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山西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試行辦法

山西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試行辦法

發布時間: 2024-03-21 02:27:41

『壹』 山西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解讀

山西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解讀

《山西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業經2017年4月13日省人民政府第147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詳細的情況,下面搜集了山西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全文及其相關解讀,歡迎閱覽!

山西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解讀:

1、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的單位明確詳細進行列舉:

原 《山西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試行辦法》(簡稱舊辦法)規定的參加工傷

保險的單位為各類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山西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簡稱新辦法)採用列舉法明確包括: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

2、用人單位增加公示參保情況的義務:

新辦法規定自參保繳費之日起30日內或者參保繳費情況發生變更之日起15日內,在單位公示參加工傷保險的職工名單、參保時間、繳費情況等。

3、交通食宿費等列入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范圍:

新辦法規定,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交通食宿費、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應當享受的一次性醫療補助金、勞動能力鑒定費、工傷預防的培訓費列入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辦法。另外對生活護理費等各項費用的支付條件進行表述上的修正,使內容更為科學嚴謹。

4、單位申請工傷認定的可延長期限進行壓縮:

舊辦法規定,用人單位因特殊原因不能申請工傷認定,經批准可以延長,但最長不超過150日。新辦法將該期限壓縮為90日。

5、工傷認定管轄發生變化:

中央駐晉和省直用人單位的工傷認定由用人單位所在地管轄,其他用人單位的工傷認定由用人單位參保地管轄。

6、需要鑒定的事項有重大調整:

6.1將生活自理障礙程度列入鑒定范圍;

6.2除延長停工留薪期外,將停工留薪期也作為鑒定范圍;

6.3增設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鑒定和確認事項,這樣對因《勞動合同法》四十條第一項醫療期滿,不能從事原工作的問題進行鑒定具有了地方法律性依據,當然是否予以執行還要觀望。

7、對初次鑒定、復查鑒定、再次鑒定的鑒定費用承擔進一步進行了明確。 初次勞動能力鑒定和確認所需費用,用人單位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的,由經辦機構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的,由用人單位承擔。

申請再次鑒定或者復查鑒定的,鑒定結論與原鑒定結論一致的,鑒定費用由申請人承擔。鑒定結論與原鑒定結論不一致的,用人單位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的,鑒定費用由經辦機構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的,鑒定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

勞動能力鑒定和確認的收費標准,由省價格管理部門會同省財政部門和省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制定。

8、明確了停工留薪期護理用人單位的承擔方式:

新辦法的上位法《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停工留薪期的護理由用人單位承擔,但具體如何承擔沒有具體規定,新辦法規定,對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經收治的醫療機構出具證明,由用人單位派人陪護。經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同意,用人單位可以按照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一人的標准按月支付陪護費。

該規定似乎勞動者享有了更多的自主權,但是即使工傷職工不同意,用人單位拒絕派人護理,最後工傷職工也只能通過司法程序提出賠償,不要錢不可能強迫別人來陪護。不過總的來說明確了總比沒有明確好。

9.陪護費支付標准重大利好:

舊辦法規定的停工留下期護理費是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

支付,現在調整為了100%,如以上年度標准,每月凈增加1765元。

10.復查鑒定結論發生變化的處理有新規:

所謂復查,是指勞動能力鑒定作出一年後,當事人認為傷情發生變化而進行的鑒定。

工傷職工經復查鑒定,傷殘等級發生變化的,以復查鑒定結論為依據,享受相應的工傷保險待遇,但不包括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經復查鑒定,符合領取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的,傷殘津貼以復查鑒定結論作出之日前12個月本人平均月繳費工資為基數核定,生活護理費以復查鑒定結論作出前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核定。

以上總結就是傷殘補助金以復查前的標准,傷殘津貼自復查結論之後適用新標准。

11、確定了五六級傷殘職工的社保費繳納和承擔責任: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五級和六級傷殘的,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應當按照規定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

12、繳費工資基數將成為爭議的焦點,直接影響到工傷賠償數額:

此前實際執行的工傷賠償的本人工資基數有社平工資、本人實際領取工資、

本人繳費工資等多個標准,新辦法在《工傷保險條例》明確的繳費工資為基數進一步明確,繳費工資的差額問題將會凸顯,因此產生的社保費損失賠償將進一步增加。

13、多次工傷的傷殘補助金明確從高原則:

職工在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期間多次發生工傷的,按照職工在同一用人單位發生工傷的最高傷殘級別,計發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14、破解繳費工資確定難:

職工在用人單位工作不滿1年發生工傷的,經辦機構應當以職工實際工作月數的平均繳費工資為基數核定其工傷保險待遇。

對難以按照工資總額計算繳納工傷保險費的建築施工企業、小型服務企業、

小型礦山企業等繳納工傷保險費的用人單位,其職工發生工傷的,經辦機構在核定工傷保險待遇時,有本人工資的,以本人工資為基數;難以確定本人工資的,以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

15、轉包單位將業務轉包、分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個人的,要承擔工傷保險責任:

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承包單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將承包業務轉包、分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者自然人,該組織或者自然人招用的勞動者從事承包業務時因工傷亡的,由該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承包單位承擔用人單位依法應承擔的工傷保險責任。

16、廢除單份賠償的限額規定:

舊辦法規定因交通事故等發生工傷,採用工傷保險基金承擔補足差額的責

任,也就是最多獲得一份賠償,該規定與《社會保險法》相違背,導致執法部門適用法律不一的情形,新辦法出台後,工傷職工不但能夠免除舉證麻煩,而且可以更多的取得賠償。

17、勞動關系確認期間構成工傷認定時效中止:

工傷認定的時間有30日和1年兩個標准,但工傷認定以勞動關系得以確認為前提,勞動關系發生爭議的時間有的長達幾年,該期間是否適用時效中止理論界基本一致,但一直缺乏立法性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出台,為時效中止提供了法律依據,但行政部門是否適用最高法司法解釋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次新辦法徹底解決了這一問題。

山西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

第一條 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根據《社會保險法》和《工傷保險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簡稱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者僱工(以下簡稱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

用人單位職工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

第三條 省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全省的工傷保險工作。

市、縣(市、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工傷保險工作。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按規定設立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下簡稱經辦機構)具體承辦工傷保險事務。

第四條 公安、民政、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衛生和計劃生育、煤炭工業、工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協助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做好工傷保險工作。

財政部門和審計機關依法對工傷保險基金的收支、管理情況進行監督。

第五條 社會保險行政及有關部門制定工傷保險的政策、標准,應當徵求工會組織、用人單位代表的意見。

工會組織應當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對用人單位的工傷保險工作實行監督。

第六條 用人單位應當遵守有關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建立安全生產、職業病防治責任制,採取措施預防工傷事故的發生,避免和減少職業病危害。

用人單位應當自參保繳費之日起30日內或者參保繳費情況變更之日起15日內,在本單位公示參加工傷保險的職工名單、參保時間、繳費情況等。

職工發生工傷時,用人單位應當採取措施使工傷職工得到及時救治。

第七條 工傷保險基金由下列項目構成:

(一)用人單位繳納的工傷保險費;

(二)工傷保險基金的利息;

(三)延遲繳納工傷保險費的滯納金;

(四)政府在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不足時依法給予的補貼;

(五)依法納入工傷保險基金的其他資金。

第八條 工傷保險基金在設區的市實行市級統籌,逐步實行省級統籌。

第九條 統籌地區經辦機構應當根據用人單位登記的業務范圍,按照行業基準費率確定用人單位初次繳費費率;業務范圍跨行業的,按照用人單位主業所適用的行業費率標准確定。

統籌地區經辦機構應當根據用人單位工傷保險費使用情況、工傷發生率、職業病危害程度等因素,在所屬行業費率檔次內,確定用人單位繳費費率。

難以按照工資總額計算繳納工傷保險費的建築施工企業、小型服務企業、小型礦山企業等繳納工傷保險費的辦法,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條 工傷保險基金應當存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用於下列項目的支出:

(一)治療工傷的醫療費用和康復費用;

(二)住院伙食補助費;

(三)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交通食宿費;

(四)安裝配置傷殘輔助器具所需費用;

(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的生活護理費;

(六)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一至四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

(七)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醫療補助金;

(八)因工死亡的,其遺屬領取的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九)工傷認定調查核實費和勞動能力鑒定費;

(十)工傷預防的宣傳、培訓等費用;

(十一)法律、法規規定的用於工傷保險的其他費用。

第十一條 統籌地區應當建立工傷保險儲備金制度。工傷保險儲備金應當用於統籌地區重大事故的工傷保險待遇支付。

儲備金的提取比例,根據統籌地區的產業結構和發生重大事故工傷保險費用占工傷保險總費用的比例確定,一般不超過當年基金征繳總額的20%。儲備金滾存結余總額不應超過當年基金應征繳總額的30%。儲備金不足支付的,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墊付。儲備金的使用辦法,由省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省財政部門制定,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後施行。

第十二條 中央駐晉和省直用人單位的職工的工傷認定,按照屬地原則,由用人單位所在地設區的市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辦理。

其他用人單位的職工的工傷認定,由用人單位參保登記地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辦理。

第十三條 用人單位應當自職工發生事故傷害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有工傷認定管轄權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特殊情況,經報有工傷認定管轄權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時間不得超過90日。

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有工傷認定管轄權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第十四條 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填寫工傷認定申請表,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勞動、聘用合同文本復印件或者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人事關系的其他證明材料;

(二)受傷害職工的社會保障卡或者居民身份證等其他身份證明復印件;

(三)醫療機構出具的受傷後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四)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五條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工傷認定決定作出之日起20日內,將工傷認定決定書送達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和用人單位,並抄送經辦機構。

第十六條 省和設區的市應當依法建立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

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應當設立辦事機構,負責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日常工作和勞動能力鑒定組織管理工作。

第十七條 設區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負責對下列事項進行鑒定和確認:

(一)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初次鑒定和復查鑒定;

(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初次鑒定和復查鑒定;

(三)停工留薪期和延長停工留薪期的確認;

(四)安裝配置輔助器具的確認;

(五)舊傷復發的確認;

(六)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勞動功能障礙程度的鑒定;

(七)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鑒定和確認事項。

第十八條 省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負責對下列事項進行鑒定:

(一)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再次鑒定;

(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再次鑒定;

(三)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鑒定事項。

第十九條 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提出勞動能力鑒定申請,應當填寫勞動能力鑒定申請表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傷認定決定書復印件;

(二)醫療機構出具的診斷證明、按照醫療機構病歷管理有關規定復印或者復制的檢查、檢驗報告等完整病歷資料;

(三)工傷職工的社會保障卡或者居民身份證等其他身份證明復印件;

(四)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規定的其他材料。

申請再次鑒定的還需提交勞動能力初次或者復查鑒定結論復印件。

第二十條 初次勞動能力鑒定和確認所需費用,用人單位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的,由經辦機構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的,由用人單位承擔。

申請再次鑒定或者復查鑒定的,鑒定結論與原鑒定結論一致的,鑒定費用由申請人承擔。鑒定結論與原鑒定結論不一致的,用人單位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的,鑒定費用由經辦機構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的,鑒定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

勞動能力鑒定和確認的收費標准,由省價格管理部門會同省財政部門和省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制定。

第二十一條 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用人單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期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後,停發原待遇,按規定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經收治的醫療機構出具證明,由用人單位派人陪護。經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同意,用人單位可以按照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一人的標准按月支付陪護費。

第二十二條 工傷職工經復查鑒定,傷殘等級發生變化的,以復查鑒定結論為依據,享受相應的工傷保險待遇,但不包括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經復查鑒定,符合領取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的,傷殘津貼以復查鑒定結論作出之日前12個月本人平均月繳費工資為基數核定,生活護理費以復查鑒定結論作出前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核定。

第二十三條 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和一次性傷殘補助金,自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的次月起計發。供養親屬撫恤金從職工因工死亡的次月起計發。

第二十四條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五級和六級傷殘的,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應當按照規定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

第二十五條 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和生活費用變化等情況,對傷殘津貼、供養親屬撫恤金、生活護理費進行調整。調整時間和幅度參照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調整進行。

第二十六條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五級至十級傷殘的,按照《條例》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規定,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聘用關系的,由經辦機構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以職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聘用關系之日前12個月的本人平均月繳費工資為基數,按下列標准計發:

(一)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標准:五級傷殘為36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33個月的本人工資,七級傷殘為24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15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標准:五級傷殘為24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七級傷殘為15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2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6個月的本人工資。

工傷職工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以5年為基數每少1年遞減10%。

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或者辦理退休手續的,不享受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職工在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期間多次發生工傷的,按照職工在同一用人單位發生工傷的最高傷殘級別,計發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第二十七條 職工在用人單位工作不滿1年發生工傷的,經辦機構應當以職工實際工作月數的平均繳費工資為基數核定其工傷保險待遇。

按照本辦法第九條第三款規定繳納工傷保險費的用人單位,其職工發生工傷的,經辦機構在核定工傷保險待遇時,有本人工資的,以本人工資為基數;難以確定本人工資的,以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

第二十八條 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承包單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將承包業務轉包、分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者自然人,該組織或者自然人招用的勞動者從事承包業務時因工傷亡的,由該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承包單位承擔用人單位依法應承擔的工傷保險責任。

第二十九條 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條例》和本辦法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准支付費用。

第三十條 職工與用人單位之間因勞動、聘用關系發生爭議的,當事人應當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由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依法確定勞動、聘用關系。依法定程序處理人事勞動爭議的時間不計算在工傷認定的時限內。

第三十一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工傷保險基金損失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退還,處基金損失金額2倍以上5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冒充參保職工騙取工傷保險待遇的;

(二)編造住院、康復、配置輔助器具事實,製作虛假病歷、檔案的;

(三)將不符合基金支付的葯品或者診療、康復服務、配置傷殘輔助器具項目納入基金結算的;

(四)採取其他方式騙取工傷保險待遇或者工傷保險基金支出的。

第三十二條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和經辦機構工作人員在工傷保險管理中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造成工傷保險基金損失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追回損失的工傷保險基金;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三條 本辦法自2017年 6月1日起施行。2004年1月19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山西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試行辦法》(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70號)同時廢止。

;

『貳』 山西省工傷保險實施辦法

山西省人民政府令
第170號
《山西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試行辦法》已經2004年1月19日山西省人民政府第17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代省長張寶順
2004年1月19日
第一條根據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以下稱《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省境內的各類企業、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稱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條例》及本辦法的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者僱工(以下稱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
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參加工傷保險,由省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在試點的基礎上,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具體辦法,報省政府批准後實施。
第三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工傷保險工作。
第四條工傷保險基金在設區的市實行全市統籌。呂梁市、忻州市可先從縣級統籌起步,逐步向市級統籌過渡。
省屬國有重點煤礦和平朔煤炭工業公司、太原煤氣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工傷保險基金統籌,委託省煤炭工業行政部門辦理,但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由企業所在地設區的市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和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負責。
第五條工傷保險費根據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則,確定費率。
用人單位初次繳費費率,由工傷保險經辦機構(以下稱經辦機構)根據其《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者《營業執照》登記的經營范圍,按統籌地區行業基準費率確定。營業范圍跨行業的按風險相對較高的行業確定;無法確定的,以統籌地區平均繳費率確定。
經辦機構根據用人單位工傷保險費使用、工傷發生率、職業病危害程度等因素,在基準費率的基礎上,一至三年浮動一次繳費費率。
第六條工傷保險基金存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用於下列項目的支出:
(一)工傷醫療費;
(二)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三)一級至四級工傷職工傷殘津貼;
(四)生活護理費;
(五)輔助器具安裝、配置費;
(六)工傷康復費;
(七)喪葬補助金;
(八)供養親屬撫恤金;
(九)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十)勞動能力鑒定費;
(十一)工傷認定調查核實費;
(十二)宣傳和科研費;
(十三)法律、法規規定的用於工傷保險的其他費用。
第七條工傷保險儲備金用於統籌地區重大事故的工傷保險待遇支付。儲備金的提取比例,應根據統籌地區的產業結構和發生重大事故工傷保險費用占工傷保險總費用的比例確定,一般不超過當年基金征繳總額的20%。儲備金滾存結余總額不應超過當年基金應征繳總額的30%。儲備金不足支付的,由統籌地區的人民政府墊付。儲備金的使用辦法由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規定。
第八條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由用人單位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不能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經報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時間不得超過150日。
第九條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填寫《工傷認定申請表》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用人單位營業執照復印件(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提出申請的可以不提供);
(二)本人身份證復印件;
(三)勞動合同文本復印件或者其他建立勞動關系的有效證明;
(四)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傷害的,提交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法院的判決書或其他有效證明。
由於機動車事故引起的傷亡事故提出工傷認定的,提交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門的責任認定書或其他有效證明。
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的,提交公安機關證明或者其他證明;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認定因工死亡提交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結論。
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提交醫療機構的搶救和死亡證明。
屬於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按照法律法規規定,提交有效證明。
屬於因戰、因公負傷致殘的轉業、復員軍人,舊傷復發的,提交《革命傷殘軍人證》及醫療機構對舊傷復發的診斷證明。
第十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自工傷認定決定作出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將工傷認定決定送達認定申請人以及受傷害職工(或其直系親屬)和用人單位,並抄送經辦機構。
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的,除工亡職工外,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核發《職工工傷證》。《職工工傷證》由工傷職工本人保管,用人單位不得扣留。職工工傷證的樣式由省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統一制定。
第十一條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履行下列職責:
(一)工傷職工勞動能力的鑒定;
(二)延長停工留薪期的確認;
(三)安裝、配置輔助器具的確認:
(四)工傷復發的確認;
(五)工亡職工供養親屬勞動能力的鑒定。
第十二條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提出勞動能力鑒定申請,應當填寫《勞動能力鑒定申請表》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職工工傷證》;
(二)工傷認定決定;
(三)職工工傷醫療的有關資料。勞動能力鑒定申請表的樣式由省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統一制定。
第十三條申請勞動能力再次鑒定或者復查鑒定,鑒定結論與原鑒定結論沒有變化的,鑒定費用由申請人承擔。
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延長工傷職工停工留薪期所需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
勞動能力鑒定費用標准,由省物價部門會同省財政部門制定。
第十四條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經收治的醫療機構出具證明,由所在單位派人陪護或者按照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60%的標准按月發給陪護費。
第十五條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向經辦機構提出工傷保險待遇申請,應當填寫工傷保險待遇申請表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傷認定決定;
(二)勞動能力鑒定結論;
(三)工傷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前12個月的繳費工資證明。
申請因工死亡職工直系親屬的工傷保險待遇,需提供前款第(一)、(三)項規定的材料,以及供養親屬的有關證明材料。
第十六條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和一次性傷殘補助金,自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的次月起計發。供養親屬撫恤金從職工工亡的次月起計發。
第十七條工傷職工需要進行康復性治療的,由醫療機構提出診斷建議,報經辦機構核實。工傷職工需要安裝、配置輔助器具或者工傷復發需要治療的,由醫療機構提出診斷建議,報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
第十八條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按照規定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其中,按月領取傷殘津貼的,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費。
第十九條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48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工亡的為54個月,被授予革命烈士稱號的為60個月。
第二十條傷殘津貼、供養親屬撫恤金、生活護理費由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和生活費用變化等情況適時調整。調整辦法可參照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的時間和幅度進行。
第二十一條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經本人提出,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
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標准:五級傷殘為36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33個月的本人工資。
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標准:五級傷殘為24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工傷職工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以5年為基數每少1年遞減10%。
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或者辦理退休手續的,不享受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
第二十二條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
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標准:七級傷殘為24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15個月的本人工資。
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標准:七級傷殘為15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2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6個月的本人工資。
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以5年為基數每少1年遞減10%。
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或者辦理退休手續的,不享受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
第二十三條由於交通事故等民事傷害造成的工傷,除傷殘津貼、供養親屬撫恤金外,其他相關賠償額低於工傷保險待遇標準的,按照「分項對應、累計相加、總額對比」的計算方法,由經辦機構或者用人單位按規定補足差額。經辦機構或者用人單位先期墊付的費用,工傷職工或者其親屬獲得民事傷害賠償後應當予以償還。
第二十四條未參加工傷保險的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已參保的用人單位超出規定經營范圍致使職工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其工傷保險待遇均由用人單位支付。
第二十五條職工與用人單位之間因勞動關系發生爭議的,當事人應當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依法確定勞動關系。依法定程序處理勞動爭議的時間不計算在工傷認定的時限內。
第二十六條大中專院校、技工學校、職業高中學生在實習單位因工作受到事故傷害,可以由實習單位和學校按照雙方約定,參照《條例》和本辦法規定的標准,給予一次性補償。
第二十七條本辦法施行前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已完成工傷認定的,其工傷待遇標准和支付渠道按原規定執行,待遇的調整按照本辦法第二十條的規定辦理。
第二十八條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叄』 2023年山西省工傷賠償標準是什麼

因為生活、消費水平不同,不同城市的工傷賠償會略有差異。這是因為在我們國家每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是不一樣的,一次導致工傷賠償標准也肯定不一樣。下面,我就為了回答大家問題整理了山西工傷賠償標準的內容,希望有所幫助。
2022年山西省工傷賠償標準是什麼
具體標准內容如下
山西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
第二十一條 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用人單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期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後,停發原待遇,按規定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經收治的醫療機構出具冊孫證明,由用人單位派人陪護。經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同意,用人單位可以按照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一人的標准按月支付陪護費。
第二十二條 工傷職工經復查鑒定,傷殘等級發生變化的,以復查鑒定結論為依據,享受相應的工傷保險待遇,但不包括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經復查鑒定,符合領取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的,傷殘津貼以復查鑒定結論作出之日前12個月本人平均月繳費工資為基數核定,生活護理費以復查鑒定結論作出前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核定。
第二十三條 傷殘州喚鏈津貼、生活護理費和一次性傷殘補助金,自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的次月起鏈世計發。供養親屬撫恤金從職工因工死亡的次月起計發。
第二十四條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五級和六級傷殘的,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應當按照規定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
第二十五條 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和生活費用變化等情況,對傷殘津貼、供養親屬撫恤金、生活護理費進行調整。調整時間和幅度參照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調整進行。
第二十六條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五級至十級傷殘的,按照《條例》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規定,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聘用關系的,由經辦機構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以職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聘用關系之日前12個月的本人平均月繳費工資為基數,按下列標准計發:
(一)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標准:五級傷殘為36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33個月的本人工資,七級傷殘為24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15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標准:五級傷殘為24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七級傷殘為15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2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6個月的本人工資。
工傷職工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以5年為基數每少1年遞減10%。
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或者辦理退休手續的,不享受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職工在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期間多次發生工傷的,按照職工在同一用人單位發生工傷的最高傷殘級別,計發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第二十七條 職工在用人單位工作不滿1年發生工傷的,經辦機構應當以職工實際工作月數的平均繳費工資為基數核定其工傷保險待遇。
按照本辦法第九條第三款規定繳納工傷保險費的用人單位,其職工發生工傷的,經辦機構在核定工傷保險待遇時,有本人工資的,以本人工資為基數;難以確定本人工資的,以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

『肆』 山西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解讀(2)

山西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解讀

第九條 統籌地區經辦機構應當根據用人單位登記的業務范圍,按照行業基準費率確定用人單位初次繳費費率;業務范圍跨行業的,按照用人單位主業所適用的行業費率標准確定。

統籌地區經辦機構應當根據用人單位工傷保險費使用情況、工傷發生率、職業病危害程度等因素,在所屬行業費率檔次內,確定用人單位繳費費率。

難以按照工資總額計算繳納工傷保險費的.建築施工企業、小型服務企業、小型礦山企業等繳納工傷保險費的辦法,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條 工傷保險基金應當存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用於下列項目的支出:

(一)治療工傷的醫療費用和康復費用;

(二)住院伙食補助費;

(三)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交通食宿費;

(四)安裝配置傷殘輔助器具所需費用;

(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的生活護理費;

(六)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一至四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

(七)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醫療補助金;

(八)因工死亡的,其遺屬領取的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九)工傷認定調查核實費和勞動能力鑒定費;

(十)工傷預防的宣傳、培訓等費用;

(十一)法律、法規規定的用於工傷保險的其他費用。

第十一條 統籌地區應當建立工傷保險儲備金制度。工傷保險儲備金應當用於統籌地區重大事故的工傷保險待遇支付。

儲備金的提取比例,根據統籌地區的產業結構和發生重大事故工傷保險費用占工傷保險總費用的比例確定,一般不超過當年基金征繳總額的20%。儲備金滾存結余總額不應超過當年基金應征繳總額的30%。儲備金不足支付的,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墊付。儲備金的使用辦法,由省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省財政部門制定,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後施行。

第十二條 中央駐晉和省直用人單位的職工的工傷認定,按照屬地原則,由用人單位所在地設區的市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辦理。

其他用人單位的職工的工傷認定,由用人單位參保登記地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辦理。

第十三條 用人單位應當自職工發生事故傷害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有工傷認定管轄權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特殊情況,經報有工傷認定管轄權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時間不得超過90日。

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有工傷認定管轄權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第十四條 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填寫工傷認定申請表,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勞動、聘用合同文本復印件或者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人事關系的其他證明材料;

(二)受傷害職工的社會保障卡或者居民身份證等其他身份證明復印件;

(三)醫療機構出具的受傷後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四)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五條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工傷認定決定作出之日起20日內,將工傷認定決定書送達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和用人單位,並抄送經辦機構。

第十六條 省和設區的市應當依法建立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

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應當設立辦事機構,負責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日常工作和勞動能力鑒定組織管理工作。

第十七條 設區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負責對下列事項進行鑒定和確認:

(一)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初次鑒定和復查鑒定;

(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初次鑒定和復查鑒定;

(三)停工留薪期和延長停工留薪期的確認;

(四)安裝配置輔助器具的確認;

(五)舊傷復發的確認;

(六)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勞動功能障礙程度的鑒定;

(七)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鑒定和確認事項。

第十八條 省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負責對下列事項進行鑒定:

(一)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再次鑒定;

(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再次鑒定;

(三)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鑒定事項。

第十九條 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提出勞動能力鑒定申請,應當填寫勞動能力鑒定申請表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傷認定決定書復印件;

(二)醫療機構出具的診斷證明、按照醫療機構病歷管理有關規定復印或者復制的檢查、檢驗報告等完整病歷資料;

(三)工傷職工的社會保障卡或者居民身份證等其他身份證明復印件;

(四)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規定的其他材料。

申請再次鑒定的還需提交勞動能力初次或者復查鑒定結論復印件。

第二十條 初次勞動能力鑒定和確認所需費用,用人單位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的,由經辦機構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的,由用人單位承擔。

申請再次鑒定或者復查鑒定的,鑒定結論與原鑒定結論一致的,鑒定費用由申請人承擔。鑒定結論與原鑒定結論不一致的,用人單位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的,鑒定費用由經辦機構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的,鑒定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

勞動能力鑒定和確認的收費標准,由省價格管理部門會同省財政部門和省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制定。

第二十一條 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用人單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期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後,停發原待遇,按規定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經收治的醫療機構出具證明,由用人單位派人陪護。經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同意,用人單位可以按照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一人的標准按月支付陪護費。

第二十二條 工傷職工經復查鑒定,傷殘等級發生變化的,以復查鑒定結論為依據,享受相應的工傷保險待遇,但不包括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經復查鑒定,符合領取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的,傷殘津貼以復查鑒定結論作出之日前12個月本人平均月繳費工資為基數核定,生活護理費以復查鑒定結論作出前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核定。

第二十三條 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和一次性傷殘補助金,自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的次月起計發。供養親屬撫恤金從職工因工死亡的次月起計發。

第二十四條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五級和六級傷殘的,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應當按照規定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

第二十五條 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和生活費用變化等情況,對傷殘津貼、供養親屬撫恤金、生活護理費進行調整。調整時間和幅度參照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調整進行。

第二十六條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五級至十級傷殘的,按照《條例》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規定,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聘用關系的,由經辦機構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以職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聘用關系之日前12個月的本人平均月繳費工資為基數,按下列標准計發:

(一)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標准:五級傷殘為36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33個月的本人工資,七級傷殘為24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15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標准:五級傷殘為24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七級傷殘為15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2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6個月的本人工資。

工傷職工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以5年為基數每少1年遞減10%。

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或者辦理退休手續的,不享受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職工在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期間多次發生工傷的,按照職工在同一用人單位發生工傷的最高傷殘級別,計發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第二十七條 職工在用人單位工作不滿1年發生工傷的,經辦機構應當以職工實際工作月數的平均繳費工資為基數核定其工傷保險待遇。

按照本辦法第九條第三款規定繳納工傷保險費的用人單位,其職工發生工傷的,經辦機構在核定工傷保險待遇時,有本人工資的,以本人工資為基數;難以確定本人工資的,以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

第二十八條 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承包單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將承包業務轉包、分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者自然人,該組織或者自然人招用的勞動者從事承包業務時因工傷亡的,由該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承包單位承擔用人單位依法應承擔的工傷保險責任。

第二十九條 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條例》和本辦法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准支付費用。

第三十條 職工與用人單位之間因勞動、聘用關系發生爭議的,當事人應當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由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依法確定勞動、聘用關系。依法定程序處理人事勞動爭議的時間不計算在工傷認定的時限內。

第三十一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工傷保險基金損失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退還,處基金損失金額2倍以上5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冒充參保職工騙取工傷保險待遇的;

(二)編造住院、康復、配置輔助器具事實,製作虛假病歷、檔案的;

(三)將不符合基金支付的葯品或者診療、康復服務、配置傷殘輔助器具項目納入基金結算的;

(四)採取其他方式騙取工傷保險待遇或者工傷保險基金支出的。

第三十二條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和經辦機構工作人員在工傷保險管理中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造成工傷保險基金損失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追回損失的工傷保險基金;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三條 本辦法自2017年 6月1日起施行。2004年1月19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山西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試行辦法》(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70號)同時廢止。 ;

『伍』 山西省工傷保險條例實施辦法

山西省新修訂的《工傷保險條例實施辦法》共33條58款,內容有以下幾方面的變化:一是明確了工傷保險主管部門、相關部門職責以及用人單位責任;二是擴大了工傷保險的適用范圍,從各類企業、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擴大到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三是擴大了工傷保險基金的支出范圍,將原由用人單位支付的住院伙食補助費、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用以及終止或者解除勞動(聘用)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納入基金支付范圍;四是提高了工傷職工醫療期間陪護費標准,由原先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60%的標准提高到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一人的標准;五是明確了工傷認定由市縣兩級辦理。
《實施辦法》規定,山西區域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都應當依法參加工傷保險。
工傷保險是社會保險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國家和社會為在生產、工作中遭受事故傷害和患職業性疾病的勞動及親屬提供醫療救治、生活保障、經濟補償、醫療和職業康復等物質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
工傷即職業傷害所造成的直接後果是傷害到職工生命健康,並由此造成職工及家庭成員的精神痛苦和經濟損失,也就是說勞動者的生命健康權、生存權和勞動權力受到影響、損害甚至被剝奪了。勞動者在其單位工作、勞動,必然形成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相互的勞動關系,在勞動過程中,用人單位除支付勞動者工資待遇外,如果不幸而發生了事故,生成勞動者的傷殘、死亡或患職業病,此時,勞動者就自然具有享受工傷保險的權利。勞動者的這種權利是由國家憲法和勞動法給予根本保障的。

『陸』 山西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

第一條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根據《社會保險法》和《工傷保險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簡稱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者僱工(以下簡稱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
用人單位職工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第三條省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全省的工傷保險工作。
市、縣(市、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工傷保險工作。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按規定設立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下簡稱經辦機構)具體承辦工傷保險事務。第四條公安、民政、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衛生和計劃生育、煤炭工業、工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協助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做好工傷保險工作。
財政部門和審計機關依法對工傷保險基金的收支、管理情況進行監督。第五條社會保險行政及有關部門制定工傷保險的政策、標准,應當徵求工會組織、用人單位代表的意見。
工會組織應當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對用人單位的工傷保險工作實行監督。第六條用人單位應當遵守有關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建立安全生產、職業病防治責任制,採取措施預防工傷事故的發生,避免和減少職業病危害。
用人單位應當自參保繳費之日起30日內或者參保繳費情況變更之日起15日內,在本單位公示參加工傷保險的職工名單、參保時間、繳費情況等。
職工發生工傷時,用人單位應當採取措施使工傷職工得到及時救治。第七條工傷保險基金由下列項目構成:
(一)用人單位繳納的工傷保險費;
(二)工傷保險基金的利息;
(三)延遲繳納工傷保險費的滯納金;
(四)政府在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不足時依法給予的補貼;
(五)依法納入工傷保險基金的其他資金。第八條工傷保險基金在設區的市實行市級統籌,逐步實行省級統籌。第九條統籌地區經辦機構應當根據用人單位登記的業務范圍,按照行業基準費率確定用人單位初次繳費費率;業務范圍跨行業的,按照用人單位主業所適用的行業費率標准確定。
統籌地區經辦機構應當根據用人單位工傷保險費使用情況、工傷發生率、職業病危害程度等因素,在所屬行業費率檔次內,確定用人單位繳費費率。
難以按照工資總額計算繳納工傷保險費的建築施工企業、小型服務企業、小型礦山企業等繳納工傷保險費的辦法,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第十條工傷保險基金應當存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用於下列項目的支出:
(一)治療工傷的醫療費用和康復費用;
(二)住院伙食補助費;
(三)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交通食宿費;
(四)安裝配置傷殘輔助器具所需費用;
(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的生活護理費;
(六)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一至四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
(七)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醫療補助金;
(八)因工死亡的,其遺屬領取的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九)工傷認定調查核實費和勞動能力鑒定費;
(十)工傷預防的宣傳、培訓等費用;
(十一)法律、法規規定的用於工傷保險的其他費用。第十一條統籌地區應當建立工傷保險儲備金制度。工傷保險儲備金應當用於統籌地區重大事故的工傷保險待遇支付。
儲備金的提取比例,根據統籌地區的產業結構和發生重大事故工傷保險費用占工傷保險總費用的比例確定,一般不超過當年基金征繳總額的20%。儲備金滾存結余總額不應超過當年基金應征繳總額的30%。儲備金不足支付的,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墊付。儲備金的使用辦法,由省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省財政部門制定,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後施行。第十二條中央駐晉和省直用人單位的職工的工傷認定,按照屬地原則,由用人單位所在地設區的市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辦理。
其他用人單位的職工的工傷認定,由用人單位參保登記地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辦理。

熱點內容
未滿十八周歲勞動法 發布:2025-01-04 18:29:10 瀏覽:566
婦女婚姻法第三十二條法律規定 發布:2025-01-04 18:26:22 瀏覽:578
取保候審監管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04 18:21:42 瀏覽:51
法治在線綁架 發布:2025-01-04 18:16:16 瀏覽:600
小學生依法治國讀後感 發布:2025-01-04 17:54:08 瀏覽:326
手機銀行轉賬截圖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04 17:44:41 瀏覽:525
法律服務所轉讓協議 發布:2025-01-04 17:08:05 瀏覽:952
收養中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不適用於合同法 發布:2025-01-04 17:05:50 瀏覽:426
公司自行清算後法律意見 發布:2025-01-04 16:50:06 瀏覽:374
情事變更原則合同法 發布:2025-01-04 16:35:24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