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江蘇省太湖條例

江蘇省太湖條例

發布時間: 2023-12-26 04:00:33

A. 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江蘇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條例》的決定(2018)

一、刪去第三條第一款中的「先環評、後立項」。二、將第六條第二款修改為:「省和太湖流域市、縣(市、區)發展改革、經濟和信息化、水利、建設、交通、農業、漁業、林業、財政、科技、國土資源、衛生、工商、質量技術監督、價格、旅遊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對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三、將第十四條修改為:「省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水利、漁業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組織太湖流域水環境質量監測網路,建立水環境質量監測預警、應急系統,提高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
「省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太湖流域的水環境質量監測,省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太湖流域的水文水資源監測,定期向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員會報告,並通報有關部門;遇有突發性情況,應當及時報告和通報。」四、將第十六條修改為:「在太湖流域新建、改建、擴建可能產生水污染的建設項目,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未經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審查或者審查後未予批準的,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環境影響登記表實行備案管理。
「在太湖流域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擴建排污口,應當依法取得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同意;涉及通航、漁業水域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在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時,應當徵求交通、漁業部門的意見。」五、將第十七條修改為:「建設項目的水污染防治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建設項目,其水污染防治設施經驗收合格,方可投入生產或者使用;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六、將第二十二條修改為:「太湖流域實行排污許可管理制度。
「實行排污許可管理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排污許可證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許可證的,不得排放污染物。」七、將第二十四條第一款修改為:「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設置排污口。禁止私設排污口。」八、刪去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九、將第三十一條改為第二十九條,修改為:「在嚴格控制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實行排放總量削減計劃的前提下,按照有利於總量減少的原則,逐步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鼓勵太湖流域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向流域外轉讓排污權,禁止從太湖流域外向流域內轉讓排污權。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的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十、將第三十二條改為第三十條,刪去第一款。十一、將第三十七條改為第三十五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對太湖流域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水環境綜合治理要求的製革、酒精、澱粉、釀造等排放水污染物的現有生產項目不能實現達標排放的,應當依法關閉。」十二、將第四十三條改為第四十一條,將第二款、第三款修改為:「貯運危險物品的港口、碼頭應當採取防溢、防滲、防漏等安全措施。入湖船舶應當設置污水污物存貯裝置、集油或者油水分離裝置,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配置相應的防污設備和器材,並持有合法有效的防止水域環境污染的證書與文書。運輸劇毒物質、危險化學品的船舶不得進入太湖。
「海事管理機構、漁業部門應當加強對船舶污染防治的監督檢查,依法查處船舶污染行為,防止船舶污染水體。」十三、將第四十五條改為第四十三條,將第一項修改為:「新建、改建、擴建化學制漿造紙、製革、釀造、染料、印染、電鍍以及其他排放含磷、氮等污染物的企業和項目,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項目和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情形除外」。十四、將第四十六條改為第四十四條,修改為:「除二級保護區規定的禁止行為以外,太湖流域一級保護區還禁止下列行為:
「(一)新建、擴建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
「(二)在國家和省規定的養殖范圍外從事網圍、網箱養殖,利用蝦窩、地籠網、機械吸螺、底拖網進行捕撈作業;
「(三)新建、擴建畜禽養殖場;
「(四)新建、擴建高爾夫球場、水上游樂等開發項目;
「(五)設置水上餐飲經營設施;
「(六)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可能污染水質的活動。
「除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依法設置的排污口外,一級保護區內已經設置的排污口應當限期關閉。」

B. 太湖水源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護太湖水源, 確保太湖水域不受污染, 維持水質良好狀態,保持生態平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的有關規定,特製定本條例。第二條保護太湖水源的方針是:全面規劃, 合理布局, 防治結合,以防為主,依靠群眾,加強管理。第三條本條例適用於:太湖湖體、沿湖岸五公里陸地、沿湖河口上溯十公里的河道。上述范圍定為太湖水源保護區(簡稱保護區)。第四條沿湖一切單位和公民,有義務保護太湖水源,並有權對污染和損害太湖的行為進行監督、檢舉和控告。第二章保護要求第五條沿湖各級人民政府,在制定和調整國民經濟計劃時,應按國家風景旅遊區的水源保護要求,統籌安排太湖水源保護工作,並認真組織實施。第六條保護區內禁止新建污染水源的工程項目。凡有新建、擴建、改建項目的單位,均應提出環境影響報告書,經過環境保護部門審查同意後,才能列入建設計劃。第七條保護區內現有工礦企事業單位(包括飯店、 賓館和醫療單位), 應積極防治污染,限期達到本條例規定的排放標准。嚴重污染水域而無法治理的單位,應予停產、轉產或搬遷。第八條保護區內禁止向水域排放或傾倒尾礦、矸石、粉煤灰、工業廢渣、垃圾、放射性廢渣、廢物等固體廢物。堆放固體廢棄物的場地和堆放原料的場地,均應有專用防滲、防洪、防溢措施。第九條保護區外的單位,凡經監測確認對太湖水源有嚴重污染的,應按本條例第七條執行。第十條保護區內應控制使用有機氯農葯,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葯,並逐步採取綜合防治病蟲害的措施。
禁止捕殺鳥類、青蛙,保護害蟲的天敵。第十一條凡進入保護區的船隻,應裝置污物桶或污物櫃。機動船隻、拖輪船隊,應裝置油水分離器;裝置掛槳機的船隻,應安裝集油裝置,防止漏油。禁止向水域排放未經處理的有毒有害污水、污物、糞便。 保護區內船隻集中的港口、碼頭
, 應建立污水物處理設施。第十二條凡運輸有毒有害物資、油類、糞便進入保護區的船隻,應有防滲、防溢、防漏設施。第十三條禁止圍湖造田、 圍湖養殖及其它縮小太湖湖面的行為, 以保持太湖調蓄能力。第十四條保護區內應大力植樹造林,禁止亂砍濫伐,以保護植被,保持生態平衡。在條件適宜的沿岸湖區,應有計劃地種植蘆葦等植物,做好護岸、護坡和水土保持工作。第三章管理第十五條江蘇省人民政府設立江蘇省太湖水源保護委員會,組織、協調沿湖各地保護水源的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一、擬訂太湖水源保護法規、條例,報領導機關批准;
二、督促保護區內沿湖地,市、縣的各部門、各單位執行有關太湖水源保護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條例,檢查、督促各部門、各單位執行太湖水源保護規劃;
三、制定保護區內環境污染防治規劃;
四、檢查、督促各部門對太湖保護區內污染源的限期治理;
五、會同有關部門審查批準保護區內大中型基本建設項目和技術措施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
太湖水源保護委員會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管理事項。第十六條太湖水質監測中心站是太湖水源保護委員會的事業機構。其主要任務是:
一、組織、協調沿湖各地及有關部門對太湖水質進行監測、監視的科學研究;
二、向太湖水源保護委員會和有關部門定期報送監測資料、報告污染情況,提出防治建議。第十七條各部門分別承擔保護太湖水源的有關責任:
計劃部門負責發展經濟與保護太湖的綜合平衡工作;
經濟建設部門負責基本建設項目和老企業的技術改造項目的「三同時」(即防治污染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的實施工作;
工業部門和其他各部門負責本部門的污染防治工作;
科學技術部門負責保護太湖水源和生態平衡的科研工作;第十八條沿湖地區行政公署、市、縣人民政府及其環境保護部門,應按太湖水源保護委員會的統一規劃,負責督促所轄保護區內污染單位的限期治理;審查批准小型基本建設項目和技術措施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 檢查、 督促工礦企事業單位的環境管理;以及對太湖、主要河道的水質進行監測。第十九條凡向保護區內排放污染物的單位,應按照國務院和江蘇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排污收費和罰款的有關規定和辦法,向當地環境保護部門交納排污費。

C. 太湖流域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太湖流域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保障防汛抗旱以及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安全,改善太湖流域生態環境,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太湖流域,包括江蘇省、浙江省、上海市(以下稱兩省一市)長江以南,錢塘江以北,天目山、茅山流域分水嶺以東的區域。第三條太湖流域管理應當遵循全面規劃、統籌兼顧、保護優先、興利除害、綜合治理、科學發展的原則。第四條太湖流域實行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
國家建立健全太湖流域管理協調機制,統籌協調太湖流域管理中的重大事項。第五條國務院水行政、環境保護等部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國務院確定的職責分工,負責太湖流域管理的有關工作。
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設立的太湖流域管理機構(以下簡稱太湖流域管理機構)在管轄范圍內,行使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和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授予的監督管理職責。
太湖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依照法律、法規規定,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有關的太湖流域管理工作。第六條國家對太湖流域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實行地方人民政府目標責任制與考核評價制度。
太湖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防汛抗旱、水域和岸線保護以及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安全等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調整經濟結構,優化產業布局,嚴格限制高耗水和高污染的建設項目。第二章飲用水安全第七條太湖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合理確定飲用水水源地,並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保障飲用水供應和水質安全。第八條禁止在太湖流域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設置排污口、有毒有害物品倉庫以及垃圾場;已經設置的,當地縣級人民政府應當責令拆除或者關閉。第九條太湖流域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日常巡查制度,並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設置水質、水量自動監測設施。第十條太湖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水源互補、科學調度的原則,合理規劃、建設應急備用水源和跨行政區域的聯合供水項目。按照規劃供水范圍的正常用水量計算,應急備用水源應當具備不少於7天的供水能力。
太湖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供水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生活飲用水國家標準的要求,編制供水設施技術改造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第十一條太湖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水行政、環境保護、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部門制定本行政區域的供水安全應急預案。有關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的供水安全應急預案制定實施方案。
太湖流域供水單位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的供水安全應急預案,制定相應的應急工作方案,並報供水主管部門備案。第十二條供水安全應急預案應當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一)應急備用水源和應急供水設施;
(二)監測、預警、信息報告和處理;
(三)組織指揮體系和應急響應機制;
(四)應急備用水源啟用方案或者應急調水方案;
(五)資金、物資、技術等保障措施。第十三條太湖流域市、縣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對飲用水水源、供水設施以及居民用水點的水質進行實時監測;在藍藻暴發等特殊時段,應當增加監測次數和監測點,及時掌握水質狀況。
太湖流域市、縣人民政府發現飲用水水源、供水設施以及居民用水點的水質異常,可能影響供水安全的,應當立即採取預防、控制措施,並及時向社會發布預警信息。第十四條發生供水安全事故,太湖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立即按照規定程序上報,並根據供水安全事故的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按照職責許可權啟動相應的供水安全應急預案,優先保障居民生活飲用水。
發生供水安全事故,需要實施跨流域或者跨省、直轄市行政區域水資源應急調度的,由太湖流域管理機構對太湖、太浦河、新孟河、望虞河的水工程下達調度指令。
防汛抗旱期間發生供水安全事故,需要實施水資源應急調度的,由太湖流域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太湖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機構下達調度指令。第三章水資源保護第十五條太湖流域水資源配置與調度,應當首先滿足居民生活用水,兼顧生產、生態用水以及航運等需要,維持太湖合理水位,促進水體循環,提高太湖流域水環境容量。
太湖流域水資源配置與調度,應當遵循統一實施、分級負責的原則,協調總量控制與水位控制的關系。

D. 江蘇省太湖風景名勝區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太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嚴格保護和合理利用太湖風景名勝資源,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太湖風景名勝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太湖風景名勝區的規劃、保護、利用和管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太湖風景名勝區,包括木瀆、石湖、光福、東山、西山、甪直、同里、虞山、梅粱湖、蠡湖、錫惠、馬山、陽羨等十三個景區和泰伯廟、泰伯墓兩個獨立景點。具體范圍以國務院批準的《太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確定的區域為准。第三條太湖風景名勝區實行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永續利用的原則。第四條太湖風景名勝區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正確處理城鄉建設與風景名勝資源保護的關系,採取有效措施,加強保護太湖風景名勝區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及其所處的大氣、水體、地貌等自然環境;對破壞嚴重的景觀、自然環境等風景名勝資源,應當加大投入,限期治理,恢復原貌。第五條省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太湖風景名勝區的監督管理工作。

省人民政府設立的太湖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以下簡稱省管理機構)負責太湖風景名勝區的保護、利用和統一管理工作。太湖風景名勝區所在地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設立的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以下簡稱市、縣管理機構)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的規定,負責本轄區內景區、景點的保護、利用和管理工作。市、縣管理機構業務上接受省管理機構的指導。

太湖風景名勝區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負責太湖風景名勝區的有關監督管理工作。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風景名勝資源的義務,並有權制止、檢舉破壞風景名勝資源的行為。

對保護太湖風景名勝資源作出重要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規劃第七條太湖風景名勝區規劃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第八條太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的編制,應當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區域協調發展和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要求,堅持保護優先、開發服從保護的原則,突出太湖獨特的自然山水與吳文化交融的特點,強化對太湖自然岸線形態、湖島、山體、濕地與沿湖地帶以及歷史文化街區、村鎮和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保存江南水鄉的獨特風貌,保持太湖水系的完整性。

太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應當包含太湖風景名勝區的范圍、性質、風景資源評價、保護目標、生態資源保護措施、重大建設項目布局、開發利用強度以及太湖風景名勝區的功能結構、空間布局、禁止開發和限制開發的范圍、遊船容量、遊客容量、環境影響的篇章或者說明等內容。

太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湖泊保護規劃以及有關文物保護的規劃之間應當相互銜接。

太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應當將太湖風景名勝區內人文自然景觀集中、最具觀賞價值、最需要嚴格保護的區域,劃為核心景區。第九條太湖風景名勝區詳細規劃應當符合總體規劃,並根據核心景區和核心景區外的其他景區的不同要求編制,確定基礎設施、旅遊設施、文化設施等建設項目的選址、布局與規模,明確建設用地范圍和規劃設計條件。第十條太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由省建設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徵求有關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和省有關部門意見,經省人民政府審查後,報國務院審批。

太湖風景名勝區詳細規劃由省建設主管部門會同有關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審批。第三章保護第十一條太湖風景名勝區內的景觀和自然環境,應當根據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嚴格保護,不得破壞或者隨意改變。

市、縣管理機構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對太湖風景名勝區內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進行調查和登記,建立健全太湖風景名勝資源保護的各項管理制度。第十二條太湖風景名勝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太湖風景名勝區規劃,確定核心景區的保護目標和管理要求,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第十三條太湖風景名勝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太湖風景名勝區規劃要求,對風景名勝區內的歷史文化街區、村鎮和不可移動文物、古樹名木等需要重點保護的資源制定特殊保護措施,並按照原有風貌及時組織搶救、維護。

E. 江蘇省漁業管理條例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加強漁業資源的保護、增殖、開發和合理利用,保護漁業生態環境,保障漁業生產者的合法權益,促進漁業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凳搏做定本條例。第二條 在本省管轄范圍內,從事漁業生產及與漁業活動有關的單位和個人,均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漁業生產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計劃,保護漁業資源和環境,實行限額捕撈,大力發展水產品加工業和流通業,推進產業化經營,不斷提高漁業生產效率和漁業產品質量。第四條 省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省的漁業工作。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漁業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在重要漁業水域、漁港設立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依法行使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權。
漁政漁港監督檢查人員經省以上人民政棗衡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考核合格,取得漁業行政執法證件後,方可執行公務。
公安、工商、質量技術監督、水利、交通、環保、土地等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同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做好漁業監督管理工作。第五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減輕漁民負擔。除國家和省人民政府規定的漁民應當承擔的稅費和省物價部門核定的證照工本費外,任何單位、組織和個人一律不得向漁民收費、攤派、集資。
經批準的收費項目、收費范圍、收費標准應當在收費現場向漁民公布。銀察收費時應當出示《江蘇省收費許可證》和《江蘇省收費員證》,開具省財政統一印製的票據。對無證收費或者不開具省財政統一印製的票據的,漁民有權拒絕。第六條 本省沿海「機動漁船底拖網禁漁區線」內側海域、長江水域和太湖、癭湖、駱馬湖、高寶邵伯湖、洪澤湖等湖泊的漁業,由省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監督管理。
其他跨行政區域或者行政區域不明確的水域、灘塗漁業,可以由有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協商制定管理辦法,明確監督管理機構,或者由共同上一級人民政府的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監督管理。第二章 苗種生產第七條 省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生產發展需要,對全省水產苗種生產體系建設統一規劃。水產苗種生產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
申領《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固定的生產場地,水源充足,水質符合漁業用水標准;
(二)生產條件和設施符合水產苗種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的要求;
(三)有與水產苗種生產質量檢驗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員;
(四)繁殖用親體來源於原種場、良種場,符合質量標准,群體達到一定數量。
《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及其申領表由省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印製。第八條 《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實行分級管理,水產原種場、良種場由省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水產苗種場由所在地的市或者縣級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
《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有效期為三年。期滿需延期的,應當於期滿前三十日向原審批機關提出申請,辦理續展手續。第九條 苗種生產應當執行國家或者省規定的苗種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符合苗種質量標准,實行親本定期更新制度。經濟雜交的親本應當是純系群體,可育雜交種及其苗種不得作為繁育親本,不得投放天然水域。
任何單位和個人經營的水產苗種必須附有質量合格證和檢疫證明。第三章 水域和灘塗養殖第十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對水域利用進行統一規劃,確定可以用於養殖業的水域和灘塗。漁業養殖規劃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編制徵求有關部門意見後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一條 從事水域和灘塗養殖生產應當保護水域生態環境和天然漁業資源,按照規劃和控制指標,確定養殖規模和措施。
禁止在湖泊、河道內圍堤築壩。因養殖生產確需在河道內圍堤築壩的,必須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省有關部門審查同意後,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沿海灘塗未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不得圍墾。第十二條 在規劃確定用於養殖的國有水域和灘塗從事養殖生產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水域、灘塗水產養殖使用權申請,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核發水產養殖證,許可其使用該水域和灘塗從事養殖生產。核發水產養殖 證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養殖生產者不得超過水產養殖證許可的范圍從事生產。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核發水產養殖證時,應當優先安排當地的專業漁業生產者。

熱點內容
法學專業好找工作 發布:2024-11-16 23:56:47 瀏覽:835
刑法專題課件 發布:2024-11-16 22:30:08 瀏覽:487
海商法中的承運人義務 發布:2024-11-16 22:20:05 瀏覽:463
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2018 發布:2024-11-16 22:19:06 瀏覽:331
按勞動法工資怎麼算的 發布:2024-11-16 21:33:30 瀏覽:158
刑訴應當法律援助的對象 發布:2024-11-16 21:25:37 瀏覽:118
2011年社會保險費法 發布:2024-11-16 21:09:42 瀏覽:252
司法局開展民法典贈書儀式 發布:2024-11-16 21:07:53 瀏覽:196
勞動法做六休一 發布:2024-11-16 20:54:10 瀏覽:238
黨內法規的自查報告 發布:2024-11-16 20:29:18 瀏覽: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