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槽機操作規章制度
『壹』 設備操作管理制度
設備操作管理制度
一、設備使用、維護規程的制訂、修改與執行
設備使用、維護規程是根據設備使用、維護說明書和生產工藝要求制定,用來指導正確操作使用和維護設備的法規。各大公司所屬廠礦、公司都必須建立、健全設備使用規程和維護規程。
二、規程制定與修改
1.廠(礦)首先要按照設備使用管理制度規定的原則,正確劃分設備類型,並按照設備在生產中的地位、結構復雜程度以及使用、維護難度,將設備劃分為:重要設備、主要設備、一般設備三個級別,以便於規程的編制和設備的分級管理。
2.凡是安裝在用的設備,必須做到台台都有完整的使用、維護規程。
3.對新投產的設備,廠(礦)要負責在設備投產前30天制訂出使用、維護規程,並下發執行。
4.當生產准備採用新工藝、新技術時,在改變工藝前10天,生產廠(礦)要根據設備新的使用、維護要求對原有規程進行修改,以保證規程的有效性。
5.崗位在執行規程中,發現規程內容不完善時要逐級及時反映,規程管理專業人員應立即到現場核實情況,對規程內容進行增補或修改。
6.新編寫或修改後的規程,都要按專業管理承包制的有關規定分別進行審批。
7.對使用多年,內容修改較多的規程,第三年要通過群眾與專業管理相結合的方式,由廠(礦)組織重新修訂、印發,並同時通知原有規程作廢。
8.當設備發生嚴重缺陷,又不能立即停產修復時,必須制定可靠的措施和臨時性使用、維護規程,由廠(礦)批准執行。缺陷消除後臨時規程作廢。
三、設備使用、維護規程(一)設備使用規程必須包括的內容:
1.設備技術性能和允許的極限參數,如最大負荷、壓力、溫度、電壓、電流等;
2.設備交接使用的規定,兩班或三班連續運轉的設備,崗位人員交接班時必須對設備運行狀況進行交接,內容包括:設備運轉的異常情況,原有缺陷變化,運行參數的變化,故障及處理情況等;
3.操作設備的步驟,包括操作前的准備工作和操作順序;
4.緊急情況處理的規定;
5.設備使用中的安全注意事項,非本崗位操作人員未經批准不得操作本機,任何人不得隨意拆掉或放寬安全保護裝置等;
6.設備運行中故障的排除。
(二)設備維護規程應包括的內容:
1.設備傳動示意圖和電氣原理圖;
2.設備潤滑「五定」圖表和要求;
3.定時清掃的規定;
4.設備使用過程中的各項檢查要求,包括路線、部位、內容、標准狀況參數、周期(時間)、檢查人等;
5.運行中常見故障的排除方法;
6.設備主要易損件的報廢標准;
7.安全注意事項。
四、設備使用、維護規程的貫徹執行
1.新設備投入使用前,要由廠(礦)專業主管領導布置貫徹執行設備使用、維護規程,規程要發放到有關專業、崗位操作人員以及維修巡檢人員人手一冊,並做到堆積不離崗。
2.生產單位要組織設備操作人員認真學習規程,設備專業人員要向操作人員進行規程內容的講解和學習輔導。
3.設備操作人員須經廠級組織的規程考試及實際操作考核,合格後方能上崗。
4.生產單位每周都要組織班組學習規程,車間領導及設備管理人員,每月要對生產班組規程學習情況進行抽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抽查情況納入考核。
五、設備技術狀況的管理
對所有設備按設備的技術狀況、維護狀況和管理狀況分為完好設備和非完好設備,並分別制訂具體考核標准。
各單位的生產設備必須完成上級下達的技術狀況指標,即考核設備的綜合完好率。專業部門,要分別制訂出年、季、月度設備綜合完好率指標,並層層分解逐級落實到崗位。
六、設備潤滑管理(一)對設備潤滑管理工作的要求:
1.各單位機動部門設潤滑專業員負責設備潤滑專業技術管理工作;廠礦或車間機動科(組)設專職或兼職潤滑專業員負責本單位潤滑專業技術管理工作;修理車間(工段)設潤滑班或潤滑工負責設備潤滑工作。
2.每台設備都必須制訂完善的設備潤滑「五定」圖表和要求,並認真執行。
3.各廠礦要認真執行設備用油三清潔(油桶、油具、加油點),保證潤滑油(脂)的清潔和油路暢通,防止堵塞。
4.對大型、特殊、專用設備用油要堅持定期分析化驗制度。
5.潤滑專業人員要做好設備潤滑新技術推廣和油品更新換代工作。
6.認真做到廢油的回收管理工作。
(二)潤滑「五定」圖表的制訂、執行和修改。
1.廠礦生產設備潤滑「五定」圖表必『須逐台制訂,和使用維護規程同時發至崗位。
2.設備潤滑「五定」圖表的內容是:
定點:規定潤滑部位、名稱及加油點數;
定質:規定每個加油點潤滑油脂牌號;
定時:規定加、換油時間;
定量:規定每次加、換油數量;
定人:規定每個加、換油點的負責人。
3.崗位操作及維護人員要認真執行設備潤滑「五定」圖表規定,並做好運行記錄。
4.潤滑專業人員要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潤滑「五定」圖表執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5.崗位操作和維護人員必須隨時注意設備各部潤滑狀況,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和處理。
(三)潤滑油脂的分析化驗管理。
設備運轉過程中,由於受到機件本身及外界灰塵、水份、溫度等因素的影響,使潤滑油脂變質,為保證潤滑油的質量,需定期進行過濾分析和化驗工作,對不同設備規定不同的取樣化驗時間。經化驗後的油品不符合使用要求時要及時更換潤滑油脂。各廠礦對設備潤滑油必須做到油具清潔,油路暢通。
(四)設備潤滑新技術的應用與油品更新管理。
1.廠礦對生產設備潤滑油跑、冒、滴、漏情況,要組織研究攻關,逐步解決。
2.油品的更新換代要列入廠礦的年度設備工作計劃中,並經過試驗,保證安全方可加以實施,油品更新前必須對油具、油箱、管路進行清洗。
七、設備缺陷的處理
1.設備發生缺陷,崗位操作和維護人員能排除的應立即排除,並在日誌中詳細記錄。
2.崗位操作人員無力排除的設備缺陷要詳細記錄並逐級上報,同時精心操作,加強觀察,注意缺陷發展。
3.未能及時排除的設備缺陷,必須在每天生產調度會上研究決定如何處理。
4.在安排處理每項缺陷前,必須有相應的措施,明確專人負責,防止缺陷擴大。
八、設備運行動態管理
設備運行動態管理,是指通過一定的手段,使各級維護與管理人員能牢牢掌握住設備的運行情況,依據設備運行的狀況制訂相應措施。
(一)建立健全系統的設備巡檢標准
各廠礦要對每台設備,依據其結構和運行方式,定出檢查的部位(巡檢點)、內容(檢查什麼)、正常運行的參數標准(允許的值),並針對設備的具體運行特點,對設備的每一個巡檢點,確定出明確的檢查周期,一般可分為時、班、日、周、旬、月檢查點。
(二)建立健全巡檢保證體系
生產崗位操作人員負責對本崗位使用設備的所有巡檢點進行檢查,專業維修人員要承包對重點設備的巡檢任務。各廠礦都要根據設備的多少和復雜程度,確定設置專職巡檢工的人數和人選,專職巡檢工除負責承包重要的巡檢點之外,要全面掌握設備運行動態。
(三)信息傳遞與反饋
生產崗位操作人員巡檢時,發現設備不能繼續運轉需緊急處理的問題,要立即通知當班調度,由值班負責人組織處理。一般隱患或缺陷,檢查後登入檢查表,並按時傳遞給專職巡檢工。
專職維修人員進行的設備點檢,要做好記錄,除安排本組處理外,要將信息向專職巡檢工傳遞,以便統一匯總。
專職巡檢工除完成承包的巡檢點任務外,還要負責將各方面的巡檢結果,按日匯總整理,並列出當日重點問題向廠礦機動科傳遞。
機動科列出主要問題,除登記台帳之外,還應及時輸入計算機,便於上級大公司機動部門的綜合管理。
(四)動態資料的應用
巡檢工針對巡檢中發現的設備缺陷、隱患,提出應安排檢修的項目,納入檢修計劃。
巡檢中發現的設備缺陷,必須立即處理的,由當班的生產指揮者即刻組織處理;本班無能力處理的,由廠礦領導確定解決方案。
重要設備的重大缺陷,由廠級領導組織研究,確定控制方案和處理方案。
(五)設備薄弱環節的立項處理。
凡屬下列情況均屬設備薄弱環節:
1.運行中經常發生故障停機而反復處理無效的部位;
2.運行中影響產品質量和產量的設備、部位;
3.運行達不到小修周期要求,經常要進行計劃外檢修的部位(或設備);
4.存在不安全隱患(人身及設備安全),且日常維護和簡單修理無法解決的部位或設備。
(六)對薄弱環節的管理
各大公司機動處要依據動態資料,列出設備薄弱環節,按時組織審理,確定當前應解決的項目,做好解決設備問題的預案或者提出改進方案;
廠礦要組織有關人員對改進方案進行審議,審定後列入檢修計劃。
『貳』 壓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
壓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
目 錄
一、壓力容器交接班制度
二、壓力容器安全管理要點
三、壓力容器技術檔案管理制度
四、壓力容器維修保養規定
五、壓力容器的安全操作要點
六、反應釜操作維護保養規程
七、空氣壓縮機及儲罐安全操作規程
一、壓力容器交接班制度
1、接班人員應按照規定班次和規定時間,提前到壓力容器房做好交接班前的准備工作,並詳細了解上班壓力容器的運行情況。
2、交班者應提前做好准備,保持壓力容器以及其他方面均正常並做好清潔工作。
3、交接班工作應在壓力容器現場進行,對交接壓力容器運行情況及發現的缺陷,安全附件和附屬設備情況,閥門開關及供氣情況,工具設備等,交班人員應引導接班人員對各項共同檢查,如果當班發生事故 ,且尚未處理完畢,交班人員應處理完畢後方可離去。
4、在交班時,如接班人員沒有到達現場,交班人員不得擅自離開工作崗位。
5、「四交」和「四不交」
四交是:(1)壓力容器安全附件靈敏可靠。(2)壓力容器附件和設備無異常。(3)運行記錄齊全、正確、備件、工具齊全無損壞。(4)壓力容器房整潔,達到文明生產。
四不交是:(1)不交給喝醉酒或有重病不宜操作的容器人員。(2)在事故中不進行交接。(3)接班人員未到時,不交給其他無證的非正式容器人員。(4)壓力容器本體和附屬設備出現異常現象時不交。
6、交接班時,交班人員應將有關運行等方面的通知和指令告知接班人員。交接的內容和存在問題應認真記入運行記錄和交接班記錄並簽字。交接班完成後發現的設備運行問題,原則上由接班者負責處理。
二、壓力容器安全管理要點
(一)、容器安全操作規程
容器安全操作規程應包括以下的內容:
(1)容器的操作工藝控制指標,包括最高工作壓力,最高或最低工作溫度、壓力及溫度波動幅度的控制值;
(2)壓力容器的崗位操作法,開、停機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項;
(3)容器運行中日常檢查的部位和內容要求;
(4)容器運行中可能出現的異常現象的判斷和處理方法以及防範措施;
(5)容器的防腐措施和停用時的維護保養方法。
(二)、壓力容器的檢驗
1、壓力容器的定期檢驗周期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安全狀況等級為1~2級的,一般每6年檢驗一次;安全狀況等級為3級的,一般每3年檢驗一次;安全狀況等級為4級的,定期檢驗周期根據檢驗機構決定。
2、對壓力容器所配備的安全裝置(安全閥、壓力表等),應定期進行通、排放工作,以保證其靈敏、可靠。安全附件的檢定,檢驗嚴格按有關規定執行。
3、對檢驗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採取措施進行修理或消除,對難以消除的缺陷應採取降級、降壓,限期使用直至更新等方法進行處理,並報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備案。
(三)、安全裝置的調整和檢修
1、壓力容器內部有壓力時,不得對安全裝置和主要的受壓元件進行任何修理或緊固調整工作。需焊、挖補修理時,應由持特殊焊接工作操作證人員參加。
2、安全閥更新購置應有出廠合格證,合格證上應有檢驗部門和質檢員的印章,並有註明檢驗日期,無出廠合格證嚴禁購置使用。
3、安全閥使用中應定期校驗,每年至少一次,調整後的安全閥應加鉛封,並填寫記錄。檢驗調整工作應由專職檢驗人員進行。未經許可,本公司任何人員不得任意啟封調整檢驗。
4、未經檢驗合格和無鉛封的壓力表不得使用,在使用過程中如發現壓力表失靈、刻度不清、表盤玻璃破裂、卸壓後指針不回零位、鉛封損壞等情況,應立即更換。
5、壓力表的裝設、校驗與維護應符合國家計量部門的規定,壓力表應定期檢驗,每半年至少一次,經檢驗合格的壓力表有鉛封和檢驗合格證。
三、壓力容器技術檔案管理制度
(一)、壓力容器技術檔案的種類:
1、壓力容器隨機出廠文件(包括產品出廠合格證、安裝使用維護保養說明書、壓力容器主要部件型式試驗報告書、裝箱單、機房井道布置圖、電氣原理圖接線圖、壓力容器功能表、主要部件安裝示意圖、易損件目錄);
2、壓力容器開工申報單;
3、壓力容器安裝施工記錄;
4、竣工驗收報告;
5、特種設備監督部門壓力容器驗收報告和定期檢驗報告;
6、日常檢查、維護保養,大修、改造記錄及檢驗報告;
7、運行情況記錄和交接班記錄;
8、事故及故障記錄;
9、壓力容器操作人員培訓記錄;
10、使用登記資料。
(二)、壓力容器技術檔案的接收、登記、整理、保管、借閱等參照本單位《特種設備技術檔案管理制度》執行。
四、壓力容器維修保養規定
1、壓力容器使用的維護保養堅持「預防為主」和「日常維護與計劃檢修相結合」的原則,做到正確使用精心維護與堅持日常保養,保證其長周期、安全、穩定運行。
2、壓力容器的使用必須在規定工藝參數下使用,不得超范圍使用。經常檢查壓力容器外觀,容器外觀無鼓包、不變形、不泄漏、無裂紋跡象,發現異常應及時處理。按管、緊固件、密封件部位等無損壞、泄漏現象。
3、安全附件(壓力表、安全閥等)應齊全,安裝正確,定期檢查、檢驗,保證動作靈敏可靠。適時對蒸汽、空氣安全閥進行手提排氣卸壓試驗,防止安全閥聲修、粘連、堵塞等。
4、對查出的不安全因素,必須做到「三定」和「三不放過」,即確定原因,制定整改內容和時間,指定落實整改人員。整改不落實不放過,整改不完成不放過,無防範措施不放過。
5、壓力容器的操作、檢修應經專業培訓考核,持證上崗。
6、壓力容器應定期檢驗合格,方可使用。
7、壓力容器的運行參數一旦超過許用值,但採取措施仍得不到有效控制時,應緊急停止運行。
五、壓力容器的安全操作要點
壓力容器的安全與容器使用關系極大。在容器運行過程中,從使用條件、環境條件和維修條件等方面採取措施,以保證容器的安全運行。
1、壓力容器操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2、壓力容器管理人員要熟悉容器的結構、類別、主要技術參數和技術性能,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掌握處理一般事故的方法,認真填寫壓力容器使用記錄。
3、壓力容器要平穩操作。容器開始加壓時,速度不宜過快,要防止壓力的突然上升。加熱或冷卻都應緩慢進行,盡量避免操作中壓力的頻繁和大幅度波動,避免運行中容器溫度的突然變化。
4、壓力容器嚴禁超溫、超壓運行。
5、禁帶壓拆卸壓緊螺栓。
6、持容器運行期間的巡迴檢查,及時發現操作中或設備上出現的不正常狀態,並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調整或消除。檢查內容應包括工藝條件、設備狀況及安全裝置等方面。
7、處理緊急狀況。
六、反應釜操作維護保養規程
目的:建立反應釜標准操作維護保養規程
范圍:各車間內所有反應釜
職責:操作人員、維修人員、技術人員、車間管理人員對本規程實施負責遠程:
1、檢查
1.1檢查減速機潤滑油是否足夠。
1.2檢查機械密封油盤內冷卻油是否足夠。
1.3檢查機械密封動靜環間的壓緊程度是否適中。
1.4啟動電機,檢查攪拌槳是否按順時針方向(從上往下看)轉動。
2、操作
2.1嚴防任何金屬硬物掉進反應釜。
2.2盡量避免冷釜時加熱料,熱釜時加冷料,以免影響使用壽命。
2.3採用夾套加熱應緩慢進行加壓、升溫。一般先通入0.1Mpa(表壓)壓力蒸汽,保持15分鍾後,再緩慢升壓、升溫(升溫速度以每10分鍾升0.1Mpa壓力為宜)直到所需操作溫度。
2.4採用夾套冷卻時,若採用冷卻水,可將冷卻水直接通入夾套冷卻;若彩冷凍水時,在通入冷凍水前應先排盡夾套內的存水,冷凍完畢後,應及時將冷凍水用空壓壓回冷凍水槽。
2.5蒸汽加熱採用上進下出,熱水加熱採用下進上出;冷卻水、冷凍水冷卻採用下進上出。
2.6反應釜作為反應容器用時,充裝余數不超過75%,作為貯罐時不超過90%。
2.7出料時,若出料閥、出料管堵塞,一律用非金屬工具(與介質無反應的材料),輕輕捅開,不得碰敲。
2.8清洗反應釜內部時不得使用金屬器具。對粘結在釜內表面上的物料必須及時清洗徹底。
2.9不銹鋼反應釜嚴禁使用強酸介質,搪玻璃反應釜嚴禁使用含氟介質。
3、維護保養
3.1反應釜減速器的日常維護、保養
3.1.1減速器在第一次加油工作200小時須更換新油,以後每3個月更換一次。每次換油後須做好相應的記錄。
3.1.2減速器每周加一次潤滑油,油位控制在油標2/3直徑處,每班開機前應檢查油位,如油位不到應及時加,並做好相應記錄。
3.1.3減速器工作油溫不能大於85℃。
3.1.4減速器轉臂軸和骨架式橡膠油封是易磨損件、每月或停產時應進行檢查、有無磨損、變形和老化,漏油現象,及時發現、及時處理,並做好相應記錄。
3.1.5減速器潤滑油的選用,當電機功率P≤7.5kw時應用50#機械油。當P>7.5kw時,70#、90#工業齒輪油。
3.2反應釜機械密封日常維護、保養
3.2.1機械密封冷卻液每班檢查一次,數量不夠時加冷卻液至油盤高度2/3左右,冷卻液每月更換一次。並做好相應記錄。
3.2.2每天在開機前檢查機械密封緊箍圈螺絲有無松動,動靜環壓緊程度、壓緊環與彈簧座之間的彈簧是否有歪曲,跳出現象,如有應及時調整,並做好相應記錄。
3.3反應釜儲罐管道、閥門日常維護、保養
3.3.1由於生產葯物時,加入化學物質有一定腐蝕性,所以生產完畢後,必須對儲罐進行清洗,如有物料粘在罐上時不能用金屬工具,應用木製和塑料工具,以免損壞罐子內表面。
3.3.2避免冷罐加熱料和熱罐加冷料,以免影響設備使用壽命。
3.3.3閥門開啟和關閉,必須靈活,如出現泄漏和滴漏現象,應及時通知維護人員更換並做好記錄。
3.4減速器更換潤滑油方法和零件安裝
擰下機座上的放油塞,放去污油,用煤油沖洗干凈。換上潤滑油,油位應在油標2/3處。
3.5減速器零件安裝
3.5.1應用柴油清洗各零件。
3.5.2滾動或滑動面須(浸)潤滑油。
3.5.3擺齒輪有標記的面應向上。
3.5.4裝橡膠油封,切勿損傷唇口,裝時應抹些黃油,以利裝配。
3.5.5裝配完畢,注入潤滑油,油位不低於示油器的中心。
3.5.6用於拔動輸入軸,若轉動輕松靈活。
七、空氣壓縮機及儲罐安全操作規程
1、開機前檢查及操作
1.1檢查壓縮機潤滑油是否加滿到曲軸箱加油孔螺塞油尺刻度的位置。用手撥動壓縮機皮帶幾圈,應無異常。
1.2手動排放空氣壓縮機、油氣水分離器及儲氣罐的冷凝水。並旋緊所有螺塞。
1.3檢查空氣壓縮系統上管路閥門是否打開。並移走機器上的所有雜物。
2、開機運行
2.1當兩台壓縮機主機需同時運轉時,分別接通電源,各自起動的時間應相差30秒,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電網波動。
2.2當兩台壓縮機主機不同時啟動時,第二台主機啟動應在第一台主機在卸荷狀態下啟動。
2.3檢查壓縮機的級間壓力和中體壓力,級間壓力應為0.175—0.25Mpa,中體壓力為0.07—0.21Mpa,如壓力不在此范圍之內應更換配件。
2.4待無熱再生乾燥器的空氣壓力至0.4—0.6Mpa後,接通無熱再生乾燥電源進行乾燥處理。
3、關機:把空氣壓縮機電源切斷後,再切斷無熱再生乾燥電源。
4、維護保養
4.1壓縮機潤滑油應根據油質變化進行檢查更換。
4.2空壓機每運轉200小時後,應打開消聲濾清器上蓋取出濾芯,清除污物,進行保養,每1000小時更換一次濾芯。
4.3油氣水分離器每班至少排放上、下罐分離水2次。
4.4當油、氣、水分離器以及精密過濾的壓差表指示位置,進入淡紅區時,應及時清洗或更換濾芯。
5、注意事項
5.1在設備運轉過程中,如出現異常聲音,應立即切斷電源,進行檢查,排除故障後,才能重新開機。
5.2壓縮機系統在工作或有壓力的情況下不得進行拆卸及修理。
『叄』 木工機械安全操作規程
木工機械安全操作規程
17.1木工機械包括木工鋸機、木工刨床、木工銑床、木工鑽床、木工榫槽機、術工車床等機械。
17.2木工機械上有可能造成傷害的危險部分.必須採取相應的安全措施或設置安全防護裝置。
17.3在加工木材過程中,應使用推木棍或安全夾具,嚴禁操作者用手直接推木料。
17.4木工機械採用非全封閉式結構的電機時,必須注意防火,或外加防火隔離罩。
17.5凡已腐爛、橫向有很辣的裂口、內嵌有金屬的木材,必須進行必要的處理,才能進行加工。
17.6操作人員在電機停轉後,嚴禁用手或其它物品強行制動木工機械。
17.7在操作木工機械前,應檢查作業區域內,地面要平坦干凈,木料要堆放安全、可靠、整齊,人行通道應無障礙物、異物,保證安全通暢。
17.8應檢查刀具、鋸片是否鋒利,有無缺口或裂紋;各傳動部件有無損壞,緊固件有無松動,並注入適當的潤滑油;安全裝置有無異常或損壞,緊固件是否松動,並確認制動器能否在10秒內制動。
17.9木工機械開機後,待機械達到最高轉速後方可進料。進料速度應根據木材材質,有無疤節、裂紋和加工厚度進行控制。選料要穩、慢、直,用力要均勻,不可過猛,防止損壞機具,造成傷害。運轉時,嚴禁對機械進行任何調整。
17.10凡測量工件尺寸,檢查工件平直狀況和光滑程度時.必須停車或將工件取下機械後進行。
17.11操作時,直線運動部件之間或直線運動部件與靜止部件之間必須保證安全距離,否則必須採取安全防護措施。
17.12在操作木工鋸機時應:
17.12.1操作人員不得站在鋸片正面和切線方向,送料和接料的操作人員應相互配合好,送料不可過猛,接料應壓住木料,以防回跳。木料夾鋸時,必須立即停車,在鋸口插入木楔擴大鋸路後再繼續操作。
17.12.2疤節過多的木料,長度小於鋸片直徑的木料,嵌有金屬等堅硬異物的木料,嚴禁上鋸床。
17.12.3鋸木料接近尾端時,必須用推桿幫助推進,嚴禁直接用手推進。鋸木確須回退時,要特別注意前段鋸木中有無木楔,必須將木楔逐個退盡後方可回退。
17.12.4鋸片兩側的雜物,必須用木質物品去清除,嚴禁直接用手或金屬物品清除。
17.13在操作木工刨床時應:
17.13.1凡疤節多的材料,長度小於工作台開口寬度6倍的材料,厚10mm×寬20mm以下的薄料,禁止在刨床上加工。
17.13.2凡短於50cm的材料,窄於手掌的材料.厚度小於25mm的條料,厚度小於20mm的板料,以及被加工的材料巳接近尾端時,如刨床無安全防護裝置,必須用推壓板抵送。
17.13.3厚(高)度小於:100mm的木料不得兩根以上同時進行加工,厚(高)度大於100mm的木料,幾根同時進行加工其總寬度不得超過120mm。
17.13.4當一木料的一個面需進行多次加工時,每次加工都應將木料從刨床的前工作台向後工作台推送。嚴禁將木料從後工作台向前工作台拖回後再進行加工。
17.13.5多面壓刨機床只能採用單向開關,不準使用倒順雙向開關。操作時應按順序開動。
17.13.6進、接料不得戴手套,應站在機床一側。進料應平直,如有走橫或卡住.必須停機調整。遇硬節送料速度應減慢,進料時手必須距離滾筒20cm以外,接料必須待料走出檯面。長度小於前後壓滾距離,厚度小於lcm的材料,不得在壓刨機床加工。
17.14在操作木工銑床時應:
17.14.1銑削時進刀不能太深.適當掌握工件的進給速度,嚴防銑刀或工件損壞甩出。
17.14.2用大型銑刀加工工件時,應適當減低主軸轉速和工件進給速度。
17.15在操作木工車床時,車活前,應仔細檢查頂尖是否將工件頂穩、頂牢固.刀頭伸出部分不得超出刀體厚度的1.5倍,刀具應緊固牢固.車活走刀時不得過猛。
17.16木工機床在運轉30分鍾左右,應切斷電源,檢查主軸軸承是否發熱,如溫度過高必須停止作業。檢查排除故障。
17.17用打眼機打眼時,必須使用夾料器,不得直接用手扶料,如鑿芯被木渣擠塞應立即抬起手把。深度超過鑿渣口,要勤拔鑽頭.清鑿渣時.禁止用手掏。
17.18嚴禁非木工機械操作人員操作木工機械。
17.19作業完畢,應切斷電源,檢查各緊固件是否牢靠;各傳動部位是否溫度過高;電器部件是否過熱,接線是否牢固,並應將刨花、術屑清掃到房外安全的地方,嚴禁將刨花、木屑等雜物堆放在暖氣及管道旁.嚴防其自燃。
17.20清掃機械內渣屑時,必須切斷電源。懸掛警示牌,待機械徹底停穩後再進行清掃,嚴禁直接用手或腳扒渣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