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列入今年政府規章立法計劃的請示

列入今年政府規章立法計劃的請示

發布時間: 2024-03-15 20:58:14

1. 鐵嶺市人民政府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規章程序規定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規范地方性法規草案和規章制定程序,提高立法質量,促進依法行政,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國務院《規章制定程序條例》、《遼寧省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規章程序規定》等法律、法規,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在不同上位法相抵觸的前提下,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規草案(以下簡稱法規草案)的立項、調研、起草提請審議等工作和規章的立項、調研論證、起草、審核、決定、公布、備案適用本規定。第三條本規定所稱法規草案,是指市政府在法定許可權內擬定、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審議的規范性文件草案。

本規定所稱規章,是指市政府依照許可權和本規定的程序制定,以市政府令形式發布實施的規范性文件。第四條法規草案可就下列事項做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需要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具體規定的事項;

(二)屬於地方性事務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

(三)`國家和省尚未立法,本市實際工作需要的事項。第五條規章可就下列事項做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具體規定的事項;

(二)屬於本市具體行政管理的事項。第六條制定法規草案和規章應當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確定的立法原則,符合憲法、法律、法規和其他上位法的規定。第七條市政府法制辦是市政府擬定法規草案和規章工作的主管部門(以下稱市政府法制部門),具體負責以下工作:

(一)編制年度規章立法計劃,報請市政府批准後,按照有關程序組織實施;

(二)組織有關部門起草規章;

(三)對規章進行審查、調研論證;

(四)對許可權范圍內規章的清理、解釋、備案以及公布;

(五)對已發布並實施的規章定期組織進行評估和編撰匯編;

(六)統一安排立法經費的調配使用;

(七)其他有關規章起草的業務工作。第八條市政府各部門是擬定法規草案和規章送審稿的工作單位,具體負責下列工作:

(一)按照要求提出規章的計劃項目建議;

(二)起草和報送法規草案、規章的送審稿;

(三)參加市政府法制部門組織的有關法規草案擬定與規章制定過程中的調研論證;

(四)配合市政府法制部門對法規草案和規章的送審稿進行審核和調研論證;

(五)按照要求對法規草案、規章的徵求意見稿提出意見;

(六)參加市政府法制部門組織的擬定法規草案、制定規章過程的協調會;

(七)承擔市政府委託的法規草案說明工作;

(八)對已發布的由本單位起草的規章,負責提出修改和廢止建議及起草修改稿;

(九)按照本規定的許可權對規章進行解釋、說明。第九條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規章的制定、發布、評估、清理、匯編等立法工作所需經費,應當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第二章立 項第十條市政府法制部門應當於每年10月30日前向市政府各部門以及其他有公共管理職能的組織徵集下一年度規章立法建議項目。

市政府各部門以及其他有公共管理職能的組織應當根據本單位工作情況,於每年11月30日前向市政府法制部門提出規章的立項申請。

市政府法制部門應當及時將收集到的立法建議交由相關部門研究,相關部門決定採納的,應當向市政府法制部門提出立項申請。第十一條立項申請材料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規章的名稱、需要規范和解決的主要問題;

(二)制定規章的必要性、可行性,擬確定的主要制度;

(三)制定規章的法律和政策依據。第十二條市政府法制部門應當對市政府各部門、其他有公共管理職能的組織提出的規章的立項申請進行匯總研究和初步論證。對報送的立項申請進行審查匯總、綜合平衡後,擬定本級政府年度規章立法計劃草案。第十三條市政府年度規章立法計劃草案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規章名稱;

(二)立法計劃項目責任起草單位;

(三)計劃報送市政府審議的時間等。第十四條市政府法制部門應當將市政府年度規章立法計劃草案連同意見採納情況報市政府審定後,下發執行。

2. 日照市人民政府關於修改《日照市政府規章制定程序規定》的決定(2021)

一、增加一條,作為第三條:「制定規章,應當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將第四條改為第五條,將第一款第四項修改為:「科學界定政府以及有關部門的權力與責任」;第五項修改為:「公平、合理界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第六項修改為:「充分發揚民主,依法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序參與」。

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沒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依據,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三、將第五條改為第六條,第二款修改為:「市人民政府負責政府立法工作的部門(以下簡稱政府立法工作部門)負責規章制定計劃的研究論證、規章草案的審查,以及有關的組織、指導和協調工作。」四、將第八條改為第九條,修改為:「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編制規章年度立法計劃,統籌安排規章制定工作。」五、將第九條改為第十條,第一款修改為:「有關部門、單位或者區縣人民政府認為需要制定規章的,應當按照規定向政府立法工作部門提報立項申請。」六、將第十條改為第十一條,第二款修改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通過信函、電子郵件、傳真等形式向政府立法工作部門提出立法項目建議。」七、將第十一條改為第十二條,第三款修改為:「規章年度立法計劃報請市人民政府審議並經市委批准後向社會公布。」八、將第十三條改為第十四條,修改為:「規章年度立法計劃實施過程中,有關部門、單位或者區縣人民政府認為需要進行調整的,應當吵簡向市人民政府提出書面請示。

「對擬增加的規章項目應當進行補充論證。」九、增加一條,作為第十五條:「政府立法工作部門應當及時跟蹤了解規章年度立法計劃執行情況,加強組織協調和督促指導。」十、將第十四條改為第十六條,第二款修改為:「起草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規章,可以吸收有關領域的專家參與起草工作,或者委託具有立法研究能力和實踐經驗的教學科研單位、法律服務機構、行業協會、社會中介機構等第三方承擔。」

刪去第三款。十一、將第十五條改為第十七條,第二款修改為:「多個部門共同起草規章草案的,必要時可以請求政府立法工作部門予以協調。」十二、將第十八條改為第二十條,修改為:「起草部門可以通過網上徵求意見、召開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形式,廣泛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

「起草規章,起草部門應當將規章草案徵求意見稿及其說明等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的期限一般不少於三十日。」十三、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一條:「起草規章,涉及社會公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和經濟社會發展遇到的突出矛盾,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對社會公眾有重要影響等重大利益調整事項的,起草部門液畢應當進行論證咨詢,廣泛聽取有關方面的意見。」十四、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二條:「起草的規章涉及重大利益調整或者存在重大意見分歧,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有較大影響,人民群眾普遍關注,需要進行聽證的,起草部門應當按照規定舉行聽證會聽取意見。」十五、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三條:「起草的規章涉及市場主體經濟活動的,起草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組織公平競爭審查。」十六、將第十九條改為第二十四條,第一款修改為:「規章草案應當經起草部門負責人會議討論通過,並由起草部門主要負責人簽署後,書面徵求有關部門的意見。」

將第二款修改為:「有關部門提出修改意見時,應當同時附具依據和理由,經本部門主要負責人簽署並加蓋本部門印章後,自升埋褲收到規章草案徵求意見材料之日起十五日內反饋起草部門;逾期或者不按照要求反饋意見的,視為同意。」十七、將第二十條改為第二十五條,第一款修改為:「起草部門完成起草工作後,應當將下列材料及其電子版報送市人民政府,徑送政府立法工作部門審查:

「(一)送審報告;

「(二)規章草案送審稿及其起草說明;

「(三)公眾參與情況的說明以及徵求意見的原始材料和匯總表;

「(四)依據的有關法律、法規以及有關的規章、政策文件、技術規范、標准等;

「(五)參考的外地有關立法資料;

「(六)有利於審查工作的其他資料。」

3. 酒泉市人民政府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程序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市人民政府的立法程序,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提高地方性法規草案和政府規章質量,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國務院《規章制定程序條例》和《甘肅省擬定法規草案和制定規章程序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市人民政府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適用本規定。第三條本規定所稱地方性法規草案,是指依照本規定的程序起草,以市人民政府議案形式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審議的規范性文件。
本規定所稱政府規章,是指市人民政府依照立法許可權和本規定的程序制定,以市人民政府令形式發布實施的規范性文件。第四條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應當符合憲法、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其他上位法規定,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國務院《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確立的立法原則和立法許可權,立足本市實際,突出地方特色。第五條地方性法規草案的名稱一般稱「條例」、「實施辦法」、「規定」等;政府規章的名稱一般稱「規定」、「辦法」等,不得稱「條例」。第六條地方性法規草案和政府規章應當符合立法技術規范,做到結構嚴謹,條理清楚,用語准確簡潔,條文內容明確具體。

地方性法規草案和政府規章應當採用條文方式表達,根據內容的需要可以分章、節、條、款、項。第七條市人民政府對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工作實行統一領導。
市政府法制辦公室在市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負責組織實施本規定,對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工作進行規劃、審查、協調和指導。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有關地方性法規草案和政府規章的起草、徵求意見和論證工作。第二章立項第八條市政府法制辦公室應當於每年第三季度向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徵集下一年度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的立法計劃建議項目,並通過《酒泉日報》或酒泉市政府公眾信息網等媒體向社會公開徵集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的建議。第九條本市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均可以向市政府法制辦公室、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提出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的建議。
市政府法制辦公室應當對收集到的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建議及時組織研究論證或轉交有關部門研究。
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對收集到的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建議研究論證後決定採納的,應當向市政府法制辦公室提交立項申請。第十條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門認為需要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或制定政府規章的,應當於每年9月30日前向市政府法制辦公室報送下一年度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或制定政府規章的立項申請。第十一條報請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或制定政府規章的立項申請項目應當符合下列基本條件:
(一)地方性法規草案或政府規章項目的內容屬於本市行政區域內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方面具體行政管理事項,需要由本市作出規定的;
(二)地方性法規草案或政府規章項目的內容已對擬解決的主要問題、擬確立的主要制度或措施提出了合理、可行的方案;
(三)地方性法規草案或政府規章項目的內容不與上位法相抵觸;
(四)地方性法規草案或政府規章項目已形成初稿。
報請立項時,應當說明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或制定政府規章的必要性、基本思路、主要措施、有關法律依據、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或政府規章的組織及工作進度安排、擬向市政府法制辦公室報送的時間等事項。第十二條市政府法制辦公室應當對報送的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或制定政府規章的立項申請進行匯總研究,根據國家、甘肅省立法情況,市人民政府年度工作的總體部署,立項申請的論證完善程度,結合本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突出重點,統籌兼顧,編制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的年度工作計劃,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的年度工作計劃,應當明確地方性法規草案和政府規章的名稱、起草單位、主要負責人、完成時間等事項。
年度地方性法規草案起草工作計劃,在上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前,應當徵求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的意見。

4. 南通市人民政府關於修改《南通市政府規章制定辦法》的決定(2021)

一、將第三條修改為:「規章可以在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法規的規定需要制定規章的事項;

「(二)屬於本市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

「應當制定地方性法規但條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規章。規章實施滿兩年需要繼續實施規章所規定的行政措施的,應當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則旦「沒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依據,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二、增加一條,作為第四條:「制定規章,應當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上位法和相關帆盯鍵規定要求向黨委報告的,應當嚴格按照規定程序報告市委。」三、將本辦法中的「政府法制機構」改為「市政府承擔行政立法工作的部門(簡稱市政府立法部門)」。四、增加一條,作為第七條:「鼓勵社會公眾有序參與規章項目徵集、公開徵求意見、聽證、論證咨詢、評估等立法活動。」五、將第七條改為第九條,修改為:「市政府立法部門可以於每年下半年向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以及有關組織徵集下一年度規章制定建議。

「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以及有關組織認為需要制定規章的,應當在規定時間內向市政府立法部門提出立項申請。

「立項申請應當包括項目名稱、制定必要性、法律依據、擬解決的主要問題和擬設立的主要制度等內容。開展立法前評估的,提交立法前評估報告。」六、增加一條,作為第十一條:「市政府立法部門可以根據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以及人大議案、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等實際工作需要,直接提出規章制定項目,或者交由相關部門研究並提出意見。」七、將第九條改為第十二條,修改為:「市政府立法部門根據市政府統一部署,研究論證規章立項申請和規章制定建議,擬訂年度規章制定計劃。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列入年度規章制定計劃:

「(一)擬規范的事項不屬於規章立法許可權的;

「(二)法律、法規、規章已經有具體規定,無需再制定規章的;

「(三)擬確立的主要制度與上位法相抵觸或者不符合國家有關方針政策的;

「(四)立法目的不明確、缺乏可操作性的;

「(五)不符合本市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情況和需要的;

「(六)相關問題能夠通過制定行政規范性文件解決的;

「(七)不適宜制定規章的其他情形。

「市政府立法部門應當公開徵求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對年度規章制定計劃的意見,必要時,可以組織評估論證。

「年度規章制定計劃報市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八、將第十條改為第十三條,第二款修改為:「規章制定項目分為正式項目、預備項目和調研項目。正式項目是指經過論證、比較成熟的,當年提交市政府審議的項目。預備項目和調研項目是指當年進行調研、論證,待條件成熟時提交市政府審議的項目。」九、將第十二條改為第十五條,修改為:「規章由市政府確定的部門起草。

「涉及多個職能部門或者內容重要、復雜的規章,市政府可以確定由一個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共同起草,或者由市政府立法部門組織起草。

「起草專業性較強的規章,可以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參與起草工作,或者委託有關專家、教學科研單位、社會組織起草。」十、將第十四條改為第十七條,並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起草單位應當將規章草案及其說明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的期限一般不少於30日。」十一、增加一條,作為第十八條:「起草的規章涉及社會公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和經濟社會發展遇到的突出矛盾,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對社會公眾有重要影響等重大利益調整事項的,起草單位應當進行論證咨詢,廣泛聽取有關方面的意見。

「起草的規章與市場主體生產經營密切相關,應當按照規定充分聽取市場主體、行業協會態巧商會的意見,並且應當按照規定進行公平競爭審查;涉及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等法律特殊保護群體權益的,應當專門聽取有關群體和組織的咨詢意見;涉及重大利益調整或者重大法律、專業技術等問題的,應當組織有關機關、人民團體、專家學者、基層工作者、行業協會商會等方面的代表進行論證;有較大爭議的,可以委託有關專家、教學科研單位、社會組織就爭議事項開展評估。」

5. 共產房、公租房等列入2022立法計劃

2022立法工作計劃公布,《深圳市城市更新實施辦法》、《深圳市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辦法(試行)》列入預備項目。

近日,《深圳市人民政府2022年度立法工作計劃》正式公布,擬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法規草案共14項;擬由市政府制定的規章共14項;預備項目共58項,其中包括法規41項,規章17項。

據了解,深圳市人民政府2022年度立法工作計劃涉及住房、燃氣管理、職業教育等;其中包括,深圳市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辦法(試行)、深圳市城市更新實施辦法等。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健全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的法規制度。包括深圳市公共住房規劃建設管理辦法、深圳市公共租賃住房管理辦法、深圳市保障性租賃住房管理辦法、深圳市共有產權住房管理辦法等。

在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方面,積極推進公共安全、生態文明、防範風險等城市治理急需的立法項目,著力提高城市治理領域防範化解風險能力。包括制定或修改深圳經濟特區自然災害防治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消防條例、深圳經濟特區燃氣管理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成品油監督管理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海域污染防治條例等。

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深圳市深化改革開放的需求出發,加快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和支持前海發展方面的立法。包括制定或修改深圳經濟特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投資者保護條例、深圳經濟特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條例、深圳經濟特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暫行辦法、深圳經濟特區人才工作條例、深圳經濟特區國際船舶條例、深圳市破產事務管理署管理辦法、深圳經濟特區不動產登記條例等。

在加快補齊相關領域法規制度短板弱項方面,積極推進公共衛生、教育、勞動保障等重要領域立法。包括制定或修改深圳市社會醫療保險辦法、深圳市勞動能力鑒定管理辦法、深圳經濟特區職業教育條例、深圳市長期護理保險辦法等。

深圳市人民政府2022年度立法工作計劃

一、當年擬提請審議項目

(一)擬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法規草案(14項)。

1.深圳經濟特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投資者保護條例(責任單位:前海管理局)

2.深圳經濟特區職業教育條例(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3.深圳經濟特區不動產登記條例(責任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4.深圳經濟特區自然災害防治條例(責任單位:市應急管理局)

5.深圳經濟特區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6.深圳經濟特區成品油監督管理條例(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7.深圳經濟特區國際船舶條例(責任單位:深圳海事局)

8.深圳經濟特區燃氣管理條例(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

9.深圳經濟特區人才工作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市人才工作局)

10.深圳經濟特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前海管理局)

11.深圳經濟特區消防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市消防救援支隊、市住房建設局)

12.深圳經濟特區計量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13.深圳經濟特區統計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市統計局)

14.深圳經濟特區海域污染防治條例(修改)(責任單位:深圳海事局)

(二)擬由市政府制定的規章(14項)。

1.深圳市長期護理保險辦法(責任單位:市醫保局)

2.深圳市破產事務管理署管理辦法(責任單位:市破產事務管理署)

3.深圳市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4.深圳市公共住房規劃建設管理辦法(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

5.深圳市公共租賃住房管理辦法(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

6.深圳市保障性租賃住房管理辦法(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

7.深圳市共有產權住房管理辦法(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

8.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規劃和自然資源行政職權調整的決定(責任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9.深圳市《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實施細則(責任單位:市地方金融監管局)

10.深圳市勞動能力鑒定管理辦法(修改)(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保障局)

11.深圳市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管理規定(修改)(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

12.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暫行辦法(修改)(責任單位:前海管理局)

13.深圳市糧食儲備管理暫行辦法(修改)(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14.深圳市社會醫療保險辦法(修改)(責任單位:市醫保局)

二、預備項目

(一)法規(41項)。

1.深圳經濟特區企業投資項目核准和備案管理條例(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2.深圳經濟特區沙頭角邊境特別管理區管理條例(責任單位:鹽田區政府)

3.深圳經濟特區禁毒條例(責任單位:市公安局)

4.深圳經濟特區機動車停車條例(責任單位:市公安局)

5.深圳經濟特區保安行業管理條例(責任單位:市公安局)

6.深圳經濟特區網路安全治理與服務條例(責任單位:市公安局)

7.深圳經濟特區公園條例(責任單位: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

8.深圳經濟特區政府采購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市財政局)

9.深圳經濟特區土地使用權出讓條例(責任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10.深圳經濟特區土地使用權收回條例(責任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11.深圳經濟特區機關運行保障條例(責任單位:市機關事務管理局)

12.深圳經濟特區房屋租賃市場管理若干規定(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

13.深圳經濟特區房地產轉讓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

14.深圳經濟特區建設工程施工招標投標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

15.深圳經濟特區建設工程施工安全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

16.深圳經濟特區建設工程監理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

17.深圳經濟特區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18.深圳經濟特區河道管理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市水務局)

19.深圳經濟特區水土保持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市水務局)

20.深圳經濟特區公共圖書館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

21.深圳經濟特區戶外運動管理條例(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

22.深圳經濟特區城市軌道交通條例(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23.深圳經濟特區道路運輸條例(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24.深圳市小汽車增量調控實施條例(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25.深圳經濟特區城市安全發展條例(責任單位:市應急管理局)

26.深圳經濟特區應急救援條例(責任單位:市應急管理局)

27.深圳經濟特區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市中小企業服務局)

28.深圳經濟特區反不正當競爭條例(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29.深圳經濟特區口岸管理條例(責任單位:市口岸辦)

30.深圳經濟特區陸路口岸和特區管理線檢查站物業管理規定(修改)(責任單位:市口岸辦)

31.深圳經濟特區慈善事業促進條例(責任單位:市民政局)

32.深圳經濟特區社會組織管理若干規定(責任單位:市民政局)

33.深圳經濟特區殯葬管理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市民政局)

34.深圳經濟特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責任單位:市地方金融監管局)

35.深圳經濟特區創業投資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市地方金融監管局)

36.深圳經濟特區審計監督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市審計局)

37.深圳經濟特區律師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市司法局)

38.深圳經濟特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辦法(修訂)(責任單位:市殘聯)

39.深圳經濟特區公示語外文標識管理條例(責任單位:市政府外辦)

40.深圳經濟特區大鵬新區條例(責任單位:大鵬新區管委會)

41.深圳經濟特區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條例(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二)規章(17項)。

1.深圳市個人破產管理人管理辦法(責任單位:市破產事務管理署)

2.深圳市市場監管舉報獎勵辦法(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3.深圳國家高技術產業創新中心管理辦法(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4.深圳市財政投資評審管理辦法(責任單位:市財政局)

5.深圳市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辦法(試行)(責任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6.深圳市城市更新實施辦法(責任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7.深圳市工程建設標准管理辦法(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

8.深圳市城建檔案管理辦法(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

9.深圳市工程建設領域科技創新應用辦法(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

10.深圳市人才安居辦法(修改)(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

11.深圳市水庫管理辦法(責任單位:市水務局)

12.深圳市生活飲用水二次供水管理規定(修改)(責任單位:市水務局)

13.深圳市國際航行船舶保稅燃料油經營管理辦法(責任單位:市商務局)

14.深圳市公共數據開放管理辦法(責任單位: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

15.深圳市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修改)(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

16.深圳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修改)(責任單位: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

17.深圳市前海灣保稅港區管理暫行辦法(修改)(責任單位:前海管理局)

6. 南通市政府規章制定辦法(2021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市政府規章(以下簡稱規章)的制定工作,提高規章制定質量,推進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國務院《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規章的立項、起草、審查、決定、公布、備案、評估、解釋和清理等,適用本辦法。第三條規章可以在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法規的規定需要制定規章的事項;

(二)屬於本市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

應當制定地方性法規但條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規章。規章實施滿兩年需要繼續實施規章所規定的行政措施的,應當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沒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依據,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第四條制定規章,應當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上位法和相關規定要求向黨委報告的,應當嚴格按照規定程序報告市委。第五條規章制定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符合法定許可權,遵循法定程序,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統一;

(二)堅持改革導向,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三)依法、公平、合理地界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以及有關行政機關的權力與責任;

(四)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第六條市政府對規章制定工作實行統一領導。

市政府承擔行政立法工作的部門(以下簡稱市政府立法部門)負責組織開展規章制定的具體工作,並做好相關督促、指導和協調工作。

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以及有關單位應當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和各自職責,做好規章制定的相關工作。

規章制定工作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第七條鼓勵社會公眾有序參與規章項目徵集、公開徵求意見、聽證、論證咨詢、評估等立法活動。第二章立項第八條制定規章應當立項。年度規章制定計劃一般在上一年度第四季度內編制完成。第九條市政府立法部門可以於每年下半年向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以及有關組織徵集下一年度規章制定建議。

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以及有關組織認為需要制定規章的,應當在規定時間內向市政府立法部門提出立項申請。

立項申請應當包括項目名稱、制定必要性、法律依據、擬解決的主要問題和擬設立的主要制度等內容。開展立法前評估的,提交立法前評估報告。第十條市政府立法部門應當向社會公開徵集規章制定建議。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通過信函、電子郵件等方式向市政府立法部門提出規章制定建議。

市政府立法部門應當將徵集到的規章制定建議,交由相關部門研究並提出意見。第十一條市政府立法部門可以根據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以及人大議案、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等實際工作需要,直接提出規章制定項目,或者交由相關部門研究並提出意見。第十二條市政府立法部門根據市政府統一部署,研究論證規章立項申請和規章制定建議,擬訂年度規章制定計劃。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列入年度規章制定計劃:

(一)擬規范的事項不屬於規章立法許可權的;

(二)法律、法規、規章已經有具體規定,無需再制定規章的;

(三)擬確立的主要制度與上位法相抵觸或者不符合國家有關方針政策的;

(四)立法目的不明確、缺乏可操作性的;

(五)不符合本市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情況和需要的;

(六)相關問題能夠通過制定行政規范性文件解決的;

(七)不適宜制定規章的其他情形。

市政府立法部門應當公開徵求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對年度規章制定計劃的意見,必要時,可以組織評估論證。

年度規章制定計劃報市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第十三條年度規章制定計劃主要包括規章制定項目名稱、起草單位和報送市政府立法部門審查的時間。

規章制定項目分為正式項目、預備項目和調研項目。正式項目是指經過論證、比較成熟的,當年提交市政府審議的項目。預備項目和調研項目是指當年進行調研、論證,待條件成熟時提交市政府審議的項目。

7. 金華市人民政府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市人民政府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制定政府規章活動,提高立法效率,保證立法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章制定程序條例》《浙江省人民政府地方性法規案和規章制定辦法》等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市人民政府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制定政府規章,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包括地方性法規的調研、起草、審查以及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審議等活動。

本辦法所稱制定政府規章,包括政府規章的立項、調研、起草、審查、決定、公布、備案、解釋以及修改、廢止等活動。第三條市人民政府按照市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就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審議。第四條市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規,可就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下列事項制定政府規章: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制定政府規章的事項;

(二)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

應當制定地方性法規但條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政府規章。規章實施滿兩年需要繼續實施規章所規定的行政措施的,應當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第五條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應當遵循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原則,符合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其他上位法的規定,切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堅持公眾參與、專家咨詢、充分協商、集體審議的程序,適應本市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解決實際問題。第六條市人民政府對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工作實行統一領導。

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單位)、縣(市、區)人民政府以及市人民政府派出的開發區管理機構,負責擬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或者政府規章的立法前期調研、立法項目申報、送審稿起草以及其他相關工作。

市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擬定市人民政府立法計劃草案、組織實施立法計劃以及審查和修改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草案送審稿等工作。第七條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所需經費列入本級政府年度財政預算。第二章立項第八條市人民政府應當於每年2月底前編制本年度立法計劃。

列入年度立法計劃的項目分為審議項目、預備項目、調研項目。審議項目是指草案基本成熟,年內可以公布的項目;預備項目是指草案中的主要內容需要進一步研究,爭取年內公布的項目;調研項目是指有制定必要,需要開展立法調研的項目。

市人民政府年度立法計劃應當明確每件立法項目的名稱、起草單位以及報送市政府審議的時間等內容。第九條市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於每年8月底前書面通知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單位)、縣(市、區)人民政府以及市人民政府派出的開發區管理機構申報下一年度立法項目,並通過市政府門戶網站等向社會公開徵集下一年度立法項目建議。

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單位)、縣(市、區)人民政府以及市人民政府派出的開發區管理機構提交的立法項目申報材料應當包括立法項目申報表和調研論證報告。立法項目調研論證報告應當包括地方性法規或者政府規章制定的必要性、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擬規定的主要制度等內容。申報審議項目的,應當同時提交地方性法規或者政府規章草案建議稿文本及其說明。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出的立法項目建議,應當包括地方性法規或者政府規章制定的必要性、擬解決的主要問題以及措施建議等內容。第十條市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對申報的立法項目和公開徵集的立法項目建議進行評估論證,與申報立法項目的政府部門(單位)和提出立法項目建議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進行溝通協商。

對申報的立法項目進行評估論證,主要圍繞地方性法規或者政府規章制定的必要性及其內容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開展。第十一條擬列入市人民政府年度立法計劃草案的項目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符合本市立法許可權;

(二)符合本市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深化改革和行政管理實際需要;

(三)立法目的明確、依據充分,確有必要制定地方性法規或者政府規章;

(四)擬規定的主要制度和措施必要、合法、合理、可行。

申報的立法項目或者公開徵集的立法建議項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立項:

(一)已列入全國或者本省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的;

(二)擬解決的主要問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已規定明確的解決措施的;

(三)擬規定的主要制度與上位法相抵觸或者不符合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的;

(四)超越本市立法許可權的;

(五)不符合本市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情況和行政管理實際需要的;

(六)立法時機尚不成熟的;

(七)其他不適宜通過立法解決的事項。

熱點內容
我國合同法規定當事人承擔違約 發布:2025-01-08 02:54:09 瀏覽:377
陝西省寶雞市文化路184法律援助 發布:2025-01-08 01:32:08 瀏覽:816
委託公證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08 01:26:24 瀏覽:890
沒有法學院 發布:2025-01-08 00:31:21 瀏覽:780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心 發布:2025-01-08 00:15:59 瀏覽:588
2017新的婚姻法5類 發布:2025-01-08 00:08:00 瀏覽:338
中華人名共和國勞動法第38條 發布:2025-01-07 23:34:42 瀏覽:338
電動三輪車法規 發布:2025-01-07 23:15:00 瀏覽:841
法國民法典法 發布:2025-01-07 23:03:33 瀏覽:815
著名稅法律師 發布:2025-01-07 21:58:40 瀏覽: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