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規章立法
1. 法律分為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基本法律是由全國人大制定的,非基本法律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
2. 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制定的;
3. 地方性法規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
4. 部門規章是由國務院各部門制定的;
5. 地方政府規章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
簡介:
1. 法規 : 法令、條例、規則、章程等法定文件的總稱
法規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我國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設區的市、自治州(2015《立法法》最新修訂),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批准後施行, 法規也具有法律效力;
2. 規章是行政性法律規範文件,之所以是規章,是從其制定機關進行劃分的。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為執行法律、法規,需要制定的事項或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3.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指統治階級(統治集團就是政黨,包括國王、君主),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全體國民意志的體現,國家的統治工具.
② 省市部門(廳、局級單位)有權制定部門規章嗎不需要經過人民政府嗎
省市部門只能以政府名義制定規章。
《立法法》規定:
第八十二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
地方政府規章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制定規章的事項;
(二)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
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根據本條 第一款、第二款制定地方政府規章,限於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已經制定的地方政府規章,涉及上述事項范圍以外的,繼續有效。
除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外,其他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開始制定規章的時間,與本省、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確定的本市、自治州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時間同步。
應當制定地方性法規但條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政府規章。規章實施滿兩年需要繼續實施規章所規定的行政措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沒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依據,地方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
第八十三條 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程序,參照本法第三章的規定,由國務院規定。
第八十四條 部門規章應當經部務會議或者委員會會議決定。
地方政府規章應當經政府常務會議或者全體會議決定。
第八十五條 部門規章由部門首長簽署命令予以公布。
③ 部門規章的法律效力
效力低於法律。部門規章就是一般指國務院各部委制定的,地方規章是由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 規定是規范性文件,不屬於法律范疇。
法律法規的效力等級排序
我國法律層面一般有4個等級,法律(含憲法)、法規、行政規章(含司法解釋)、地方性法規和規章。
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誰的效力大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部門規章;
地方性法規與國務院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法規與規章的區別
根據《立法法》的規定,法律體系框架主要分為三層:第一層為法律,由全國人大通過。第二層為行政法規,行政法規分為國務院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由國務院通過的是國務院行政法規;由地方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是地方性法規。第三層為規章,規章分為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由國務院組成部門以部長令形式發布的是國務院部門規章,由地方政府以政府令形式發布是地方政府規章。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由有立法權的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發布。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八十七條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第八十八條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第八十九條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第九十條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
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
第九十一條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第九十二條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第九十三條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第九十四條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
④ 部門規章是由誰頒布
部門規章是「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版管理職能的直屬權機構」頒布。
根據《立法法》第七十一條的規定,由「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頒布。嚴格的說,上述部門頒布的只能稱為部門規章,不可以稱之為部門法規。
地方法規,根據《立法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頒布。
⑤ 中國的法規、規章、法律等是由哪些部門制定的啊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它的常設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首先,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立法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堅持立法公開,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立法應當從實際出發,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法律規范應當明確、具體,具有針對性和可執行性。
其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最後,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八條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
(一)國家主權的事項;
(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罰;
(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六)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徵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
(七)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徵用;
(八)民事基本制度;
(九)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十)訴訟和仲裁製度;
(十一)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⑥ 法律、法規、部門規章應如何區分
1、法律是全國人大、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國家主席公布施行的法律,名稱一內般都叫「法」;容 2、法規,准確的名稱應該叫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國務院總理公布施行的,名稱一般叫「條例」; 3、部門規章,習慣上也稱規章,是國務院下屬的各個部、委員會、直屬廳、局、屬制定的,一般沒有公布令,名稱一般都叫做「辦法」、「規定」。
⑦ 我國立法分為法律法規和規章三個層次並有什麼的區別
1、法律效力不同。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十八條規定,法律的效回力高於行政法規、答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2、制定機關不同。
法律的制定機關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政法規的制定機關為國務院;地方性法規以及規章制定機關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或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3、涉及的事項不同。
只能制定法律的事項是國家主權方面;人民代表大會、政府、法院和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稅種的設立;基本經濟制度、財政、海關、金融和外貿等。行政法規以及規章的制定主要涉及的是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而制定的。
4、簽發人不同。
全國人大會及常委員通過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行政法規由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部門規章由部門首長簽署命令予以公布。 地方政府規章由省長、自治區主席、市長或者自治州州長簽署命令予以公布。
⑧ 法律法規、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的區別是
1、范圍不同
法律抄法規、行政法規和襲部門規章這三個的范圍不一樣,法律法規范圍最大,包含了行政法規以及部門規章,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是單獨的。
2、制定人不同
法律法規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行政法規則是國務院制定,而部門規章是適用於國務院各部門、各委員會、審計署等這些部門自己發布的。
3、適用對象不同
法律法規適用於所有人,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民眾;行政法規是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制定的,不適用普通民眾;部門規章同樣不適用普通民眾,是國務院各部門、各委員會、審計署自己調整內部范圍內的行政管理關系的。
(8)部門規章立法擴展閱讀
我國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立法通過後,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一般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作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它的效力次於法律、高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
部門規章是國務院所屬的各部、委員會,主要形式是命令、指示、規定等,也是經濟法的來源。
⑨ 《立法法》第八十二條 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既不是簡單的上位法與下位法關系,也不能按照簡單的法律效力范圍寬廣關系來判斷效力問題。因此,不能簡單地確定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誰高誰低,發生沖突時應該對誰優先適用,而需要國務院或者全國人大常委會來調整這種關系。根據《立法法》有關規定,國務院有權對部門規章進行合法性審查和判斷,有權撤銷和進行改變,但無權改變撤銷地方性法規。如果國務院對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發生沖突時,認為要優先適用部門規章,必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裁決。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