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江西四小條例

江西四小條例

發布時間: 2024-03-20 15:48:33

『壹』 江西省安全生產條例的江西省安全生產條例全文

第一條 為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以下簡稱《安全生產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以下簡稱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及其相關監督管理活動。有關法律、法規對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鐵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第三條安全生產管理應當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
安全生產實行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生產經營單位全面負責、群眾參與監督、社會支持的管理體制。
第四條生產經營單位必須依法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加強安全生產管理,改善安全生產條件,強化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確保安全生產。
第五條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有依法獲得安全生產保障的權利,並應當依法履行安全生產方面的義務。
第六條各級工會依法組織職工參加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提出保障安全生產的建議,督促整改事故隱患,參與生產安全事故的調查,維護職工在安全生產方面的合法權益。
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把安全生產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支持、督促有關部門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及時協調、解決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問題。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重視安全生產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投入,安排必要的資金,並加強監督管理,確保專款專用。
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指導和督促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有關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第九條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依法加強所轄區域內安全生產工作的監督管理,了解掌握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狀況,及時報告和協助處理生產安全事故,並辦理縣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委託的事項。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可以依法委託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事業組織,開展有關安全生產行政執法活動。
第十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應當加強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知識的宣傳教育。
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對在改善安全生產條件、防止生產安全事故、參加搶險救護、報告重大事故隱患、舉報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等方面做出顯著成績或者安全生產目標考核優秀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第十二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具備下列安全生產條件:
(一)生產經營場所和設備、設施符合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規定和有關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或者地方標準的要求;
(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健全;
(三)保證安全生產所必需的資金投入;
(四)具有本條例第十六條規定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委託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五)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具備與生產經營活動相適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
(六)從業人員應當經過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特種作業人員依法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並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
(七)為從業人員配備符合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或者地方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
(八)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職業安全衛生條件,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人員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安全生產條件。
生產經營單位不具備前款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的,不得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第十三條礦山、建築施工單位和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生產單位進行生產前,應當依法向有關部門申請領取安全生產許可證;未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的,不得從事生產活動。
第十四條生產經營單位的負責人應當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管理職責,接受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的監督檢查,接受工會、從業人員對安全生產工作的民主監督。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負全面領導責任,分管安全生產的負責人對安全生產工作負直接領導責任;其他負責人對分管業務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相應領導責任。
第十五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制定下列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一)全員崗位安全責任制度;
(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制度;
(三)安全生產檢查制度;
(四)具有較大危險因素的生產經營場所、設備和設施的安全管理制度;
(五)危險作業管理制度;
(六)職業安全衛生制度;
(七)勞動防護用品使用和管理制度;
(八)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報告和整改制度;
(九)生產安全事故緊急處置規程;
(十)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處理制度;
(十一)安全生產獎勵和懲罰制度;
(十二)其他保障安全生產的規章制度。
第十六條礦山、建築施工單位和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應當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按照不低於從業人員1%的比例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煤礦企業至少應當配備5名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前款規定以外的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超過300人的,應當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按照不低於從業人員5‰的比例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從業人員在300人以下的,應當配備專職或者兼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委託具有國家規定的相關專業技術資格的工程技術人員提供安全生產管理服務。
生產經營單位依照前款規定委託工程技術人員提供安全生產管理服務的,保證安全生產的責任仍由本單位負責。
第十七條礦山、建築施工單位和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經依法取得相應資質的安全培訓機構培訓,並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或者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依照職權考核合格,發給安全資格證書後方可任職。考核不得收取費用。
其他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參加安全培訓,具備與本單位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相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
第十八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下列從業人員進行上崗前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
(一)新進從業人員;
(二)離崗1年以上的或者換崗的從業人員;
(三)採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設備後的有關從業人員。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在崗的從業人員定期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
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從業人員,不得上崗作業。
第十九條具備安全培訓條件的生產經營單位,對從業人員的安全培訓以本單位培訓為主,也可以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安全培訓機構進行安全培訓。
不具備安全培訓條件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安全培訓機構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
第二十條生產經營單位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以下簡稱建設項目),應當嚴格按照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的要求進行建設與管理。安全設施投資應當納入建設項目概算。
礦山建設項目和用於生產或者儲存危險物品、使用危險化學品等高危險行業的建設項目,以及具有較大安全風險的建設項目,在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報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或者有關部門審查安全設施設計時,建設單位應當提供建設項目的安全條件論證和安全評價報告。審查部門及其審查人員對審查結果負責。未通過設計審查的建設項目,有關部門不得辦理行政許可手續,企業不得開工建設。
前款規定的建設項目竣工投入生產或者使用前,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安全設施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後,方可投入生產和使用。驗收部門及其驗收人員對驗收結果負責。
第二十一條下列安全設施、設備以及場所,生產經營單位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檢測、檢驗:
(一)地下礦井提升、運輸、通風、排水、供配電、煤礦瓦斯檢測監控系統;
(二)生產、經營、儲存危險物品的場所;
(三)露天礦山邊坡、尾礦庫壩;
(四)特種設備;
(五)其他具有較大危險性或者危害性,依法需要進行檢測、檢驗的安全設施、設備以及場所。
依照前款規定進行的檢測、檢驗結果,應當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備案;屬煤礦企業的,報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和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備案。
第二十二條礦山開采、建築施工、交通運輸、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生產企業實行安全費用提取制度,以保障安全生產資金投入。安全費用提取與使用管理的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財政部門制訂,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安全費用應當專戶儲存,專項用於安全生產,並接受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部門的監督檢查。
第二十三條礦山、建築施工、交通運輸、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等生產經營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行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制度。
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用於本單位事故搶險和善後處理;因關閉、破產等原因終止生產經營或者轉為前款規定以外行業的,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應當予以退還。
第二十四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重大危險源採取下列監控措施:
(一)建立運行管理檔案;
(二)定期進行檢測、檢驗;
(三)定期進行安全評估;
(四)定期檢查安全狀況;
(五)制定應急預案,定期組織應急演練。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至少每季度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報告一次重大危險源監控措施的實施情況。
第二十五條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對安全生產狀況進行經常性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事故隱患等安全問題應當立即處理;不能處理的,應當及時提出處理意見,報本單位有關負責人,並跟蹤整改情況,記錄在案。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檢查中發現的事故隱患等安全問題制定整改計劃,落實整改措施,並明確專人負責;對不能立即整改消除的,應當報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
第二十六條禁止生產經營單位安排未成年人從事接觸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的勞動以及其他危險性勞動。
禁止生產經營單位使用學校、幼兒園的房屋、場地,從事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活動;禁止將教學場地作為機動車停車場。
禁止生產經營單位將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場所設置在居民區、學校、醫院、集貿市場及其他人員密集場所的安全距離內。
第二十七條旅遊景區(點)管理單位和經營者應當加強旅遊安全管理,完善旅遊安全防護設施,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做好旅遊預測預報和遊人疏導工作。
第二十八條生產經營單位必須依法參加工傷保險,按時足額為從業人員繳納保險費。
提倡生產經營單位為高空、井下、高溫、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險作業崗位的從業人員辦理意外傷害保險或者僱主責任保險。法律、行政法規對煤礦、建築施工等生產經營單位為從事危險作業崗位的從業人員辦理意外傷害保險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第二十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度。
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對本行政區域、本部門的安全生產工作負全面領導責任;其他負責人對分管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直接領導責任。
第三十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每季度至少召開一次安全生產會議,分析、部署、督促和組織檢查本地區的安全生產工作。
第三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控制指標體系,對安全生產情況實行定量控制和年度考核。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安全生產控制指標完成情況,由其上一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通過新聞發布會、公告、簡報等形式,每季度公布一次。
市、縣(區)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超過年度安全生產控制指標的,當年不得被評為安全生產或者綜合性先進單位。
第三十二條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採取措施,組織或者協助有關部門或者機構依法查處非法開採煤礦、非法生產經營煙花爆竹等活動。
第三十三條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依法加強對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工作的檢查,指導、督促生產經營單位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各項防範措施。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在監督檢查中,除確需分別進行檢查的外,應當互相配合,採用聯合檢查的方式。
安全生產監督檢查人員在進行安全生產檢查時,必須出示有效的行政執法證件,將檢查情況和處理結果記錄在案。
第三十四條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對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和生產經營單位上報的事故隱患,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及時登記,下發整改通知書,監督生產經營單位整改排除;重大事故隱患排除前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應當責令生產經營單位從危險區域內撤出人員,暫時停產停業或者停止使用有關設施、設備;重大事故隱患整改排除後,方可恢復生產經營或者使用。
第三十五條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建立健全重大危險源登記備案制度,審查重大危險源的安全評估情況,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三十六條承擔安全評價、認證、檢測、檢驗等服務的中介機構,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取得相應的資質證書,在資質證書規定的業務范圍內從事安全生產中介服務活動,並對其作出的安全評價、認證、檢測、檢驗結果負責。
安全生產中介機構在服務過程中,發現生產經營單位存在事故隱患的,應當立即書面告知生產經營單位;其中重大事故隱患還應當同時書面報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
第三十七條安全生產中介機構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 將承接的服務項目轉讓、轉包給其他單位或者個人;
(二)承擔對同一建設項目的安全預評價和安全驗收評價工作;
(三)對本機構設計的建設項目進行安全評價;
(四)出具虛假報告或者虛假證明;
(五)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
第三十八條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依法加強安全生產中介服務的監督管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不得為生產經營單位指定安全生產中介機構。
第三十九條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登錄制度,在安全生產網頁上記載生產經營單位及其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中介機構的有關違法行為及處理情況。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查詢。
第四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生產經營單位存在重大事故隱患或者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時,均有權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舉報。 第四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和完善本行政區域內重大、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建立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組織有關部門和重點生產經營單位建立單位自救、區域互救、政府救援的應急救援體系,增強應急救援能力。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急救援工作經費納入本級政府財政預算。
第四十二條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以及礦山、建築施工單位應當制定應急救援預案,建立應急救援組織,配備相應的應急救援設備、器材,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演練;因生產經營規模和安全風險較小,不建立應急救援組織的,應當與相關應急救援組織簽訂應急救援服務協議。
第四十三條生產經營單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後,應當積極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並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立即如實報告當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延報。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保護事故現場,配合事故調查和處理。不得故意破壞事故現場、毀滅有關證據;需要移動現場物品時,應當作出標記和書面記錄,妥善保管有關證物。
第四十四條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接到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後,應當立即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上報事故情況,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延報。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以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和分管負責人接到重大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後,應當立即趕赴事故現場,組織事故搶救。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服從現場指揮、調度。
第四十五條對生產經營單位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應當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進行調查處理。
第四十六條發生生產安全事故,造成人員死亡的,除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支付有關費用外,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單位應當向死亡者家屬一次性支付生產安全事故死亡賠償金。
生產安全事故死亡賠償金的數額,按照不低於本省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計算。
第四十七條省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定期向市、縣(區)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通報生產安全事故情況,對發生的特大生產安全事故,以及社會影響大、性質嚴重的典型重大事故及時予以通報。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定期統計分析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情況,並向社會公布。 第四十八條各級人民政府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並造成嚴重後果的;
(二)對生產安全事故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的;
(三)發生重大、特大生產安全事故後,未按規定及時有效地組織事故搶救的;
(四)阻礙或者干涉對生產安全事故依法進行的調查處理或者責任追究的;
(五)違反規定亂收費、亂罰款的;
(六)要求生產經營單位接受指定的安全生產中介機構服務的;
(七)有其他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行為的。
第四十九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對非法開採煤礦、非法生產經營煙花爆竹等活動查處失職、瀆職的,由上級人民政府給予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主要領導、分管領導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條生產經營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未設立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並可處以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一條生產經營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未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並可處以1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二條生產經營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安排未成年人從事接觸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的勞動以及其他危險性勞動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生產經營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使用學校、幼兒園的房屋、場地,從事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活動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2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三條安全生產中介機構出具虛假報告或者虛假證明,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在5000元以上的,並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單處或者並處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給他人造成損害的,與生產經營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對有前款違法行為的機構,撤銷其相應資格。
第五十四條生產經營單位不符合本條例第十二條規定的條件,經停產停業整頓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予以關閉;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吊銷其有關證照。
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在本單位發生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時,不立即組織搶救或者在事故調查處理期間擅離職守或者逃匿的,或者對生產安全事故隱瞞不報、謊報、延報的,給予降職、撤職的處分,對逃匿的處15日以下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五條根據《安全生產法》第八十條、第八十一條的規定處以罰款的,按照下列規定執行:
(一)發生一般生產安全事故的,處2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二)發生較大生產安全事故的,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
(三)發生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的,處10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六條生產經營單位在被責令停產停業整頓或者予以關閉期間繼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可以對其生產經營設施、設備、器材予以查封、扣押,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5萬元以上的,處以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5萬元的,處以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七條本條例規定的行政處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決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對行政處罰的決定機關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第五十八條本省行政區域內非生產經營單位涉及安全生產活動的,參照本條例執行。
第五十九條本條例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貳』 江西省建築管理條例(2010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對建築活動的監督管理,維護建築市場秩序,保證建築工程質量和安全,促進建築業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建築活動,實施對建築活動的監督管理,必須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建築活動,是指各類房屋建築及其附屬設施的建造、裝飾裝修(含室內裝修)和與其配套的線路、管道、設備的安裝活動。第三條從事建築活動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妨礙和阻撓依法進行的建築活動。

禁止任何地區和部門分割、封鎖、壟斷建築市場。第四條省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對全省的建築活動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建築活動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第二章建築工程資質管理與許可制度第五條下列單位必須取得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頒發的資質證書,並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注冊後,方可在資質證書規定的范圍內從事建築活動:

(一)工程勘察設計單位;

(二)建築施工單位;

(三)工程監理、招標代理、造價咨詢、工程檢測等中介服務單位。

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六條下列專業技術人員,必須依法取得執業資格證書並按規定注冊後,方可從事注冊范圍內的建築活動:

(一)注冊建築師、注冊結構工程師、注冊規劃師;

(二)注冊監理工程師;

(三)注冊造價工程師;

(四)國家規定的其他需要注冊的人員。

其他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應當接受專業培訓,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後,方可從事規定范圍內的建築活動。第七條省外單位到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建築活動的,必須持有相應的資質證書和所在地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的介紹函及有關證書材料,向省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辦理備案手續。

國務院有關部門直屬企業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建築活動的,應當依照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的規定取得相應的資質證書。第八條建築工程開工前,建設單位應當按本條例第十一條規定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依法申請領取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對符合條件的頒發施工許可證,對不符合條件的應當書面答復;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確定的限額以下的小型工程除外。

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批准開工報告的建築工程,不再領取施工許可證。第九條申請領取施工許可證,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已經辦理建築工程用地批准手續;

(二)在城市規劃區的建築工程,已經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三)需要拆遷的,已經辦理拆遷手續,並已完成「三通一平」工作;

(四)已按規定確定建築施工單位;

(五)有能滿足施工需要的施工圖紙及技術資料;

(六)有保證工程質量和安全的具體措施;

(七)有建設資金落實的證明;

(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第三章建築工程發包與承包第十條下列建築工程必須實行招標:

(一)涉及社會公共利益、公眾安全的項目;

(二)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國有資金投資或者國家融資的項目;

(三)使用國際組織或者外國政府貸款、援助資金的項目。

前款項目全部使用國有資金投資或者國家資金投資占控股或者主導地位的,應當公開招標;其他項目可以邀請招標。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涉及國家安全、國家秘密、搶險救災或者屬於利用扶貧資金實行以工代賑、需要使用農民工等特殊情況,不宜進行招標的項目,可以直接發包。第十一條建築工程按下列規定實行招投標分級監督管理:

(一)國家和省人民政府及所屬部門(包括省直部門的直屬單位)總造價四百萬元以上或者建築總面積八千平方米以上的建築工程,涉及社會公共利益、公眾安全的總造價一千萬元以上的建築工程(指在建和續建各單項工程累計的總造價,下同),三百萬元以上的建築裝飾裝修工程,由省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負責監督管理;

(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及所屬部門(包括其所屬部門的直屬單位)的建築工程,以及國家和省人民政府所屬部門(包括省直部門的直屬單位)總造價四百萬元以下或者建築總面積八千平方米以下的建築工程,涉及社會公共利益、公眾安全的總造價四百萬元以上一千萬元以下的建築工程,一百萬元以上三百萬元以下的建築裝飾裝修工程,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負責監督管理;

(三)縣(市、區)人民政府及所屬部門(包括其所屬部門的直屬單位)的建築工程,涉及社會公共利益、公眾安全的總造價四百萬元以下的建築工程,一百萬元以下的建築裝飾裝修工程,由縣級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負責監督管理。

『叄』 江西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小食雜店小攤販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小食雜店和食品小攤販的生產經營行為,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小食雜店和食品小攤販的生產經營活動以及對其實施監督管理,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食品小作坊,是指有固定生產加工場所、生產加工條件簡單、從業人員少、生產加工規模小,從事食品生產加工的個體經營者。本條例所稱小餐飲,是指有固定經營場所、經營面積小、經營規模小、從業人員少、經營條件簡單,從事餐飲服務的個體經營者。本條例所稱小食雜店,是指有固定經營場所、經營面積小、經營規模小、從業人員少,從事食品銷售的個體經營者,不包括以批發、物流貨運、網路、電視購物、自動售貨等方式銷售食品的個體經營者。本條例所稱食品小攤販,是指無固定經營場所或者在相對固定地點,從事銷售食品或者現場制售食品的個體經營者。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小食雜店和食品小攤販混業經營的,由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按照最高食品安全風險等級,結合經營種類主次確定經營種類。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負責,統一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小食雜店和食品小攤販的監督管理工作,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進行評議、考核。各級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及其辦事機構對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小食雜店和食品小攤販等管理工作進行綜合協調、監督指導,提出相關政策措施,督促落實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責任。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安排人員,做好本行政區域內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小食雜店和食品小攤販的安全隱患排查、信息報告、宣傳教育工作,協助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做好本行政區域內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小食雜店和食品小攤販的監督管理工作。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有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做好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小食雜店和食品小攤販的管理工作。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小食雜店和食品小攤販的生產經營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計生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小食雜店和食品小攤販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結果報告工作。省人民政府衛生計生部門會同省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農業部門制定並公布地方特色食品安全地方標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城市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小食雜店和食品小攤販在戶外公共場所佔道經營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工商、質量技術監督、環境保護、教育、規劃、公安等部門依照各自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小食雜店和食品小攤販等的相關監督管理工作。第六條縣級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在鄉鎮或者特定區域設立的派出機構,按照本條例規定的許可權,以自己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第七條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小食雜店和食品小攤販應當依法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對其生產經營的食品安全負責。第八條食品行業協會應當加強行業自律,推動行業誠信建設,宣傳、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引導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小食雜店和食品小攤販依法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第九條任何組織和個人有權舉報投訴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小食雜店和食品小攤販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違法行為,有權向有關部門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公布舉報投訴電話或者電子郵件地址,接受咨詢、投訴和舉報。接受和處理舉報的單位應當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為舉報人保密。對查證屬實的舉報,應當給予舉報人獎勵。第二章一般規定第十條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小食雜店和食品小攤販生產經營食品應當符合國家規定和食品安全要求,並遵守下列規定:
(一)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符合國家規定和食品安全要求,按照國家標准和規定使用食品添加劑;
(二)用水符合國家規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三)接觸食品的包裝材料應當無毒、無害、清潔,並符合食品安全標准;
(四)使用的洗滌劑、消毒劑對人體安全、無害;
(五)生產、銷售、貯存、運輸和裝卸食品的容器、工具、設備,應當安全、無害並保持清潔,不得將食品與有毒、有害物品一同存放、運輸;
(六)製作食品時生熟隔離,銷售無包裝的直接入口食品時應當使用無毒、無害、清潔的器具;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要求。

『肆』 江西省城市居住小區物業管理條例的條例條款

第一條為加強和規范城市居住小區(以下簡稱居住小區)的物業管理,保障業主、使用人和物業管理企業的合法權益,創造安全、優美、舒適、文明的居住環境,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居住小區物業管理活動,以及對其實施的監督管理。
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物業,是指居住小區內各類房屋和共用設施設備等。
本條例所稱業主,是指居住小區物業的所有權人。
本條例所稱使用人,是指物業的承租人和實際使用物業的其他人。
本條例所稱物業管理企業,是指接受業主或者業主委員會的委託,根據物業管理服務合同進行專業管理服務的企業。
第四條城市新建居住小區和共用設施設備齊全的原有居住小區,應當實行物業管理。
共用設施設備不齊全的住宅相對集中的居住區,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組織整治,創造條件逐步實行物業管理。
居住小區的范圍,由所在地人民政府房產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所在地房管部門)按照住宅與共用設施設備的相關情況劃定。
第五條居住小區物業管理實行業主自治管理和物業管理企業專業化有償服務相結合的原則。
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房產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縣級以上房管部門)是本行政區域內居住小區物業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條例並對行政區域內的物業管理進行監督管理。
城市居民委員會和公安派出所依法對居住小區物業管理進行指導監督。 第七條居住小區內共用的道路和排水設施的日常養護和維修管理,由物業管理企業負責;屬於城市道路和公共排水設施的由市政管理部門負責。
第八條居住小區內綠化建設由開發建設單位負責;共用的綠地、園林設施等日常養護和維修管理,由物業管理企業負責並接受園林綠化管理部門的指導監督。
第九條居住小區規劃用地內道路、住宅樓周圍及綠地、樓道等公共環境的清掃保潔,由物業管理企業負責。
居住小區內共用的廁所、化糞池、垃圾站(箱、道)等環境衛生設施的日常養護和維護管理由物業管理企業負責;廁所、化糞池的清掏、清運工作由市容環境衛生管理部門負責;生活垃圾由物業管理企業負責收集到垃圾中轉站,清運工作由市容環境衛生管理部門負責。
第十條高層樓以樓內供水泵房總計費水表為界,多層樓以樓外自來水表井為界,界限以外(包括計費水表)的供水管線及設備,由供水企業負責維修管理;界限以內(包括水表井至用戶)的供水管線及設備由物業管理企業負責維修管理。
第十一條居住小區內供電線路、供氣線路、消防器具設施、路燈等,屬於共用設施設備的,由物業管理企業負責維修管理;屬於公共部分的,分別由供電、供氣企業和管理消防、路燈的部門負責維修管理。
第十二條供水、供電、供氣企業應當對居民用水、用電、用氣裝表計量,一戶一表,以戶結算,並按照規定定期抄表。
供水、供電、供氣等企業可委託物業管理企業代收相關費用。 第十三條公有住宅出售建築面積達到30%以上或者新建商品住宅出售建築面積達到50%以上的居住小區,應當設立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由所在地房管部門會同住宅出售單位組織召開業主大會或者業主代表大會選舉產生。
第十四條業主大會由居住小區內全體業主組成;業主人數較多的,每棟應當按住戶比例推選業主代表,組成業主代表大會。
業主大會或者業主代表大會,應當有過半數業主或者業主代表出席。業主大會或者業主代表大會作出的決定,應當經全體業主或者業主代表過半數通過。
業主委員會每年至少召開1次業主大會或者業主代表大會;遇有特殊情況,經15%以上業主或者業主代表提議,業主委員會應當就所提議題召開業主大會或者業主代表大會。
業主大會或者業主代表大會應當邀請居民委員會和使用人代表列席。
第十五條業主大會或者業主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選舉、罷免業主委員會成員;
(二)審議通過業主公約和業主委員會章程;
(三)聽取並審議業主委員會工作報告,改變或者撤銷業主委員會不適當的決定,監督業主委員會工作;
(四)決定選聘或者解聘物業管理企業;
(五)聽取和審議維修基金預決算的報告,監督維修基金的使用;
(六)決定物業管理的其他重大事項。
業主大會或者業主代表大會制定的業主公約和業主委員會章程不得與法律、法規和規章相抵觸。
第十六條業主委員會是在居住小區內代表全體業主對物業實施自治管理的組織。
業主委員會應當自選舉產生之日起30日內,持下列文件向所在地房管部門備案:
(一)成立業主委員會登記申請書;
(二)業主委員會成員名單;
(三)業主委員會章程。
第十七條業主委員會成員應當由業主擔任。業主委員會成員不得少於5人,人數為單數。業主委員會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組成。
業主委員會每屆任期3年。
第十八條業主委員會應當維護全體業主的合法權益,履行下列職責:
(一)召開業主大會或者業主代表大會,報告物業管理的實施情況;
(二)擬定業主公約草案和業主委員會章程草案;
(三)執行業主大會、業主代表大會選聘或者解聘物業管理企業的決定,與物業管理企業訂立、變更或者解除物業管理服務合同;
(四)審議物業管理企業提出的物業管理服務年度計劃、財務預算和決算;
(五)定期檢查監督物業管理企業代管的維修基金的使用情況;
(六)聽取業主、使用人的意見和建議,監督物業管理企業的管理服務活動;
(七)監督共用設施設備的合理使用;
(八)業主大會或者業主代表大會賦予的其他職責。
業主委員會應當按照其章程的規定定期召開會議,會議必須有過半數成員出席,作出決定應當經全體成員過半數通過。 第十九條物業管理企業從事物業管理服務,應當與業主委員會簽訂物業管理服務合同。
在物業管理服務合同中,當事人應當約定物業管理服務的下列事項,並根據收費標准約定各項服務的收費:
(一)房屋建築共用部位的日常養護和維修管理;
(二)共用設施設備的日常養護和維修管理;
(三)保潔服務;
(四)保安服務;
(五)業主或者使用人委託的其他服務事項。
第二十條物業管理企業應當按照下列要求提供物業管理服務:
(一)按照國家規定的技術標准和規范以及業主委員會審定的物業管理服務年度計劃,實施物業管理;
(二)在房屋使用前,將住宅的共用部位和共用設施設備使用、維護的方法、要求、注意事項以及法規、規章的有關規定書面告知業主、使用人;
(三)受業主委員會的委託,代管維修基金,按照業主委員會審定的財務預算使用維修基金;
(四)經常對居住小區進行全面的巡視、檢查,定期對住宅的共用部位、共同設施設備進行日常養護;
(五)發現住宅的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損壞時,立即採取保護措施,並按照物業管理服務合同的約定進行維修;
(六)接到物業損壞報修時,限時進行維修和處理;
(七)做好物業管理費用收支的各項賬目,妥善保管物業檔案資料和有關的財務賬冊;
(八)6個月公布1次物業管理服務費、維修基金的使用情況,接受業主和業主委員會的監督;
(九)定期聽取業主委員會、業主、使用人的意見和建議,改進和完善管理服務;
(十)發現違反本條例或者業主公約的行為,立即進行勸阻、制止,並向業主委員會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十一)按照物業管理服務合同約定的要求,做好其他管理服務事項。
第二十一條物業管理服務收費,應當遵循合理、公開、公平以及與管理水平相適應的原則。
第二十二條在制定物業管理公共性服務收費和專項服務收費的具體標准時,價格管理部門應當會同房管部門實行價格聽證制度。
第二十三條物業管理服務收費包括下列項目:
(一)公共性服務收費,實行政府定價,用於為業主、使用人提供的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日常養護和保潔、保安等具有公共性的服務;
(二)專項服務收費,實行政府指導價,用於電梯、轉供電、二次供水等房屋設備運行服務所需的費用;
(三)特約服務收費,實行經營者自主定價,用於物業管理企業為業主、使用人個別需求提供的特約服務。
第二十四條物業管理企業收費的項目和標准應當公布。已按照本條例規定向業主、使用人收取物業管理服務費用的,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重復收取性質相同的費用。
物業管理服務費用經約定可以預收,但預收期限不得超過3個月。
未受業主委員會或者業主、使用人委託,物業管理企業自行提供服務收取費用的,業主和使用人有權拒付。
第二十五條物業管理企業應當在物業管理服務合同終止或者解除後的10日內向業主委員會辦理下列事項,並報所在地房管部門備案:
(一)對預收的物業管理服務費用按實際使用結算,多收的部分予以退還;
(二)移交全部物業檔案資料和有關的財務賬冊;
(三)移交業主共有的房屋、場地和其他財物。
第二十六條居住小區開發建設單位應當做好前期物業管理工作,保修期內的維修費用由開發建設單位承擔。前期物業管理動用維修基金,必須事先經所在地房管部門審核。
前款所稱前期物業管理,是指住宅出售後至業主委員會成立前的物業管理。
第二十七條居住小區經綜合驗收合格後,開發建設單位應當將下列工程資料移交給業主委員會並報城市建設檔案館存檔:
(一)居住小區規劃圖、竣工總平面圖;
(二)單體建築結構、設備竣工圖;
(三)管線竣工圖;
(四)其他物業管理所需的資料。
新建居住小區未經綜合驗收或者綜合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二十八條住宅開發建設單位應當按照規定提供必需的物業管理服務用房,其費用列入開發建設成本,產權屬全體業主共有,有償提供給物業管理企業使用,其收益的使用由業主委員會決定。 第二十九條物業使用中禁止下列行為:
(一)損壞房屋承重結構和破壞房屋外貌;
(二)佔用、損壞住宅的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或者擅自移裝共用設備;
(三)在天井、庭園、平台、屋頂以及道路或者其他場地搭建建築物、構築物;
(四)亂設攤點、亂設集貿市場;
(五)亂倒垃圾、雜物;
(六)在建築、構築物上亂張貼、亂刻畫;
(七)排放或者堆放有毒有害物質,堆放易爆物品或者發出超過環境保護規定標準的雜訊;
(八)違法違章從事生產、經營、加工、養殖等活動;
(九)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
第三十條業主或者使用人裝修住宅,應當事先告知物業管理企業。物業管理企業應當將裝修住宅的禁止行為和注意事項告知業主或者使用人。
物業管理企業發現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的行為,應當勸阻制止,並督促改正;對拒不改正的,應當及時告知業主委員會,並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處理。
第三十一條業主或者使用人不得擅自改變住宅的使用性質。因特殊情況需要改變使用性質的,應當符合城市規劃要求,並依法辦理審批手續。
居住小區按照規劃建設的公共建築和共用設施,不得擅自改變使用性質。
第三十二條住宅的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維修時,相鄰業主、使用人應當予以配合。因相鄰業主、使用人阻撓維修造成其他業主、使用人財產損失的,責任人應當負責賠償。
因物業維修、裝修造成相鄰業主、使用人的自用部位、自用設備損壞或者其他財產損失的,責任人應當負責賠償。
第三十三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佔用居住小區內的區間道路、場地。因物業維修或者公共利益需要臨時佔用、挖掘區間道路、場地的,應當與業主委員會簽訂協議,並在約定期限內恢復原狀。
除執行任務的治安、消防、搶險、救護、環衛、殯葬等特種車輛外,機動車輛在居住小區內停放規定,由業主委員會決定。設有固定停車場所和管理服務人員的,其車輛停放收費按價格管理部門核定的標准執行。車輛停放的收益應當納入維修基金。
第三十四條利用物業設置廣告等經營性設施的,應當在徵得相關業主、使用人和業主委員會的書面同意後,方可按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經批準的,應當與業主委員會簽訂協議,並支付設置費用。收取的費用應當納入維修基金。 第三十五條在公用住宅和新建居住小區住宅出售的同時,應當設立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維修基金(簡稱維修基金)。
屬公有住宅出售的,由公有住宅售房單位按多層住宅不低於售房款的20%,高層住宅不低於售房款的30%提取維修基金;購房者按購房款2%的比例向售房單位繳交維修基金。
新建居住小區商品住宅銷售時,購房者應當按購房款2%的比例向售房單位繳交維修基金。
第三十六條維修基金應當在銀行專戶存儲,專款專用。
維修基金明細戶應當按單幢住宅設置,按戶核算。
第三十七條維修基金應當用於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保修期滿後的大修、更新、改造,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十八條維修基金的使用,由物業管理企業提出年度財務預算,經業主委員會審定後實施。
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設備大修、更新、改造的費用,由整幢住宅的業主共同承擔。
共用設施大修、更新、改造的費用,由居住小區內全體業主共同承擔。
住宅的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屬人為損壞的,其維修、更新費用由責任人承擔。
住宅自用部位、自用設備的維修、更新費用,由業主承擔。
維修基金不足時,經業主委員會決定,按業主擁有的住宅建築面積比例向業主續籌。
第三十九條業主轉讓住宅時,其維修基金賬戶中剩餘部分的費用不予退還,隨房屋所有權同時過戶。 第四十條縣級以上房管部門應當建立投訴受理制度,接受業主委員會、業主、使用人和物業管理企業對違反本條例規定行為的投訴。
第四十一條房管部門受理投訴後,應當進行調查、核實,並自受理投訴之日起30日內答復投訴人。
投訴人對房管部門的答復有異議的,可以向上一級房管部門提出復核要求。上級房管部門應當自受理之日起30日內,將復核意見答復投訴人。
第四十二條投訴內容屬於其他部門或者企業職責范圍的,房管部門應當自受理之日起5日內,移送有關部門或者企業處理,並書面告知投訴人。 第四十三條業主大會、業主代表大會、業主委員會作出的決定違反本條例規定的,由房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或者撤銷其決定,並通告全體業主。
第四十四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新建居住小區開發建設單位未將工程資料移交或者報送存檔的,由房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五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房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一)新建居住小區開發建設單位未進行前期物業管理或者擅自動用維修基金的;
(二)居住小區未經綜合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交付使用的;
(三)新建居住小區開發建設單位或者公有住宅售房單位未設立維修基金的。
前款第(二)項所列行為情節嚴重的,可吊銷開發建設單位資質證書。
第四十六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挪用維修基金或者造成維修基金損失的,由財政部門和房管部門按章處理。情節嚴重的,依法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的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七條違反本條例第二十條規定,物業管理企業不履行物業管理服務合同約定的,業主或者使用人都有權向業主委員會或者房管部門投訴,業主委員會或者房管部門應當予以制止並責令其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有權解除委託管理合同;造成業主、使用人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業主或者使用人違反業主公約,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對違反業主公約的,業主委員會或者相關的業主、使用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業主或者使用人未按物業管理服務合同交納物業管理服務費用的,物業管理企業可以按日加收應交納費用3‰的滯納金或者按照約定加收滯納金。
第四十八條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三條規定的,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罰。
第四十九條房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未按本條例規定履行職責,管理不力,嚴重影響本行政區域居住小區物業管理的,依法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的行政責任;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條當事人對行政管理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既不申請復議也不提起訴訟,期滿又不履行義務的,由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管理部門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一條本條例有關專業用語的含義:
(一)自用部位,是指1套住宅分戶門內的空間及其室內牆面和天井、庭園等部位;
(二)自用設備,是指1套住宅內部的門窗、衛生潔具以及通向總管的供水、排水、燃氣管道、電線等設備;
(三)共用部位,是指1幢住宅內部,建設費用已分攤進入住房銷售價值的由整幢住宅的業主、使用人共同使用的門廳、樓梯間、水泵間、電表間、電梯間、電梯機房、走廊通道、傳達室、內天井、房屋承重結構、室外牆面、屋面、屋頂等部位;
(四)共用設備,是指1幢住宅內部,建設費用已分攤進入住房銷售價格的由整幢住宅的業主、使用人共同使用的供水管道、排水管道、落水管、照明燈具、垃圾通道、電視天線、水箱、水泵、電梯、避雷裝置、消防器具等設備;
(五)共用設施,是指居住小區內,建設費用已分攤進入住房銷售價格的由業主、使用人共同使用的道路、綠地、停車場庫、路燈、公益性文體設施、消防設施、排水管道、窖井、化糞池、垃圾站(房)等設施;
(六)房屋承重結構,是指住宅的基礎、承重牆體、樑柱、樓蓋、屋頂等。
第五十二條大廈寫字樓、商住樓、別墅區、工業區及其他非居住房屋的物業管理參照本條例執行。
第五十三條本條例自1999年3月1日起施行。

『伍』 江西省教育督導規定

第一條 為了規范和加強教育督導工作,保證教育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國務院《教育督導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對各級各類教育實施教育督導,適用本規定。第三條 本規定所稱教育督導,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管轄許可權對本行政區域內教育工作依法進行的監督、檢查、評估、指導等活動。
教育督導分為經常性督導、專項督導和綜合督導。第四條 教育督導應當遵循教育規律,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堅持監督與指導並重,為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實施教育督導不得影響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履行教育管理職責,加強對教育督導工作的領導,保障開展教育督導工作的所需人員與工作條件,將教育督導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第六條 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是省人民政府負責教育督導的機構,由省發展改革、教育、科技、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住房和城鄉建設、衛生計生、審計等部門和公安機關的負責人組成,委員會主任由省人民政府領導擔任,負責全省教育督導實施工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事機構設在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承辦教育督導具體實施工作。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教育督導的機構承擔本行政區域內的教育督導實施工作。第七條 教育督導機構在本級人民政府領導下獨立行使督導職能,履行下列職責:
(一)制定教育督導工作制度,編制本行政區域教育督導工作規劃和評估標准,並予以公布;
(二)制定教育督導實施方案並組織實施,發布教育督導報告;
(三)對本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教育政策進行跟蹤分析,提出意見和建議;
(四)對教育發展狀況和教育質量組織開展評估、監測;
(五)對督學進行培訓、考核,組織開展經驗交流和教育督導科學理論研究活動;
(六)辦理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教育督導機構交辦的其他事項。第八條 教育督導實行分級督導、分工負責。
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負責編制全省教育督導工作總體規劃,重點督導下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工作相關職責、省管學校的教育教學和安全衛生工作,指導設區的市、縣(市、區)教育督導工作。
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負責編制本市教育督導工作規劃,重點督導下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工作相關職責、設區的市管學校的教育教學和安全衛生工作,指導縣(市、區)教育督導工作。
縣(市、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負責編制本縣(市、區)教育督導工作規劃,重點督導縣(市、區)管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和安全衛生工作。第九條 教育督導按照國家規定實行督學制度。
督學是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任命或者教育督導機構聘任,受教育督導機構指派從事教育督導工作的人員。
督學分為專職督學和兼職督學。專職督學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行政機關人事管理許可權任免,兼職督學由教育督導機構聘任或者解聘。
督學應當具備《條例》規定的任職條件,符合《條例》規定任職條件的人員經教育督導機構考核合格後,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教育督導機構頒發督學證書。第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應當建立由相關專業人員組成的專家庫,為教育督導工作的開展提供咨詢服務。
教育督導機構組成督導小組實施教育督導時,應當吸收專家庫中的專家參加。第十一條 教育督導機構對政府落實教育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的督導,主要包括下列事項:
(一)建立落實教育工作目標責任制情況;
(二)各級各類教育的規劃布局和協調發展情況;
(三)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和教育事業創新發展情況;
(四)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教育資源分配情況;
(五)教育經費的投入、管理和使用情況;
(六)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師權益保障情況;
(七)學校安全衛生監督管理工作落實情況。第十二條 教育督導機構應當針對各級各類教育不同特點,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學校實施分類督導。
學前教育督導主要包括下列事項:
(一)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情況;
(二)學前教育管理規范情況;
(三)幼兒教師隊伍管理情況;
(四)學前教育發展水平提升情況;
(五)幼兒教學、幼兒發展水平評價情況;
(六)學校安全衛生管理情況。
中小學教育督導主要包括下列事項:
(一)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情況;
(二)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和推行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情況;
(三)教師隊伍管理情況;
(四)實施素質教育,強化德育、體育、美育教學,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等情況;
(五)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參加社會實踐情況;
(六)校園文化建設情況;
(七)學校安全衛生管理情況。
中等職業和中等專業教育督導主要包括下列事項:
(一)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情況;
(二)經費投入、辦學條件保障和辦學達標情況;
(三)「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情況;
(四)學校綜合性實訓基地建設、精品專業建設情況;
(五)學校教學與企業對接的產教融合情況;
(六)招生與就業情況;
(七)學校安全衛生管理情況。
高等教育督導主要包括下列事項:
(一)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情況;
(二)德育與教育工作情況;
(三)師資隊伍建設情況;
(四)學科建設情況;
(五)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情況;
(六)畢業生創業就業情況;
(七)學校安全衛生管理情況。

熱點內容
安徽當塗法律咨詢 發布:2024-11-16 18:00:21 瀏覽:201
法規教育課件 發布:2024-11-16 17:52:09 瀏覽:183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 發布:2024-11-16 17:51:28 瀏覽:287
勞動和社會保障法的基本理念 發布:2024-11-16 17:49:38 瀏覽:972
道德具有廣泛 發布:2024-11-16 17:48:15 瀏覽:44
2016年勞動法陪產假 發布:2024-11-16 17:48:10 瀏覽:105
兩高貪賄司法解釋 發布:2024-11-16 17:34:31 瀏覽:980
刑事訴訟法第二第七節 發布:2024-11-16 17:24:22 瀏覽:847
法律法規文本資料庫 發布:2024-11-16 16:53:09 瀏覽:899
道德在利益面前是 發布:2024-11-16 16:43:00 瀏覽: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