中國殘聯作為國家規范聯合頒布實施。1991年,北京率先在國內
建成第一條盲道。2000年9月,北京市政府頒布國內第一個無障礙設施的地方
法規《北京市無障礙設施管理規定》。2001年8月1日,《城市道路和建築無障
礙設計規范》開始在全國實施,此規范將城市中新改建的主路必須鋪設盲道等
24條作為強制性條款要求在建設中執行。
盲道
由兩種帶突起紋路的磚塊鋪成。有條形圖案的稱為行進盲道,表示這里可
以直行;帶點狀圖案的為提示盲道,它表示前面將有路口、障礙或有地形變化。
在盲道的提示下盲人可以通過腳底的感覺找到前進的方向。
❹ 建築物無障礙設計一般規定有哪些
復建築物無障礙設計一般規定如制下:
1、城市各類新建、擴建和改建建築物無障礙實施范圍,應按《城市道路和建築物無障礙設計規范》(以下簡稱《無障礙設計規范》)第5 章規定執行。
2、公共建築與高層、中高層居住建築入口設台階時,必須設輪椅坡道和扶手。坡道的坡度、寬度及其在不同坡度情況下,坡道高度和水平長度,應符合《無障礙設計規范》7.2.4 條、7.2.5條規定。
3、建築入口輪椅通行平台最小寬度應符合《無障礙設計規范》7.1.3 條規定。
4、乘輪椅者通行的走道最小寬度,大型公建≥1.80m,中小型公建≥1.50m,居住建築≥1.20m. 5、供殘疾人使用的門應符合《無障礙設計規范》7.4.1 條規定。
6、配備電梯的公共建築和高層、中高層住宅及公寓建築,必須設無障礙電梯。
7、公共廁所和專用廁所的無障礙設施與設計要求,應分別符合《無障礙設計規范》7.8.1 條和7.8.2 條規定。
8、設有觀眾席的公共建築,應設輪椅席位……
9、設有客房的公共建築應設無障礙客房,其設施與設計要求應符合《無障礙設計規范》7.10.1 條規定。
❺ 勞動法中關於殘疾人得規定
《勞動法》第十四條殘疾人、少數民族人員、退出現役的軍人的就業,法律、法規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勞動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網路-殘疾人就業條例
❻ 國家法規對居民樓無障礙通道的規定
有國家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及《城市道路和建築物無障礙設計規范》,各地應該還有各自的《條例》、《規范》、《辦法》等。
❼ 北京市無障礙設施建設和管理條例的內容
北京市無障礙設施建設和管理條例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無障礙設施的建設和管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無障礙設施是指為了保障殘疾人、老年人、兒童及其他行動不便者在居住、出行、工作、休閑娛樂和參加其他社會活動時,能夠自主、安全、方便地通行和使用所建設的物質環境。 市人民政府對本市無障礙設施建設和管理工作實行統一領導。
區、縣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無障礙設施的組織建設、改造和監督管理工作。
規劃、建設、市政管理、交通、公安、質量技術監督、旅遊、園林、國土房管、商務、金融、郵政、電信、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各自職責負責無障礙設施建設、改造、管理和監督工作。
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組織應當依法對城市道路范圍內無障礙設施的正常使用實施監督管理。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負責本轄區內的無障礙設施的監督管理工作。 無障礙設施主要包括:
(一)坡道、緣石坡道、盲道;
(二)無障礙垂直電梯、升降台等升降裝置;
(三)警示信號、提示音響、指示裝置;
(四)低位裝置、專用停車位、專用觀眾席、安全扶手;
(五)無障礙廁所、廁位;
(六)無障礙標志;
(七)其他便於殘疾人、老年人、兒童及其他行動不便者使用的設施。 本市新建、擴建和改建公共建築、居住建築、城市道路和居住區內道路、公共綠地、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單位,必須按照國家《城市道路和建築物無障礙設計規范》(以下簡稱《設計規范》)的要求和本市有關規定建設無障礙設施。
本市根據實際需要,制定有關無障礙設施的規范和地方標准。
建設項目的無障礙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交付使用。 建設無障礙設施應當符合安全、可達、可用、便利的基本要求,並遵守下列規定:
(一)人行步道、公共建築的地面平整、防滑。
(二)鋪設盲道保持連續,盲道上不得有電線桿、拉線、地下檢查井、樹木等障礙物,並與周邊的公共交通停靠站、過街天橋、地下通道、公共建築的無障礙設施相連接。
(三)人行步道、公共建築的出入口設置緣石坡道或者坡道。
(四)公共交通停靠站設置盲文站牌的,盲文站牌的位置、高度、顏色、形式和內容方便視力殘疾者使用。
(五)為公眾提供服務的區域或者場所設置服務台、電話的,同時設置低位服務台、低位電話。
(六)公共建築的玻璃門、玻璃牆、樓梯口、電梯口、通道等處,設置警示性標志或者提示性設施。
(七)無障礙設施顏色鮮明,與周圍環境有明顯區別。
(八)有無障礙設施的,在顯著位置設置符合規范和標準的無障礙標志。 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市交通、公安交通、市政管理、商務、旅遊、園林、國土房管、金融、郵政、電信、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和區、縣人民政府編制本市無障礙設施改造計劃,報市人民政府批准。
本市國家機關的對外辦公場所、醫院、郵局、銀行、空港航站、火車站、公共交通停靠站、公共廁所、公園和規模較大的商業、服務業單位的營業、服務場所等公共建築、城市道路應當優先進行改造。 市交通、公安交通、市政管理、商務、旅遊、園林、國土房管、金融、郵政、電信、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改造計劃組織改造責任人制定改造項目的實施方案。
前款所稱改造責任人是指公共建築、居住建築、城市道路和居住區的所有權人;所有權人、管理人和使用人之間約定改造責任的,由約定的責任人負責。 改造責任人應當根據實施方案依法組織設計、施工和工程監理。
改造責任人完成無障礙設施改造後,應當組織設計、施工、工程監理等有關單位進行竣工驗收。市和區、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建設工程質量實施監督管理。 無障礙施的維護管理責任人應當對無障礙設施進行維護和管理,確保無障礙設施正常使用。無障礙設施無法正常使用的,責任人應當及時修復。
前款所稱維護管理責任人是指公共建築、居住建築、城市道路和居住區內道路、公共綠地、公共服務設施的所有權人;所有權人、管理人和使用人之間約定維護管理責任的,由約定的責任人負責。 本市公共交通運營企業應當按照本市有關規定和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門的要求,在運營線路上逐步配置無障礙車輛。
本市公共交通運營企業應當在運營車輛上配備字幕報站和語音報站系統並保持正常使用;已配置的運營標志、標識應當保持醒目,便於識別。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損毀、違法佔用無障礙設施或者改變無障礙設施用途的,由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侵害、恢復原狀或者賠償損失,並可以按照下列規定予以處罰:
(一)對侵佔、挪用或者停止使用公共建築、居住建築和居住區內的無障礙設施的,由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處3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二)對損毀城市道路范圍內無障礙設施的,由城市管理綜執法組織處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罰款。
(三)在城市道路上違反規定停放機動車佔用無障礙設施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其他違法佔用城市道路范圍內無障礙設施的,由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組織依照《北京市市容環境衛生條例》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四)損毀無障礙交通標志和信號設施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本條例自2004年5月16日起施行。2000年5月18日市人民政府發布的《北京市無障礙設施建設管理規定》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