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福建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條例

福建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條例

發布時間: 2023-10-29 16:12:40

㈠ 福建省水土保持條例(2014)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減輕水、旱、風沙災害,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開展水土保持工作,以及從事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生產建設和其他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水土保持工作應當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造成水土流失誰治理、誰影響水土保持功能誰補償、誰承包治理誰受益的原則。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水土保持工作的統一領導,將水土保持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容,納入生態文明建設考核體系,加強監督和考評,建立由政府主導、有關部門組成的水土保持工作協調機制,協調和督促有關部門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水土保持工作;縣級人民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設立的水土保持工作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水土保持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農業、國土資源、交通運輸、環境保護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有關的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的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明確負責水土保持工作管理機構及人員。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水土保持宣傳和教育工作,將水土保持納入公益性宣傳和國民素質教育范圍,普及水土保持科學知識,增強公眾的水土保持意識。

每年的12月10日為全省水土保持宣傳日。第七條鼓勵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社會團體開展水土保持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試驗示範、成果推廣和技術服務。

加強水土保持科技對外交流,擴大與台灣地區水土保持科技交流與合作。第二章規劃第八條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每五年組織一次本行政區域水土流失調查,調查結果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後,由省人民政府予以公告。第九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依據水土流失調查結果劃定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水土流失潛在危險較大,對防洪安全、水資源安全和生態安全有重大影響的區域應當劃定為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生態環境惡化,水旱風沙災害嚴重,崩塌、滑坡危險區和泥石流易發區等水土流失嚴重的區域應當劃定為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劃定的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應當向社會公告,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十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生態文明建設總體要求、水土流失調查結果和城鄉規劃,在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劃定的基礎上,編制本行政區域水土保持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一條跨設區的市行政區域的流域水土保持規劃,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相關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編制,報省人民政府批准;跨縣(市、區)行政區域的流域水土保持規劃,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相關縣(市、區)人民政府編制,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二條經批準的水土保持規劃,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水土保持規劃一經批准,應當嚴格執行,不得擅自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按照規劃編製程序報原批准機關批准。第十三條有關基礎設施建設、礦產資源開發、城鎮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土地開發整理、旅遊開發、水利水電開發、經濟開發區建設、地質災害防治點等方面的規劃,在實施過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規劃的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在規劃中提出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的對策和措施,並在規劃報請審批前徵求本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第三章預防第十四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合理開發利用水土資源,加強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作,按照水土保持規劃,採取封育保護、自然修復等措施,組織單位和個人植樹造林,擴大森林覆蓋面積,提高森林質量,增加和保護植被;開發和節約農村能源,減少薪炭林的砍伐,預防和減輕水土流失。

㈡ 福建省環境保護條例(2002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 為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防治環境污染,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環境保護工作應當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一)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
(二)資源利用與保護相結合;
(三)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並重;
(四)統一監督管理與分工負責相結合;
(五)專業管理與公眾參與相結合。第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環境質量負責,實行行政首長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將環境質量和環境保護工作列入地方各級政府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的主要內容,並定期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報告環境保護工作。第四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將環境保護規劃和計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和計劃,增加環境保護投入,將環境保護資金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設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第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轄區內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其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對環境污染的防治、資源的保護實施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定期公布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狀況。第六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加強環境保護基本國策的宣傳教育,提高全體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環境法制觀念。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支持群眾性的環境保護組織及其活動,引導公眾參與環境保護。
宣傳教育部門應當把環境保護列入宣傳教育計劃,中、小學及幼兒教育應當結合有關教育內容普及環境保護知識;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部門應當重視和加強對環境保護的宣傳與輿論監督。第七條 加強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重視發展環境保護產業,推行清潔生產,廣泛開展環境保護的國際合作與科技交流。
鼓勵發展循環經濟。第八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轉嫁污染。
公民有享受良好環境的權利和保護環境的義務。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有權在受到環境污染損害時要求賠償。
對在保護環境、防治污染和環境建設等方面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 環境規劃與環境功能區劃第九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狀況進行綜合調查和評價,編制環境規劃。設區的市、縣級市以及國家級開發區的環境規劃,由省人民政府批准。縣和鄉(鎮)的環境規劃,由其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
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省人民政府水行政等有關主管部門和有關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編制全省范圍內跨縣的江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報省人民政府批准。第十條 地表水環境功能區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建設、水利、衛生、農業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劃定,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環境空氣質量功能區由設區的市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劃定,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
環境雜訊標准適用區域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國家聲環境質量標准劃定。第十一條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區域開發規劃、城市總體規劃、農村村鎮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必須與環境規劃相協調,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第三章 環境監督管理第十二條 省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家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制定全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制定本行政區域的實施方案;對未列入國家和省總量控制計劃的污染物,可以實行本行政區域的排放總量控制。第十三條 建設項目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建設項目中的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等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第十四條 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建立環境監測網路,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實行環境監測資質審查制度。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環境監測機構,負責本轄區內環境要素的常規監測和污染源的監測,其監測數據是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的依據。
其他依法取得環境監測資質的機構監測的數據,可以作為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的依據。
當事人對監測數據有異議的,可以在規定的期限內,向上一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復核。

㈢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部分涉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的決定

一、福建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1.刪去第八條第一款中的「有審批權的」,刪去第八條第四項。增加一款作為第八條的第二款:「海域使用申請人因建設項目需要使用海域的,在提出海域使用申請前應當依法取得用海預審意見。建設項目經核准、備案後,申請人應當將核准、備案文件提交有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依法申請海域使用。用海預審辦法由省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另行制定。」

2.刪去第十二條。

3.將第十六條改為第十五條,刪去第二款。

4.將第十八條改為第十七條,修改為:「除按規定依申請審批之外的用海項目,應當依法採用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海域使用權。

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方案由市、縣(區)海洋行政主管部門編制。涉及填海的,應當會同國土資源、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編制。出讓方案應當依次經同級人民政府和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所屬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

單位和個人參加投標或者競價,不受單位住所地和個人戶籍所在地的限制。」

5.將第二十三條改為第二十二條,將第一款中的「批准該海域使用權的地方人民政府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辦理登記手續,並由登記機關自登記之日起五日內向社會公告。批准該海域使用權的地方人民政府應當自海域使用權登記之日起五日內向海域使用申請人頒發海域使用權證書。」修改為「不動產登記機構辦理登記手續,申領不動產權屬證書。」

6.將第二十五條改為第二十四條,將第三款中的「向原登記機關」修改為「按規定」。

7.將第二十六條改為第二十五條,刪去「海域使用權人應當自海域使用權終止之日起五日內向原登記機關辦理注銷登記,並交還《海域使用權證書》;逾期未辦理注銷登記的,」將「原登記機關」修改為「不動產登記機構」,將「公告」修改為「依法」。

8.將第二十九條改為第二十八條,第二款修改為「海域使用權人應當自填海項目工程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三個月內按規定申請國有土地使用權登記,並辦理海域使用權注銷登記。」刪去第三款、第四款、第五款。

9.將第三十七條改為第三十六條,將「違反本條例第三十條規定,擅自改變用海類型和海域用途的,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罰款;逾期不改正的,由頒發海域使用權證書的人民政府注銷海域使用權證書,收回海域使用權。」修改為「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擅自改變用海類型和海域用途的,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罰款;逾期不改正的,由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收回海域使用權,並由不動產登記機構辦理注銷登記。」

10.將第三十八條改為第三十七條,將第二項中的「海域使用權」修改為「不動產權屬」。

11.刪去第四十條。

此外,對條文順序作相應調整。二、福建省城市園林綠化管理條例

1.刪去第九條。

2.將第十四條改為第十三條,第一款修改為:「佔地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園林綠化工程的設計,應當由具有相應園林綠化工程設計資質證書的單位承擔。」

3.將第十九條改為第十八條,修改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砍伐、移植城市樹木。因特殊需要砍伐、移植的,須經園林綠化主管部門同意;砍伐或移植造成死亡的,要在園林綠化主管部門指定的地點按三至五倍的株數補種。

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等突發事件,必須砍伐、移植樹木(不含古樹名木)的,可以先行處理,砍伐、移植樹木的應當在三天內到園林綠化主管部門補辦有關手續。"

4.將第二十六條改為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三項修改為:「(三)將園林綠化工程發包給無園林綠化設計資質或不具有相應園林綠化設計資質的單位設計的,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以該工程設計費的30%罰款」;第一款第四項修改為:「(四)無園林綠化設計資質或超越園林綠化設計資質承攬業務的,責令停止設計,沒收非法所得,並處以非法所得等額罰款」。

此外,對條文順序作相應調整。三、福建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條例

1.將第二十一條修改為:「禁止在主要水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沖區,城鎮居民區、文化教育科學研究區等人口集中區域和其他需要保護的區域及周邊建設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嚴格保護生態環境的原則,組織劃定前款規定的禁養區,並予以公告。"

2.將第三十六條修改為:「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在禁止養殖區域內建設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拒不停止違法行為的,處三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拆除或者關閉。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建設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拆除或者關閉。」

㈣ 福建省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防治水污染,保護和改善流域水環境,保障飲用水安全,推進生態省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所有流域的水環境保護。第三條流域水環境保護應當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加強區域聯防,優先保護飲用水水源,嚴格控制工業污染、城鎮生活污染,防治農業面源污染,積極推進生態治理工程建設,保護水生態資源,預防、控制、減少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流域水環境質量負責,將流域水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流域水環境保護目標和年度實施計劃,增加流域水環境保護資金投入,並列入同級財政預算,確保流域水環境保護的需要。
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內重點流域的建設、開發綜合規劃。在規劃編制過程中組織進行流域環境影響評價,編寫該流域規劃有關環境影響的篇章或者說明。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經貿、環境保護、水利、國土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農業(畜牧)、林業、海洋、漁業等有關部門在編制專項發展規劃時,應當根據流域建設、開發綜合規劃進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合理進行流域產業布局,及時調整產業發展指導意見。第五條流域水環境保護實行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流域水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予以公告,並作為對下級人民政府及其主要負責人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的內容。第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流域水環境保護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經貿、水利、國土資源、衛生、住房和城鄉建設、農業(畜牧)、林業、海洋、漁業、交通、安全生產監督等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流域水環境保護實施監督管理。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協助做好轄區內流域水環境保護的相關工作。第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保護流域水環境,有權對污染損害流域水環境的行為進行檢舉、控告。有關監督管理部門接到檢舉和控告後,應當及時調查處理。第八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流域水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對在流域水環境保護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飲用水水源保護第九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準保護區的邊界設立明確的地理界標、明顯的警示標志和必要的隔離設施。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損毀、塗改、擅自移動地理界標、警示標志或者隔離設施。第十條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范圍內堆放、存貯可能造成水體污染的固體廢棄物或者其他污染物。第十一條禁止在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范圍內新建、擴建下列對水體污染嚴重的建設項目:
(一)印染、印花、造紙、製革、電鍍、化工、冶煉、煉油、釀造、化肥、染料、農葯等建設項目;
(二)產生含汞、鎘、鉻、砷、鉛、鎳、氰化物、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病原微生物、放射性等有毒有害物質的建設項目;
(三)其他對水體污染嚴重的建設項目。
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實行工業、生活污水和垃圾集中處置,禁止擅自排放、傾倒。在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范圍內改建建設項目,不得增加排污量和改變排放污染物種類。第十二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保護飲用水水源的需要,在與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相鄰的公路、橋梁或者航道,採取防護措施,防止運輸油類、危險化學物品的車輛或者船舶發生事故污染飲用水水源。第十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和治理,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加大農村飲用水工程建設的投入。
農村自備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由縣級人民政府組織水行政、環境保護等主管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劃定保護范圍,制定保護措施,並組織實施。第十四條飲用水水源受到污染可能威脅供水安全的,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立即採取措施,並及時向下游地區通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責令相關排污單位採取停止或者減少排放水污染物直至停產整治等措施。
飲用水水源受到污染的,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及時向社會發布有關飲用水水源污染狀況、應急措施和恢復供水的信息。

㈤ 福建省環境保護條例的第四章 保護和改善環境

第十九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現狀,制定生態建設和保護規劃,加強對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良好地區以及重點資源開發的監督管理。
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應當採取措施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資源破壞。對生態環境和資源造成污染與破壞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承擔恢復整治責任。
第二十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湖泊、江河流域及山體的環境保護,改善流域的生態環境,並保證跨行政區界河流的交接斷面水質符合環境功能區劃的要求。
第二十一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生活飲用水源的保護工作。全省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劃定工作,由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水利、衛生、建設、國土資源等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必須把保護水源和防治水污染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建設和完善排污管網和污水處理廠,對工業和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做到達標排放,改善水環境質量。
鼓勵多渠道投資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
第二十二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防治大氣污染,嚴格控制粉塵排放,加強對工業廢氣、機動車尾氣、惡臭等有毒有害氣體排放的監督管理。
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單位,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對含苯廢氣等有毒有害氣體進行治理,做到達標排放。
鼓勵、支持消耗臭氧層物質替代品的生產和使用,逐步減少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產量,直至停止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生產和使用。
第二十三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採取有效措施,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劃定畜禽養殖場禁建區,加強對畜禽、水產養殖污染的防治以及對使用化肥、農葯、農用薄膜和動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監督管理。
發展和推廣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和有機食品。
第二十四條對產生雜訊和振動的機械設備、機動車船、航空器、飲食娛樂服務場所以及其他雜訊源,應當採取消聲防振措施,其雜訊和振動必須符合有關標准。
禁止夜間和午間在療養區以及居住、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和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從事產生雜訊、振動超標的建築施工等活動。建築施工因特殊情況,確需夜間及午間作業的,必須報經所在地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並予以公告。
第二十五條城市飲食服務場所應當安裝油煙凈化裝置,做到達標排放。油煙凈化裝置排放口的高度和位置應當不影響周圍居民生活環境。
第二十六條應當採用易回收利用、易處置或者易消納降解的包裝物、容器和農用薄膜。鼓勵對可回收利用的產品包裝物、容器、農用薄膜、廢油和廢舊電池等資源進行回收利用。
第二十七條推行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限期禁止在城市市區一定范圍內現場攪拌混凝土。大中型建設項目散裝水泥使用量應當達到省人民政府規定的標准。
限期禁止生產、銷售和在經營中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塑料袋。
禁止銷售和在經營中使用含磷洗滌用品。
本條第一款、第二款的限期期限由設區的市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規定。
第二十八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建設,對生活垃圾等固體廢物實行分類收集、綜合利用和無害化集中處理。
鼓勵多渠道投資建設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廠)。
醫院臨床廢物、醫葯廢物、廢葯物葯品等危險廢物必須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置,未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置或者處置不符合規定要求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指定有資質的單位集中處置,處置費用由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承擔。處置費用的標准由省人民政府物價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二十九條從事核技術應用、伴生放射性礦物資源開發利用和豁免水平以上的電磁輻射項目建設和設備應用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向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登記,並採取防護措施,防止環境污染。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放射性廢物(源)必須按規定收貯和處理,禁止自行掩埋或者轉讓。
第三十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轄區的實際情況,創建煙塵控制區、雜訊達標區等環境優化區域。

㈥ 福建省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的第三章 生態保護和污染控制

第十六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大生態公益林的保護和管理力度,治理水土流失,促進生態修復。鼓勵將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流域幹流、支流沿岸一重山范圍內的森林、林木劃入生態公益林區域。
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重點流域幹流、一級支流沿岸一重山范圍內,禁止開采礦產,逐步禁止除撫育和更新性質以外的採伐,禁止種植會引起土壤退化、污染地表水的速生樹種。
在重點流域幹流、一級支流沿岸一千米或者一重山范圍內,禁止修建尾礦庫或者傾倒工程棄渣、棄土等建築垃圾。
第十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水行政等主管部門,根據流域綜合規劃或者水能資源開發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要求,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原則,科學制定轄區內水電站最小生態下泄流量。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根據流域水量和水環境質量變化情況,科學制定調水方案。
重點流域內水電項目應當安裝下泄流量在線監控裝置,執行最小生態下泄流量和調水方案的規定。
第十八條 嚴格限制在流域內新建水電項目。流域內已建成的水電項目在運行過程中,達不到環境影響評價審批要求的,建設單位應當組織環境影響後評價,並根據評價結論採取有效的改進措施。原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部門也可以責成建設單位進行環境影響後評價,採取改進措施。
環境影響後評價的結論和採取的措施應當報原環境影響評價審批部門和建設項目審批部門備案。
第十九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區域協作等方式,建立健全流域水環境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增加生態保護補償資金的投入,並引導企業和社會資金用於污染防治。
省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完善流域上下游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按照「誰受益、誰補償」、「誰污染、誰治理」等原則,制定以跨界斷面水環境質量達標和改善情況為標準的流域水環境生態保護轉移支付制度和上下游水環境保護補償具體辦法。
第二十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畜牧)主管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引導和鼓勵發展生態農業,推廣植物病蟲綜合防治和配方施肥技術,指導農業生產者科學、合理地使用化肥、農葯。
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環境承載力和功能區水環境質量保護的要求,依法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和禁建區,並通過轄區內主要報刊、政府網站等媒體向社會公布。禁建區禁止新建、擴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
本條例所稱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的標准由省農業(畜牧)主管部門會同省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制定並公布。
第二十二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畜牧)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督促檢查和技術指導,實施畜禽養殖污染整治。
流域內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應當採取循環經濟模式等科學養殖技術,設置污染物處理設施,收集、存貯、利用或者處置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實現達標排放。
流域內畜禽養殖散養戶聚集的區域,所在地人民政府應當建設污染物集中處理設施。鼓勵散養戶設置戶用沼氣池,做好沼渣沼液的利用和處理,避免二次污染。
第二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主管部門應當推廣標准化水產養殖技術,合理確定流域內水產養殖范圍、規模、品種、密度和方式,預防、控制和減少水產養殖造成的水環境污染。
第二十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有計劃地建設城鎮污水、垃圾集中處理設施和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完善城鎮污水處理配套管網和垃圾收運設施,加強城鎮污水處理配套管網和垃圾收運設施的日常維護管理。
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接納工業廢水的,應當由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會同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組織科學論證,處理設施應當具備相應的處理能力。
鄉(鎮)、村應當根據當地實際,建設污水和垃圾處理處置設施,改善農村水環境。
第二十五條 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工業投資區等各類工業集中區實行污水集中處理。新建工業集中區應當配套建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對已設立的但未實現污水集中處理的工業集中區,應當限期配套建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在配套設施建設完成之前,暫停審批或者核准工業集中區內新增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
第二十六條 向環境或者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放水污染物的,不得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標准以及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
第二十七條 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運營單位、維護單位發現納管或者進廠水質超過標准時,應當及時報告所在地環境保護、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對超標排污單位及時查處。
第二十八條 流域水環境質量達不到水環境功能區要求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排污單位水污染物的排放情況,對排污單位採取限制生產等措施,確保功能區的水環境質量。
第二十九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科學規劃流域河道範圍內采砂場(點)的布局和開采總量,從事河道采砂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按照河道采砂許可證的規定進行采砂,及時清除砂石尾渣,進行河道生態恢復治理。

熱點內容
工商法中是否有試業期 發布:2024-11-17 05:47:28 瀏覽:560
企業法律顧問公示 發布:2024-11-17 05:37:34 瀏覽:986
經濟法基礎教材電子書非廣告 發布:2024-11-17 05:22:41 瀏覽:101
參與傳銷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17 05:21:48 瀏覽:149
工廠寢室規章 發布:2024-11-17 04:54:42 瀏覽:179
幼兒園職業道德 發布:2024-11-17 04:30:51 瀏覽:37
新婚姻法課件免費 發布:2024-11-17 04:25:02 瀏覽:725
法律責任的比喻句 發布:2024-11-17 04:24:12 瀏覽:955
公務員遴選法律知識匯總 發布:2024-11-17 04:05:12 瀏覽:480
公安機關防控疫情法治同行 發布:2024-11-17 04:00:40 瀏覽: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