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文物保護管理暫行條例

文物保護管理暫行條例

發布時間: 2024-03-20 05:56:01

A. 上海市文物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文物的保護,促進對文物的合理利用,傳承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對文物的保護、利用及其相關管理,適用本條例。
文物認定的標准和辦法依照國務院批準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制定的相關規定執行。第三條文物工作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第四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保護工作,並組織本條例的實施。
市和區、縣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保護以及相關監督管理。
發展改革、建設、交通、規劃土地、房屋、經濟信息化、公安消防、綠化市容、水務、工商、教育、旅遊、文廣影視、新聞出版、財政等相關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文物保護工作。第五條市和區、縣文物管理委員會負責協調解決文物保護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其日常辦事機構設在同級文物行政管理部門。
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設立文物保護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由文物、歷史、文化、藝術、規劃、建築、房屋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人士組成,為本市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提供決策咨詢意見。第六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將文物保護事業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並隨著財政收入增長而增加。第七條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根據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文物保護工作的實際需要,會同市規劃土地行政管理部門組織編制文物保護專項規劃,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後納入相應的城鄉規劃。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劃定和保護,應當作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的強制性內容。第八條文物、教育、新聞出版、文廣影視等行政管理部門,學校、社區,以及廣播電台、電視台、報刊、網站等媒體應當加強文物保護的宣傳教育,普及文物知識,增強全社會的文物保護意識。第九條鼓勵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設立文物保護社會基金,或者通過捐贈、資金投入、舉辦公益性文物保護宣傳教育活動等方式參與文物保護。
鼓勵志願者和志願服務組織參與文物普查、文物知識的宣傳和講解以及輔助服務等工作。市和區、縣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對志願者開展相關知識培訓。第十條本市鼓勵和支持文物保護的科學技術研究。
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制定文物保護的科學技術研究規劃,通過推動與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合作,推進文物保護科技創新,促進文物保護科學技術成果的推廣和應用,提高文物保護的科學技術水平。第二章不可移動文物第十一條相關部門履行下列職責時,涉及不可移動文物的,應當征詢同級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的意見:
(一)市和區、縣規劃土地行政管理部門組織編制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或者進行土地出讓前;
(二)市建設行政管理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和區、縣人民政府確定舊城區改建范圍;
(三)市房屋行政管理部門確定符合其他公共利益需要徵收房屋的項目;
(四)其他行政管理部門需要征詢意見的情況。第十二條不可移動文物根據其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可以依法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由區、縣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予以登記,並公布為文物保護點。第十三條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核定公布,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由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提出建議名錄,報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並報國務院備案。
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由文物所在地的區、縣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提出建議名錄,報區、縣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並報市人民政府備案。
文物保護點由文物所在地的區、縣文物行政管理部門予以登記和公布,並報區、縣人民政府和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備案。第十四條本市建立對不可移動文物的定期評估制度。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每五年對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進行評估。區、縣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每五年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文物保護點進行評估。第十五條經評估,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價值發生明顯改變的,可以依法予以升級、降級或者撤銷。
不可移動文物的升級,由文物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本條例第十三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核定公布和備案。
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點的降級或者撤銷,由區、縣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提出並經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同意,報區、縣人民政府批准。

B.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以下簡稱文物保護法),制定本實施條例。第二條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專項補助經費和地方文物保護專項經費,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投資主管部門、財政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共同實施管理。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侵佔、挪用。第三條 國有的博物館、紀念館、文物保護單位等的事業性收入,應當用於下列用途:
(一)文物的保管、陳列、修復、徵集;
(二)國有的博物館、紀念館、文物保護單位的修繕和建設;
(三)文物的安全防範;
(四)考古調查、勘探、發掘;
(五)文物保護的科學研究、宣傳教育。第四條 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和教育、科技、新聞出版、廣播電視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做好文物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第五條 國務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文物保護的科學技術研究規劃,採取有效措施,促進文物保護科技成果的推廣和應用,提高文物保護的科學技術水平。第六條 有文物保護法第十二條所列事跡之一的單位或者個人,由人民政府及其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有關部門給予精神鼓勵或者物質獎勵。第二章 不可移動文物第七條 歷史文化名城,由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報國務院核定公布。
歷史文化街區、村鎮,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報本級人民政府核定公布。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的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文化街區、村鎮的保護規劃,應當符合文物保護的要求。第八條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自核定公布之日起1年內,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必要的保護范圍,作出標志說明,建立記錄檔案,設置專門機構或者指定專人負責管理。
設區的市、自治州級和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自核定公布之日起1年內,由核定公布該文物保護單位的人民政府劃定保護范圍,作出標志說明,建立記錄檔案,設置專門機構或者指定專人負責管理。第九條 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是指對文物保護單位本體及周圍一定范圍實施重點保護的區域。
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應當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的類別、規模、內容以及周圍環境的歷史和現實情況合理劃定,並在文物保護單位本體之外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確保文物保護單位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第十條 文物保護單位的標志說明,應當包括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名稱、公布機關、公布日期、立標機關、立標日期等內容。民族自治地區的文物保護單位的標志說明,應當同時用規范漢字和當地通用的少數民族文字書寫。第十一條 文物保護單位的記錄檔案,應當包括文物保護單位本體記錄等科學技術資料和有關文獻記載、行政管理等內容。
文物保護單位的記錄檔案,應當充分利用文字、音像製品、圖畫、拓片、摹本、電子文本等形式,有效表現其所載內容。第十二條 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石窟寺和屬於國家所有的紀念建築物、古建築,被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置專門機構或者指定機構負責管理。其他文物保護單位,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置專門機構或者指定機構、專人負責管理;指定專人負責管理的,可以採取聘請文物保護員的形式。
文物保護單位有使用單位的,使用單位應當設立群眾性文物保護組織;沒有使用單位的,文物保護單位所在地的村民委員會或者居民委員會可以設立群眾性文物保護組織。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群眾性文物保護組織的活動給予指導和支持。
負責管理文物保護單位的機構,應當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採取安全防範措施;其安全保衛人員,可以依法配備防衛器械。第十三條 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是指在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外,為保護文物保護單位的安全、環境、歷史風貌對建設項目加以限制的區域。
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應當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的類別、規模、內容以及周圍環境的歷史和現實情況合理劃定。第十四條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劃定並公布。
省級、設區的市、自治州級和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由核定公布該文物保護單位的人民政府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劃定並公布。

C. 河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文物保護,繼承優秀歷史文化遺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下列文物受國家保護:

(一)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和石刻、壁畫;

(二)與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或者著名人物有關的以及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或者史料價值的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實物、代表性建築;

(三)歷史上各時代珍貴的藝術品、工藝美術品;

(四)歷史上各時代重要的文獻資料以及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手稿和圖書資料等;

(五)反映歷史上各時代、各民族社會制度、社會生產、社會生活的代表性實物。

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和古人類化石同文物一樣受國家保護。第三條本省行政區域內文物的保護、利用和管理及其相關活動適用本辦法。第四條文物工作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

基本建設、旅遊開發和文物利用等活動應當遵守文物保護工作的方針,不得對文物造成損害。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保護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保護管理委員會負責協調、解決本行政區域內文物保護工作的重大問題。

縣級以上文物行政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保護實施監督管理。

發展和改革、城鄉建設規劃、公安、工商、海關、國土資源、文化、民政、旅遊、宗教、環境保護、林業等有關行政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文物保護工作。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文物保護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並根據文物搶救、修繕、徵集、收購、陳列展覽和安全設施建設等特殊需要核撥專項經費。第七條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新聞媒體應當加強對文物保護法律、法規和優秀歷史文化遺產的宣傳,適時發布文物保護公益廣告,增強全社會的文物保護意識。

各類學校應當採取多種形式對在校學生進行文物保護教育。第八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依法保護文物的義務,有權檢舉、控告和制止盜掘、盜竊、走私、倒賣、破壞文物等違法行為。第九條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通過捐贈等方式支持文物保護事業。

捐贈的款物應當專門用於文物保護,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侵佔、挪用。

鼓勵志願者參與文物保護工作。第十條對文物保護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文物行政部門給予表彰或者獎勵。第二章不可移動文物第十一條省文物行政部門根據不可移動文物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選擇確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報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並報國務院備案。

市級和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分別由省轄市、縣級文物行政部門確定,報同級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並報省人民政府備案。

對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由所在地縣級文物行政部門將其名稱、類別、年代、位置、范圍等事項予以登記和公布,制定保護措施,設立保護標志,並向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制發保護通知書,明確其權利和義務。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內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規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規劃經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同意後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規劃經省文物行政部門同意後由所在地省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市級、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規劃分別由所在地省轄市和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並報省文物行政部門備案。第十三條依法核定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的保護規劃由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報省人民政府審批。

在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內進行工程建設應當符合保護規劃的要求,並與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的歷史風貌和自然環境相協調。第十四條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自核定公布之日起一年內由省人民政府劃定必要的保護范圍,作出標志說明,建立記錄檔案;市級、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分別由省轄市、縣級人民政府自核定公布之日起一年內劃定必要的保護范圍,作出標志說明,建立記錄檔案。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由省文物行政部門會同省城鄉建設規劃部門劃定,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市級、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由省轄市、縣級文物行政部門會同同級城鄉建設規劃部門劃定,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

D. 江蘇省文物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對文物的保護和管理,繼承優秀歷史文化遺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文物和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古人類化石的保護、利用和管理,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保護工作,並將其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承擔文物保護工作的部門(以下簡稱文物行政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保護實施監督管理。
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共同做好文物保護的有關工作。第四條文物保護經費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列入同級財政預算,隨著財政收入的增長而增加,並專款專用。
城市維護費中用於文物維修的費用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
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文物保護事業進行捐贈。對文物保護事業進行捐贈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減稅、免稅的優惠待遇。第五條文物行政部門和教育、科技、新聞出版、廣播電視行政部門,應當做好文物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
所有單位和個人都有依法保護文物的義務,並有權檢舉、控告和制止破壞文物的行為。
對文物保護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不可移動文物第六條省文物行政部門在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中選擇具有重要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或者直接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報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並報國務院備案。
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分別由市、縣級文物行政部門確定,報同級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並報省人民政府備案。
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由縣級文物行政部門組織調查和初步審核後,對其名稱、類別、位置、范圍等事項予以登記和公布,報上一級文物行政部門備案,並在三個月內作出標志說明,一年內建立記錄檔案。第七條省規劃行政部門會同省文物行政部門組織劃定歷史文化街區報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
歷史文化街區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需要,組織編制專門的保護規劃,並納入城市總體規劃。規劃行政部門、文物行政部門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協商確定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措施。
在歷史文化名城中的歷史文化街區內進行工程建設,有關行政部門應當事先徵得文物行政部門的同意。在其他城市中的歷史文化街區內進行工程建設,有關行政部門應當事先徵求文物行政部門的意見。
歷史文化街區的布局、環境、歷史風貌等遭到嚴重破壞,不符合規定條件的,由省規劃行政部門、文物行政部門報省人民政府核准撤銷,並予以公布。第八條有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的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按照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國際公約和國家有關規定製定保護規劃和專項保護管理規定,並公布施行。第九條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由市、縣級文物行政部門會同規劃行政部門提出初步意見,經省文物行政部門會同規劃行政部門劃定後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備案。
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由市、縣級文物行政部門會同規劃行政部門劃定,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並報上一級文物行政部門備案。第十條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市、縣級文物行政部門會同規劃行政部門提出初步意見,經省文物行政部門會同規劃行政部門劃定後,予以公布。
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市、縣級文物行政部門會同規劃行政部門劃定後,予以公布。
文物保護單位需要劃定建設控制地帶的,應當自文物保護單位核定公布之日起兩年內劃定公布。第十一條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應當自核定公布之日起兩年內,由所在地縣級以上規劃行政部門會同文物行政部門商定保護措施,納入城鄉建設規劃。第十二條在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內進行建設工程,建設工程項目應當與文物保護單位的周邊環境、歷史風貌相協調,不得破壞文物保護單位的歷史風貌;工程設計方案應當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經相應的文物行政部門同意後,報規劃行政部門批准。

E. 文物保護管理辦法

第一條 根據1961年3月4日國務院發布的「文物保護管理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各級文化行政部門應經常組織力量,對本地區的文物進行系統的調查研究,作出鑒定和科學記錄。對於其中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和紀念意義而必須就原地保護的文物如革命遺址、紀念建築物、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等,要進行分類排隊,並根據它們價值和意義的大小,按照條例規定的標准程序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第三條 對文物保護單位要進行下列工作:

(一) 為了防止人為的破壞,必須對文物保護單位劃定必要的保護范圍,作出標志、說明,建立科學的記錄檔案和組織具體負責保護人員。

(二) 為了解決和生產建設的矛盾,更好地發揮文物的作用,要進行文物保護單位的規劃工作,以便納入城市或農村建設規劃。

(三) 為了防止自然力對文物的侵害,應逐步開展科學技術的研究工作和保護措施。

(四) 廣泛地運用各種方式,對文物保護單位進行經常的宣傳與介紹工作。

第四條 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的劃定,應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的具體情況而定。如古建築、紀念建築物、石窟寺、石刻等,首先要注意確保它的安全,在文物保護單位周圍一定距離的范圍內劃為安全保護區,禁止存放一切易燃品、爆炸品以及一切可能危害文物安全的活動。有些文物保護單位,需要保護周圍環境的原狀,或為欣賞參觀保留條件,在安全保護區外的一定范圍內,其它建設工程的規劃設計應注意與保護單位的環境氣氛相協調。

對於古遺址、古墓葬等,應該按遺址或墓群的范圍劃為一般保護區,並把遺物、遺址特別豐富的區域劃為重點保護區。單個古墓葬可以只劃重點保護區,也可以劃一般保護區和重點保護區。在重點保護區內不許進行建設工程,或因特殊需要進行建設工程時,亦應在確定建設工程規劃和徵用土地以前按照條例的規定報請批准。

保護范圍劃出後,應按級報請人民委員會批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應報文化部審核決定),通知有關計劃、建設等部門,並用適當方式向群眾進行宣傳。

第五條 文物保護單位的標志和說明:

(一) 標志的內容應包括保護單位的名稱、級別、公布機關和公布日期,必須簡明醒目,並安裝牢固。

(二) 說明的內容應包括文物建造或形成的時代和時間,以及它在歷史、藝術、科學等方面的價值和作用,文字必須簡練准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說明,應經文化部審核。

第六條 對文物保護單位的科學資料,要經常進行搜集和整理,以逐步充實記錄檔案。記錄檔案的內容主要包括可以為科學研究和保護、修復、修繕、發掘提供科學資料的文獻、文字記錄、拓片、照片、實測圖等。各項資料必須保證科學性,做到確實完整,如數量過多可以作出目錄索引納入。省(自治區、直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記錄檔案,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行政部門負責搜集整理,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記錄檔案,遇必要時可以由文化部協助進行。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記錄檔案,由縣(市)負責收集整理,遇有必要時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行政部門進行協助。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記錄檔案,應該有四份,文化部保存二份,文物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縣(市)各保存一份。省(自治區、直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記錄檔案,應該有三份,省(自治區、直轄市)保存二份,文物所在地縣(市)保存一份,文化部認為有必要時,可以請省(自治區、直轄市)抽報。縣(市)級的文物保護單位的記錄檔案,應該有二份,由縣(市)保存,省(自治區、直轄市)認為有必要時,可以請縣(市)抽報。

記錄檔案建立後,應注意經常補充新資料,使它不斷豐富和完善。補充新資料的單位應將新資料抄送保存記錄檔案的各單位,並採取定期核對的辦法,使各份之間保持一致和准確。

第七條 文物保護單位設置的專門機構,在保護管理方面應進行下列工作:

(一) 經常進行保養、整理環境工作,防止人為和自然的破壞,有條件的可以開展有關保護、修復的試驗研究工作。

(二) 調查搜集有關歷史資料、文獻及實物,組織和參加有關調查、勘察工作。

(三) 定期進行全面檢查工作,向上級匯報,如發生特殊情況,應及時匯報。

(四) 引導參觀,向群眾進行文物保護和文物知識的宣傳工作。

(五) 其他。

第八條 接受委託負責保護管理文物保護單位的組織和使用單位,應進行下列工作:

(一) 防止人為的破壞,並不得改變文物保護單位的原狀。

(二) 注意保護標志和說明牌,如有損壞,應及時報主管部門處理。

(三) 定期向主管部門報告保護情況和問題,如發生特殊情況,應及時報告。

(四) 向群眾進行宣傳工作。

其他
第九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縣(市)文化行政部門,應對文物保護單位設置的專門機構和接受委託負責保護管理的組織和使用單位的工作,經常進行檢查,使他們真正能負起保護管理的責任,不斷提高他們的工作質量,並幫助他們解決工作中的問題。

文化部應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文物保護單位,特別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管理工作,進行督促檢查,並經常交流工作經驗。

第十條 各地區在調查中新發現的重要文物和正在研究報請批准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亦應加強保護,特別重要的,應及時報告文化部。

熱點內容
合同法108條條文解讀 發布:2025-01-04 19:17:26 瀏覽:426
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補充規定 發布:2025-01-04 19:09:54 瀏覽:96
陝西省技術市場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04 19:01:24 瀏覽:306
未滿十八周歲勞動法 發布:2025-01-04 18:29:10 瀏覽:566
婦女婚姻法第三十二條法律規定 發布:2025-01-04 18:26:22 瀏覽:578
取保候審監管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04 18:21:42 瀏覽:51
法治在線綁架 發布:2025-01-04 18:16:16 瀏覽:600
小學生依法治國讀後感 發布:2025-01-04 17:54:08 瀏覽:326
手機銀行轉賬截圖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04 17:44:41 瀏覽:525
法律服務所轉讓協議 發布:2025-01-04 17:08:05 瀏覽: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