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山東山體保護條例

山東山體保護條例

發布時間: 2024-03-26 12:58:48

Ⅰ 煙台市山體保護條例

第一條為了加強山體保護,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山體保護以及其他相關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山體保護,是指對山體的地質地貌、生態系統、自然景觀、人文遺跡等方面的保護。第三條山體保護應當遵循保護優先、統籌規劃、分類管理、公眾參與的原則。第四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山體保護工作,將山體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保障山體保護工作所需的經費。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的要求做好山體保護的相關工作。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協助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以及有關部門開展山體保護的相關工作。第五條山體保護實行山長制,分級分區組織領導山體保護相關工作。

山長制的具體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第六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山體保護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解決山體保護措施的確定落實、山體保護工作的協調配合、自然災害的防範治理等重大事項。第七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山體保護工作情況,依法接受監督。第八條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負責山體保護的監督管理工作。

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公安、民政、財政、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城管、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文化旅遊、應急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山體保護相關工作。第九條山體管理單位、權屬單位、承包人、使用人等應當履行山體保護義務,接受當地政府以及相關部門的監督管理。第十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山體進行統一登記,建立山體保護名錄,劃定山體保護控制線,並向社會公布。

山體保護名錄分為重點保護名錄和一般保護名錄。第十一條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山體,應當列入重點保護名錄:(一)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國有林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的;(二)自然形態完整、景觀原生獨特的;(三)重要交通干線兩側的;(四)具有歷史文化保護價值的;(五)對生態、景觀或者居民生活具有重要影響的;(六)經評估確定應當重點保護的其他山體。

重點保護名錄范圍以外的山體列入一般保護名錄。第十二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應當會同生態環境等相關部門編制山體保護規劃。山體保護規劃應當符合國土空間規劃,與其他專項規劃相銜接。第十三條山體保護規劃應當包括山體保護名錄和保護控制線、管控措施、修復治理措施等內容。第十四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在批准山體保護規劃前,應當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進行審議,並對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進行研究處理。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批准山體保護規劃後,應當向社會公布,並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第十五條經批準的山體保護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修改。經論證確需修改的,由原編制機關提出修改方案,並按照本條例第十四條規定的程序依法進行修改。第十六條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依據劃定的山體保護控制線,埋設保護界樁、設立保護標識,標明保護范圍和責任單位。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侵佔、移動和損毀山體保護界樁、保護標識。第十七條在重點保護名錄山體保護控制線內,除依法批準的公共服務設施、公共基礎設施和特殊用途設施外,不得進行與山體保護無關的生產和開發建設活動。禁止下列行為:(一)開山採石、探礦采礦;(二)挖砂、取土;(三)修墳立碑或者建設經營性墓地;(四)對既有建築物、構築物進行改建、擴建;(五)建設工業固體廢物集中貯存、處置的設施、場所;(六)毀林開荒、亂砍濫伐林木;(七)亂搭亂建建築物、構築物;(八)傾倒、堆放生活垃圾或者建築垃圾;(九)傾倒、堆放、填埋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侵佔、破壞山體的行為。

在重點保護名錄山體保護控制線內,屬於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國有林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有相關法律法規作出更為嚴格的保護規定的,從其規定。

Ⅱ 山東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2018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護和改善地質環境,防治地質災害,保護公共財產和公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礦產資源勘查開采、地質遺跡保護、地質災害防治以及工程建設等與地質環境有關的活動的,應當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地質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岩體、土體、地下水、礦藏等地質體及其活動的總和。

地震災害防禦,不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地質環境保護應當堅持積極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的原則。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組織制定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劃等規劃,並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應急管理等部門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做好地質環境保護的有關工作。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環境實際,組織建立地質環境監測網路,完善監測設施。第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損毀或者擅自移動地質環境監測設施及標志。

任何單位和個人均有權對破壞地質環境以及破壞地質環境監測設施、標志的行為進行舉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接到舉報後,應當及時調查處理。第二章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第八條勘查、開采礦產資源的,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止造成地質災害、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並做好水土保持、植被恢復和土地復墾工作。第九條探礦權人應當對遺留的鑽孔、探井、探槽、巷道和形成的危岩、危坡進行回填、封閉,或者採取其他消除地質災害隱患的措施。第十條開采礦產資源的,應當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組織審查並向社會公示。第十一條采礦權人應當對礦山地質環境進行監測,並將監測情況定期報送縣級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礦區范圍跨行政區域的,報共同的上級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

采礦權人應當按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的要求進行采礦等相關活動,造成礦山地質環境破壞或者土地損毀的,應當及時進行治理。第十二條采礦權人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填報礦產資源開采年度信息並向社會公示,如實反映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治理情況。第十三條采礦權人停辦或者關閉礦山前,應當按下列要求履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義務:

(一)整治被破壞的土地,使之達到種植、養殖或者其他可供利用的狀態;

(二)整修露天采礦的邊坡、斷面並種草植樹,消除安全隱患,使之與周圍環境相協調;

(三)採取封閉、充填或者人工放頂等措施,使地下井巷采空區達到安全狀態;

(四)按規定處理礦山開采廢棄物;

(五)符合國家和省規定的地質環境保護的其他條件。第十四條礦山企業應當根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按照滿足實際需求的原則,建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統籌用於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等工作。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管理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第十五條對歷史遺留的已被破壞的礦山地質環境,當地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進行治理恢復,並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單位和個人投資治理。第三章地質遺跡保護第十六條下列地質遺跡應當予以保護:

(一)具有科學研究價值的地質構造、地質剖面和古生物化石分布區;

(二)具有科學研究和觀賞價值的地質地貌景觀和岩石、礦物、寶玉石的典型產地;

(三)具有獨特醫療、保健作用或者科學研究價值的溫泉、礦泉;

(四)具有科學研究價值的典型地質災害遺跡;

(五)需要保護的其他地質遺跡。第十七條對具有典型意義的地質遺跡,可以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建立地質遺跡自然保護區或者地質公園。

對不具備建立地質遺跡自然保護區和地質公園條件,但具有觀賞和保護價值的山體等地表形態,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因地制宜,建立健全保護制度,通過制定保護規劃、保護名錄、劃定地質地貌景觀保護區等措施,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治理,提升保護水平。

Ⅲ 山東省森林資源管理條例的條例

山東省森林資源條例
(2015年4月1日山東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 第一條 為了培育、保護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充分發揮森林資源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森林資源的培育、保護、利用及其監督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森林資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其生存的野生動物、植物和微生物。
本條例所稱林地,是指郁閉度0.2以上的喬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的宜林地。
第三條 森林資源實行分區分類管理。
根據自然條件和森林資源分布狀況,全省劃分為渤海平原林區、魯西平原林區、魯中南山地丘陵林區、魯東山地丘陵林區。
根據森林生態區位和培育目的,森林分為公益林和商品林。公益林包括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商品林包括用材林、經濟林和能源林。
第四條 森林資源管理工作遵循積極培育、嚴格保護、分類經營、永續利用的原則。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林業工作的領導,將林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林業發展投入,所需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實行森林資源保護發展任期目標責任制和考核獎懲制度。
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森林資源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財政、公安、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水利、環境保護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森林資源管理的相關工作。
第七條 國家和集體所有的森林、林木及林地,個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應當依法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所有權或者使用權。
依法登記的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維護國土生態安全需要和森林資源狀況,制定林業發展總體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林業發展總體規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水土保持規劃和城鄉規劃相協調。
第九條 實行森林生態紅線保護制度。
省人民政府根據保障和維護國土生態安全、生物多樣性安全的需要,劃定全省森林生態保護紅線,確定最低限度的林地面積、森林面積、森林蓄積量和森林覆蓋率。
第十條 鼓勵支持森林資源培育、保護、利用技術的研究、推廣應用和林業信息化建設,提高森林資源管理和現代林業發展水平。 第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林業發展總體規劃制定年度植樹造林計劃,實行植樹造林責任制。責任單位的植樹造林任務,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根據年度植樹造林計劃下達通知書予以確認。
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完善林木良種引進、選育推廣、生產供應和社會化服務的新型林木種苗體系,建立林木種苗貯備制度和良種補貼制度,提高林木種苗生產供應能力和良種化水平。
第十三條 依法負有植樹義務的公民,應當在本單位或者村(居)民委員會組織下,每人每年完成三至五棵的義務植樹任務,或者完成相應勞動量的其他綠化任務。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義務植樹基地,為義務植樹造林提供必要保障。義務植樹造林所需苗木,由林木權屬單位負責提供或者由林業主管部門組織提供。
第十四條 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結合本區域內的生態環境特點,對自然條件較差的山區、灘塗和新造幼林地,科學劃定封育區,通告封育期,實施封山(灘)育林。
在封育區內,禁止放牧、割草、砍柴、採挖樹兜或者其他破壞森林植被的行為。
第十五條 省人民政府安排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對公益林所有者、經營者和管護者進行公益林營造、撫育、保護和管理給予補償。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大對宜林荒山、荒灘、荒地綠化和山體生態修復的資金投入,並制定扶持政策,鼓勵單位和個人進行造林綠化。
第十六條 實行退耕還林制度。二十五度以上的梯田、坡耕地,應當逐步實行退耕還林。二十五度以下的梯田、坡耕地的退耕還林范圍,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退耕還林的,享受國家和省規定的資金補貼和糧食補助等政策。
第十七條 在河流兩側和湖泊、水庫周圍,應當通過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構建水系防護林帶,提升水系生態保護能力。
第十八條 在公路兩側,應當按照國家規定標准建設防護林帶。需要佔用土地的,應當依法辦理有關手續。
第十九條 沿海地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維護國土生態安全的需要,規劃建設沿海防護林。沿海防護林包括基幹林帶和縱深防護林。
基幹林帶的寬度按照下列標准確定:
(一)在沙岸地段,從適宜植樹的地方起向岸上延伸不少於二百米;
(二)在泥岸地段,從適宜植樹的地方起向陸地延伸不少於一百米;
(三)在岩岸地區,為臨海第一座山山脊的臨海坡面。
第二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合理確定農田林網網格面積和林帶寬度,制定並落實農田林網建設補貼政策。
網格面積應當按照不同自然條件確定。屬於沙化、荒漠化土地的,網格面積一般不超過十五公頃;屬於非沙化、非荒漠化土地的,網格面積一般不超過三十公頃。 第二十一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工作,建立健全統一的森林資源管護隊伍,完善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懲治破壞森林資源行為的制度,維護森林資源安全。
第二十二條 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劃定森林資源管護責任區,落實管護責任。
國有林場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及其他有林單位,應當建立森林資源管護組織,配備管護人員。
第二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編制森林火災應急預案,根據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科學劃定森林防火區,實行森林防火行政首長負責制,加強森林防火基礎設施、指揮體系、隊伍等能力建設,做好森林防火宣傳教育和森林火災預防撲救工作。
第二十四條 在森林防火期內,除依法批準的計劃用火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森林內和距離森林邊緣五百米范圍內實施下列行為:
(一)燒荒、焚燒農作物廢棄物料;
(二)燃放煙花爆竹、吸煙、野炊、祭祀用火;
(三)投放空中移動火源;
(四)爆破等工程用火;
(五)其他易引發森林火災的行為。
第二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制定林業有害生物災害應急預案,建立健全預測預報體系,嚴格實施森林植物檢疫制度,防止林業有害生物侵入。
發生嚴重林業有害生物災害時,當地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緊急除治措施,防止災害蔓延。
第二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組織開展林木種質資源調查和動態監測,建立林木種質資源庫和信息資料庫,保護種質資源安全。
禁止採集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林木種質資源、珍稀瀕危種質資源。因科學研究、良種選育、文化交流、種質資源更新等特殊情況需要採集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申請採集證,並按照採集證規定的種類、數量、地點、期限和方法進行採集。
因環境變化、自然災害等特殊情況致使林木種質資源受到威脅的,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及時組織搶救性收集。對於珍貴、稀有及瀕危樹種種質資源,應當優先進行搶救性收集。
第二十七條 縣(市、區)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和城市綠化主管部門應當對管轄范圍內的古樹名木登記造冊,建立檔案和設立標志,劃定保護范圍,落實責任主體,加強管理養護。
名木和樹齡500年以上的古樹實行一級保護,樹齡300年以上500年以下的古樹實行二級保護,樹齡100年以上300年以下的古樹實行三級保護。
禁止砍伐或者擅自遷移古樹名木。因特殊需要遷移古樹名木的,應當依法報經批准。
第二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和城市綠化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樹木採挖移植管理,防止森林資源的損毀。
城鄉綠化禁止採挖下列類型或者區域的樹木:
(一)原生地天然瀕危、珍稀樹木;
(二)國家級公益林、自然保護區、名勝古跡、革命紀念地、省級以上森林公園和國家重點林木良種基地的樹木;
(三)坡度二十五度以上林地內的樹木。
第二十九條 天然林和公益林不得進行主伐。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中的國防林、母樹林、風景林、環境保護林,只能進行撫育和更新性質的採伐。
禁止採伐名勝古跡、革命紀念地、自然保護區的林木。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生態脆弱性、生態區位重要性以及林地生產力等指標,按照國家規定對林地實行分級保護,採取全面封禁保護、局部封禁管護和嚴格控制徵收、佔用林地等保護措施。
第三十一條 對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域和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森林等區域,應當依法劃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
禁止在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內進行砍伐、放牧、捕撈、采葯、開墾、燒荒 、開礦、採石、挖沙、取土等活動。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十二條 除依法辦理許可手續外,禁止獵捕陸生野生動物。
馴養繁殖國家和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和經營、運輸、郵寄、攜帶陸生野生動物及其產品,應當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動物主管部門批准。
第三十三條 鼓勵森林經營者參加森林保險。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對公益林和商品林等保險給予保費補貼。 第三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科學編制森林經營利用規劃,嚴格控制森林資源消耗,推進森林可持續經營,提高森林資源的利用效益。
第三十五條 國有林場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及其他有林單位,應當按照森林經營利用規劃編制森林經營方案,組織經營活動,安排林業生產。
第三十六條 採伐林木應當依法辦理林木採伐許可證,並按照林木採伐許可證規定的地點、面積、樹種、株數、採伐方式和期限進行採伐。農村居民採伐自留地和宅基地范圍內個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
第三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核發林木採伐許可證:
(一)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進行非撫育或者非更新性質採伐的;
(二)在封育區內採伐林木的;
(三)上年度採伐後未完成更新造林任務的;
(四)上年度發生重大濫伐林木案件、重大森林火災或者大面積嚴重林業有害生物災害,未採取預防和改進措施的;
(五)林木權屬不清或者存在權屬爭議的;
(六)超出年度森林採伐限額的。
第三十八條 省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國家下達的使用林地額度和森林資源的總量與分布情況,合理確定不同項目徵收、佔用林地的規模,對徵收、佔用林地實行定額管理。
第三十九條 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和各項建設工程,確需徵收、佔用林地的,應當依法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未經審核同意,不得辦理其他審批手續。
禁止利用林地實施耕地佔補平衡、土地整理等項目。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林地內擅自建造墳墓。
第四十條 需要臨時佔用林地的,應當依法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批准。佔用期滿後,臨時用地單位應當恢復林業生產條件。
臨時佔用林地的期限不得超過二年,並不得修築永久性建築物。
第四十一條 徵收、佔用林地的單位,應當依法繳納森林植被恢復費。
縣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在林地保護利用規劃范圍外進行植被恢復,恢復的林地面積不得小於徵收、佔用的面積。
第四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扶持政策,引導、支持林業生產經營企業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發展,鼓勵森林經營者開展森林認證,提高林業產業化和國際化水平。
第四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組織開展森林資源價值核算,建立評價指標體系,綜合評價森林資源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第四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落實森林資源保護發展行政首長負責制,將森林覆蓋率、森林保有量、採伐限額執行、林地保護管理等納入政府年度目標考核體系,嚴格監督考核。
第四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森林資源培育、保護、利用等活動的監督管理,建立監督檢查機制,推行林業綜合執法,提高林業行政執法能力。
第四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組織開展森林資源調查和動態監測,建立森林資源基礎檔案和數據管理平台,強化森林資源管理基礎性工作。
第四十七條 商品林及其林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也可以依法作價入股或者作為合資、合作造林、經營林木的出資、合作條件,但不得將林地改為非林地。
第四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有森林資產管理部門和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森林資源資產監督管理,防止國有森林資源資產流失。
國家或者集體所有的森林資源採取轉讓、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進行流轉的,應當進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國有森林資源流轉價格明顯低於評估價格的,不得流轉。
國有森林資源資產的評估管理和監督檢查工作,由省人民政府國有森林資產管理部門、林業主管部門負責;非國有森林資源資產的評估管理工作,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負責。
第四十九條 在林區經營、加工、運輸木材,應當依法辦理有關手續。未辦理有關手續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依法查處。
第五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林業行政執法人員依法履行監督檢查職責時,應當出示執法證件。被檢查單位或者個人對監督檢查工作應當予以配合,不得拒絕或者阻礙林業行政執法人員依法執行公務。
第五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建立投訴、舉報受理制度,公開投訴、舉報電話和電子郵箱,對投訴、舉報應當依法及時處理。 第五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法律、行政法規已規定法律責任的,從其規定;法律、行政法規未規定法律責任的,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執行。
第五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在封育區內進行放牧、割草、砍柴、採挖樹兜或者其他破壞森林植被行為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補種毀壞株數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樹木;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在森林防火期內,未經批准擅自在森林內和距離森林邊緣五百米范圍內,實施下列行為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給予警告。其中,有第一、二、三項行為的,對個人並處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款,對單位並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有第四項行為的,並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一)燒荒、焚燒農作物廢棄物料;
(二)燃放煙花爆竹、吸煙、野炊、祭祀用火;
(三)投放空中移動火源;
(四)實施爆破等工程用火。
第五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未取得採集證或者未按照採集證的規定採集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林木種質資源、珍稀瀕危種質資源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沒收所採集的野生林木種質資源、珍稀瀕危種質資源和違法所得,並處非法採集種質資源價值三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有採集證的,依法吊銷採集證。
第五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砍伐或者擅自遷移古樹名木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或者城市綠化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砍伐的古樹名木和違法所得,賠償損失,並按下列規定處罰:
(一)砍伐或者擅自遷移名木和一級保護古樹的,每株處十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款;
(二)砍伐或者擅自遷移二級保護古樹的,每株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三)砍伐或者擅自遷移三級保護古樹的,每株處三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非法採挖樹木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補種毀壞株數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樹木;沒收非法採挖的樹木或者違法所得,並處非法採挖樹木價值三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國家或者集體所有的森林資源採取轉讓、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進行流轉未進行評估,屬於國家所有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有森林資產管理部門會同林業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三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屬於集體所有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三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森林資源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依法作出行政許可決定或者辦理批准文件的;
(二)發現違法行為不予查處,造成森林資源資產損毀、流失的;
(三)利用林地實施耕地佔補平衡、土地整理等項目,造成森林資源破壞的;
(四)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行為。 第六十條 本條例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2000年6月30日山東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2012年1月13日山東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修正的《山東省森林資源管理條例》同時廢止。

Ⅳ 威海市山體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山體保護,維護生態安全,推動精緻城市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山體的保護、修復、利用、管理以及其他相關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山體保護應當堅持生態優先、科學規劃、防治結合、合理利用的原則。第四條市、區(縣級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山體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將山體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山體保護工作協調機制,保障經費投入。第五條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山體保護的監督管理工作。

發展改革、公安、民政、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規劃、水務、農業農村、文化和旅遊、應急管理、林業等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山體保護的相關工作。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舉報和制止破壞山體的行為。舉報受理部門應當依法處理。第七條市、區(縣級市)人民政府對在山體保護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第八條市、區(縣級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山體保護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公眾山體保護意識。

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公共媒體應當加強對山體保護的公益宣傳。第二章保護規劃第九條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編制山體保護專項規劃。山體保護專項規劃是山體保護工作的基本依據,山體的保護、修復、利用、管理等活動應當符合山體保護專項規劃的要求。

山體保護專項規劃應當符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並與其他專項規劃相銜接。第十條山體保護專項規劃應當包括下列內容:保護名錄、保護區域、保護級別、法定圖則、管控措施以及其他有關事項。第十一條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山體,應當納入保護名錄:

(一)反映城鄉自然山水格局主要特徵的;

(二)承載地域歷史文化記憶的;

(三)具有生態保護和修復、防洪排澇、水源涵養等功能的;

(四)具有特殊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和軍事價值的;

(五)其他應當納入保護名錄的。第十二條對納入保護名錄的山體,應當劃定保護區域。保護區域的保護級別分為重點保護區和一般保護區。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劃入重點保護區:

(一)自然形態完整、景觀原生獨特的;

(二)具有歷史文化保護和軍事價值的;

(三)對生態、景觀或者居民生活具有重要影響的;

(四)地質災害易發、水土流失嚴重以及生態脆弱的;

(五)其他應當重點保護的區域。

重點保護區以外的保護區域為一般保護區。第十三條編制山體保護專項規劃,應當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山體保護專項規劃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的時間不少於三十日。第十四條山體保護專項規劃應當經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報經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通過後,向社會公布。第十五條除因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調整和國家、省、市重大公益性項目建設需要外,山體保護專項規劃不得修改。

山體保護專項規劃的修改應當由原編制機關提出方案,按照本條例第十三條、第十四條規定的程序辦理。第三章保護措施第十六條市、區(縣級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山體保護專項規劃的要求,完善保護機制,明確保護責任,落實保護措施,增強山體的生態功能。第十七條區(縣級市)人民政府應當設立山體保護界樁或者標志牌,標明保護區域、保護級別以及責任單位等內容。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設立、移動、塗改或者損毀山體保護界樁或者標志牌。第十八條市、區(縣級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相關部門制定森林火災、林業有害生物、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和應急預案。第十九條山體保護實行責任主體制度。屬國家所有的,其管理者為責任主體;屬集體所有的,該集體組織為責任主體。

山體保護責任主體應當建立健全保護制度,加強日常巡查,及時制止並向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破壞山體的行為。第二十條在重點保護區內,除防範森林火災、地質災害等防災減災建設項目,符合規劃的山體景觀游賞設施建設項目和國防、軍事等特殊用途建設項目外,禁止一切損毀山體、破壞生態環境和生態平衡的行為。

禁止新設探礦權、采礦權,本條例施行前依法設立的探礦權、采礦權期限屆滿的,不再續期。

Ⅳ 駐馬店市山體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山體保護,提高森林覆蓋率,凈化飲用水水源,修復破損山體,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相對高度二十米以上的自然山體的保護管理、科學利用、修復治理等活動。第三條山體保護堅持統籌規劃、生態優先、分類保護、合理利用、科學修復、損害擔責的原則。第四條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山體保護工作。
市、相關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將山體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山體生態環境保護考核機制,落實責任和經費。
山體保護范圍內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履行山體保護屬地管理工作職責,建立巡查制度,定期對山體及相關保護設施進行巡查。
山體保護范圍內的村(居)民委員會協助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風景區管理委員會開展山體保護工作,發現問題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第五條市、相關縣區人民政府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山體保護的監督管理工作。
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部門和市、相關縣區人民政府林業、發展和改革、文化廣電和旅遊、民族宗教、住房和城鄉建設、城市管理、交通運輸、公安、民政、財政、水利、農業農村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本行政區域內山體保護相關工作。第六條山體保護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和生態環境損害問責制。
市、相關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山體保護聯席會議工作機制,研究山體保護方面的重大問題,協調解決各部門執法爭議,定期組織開展聯合執法活動。第七條市人民政府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山體保護工作信息平台,與相關縣區人民政府和負有山體保護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共享山體保護信息。第八條山體權屬單位、管理單位、承包人和使用人等相關權利主體應當履行保護山體的義務,接受當地人民政府以及有關部門的監督管理。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以及有關部門應當開展山體保護的宣傳教育,增強公眾山體保護意識。
新聞媒體應當加強對山體保護的公益宣傳和輿論監督。第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依法制止和舉報破壞山體的行為,接到舉報的有關部門應當按照相關規定處理。
對山體保護工作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市、相關縣區人民政府給予獎勵。第二章規劃管理第十一條市人民政府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應當依據國土空間規劃、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山體保護規劃,報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布實施。
山體保護規劃應當符合國家、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和生態保護紅線要求,與環境保護、森林資源保護、飲用水水源保護、文物保護、旅遊、水土保持和礦產資源等規劃相銜接。
山體保護規劃應當在本條例實施後六個月內編制完成。第十二條山體保護規劃應當包括保護名錄、保護范圍、法定圖則、保護措施、修復治理以及其他有關事項。第十三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經依法批準的山體保護規劃。
因國家、省、市重大開采或者建設項目,確需佔用重點保護名錄范圍內的山體的,應當先行調整山體保護規劃。調整後的山體保護規劃應當按照原審批程序報批。第十四條市人民政府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對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山體資源情況進行普查、登記,建立山體保護名錄,並向社會公布。
山體保護名錄分為重點保護名錄和一般保護名錄。對保護名錄中的山體,應當劃定保護控制線,確定保護范圍。第十五條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山體,應當列入重點保護名錄:
(一)位於旅遊景區、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的;
(二)國有林場、森林公園、Ⅰ級保護林地以及一級國家公益林地所在的;
(三)崩塌、滑坡危險區和泥石流易發區等水土流失嚴重、生態脆弱區域所在的;
(四)文物保護單位、不可移動文物、地質公園、地質遺跡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區所在的;
(五)位於高速公路、國道、鐵路沿線兩側五百米內的;
(六)位於城市規劃區內的。
前款規定范圍之外的山體列入一般保護名錄。

熱點內容
大型社會活動安全管理條例 發布:2024-11-16 16:32:45 瀏覽:922
法院等級保護 發布:2024-11-16 16:31:42 瀏覽:378
民法典網賭 發布:2024-11-16 16:24:39 瀏覽:181
經濟法產生的社會條件是 發布:2024-11-16 15:54:15 瀏覽:97
電大合同法第二版考核冊答案 發布:2024-11-16 14:39:20 瀏覽:448
勞動法孕婦發工資的制度 發布:2024-11-16 14:19:20 瀏覽:31
跨國公司規避勞動法 發布:2024-11-16 14:04:02 瀏覽:782
合同法法規定一定要交五險一金 發布:2024-11-16 14:03:19 瀏覽:446
行政法學課件 發布:2024-11-16 14:03:06 瀏覽:525
雙方簽訂的協議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6 13:00:30 瀏覽: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