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稅務局規章制度

稅務局規章制度

發布時間: 2024-04-08 08:46:04

⑴ 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發票管理和財務監督,保障國家稅收收入,維護經濟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印製、領購、開具、取得和保管發票的單位和個人(以下簡稱印製、使用發票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本辦法。第三條本辦法所稱發票,是指在購銷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中,開具、收取的收付款憑證。第四條國家稅務總局統一負責全國發票管理工作。國家稅務總局省、自治區、直轄市分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稅務局(以下統稱省、自治區、直轄市稅務機關)依據各自的職責,共同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的發票管理工作。
財政、審計、工商行政管理、公安等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配合稅務機關做好發票管理工作。第五條發票的種類、聯次、內容及使用范圍由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第六條對違反發票管理法規的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可以舉報。稅務機關應當為檢舉人保密,並酌情給予獎勵。第二章發票的印製第七條發票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稅務機關指定的企業印製;增值稅專用發票由國家稅務總局統一印製。禁止私自印製、偽造、變造發票。第八條發票防偽專用品由國家稅務總局指定的企業生產。禁止非法製造發票防偽專用品。第九條省、自治區、直轄市稅務機關對發票印製實行統一管理的原則,嚴格審查印製發票企業的資格,對指定為印製發票的企業發給發票准印證。第十條發票應當套印全國統一發票監制章。全國統一發票監制章的式樣和發票版面印刷的要求,由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發票監制章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稅務機關製作。禁止偽造發票監制章。
發票實行不定期換版制度。第十一條印製發票的企業按照稅務機關的統一規定,建立發票印製管理制度和保管措施。
發票監制章和發票防偽專用品的使用和管理實行專人負責制度。第十二條印製發票的企業必須按照稅務機關批準的式樣和數量印製發票。第十三條發票應當使用中文印製。民族自治地方的發票,可以加印當地一種通用的民族文字。有實際需要的,也可以同時使用中外兩種文字印製。第十四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內的單位和個人使用的發票,除增值稅專用發票外,應當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內印製;確有必要到外省、自治區、直轄市印製的,應當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稅務機關商印製地省、自治區、直轄市稅務機關同意,由印製地省、自治區、直轄市稅務機關指定的印製發票的企業印製。
禁止在境外印製發票。第三章發票的領購第十五條依法辦理稅務登記的單位和個人,在領取稅務登記證件後,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領購發票。第十六條申請領購發票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提出購票申請,提供經辦人身份證明、稅務登記證件或者其他有關證明,以及財務印章或者發票專用章的印模,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後,發給發票領購簿。
領購發票的單位和個人憑發票領購簿核準的種類、數量以及購票方式,向主管稅務機關領購發票。第十七條需要臨時使用發票的單位和個人,可以直接向稅務機關申請辦理。第十八條臨時到本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外從事經營活動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憑所在地稅務機關的證明,向經營地稅務機關申請領購經營地的發票。
臨時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內跨市、縣從事經營活動領購發票的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稅務機關規定。第十九條稅務機關對外省、自治區、直轄市來本轄區從事臨時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申請領購發票的,可以要求其提供保證人或者根據所領購發票的票面限額及數量交納不超過一萬元的保證金,並限期繳銷發票。
按期繳銷發票的,解除保證人的擔保義務或者退還保證金;未按期繳銷發票的,由保證人或者以保證金承擔法律責任
稅務機關收取保證金應當開具收據。第四章發票的開具和保管第二十條銷售商品、提供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對外發生經營業務收取款項,收款方應當向付款方開具發票;特殊情況下,由付款方向收款方開具發票。第二十一條所有單位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個人在購買商品、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支付款項,應當向收款方取得發票。取得發票時,不得要求變更品名和金額。

⑵ 廣西壯族自治區稅收保障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營造公平、公正的納稅環境,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自治區行政區域內進行稅收管理、稅收協助、稅收服務、稅收監督等稅收保障活動,均適用本條例。第三條稅收保障工作堅持政府領導、稅務主管、部門配合、社會參與、信息化支撐、司法保障的原則。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稅收保障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稅收保障工作機制,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落實稅收保障措施,完善稅收保障考核制度,按照財政管理體制保障稅收工作經費。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協助稅務機關和有關部門做好本轄區內的稅收保障工作。第五條各級稅務機關負責稅收保障的具體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公安、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審計、工商和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依法做好稅收保障相關工作。
金融、煙草、電力等有關單位應當依法協助稅務機關做好稅收保障相關工作。第二章稅收管理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結合本地實際,適時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培植稅源,保障稅收增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第七條稅收收入預算的編制和調整,應當與本行政區域的稅源相適應。稅務機關應當根據經濟發展實際和稅源狀況,科學預測稅收收入,及時向同級財政部門提供重大稅收增減變化因素和收入預測情況,為財政部門編制預算和組織財政收入提供依據。
財政部門編制和調整稅收收入預算,應當徵求同級稅務機關的意見。第八條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稅收法律法規,支持稅務機關依法徵收稅款,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提前徵收、延緩徵收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與稅收法律法規相抵觸的決定。第九條稅務機關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徵收稅款,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開征、停徵、多征、少征、提前徵收、延緩徵收或者攤派稅款。
稅務機關應當建立稅源綜合評價機制,採取有效稅源監控措施,根據稅源結構和分布狀況,實行稅源分類、分級、分項管理,提高稅收管理水平。第十條縣級以上稅務機關根據有利於稅收管理和方便納稅的原則,可以依法委託有關單位和個人代征零星分散和異地繳納的稅款。
縣級以上稅務機關應當按照國家規定與受委託代征稅款的單位或者個人簽訂委託代征協議,並發給委託代征證書。受委託代征稅款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在協議規定的范圍、期限內依法代征和解繳稅款,並妥善保管稅收票證,不得擴大或者縮小代征范圍,不得不征、多征、少征稅款,不得擠占、挪用或者延期解繳稅款。
稅務機關應當依法對受委託代征稅款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指導、監督,並按照國家規定支付委託代征手續費。第十一條扣繳義務人和其他有關單位應當依法向稅務機關如實提供與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有關的涉稅信息。第十二條自治區按照國家規定實行實名辦稅。稅務機關應當合理確定推行實名辦稅的業務事項,明確實名辦稅人員范圍,按照國家規定收集和使用辦稅人員身份信息,優化辦稅流程,方便納稅。第十三條稅務機關以及有關部門和單位依法收集、使用和保管納稅人涉稅信息時,對涉稅信息涉及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應當予以保密,不得將涉稅信息用於履行法定職責之外的用途。第三章稅收協助第十四條有關國家機關應當履行下列稅收協助義務:
(一)向稅務機關提供掌握的與稅收徵收管理有關的信息;
(二)配合稅務機關進行稅源管控,防止稅收流失;
(三)支持、協助稅務機關依法實施稅款徵收、稅收檢查、稅收強制措施或者強制執行;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稅收協助職責。第十五條自治區應當加強稅收徵收管理信息系統現代化建設,有計劃地用現代信息技術裝備各級稅務機關,健全稅務機關與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的涉稅信息共享制度和信息共享平台,實現涉稅信息互聯互通。

⑶ 稅務部門規章制定實施辦法

第一條 為規范稅務部門規章制定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和國務院頒布的《規章制定程序條例》,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稅務部門規章(以下簡稱稅務規章),是指根據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國家稅務總局職權范圍內制定的,在全國范圍內對稅務機關、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及其他稅務當事人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稅收規范性文件。
稅務規章的名稱一般稱「規定」、「規程」、「規則」、「實施細則」、「決定」或「辦法」。
稅務規章以國家稅務總局令的形式發布。第三條 稅務規章應當體現權利與義務、職權與職責相統一的原則。
稅務規章不得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納稅人或者其他稅務當事人權益的特別規定除外。第四條 稅務規章應當明確制定的依據、宗旨、適用范圍、主體、權利義務、具體規范、操作程序、法律責任、施行日期。
稅務規章用語應當准確、簡潔,內容應當具體、具有可操作性。第五條 稅務規章應當分條文書寫。
如稅務規章內容較為復雜,可以根據需要分章、節、條、款、項、目。章、節、條的序號用中文數字依次表述,款不編序號,項的序號用中文數字加括弧依次表述,目的序號用阿拉伯數字依次表述。第六條 總局各司局及有關部門認為需要制定稅務規章的,應當於每年的第一季度內按照《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的要求報請立項。
立項申請中應當對制定稅務規章的必要性、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擬確立的主要制度作出說明。
立項申請由政策法規司匯總研究,並據此制定稅務規章年度計劃,報局務會議批准後執行。
稅務規章年度計劃可以根據執行中的具體情況予以調整。第七條 稅務規章由主管單位負責起草。稅務規章內容涉及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單位的,由局長指定的主辦單位負責起草,也可以由政策法規司起草。第八條 稅務規章在起草過程中,起草單位應當充分徵求局內其他單位和基層稅務機關的意見。
稅務規章的內容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重大切身利益時,起草單位應當將稅務規章草案向社會公布,徵求有關機關、組織、公民或者法人的意見。必要時,應當公開舉行聽證會。第九條 起草單位形成稅務規章送審稿後,應當連同起草說明、起草過程中所徵求的不同意見等有關材料,一並送政策法規司審查。第十條 政策法規司應當及時對稅務規章送審稿從以下方面進行審查:
(一)是否符合本辦法第二條、第三條、第四條、第五條的規定;
(二)是否與憲法、法律或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相矛盾或者抵觸;
(三)是否與其他稅務規章協調、銜接;
(四)是否就重大問題徵求並正確處理有關部門、組織或者個人的意見;
(五)是否符合立法技術要求;
(六)其他需要審查的內容。
政策法規司在審查中發現稅務規章送審稿存在重大缺陷的,可以將稅務規章送審稿退起草單位修改。
政策法規司審查通過後,形成稅務規章草案和審查意見,報局務會議審議。第十一條 稅務規章草案應當經局務會議審議通過。第十二條 稅務規章草案經局務會議審議通過後,由政策法規司起草國家稅務總局令,經必要的公文處理程序,報局長簽署後予以公布。第十三條 由國家稅務總局主辦的與國務院其他部門聯合制定的稅務規章,依照本辦法的規定執行。
依照上款規定聯合制定的稅務規章,應當送其他部門會簽後,由局長和有關部門首長共同署名,並以國家稅務總局令予以發布。第十四條 稅務規章經局長簽署後,應當及時在《國家稅務總局公報》和《中國稅務報》上刊登。
在《國家稅務總局公報》上刊登的稅務規章文本為標准文本。
《國家稅務總局公報》的編篡和有關稅務規章公告事宜,由辦公廳和政策法規司負責實施。第十五條 稅務規章應當自國家稅務總局令發布之日起30日內報國務院備案,具體工作由政策法規司實施。第十六條 編輯出版有關的稅務規章匯編,由政策法規司依照國務院《法規匯編編輯出版管理規定》的有關規定執行。第十七條 稅務規章的修改和廢止,參照本辦法的規定執行。第十八條 由國家稅務總局負責草擬的法律、行政法規代擬稿,依照本辦法規定的原則辦理。第十九條 本辦法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

⑷ 稅收部門規章有哪些

問題一:各項稅收法律法規中,屬於部門規章的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屬於部門規章,《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屬於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稅收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屬於全國人大或人大常委會授權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行條例》屬於國務院制定的稅收行政法規。

問題二:稅收部門規章是由哪個部門通過 稅收部門規章草案經國家稅務總局局務會議審議通過後,由國家稅務總局政策法規司起草國家稅務總局令,經必要的公文處理程序,報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簽署後予以公布。由國家稅務總局主辦的與國務院其他部門聯合制定的稅務規章,應當送其他部門會簽後,由局長和有關部門首長共同署名,並以國家稅務總局令予以發布。
國家稅務總局

稅務部門規章制定實施辦法

國家稅務總局令[2002]1號

稅務部門規章制定實施辦法

第一條 為規范稅務部門規章制定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和國務院頒布的《規章制定程序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稅務部門規章(以下簡稱稅務規章),是指根據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國家稅務總局職權范圍內制定的,在全國范圍內對稅務機關、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及其他稅務當事人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稅收規范性文件。

稅務規章的名稱一般稱「規定」、「規程」、「規則」、「實施細則」、「決定」或「辦法」。

稅務規章以國家稅務總局令的形式發布。

第三條 稅務規章應當體現權利與義務、職權與職責相統一的原則。 稅務規章不得溯及既往,但為更好地保護納稅人或者其他稅務當事人權益的特別規定除外。

第四條 稅務規章應當明確制定的依據、宗旨、適用范圍、主體、權利義務、具體規范、操作程序、法律責任、施行日期。

稅務規章用語應當准確、簡潔,內容應當具體、具有可操作性。

第五條 稅務規章應當分條文書寫。

如稅務規章內容較為復雜,可以根據需要分章、節、條、款、項、目。章、節、條的序號用中文數字依次表述,款不編序號,項的序號用中文數字加括弧依次表述,目的序號用 *** 數字依次表述。

第六條 總局各司局及有關部門認為需要制定稅務規章的,應當於每年的第一季度內按照《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的要求報請立項。

立項申請中應當對制定稅務規章的必要性、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擬確立的主要制度作出說明。

立項申請由政策法規司匯總研究,並據此制定稅務規章年度計劃,報局務會議批准後執行。

稅務規章年度計劃可以根據執行中的具體情況予以調整。

第七條 稅務規章由主管單位負責起草。稅務規章內容涉及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單位的,由局長指定的主辦單位負責起草,也可以由政策法規司起草。

第八條 稅務規章在起草過程中,起草單位應當充分徵求局內其他單位和基層稅務機關的意見。

稅務規章的內容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重大切身利益時,起草單位應當將稅務規章草案向社會公布,徵求有關機關、組織、公民或者法人的意見。必要時,應當公開舉行聽證會。

第九條 起草單位形成稅務規章送審稿後,應當連同起草說明、起草過程中所徵求的不同意見等有關材料,一並送政策法規司審查。

第十條 政策法規司應當及時對稅務規章送審稿從以下方面進行審:

(一)是否符合本辦法第二條、第三條、第四條、第五條的規定;

(二)是否與憲法、法律或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相矛盾或者抵觸;

(三)是否與其他稅務規章協調、銜接;

(四)是否就重大問題徵求並正確處理有關部門、組織或者個人的意見;

(五)是否符合立法技術要求;

(六)其他需要審查的內容。

政策法規司在審查中發現稅務規章送審稿存在重大缺陷的,可以將稅務規章送審稿退起草單位修改。

政策法規司審查通過後,形成稅務規章草案和審查意見,報局務會議審議。

第十......>>

問題三:稅收規章和稅收行政法規各有哪些? 國家稅務總局網站:chinatax.gov/n8136506/index
在政策法規欄目下:找到稅收法規庫,裡面有基本法規,再具體分法律、稅收規章、行政法規。裡面很全的,我就不一一復制了

問題四: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公告是部門規章嗎 不是。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稅收部門規章都是以局長令的形式發布,而其他的像公告、國稅函、國稅發、財稅字等都是屬於稅收規范性文件,俗稱紅頭文件。很明顯部門規章的效力比規范性文件高。
稅收部門規章與稅收規范性文件的區別參考《國家稅務總局稅收規范性文件制定管理辦法》和《稅務部門規章制定實施辦法》。

問題五:稅收地方規章與稅收部門規章的區別 有什麼方法或是技巧區別?如果沒有能否把大致的分類分一下? 稅收地方規章前面有地方名耽,如**省***.。稅收部門規章的前面不掛國名,如《稅務代理暫行辦法》,而暫行條例和實施細則、掛國名的辦法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則人大常委會或國務院發布,為最上層的國家法規

問題六:有權制定稅收部門規章的稅務主管機關是 有權制定稅收部門規章的稅務主管機關是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海關總署。
部門規章的解釋:國家最高行政機關所屬的各部門、委員會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發布的調整部門管理事項的規范性文件是部門規章。

問題七:下列屬於稅收行政法規的是() 下列屬於稅收行政法規的是(c:稅收征管法實施條例)。
其他的是基本法規。

問題八:稅收的法律,法規,制度有哪些 不對法律的效力大於法規,法規效力大於規章,三者相比,法規的效力最高。

問題九:現行稅法中屬於法律的有哪幾部?屬於行政法規的有哪幾部? 法律:個人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法、車船稅法、稅收徵收管理法。
其他均為經授權制定的行政法規,與法律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如增值稅暫行條例、消費稅暫行條例等。

問題十:7.有權制定稅收部門規章的機關有( )。 C
D

⑸ 稅務法律法規有哪些

稅收法律法規從類別分有兩類,實體法和程序法。具體如下:
1、程序法就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及其實施細則;實體法就比較多,按照規范的范圍和領域分為,流轉類《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消費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
2、所得稅類,《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及其實施細則。
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和有關規范性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條規定,稅收基本制度,只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稅收法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范圍內普遍適用,具有僅次於憲法的法律效力。目前,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稅收實體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下簡稱《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以下簡稱《車船稅法》);稅收程序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以下簡稱《稅收征管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作出的規范性決議、決定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法律解釋,同其制定的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比如,1993年12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通過的《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適用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稅收暫行條例的決定》。
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和有關規范性文件
我國現行稅法絕大部分都是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和規范性文件。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類型:
1.稅收的基本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九條規定,稅收基本制度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授權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比如,現行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車輛購置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契稅、資源稅、船舶噸稅、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煙葉稅、關稅等諸多稅種,都是國務院制定的稅收條例。
2.法律實施條例或實施細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個人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法》、《車船稅法》、《稅收征管法》,由國務院制定相應的實施條例或實施細則。
3.稅收的非基本制度。國務院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包括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通知、決定等。比如200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關於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6〕37號)中有關房地產交易營業稅政策的規定。
4.對稅收行政法規具體規定所做的解釋。比如2004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第五條解釋的復函》(國辦函〔2004〕23號)。
5.國務院所屬部門發布的,經國務院批準的規范性文件,視同國務院文件。比如2006年3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經國務院批准發布的《關於調整和完善消費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6〕33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八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有權向稅務機關了解國家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以及與納稅程序有關的情況。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有權要求稅務機關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情況保密。稅務機關應當依法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情況保密。
納稅人依法享有申請減稅、免稅、退稅的權利。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對稅務機關所作出的決定,享有陳述權、申辯權;依法享有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請求國家賠償等權利。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有權控告和檢舉稅務機關、稅務人員的違法違紀行為。
第十條
各級稅務機關應當建立、健全內部制約和監督管理制度。
上級稅務機關應當對下級稅務機關的執法活動依法進行監督。
各級稅務機關應當對其工作人員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和廉潔自律准則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熱點內容
法治嬌妻 發布:2025-01-02 03:53:07 瀏覽:855
勞動法沒收手機 發布:2025-01-02 03:15:43 瀏覽:782
法院司法拍網 發布:2025-01-02 03:04:24 瀏覽:492
遺贈撫養協議適用合同法嗎 發布:2025-01-02 02:51:29 瀏覽:168
司法考試大綱2017 發布:2025-01-02 02:51:28 瀏覽:170
建華法院高峰 發布:2025-01-02 01:55:18 瀏覽:629
法律服務所聘用證明 發布:2025-01-02 01:50:20 瀏覽:341
法律碩士歷年 發布:2025-01-02 01:43:33 瀏覽:992
注冊資金1萬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02 01:42:19 瀏覽:209
包裝崗位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02 01:42:12 瀏覽:523