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電子商務法律法規案例分析
❶ 最近三年電商中增值稅稅收的案例
(一)案例介紹
1、「彤彤屋」偷稅案例。熟悉電商的人們都會知道全國首例電子商務交易偷稅案「彤彤屋」的事件,2007年此案以被告被叛有期徒刑而告終。下面簡單介紹一下當時的事件:張黎在購買嬰兒用品的時候發現了網上的商機,便用市場策劃公司的名義在淘寶網上開了一家商鋪,客戶群增大後她又利用公司名義開了一家嬰兒用品網站,並利用電子商務納稅的漏洞,採取不開發票不計賬的方式進行逃稅約11萬元有餘。被查處後經審理,她的公司因納稅問題被罰款10萬元,不僅如此她還因此被判有期徒刑2年,並處罰金6萬元。
2、武漢出現首例個人網店交稅的例子。2011年6月武漢的網店「我的百分之一」收到武漢市稅務局開出的一張四百三十多萬元的第一張個人征稅單。根據記錄顯示,該網店在2010年這一年總銷售額達到1億元以上,同時,雖然我國沒有明確規定電子商務的稅務法律,但是明確規定在我國境內的交易都需要納稅,這就為武漢的個人納稅事件提供了依據。同時,武漢市還提出,將對皇冠級以上的個人網店發出納稅通知,鼓勵個人網商店者辦理納稅事宜。
3、電子發票應用。為了改善電子商務的發展環境,協調稅收部門進行稅收管理工作,北京市在2013年的6月份選擇作為電子商務行業的巨頭的京東開展電子發票工作。當時的電子發票只服務於北京地區購買書籍和音像製品的消費者,並切只限於購買。同年的10月中旬,京東正式向我國首都啟動電子發票服務,並且推廣到全部商品上。2013年12月中旬日,推行了可報銷類的電子發票。同一年10月,蘇寧易購也在南京正式進行了「電子發票」的應用。並於8日開出了江蘇地區首張電子發票。當時,小米也在積極的引入「電子發票」項目,並於2014年2月12日開始試行開具電子發票,成為了第二家北京市具備開電子發票的試點,與京東不同的是,小米的服務用戶不僅是北京市的市民,還包括全國的消費者。
(二)案例分析
1、「彤彤屋」案例分析。「彤彤屋」這一案件的出現,恰恰改變了許多人認為「在網上交易不需要納稅」的誤區,在電子商務行業征稅還是不征稅依然不是問題,進一步明確了我國在電子商務上的貿易經濟活動同樣需要交稅。從這個事件不難發現國內電子商務企業在的稅收方面存在的某些問題。
(1)消費者消費習慣問題。由於我國的消費者在消費的時候沒有要發票的習慣(包括網購),而多數的店家在消費者不主動要發票的時候,不會主動提供。甚至當店家提到不要發票會給消費者適當的優惠的時候,消費者就會欣然接受了。案例中的張黎就是充分利用消費者的這一特徵逃避了納稅的義務。
(2)經濟貿易的主體難以明確問題。目前,我國明確規定企業在網路上交易需要履行納稅義務,但是虛擬性的網路無法明確交易雙方的真實身份和信息,更不能辨識進行貿易的主體是企業還是個人。在「彤彤屋」的案例中,張黎利用網路的虛擬性,將B2B的交易模式隱藏在C2C的交易模式之下,利用網路不能確定交易雙方的具體情況的漏洞,進行企業的經濟往來。
(3)營業額難以明確問題。在電子商務中,所進行的經濟貿易不會留下痕跡作為計算的標准,同時計算機技術的不斷更新,對交易雙方的信息以及交易額都採用加密技術,使政府部門在監督核對方面產生了相當大的困難。案例中的張黎就是利用這一點,不記賬,完全隱藏了公司的收益,為自己的偷稅行為提供便利的基礎。
2、武漢出現首例個體網店交納稅款案例分析。在對「我的百分之一」淘寶店實行收稅的時候,作為網店的店主周欽年是十分配合的,他表示納稅之後他感覺非常輕松,並且他還透漏說在面對杭州某區對淘寶網上前100名的網店發出的招商優惠的時候,也很動心,但是最後還是留在了武漢。同時武漢的其他個人網店在納稅的問題上還是比較積極的,但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就是稅收標準的問題,尤其是電子行業的網店經營者,面對微薄的利潤,他們希望在納稅標准上有所優惠,進而減輕營業的壓力。
這就是說,在進行稅收的時候,各地政府也要充分的考慮優惠政策,避免網店的遷動給當地的經濟造成損失。當然這個案例中也涉及到一個地域管理的問題。「我的百分之一」網店的注冊地在武漢市,所以武漢市可以對其進行稅務的監管。而虛擬的網路世界,許多交易的雙方是不確定的,稅務部門無法明確交易地點,所以不能對稅收進行合理的分配。最重要的是,雖然「我的百分之一」店鋪在武漢注冊,但是它注冊時依託的網站是淘寶網,而淘寶網屬於杭州企業,這就在稅收方面產生了巨大的沖突,杭州和武漢就出現稅收不當的現象。所以在管轄權問題上要設立明確的稅收制度,避免稅收的沖突。
3、電子發票案例分析。對於開具發票的問題上主要涉及到以下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此舉所面臨的關鍵問題就是報銷問題。到目前為止,許多單位根本不接受電子發票,所謂的電子發票也不能作為報銷的憑證。企業之所以不認可電子發票也是有一定的依據的,電子發票因為是電子的形式,所以在實行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它可以進行多次下載列印,若規定其只可以列印一次,又無法避免列印過程中出現列印失敗的現象。所以,這就需要我國的相關機構在提倡實行電子發票的同時,做好電子發票的防偽以及稅務錄入等相關的工作,解決報銷等一系列問題;另一方面電子發票越來越普及,就降低了網路營銷的優勢,部分商家會將電子發票等一系列的成本加註到消費者身上,這也就無形當中使電子商務的價格優勢大打折扣。大的電商商戶對電子發票的實行採取積極配合的態度,但對於小電商來說無疑是在抽取店家的利益,這也會變相的打擊電商商戶的積極性,減緩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
❷ 針對近期的淘寶商城事件,談談你對電子商務法律規范的認識
淘寶商城事件目前愈演愈烈,被媒體稱為「不亞於當日「騰訊大戰360」的網路事件」。 從目前媒體所來的消息來看,網店店主主要採取的方式有三種,一是以圍攻淘寶商城多家網店巨頭的方式,表達對淘寶的政策不滿,二是採取現場抗議的方式向淘寶施壓,三是繼續利用網路技術的手段,通過論壇、即時通信工具爭取更多的人群來支持這種對抗。
淘寶方採取的方式:一是馬雲的言論影響,馬雲則在微博上以「我們做了最該做的事」,強硬的回應此事,二是淘寶官方稱,針對此事已經報警。
筆者僅針對目前的這幾種方式談談自己的看法。
先分析網店主的法律行為分析:
第一種方式,從民法角度,肯定不妥,畢竟在面對糾紛是否首先採取法律救濟手段是一個國家是否民主法制的標志,採取自救在現代社會是最後的方法。因此,無論最終通過何種方式追究責任-民事的、行政的或刑事的,這種行為終究要受到處罰。
第二種方式:採取現場抗議,這種方式的問題在於,不容易控制現場,稍有不慎,群體的激情或憤怒會轉變為暴力,同時,人數的不斷擴大,性質會演變成為非法集會,或非法遊行,在我國目前的法律制度下,非法集會或遊行均不會容忍。組織者或激進者會被追究行政或刑事責任。
第三種方式:只要不發表違反法律法規的言論,目前法律並沒有明確的規范要求禁止,因此,並不能強制要求網站論壇或即時通信工具提供者停止服務(有律師稱,發律師函要求停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5b1240100ya0r.html?tj=1 ,我認為不妥),畢竟互聯網法律有一個基本原則即「技術中立」,即提供技術者無罪,否則追溯起來,由於各網店主分散全國,最直接的辦法是全國斷網,一切都煙消雲散(再想,可能移動、聯通也暫時斷網更好)。筆者認為,在網路時代,採取對技術服務者打擊的方法來化解糾紛、掩蓋矛盾,是最不可取的方法。
對於淘寶的法律行為分析:
一、馬雲作為公司負責人,發表的言論無異是公司的意志和態度,即強硬到底,拒不妥協。
筆者認為,之所以馬雲能這樣強硬,肯定是認為其法律風險已經被評估,即淘寶的的「交易規則 」等,(被稱為「霸王規則」或」壟斷規則」),這份規則,如果筆者沒記錯,是沒有合同期限的,當然最主要的是一旦簽署淘寶有最終的修改權,正是這樣一些類似規則,支撐了馬雲的強硬。筆者在今年五六月份代理過一起網店主訴淘寶的案件,當時即了解了這樣一些信息,一是很多早期的店主對淘寶的規則霸權極為不滿,但礙於生存之路在別人之手,無法反擊,只有簽署,二是很多店主認為,早期正是因為這樣一大批網店主早期的積極參與,才積累了人氣,造就了淘寶的今天,在他們看來,他們也是淘寶王國的積極建造者,淘寶生猛的做法,極大傷害了早期店主的熱情,,無論如何終有「卸磨殺驢」「過河拆橋」之感。
從法律上來看,淘寶與店主之間畢竟是一種民事關系,或者說是「契約(合同)」關系,合同修改,應當遵循協商原則,雖然在事實上逐一協商在操作上可能不現實,但有店主代表參與無穎是一個好的方法,或可以先發布一個征詢意見,聽聽店主(包括消費者)的訴求和想法,總比硬塞一個生硬的規則要好,符合民事關系的處理原則和流程。
筆者認為,淘寶可以細致的再做一些工作,比如說,以店主的年限早晚或銷售狀況進行分級,對早期的參與者給予相應的優惠等方式修改雙方之間的合同,分級、分批、分層的調整實現整頓比不論清紅皂白一棍子打死要強的多(有很多網上的評論稱贊同和理解淘寶的做法,筆者也部分認同,但是目前的淘寶的表態,表現的是一個市場霸王的面孔,只有傳統專權王者才享有的權利!)。畢竟法律上的合法,如果完全不合理不公平,違背正義,法律也要讓步修改(法理上有所謂「惡法不是法」的講法)。
作為律師或法律顧問者同行,無權也無能去評價同行給客戶所做的建議,但筆者認為,在處理此問題時,換位思考也同樣重要,這樣給出的建議可能爭議更少。據說淘寶有六十多人在研究完善交易規則,但這些交易規則通常沒有召開消費者代表和店主代表會議討論過。
二、淘寶官方稱,針對此事已經報警,言下之意,我們不處理(如果是類的發言會,發言人估計說完此扭頭就走),此事交由政府處理。筆者認為,這樣發表言論,無異也是「2011年公關史上的敗筆」。這樣的言論,無異是將企業自身的責任引向了政府,同時,利用公權利的壓制,是最容易引起民眾的強烈反感!
作為企業方,應當正面的回應,以我們正在積極的處理,積極的協商此事為回應更好,報了警,事沒了,同時,踢個皮球給政府和警方,無疑使警方更被動,因為,目前的事件,如何追究責任,現有的法律規范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政府的回應,只能是兼顧雙方利益,同時也要保持法律的公正和嚴肅性,「報警」不能成為解決爭議的方式(「報了警了」能不能成為網路流行詞),而只能引發民眾對公權力濫用的不滿!
❸ 天貓店鋪《電商法》對電商平台的規范
電商平台作為管理所有店鋪的存在,對於店鋪中的各類商品是要有看管和檢測的責任,對於自己平台下的店鋪應當時刻保持負責任的態度。《電子商務法》中對各大平台的要求更為嚴格。表示各平台應做好本職工作,對電商行業更加負責。小編就和大家說活關於平台方面有什麼變動。
1、平台相應責任
發現在電商法制定過程中爭論特別激烈,就是事關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服務,是承擔連帶責任還是承擔補充責任?對消費者來說,當然是連帶責任,對平台來說,最好是補充責任。連帶責任要遠遠大於補充責任的力度。因為這條爭論過大,最終出台的是“承擔相應的責任”,力度介於連帶責任和補充責任之間。這就要求平台方要加強對平台經營者的准入審查和監管,加大對商品信息的核查,對銷售行為和廣告等進行規范。
2.平台默認搭售
平台單方面制定規則的情況將成過去,搭配商品銷售或額外服務,須以顯著方式說明,不得將搭配商品銷售或者額外服務作為默認同意的選項。以後買機票默認保險費,強制購買套餐等違法行為,除沒收違法所得之外,還將受到最高五十萬元的罰款,小編在這里希望各位不要觸碰紅線。
3.押金退還
有的平台規定消費一定金額或使用一定時間後才能退還押金等行為將被禁止。押金不得設置不合理條件。
4.大數據“殺熟”
依據消費者興趣愛好進行推送合法,但是定製展示、千人千面應同時提供不針對其個人特徵的選項,除了個性化定製,客戶有權了解不針對個人的公共選項是什麼樣的。
5.商家“二選一”
為防止壟斷和惡意競爭,之前部分電商平台出於競爭目的要求商家簽署所謂“獨家合作協議”等做法也將成為過去式。
6.平台自營
發現以往買買買的時候,最怕在電商平台買“非自營”的商品沒有保障。之後平台必須以顯著方式區分標記自營和平台內其他商家,對自營業務承擔責任。以後買自營商品遇到問題,被平台推諉扯皮的情況將不再出現。
7.知識產權
新法對於知識產權的規定,對平台經營者有更高的規范: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侵犯知識產權的,應當採取必要措施;未採取必要措施的,承擔連帶責任。商標、專利、圖片等侵權行為將得到有效遏制。
8.客戶隱私信息
近年來,個人隱私信息泄露、盜用、販賣事件時有發生,騷擾、詐騙電話和郵件一直肆虐,電商平台是信息泄漏“重災區”,無論是用戶信息泄露,還是用戶信息被非法兜售,平台都需承擔相應責任。
9.“開車”要標廣告
淘寶直通車、京東快車的競價排名需顯著標明“廣告”,新法規定競價購買獲得靠前的產品搜索結果展示,在搜索結果必須標明“廣告”二字。
❹ 電商法律論文範文
隨著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當前法律存在著一定的之後性,人們經常產生無法可依的困惑,因此急需加強對這方面的研究工作。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電子商務與法律論文,供大家參考。
電子商務與法律論文 範文 一:治理現代化視域下電商產品質量監管法律機制的完善摘要:電商帶來的經濟發展動力是驚人的,同時也伴生了許多產品質量問題。傳統產品質量監管手段已然無法適應電商交易模式,引入治理現代化思維,借鑒域外 經驗 ,利用信息化技術和大數據資源,創新監管手段,形成多元主體、多方參與的電商產品質量監管長效法律機制,以應對「互聯網+」新常態對電商產品質量監管提出的挑戰。
關鍵詞:治理現代化;電商產品質量監管法律機制;交易平台;第三方認證機構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 編號:2095-4379-(2016)14-0210-02
作者簡介:萬子芊(1996-),女,漢族,江西上饒人,西南政法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經濟法。
一、引言
「治理現代化」概念源於國家政治學領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不僅賦予「治理現代化」以目標理性,亦賦予其以工具理性。電商使得銷售等商務活動得以高效進行,但作為新型業態,電商產品質量監管也成為了新課題。
二、我國電商產品質量監管現狀
在電商產品質量現狀令人堪憂的情形下,我國電商產品質量監管現狀也不容客觀。在立法方面,我國現行有關產品質量監管的法律主要是規制線下交易中的交易主體和環節,專門針對電商產品質量監管的法律層級規范呈空白狀態。在執法方面,短期政策監管大行其道,監管部門間責權不明,監管忽視了電商特性,「傳統的產品質量治理機制出現斷檔和失靈」①。
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依法治國則是實現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這不僅為我國監管電商產品質量問題帶來了新思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我們必須通過完善法律機制來應對電商特性對產品質量監管提出的挑戰。
三、治理現代化視域下完善電商產品質量監管法律機制之建議
「國家治理體系不僅包括黨和政府對社會的治理,而且也包括社會的自我治理以及與政府的合作治理」②,在治理現代化這一工具理性的引導下,社會共治是完善電商產品質量監管法律機制的基本導向,即必須打破政府自上而下單一主體的治理模式,發揮交易平台的市場主體地位,鼓勵社會第三方參與產品質量監管。
(一)形成政企結合的電商產品質量監管主體
電商的流動性和虛擬性使得判斷產品質量問題究竟發生在哪一環節十分困難,現實中出現各部門監管重疊、不協調的現象。本文認為為了消弭「九龍治水」的監管困境,我國可以借鑒日本的經驗,突破傳統以產品質量問題發生環節為劃分標準的權力劃分方式,設立一個綜合性的電商產品質量監管部門,從「搖籃到墳墓」均由具體的特定機構管理,明確電商產品質量監管權力主體,防止出現責任推諉現象。此外,由於網上交易的跨地域性,我國還應明確屬地查處監管原則,明確電商產品質量監管權的地域劃分。
(二)健全電商市場准入機制
交易平台出於利益考量對站內經營者資質審查態度曖昧,流於形式,這給產品質量監管造成了極大的障礙。本文認為我國應健全電商市場准入機制,對於交易平台中的企業主體採取強制工商登記,個人採取強制個體工商戶登記,完善工商經濟戶籍庫;對於跨境電商,要實行跨境電商企業備案制度,這不僅使產品質量責任主體有跡可循,亦「有利於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優化資源配置,淘汰一部分不具有經營實力的小型網商,提高產品質量」③。
(三)明確交易平台謹慎質量信息審查義務
在電商領域,由於消費者無法實際接觸商品獲取真實的產品質量信息,買賣雙方的質量信息不對稱現象尤為明顯,如果沒有其他機制的介入,產品交易雙方無法改變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就會產生「劣幣驅除良幣的逆向選擇的例子――檸檬問題」④,要解決這種市場失靈就要將真實的產品質量信息告訴消費者。因此本文認為我國應當對通過平台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的經營者發布的商品和服務信息建立檢查監控制度,並賦予網上交易平台服務提供者以質量信息審查並及時刪除虛假的產品質量信息的義務,在平台未履行審查義務時,明確交易平台連帶責任,倒逼平台履行質量管理義務。由政府監管部門督促平台履行「審查――刪除」義務,平台監督站內經營者發布真實質量信息,構建電商產品質量監管閉環系統。
(四)完善第三方機構主導作用下的質量認證法律機制
國家治理現代化強調政權所有者、管理者、利益相關者和其他社會主體等多種力量合作管理的重要性,同時與政府機構相比,第三方機構有更深厚的專業能力,更完整的測試條件,更積極的執行 措施 ,我國應完善第三方機構主導作用下的質量認證法律機制。一方面,我國可以仿效我國台灣地區經驗,⑤建立第三方機構主導作用下的電商產品質量認證制度,由第三方機構來進行質量認證,把網路銷售的信用記錄添加至產品質量認證中,保證認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鼓勵電商經營者提升產品質量。另一方面,「基於政府,企業和第三方認證機構三方的監管博弈可知,質量認證中的』尋租』行為與政府對第三方認證機構的監督因素有關」⑥,為了防止企業與第三方認證機構的尋租行為,我國還應通過政府介入第三方產品質量認證系統,以進行認證後監督的方式建立起公正的電商產品質量認證制度。
(五)完善多方合力下的監管法律機制
電商產品質量監管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過程,要實現質量監管線上線下無縫銜接,就必須建立多方合力參與的電商產品質量監管法律機制。
1.建立電商產品追溯機制
在電商中,所有網路行為都被記錄,物聯網能夠對流通領域的所有數據進行全線監控,交易環節數據化實際上是為產品質量監管助力,但由於現有監管模式無法有效銜接線上線下信息,產品溯源出現困難。本文認為,單一的政府監管部門已不足以應對互聯網+背景下產品溯源的大數據需求,一方面,我國應在實行嚴格的市場主體登記制度基礎上,借力組織機構代碼,充分利用其主體標識和物品編碼的追溯功能;另一方面要求網上交易平台服務提供者開放數據資源,結合第三方機構的產品質量認證體系,推動跨地區追溯體系對接和信息互通共享,建立統一的電商產品追溯體系,將執法措施落到實處,提高質量源頭管控能力。 2.建立風險預警下的電商產品質量信息共享制度
「科斯在《社會成本問題》中提出的交易成本分析方式是法經濟學的基本分析 方法 ,由此發展出的預防模型的核心問題就是給定最優的防預水平後設計法律規制以實現之」⑦,但我國現有的產品質量監管仍停留在事後回應層面,欠缺風險預警機制,因此對於電商產品質量監管應從被動處理產品質量問題向注重產品質量風險預警轉移,完善電商產品質量信息共享機制,將交易平台的質量信息、站內經營者信用記錄和監管部門的抽檢結果匯總,建立電商產品質量信息共享平台,再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風險預警與行業質量分析,從而從源頭預防產品質量問題,實現風險管理。通過優化產品質量信息資源配置,提高信息綜合利用效率,完善交易平台間,部門間,區域間監管信息共享和職能銜接機制,形成監管合力,使產品質量監管從微觀低效中解放出來,提高監管效能。
四、結語
傳統商務模式中的產品質量問題在電商領域同樣存在,但植根於傳統實體商務模式的產品質量監管法律機制存在的空白點和薄弱環節使得電商產品質量監管面臨著無法可依、無標准可循的尷尬境地,「立法以典民則祥」,質量監管不能僅靠政府部門孤軍奮戰,國家治理現代化要求我們引入網上交易平台服務提供者和第三方認證機構,形成多方參與、各負其責、互聯互通的電商產品質量監管法律機制,以完善的法律制度規范電商市場主體行為,建設法制化電商發展環境,引導電商產業健康發展。
[注 釋]
①黃培東.探索構建電子商務產品質量監管新模式[J].中國質量技術監督,2015.12.
②徐曉全.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視域下縣域大部制改革的推進方向[J].領導科學,2014(9).
③孫占利.電子商務法[M].福建:廈門大學出版社,2013.26.
④__德.市場機制與產品質量發展[M].廣東:暨南大學出版社,2015,3:174.
⑤我國台灣地區的SOSA(台北市消費者電子商務協會)設立有優良電子商店標章和資訊透明化電子商店信賴標章,作為電子商務認證標志.
⑥劉長玉,於濤.綠色產品質量監管的三方博弈關系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5(10):174.
⑦何家旭.產品質量監管體制:問題與對策[D].復旦大學,2009.17.
電子商務與法律論文範文二:關於電商平台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摘 要 隨著全球經濟、信息化進程的加速,新生的網路科技正改變著全球人們的生活方式,人類正逐步進入網路經濟時代。電子商務這種虛擬購物方式的出現,正在給予人們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帶來深刻而廣泛的變化,對世界經濟貿易的發展亦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深遠影響。電子商務的產生與發展,一方面為商家和消費者帶來諸多便利與實惠,但另一方面電子商務存在許多尚未克服的弊端,如電子平台侵權、網路商店侵權等等。本文試從我國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保護現狀出發,闡述了電子商務存在的知識產權侵權問題,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電子商務 發展現狀 知識產權 對策
中圖分類號:D997.1 文獻標識碼:A
1電商平台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提出的背景
1.1我國法治實踐的需要
2011年4月21日,為進一步凈化電子商務市場環境,加大對電子商務領域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的打擊力度,國家發出《關於進一步推進電子商務領域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動的通知》。同年7月8日,商務部發出《商務部辦公廳關於做好電子商務領域打擊侵權假冒專項行動 總結 工作的通知》,特別指出打擊電子商務領域知識產權侵權的重要工作刻不容緩。2015年1月商務部電子商務司測算,2014年電子商務交易額(包括B2B和網路零售)將達到約13萬億元,同比增長25%。
1.2各國關於保護電子商務知識產權的實踐
1.2.1美國
美國電子商務的應用領域和規模都遠遠領先於其他國家,是電子商務的起源地,更是電子商務的發達地區。目前在全球電子商務交易額中,大約有50%發生在美國。在全球商務網站中,美國佔有90%以上。這與美國良好的網路狀況、大量的高學歷網民、完善的法律體系、健全的電子支付手段、成熟的社會信用體制等一系列情況是分不開的。在電子商務立法方面,有美國的《統一電子交易法》(1999年)、《國際與國內商務電子簽章法》(2000年)。
近30年來,美國實施知識產權戰略主要沿著三種軌跡不斷伸延。一是根據國家利益和美國企業的競爭需要,對專利法、版權法、商標法等傳統知識產權立法不斷地修改與完善,擴大保護范圍,加強保護力度。近年來,隨著生物、信息及 網路技術 的發展,一些新興技術形式不斷納入知識產權的保護范圍,例如將網路營銷模式等理念列入專利保護范圍,在功能基因方面,美國專利申請已達4000多項,知識產權優勢明顯;二是國家加強調整知識產權利益關系、在鼓勵轉化創新方面強化立法;三是在國際貿易中,一方面通過其綜合貿易法案的「特殊301條款」對競爭對手予以打壓,另一方面又積極推動WTO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的達成,從而形成了一套有利於美國的新的國際貿易規則。
1.2.2韓國
韓國於1999年通過實施了《電子商業基本法》,該法旨在通過澄清以電子訊息(electronic message)方式進行交易的法律效力以保證交易的安全和可靠,確保公平交易,該法在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立法規制。首先,重新定義了電子商業、網上商店等概念;其次,對「網上經營者」的資格認定較為嚴格。再次,在電子商業促進方案的制定和實施中,特別指出了知識產權的保護措施。
2中國電商平台知識產權侵權問題的現實分析
2.1網路售假特徵
網路假貨的品種多、數量大。作為一種開放的網路銷售平台,淘寶網無疑是目前國內運營最為成熟的C2C 電子商務平台。淘寶2010年網購數據顯示,2010年淘寶網注冊用戶達到3.7億,在線商品數達到8億。同時,以淘寶商城為代表的B2C業務交易額在2010年翻了4倍,未來幾年也仍將保持這一增長速度。龐大的市場潛力和便利的購物環境造就了淘寶網的線上銷售奇跡,同時也催生了網路假貨的迅猛發展。
網路假貨發展勢頭強、速度快。根據艾瑞咨詢2014年度互聯網經濟核心數據 報告 ,2014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12.3萬億元,同比增長21.3%;其中,B2B電子商務市場佔比超七成,網路購物佔比超兩成,網路購物佔比有明顯提升;中小企業B2B電商市場營收增長超三成;網路購物年度線上滲透率首次突破10%;移動購物市場規模增速超200%。
網路假貨以仿品為主,隱蔽性強。近年來,由於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以及電子商務公司對網路交易環境肅清的決心不斷增強,與時俱進的網路售假者們也都摒棄了銷售偽劣商品的低層次經營模式,轉向模仿和抄襲國際知名品牌。這些產品具有很強的隱蔽性,不具備專業鑒別知識的消費者很難在短時間內輕易地從商品包裝和外觀上將其識別出來。
2.2消費者維權的現實局限
從交易行為的性質來看,知假買假是基於自願原則的理性行為。在此條件下,消費者通常掌握有關假貨的充分信息,交易雙方基於自由、自願的基礎達成交易共識,是彼此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達成的博弈均衡。
從交易商品的屬性來看,網路假貨能夠滿足消費者特定的消費需求。盡管在品質、包裝和功效等方面與正品有所差別,但假貨能滿足消費者在收入有限條件下,不能消費真貨的一種特殊的心理缺失感。
3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保護對策的建議
(1)加強立法實踐工作,從法律上規制電子商務中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加強宏觀立法工作,積極完善立法。積極推動相關立法工作,及時修改商標法、著作權法等知識產權專門法律及其實施條例,建立健全互聯網知識產權制度和法律。
明確定義電子商務、網上商店、經營者等概念。對於這幾項重要概念的定義,是保護電子商務中的知識產權和追究在侵害知識產權行為的重要前提。因為如果不明確定義網上商店、電子商務等重要概念,將會導致責任不清、難以追責的問題。
明確電子商務平台的責任和義務,確保電子商務的健康和穩定。電子商務平台的責任和義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除了買方和賣方以外的重要一方。電子商務平台提供了有效的購物 渠道 和購物服務,如果監管不力,在保護電子商務中的知識產權方面則混亂不堪。因此,很有必要在立法上明確規定電子商務平台的責任和義務,如定期檢查違規網路店鋪、設計一套嚴格的網路店鋪申請流程等等,確保電子商務品牌健康和產品質量。 (2)加強政府監管職能,打擊侵害電子商務中的知識產權行為。 第一,中央統一領導,地方具體監管。在中央核心政策方面,應當堅持激勵創造、依法保護、科學管理的方針,既要突出重點,著力解決當前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突出問題,集中力量搞好打擊侵權假冒專項行動;又要著眼長遠,加強知識產權制度建設,積極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法治環境。在地方具體監管方面,強調各地要加強對電子商務平台的督導;啟動對涉嫌銷售侵權和假冒偽劣商品案件網店的整改工作;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通過多種方式及時曝光電子商務領域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違規企業和典型案件。第二,完善網購知識產權保護的政策體系,建立有效的網購知識產權行政管理模式。在知識產權保護的政策體系中,應當加強政府采購過程中的知識產權審核管理,堅持防止侵權假冒商品進入政府采購渠道。加大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平台建設力度,完善知識產權舉報投訴受理機制,建立舉報投訴獎勵制度。建立健全知識產權預警應急機制,提高企業預防和解決知識產權糾紛的能力。第三,加強電子商務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完善司法政策和行使司法職能。一方面,司法部門應當加強知識產權司法政策調控,規范知識產權審判裁量權行使。最高人民法院根據各類知識產權的不同特點和保護需求,明確分門別類、區別對待和寬嚴適度的宏觀司法政策;另一方面,司法部門應當積極推動知識產權領域的司法改革,知識產權審判體制和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人民法院不斷強化知識產權司法改革意識,繼續抓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關於人民法院工作的貫徹落實。
(3)加強電子商務平台監管,保護知識產權不受侵犯。電商平台配合相關部門完善網購平台監管,加強商品認證能力。圍繞交易中的知識產權保護所建立的規則一定是一個綜合的制度,不僅涉及知識產權法各個領域,也會涉及很多諸如店鋪名等法律上未定性的問題,更要有一套高效的投訴受理機制。多數電商平台在接受和處理來自用戶的投訴方面已經有了相對完善的模式,但是網上商品認證監管處於真空。應該將傳統市場內的商品認證、抽檢監管等手段延伸到網路平台上,加強商品認證能力。
(4)樹立消費者維護知識產權意識,提高網路商店職業道德。第一,改變網購消費習慣。幫助消費者要積極了解電商知識產權,明確電子商務中所涉及的知識產權問題的重要性,明晰相關法律法規,認真履行相關義務。第二,提高網路商店職業道德。電子商務的另一方網路商店在積極守法的前提下,仍需提高自身職業道德,切實履行義務,在銷售商品過程中,積極履行維護品牌商合法權益,在網購中保護知識產權。
4結語
電子商務中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是在飛速發展的經濟時代中產生的。然而,一個新生事物的發展總是伴隨著問題的產生。電子商務中,由於巨大的利益誘惑和網路平台的方便,一些網路商店的商人不顧法律的威懾和道德的譴責,鋌而走險出賣假貨、出售盜版商品、假借他人專利進行交易等等的侵害知識產權的行為。因此,加強電子商務中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問題研究對豐富我國關於電子商務和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研究,構建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龍哺. 基於知識產權視角的電子商務[J].知識產權(CSSCI),2008(09).
[2] 董華波. 電子商務,假貨一度佔七成[N]. 晶報,2009(02)B21 財經 版.
[3] 中國電子商務中心.網路假貨難以根除的四大原因[Z].億邦動力網,2010-03-10
[4] 艾瑞咨詢最新統計數據.阿里巴巴研究中心,2014.
[5] 淘寶網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阿里巴巴研究中心,2011.
[6] 2011年中國保護知識產權行動計劃.國家知識產權局,2011.
[7] 關於進一步推進電子商務領域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動的通知.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中國人民銀行、海關總署、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版權局)、國家知識產權局,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